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缝线
外科缝线发展史

外科缝线发展史1.引言1.1 概述:外科缝线作为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工具之一,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它被应用于外科手术过程中,用于缝合创口和伤口,促进愈合,避免感染的发生,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外科缝线的发展历经了漫长的历史,经过了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从最初的原始材料到现代的高科技产品,为医生和患者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安全保障。
1.2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究外科缝线的发展历史,从早期的使用动物筋膜到后来的天然纤维、合成材料,再到如今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展示出外科缝线领域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突破性进展和技术革新。
通过了解外科缝线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医学领域在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本文也将着重介绍外科缝线不断改进的动机和挑战。
尽管外科缝线在人类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其制造材料、使用方法和性能要求一直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不同的学科和专业领域的研究者为了更好地满足临床的需求和提高治疗的效果,不断探索新的材料、新的制造工艺和新的设计理念。
然而,外科缝线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安全性、生物相容性、材料强度和耐久性等问题。
通过研究这些挑战和关注临床实践中的需求,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推动外科缝线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通过梳理外科缝线发展的历史脉络,了解其不断改进的动机和面临的挑战。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外科缝线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同时也为未来的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信本文的研究结果将对医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临床实践的改善产生积极的影响。
2.正文2.1古代缝合技术的起源与发展人类早在古代就开始使用缝线进行伤口的缝合,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的埃及时代。
当时,人们使用的是动物的筋膜、腱子和肠子等材料来代替现代的缝线。
这些材料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延展性,但却缺乏抗菌和吸收等特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尝试使用更加耐用和方便的缝线材料。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人们开始使用金属线和蜘蛛丝等材料进行缝合。
外科缝线及缝合针的质量控制

2.1.4甲壳素、壳聚糖可吸收缝合线:
以甲壳素为原料制作可吸收缝合线 始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在该领域的研 究处于世界前列。
甲壳素缝合线具有众多独特的优点:
1) 人体耐受性良好;
2) 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能促进 伤口愈合,疤痕小;
2.缝线的规格、线径范围与抗张强度
❖ 缝线的规格以数字表示,规格表示缝线的直 径:“0”号以上开始, 数码越大, 缝线越粗, 如 4号线粗于1号线;抗张强度亦越大。一般有 1~10号线。
❖ 从 “0”以下开始, “0”越多, 直径越小, 抗 张强度亦越低。一般有0 ~ 12-0号线。
3.外科缝线选择的原则
1.2 按结构分:
1.2.1单股或多股结构: 单纤维缝线由单一纤维制成,在穿过组织时所
遇阻力较小,且可避免细菌在上附着。由于这些品 质,特别适用于血管外科。单纤维缝线易于打结。 1.2.2按加工工艺分:
天然的单纤维蚕丝可用捻搓或编织两种工艺加 工成丝线,其中以编织工艺丝线操作性能最佳。
表2不锈钢缝线、尼龙缝线、聚丙烯缝线区别
3) 强度和柔韧性适中,表面摩擦系数 小,易于缝合和打结;
4) 可进行常规消毒,还可以进行染色、
2.2合成的可吸收性缝钱
❖ 由于天然肠线有抗原性、组织反应较强以及 收速率难测等缺点, 人们乃致力于研制人工合 成的可吸收性缝线。主要有聚乙交酯类缝合 线、聚乳酸类缝合线、聚对二氧杂环已酮缝 合线等, 应用范围广泛, 从胸腹部伤口缝合以 至眼科手术中的应用等。
70天几乎完全吸收
极轻微
柔顺性好
PGA
聚羟基乙酸
2周时保留50% 3周时保留20%
外科缝线

2.1.2胶原纤维可吸收缝合线: 胶原纤维可吸收缝合线: 胶原纤维可吸收缝合线
胶原是从动物骨骼、筋膜中经浸煮、水解等多道工序提 炼,再经过加捻和交联剂的作用而制成。胶原的抗原性相当 低,具有天然可降解性,并能促进细胞生长。胶原的这些性 质使它能够成功地用来制备医用手术缝合线。
2.1.3肠线: 肠线: 肠线
1.3.3涂层应无毒、无刺激性。 涂层应无毒、无刺激性。 涂层应无毒 一般使用白蜂蜡 1.4染色 染色 染色目的方便手术中识别缝线和人体组织。 染色目的方便手术中识别缝线和人体组织。 染色应无毒、无刺激性。 染色应无毒、无刺激性。
二、可吸收性外科缝线
天然和合成性能差异 天然的可吸收性缝线是由健康哺乳动物的胶原或人 工合成的多聚体制备而成。 天然的可吸收性缝线是通过人体内酶的消化来降解 缝线纤维。 而合成的可吸收性缝线则先是通过水解作用,使水 分逐渐渗透到缝线纤维内而引起多聚体链的分解。 与天然的可吸收性缝线相比,合成的可吸收性缝线 植入后的水解作用仅引起较轻的组织反应。
2.1天然可吸收性缝线 天然可吸收性缝线
主要是动物的胶原蛋白、壳聚糖、海藻酸盐等天然材料。 主要是动物的胶原蛋白、壳聚糖、海藻酸盐等天然材料。
2.1.1羊肠线: 羊肠线: 羊肠线
在所有天然可吸收缝合线中,羊肠线是最传统的一种, 从最早的医学记录开始中已使用了羊肠线,它取自羊肠黏膜 下层的黏膜加工而成。在体内的降解和吸收主要取决于给巨 噬细胞的活动提供蛋白酶的存在。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植 入人体后无不良反应,无毒性,能被人的机体吸收。
2.2合成的可吸收性缝钱 合成的可吸收性缝钱
由于天然肠线有抗原性、组织反应较强以及 收速率难测等缺点,人们乃致力于研制人工 合成的可吸收性缝线。主要有聚乙交酯类缝 合线、聚乳酸类缝合线、聚对二氧杂环已酮 缝合线等,应用范围广泛,从胸腹部伤口缝 合以至眼科手术中的应用等。
手术缝线规格 标准

手术缝线规格标准手术缝线是外科手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规格和标准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的康复。
手术缝线的规格标准包括线材的材质、结构、强度、抗张强度、打结拉力等方面的要求。
一、线材材质手术缝线的材质通常为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如丝线、聚丙烯、聚酯等。
不同材质的线材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在选择时需要根据手术需求和患者情况进行选择。
二、线材结构手术缝线的结构包括单丝、编织、螺旋等多种形式。
单丝线材具有较好的柔软性和适应性,适用于大部分外科手术;编织线材具有较高的抗张强度和耐磨性,适用于需要承受较大张力的手术;螺旋线材具有较好的弹性和稳定性,适用于需要长期固定的手术。
三、强度要求手术缝线的强度要求包括抗张强度和打结拉力两个方面。
抗张强度是指线材在受到拉力时能够承受的最大力量,是手术缝线的基本性能之一;打结拉力是指线材在打结后能够承受的最大力量,是手术缝线在手术过程中的实际应用之一。
四、规格尺寸手术缝线的规格尺寸通常以线的直径和长度来表示。
线的直径决定了线的粗细和柔软度,长度则决定了线的使用范围和适用场景。
在选择时需要根据手术需求和患者情况进行选择。
五、其他要求除了上述要求外,手术缝线还需要具备无菌、无致敏性、无刺激性等特点,以确保患者安全。
此外,手术缝线还需要具备耐腐蚀、耐高温等特点,以确保在手术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之,手术缝线规格标准是外科手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材质、结构、强度、规格尺寸等方面的要求都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的康复。
因此,在选择手术缝线时需要根据手术需求和患者情况进行选择,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医用手术缝线标准

医用手术缝线标准
医用手术缝线是医疗器械中的一种,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
它的作用是缝合伤口,帮助伤口愈合。
在手术缝合中,缝线的选择和使用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以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安全。
医用手术缝线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材料选择
医用手术缝线的材料应该具有一定的生物相容性和耐受性。
目前常用的材料有天然丝、合成丝、聚酯线、聚丙烯线等。
其中,天然丝的生物相容性较好,但易受到细菌感染;合成丝和聚酯线的生物相容性较差,但不易受到细菌感染;聚丙烯线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性能。
2. 直径选择
医用手术缝线的直径应该根据缝合部位和伤口大小选择。
一般来说,直径越细的缝线适用于细小的伤口,而直径较粗的缝线适用于较大的伤口。
同时,直径也与缝合强度有关,粗直径的缝线缝合强度更高。
3. 强度选择
医用手术缝线的强度应该根据缝合部位和伤口大小选择。
一般来说,需要承受较大张力的部位适用于强度较高的缝线。
例如,缝合皮肤时,需要使用较高强度的缝线,以确保伤口愈合后不会出现裂开现象。
4. 抗菌性能
由于手术后容易感染,医用手术缝线应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抗菌手术缝线有银离子抗菌线、氧化锌抗菌线等。
5. 使用方法
医用手术缝线应该在无菌条件下使用,以避免感染。
在使用前应该对缝线进行消毒处理,并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针头和缝合方法。
总之,医用手术缝线标准是保障手术效果和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
医务人员在手术中应该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安全。
外科清创缝合最新标准规范

外科清创缝合最新标准规范外科清创缝合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一种处理伤口的方法,它涉及到伤口的清洁、去除坏死组织和缝合伤口,以促进伤口愈合并减少感染的风险。
以下是外科清创缝合的最新标准规范:一、术前准备1. 患者评估: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包括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手术史等。
2. 伤口评估:对伤口的大小、深度、污染程度及周围组织状况进行详细评估。
3. 术前沟通:与患者充分沟通,解释手术过程、可能的风险及术后护理。
二、清创操作1. 伤口清洗:使用生理盐水或适当的消毒液彻底清洗伤口,去除污物和血迹。
2. 坏死组织去除:使用外科手术器械小心去除伤口中的坏死组织和异物。
3. 伤口探查:对伤口进行深度探查,确保没有遗漏的异物或损伤。
三、缝合技术1. 选择合适的缝合材料:根据伤口的类型和位置选择合适的缝合线和针。
2. 缝合层次:按照解剖层次进行分层缝合,确保伤口边缘对齐。
3. 缝合方法:采用合适的缝合技术,如间断缝合、连续缝合或锁边缝合等。
四、术后处理1. 伤口包扎:使用无菌纱布轻轻包扎伤口,避免过度压迫。
2. 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
3. 预防感染:在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教育患者注意伤口护理。
五、术后监测与护理1. 定期换药:根据伤口愈合情况,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愈合进程。
2. 伤口观察:注意伤口是否有红肿、渗出、发热等感染迹象。
3. 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
六、并发症预防与处理1. 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感染风险。
2. 预防瘢痕:采用合适的缝合技术和材料,减少瘢痕形成。
3. 处理并发症:一旦发现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应及时处理。
七、患者教育1. 伤口护理:教育患者正确的伤口护理方法,包括清洁、干燥和保护。
2. 日常生活指导:指导患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伤口受压或二次损伤。
3. 随访计划:制定随访计划,确保患者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十种外科基本缝合方式详解

十种外科基本缝合方式详解外科缝合是外科手术中常用的技术之一,用于缝合手术切口和创面,促进伤口愈合。
以下是十种常见的外科基本缝合方式的详细解释:1.简单缝合(Simple suture)简单缝合是最基本的缝合方式,适用于切口较小、创面清洁、无张力的情况。
使用缝线从伤口的一侧穿过另一侧,再穿回起始点,形成一条直线或弧线的缝合线。
简单缝合对于切口边缘对齐、创面清洁和结构简单的伤口是有效的。
2.细胞缝合(Subcuticular suture)细胞缝合是一种隐藏式缝合方式,适用于浅表组织切口的缝合。
使用可吸收缝线,将其置于皮下浅表组织的切缘内部,穿梭于伤口的全长,然后将缝线系紧。
细胞缝合减少了对皮肤的损伤,减轻了疤痕形成的风险。
3.深层缝合(Deep sutures)深层缝合是用于缝合切口或创伤深层组织的一种方式。
将缝线穿过伤口的深层组织,以加强创面的结构,促进伤口愈合。
深层缝合常用于修复肌腱、血管、神经等组织。
4.连续缝合(Continuous suture)连续缝合是一种持续缝合方式,通过将一条缝线连续地穿过伤口的一侧并穿过另一侧,然后反复交替进行,形成多个缝合点。
连续缝合相对快捷,适用于创面清洁、无张力的情况。
5.间断缝合(Interrupted suture)间断缝合是一种非连续性的缝合方式,通过在创面的不同点上进行多次缝合,形成多个独立的缝合点。
间断缝合适用于较长的切口或有张力的伤口,可以提供更好的结构支持。
6.螺旋缝合(Mattress suture)螺旋缝合是一种通过在伤口两侧交替穿刺和拉紧缝线的方式进行缝合的方法。
螺旋缝合适用于修复皮肤较大的创面,可以提供良好的创面边缘对齐和张力分布。
7.蕾丝缝合(Lace suture)蕾丝缝合是一种通过在伤口两侧交替穿刺缝线的方式进行缝合的方法。
蕾丝缝合适用于修复皮肤边缘较远的创面,可以提供更好的边缘对齐和张力分布。
8.内层缝合(Layered sutures)内层缝合是一种逐层地缝合伤口深层组织的方法。
手术缝线的分类

手术缝线的分类
手术缝线按照不同的特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吸收性缝线:这种缝线可以被人体吸收,一般在手术切口愈合后不需要取出。
吸收性缝线分为两种类型:吸收性自溶缝线和吸收性不自溶缝线。
- 吸收性自溶缝线:这种缝线一般由天然或合成可降解材料制成,例如羊肠、胶原蛋白、聚乳酸等。
它们逐渐被人体酶分解吸收,无需取出。
- 吸收性不自溶缝线:这种缝线一般由合成材料制成,例如聚酸酯、聚己内酯等。
它们需要人为干预才能取出。
2. 非吸收性缝线:这种缝线不被人体吸收,需要手术后再次取出。
非吸收性缝线通常由合成材料制成,如聚丙烯、聚酯、聚酰胺等。
3. 金属缝线:这种缝线一般由不锈钢、钛合金或白金等金属材料制成。
金属缝线在需要持久性支撑的情况下使用,如骨折的内固定。
此外,手术缝线还可以根据线的粗细、颜色和针的形状等特征进行分类。
具体使用哪种缝线取决于手术的需要和外科医生的判断。
外科手术缝合线的种类

外科手术缝合线的种类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不那么光鲜亮丽的话题,外科手术缝合线。
听起来有点严肃吧?别担心,咱们把这个话题讲得轻松点。
缝合线,顾名思义,就是医生在手术中用来把伤口缝合起来的工具。
想象一下,像是给一个撕裂的玩具缝缝补补,虽然这可比缝玩具复杂多了,但原理其实差不多。
你可能会好奇,缝合线到底有哪些种类?哎呀,这就让我带你们深入一下这个神秘的外科世界吧!我们来谈谈可吸收缝合线。
听起来很神奇吧?其实就是那些在一段时间后会被身体慢慢吸收的线。
医生在用它的时候,基本上就不必担心病人再去拆线,真是太贴心了!想象一下,你的小伤口慢慢愈合,缝合线也悄悄消失,这感觉就像是魔术一样!比如说,内脏手术常用这种线,毕竟谁会喜欢开个刀还要再来一次拆线呢?接下来是不可吸收缝合线,哈哈,这种线就像是个老顽童,想让你记住它!它们是那些需要被拆掉的线,通常用在皮肤表面,像是切口或者大伤口。
听着就让人感到紧张,不是吗?拆线那一刻,很多人都得咬着牙,紧张得像是要去考试。
不过,医生会确保一切顺利,拆线的时候像是修补完的玩具,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破了。
再来聊聊不同材质的缝合线。
你有没有想过,缝合线也有分子和天然的?嘿,分子线就像是科学怪人的作品,通常是一些合成材料,强度高、不易断,适合各种手术。
比如说,像心脏手术这样的高难度挑战,当然得用这类强悍的缝合线。
而天然缝合线就像是一位温柔的老奶奶,通常是动物的肠子或丝绸,虽然看起来柔和,但它们的强度也不容小觑。
听起来好像跟历史有关,其实这些材料在医学界可是一段悠久的传奇呢。
还有一种叫做“单丝缝合线”,这是那种不会拆的线,直接用来缝合伤口的。
就像是你家里的细绳子,听起来简单,但用起来可得讲究。
单丝的好处是没有棱角,减少了对组织的刺激,伤口愈合得也快。
想象一下,像是在玩一个精致的拼图,细致入微,非常考验医生的技巧。
然后我们得提到“多丝缝合线”,这种线就像是搭建桥梁,强度大,还能适应各种情况。
外科缝合科普知识

外科缝合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技术,用于将创伤或手术切口的边缘组织连接起来,促进伤口愈合和恢复。
以下是一些外科缝合的科普知识:
1.缝合材料:常见的缝合材料包括缝线和针具。
缝线通常由可吸收或不可吸收材料制成,如丝线、聚酯线、聚丙烯线等。
针具有不同的形状和尺寸,用于穿刺组织和通过缝合材料。
2.缝合技术:外科缝合有多种技术,包括手工缝合、缝合器和胶合剂等。
手工缝合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穿刺组织、将缝线穿过组织,并以特定的方式结扎缝线。
缝合器是一种机械设备,它可以快速而均匀地缝合伤口。
胶合剂则是一种粘合剂,可以用于小面积或浅表组织的缝合。
3.缝合类型:根据伤口的特点和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缝合。
常见的缝合类型包括简单线性缝合、运动缝合、连续缝合、间断缝合、隐藏缝合等。
医生会根据伤口的大小、位置和预期愈合方式选择适合的缝合方式。
4.缝合后的护理:成功缝合后,需要进行适当的护理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和预防感染。
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并按照医嘱定期更换敷料。
在愈合过程中,患者应避免过度运动或剧烈活动,以减少对伤口的拉力。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外科缝合是常见的医学技术,但它应该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如果您需要进行缝合,应咨询专业的医生,接受他们的建议和治疗。
此外,术后固定期间遵循医生的嘱咐,定期复诊和检查,以确保伤口合理愈合。
外科手术器械-缝合线质量要求及检测方法

外科手术器械—缝合线质量要求及检测方法本文依据《YY 0167—2023非吸取性外科缝线》《YY 1116—2023可吸取性外科缝线》《YY/T 1746—2023 可吸取性外科缝线体外水解后断裂强力试验方法》的要求,介绍缝合线的质量要求,并结合标准要求介绍检测的试验方法一、线径标准要求:全部缝线的单个值应在规定的相应规格的线径单个值范围内。
每根缝线的平均值应在规定的相应规格的线径平均值范围内。
试验方法:《YY 0167—2023非吸取性外科缝线》附录A试验方法仪器要求:线径测量仪,结构示意图见图A.1,其参数如下:最小分度值:不超出0.002mm底座直径:≈50mm压板直径:12.7mm0.02mm压脚(含压板)载荷:210g3g或≤60g压板和底座表面的校正差不得大于0.005mm,平行度之差不得大于0.005mm。
试验步骤:1、从包装中取出缝线(不得拉伸),无需干燥或预处理,直接进行测量。
2、将缝线固定于线径测量仪上,使之置于底座和压板的中心,并在缝线一端施加其规格的1/2断裂强力的张力(仅适用多股缝线,单股缝线不施加张力),轻轻放下压脚加载在锋线上:规格大于公制0.4的缝线,压脚载荷为210g2g;规格小于或等于公制0.4g的缝线,压脚载荷为≤60g。
3、在缝线的测试范围段约1/4、1/2和3/4的3个位置进行测量,记录测量值,作为该点位置的线径单个值;其中规格大于公制2的多股缝线,在规定的位置测量后将缝线旋转90°后再测量一次,记录两次测量值,计算其平均值作为该点位置的线径单个值。
4、计算单根缝线三个位置单个值的平均为线径平均值。
5、另取缝线,重复以上步骤。
二、断裂强力标准要求:缝线的抗张强度应符合YY 0167—2023表3中Ⅰ类的规定。
试验方法:按YY 0167—2023中5.3规定的方法进行。
仪器要求(2023年新标准):料子试验机设置如下:测试标距130mm5mm,速度300mm/min10mm/min;若缝线的长度无法满足规定的测试标距要求,则测试标距依据缝线的实际长度调整,速度按2倍的调整测试标距(mm/min)设定。
外科缝合与打结图解

外科缝合与打结详图缝合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恢复其功能;是保证良好愈合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之一;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需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缝合;缝合可以用持针钳进行,也可徒手直接拿直针进行,此外还有皮肤钉合器,消化道吻合器,闭合器等;标签:缝合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恢复其功能;是保证良好愈合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之一;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需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缝合;缝合可以用持针钳进行,也可徒手直接拿直针进行,此外还有皮肤钉合器,消化道吻合器,闭合器等;缝合的基本步骤以皮肤间断缝合为例说明缝合的步骤:缝合步骤1进针;2拔针;3出针;4夹针1、进针缝合时左手执有齿镊,提起皮肤边缘,右手执持针钳执法见前面章节,用腕臂力由外旋进,顺针的弧度剌入皮肤,经皮下从对侧切口皮缘穿出;2、拔针可用有齿镊顺针前端顺针的弧度外拔,同时持针器从针后部顺势前推;3、出针、夹针当针要完全拔出时,阻力已很小,可松开持针器,单用镊子夹针继续外拔,持针器迅速转位再夹针体后1/3弧处,将针完全拔出,由第一助手打结,第二助手剪线,完成缝合步骤;缝合的基本原则1、要保证缝合创面或伤口的良好对合;缝合应分层进行,按组织的解剖层次进行缝合,使组织层次严密,不要卷入或缝入其他组织,不要留残腔,防止积液、积血及感染;缝合的创缘距及针间距必须均匀一致,这样看起来美观,更重要的是,受力及分担的张力一致并且缝合严密,不致于发生泄漏;2、注意缝合处的张力;结扎缝合线的松紧度应以切口边缘紧密相接为准,不宜过紧,换言之,切口愈合的早晚、好坏并不与紧密程度完全成正比,过紧过松均可导致愈合不良;伤口有张力时应进行减张缝合,伤口如缺损过大,可考虑行转移皮瓣修复或皮片移植;3、缝合线和缝合针的选择要适宜;无菌切口或污染较轻的伤口在清创和消毒清洗处理后可选用丝线,已感染或污染严重的伤口可选用可吸收缝线,血管的吻合应选择相应型号的无损伤针线;缝合的分类及常用的缝合方法介绍缝合的方法很多,医学教.育网搜集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按组织的对合关系分为单纯缝合、外翻缝合、内翻缝合三类;每一类中又按缝合时缝线的连续与否分为间断和连续缝合两种;按缝线与缝合时组织间的位置关系分为水平缝合、垂直缝合;有时则将上述几种情况结合取名;按缝合时的形态分为荷包缝合、半荷包缝合、U字缝合、8字缝合、T字缝合、Y形缝合等;另外还有用于特别目的所做的缝合,如减张缝合、皮内缝合、缝合止血等;常见缝合方法简介:1、单纯缝合法:使切口创缘的两侧直接对合的一类缝合方法,如皮肤缝合;1、单纯间断缝合:操作简单,应用最多,每缝一针单独打结,多用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腱膜的缝合,尤其适用于有感染的创口缝合;单纯间断缝合2、连续缝合法:在第一针缝合后打结,继而用该缝线缝合整个创口,结束前的一针,将重线尾拉出留在对侧,形成双线与重线尾打结;3、连续锁边缝合法:操作省时,止血效果好,缝合过程中每次将线交错,多用于胃肠道断端的关闭,皮肤移植时的缝合;连续锁边缝合法4、8字缝合:由两个间断缝合组成,缝扎牢固省时,如筋膜的缝合;两种8字缝合法5、贯穿缝合法:也称缝扎法或缝合止血法,此法多用于钳夹的组织较多,单纯结扎有困难或线结容易脱落时;2. 内翻缝合法:使创缘部分组织内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外面保持平滑;如胃肠道吻合和膀胱的缝合;1、间断垂直褥式内翻缝合法:又称伦孛特Lembert缝合法,常用于胃肠道吻合时缝合浆肌层;间断垂直褥式内翻缝合法2、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又称何尔斯得Halsted缝合法,多用于胃肠道浆肌层缝合;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3、连续水平褥式浆肌层内翻缝合法:又称库兴氏Cushing 缝合法,如胃肠道浆肌层缝合;连续水平褥式浆肌层内翻缝合法4、连续全层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又称康乃尔Connells缝合法,如胃肠道全层缝合;连续水平褥式全层内翻缝合法5、荷包缝合法:在组织表面以环形连续缝合一周,结扎时将中心内翻包埋,表面光滑,有利于愈合;常用于胃肠道小切口或针眼的关闭、阑尾残端的包埋、造瘘管在器官的固定等;荷包缝合6、半荷包缝合法:常用于十二指肠残角部、胃残端角部的包埋内翻等;半荷包缝合十二指肠残端下角包埋3. 外翻缝合法:使创缘外翻,被缝合或吻合的空腔之内面保持光滑,如血管的缝合或吻合;1、间断垂直褥式外翻缝合法:如松驰皮肤的缝合;间断垂直褥式外翻缝合法2、间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法:如皮肤缝合;间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法3、连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法:多用于血管壁吻合;连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法4.减张缝合法:对于缝合处组织张力大,全身情况较差时,为防止切口裂开可采用此法,主要用于腹壁切口的减张;缝合线选用较粗的丝线或不锈钢丝,在距离创缘2-处进针,经过腹直肌后鞘与腹膜之间均由腹内向皮外出针,以保层次的准确性,亦可避免损伤脏器;缝合间距离3-4cm,所缝合的腹直肌鞘或筋膜应较皮肤稍宽;使其承受更多的切口张力,结扎前将缝线穿过一段橡皮管或纱布做的枕垫,以防皮肤被割裂,结扎时切勿过紧,以免影响血运;减张缝合法5.皮内缝合法:可分为皮内间断及皮内连续缝合两种,皮内缝合应用眼科小三角针、小持针钳及0号丝线;缝合要领:从切口的一端进针,然后交替经过两侧切口边缘的皮内穿过,一直缝到切口的另一端穿出,最后抽紧,两端可作蝴蝶结或纱布小球垫;常用于外露皮肤切口的缝合,如颈部甲状腺手术切口;其缝合的好坏与皮下组织缝合的密度、层次对合有关;如切口张力大,皮下缝合对拢欠佳,不应采用此法;此法缝合的优点是对合好,拆线早,愈合疤痕小,美观;皮内间断缝合皮内连续缝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除缝合法外,尚有其他的一些闭合创口的方法,如吻合器,封闭器,医用粘胶,皮肤拉链等;。
手术缝合线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 1年5月 *21.5.1 4*May 14, 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 *5/14/ 2021
谢 谢!
谢谢大家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1.5.1 421.5.1 4Friday , May 14, 2021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 **5/14 /2021 5:39:28 AM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1.5.14**Ma y-2114-May-21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Friday, May 14, 2021
人手术打结困难问题, 腹腔镜、内窥镜、关节 镜、机器人手术 ★替代传统荷包、八字 缝合等止血式缝法 ★特殊适合不规则伤口、
条件欠佳(肿胀、深部 狭小区域)伤口的关闭; ★特别适合鼻腔、口腔、
耳道、阴道、肛肠等腔 道内手术软组织缝合
可吸收线:
可吸收线:
可吸收线:
手足显微科缝合血管及神经专用
洛克曼:一次性皮肤缝合器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 21.5.14
•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1/ 5/14202 1/5/14 Friday, May 14, 2021
•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 021/5/ 142021 /5/1420 21/5/1 45/14/2 021 5:39:28 AM
可吸收线:
美国强生抗菌微乔可吸收缝合线(带抗生素)
(完整word版)外科手术缝合线怎样分的型号

手术缝合线 - 概述手术缝合线是指在外科手术当中,或者是外伤处置当中,用于结扎止血、缝合止血以及组织缝合的特殊线。
一般可分为可吸收线和不可吸收线两大类:手术缝合线 - 一、可吸收线可吸收缝合线根据材质及吸收程度不同又分为:羊肠线、化学合成线(PGA)、纯天然胶原蛋白缝合线。
1、羊肠线:取材于健康动物羊肠羊所制成,含有胶原成分,所以缝合以后不需要进行拆线。
医用肠线分:普通肠线和铬制肠线两种,均可吸收。
吸收所需时间的长短,依肠线的粗细及组织的情况而定,一般6~20天可吸收,但患者个体差异性影响吸收过程,甚至不吸收。
目前肠线均采用一次性无菌包装,使用方便。
(1)普通肠线:用羊肠或牛肠粘膜下层组织制作的易吸收缝线。
吸收快,但组织对肠线的反应稍大。
多用于愈合较快的组织或皮下组织结扎血管和缝合感染伤口等。
一般常用于子宫、膀胱等粘膜层。
(2)铬制肠线:此肠线系铬酸处理制成,可减慢组织吸收速度,它造成的炎症反应比普通肠线少。
一般多用于妇科及泌尿系统手术,是肾脏及输尿管手术常常选用的缝线,因为丝线会促进形成结石。
使用时用盐水浸泡,待软化后拉直,以便于手术操作。
2、化学合成线(PGA、PGLA、PLA):采用现化化学技术制成的一种高分子线型材料,经抽线、涂层等工艺制成,一般60 ̄90天内吸收,吸收稳定,由于有化学成分参与,吸收仍不完全。
3、纯天然胶原蛋白缝合线:取材于特种动物獭狸肌腱部位,纯天然胶原蛋白含量高,生产工艺不经化学成分参与,具备了胶原蛋白应有的特性;为目前真正意义上的第四代缝合线。
具有吸收完全、抗拉强度高、生物相容性好、促进细胞生长等等。
根据线体粗细一般8-50天完全吸收,且吸收稳定可靠,无明显个体差异。
手术缝合线 - 二、不可吸收线即不能够被组织吸收的缝合线,所以缝合后需要拆线。
具体拆线时间因缝合部位及伤口和患者的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当创口愈合良好无感染等异常情况时:面颈部4~5日拆线;下腹部、会阴部6~7日;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7~9日;四肢10~12日,近关节处可延长一些,减张缝线14日方可拆线。
外科13种缝合方法

外科13种缝合方法外科缝合方法是外科手术中常用的技术之一,用于将组织或器官的切口或损伤部分连接起来,促进愈合。
根据具体的情况和需要,外科医生可以选择不同的缝合方法。
下面将介绍外科常用的13种缝合方法。
1. 简易缝合法:简易缝合法是最常见的缝合方法之一,适用于切口较小或皮肤损伤较轻的情况。
医生使用缝线将伤口两侧的组织一一缝合。
2. 细针缝合法:细针缝合法适用于切口较小或需要精细缝合的情况。
医生使用细针和缝线进行缝合,可以减少伤口的疤痕和感染的风险。
3. 罗纹缝合法:罗纹缝合法适用于切口较长或需要较强的牢固度的情况。
医生在切口两侧进行多层缝合,形成罗纹状的缝合线,增加伤口的结构稳定性。
4. 转位缝合法:转位缝合法适用于组织修复或器官移植的情况。
医生将组织或器官的切口分别缝合,然后将其转位,使缝合部位接合。
5. 合并缝合法:合并缝合法适用于多个切口或损伤的情况。
医生将不同的切口或损伤部分分别缝合,然后将它们合并在一起。
6. 弹力缝合法:弹力缝合法适用于需要较大的伸展性的情况。
医生使用弹性缝线进行缝合,可以使伤口具有一定的弹性,有利于运动或伸展的恢复。
7. 滑动缝合法:滑动缝合法适用于需要较大的活动度的情况。
医生使用滑动缝线进行缝合,可以使伤口具有一定的滑动性,有利于关节或组织的灵活性。
8. 短缝法:短缝法适用于切口较短且需要较快愈合的情况。
医生使用短缝线进行缝合,可以减少伤口愈合的时间和不适感。
9. 长缝法:长缝法适用于切口较长且需要较好的结构稳定性的情况。
医生使用长缝线进行缝合,可以增加伤口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10. 环形缝合法:环形缝合法适用于环形器官或组织的修复情况。
医生使用缝线沿着环形切口进行缝合,使其恢复完整。
11. 连续缝合法:连续缝合法适用于需要快速缝合且有较好的牢固度的情况。
医生使用连续的缝线进行缝合,可以节省时间并增加伤口的稳定性。
12. 分层缝合法:分层缝合法适用于组织层次较多或需要分层修复的情况。
手术缝线的种类

缝线选择理想的逢线应有优良的抗张强度;打结的牢固性;易于操作;引发的炎症反映最小;能够抗感染;愈合后创面的强度一旦能替伤口缝线的强度,逢线就应逐渐被吸收。
但是任何一种逢线都不能完全具有这些特点。
选择创面缝线时要考虑创面的张力、缝合的组织层次、创面的部位、美容的考虑等等。
理想的创面闭合应遵循一些大体原则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1.术前伤口精准的标记,若是是庞大皮瓣需用U形钉暂时固定皮瓣以确保适当的调整。
对于小的创面则不需要标记,可用皮肤拉构来延长并调整皮缘。
2.网状真皮层是胶原沉积的一个特殊区域,这些胶原对瘢痕最后的形状有重要影响。
此层张力应尽可能减少。
若是选择可吸收缝线来缝合此层,就应选择伤口最初愈合期间可维持这种张力的缝线。
不然伤口边缘分离致使较宽的瘢痕。
3。
创面的闭合应使皮缘对合轻度外翻,不然重塑期瘢痕会向下收缩造成伤口闭合部位向下凹陷。
垂直或水平褥式或U形缝合均易达到创缘外翻。
4。
瘢痕下的不规则可引发术后不适,这主如果由于皮下缝合时没有将可吸收缝线的节置于皮下深层所致。
选择皮下持续缝合,缝合末用胶带将缝线粘在皮肤上,从而皮下不留线结,避免术后的不适,同时皮下持续缝合能够节省时刻,其安全性较好。
在创面愈合的不同阶段缝线的作用是不同的:创面愈合分三个阶段,在酶作用阶段,创面的硬结及肿胀与最初的炎症反映相关。
创面缝合后4~5天,伤口主要依托缝线来维持创缘的位置及创面的闭合。
增生阶段(术后5~42天),成纤维细胞开始产生使创面快速取得抗张强度的胶原,虽然创面的强度不断增加但缝线在避免伤口裂开中仍起着重要作用。
此阶段的初期,缝线完整性的丧失(如逢线的吸收)可使较高张力创缘之间的裂隙增宽,从而使瘢痕形成明显。
最后塑形阶段(成熟阶段)从术后42天到术后1年,随着胶原纤维进一步交联,创面不断取得强度。
在那个阶段,大多数的可吸收缝线已经溶解吸收,对瘢痕的形成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因此选择可吸收逢线时缝线张力的丧失应该等于或低于伤口通过胶原的沉积、交联取得的张力。
外科缝合手法图文讲解

缝合缝合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恢复其功能。
是保证良好愈合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之一。
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需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缝合。
缝合可以用持针钳进行,也可徒手直接拿直针进行,此外还有皮肤钉合器,消化道吻合器,闭合器等。
缝合的基本步骤以皮肤间断缝合为例说明缝合的步骤⑴.进针缝合时左手执有齿镊,提起皮肤边缘,右手执持针钳(执法见前面章节),用腕臂力由外旋进,顺针的弧度剌入皮肤,经皮下从对侧切口皮缘穿出。
⑵.拔针可用有齿镊顺针前端顺针的弧度外拔,同时持针器从针后部顺势前推;⑶.出针、夹针当针要完全拔出时,阻力已很小,可松开持针器,单用镊子夹针继续外拔,持针器迅速转位再夹针体(后1/3弧处),将针完全拔出,由第一助手打结,第二助手剪线,完成缝合步骤。
缝合步骤(1)进针;(2)拔针;(3)出针;(4)夹针缝合的基本原则⑴.要保证缝合创面或伤口的良好对合。
缝合应分层进行,按组织的解剖层次进行缝合,使组织层次严密,不要卷入或缝入其他组织,不要留残腔,防止积液、积血及感染。
缝合的创缘距及针间距必须均匀一致,这样看起来美观,更重要的是,受力及分担的张力一致并且缝合严密,不致于发生泄漏。
⑵.注意缝合处的张力。
结扎缝合线的松紧度应以切口边缘紧密相接为准,不宜过紧,换言之,切口愈合的早晚、好坏并不与紧密程度完全成正比,过紧过松均可导致愈合不良。
伤口有张力时应进行减张缝合,伤口如缺损过大,可考虑行转移皮瓣修复或皮片移植。
⑶.缝合线和缝合针的选择要适宜。
无菌切口或污染较轻的伤口在清创和消毒清洗处理后可选用丝线,已感染或污染严重的伤口可选用可吸收缝线,血管的吻合应选择相应型号的无损伤针线。
缝合的分类及常用的缝合方法介绍缝合的方法很多,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按组织的对合关系分为单纯缝合、外翻缝合、内翻缝合三类;每一类中又按缝合时缝线的连续与否分为间断和连续缝合两种;按缝线与缝合时组织间的位置关系分为水平缝合、垂直缝合;有时则将上述几种情况结合取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外科手术缝线(不可吸收的那种)都是黑色的,为什么都染成黑色?有其他
颜色么?
问题补充:
个人对于黑色好辨认”这种说法不是很赞同,理由一:人眼最敏感的是绿色,为何不把线染为绿色?理由二:伤口流血后血液凝结为暗红色血迹,同黑色接近,
满意回答
我是外科医生,这个问题我回答你,因为在医疗行业里,黑色的线就意味着是不可吸收的,也就是大家都默认的,不用有标注就可以知晓的。
还有诸如深蓝色的也有不可吸收的,但是它的外包装上都会有标识,会写《不可吸收线》,而可吸收线大部分是乳白色的,还有透明的跟紫色的,这些的外包装都会标注上可吸收三个字,可吸收线一般50天后会转化为水跟二氧化碳,而不可吸收的黑线就没有变化,可吸收线要比黑线贵很多,一般用于内缝合用,也就是外边看不到的,而黑色线封在外边的是需要拆的。
希望可以帮到你。
知道为什么微光夜视仪的图像呈现绿色么?因为人眼对550纳米波长最敏感,
它能最优化大脑对对比度的感知,因此是人眼的最适宜光线” 550纳米就是绿光。
日前,清华慧石微量子项目部公布了研究结果,波长550至770纳米的光频率
是人眼视网膜感受最好的微光量子环境。
据悉,美国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对不同颜色的光对人眼的刺激深度进行对
比,测定恢复时间。
结果恢复时间最短的是红色,其次是橙色和黄色。
白色为全频光,全反射,对人眼睛刺激程度最深。
上海眼科专家研究表明,黄底色的薄本能使眼疲劳减缓60. 9%;英国艾塞克斯大学研究发现,用浅红等颜色的薄膜覆盖书本,能克服一定阅读障碍,并使阅读效果提高25%
伤口缝合有原则
根据受伤后皮肤是否完整,一般可把创伤分为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
对于开放性损伤,
应该尽快把伤口封闭,以防止细菌的入侵,使伤口尽快愈合。
只要伤口深达皮肤全层,就必
然会留下疤痕,影响外观。
但是,如果不缝合伤口,伤口可能会感染,愈合时间更长、疤痕更大。
尽管有些伤口应该缝合,但由于受伤的时间太长,或者受伤的伤口太脏,或者伤口已经化脓
等,则不宜缝合,所以不是所有的伤口都有条件缝合的。
对于不能缝合处理的伤口,只好继
续清洗和换药,让伤口自然愈合。
对于面部受伤的伤口,由于面部血运较丰富,抵抗感染的
能力较强、容易愈合,所以缝合的条件可以放宽。
由于伤口缝合有一定的原则,伤口能否缝合应由医生视受伤时间、部位、受伤情况具体作出决定,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
由于不知道受伤的时间,因此只有接诊的医生才能决定是否应该缝合伤口。
当然,正如上述,不缝合也可以愈合,但愈合后的外观是不一样的,脸上缝合的伤口不容易感染,4 天就可以拆线,愈合后疤痕小,如果愈合得好甚至不用化妆也不会遗留太大的受伤痕迹;而自己逐渐
愈合的伤口约需2 周时间,愈合后疤痕明显,如果受细菌感染、化脓,则愈合的时间更长,疤痕更大。
一旦受伤,任何伤者都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因为有时一些看来很轻的伤可能隐藏着严重的伤,如头皮有时仅仅看到一点皮肤破裂出血,但可能合并有颅骨骨折或者大脑损伤。
对于一般的皮肤伤口,首先要止血。
最方便的止血方法是直接压迫受伤的部位,然后到医院才放开让医生检查,除非伤口出血是喷射出来的,否则胡乱用橡皮、布带等捆绑受伤部位以上肢体来止血应该尽量避免。
对于不熟悉医学的人,用绑扎肢体压迫血管的止血方法可能招致肢体的严重缺血,使用不当可以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其次,应该保持伤口的干净,过去有些人把烟丝、香炉灰,或者未经灭菌处理的物品塞在伤口上是不对的,应该用消毒药物冲洗和消毒敷料包扎,如果现场没有消毒敷料,应用尽可能干净的纱布、布直接压在伤口上包扎。
第三,应该尽快送到医院或者急救站正确治疗受伤伤口。
如果伤口受到污染,医务人员会对伤口进行清洗和消毒,去除已经没有活力的组织,这个过程称为“清创”。
只要医疗单位的条件和受伤的局部伤口符合缝合的条件,一般都会尽量缝合伤口。
第四,无论伤口是否缝合,由于受伤过程都可能接触到细菌,故应该在受伤后适当口服或注射抗生素防止感染。
第五,由于破伤风是从伤口入侵的,一旦感染可威胁病人生命,故对未注射过破伤风疫苗的人在受伤12〜24小时内应注射预防药物如破伤风抗毒素。
通过以上正确的处理,伤口便能在短期内愈合。
如果伤口没有得到缝合,更加需要清洗、消毒、包扎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和使用破伤风抗毒素预防破伤风。
这样处理的目的是防止伤口感染、加快伤口愈合的时间和减少愈合后的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