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简称“两壮两高”技术)是指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主攻壮秆大穗,最终实现高群体颖花量和高充实度而获得高产的水稻栽培技术。“两壮”即壮秧、壮秆,“两高”即高颖花量(亩有效穗数X每穗总粒数)高充实度(结实率、千粒重)。“两高”是高产栽培的最终目标,“两壮”是获得高颖花量和高充实度的基础和保障。这是针对我省近年来大穗型的籼粳杂交稻品种应用面积越来越大,但生产中较难做到穗数和穗型、大穗与充实的协调发展,品种高产潜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现状,吸收水稻强化栽培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等高产技术原理,在总结各地籼粳杂交稻高产攻关和试验示范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的。“两壮两高”技术主要以壮秧为基础,以壮秆为主攻方向,在适宜群体基础上,通过挖掘个体生长潜能,以足穗大穗获取高颖花量,以粗壮茎秆为物质支撑获得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一、确定“两高”指标

群体总颖花量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所有谷粒数(包括实粒和空秕粒),每亩总颖花量由每亩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组成。高充实度是指穗部颖花得到充分有效的充实,即高结实率和高千粒重。当穗数不足时,增加穗数有明显增产作用;但穗数过多会带来群体过大,基部通风透光条件恶化,个体

生长受到抑制,每穗总粒数下降,大田总颖花量反而减少。有效穗在够苗期基本定型,也受之后群体质量导致的成穗率的影响;每穗总粒数取决于植株个体的健壮程度与抽穗前15

天的天气状况。结实率主要受抽穗期至抽穗后25 天期间的天气状况和个体干物质积累状况的影响,千粒重主要受抽穗前形成的谷壳大小、抽穗后的天气条件和栽培技术的影响。因此水稻高产栽培,首先要明确种植品种目标产量的总颖花量和充实度指标。如甬优12 亩产800 公斤,每亩总颖花量4300 万,每亩有效穗13 万,每穗总粒330 粒,结实率85% 以上,千粒重22.5 克。生产中要根据所选用品种的特性和目标产量,确定“两高”指标。

二、明确“两壮”作用和技术指标

1. 壮秧的作用与指标壮秧的作用:个体健壮,发根力强,扎根返青快,抗逆力强;栽后起发快,分蘖发生早、节位低,早够苗,分蘖的生长期长,有利于攻大穗;健壮秧苗第4 叶龄期开始增生的大维管束数多,而每穗一次枝梗数与茎秆大维管束数呈正相关;壮秧可以做到稀植,有利于优化群体通风透光条件促进大穗形成。

壮秧的基本指标:秧龄适宜,保持叶蘖基本同伸。秧苗矮壮生长均匀,根粗、白根多,叶片绿色挺拔不发披。如3.5 叶的秧苗,苗高12-13 厘米,第1 叶叶鞘长不超过3 厘米;基部叶片叶枕间距不超过 1 厘米。

2. 壮秆的作用与指标壮秆的作用:壮秆是个体健壮的表现。茎秆中大维管束数多,穗的一次枝梗数也多,每穗总粒数多。茎秆

和叶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积累的光合产物多),特别是在抽穗前15 天至抽穗后25 天,抗低温阴雨能力强,在光照不足影响光合能力的情况下,保证持续提供养分促进幼穗形成

减少颖花退化和尽早启动灌浆,是增大穗型、提高结实率和提高千粒重的物质基础。壮秆抗折能力强,为大穗高产抗倒伏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壮秆的指标:稻株个体健壮,叶片和叶鞘厚实。抽穗期基部节间粗短,茎秆粗壮,茎、鞘内积累较多的糖分(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单茎绿叶数与伸长节间数相同,群体有效叶面积95%以上,高效叶面积(植株最上三片叶面积)占75%左右。成熟期至少保持三张绿叶,茎鞘绿色,稻脚清爽,青秆黄熟。

三、“两壮”关键技术壮秧和壮秆要围绕实现高颖花量和高充实度目标而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1. 选用大穗型品种选用大穗型品种较易协调好群体与个体的关系、有效穗数与粒数的关系,最终获得较高颖花量。选用每穗总粒数可以达到200 粒以上的籼粳杂交稻品种。如甬优9号、甬优12、甬优538、甬优15、甬优1540、春优84、浙优18 等。

2. 培育壮秧

(1)稀播。手插采用旱育秧、机插采用基质育秧。提高出苗率,降低播种量。单季杂交晚稻旱育秧每平方米播种40〜50克,机插秧每盘50〜70克,大田用种量手插栽培每亩0.4〜0.8公斤,机插每亩0.8〜1公斤。

(2)叠盘暗出苗。机插秧采用叠盘暗出苗,即将播种后的

秧盘每叠25-30 盘,整齐摆放在温室内,保持温度30-32 C、相对湿度90%以上2-2.5天,待种子出苗立针后直接移入秧田或大棚苗床育秧。

(3)科学管理秧田。做好温度、水分、肥料调控,防止温度过高水分过多造成秧苗徒长。大棚育秧如早晚叶尖吐水水珠小(或少),午间新叶卷曲,盘土发白,要在早晨浇水,一次浇足。放在大棚内育秧,要特别注意防止高温烧苗。秧田育秧以灌平沟水为主,保持秧板湿润通气。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盘面(床面)湿润不发白,若晴天中午秧苗出现卷叶要灌薄水护苗(机插秧水不能上盘面),防止秧苗青枯,雨天放干秧沟水。忌长期深水灌溉造成烂根烂秧。

( 4 )适龄移栽。根据前茬及农事安排,适龄移栽,以免因为秧龄延长而导致秧苗素质下降,特别是机插秧。单季晚稻机插3.0-3.5 叶移栽,秧龄15 天内。做到播种量高的秧龄要短,秧龄长的要降低播种量。

( 5 )重点做好恶苗病防治。苗期主要做好恶苗病、干

尖线虫病、灰飞虱、白背飞虱、稻蓟马、稻瘟病的防治,重

点是通过药剂浸种处理做好恶苗病的防治。移栽前3-5 天选用对口农药,做到带药下田,预防稻瘟病,控制大田前期灰飞虱、白背飞虱为害,减少水稻病毒病的侵染。

3. 促进壮秆

(1)适期早播早栽。适期早播有利延长生育期,增加光合

物质积累,为壮秆奠定物质基础。单季晚稻尽量使抽穗前15 天与抽穗后25 天计40 天处在晴天最多时段,灌浆结实期处在温度适宜光照充足时段,有利于光合作用生成更多光合产物,供应幼穗生长和茎秆伸长,减少颖花退化;抽穗后茎秆中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尽早启动弱势籽粒灌浆并加快灌浆速率,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单季晚稻抽穗期以8 月25 日至9 月 5 日较为适宜。要根据品种生育特性(生育期、感光性)、茬口要求、栽培方式等确定播种期和移栽期。偏粳性籼粳杂交稻品种一般在 5 月中下旬播种,秧龄15 天左右、叶龄3.5 叶左右时移栽。

(2 )宽行少本足苗。确定种植密度考虑以下因素:①

基本苗适宜,在播种后40 天左右发足有效分蘖,及时够苗,为足穗达到高颖花量奠定基础。②够苗后能及时控制无效分蘖,优化群体质量,提高成穗率,有利于壮秆,促进大穗形成和提高结实率。③行株距配置合理,圭寸行不过早,群体通风透光,植株基部受光好,促进根系与地上部器官协调生长,保证抽穗后群体有较高的光合生产力,提高充实度。旱育秧手插,行距30 cm以上,株距20 cm以上,每亩栽插0.8〜1.1万丛,基本苗1.1〜1.6万。每亩0.8-0.9 万丛的每丛栽插1.5〜2本,每亩1.0〜1.1万丛的每丛栽插1〜1.5本。小苗移栽从苗床取秧后尽快小心带土浅栽,尽量减少秧苗损伤,避免栽插过深影响发棵。机插每亩基本苗2.2 〜 2.8 万,行株距30 cm X 20 cm的每丛插2〜2.5本,行株距30 cm X 25〜27 cm 的每丛插2.5 〜3 本。

(3)科学合理施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