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苏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苏教版生物教案上册全部

八年级苏教版生物教案上册全部

八年级苏教版生物教案上册(第一至第五章)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1.1 生物的特征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生长和繁殖等。

教学内容:生物的细胞结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教学活动:观察植物和动物的标本,分析其生命特征。

1.2 生物的分类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和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内容:生物的分类依据、生物的命名和生物的多样性表现。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生物分类实践,识别不同种类的生物。

第二章:植物的生活2.1 植物的器官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六大器官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活动:观察植物的器官,分析其功能和相互关系。

2.2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教学内容: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发育和植物的周期。

教学活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分析其发育特点。

第三章:动物的生活3.1 动物的器官教学目标:了解动物的器官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

教学活动:观察动物的器官模型,分析其功能和相互关系。

3.2 动物的生长发育教学目标:了解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教学内容:胚胎发育、幼体发育、青春期发育和衰老过程。

教学活动:观察动物的生长过程,分析其发育特点。

第四章:微生物的世界4.1 微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如微小、无细胞结构等。

教学内容: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的结构和生活方式。

教学活动:观察微生物的标本,分析其生命特征。

4.2 微生物的应用教学目标: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和微生物的病原性。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微生物实验,观察微生物的作用。

第五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5.1 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学目标:了解遗传的基本规律,如孟德尔定律。

教学内容:遗传的因子、遗传的规律和遗传的概率。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遗传实验,观察遗传规律。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以及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3)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

(4)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5)隔离的概念和类型,以及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重难点(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及其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2)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界的现象,既是本课题的重点,又是难点(3)对达尔文学说的评价是教学的难点(4)达尔文学说的主要内容和各要点之间的关系,以及用达尔文学说解释生物的适应(5)性、生物的进化,这成为组织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 导课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困扰了人类几千年!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是神学家们作出了“解释”:先有鸡,因为上帝创造了鸡,然后让鸡下蛋!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不相信上帝了!没了上帝,上帝创造了鸡的“解释”也就没人相信了。

于是关于生物起源、进化的种种猜测又被提了出来……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现存的有记载的生物种类大约200多万种,还有许许多多种生物没有被我们发现。

没有发现的生物数目可能要比已经发现的多10倍,更何况已经绝灭的生物比现存的还要多得多,据估计,曾在地球上生活过的生物种数可能多达5亿~10亿。

这么多的生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一批又一批地“踏上”地球,又“远离”地球走向死亡,进行着自然界的“新陈代谢”,这就是生物的进化。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5篇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5篇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教师应该怎么开展生物教学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理解ATP的分子简式及其结构特点2、理解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中能量代谢中的意义3、理解ATP的形成途径4、掌握ATP是新陈代谢的直接能源,并理解ATP作为能量货币的含义能力方面学生通过分析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内供能的意义,初步训练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在分析自己身体内发生的ATP-ADP循环及其重要意义过程中,体验到生物学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价值,加强学生对身边的科学(RLS)这一理念的理解。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1、对于ATP的分子结构,教材首先介绍了ATP是腺嘌呤核苷的衍生物,分子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键,然后从比较高能磷酸化合物释放能量的标准数值和ATP释放能量的数值入手,使学生很信服地认识到ATP的确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2、对于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教材中首先介绍了ATP水解和重新合成的过程:ATP与ADP的转化中,ATP的第二个和第三个磷酸之间的高能磷酸键对于细胞中能量的捕获、贮存和释放都是很重要的。

第二个高能磷酸键的末端,能很快地水解断裂,于是ATP转换为ADP,能量随之释放出来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同样,在提供能量的条件下,也容易加上第三个磷酸,使ADP又转化为ATP。

在ATP与ADP的转化过程中都需要酶的参与,活细胞内这个过程是永无休止地循环进行的。

同时还介绍了ATP与ADP的这种相互转化是十分迅速的,ATP在细胞中的含量是很少的,如肌细胞中的ATP只能维持肌肉收缩2钞钟左右。

从而易于引发学生讨论ADP-ADP循环的意义,同时可使学生加强ATP是生物体维持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的观点。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集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苏教版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集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苏教版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集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苏教版一、教案概述1.教学内容:本教案包含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共计12个单元,涵盖生物的各个方面。

2.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培养观察、分析、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技能。

4.教学难点:生物学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二、教案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第1课时生物与生物圈的概念教学过程:1.导入:从生活中常见的生物现象引入生物与生物圈的概念。

2.讲解: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圈的定义和范围。

3.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生物与生物圈的关系。

4.作业: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生物圈的重要性。

第2课时生物与环境教学过程:1.导入:从生活中常见的生物与环境现象引入。

2.讲解:介绍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实验:观察不同环境下的生物现象。

4.作业:让学生分析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第二单元生物细胞第3课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过程:1.导入:从生活中常见的生物现象引入细胞的概念。

2.讲解:介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实验: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4.作业:让学生绘制动植物细胞结构图,并解释各部分功能。

第4课时细胞的分裂与生长教学过程:1.导入:从生活中常见的生物现象引入细胞分裂与生长的概念。

2.讲解:介绍细胞分裂与生长的过程。

3.实验:观察细胞的分裂与生长现象。

4.作业:让学生分析细胞分裂与生长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第三单元生物的分类第5课时生物的分类方法教学过程:1.导入:从生活中常见的生物现象引入生物分类的概念。

2.讲解:介绍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3.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生物分类的实际意义。

4.作业:让学生对一些生物进行分类。

第6课时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过程:1.导入:从生活中常见的生物现象引入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讲解:介绍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和价值。

八年级生物苏教版上册教案

八年级生物苏教版上册教案

八年级生物苏教版上册教案八年级生物苏教版上册教案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

(2)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能力目标(1)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设计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

3.情感目标认同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渗透作用的原理。

(2)细胞与外界环境一起可以构成一个渗透系统。

(3)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教学难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教学过程【导入】渗透作用在第二章我们学习了组成细胞的分子,通过学习,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通过第三章的学习,我们又知道:水分子进出细胞必须经过细胞的边界——细胞膜,那么水分子是怎样进出细胞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来学习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板书: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Flash演示渗透作用】介绍渗透装置:取一个长颈漏斗,在它的漏斗口外密封上一层半透膜,这个半透膜有种特性,就是水分子可以透过,而其他物质不能透过。

密封好后往漏斗内注入蔗糖溶液,然后将漏斗浸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使漏斗管内外的液面高度相等。

你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漏斗管内液面高度逐渐上升,直至一定高度。

引导分析:水分子的扩散方向是怎样的?换句话说,就是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

(归纳并板书:一、渗透作用1.概念: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的现象。

)这是否与我们通常所说的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矛盾呢?为什么?由此可以看出,在这里浓度是指的什么性质的浓度?质量浓度还是物质的量浓度?在水分子由清水扩散至蔗糖溶液的过程中,有没有水分子由蔗糖溶液扩散至清水中呢?在起始状态和平衡状态它们双向扩散的速度是怎样的呢?我们用V1代表水分子由清水扩散至蔗糖溶液中的速度,用V2代表水分子由蔗糖溶液扩散至清水中的速度,在起始状态时两者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平衡状态时呢?正是由于开始时V1>V2,才使得漏斗管内液面升高。

八年级上册生物(苏教版)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生物(苏教版)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生物(苏教版)全册教案
了解其形态特征和生活性。

活动二:苔藓植物
1)教师出示苔藓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形态特征,了解其生活环境和适应能力。

2)实验:观察苔藓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了解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活动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教师介绍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特征,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区别和相互关系。

2)实验:观察不同种类的被子植物的花朵和果实,了解其结构和功能。

活动四:珍稀植物
1)教师介绍我国的珍稀植物,让学生了解其分布和保护情况。

2)实践:学生分组调查当地的珍稀植物,了解其生长环境和保护情况。

3、课堂小结:
总结各类植物的特征和适应能力,强调珍稀植物的保护意义。

4、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收集当地的珍稀植物,了解其生长环境和保护情况。

同时,要求学生针对不同的植物类群,了解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八年级苏教版生物教案上册全部

八年级苏教版生物教案上册全部

八年级苏教版生物教案上册(一)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1.1 生物的特征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生长和繁殖等。

教学内容:生物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教学方法:讨论法,观察法。

1.2 生物的分类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熟悉生物的分类单位,如种、属、科、目、纲、门等。

教学内容: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分类单位。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类法。

1.3 生物圈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重要性,掌握生物圈中各种生态系统的基本情况。

教学内容: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重要性,生态系统的种类和特点。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例分析法。

八年级苏教版生物教案上册(二)第二章:植物2.1 植物的特征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组织、器官和生命周期等。

教学内容:植物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

2.2 植物的分类教学目标:了解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熟悉植物的分类单位,如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等。

教学内容: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分类单位。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类法。

2.3 植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生殖方式,掌握植物发育的基本过程,如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

教学内容:植物的生殖方式,发育过程。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八年级苏教版生物教案上册(三)第三章:动物3.1 动物的特征教学目标: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组织、器官和生命周期等。

教学内容:动物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

3.2 动物的分类教学目标:了解动物分类的基本方法,熟悉动物的分类单位,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教学内容:动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分类单位。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类法。

3.3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了解动物的生殖方式,掌握动物发育的基本过程,如受精、胚胎发育、成长等。

教学内容:动物的生殖方式,发育过程。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的教案模板5篇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的教案模板5篇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的教案模板5篇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的教案模板5篇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提前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做好解决方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的教案一、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

教学与育入相结合。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我任教了八年级1、2、6班的生物。

全班学生基础较差,学生学习生物不太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不强。

在这个基础上我相信通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能够圆满的完成本学期的学业课程。

三、教材分析:第五单元包括动物和细菌、真菌两大部分内容。

关于前三章动物部分,教材先探讨生物圈中有哪些动物,再探讨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按进化顺序逐门逐纲讲述各类群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考虑到人体结构和生理的内容已在第四单元讲述,本单元关于动物的结构和生理的内容做了较大幅度的简化,以避免重复。

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讲解了在生物圈中扮演了分解者的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通过这两个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对我们生存的环境更加熟悉,同时也更加了解在我们生存的环境中很多渺小的东西往往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六单元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中学生必备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其行为的基础之一,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其认识和行动的必然结果。

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应当理解每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并且应当身体力行。

因此,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在本册教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总结、回顾和发展,是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行为,同时,为学生的持续发展,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十四章第一节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了解植物的主要类群.2. 通过观看动画,让学生讨论、分析、归纳各类群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结合课本的插图,能说出植物类群的生活习性及各类群之间的相互关系.4.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懂得关爱生命,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说出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教学难点:1. 能说出植物主要类群的特征及其对环境的适应.2. 说出各类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策略:观察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分析法、讲述法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地球上的生物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从总体上,地球上的生物可分为哪几类?(让学生回忆)当我们漫步郊外时,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地球上现存的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根据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可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四大类群,它们有哪些特征?生活环境怎样?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些问题.二、探究新知:展示目标(略) (一)(二) 藻类植物:1. 课件展示:播放动画,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2.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藻类植物的特征.(课件展示)3. 资料:赤潮现象常引起鱼体大量死亡,是因为海水污染,藻类大量繁殖引起的。

(三)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1. 课件展示:展示讨论问题,播放动画。

2. 教师强调重点,引导学生归纳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特征。

(课件展示)3. 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相比,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吗?4. 资料:煤→是由古代大型木本蕨类植物的遗体埋藏在地下形成的。

地球上蕨类植物约有1种,我国约有2600种,素有“蕨类王国”之称。

(情感教育)教师强调: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是不结种子而靠孢子繁殖的植物。

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四)种子植物:1. 课件展示:播放动画。

2.学生观看图片,分析、讨论、归纳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特征。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5篇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5篇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5篇以“生物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生物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时内部物质的转化。

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分析得出结论为主设计思想:采取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提前在课下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的现象入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适当给以提示,最后由学生观察由教师完成课本上的有关实验,归纳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关于种子萌发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实验进行观察,并通过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及挂图来描述,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关键的问题:一粒饱满的且胚完好的种子在得到充分的外界条件下是否一定能够萌发成幼苗?从而将话题引入种子的休眠和寿命的问题中。

教学过程:(课前可提前一至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并随机的发给学生一些种子,让其根据自己的经验,让种子萌发。

观察其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记录。

)一、导入:提出问题:1、说明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作用是什么?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3、如果你是农民,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田里?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总结,并引入课题:种子里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是种子能够发育成幼苗的内部条件。

那么,是否种子具备了这些自身的内部条件就能萌发成幼苗呢?种子的萌发还需要什么条件,种子又是怎样萌发成幼苗的,这些内容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苏教版八年级初二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八年级初二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八年级初二生物上册教案全册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教学目标:1.掌握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2.了解组织培养的概念和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教学重点:1.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2.组织培养的概念和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教学难点:1、常见的无性生殖。

、组织培养的概念。

3、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区别教学用具:几种常见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多媒体素材教学方法:教师讲述、启发与学生观察、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引言:我们都知道生物体的寿命是有限的,那么大家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生物的物种不会由于某些个体的死亡而灭绝?这就是说地球上的生命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延续和发展,不是靠生物个体的长生不死,而是通过生殖来实现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生物生殖的内容。

讲述:我们知道生物的种类很多,那么,生物的生殖方式可以分成哪几种类型呢?按生物的进化趋势,我们将生物的生殖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无性生殖,另一类是有性生殖。

我们先来学习无性生殖。

首先我们来学习无性生殖的类型。

在初中的时候,我们曾学习过无性生殖的几种方式、下面大家观看大屏幕所演示的几种生物的无性生殖的过程来回答问题。

提问:谁能用较简明的语言来说明一下以上4种生物的生殖过程?提问:大家在观看这几种生物的生殖过程中,是否观察到了生殖细胞的结合?提问:新个体与母体的关系是什么?讲述:以上两个问题的答案恰好是无性生殖的概念。

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叫做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也就是单亲生殖,无性生殖的方式在植物体的生殖过程中应用很广泛。

民间有句谚语叫:“无心插柳柳成荫”,那么谁能回答一下,人们是利用无性生殖的哪一种方式来繁殖柳树?讲述: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保持植物体的优良性状,人们常用扦插、嫁接等营养生殖的方法来繁殖花卉和果树。

讲述:通过刚才这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明白了无性生殖的一个特点,即新个体基本上能够保持植物体的优良性状。

提问:为什么新个体基本上能够保持母本的性状?讲述:在农业、林业上就是利用无性生殖的这一特点来进行扦插、嫁接等营养生殖的方法,来繁殖花卉和果树的。

八年级上册生物(苏教版)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生物(苏教版)全册教案

第五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十四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一节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植物的主要类群及特征。

2.举例说出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具有动手操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教学重点:1.说出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

2.举例说出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3.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

教学难点:1.说出植物主要类群的特征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2.说出植物各类群之间的相互关系。

3.探究水生植物对水生环境的适应。

教学过程第1 课时1、导入新课: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几种常见的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思考问题:(1)你认识图片中的哪些植物?比较它们的形态和生活环境,你发现了什么问题?(2)你还收集到哪些植物图片?(学生上前展示图片)学生经小组讨论,达成共识:植物形形色色,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各异,植物世界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引入新课。

2、新课教学:活动一:藻类植物(1)创设情境:一个学生出示一个水已经变绿的鱼缸,然后提出问题:如果养鱼缸长时间不换,缸的内壁上就会长出绿膜,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引起其他学生们的议论,有的说是鱼排出的粪便染绿的。

有的猜水中生有绿色植物。

有的说是因为水中生有大量的藻类植物……(2)实验:观察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书上P25的步骤进行探究活动,并思考屏幕上的问题:A 你所观察到的藻类植物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的?B 它们有专门的根、茎、叶等器官吗?C 它们的形态结构是如何与环境相适应的?D 对于藻类植物你还想知道什么?教师巡视指导,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①爱护实验器材②正确使用显微镜③仔细观察。

最后把学生中存在的有共性的问题拿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苏教版5篇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苏教版5篇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苏教版5篇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苏教版1蚯蚓的选择【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每组一份: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条、干土、湿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见过蚯蚓吗?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2.学生自由发表。

二.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2.学生说说自身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

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到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三.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1.过渡:那,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自已的。

3.教师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5条蚯蚓放到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3一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四.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1.让学生归纳: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2.过渡:跟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3.学生看书11面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4.拓展: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

谁能说说相关的例子吗?五课外作业1通过学习,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进行饲养并将你伺养小动物的情況记录下来,看看你能不蚀能发现一些小动物的习性.六教后反思:略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苏教版2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案15篇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案15篇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案15篇苏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案【15篇】教案是教师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在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综合成绩为重点,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

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

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1.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科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2.在继续抓好“课改”实验的过程中,努力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课改”的认识,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继续探究试教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吸取过去两年的教学经验,继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固化“课改”教学新成果。

4.继续探究新课程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建立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标准,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总结过去两年中的教学的经验和体会。

三、学生情况分析生物知识、现象与人类密切相联,学生对生物现象产生疑问多,但学生通过一学年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大部分对本科的学习兴趣浓厚。

四、教学总目标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八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知识:1)通过学习,认识到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在不断进行着。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范文模板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范文模板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范文模板积极探索生物快乐课堂,中学阶段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生物的自信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5篇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消化和吸收一、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4.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5.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挂图。

2.相关的实验准备。

3.制作小肠壁结构折叠模型。

4.课时分配2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人新课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设问引起学生疑惑,激发学习欲望。

(二、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1.消化系统的组成1.1观看画面、回答问题。

通过思考并结合自己的体验,回答口腔内与消化有关的结构及其主要作用。

演示消化系统组成的课件、提问让学生体会进食时牙齿、舌、的作用。

(三、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2.1细嚼馒头,说说自己尝出了什么味道?思考为什么会尝出甜味?让学生咀嚼馒头,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2.2提出问题根据提示,制定自己的探究计划。

交流探究计划,实施探究计划。

媒体演示课本P30探究”的提示及参考方案。

2.3制定并实施计划2.4小组交流探究过程、结果和结论并进行分析。

教师巡回指导、答疑。

提出改进意见。

2.5表达交流、2.6得出结论全班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和得出的结论。

鼓励、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作补充。

概括出消化的概念。

(四、消化的全过程3.1仔细观看,为完成“西瓜子历险记”做准备。

初中生物教案苏教版书

初中生物教案苏教版书

初中生物教案苏教版书
教材: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课题: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
2. 细胞的功能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 掌握细胞的功能,包括代谢、分裂、遗传等
教学重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
2. 细胞的功能
教学难点:
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联系和区分
教学准备:
1. 教材、课件、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细胞的结构,让学生猜测细胞的组成,并引出今天的课题。

二、讲授(15分钟)
1. 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 分析细胞的功能,比如代谢、分裂、遗传等
三、实验(20分钟)
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细胞结构的理解。

四、讨论(10分钟)
让学生讨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复习(5分钟)
带领学生复习今天的内容,并布置下节课的作业。

教学反馈:
通过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并对下节课的教学进行调整和准备。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苏教版5篇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苏教版5篇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苏教版5篇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非浅。

因此,平时,我们紧抓备、教、改、辅、查等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苏教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苏教版1蚯蚓的选择科学概念: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治理和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综合治理和观察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教学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

【教学过程】一、熟悉池塘里的生物环境:1、参看书14面的池塘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2、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二、设计生态瓶:1、说明:我们现在要模仿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

2、学生讨论: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问题提示:(1)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3)假如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3、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4、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章生态系统的奥秘第一节生态系统一、教学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美丽的自然景色。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景色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吗?二、教学过程1.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一个统一整体。

2.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主要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主要有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3.通过实例讲解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4.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实例,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5.小组讨论: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三、教学案例分析案例一: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1.分析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草、羊、狼等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非生物部分。

2.分析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草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羊吃草获得能量,狼吃羊获得能量,狼和羊的尸体被分解者分解,转化为无机物,重新被草吸收,形成一个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过程。

案例二:森林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分析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树木、昆虫、鸟类等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非生物部分。

2.分析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昆虫吃树叶,鸟类吃昆虫,形成食物链。

同时,鸟类通过鸣叫、飞翔等方式传递信息,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功能,了解了生态系统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希望大家能够关注身边的生态环境,积极参与保护环境。

五、课后作业1.列举三个生态系统的实例,分析其组成和功能。

2.思考:为什么说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反思】1.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八年级生物苏教版上册的教案模板

八年级生物苏教版上册的教案模板

八年级生物苏教版上册的教案模板编写教案要取材内容合理,切合课程宗旨,符合培育目标定位的要求,适应现实须要,讲解并描述内容观点正确,教案要有实际应用价值。

今日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八班级生物苏教版上册的教案模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八班级生物苏教版上册的教案模板1体验皮肤的温度觉问题:人体能感到温度的改变,离不开皮肤中的温度觉感受器。

当环境温度低千皮肤温度时会感到冷;当环境温度高千皮肤温度时会感到热。

怎样利用试验的方法来体验温度觉?实施方案:材料:3个烧杯、适量的温度不同(冷、温、热)的水。

方法:@用3个烧杯分别装上冷水、温水、热水;@)将左手食指放入冷水,同时将右手食指浸入热水中,3分钟后将两只手指同时取出;@)再将手指同时浸入温水中,分别体会感觉。

冷水热水温水右手感觉热冷左手感觉冷热现象分析:(1)左手皮肤温度高千冷水温度,人觉得冷;(2)右手皮肤温度低千热水温度,人觉得热;(3)3分钟后两手同时放入温水中,左手皮肤温度低千温水温度,人觉得热;右手皮肤温度高千温水温度,人觉得冷。

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知道运动系统的组成。

2能说出的各结构名称及作用。

3说明的成分及其物理特性。

4. 知道的生长的基础学问和体育熬炼对的影响,以及折急救的学问。

实力目标1明确视察目的,有序地视察长的结构,分析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培育学生视察及分析实力。

2通过鉴定的成分试验,及对试验视察的分析和探讨,培育学生的试验实力和分析、综合的思维实力情感目标1通过的结构及功能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辨证观点。

2通过设计成分的试验,及对试验现象的视察和分析,培育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

3自觉养成正确的坐立行走姿态。

4在分组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

教学建议(一)学问结构体系(二)教材分析:关千的结构和功能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而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成分是本节的教学重点,鉴定的成分;的成分与物理性质的关系是本节的难点。

依据从感性到理性的相识规律,先让学生视察实物(长),及试验(鉴定的成分)获得感性学问,再结合讲解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苏教版)积极探索生物快乐课堂,中学阶段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生物的自信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苏教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苏教版)1教学目标1.掌握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2.学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具体操作方法。

3.分清外出血的三种情况,学会对出血进行初步的止血处理。

教学重难点1、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方法。

3、根据外出血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止血处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2. 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板书:二、急救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发生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

例如,当你夏天游泳时,发现有人溺水;当你踢足球或打篮球时不小心摔倒,发生了骨折或外伤出血;或是你发现有人因煤气中毒而昏迷不醒,这时你首先想到的措施是什么呢?学生: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推进新课]学习目标一板书:1.“120”紧急呼救活动一:假设,现在有一同学在教室里不知什么原因突然晕倒,昏迷不醒,让你去打“120”急救电话,你会怎样拨打?(请3个同学即兴表演)学习目标二板书: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活动二:如果在野外一时找不到电话,而情况又十分危急的话,那就只能先行采取救治措施,等病人暂无生命危险时再去找人帮忙。

(教师讲授)脑对缺氧十分敏感!对脑的抢救要以秒来计算!在常温下,人心跳停止3秒以上大脑就会因缺氧而头晕,10-20秒可昏厥,30-40秒可抽搐,60秒后呼吸中枢衰竭,4分钟后脑神经可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10分钟后脑细胞死亡。

所以急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抢时间:即前4分钟,甚至前60秒。

所以如果病人的呼吸或心跳停止后再去打电话等急救车过来后再开始抢救,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这就是急救的意义所在!当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当心脏停止跳动时人工胸外心脏挤压。

(播放教学课件)教师:急救措施往往可以在危急情况下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所以学会这些方法是非常有用的。

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提示其操作要领。

学生示范:人工呼吸操作方法学生示范: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操作[联系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学习目标三板书:3.出血和止血教师:很多同学有过跌伤外出血的经历,那么你们当时是如何处理的呢?学生回答教师:同学们所说的情况都属于外出血,实际上出血可以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二种情况。

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这两种出血的处理。

板书:(1)内出血教师: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所以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救治。

板书:(2)外出血教师:外出血是指体表的出血,我们可见到血液的流出。

这种情况应该首先做必要的止血处理。

实际上外出血又可以根据血管类型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几种。

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血液、血管和人体循环系统时将血管分为哪些类型呢?根据动脉及静脉的血液和血管壁的特点来归纳出动脉和静脉出血的情况。

师生共同完成学案内容教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

对于外出血的处理,也正是根据这三种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措施,我们来看下面的内容。

活动三:(播放多媒体课件“外出血的处理”)学生练习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很多日常用药和急救的常识,了解这些生活中的常识是非常必要的。

所以同学们不但要学好课堂知识,同时还要多向医生、医务工作者等知识经验丰富的人询问和请教,多从生活中学习和积累知识,让我们更有把握应对各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

[拓展深化][课堂小结,结束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书86页第2题,练习册●板书设计二、急救1.“120”紧急呼救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3.出血和止血(1)内出血(2)外出血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苏教版)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以及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3)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

(4)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5)隔离的概念和类型,以及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重难点(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及其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2)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界的现象,既是本课题的重点,又是难点(3)对达尔文学说的评价是教学的难点(4)达尔文学说的主要内容和各要点之间的关系,以及用达尔文学说解释生物的适应(5)性、生物的进化,这成为组织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 导课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困扰了人类几千年!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是神学家们作出了“解释”:先有鸡,因为上帝创造了鸡,然后让鸡下蛋!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不相信上帝了!没了上帝,上帝创造了鸡的“解释”也就没人相信了。

于是关于生物起源、进化的种种猜测又被提了出来……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现存的有记载的生物种类大约200多万种,还有许许多多种生物没有被我们发现。

没有发现的生物数目可能要比已经发现的多10倍,更何况已经绝灭的生物比现存的还要多得多,据估计,曾在地球上生活过的生物种数可能多达5亿~10亿。

这么多的生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一批又一批地“踏上”地球,又“远离”地球走向死亡,进行着自然界的“新陈代谢”,这就是生物的进化。

[二]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主要内容师讲述: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拉马克关于进化的用进废退学说拉马克是进化论的奠基者,他在18世纪初提出了用进废退的进化学说:环境的改变是导致生物进化的原因。

环境改变了,生物的生活方式也要跟着变,有的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起来,有的器官则由于长期不使用而萎缩退化了。

师讲述:在19世纪,达尔文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论。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放映录像:非洲草原野牛四季生活及生殖过程,重点放映迁徙路径大河时,许多野牛个体被淹死或被鳄鱼吃掉的情景。

师引导:学生根据录像及初中所学有关知识总结归纳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生存竞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师引导:指导学生明确以下内容:(1)任何一种生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强,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后代。

但因为生物的生存条件有限,生物在争夺有限的空间和食物的情况下,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种与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激烈的生存斗争,斗争的结果是一部分个体被淘汰。

例如:鲤鱼在繁殖季节,雌鱼会产许多卵,雄鱼也会产下大量的精子,但是能够形成受精卵是少数;受精卵形成后,在孵化的过程中个体弱小的幼鲤又会被淘汰掉,能够存活下来的只是很少的一些个体。

(2)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将幸存并会将这些变异遗传下去;而不利变异个体则很容易地被淘汰掉。

达尔文把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变为显著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新类型,这就是生物进化的原因。

(3)自然选择学说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但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自然选择学说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自然选择如何对可遗传的变异起作用的问题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2.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提出近些年来,生物学家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的基础上,将遗传学、生态学等研究成果引入到进化论的研究中,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1.种群的定义师:举例:(1)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2)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3)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植物;(4)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1)与(4)属于种群。

师生归纳: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2.种群的特点(1)种群的个体之间具有年龄和性别的差别,并不是机械地结合在一起。

(2)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个体之间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师:种群为什么是进化的单位呢?出示资料:大熊猫的生存从进化上看,大熊猫己经历了小大小的兴衰历程,从分布范围看,它已由厂布于亚洲东部而退缩到中国。

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生产活动无节制地扩展,大熊猫分布区已由约5万平方公里缩小到1万多平方公里,数量不足1000只,且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20多块岛屿状孤立地带。

由于大熊猫的分布是呈岛屿状的小种群,每个种群的个体数不足50只。

难免导致它们近亲繁殖而使其丧失遗传多样性,最终导致种质较差的小种群逐一灭绝。

加之大熊猫食性单一,若遇大熊猫主食竹周期性地开花枯死(约60年一周期),必然导致大熊猫因食物匮乏而饿、病死亡。

3.基因库、基因频率生:阅读教材P65,找出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

师生归纳:种群的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不同的基因在种群的基因库中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

师举例:我们知道多指为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而绝大多数人表现为正常。

白化病是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绝大多数人表现正常。

师生归纳:基因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生质疑:怎样才能知道某种基因的基因频率呢?我们可以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获得。

师引导:学生计算这样一个例子:从某种生物的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其基因型分别为AA、Aa、aa的个体分别为30、60和10个,问其中A基因频率为多少?a基因频率为多少?解法一:通过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就AA、Aa、aa来说,每个个体可认为含有2个基因,则100个个体共有200个基因:A基因频率=(2×30+60)÷200=60%a基因频率=(2×10+60)÷200=40%解法二: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即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等于它的纯合体频率与1/2杂合体频率之和,则:A基因频率=30%+(1/2)×60%=60%B基因频率=10%+(1/2)×60%=40%从上述可知,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l(其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生质疑:种群中某基因的频率是否一直不变呢?让我们观看一个课件。

生观看:用CAI课件模拟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浅色型桦尺蠖和黑色型桦尺蠖所占比例发生剧烈变化的过程。

1850年以前该地区的桦尺蠖以浅色为主,黑色个体很少。

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使环境发生了改变,黑色桦尺蠖与浅色桦尺蠖的数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黑色型达到了95%左右,浅色型由余下了5%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