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缝合线,缝合针基础知识(转)

外科缝合线,缝合针基础知识(转)

外科缝合线,缝合针基础知识(转)

理想的缝合材料应满足以下条件:

1.通用性,即能适用于任何外科手术(当然还应顾及缝线型号和抗张强度上的差异);

2.无菌性;

3.无电解性、无毛细作用性、无过敏性及无致癌性;

4.如用不锈钢缝线,须无磁性;

5.易于操作;

6.组织反应轻微,不利于细菌生长;

7.打结时不致松开,缝线本身不致磨损或裂开;

8.不致在组织内收缩;

9.缝合目的达到后,能被吸收而仅引起轻微反应。然而,由于这种理想的通用性缝线目前还不存在,所以外科医生必须选用尽可能接近理想而且具备以下特性的缝线:

1.抗张强度均匀,以利使用较细型号的缝线;

2.缝线的直径均匀而恒定;

3.无菌性;

4.柔韧性强,使操作方便、结扎安全;

5.不含刺激性物质或杂质,以利组织相容;

6.缝合结果可信任。

型号与抗张强度

型号表示缝合材料的直径。外科惯例公认,应选用能使组织安全对合的最细型号缝线,使缝合所致的创伤减至最低限度。缝线的型号以数字表示:"0"号以上,数码越大,缝线越粗,如3号粗于1号;从 "0"开始,"0"号越多,直径越小,抗张强度亦越低。

缝线结的抗张强度是其在断裂前所能承受的力度(以磅表示)。有关

组织的抗张强度是外科医生选择缝线型号和抗张强度的先决条件。外科医生还应了解,缝线强度渐减和伤口抗张强度渐增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植入材料所致的异物反应是否影响组织的愈合过程。一般公认,缝线的抗张强度不需超过组织的抗张强度,但至少应与其所缝的正常组织等强。

单纤维与多纤维缝线

单纤维缝线由单一纤维制成,在穿过组织时所遇阻力较小,且可避免细菌在上附着。由于这些品性,特别适用于血管外科。单纤维缝线易于打结。但在操作和结扎时必须谨慎从事,因折叠或卷曲都可能给缝线造成缺口或薄弱点,以致断裂。

可吸收性与不可吸收性缝线

可吸收性缝线是由健康哺乳动物的胶原或人工合成的多聚体制备而成。天然的可吸收性缝线是通过人体内酶的消化来降解缝线纤维。而合成的可吸收性缝线则先是通过水解作用,使水分逐渐渗透到缝线纤维内而引起多聚体链的分解;与天然的可吸收性缝线相比,合成的可吸收性缝线植入后的水解作用仅引起较轻的组织反应。

在缝线吸收过程的第一阶段,抗张强度呈线性渐进性减弱,此现象出现在术后开始几周内。第二阶段常与第一阶段相重叠,最终缝线基本消失。

不可吸收性缝线体内不受酶的消化,也不被水解。其适用范围如下:

皮肤缝合,伤口愈合后即应拆除;

体腔内的缝合,将长留于组织内;

适用于对可吸收性缝线有过敏、疤痕体质或有组织肥大的患者;

用于固定除颤器、起搏器、药物释放器等暂时性装置。

各种缝合材料介绍

天然可吸收性缝线

外科羊肠线:可分为昔通肠线和铬化肠线。两者均由高度纯化的胶原加工而成。外科肠线的吸收速率取决于线的类型、组织类型、组织状况以及患者的全身状态等。外科肠线可用于感染伤口的缝合,但

此时其吸收速率明显加快。

普通外科肠线吸收迅速。术后抗张强度仅能维持7-10天,并在70天内被完全吸收。肠线经铬盐溶液处理后称为铬化肠线,可对抗机体内各种酶的消化作用,使吸收时间延长至90天以上。

合成的可吸收性缝钱

由于天然肠线有抗原性、组织反应较强以及收速率难测等缺点,人们乃致力于研制人工合成的可吸收性缝线。后者的应用范围广泛,从胸腹部伤口缝合以至眼科手术中的应用等。

涂层Vicryl(Polyglactin 910)缝线:其优点为:

1.穿过组织流畅;

2.打结平稳,定位准确;

3.减少箝闭组织的倾向;

4.可用于感染伤口的缝合。

涂层是丙交脂和乙交脂(Polyglactin 370)共聚物的混合剂,加上硬脂酸钙所制成。这种涂料具有显著的可吸收性、粘附性及不致剥脱的润滑性。

缝合后第14天时,涂层Vicryl缝线的抗张强度约保留65%。缝合后第21天时,6一0或更粗型号缝线的抗张强度约保留40%,而7一0或更细缝线则仅保留30%左右。40天以内,缝线几乎不被吸收,56一70天时则被吸收殆尽。涂料的吸收亦非常迅速,估计也在56一70天之间。

Polydioxanone(PDSⅡ)缝线:这种单纤维缝线代表缝合材料的重大进展。它集松软、柔韧和单纤维结构等特征于一体,吸收性能良好,能维持伤口抗张强度6周以上(为其他合成的可吸收性缝线的两倍),组织反应轻微、以及对细菌的亲和性低。适用于多种软组织的缝合,可用于小儿心血管、产科、眼科、整形外科、消化道和结肠手术等。

与其他合成的可吸收缝线相似,PDSⅡ逢线在体内是通过水解作用而被吸收的。缝合后第14天保留约70%的抗张强度,28天时为50%, 42天时为25%。术后90天内缝线几乎不被吸收; 6个月后被完全吸收(见图1)

MonocryI ( PoIiglecaprone 25)缝线:这种单纤维缝线柔韧性强、操作方便、易于打结、组织内不起化学作用、可如期吸收。外科医生常用之于术后两周内需要较高抗张强度的组织缝合,即适用于除神经、血管、眼科及显微外科手术以外的皮下缝合、软组织对合及结扎等。第7天时可保留原强度的50%~60%,第14天时降低到20%~30%,第21天时强度消失。91一 119天时被完全吸收。

不可吸收性缝线

美国药典把不吸收性外科缝线分成以下几类:

Ⅰ类:捻搓、编织或单纤维结构的丝线或合成纤维;

Ⅱ类:棉花或亚麻纤维,有涂层的天然或合成纤维,所用涂料使缝线变粗而不增加强度者;

Ⅲ类:单股或多股结构的金属线。

外科丝线

由于外科丝线优越的可操作性特点,它已成为外科医生据以评价新合成材料性能的标准。天然的单纤维蚕丝可用捻搓或编织两种工艺加工成丝线,其中以编织型外科丝线操作性能最佳。

合金缝线

外科不锈钢缝线:基本特性包括无毒、易弯、纤细等。单纤维和捻搓型多纤维两类缝线都具有抗张强度大、组织反应低、打结便利等优点。只要缝线不断裂,组织的抗张强度就极少改变。不锈钢缝线可用于腹壁、胸骨缝合、皮肤缝合、减张缝合,以及各种矫形外科和神经外科手术。

合成的不吸收缝线

尼龙缝线:是一种化学合成的聚酰胺聚合物。由于其弹性较佳,特别适用于作减张缝合和皮肤缝合。在体内,尼龙缝线每年以15%~20%的速度水解。单股尼龙缝线有恢复其原来的直线状态的倾向(“记忆”特性),因此,与编织的尼龙缝线相比,结扎时应多打几次结,以确保安全可靠。

ETHILON为***度而极少组织反应的尼龙缝线,其中非常纤细的型号(9-0,10-0)染成黑色后常用于眼科和显微外科手术。

NUROLON由尼龙纤维细丝精密编织而成,外加涂层以改善其可操作性。外观、手感和操作均如丝线,但强度更大,组织反应更轻微。可用于适用多股不吸收性缝线的任何组织。

聚醋纤维缝线:是由本经处理的聚脂纤维(poly ethylene terephthalate)紧密编织而成的多纤维缝线,较天然纤维更强韧,使用前湿化也不致削弱其强度,组织反映轻微。聚脂纤维缝线是缝合人造血管的最佳材料。

MERSILENE聚脂纤维缝线能持久地保留在体内,提供精确而均一的张力,极少破损,术后无需因刺激性而考虑去除缝线残端。眼科手术后,MERSlLENE缝线几乎不引起烧灼痛和瘙痒。由于未经涂层,MERSlLENE缝线穿过组织时的摩擦系数较高。

ETHlBOND优质聚脂纤维缝线是由polybutilate均匀涂层而成,后者是第一种专门用作外科缝线润滑剂的涂料,它能与编织型聚脂纤维缝线相粘附。这种涂料能使编织型缝线易于穿越组织,具有优越的柔韧性和可操作性,能平稳地结扎系紧。缝合材料和涂料的药理学特性均不活跃,组织反应轻微,可在体内长时间地维持其强度。ETHIBOND优质缝线主要用于心血管外科,如血管吻合、人造血管或瓣膜的缝置等。ETHIBOND优质聚脂缝线也可与 TEFLON或聚脂衬垫片配套使用。小垫片作为缝线下面的支撑物能防止邻近脆弱组织的撕脱。小垫片常规应用于瓣膜手术,在瓣膜环极度畸形、扭曲或遭破坏的情况下使用。

聚丙烯(POLYPROPYLENE)缝线:聚丙烯缝线是一种线性羟基聚合物的立体异构体。用专利工艺生产的聚丙烯缝线柔韧性增加,使用方便。不易被组织酶类降解、削弱。在组织内活性极弱,组织反映轻微,抗张强度可在体内维持达两年之久。与其他类型的单纤维缝线相比,打结更为平稳、牢固。

PROLENE聚丙烯缝线已被广泛应用于普外科、心血管外科、整形外科及眼科。这种缝线生物学活性较弱,不易粘滞于组织,易于拆除。PROLENE缝线可用于污染和感染伤口,使后期窦道形成和缝线排出得以减少到最低程度。

缝线的选择原则

在外科医生所面临的诸多抉择中,不同手术所需缝线的选择也是关键性问题之一。当然,外科医生的个人偏好起一定的作用,但是影响愈合的各种患者因素、所涉及组织的特性及可能发生的术后并发症都将影响缝线的最终选定。

种类繁多的缝合材料可能使人们在作选择时感到无所适从。下述原则可作为指南:

1.伤口达到最大强度时,就不再需要缝线。因此:

▲须用不吸收缝线或时效较长的可吸收缝线来缝合愈合缓慢的组织(如皮肤、筋膜、肌腱等);

▲选用可吸收性缝线来缝合愈合较快的组织(如胃、结肠、膀胱等)。

2.组织内存在异物可使污染转变为感染。因此:

▲在缝合污染伤口时,避免使用多纤维缝线;

▲改用单纤维缝线或可吸收性缝线。

3.在强调美观的部位,应注意精确而又较长时间地对合组织,避免应用各种刺激物。因此:

▲使用最细的、无反应的单纤维缝合材料(如尼龙、聚丙烯);

▲尽可能同时缝合皮下组织;

▲如情况许可,应用无菌皮肤对合胶带。

4.在高浓度类晶体溶液内,任何异物都可能促使沉淀和结石形成。因此:

▲在泌尿道和胆道手术中,应使用可吸收性缝线

5.关于缝线型号的选择:

▲使用与缝合组织天然强度相匹配的最细缝线;

手术用线(suture)用于缝合组织和结扎血管。手术所用的线应具有下列条件:有一定的张力,易打结、组织反应小,无毒,不致敏,无致癌性,易灭菌和保存。手术用线分为可吸收线和不吸收线两大类。

1.可吸收缝线(absorbable suture) 主要有肠线(catgut)及合成纤维线。

(1)肠线:由绵羊的小肠粘膜下层制成。因属于异种蛋白,在人体内可引起较明显的组织反应,因此使用过多、过粗的肠线时,创口炎性反应较重。肠线有普通和铬制两种。普通肠线在体内约经一周左右开始吸收,多用于结扎及缝合皮肤。铬制肠线约于2—3周后开始吸收,用于缝合深部组织。各种组织对肠线的吸收速度不同,腹膜吸收最快,肌肉次之,皮下组织最慢。肠线的粗细通过编号来表示,正号数越大的线越粗,“0”数越多的线越细。一般多用4/0~2号肠线,直径0.02~0.6mm,相邻的编号之间直径多相差0.08mm。肠线可用以缝合不适宜有异物长期存留的组织,以免形成硬结、结石等;也用于感染的深部创口的缝合。临床上肠线主要用于内脏如胃、肠、膀胱、输尿管、胆道等粘膜层缝合,一般用1/0~4/0的铬制肠线。较粗的(0~2号)铬制肠线常用于缝合深部组织或感染的腹膜。在感染的创口中使用肠线,可减小由于其他不吸收缝线所造成的难以愈合的窦道。

使用肠线时应注意:①肠线质地较硬,使用前应用盐水浸泡,待变软后再用,但不可用热水浸泡或浸泡时间过长,以免肠线肿胀易折,影响质量。②不能用持针钳或血管钳钳夹肠线,也不可将肠线扭折,以免撕裂易断。③肠线—般较硬、较粗、较滑,结扎时需要三重结。剪线时留的线头应长一些,否则线结易松脱。一般多用连续缝合,以免线结太多,致术后异物反应较严重。④胰腺手术时,不用肠线结扎或缝合,因肠线可被胰腺消化吸收,从而引起继发出血或吻合口破裂。

⑥尽量选用细肠线。⑥肠线价格比丝线价格贵。

(2)合成纤维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合成纤维线应用于临床。它们均为高分子化合物,其优点有:组织反应轻,抗张力较强,吸收时间长,有抗菌作用。这类线因富有弹性,打结时要求以四重或更多重的打结法作结。常用的有DEXON(PGA,聚羟基乙酸),外观呈绿白相间,多股紧密编织而成的针线一体线;粗细从6/0到2号,抗张力强度高,不易拉断;柔软平顺,易打结,操作手感好;水解后产生的羟基乙酸有抑菌作用,60~90天完全吸收,3/0线适合于胃肠、泌尿科、眼科及妇产科手术等;1号线适合于缝合腹膜、腱鞘等。Vicryl(polyglactin 910、聚乳酸羟基乙酸)有保护薇乔和快薇乔两种,

保护薇乔特点是通过水解可在56~70天内完全吸收,材质植入很少,缝线周围组织反应极小,无异物残留;体内张力强度高,可支持伤口28~35天;操作和打结方便;涂层纤维消除了缝线的粗糙边缘,对组织的拖带和损伤很小。快薇乔是吸收最快的人工合成缝线。其特点是术后第14天时张力强度迅速消失,初始强度与丝线和肠线相仿,组织反应极小,合二为一的圆体角针对肌肉和粘膜损伤较小,特别适合于浅表皮肤和粘膜的缝合。此外,还有Maxon(聚甘醇碳酸)、PDS(polydioxanone、聚二氧杂环己酮)和PVA(聚乙酸维尼纶)等缝线也各有其优点。

2.不吸收缝线(non-absorbable suture) 有桑蚕丝线、棉线、不锈钢丝、尼龙线、钽丝、银丝、亚麻线等数十种。根据缝线张力强度及粗细的不同亦分为不同型号。正号数越大表示缝线越粗,张力强度越大。“0”数越多的线越细,最细显微外科无损伤缝线编号为12个“0”。以3/0、0、4和7号较常用。

(1)丝线和棉线:为天然纤维纺成,表面常涂有蜡或树脂。丝线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手术用线,其优点是组织反应小,质软,易打结而不易滑脱,抗张力较强,能耐高温灭菌,价格低。缺点是为组织内永久性异物,伤口感染后易形成窦道;胆道、泌尿道缝合可致结石形成。棉线的用处和抗张力均不及丝线,但组织反应较轻,抗张力保持较久,用法与丝线相同。根据需要选用。0~3/0为细丝线,适用于一般的结扎与缝合;5/0~7/0为最细丝线,用于血管神经的缝合;1~4号常称中号丝线,多用于皮肤、皮下组织、腹膜、筋膜等的缝合;4号以上为粗丝线,常用于结扎大血管,减张缝合等。

2)金属线:为合金制成,有不锈钢丝和钽丝,具备灭菌简易、刺激较小、抗张力大等优点,但不易打结。常用于缝合骨、肌腱、筋膜,减张缝合或口腔内牙齿固定等。

(3)不吸收合成纤维线:如尼龙、锦纶、涤纶、普罗伦(prolene)等,优点是光滑、不吸收、组织反应小、抗拉力强,可制成很细的丝,多用于微小血管缝合及整形手术。用于微小血管缝合时,常制成无损伤缝合针线。其缺点是质地稍硬,线结易于松脱,结扎过紧时易在线结

处折断,因此不适于有张力的深部组织的缝合。

3.特殊缝合材料目前临床上已应用多种切口钉合和粘合材料来代替缝针和缝线完成部分缝合。主要有外科拉链、医用粘合剂、外科缝合器等。其优点有:使用方便、快捷,伤口愈合后瘢痕很小。但缝合仍是最基本和常用的方法。

(1)外科拉链:结构是由两条涂有低变应原粘胶的多层微孔泡沫支撑带组成,中间是一条拉链,其两边的串带缝合在支撑条内。在使用时必须仔细缝合伤口皮下组织层,擦干分泌物及血迹,将两边的串带分别粘贴于伤口两侧的皮肤上,最后收紧拉链并盖以无菌干纱布。其优点是无创、无痛操作,伤口自然愈合,减少伤口异物和新鲜创伤造成感染的危险,无缝线和闭合钉的痕迹,无需拆线,伤口愈合更加美观。通常适用于较整齐的撕裂伤口或手术切口的闭合,但不适用于身体毛发多、自然分泌物多以及皮肤或肌肤组织损失过多的伤口。

(2)医用粘合剂:α-氰基丙烯酸酯同系物经变性而制成的医用粘合剂,近年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无色或微黄色透明液体,有特殊气味。具有快速高强度粘合作用,可将软组织紧密粘合,促进愈合。粘合时间6~14秒,粘合后可形成保护膜,维持5~7天后自行脱落。主要用于各种创伤、手术切口的粘合,具有不留针眼瘢痕、促进组织愈合、止血、止痛和抗感染等作用。使用时,必须彻底止血,对合皮肤,擦去渗出液。

(3)外科缝合器:有人称之为吻合器或钉合器,以消化道手术使用最为普遍。

消化道缝合器种类很多,根据功能和使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管型吻合器、线型吻合器、侧侧吻合器、荷包缝合器及皮肤筋膜缝合器。依手术的需要可选择不同种类、不同型号的吻合器。使用前应阅读说明书,了解器械结构和性能。现以管型消化道吻合器为例简单介绍其结构和使用方法。

管型消化道吻合器由几十个部件组成,其基本结构为①带有中心杆的刀座和抵钉座;②内装两排圆周形排列的钽钉及推钉片和环形刀的塑料钉仓;②装有手柄、推进器、调节螺杆的中空器身(图3-25)。

使用时,先关好保险杆,检查塑料钉仓内钽钉是否安放合适。将塑料钉仓装在器身顶部,塑料钉架上的凸口对准器身的凹口,旋紧金属外罩,将钉仓固定在吻合器器身上,塑料刀座装入抵钉座内,组装好的吻合器抵钉座和钉架分别放入待吻合的消化道两端,并围绕中心杆将消化道两端各作一荷包缝线紧扎于中心杆上。中心杆插入器身后,顺时针方向旋转调节螺杆,使消化道两断端靠拢,压紧。打开保险杆,单手或双手握住手柄,一次性击发,吻合和残瑞环形切除—次完成,再逆时针方向旋转尾部调节螺杆,使中心杆与缝合器身逐渐脱开,再将器身前端依次向两侧倾斜,以便于抵钉座先退出吻合口,然后再将整个缝合器轻柔缓慢地退出,吻合即已完成缝合针(needle)简称缝针,是用于各种组织缝合的器械,它由针尖、针体和针尾三部分组成。针尖形状有圆头、三角头及铲头三种(图3-24);针体的形状有近圆形、三角形及铲形三种,一般针体前半部分为三角形或圆形,后半部分为扁形,以便于持针钳牢固夹紧;针尾的针眼是供引线所用的孔,分普通孔和弹机孔。目前有许多医院采用针线一体的无损伤缝针,其针尾嵌有与针体粗细相似的线,这种针线对组织所造成的损伤较小,并可防止在缝合时缝线脱针。临床上根据针尖与针尾两点间有无弧度,将缝针分为直针、半弯针和弯针;按针尖横断而的形状分为角针和圆针。

直针:适合于宽敞或浅部操作时的缝合,如皮肤及胃肠道粘膜的缝合,有时也用于肝脏的缝合。

弯针:临床应用最广,适于狭小或深部组织的缝合。根据弧弯度不同分为1/2、、1/4、3/8、5/8弧度等。几乎所有组织和器官均可选用不同大小、弧度的弯针作缝合。

无损伤缝针:主要用于小血管、神经外膜等纤细组织的吻合。

三角针:针尖前面呈三角形(三菱形),能穿透较坚硬的组织,用于缝合皮肤、韧带、软骨和瘢痕等组织,但不宜用于颜面部皮肤缝合。

圆针:针尖及针体的截面均为圆形,用于缝合一般软组织,如胃肠壁、血管、筋膜、腹膜和神经等。

临床上应根据需要合理选择缝针,原则上应选用针径较细损伤较小者。

正确持针

常规的持针方式是将拇指和无名指分别插入持针器的环中,食指扶在针持的前端,以增加稳定性。缝合时选择合适的进针点和角度。初学时应给自己预设一个理想的进针点和出针点,缝合时控制好进针和出针,争取达到理想的点。缝合的要领莫过于依照针的弧度旋转手腕,使针穿过组织,针尖从预定的部位穿出。注意出针应有足够的长度,以便拔针。有时针尖刚刚露出,即停止推针,给拔针带来困难。拔针时同样需要按照针的弧度拔出,以免撕扯组织。

深部缝合时,可以用指尖捏住针持的后部,完成缝和松的动作都不必将手指插入环中,这样可以充分利用针持的长度,深部缝合。

缝合时将持针器与切口保持平行,由于夹在上面的针与针持呈90°,缝合与切口自然也就垂直了。有人习惯斜着进针,缝合与切口呈斜角。缝合时术者掌面向下抓住针持使针尖以合适的角度对准进针点,手腕沿着针的弧度旋转180°恰好手掌向上,完成缝合。整个动作一气呵成。

缝合要点

选择缝针:圆针用来缝合软组织,如筋膜、脂肪、胃肠道。三角针用来缝合皮肤,偶尔缝合纤维组织如乳腺。使用纤细的针有折断的危险。这往往是由于缝合时用力不当,或将针夹在持针器的后部宽大部分所致。所以应该将针夹在针持的尖端,以防折针,也方便缝合。

根据组织的厚度和密度,标准的浆肌层缝合的宽度约4~6mm。肥厚的胃壁较正常厚度的结肠缝合的组织要宽。缝合组织的多少必须符合缝合的目的,缝合的组织和缝线的强度都必须牢固。

标准的浆肌层Lembert缝合的针距间距为5mm。连续缝合的针距应该和间断缝合一样。为了减少胃肠吻合口的张力,缝线不应该超过420或320。愈合不良往往是缝合时撕裂组织所致,而缝线断裂很少见。两层缝合时内层应该使用520或620的PG缝线。关闭腹壁切口使用粗壮缝线以经受住拉力,如120PDS。

胃肠道端-端吻合最好间断缝合以防连续缝合时缝线收紧造成的“荷包”效应致吻合口狭窄。如果能避免肠道狭窄,黏膜层可以连续缝合。宽大的胃肠吻合,可以施行两层连续缝合。

缝合时打结太紧会使被缝合的肠壁缺血坏死,并可导致吻合口漏,特别是贯穿肠壁的全层缝合。考虑到吻合后的水肿,只要将肠管的浆膜面对合即可,不必结扎太紧。丝线、尼龙线和Proline的摩擦力小,后续的打结可以形成索套,使原先松紧适宜的第一个结进一步收紧,造成组织切割。皮肤缝合太紧造成局部红肿和横形切割。同样的反应也出现在结扎太紧的肠缝合处,只是外科医生却没有机会看见罢了。

缝合腹壁切口以正中切口为例。关闭上腹正中切口时欧美外科医生常规不缝合腹膜和肝圆韧带。只缝合白线和皮肤两层。这样缩短了关腹时间,减少了缝线的异物刺激。由于腹膜敞开使切口内不易积液,减少了感染的机会。实践证明并不增加切口粘连和裂开的机会。由于脐下腹白线很窄,切开时腹直肌往往暴露,因此切口脐下部分缝合时应包括腹膜和前后鞘。进针要有足够的宽度和厚度,保证缝合足量的组织,保持合适的针距。不要缝得太密或太疏。打结应该松紧适中,太紧切割组织并影响血液循环,导致术后病人切口疼痛。连续缝合时只要切口两边缘对合即可。为了保证缝合的可靠,每一针都应该看清楚针点,避免盲目缝合。最后几针可以暂不打结,以便留有足够的空间在直视下

完成最后的缝合。

营养不良、使用皮质激素、慢性阻塞性肺病、腹压增高、过度肥胖的病人,应该使用减张缝合。缝合应该包括除腹膜以外的腹壁全层。这样缝合在腹膜外,以防缝线直接切割肠管。缝合要宽大,切实可靠,并使用套管保护皮肤,打结不必太紧,以免切割组织。

外科各种缝合图解

22合法(6类 10种缝合法) 1、 单纯间断缝合法 1 一针一线缝合: 用于缝合皮肤、筋膜、皮下组织、胃肠道。 2 8 字缝合:分为外 8字、内 8 字;两针交叉的间断缝合,适用于腱膜、肌腱 和张 力较大的组织及创面上较大出血点的缝合止血。 2、 单纯连续缝合法 1 单纯连续缝合: 缝线顺着伤口连续缝合,用于腹膜、大的裂口缝合 2 连续锁边缝合: 连续缝合过程中每缝合一针均将线绕过针尖部的缝合,呈锁 边拉 紧。用于胃肠吻合、甲状腺切除后伤缘缝合,起对合及止血作用。 缝合后使创缘外翻,用于皮肤、血管、输尿管吻合 用于血管吻合。 缝合后创缘呈内翻对合。 从一切缘外面选 针,同侧内面出针,越至对侧从外面进 针,内面出针;一般用于胃肠吻合 1 连续内翻 2 荷包缝合 外科缝合与打结图解 缝合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恢复其功能。 是保证良好愈合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之一。不同部位的 组织器官需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缝合。缝合可以用持针钳进行,也可徒手直接 拿直针进行,此外还有皮肤钉合器,消化道吻合器,闭合器等。 缝合的基本步骤以皮肤间断缝合为例说明缝合的步骤: 进针:缝合时左手执有齿镊,提起皮肤边缘,右手执持针钳(执法见前面章 ,用腕臂力由外旋进,顺针的弧度剌入皮肤,经皮下从对侧切口皮缘穿出。 拔针:可用有齿镊顺针前端顺针的弧度外拔,同时持针器从针后部顺势前推; 出针、夹针:当针要完全拔出时,阻力已很小,可松开持针器,单用镊子夹针 继续外拔,持针器迅速转位再夹 针体(后 1/3 弧处),将针完全拔出,由第一助 手打结,第二助手剪线,完成缝合步骤。 3、 间断外翻缝合: 1 横褥式缝合 2 直褥式缝合 连续外 翻缝合: 间断内翻缝合: 连续内翻缝合: 4、 5、 6、 ⑴、 节)

缝针与缝线

(一)手术缝针 一般手术缝针分针尖、针身及针孔(针眼)。按针尖形状分 圆形及三角形两种,按针身弯曲度分为弯形、半弯形及直形。各 类缝针亦属于精密器械。手术选用缝针时,依身体组织、脏器及 血管等的脆弱度,选用时必须注意针尖的锐利度及针眼的大小。 避免造成组织的创伤;依组织脏器部位的深浅,选用时注意缝针 的弯曲角度。三角形缝针穿过组织时易撕裂组织,故多用在坚韧 的结缔组织和皮肤。现在用的缝针种类很多,将目前常用的几种 介绍如下。 1.圆形缝针:主要用于柔软容易穿透的组织,如腹膜、胃 肠道及心脏组织,穿过时损伤小。 2.三角形缝针:适用于坚韧的组织,其尖端是三角形的, 针身部分是圆形的。 3.三角形角针:针尖至带线的部位皆为三角形,用于穿透 坚韧难穿透的组织,如筋膜及皮肤等。 4.金属皮夹:这种金属皮夹,装人特制钉匣内,用特制持 夹钳夹住金属皮夹,多用于缝合皮肤及矫形外科。 5.无损伤缝针:这一类型的针附于缝线的两端,多用于血 管吻合及管状或环形构造时,亦用于连续缝合,如肠道吻合和心 脏手术时,有弯形和直形两种。 6.引线针:有手把,前端为扁圆钝弯形针尖及针身,深部 组织结扎血管时使用,不易割伤,便于操作,常用于肝脏手术 时。 手术缝针的型号有 5 X 12、 6 X 14、7 X 17、8 X 20、9 X 24。 9 X 34、10 X 28、11X 24等。 选用以上各种类、各型号的缝针时,应选用大小不同的持针 钳配搭,避免配搭不当造成针体弯曲或折断,影响手术进行。 医用缝线 各种缝线在手术中为缝合各类组织和脏器,直到手术伤口愈 合为止,又可结扎缝合血管,起止血作用。所有的缝线在人体组 织内均为异物,都可起不良反应,只是反应大小不同而已。选用 缝线最基本的原则为:尽量使用细而拉力大、对组织反应最小的 缝线。各种缝线的粗细以号数与零数表明,号数越大表示缝线越 粗,常用的有1#、4#、7#、10#;零数越多表示缝线越细,常 用的有1/0~10/0。 1.医用丝线:分板线和团线两种。是外科广泛、基本使用 的缝线。柔软强韧,容易操作。多用于缝合体内各种组织、脏器 及血管等。在组织内反应小,但在体内不吸收而形成异物,手术 感染后影响切口愈合。一般缝线多采用黑色,操作时易与组织分 辨。板线常用型号为“000”、“0”、“1”、“4”、“7”、“10”号, 线长60 cm或70 cm。团线型号与板线相同,目前有条件的医院 已较少使用团线,已被一次性医用板线所取代。丝线不宜重复消 毒使用,以免影响拉力。

外科缝合与打结图解

外科缝合与打结详图 缝合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恢复其功能;是保证良好愈合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之一;不同部位的 组织器官需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缝合;缝合可以用持针钳进行,也可徒手直接 拿直针进行,此外还有皮肤钉合器,消化道吻合器,闭合器等; 标签: 缝合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恢复其功能;是保证良好愈合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之一;不同部位的 组织器官需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缝合;缝合可以用持针钳进行,也可徒手直接 拿直针进行,此外还有皮肤钉合器,消化道吻合器,闭合器等; 缝合的基本步骤以皮肤间断缝合为例说明缝合的步骤: 缝合步骤1进针;2拔针;3出针;4夹针 1、进针缝合时左手执有齿镊,提起皮肤边缘,右手执持针钳执法见前面章节,用腕臂力由外旋进,顺针的弧度剌入皮肤,经皮下从对侧切口皮缘穿出; 2、拔针可用有齿镊顺针前端顺针的弧度外拔,同时持针器从针后部顺势前推; 3、出针、夹针当针要完全拔出时,阻力已很小,可松开持针器,单用镊子夹针继续外拔,持针器迅速转位再夹针体后1/3弧处,将针完全拔出,由第一助手打结,第二助手剪线,完成缝合步骤; 缝合的基本原则 1、要保证缝合创面或伤口的良好对合;缝合应分层进行,按组织的解剖层次进行缝合,使组织层次严密,不要卷入或缝入其他组织,不要留残腔,防止积液、积血及

感染;缝合的创缘距及针间距必须均匀一致,这样看起来美观,更重要的是,受力及分担的张力一致并且缝合严密,不致于发生泄漏; 2、注意缝合处的张力;结扎缝合线的松紧度应以切口边缘紧密相接为准,不宜过紧,换言之,切口愈合的早晚、好坏并不与紧密程度完全成正比,过紧过松均可导致愈合不良;伤口有张力时应进行减张缝合,伤口如缺损过大,可考虑行转移皮瓣修复或皮片移植; 3、缝合线和缝合针的选择要适宜;无菌切口或污染较轻的伤口在清创和消毒清洗处理后可选用丝线,已感染或污染严重的伤口可选用可吸收缝线,血管的吻合应选择相应型号的无损伤针线; 缝合的分类及常用的缝合方法介绍缝合的方法很多,医学教.育网搜集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按组织的对合关系分为单纯缝合、外翻缝合、内翻缝合三类;每一类中又按缝合时缝线的连续与否分为间断和连续缝合两种;按缝线与缝合时组织间的位置关系分为水平缝合、垂直缝合;有时则将上述几种情况结合取名;按缝合时的形态分为荷包缝合、半荷包缝合、U字缝合、8字缝合、T字缝合、Y形缝合等;另外还有用于特别目的所做的缝合,如减张缝合、皮内缝合、缝合止血等; 常见缝合方法简介: 1、单纯缝合法:使切口创缘的两侧直接对合的一类缝合方法,如皮肤缝合; 1、单纯间断缝合:操作简单,应用最多,每缝一针单独打结,多用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腱膜的缝合,尤其适用于有感染的创口缝合; 单纯间断缝合 2、连续缝合法:在第一针缝合后打结,继而用该缝线缝合整个创口,结束前的一针,将重线尾拉出留在对侧,形成双线与重线尾打结;

外科缝针的种类

外科缝针的种类 一、引言 外科缝针是外科手术中常用的一种工具,用于缝合伤口和组织,促进伤口愈合。外科缝针的种类繁多,每种缝针都有其适用的特定情况和优势。本文将详细介绍外科缝针的种类及其特点。 二、传统缝线针 传统缝线针是最常见的外科缝针之一,它由金属材料制成,具有弯曲的形状和锋利的尖端,方便穿刺和缝合。传统缝线针适用于各种手术,包括皮肤切口、内脏缝合等。它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1. 单针 单针是最简单的一种传统缝线针,它只有一个尖端,用于穿刺和缝合单层组织。单针适用于一些简单的手术,如皮肤切口缝合。 2. 双针 双针是由两个尖端连接在一起的传统缝线针,用于同时缝合两层组织。双针适用于一些复杂的手术,如深度组织缝合。 3. 倒钩针 倒钩针是一种特殊形状的传统缝线针,它的尖端呈倒钩状,用于穿刺和缝合组织。倒钩针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如牵引组织、修复断裂的肌腱等。 三、可吸收缝线针 可吸收缝线针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外科缝针,它由可吸收材料制成,无需手术后再次拆线,可以被人体吸收。可吸收缝线针适用于那些需要长时间愈合的伤口,具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1. 羟基磷灰石缝线针 羟基磷灰石缝线针是一种由羟基磷灰石制成的可吸收缝线针。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吸收性,适用于骨骼缝合和骨折固定。 2. 聚酮酸缝线针 聚酮酸缝线针是一种由聚酮酸制成的可吸收缝线针。它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适用于皮肤切口缝合和软组织缝合。 3. 聚乳酸缝线针 聚乳酸缝线针是一种由聚乳酸制成的可吸收缝线针。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吸收性,适用于各种手术,包括内脏缝合和皮肤切口缝合。 四、特殊用途缝线针 除了传统缝线针和可吸收缝线针,还有一些特殊用途的缝线针,用于特定的手术或情况。 1. 纤维膜缝线针 纤维膜缝线针是一种用于眼科手术的特殊缝线针,它具有细长的尖端和柔软的材料,适用于眼部组织的缝合。 2. 磁性缝线针 磁性缝线针是一种带有磁性的缝线针,它可以通过磁力引导和操控,适用于一些需要精确操作的手术,如微创手术和神经外科手术。 3. 激光焊接缝线针 激光焊接缝线针是一种利用激光焊接技术进行缝合的特殊缝线针,它可以实现无需使用传统缝合线的手术缝合,适用于一些需要高精度和无创的手术。

外科手术缝合线怎样分的型号

手术缝合线 - 概述 手术缝合线是指在外科手术当中,或者是外伤处置当中,用于结扎止血、缝合止血以及组织缝合的特殊线。一般可分为可吸收线和不可吸收线两大类: 手术缝合线 - 一、可吸收线 可吸收缝合线根据材质及吸收程度不同又分为:羊肠线、化学合成线(PGA)、纯天然胶原蛋白缝合线。 1、羊肠线:取材于健康动物羊肠羊所制成,含有胶原成分,所以缝合以后不需要进行拆线。医用肠线分:普通肠线和铬制肠线两种,均可吸收。吸收所需时间的长短,依肠线的粗细及组织的情况而定,一般6~20天可吸收,但患者个体差异性影响吸收过程,甚至不吸收。目前肠线均采用一次性无菌包装,使用方便。 (1)普通肠线:用羊肠或牛肠粘膜下层组织制作的易吸收缝线。吸收快,但组织对肠线的反应稍大。多用于愈合较快的组织或皮下组织结扎血管和缝合感染伤口等。一般常用于子宫、膀胱等粘膜层。 (2)铬制肠线:此肠线系铬酸处理制成,可减慢组织吸收速度,它造成的炎症反应比普通肠线少。一般多用于妇科及泌尿系统手术,是肾脏及输尿管手术常常选用的缝线,因为丝线会促进形成结石。使用时用盐水浸泡,待软化后拉直,以便于手术操作。 2、化学合成线(PGA、PGLA、PLA):采用现化化学技术制成的一种高分子线型材料,经抽线、涂层等工艺制成,一般60 ̄90天内吸收,吸收稳定,由于有化学成分参与,吸收仍不完全。 3、纯天然胶原蛋白缝合线:取材于特种动物獭狸肌腱部位,纯天然胶原蛋白含量高,生产工艺不经化学成分参与,具备了胶原蛋白应有的特性;为目前真正意义上的第四代缝合线。具有吸收完全、抗拉强度高、生物相容性好、促进细胞生长等等。根据线体粗细一般8-50天完全吸收,且吸收稳定可靠,无明显个体差异。 手术缝合线 - 二、不可吸收线 即不能够被组织吸收的缝合线,所以缝合后需要拆线。具体拆线时间因缝合部位及伤口和患者的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当创口愈合良好无感染等异常情况时:面颈部4~5日拆线;下腹部、会阴部6~7日;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7~9日;四肢10~12日,近关节处可延长一些,减张缝线14日方可拆线。对营养不良、切口张力较大等特殊情况可考虑适当延长拆线时间。青少年可缩短拆线时间,年老、糖尿病人、有慢性疾病者可延迟拆线时间。伤口术后有红、肿、热、痛等明显感染者,应提前拆线。遇有下列情况,应延迟拆线: 1.严重贫血、消瘦,轻度恶病质者。 2.严重失水或水电解质紊乱尚未纠正者。 3.老年患者及婴幼儿。 4.咳嗽没有控制时,胸、腹部切口应延迟拆线。 手术缝合线 - 三、缝合线物理性质

外科缝针的种类

外科缝针的种类 外科缝针的种类 缝合是外科手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缝合所使用的针和线材也是至关重要的。外科缝针的种类有很多,每一种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优点。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外科缝针及其特点。 一、切开式缝合针 切开式缝合针通常用于较大的伤口或手术切口,它们通常比其他类型的缝合针更长、更粗。这些针头为三角形,具有锋利而尖锐的尖端,可以轻松穿过皮肤和组织。切开式缝合针通常用于需要在深层组织中进行缝合或需要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皮肤张力的情况下使用。 二、轻型切开式缝合针 与传统切开式缝合针相比,轻型切开式缝合针更薄、更短,并且具有较小的三角形头。这些特点使得它们更适合于较小伤口或手术切口,并且可以减少组织损伤和疼痛。 三、圆锥形补片式缝合针

圆锥形补片式缝合针通常用于皮肤切口或伤口的缝合。它们具有一个 平坦的、圆锥形的三角形头,可以轻松地穿过皮肤,而不会引起进一 步的组织损伤。这些针头通常比切开式缝合针更短,因此对于较小的 切口或伤口来说更为适用。 四、反弯曲式缝合针 反弯曲式缝合针具有一个特殊的设计,可以使其在穿过组织时减少了 对组织的损伤。这些针头通常比其他类型的缝合针更长,并且具有一 个弯曲的尖端,可以使其在穿过组织时更加平稳和轻松。 五、自吸收型缝线 自吸收型缝线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线材,它可以在手术后自然分解和吸收。这种线材通常用于需要长时间内保持皮肤张力或需要在深层组织 中进行缝合的情况下使用。自吸收型缝线有多种不同类型和厚度可供 选择。 六、非自吸收型缝线 与自吸收型缝线相反,非自吸收型缝线不会在手术后自然分解和吸收。这种线材通常用于需要长时间内保持皮肤张力或需要在深层组织中进

外科缝合线,缝合针基础知识(转)

外科缝合线,缝合针基础知识(转) 外科缝合线,缝合针基础知识(转) 理想的缝合材料应满足以下条件: 1.通用性,即能适用于任何外科手术(当然还应顾及缝线型号和抗张强度上的差异); 2.无菌性; 3.无电解性、无毛细作用性、无过敏性及无致癌性; 4.如用不锈钢缝线,须无磁性; 5.易于操作; 6.组织反应轻微,不利于细菌生长; 7.打结时不致松开,缝线本身不致磨损或裂开; 8.不致在组织内收缩; 9.缝合目的达到后,能被吸收而仅引起轻微反应。然而,由于这种理想的通用性缝线目前还不存在,所以外科医生必须选用尽可能接近理想而且具备以下特性的缝线: 1.抗张强度均匀,以利使用较细型号的缝线; 2.缝线的直径均匀而恒定; 3.无菌性; 4.柔韧性强,使操作方便、结扎安全; 5.不含刺激性物质或杂质,以利组织相容; 6.缝合结果可信任。 型号与抗张强度 型号表示缝合材料的直径。外科惯例公认,应选用能使组织安全对合的最细型号缝线,使缝合所致的创伤减至最低限度。缝线的型号以数字表示:"0"号以上,数码越大,缝线越粗,如3号粗于1号;从 "0"开始,"0"号越多,直径越小,抗张强度亦越低。 缝线结的抗张强度是其在断裂前所能承受的力度(以磅表示)。有关

组织的抗张强度是外科医生选择缝线型号和抗张强度的先决条件。外科医生还应了解,缝线强度渐减和伤口抗张强度渐增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植入材料所致的异物反应是否影响组织的愈合过程。一般公认,缝线的抗张强度不需超过组织的抗张强度,但至少应与其所缝的正常组织等强。 单纤维与多纤维缝线 单纤维缝线由单一纤维制成,在穿过组织时所遇阻力较小,且可避免细菌在上附着。由于这些品性,特别适用于血管外科。单纤维缝线易于打结。但在操作和结扎时必须谨慎从事,因折叠或卷曲都可能给缝线造成缺口或薄弱点,以致断裂。 可吸收性与不可吸收性缝线 可吸收性缝线是由健康哺乳动物的胶原或人工合成的多聚体制备而成。天然的可吸收性缝线是通过人体内酶的消化来降解缝线纤维。而合成的可吸收性缝线则先是通过水解作用,使水分逐渐渗透到缝线纤维内而引起多聚体链的分解;与天然的可吸收性缝线相比,合成的可吸收性缝线植入后的水解作用仅引起较轻的组织反应。 在缝线吸收过程的第一阶段,抗张强度呈线性渐进性减弱,此现象出现在术后开始几周内。第二阶段常与第一阶段相重叠,最终缝线基本消失。 不可吸收性缝线体内不受酶的消化,也不被水解。其适用范围如下: 皮肤缝合,伤口愈合后即应拆除; 体腔内的缝合,将长留于组织内; 适用于对可吸收性缝线有过敏、疤痕体质或有组织肥大的患者; 用于固定除颤器、起搏器、药物释放器等暂时性装置。 各种缝合材料介绍 天然可吸收性缝线 外科羊肠线:可分为昔通肠线和铬化肠线。两者均由高度纯化的胶原加工而成。外科肠线的吸收速率取决于线的类型、组织类型、组织状况以及患者的全身状态等。外科肠线可用于感染伤口的缝合,但

【兽医知识】外科缝合方法(图)

【兽医知识】外科缝合方法(图) 缝合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恢复其功能。是保证良好愈合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之一。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需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缝合。缝合可以用持针钳进行,也可徒手直接拿直针进行,此外还有皮肤钉合器,消化道吻合器,闭合器等。 缝合的基本步骤:

缝合的基本原则:

常见缝合方法简介 1. 单纯缝合法:使切口创缘的两侧直接对合的一类缝合方法,如皮肤缝合。 ⑴、单纯间断缝合:操作简单,应用最多,每缝一针单独打结,多用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腱膜的缝合,尤其适用于有感染的创口缝合。 ⑴、单纯间断缝合 ⑵、连续缝合法:在第一针缝合后打结,继而用该缝线缝合整个创口,结束前的一针,将重线尾拉出留在对侧,形成双线与重线尾打结。

连续缝合法 ⑶、连续锁边缝合法:操作省时,止血效果好,缝合过程中每次将线交错,多用于胃肠道断端的关闭,皮肤移植时的缝合。 连续锁边缝合法 ⑷、8字缝合:由两个间断缝合组成,缝扎牢固省时,如筋膜的缝合。 两种8字缝合法 ⑸、贯穿缝合法:也称缝扎法或缝合止血

法,此法多用于钳夹的组织较多,单纯结扎有困难或线结容易脱落时。 2. 内翻缝合法:使创缘部分组织内翻,外面保持平滑。如胃肠道吻合和膀胱的缝合。 ⑴、间断垂直褥式内翻缝合法:又称伦孛特(Lembert)缝合法,常用于胃肠道吻合时缝合浆肌层。 间断垂直褥式内翻缝合法 ⑵、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又称何尔斯得(Halsted)缝合法,多用于胃肠道浆肌层缝合。 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 ⑶、连续水平褥式浆肌层内翻缝合法:又

外科各类缝合图解

22合法(6类10种缝合法) 1、单纯中断缝合法 ①一针一线缝合:用于缝合皮肤、筋膜、皮下组织、胃肠道。 ②8字缝合:分为外8字、内8字;两针交叉的中断缝合,适用于腱膜、肌腱和张力较大的组织及创面上较大出血点的缝合止血。 2、单纯持续缝合法 ①单纯持续缝合:缝线顺着伤口持续缝合,用于腹膜、大的裂口缝合 ②持续锁边缝合:持续缝合进程中每缝合一针均将线绕过针尖部的缝合,呈锁边拉紧。用于胃肠吻合、甲状腺切除后伤缘缝合,起对合及止血作用。 3、中断外翻缝合:缝合后使创缘外翻,用于皮肤、血管、输尿管吻合 ①横褥式缝合 ②直褥式缝合 4、持续外翻缝合:用于血管吻合。 5、中断内翻缝合:缝合后创缘呈内翻对合。 6、持续内翻缝合:从一切缘外面选针,同侧内面出针,越至对侧从外面进针,内面出针;一样用于胃肠吻合 ①持续内翻 ②荷包缝合

外科缝合与打结图解 缝合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恢复其功能。是保证良好愈合的大体条件,也是重要的外科手术大体操作技术之一。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需采纳不同的方式方式进行缝合。缝合能够用持针钳进行,也可徒手直接拿直针进行,另外还有皮肤钉合器,消化道吻合器,闭合器等。 缝合的大体步骤以皮肤中断缝合为例说明缝合的步骤: ⑴、进针:缝合时左手执有齿镊,提起皮肤边缘,右手执持针钳(执法见前面章节),用腕臂力由外旋进,顺针的弧度剌入皮肤,经皮下从对侧切口皮缘穿出。 ⑵、拔针:可用有齿镊顺针前端顺针的弧度外拔,同时持针器从针后部顺势前推; ⑶、出针、夹针:当针要完全拔出时,阻力已很小,可松开持针器,单用镊子夹针继续外拔,持针器迅速转位再夹针体(后1/3弧处),将针完全拔出,由第一助手打结,第二助手剪线,完成缝合步骤。 缝合步骤(1)进针;(2)拔针;(3)出针;(4)夹针

外科缝合技术与注意事项

外科缝合基本技术与注意事项 缝合是手术中最常用的操作技术之一。缝合技术是否正确、熟练,不仅体现了手术医生的基本素质,而且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效果及患者的安危。医学生及低年资住院医师应该熟练掌握缝合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求,强化缝合技术训练。 一、缝合相关的基本概念 1.针距缝合时相邻两针之间的距离称为针距。如腹部皮肤切口缝合的针距一般为1 cm,肠吻合的针距约为0.3 cm。 2.边距缝合进针处与切口(或伤口)边缘的距离称为边距。如腹部皮肤切口缝合的边距一般为0.5 cm,肠吻合的边距约为0.3 cm。 3.针尖从缝针的顶端延至针体的最大截面之间的一段称为针尖。针是根据针尖的形状不同进行分类的。 4.缝合方法的分类临床上缝合的方法有很多种,根据缝合后切口(或伤口)两侧的对合状态可将基本缝合方法分为单纯对合缝合、外翻缝合和内翻缝合三大类,其中每一类又根据缝线是否具有连续性而分为连续缝合和间断缝合两种方式。另外,减张缝合在临床上常常被看作特殊的缝合类型,但根据其采用的不同缝合方法仍可归类于单纯对合缝合或外翻缝合。 将切开的组织的两边缘对正缝合(不内翻或外翻)称单纯对合缝合。缝合时使组织边缘向外翻转,有利于保证内面光滑及切口的愈合,称外翻缝合。内翻缝合时使创缘两侧部分组织呈内翻状态以保证缝合外表面光滑避免粘连,多用于胃肠道吻合。 间断缝合是指每缝一针打一个结,以多个独立的线结完成伤口的缝合,此方法的优势在于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每根缝线的松弛或过紧不会影响其他的缝线;缺点是操作费时,所用缝线较多。连续缝合是指用一根缝线缝合整个切口(或伤口),在缝合的起针和末针各打一结,此方法的优势在于缝合快,节省缝线;最大的缺点是缝线的一处断裂可使整个切口全部裂开。 二、缝针与缝线的选择 1.缝线分类与选择按照针尖的形状可将缝针分为三角针、圆针和钝针。三角针针尖顶端尖锐,针尖的横断面呈三角形,针尖刃部锐利,其锋利程度足以穿过坚韧和难以刺入的组织,主要用于缝合皮肤、韧带等较坚韧的组织,乳腺组织也可用三角针进行缝合。圆针针尖顶端尖锐,针尖的横断面为圆形,缝合针体部分能平滑地通过组织,对组织损伤小,主要用于缝合血管、脏器、肌肉、筋膜等组织。钝针的针尖端圆钝,多用于缝合肝脏、脾脏等质脆组织器官,缝合时钝针可穿入脆性组织,但一般不易刺穿组织内的血管、胆管等管道,可较安全地用于缝合肝脏和脾脏组织。 2.缝线的型号、分类与选择缝线的型号表示缝线的直径,一般应选用能使组织安全对合的最细型号的缝线,这能使缝合所致的创伤减至最底限度。缝线的型号以数字表示:“0”号以上,数字越大,缝线越粗,如4号粗于1号;从“0”开始,“0”越多,缝线越细,如3-0号细于1-0号。被缝合组织的抗张强度是手术医生选择缝线型号和抗张强度的先决条件,现在一般公认,缝线的抗张强度不一定要超过组织的抗张强度,但至少应与其所缝合的正常组织等强。 三、缝合方法训练与应用 缝合方法的学习应先在手术台下练习,在熟练掌握各种缝合方法后,方可在实际手术中应用。手术台下可选用绒布、衣袖、橡胶管、带皮的猪肉、动物的内脏等作为缝合组织进行缝合训练。 1.单纯对合缝合 单纯间断缝合是手术中最基本、最常用的缝合方法,一般用于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腱

外科缝合技术操作规程

外科缝合技术操作规程 一、准备工作 在进行外科缝合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要确保手术室环境整洁,并准备好所需的缝合材料和器械。缝合材料一般包括缝线、缝针和缝合剪等。缝合器械包括缝合针持针器、缝线夹、缝线穿线针等。 二、消毒处理 在进行外科缝合之前,要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消毒剂有酒精、碘酒等。消毒剂应涂抹均匀,覆盖到整个手术区域,并保持一定的作用时间,以确保消毒效果。 三、麻醉 在进行外科缝合之前,需要给患者进行麻醉。麻醉方式根据手术部位和患者情况而定,可以是局部麻醉、全身麻醉或腰麻等。麻醉应由专业麻醉师进行,确保患者安全和舒适。 四、手术切口 在进行外科缝合之前,需要进行手术切口。手术切口要根据手术需要和患者情况合理选择,一般要遵循解剖学原理,减少损伤和便于缝合。手术切口要清洁、整齐,保持良好的视野和操作空间。 五、缝合技术

1. 缝合线的选择:根据手术需要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缝合线。常用的缝合线有吸收性和非吸收性两种。吸收性缝线适用于内部组织缝合,不需要取出。非吸收性缝线适用于皮肤和浅表组织缝合,需要取出。 2. 缝针的选择:根据手术需要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缝针。缝针有直针和弯针两种。直针适用于直线缝合,弯针适用于曲线缝合。 3. 缝合技巧:将缝线穿过缝针的针孔,将缝针插入切口两侧的组织中,然后从对侧刺入,形成一次缝合。缝合时,要注意控制缝线的张力和间隔,保持缝合线平行且整齐。 4. 缝合顺序:根据手术需要和切口特点,确定缝合顺序。一般先缝合深层组织,再缝合浅表组织和皮肤。缝合顺序要从切口的中央向两侧进行,以保证缝合线的平行和整齐。 六、术后处理 在完成外科缝合后,要进行术后处理。首先,要检查缝合线的张力和间隔是否适当,确保缝合线的牢固和切口的闭合。其次,要进行创面敷料,保护创面,促进愈合。术后还要对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 总结: 外科缝合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操作,需要严格遵循规范和操作步

外科手术缝合线、缝合针、持针器及单纯间断连续缝合、连续水平褥式缝合、免打结缝合、减张缝合骨科缝合选择

外科手术缝合线、缝合针、持针器及单纯间断缝合、单纯连续缝合、连续水平褥式缝合、免打结缝合、减张缝合等骨科缝合方式选择 缝合基本原则 保证缝合创面或伤口的良好对合:缝合应分层进行,按组织的解剖层次进行缝合,使组织层次严密,不要卷入或缝入其他组织,不要留残腔,防止积液、积血及感染。缝合的创缘距及针间距必须均匀一致。 注意缝合处的张力:结扎缝合线的松紧度应以切口边缘紧密相接为准,不宜过紧。缝合线和缝合针选择要适宜。 缝合线 手术缝合线是指在外科手术当中,用于伤口结扎、缝合止血以及组织缝合的一种特殊用线。根据其生物降解性能可分为:不可吸收线和可吸收线。在骨科手术切口除了肌腱、韧带的修复应选择惰性很强的不可吸收材料外,基本推荐选择含抗菌剂的可吸收缝线,以减少植入物(缝线)造成的感染和丝线造成的异物反应。 缝线规格。缝线的规格以数字表示,规格表示缝线的直径,0 号线以上,数码越大,缝线越粗。如 4 号线比1号线粗,且抗张强度亦越大。一般有 1-10 号线,0 号线以下,0 数越多,直径越小,抗张强度越低。缝线结的抗张强度是指其在断裂前所能承受的力度(以磅表示),有关组织抗张强度是外科医师选择缝线型号和抗张强度的先决条件。缝线的抗张强度不需要超过组织的抗张强度,但至少应与其所缝合的正常组织等强。 缝线材质。目前国内外科缝合主要采用以下材料:

(1)丝线:应用广泛,价格便宜且结实,使用方便,还占领着大部分手术缝线市场,但吸收周期超过 1 年,属于不可吸收范围。 (2)羊肠线:羊肠线为传统的可吸收手术缝线,由于羊肠线本身具有不可克服的缺陷,已逐渐被取代。 (3)聚乙交酯(PGA)和聚乙交酯丙交酯( PGLA)类可吸收缝线: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牢靠的固定作用,在临床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4)单纤维与多纤维缝线:单纤维缝线在穿过组织时所遇阻力较小,且可避免细菌在上附着,适用于血管外科或污染伤口的缝合。单纤维缝线易于打结,但强度较低,如果在结扎过程中发生缝线折叠或卷曲都会导致缝线断裂。 骨科缝线选择 选择可吸收缝线必须了解最关键的两个要素:张力支撑时间和吸收时间。张力支撑时间是指可吸收缝线能维持将切口对合良好所需张力的时间;吸收时间是指可吸收缝线在体内人体组织完全降解吸收的时间。 选择缝合材料的原则: (1)肌腱、韧带等愈合较慢的组织应选择组织反应小,惰性 强的不可吸收线,如聚丙烯和聚酯材质的缝线,张力强且可长久; (2)对于愈合时间在2~6周内的切口组织应尽量选择可吸收 缝线,减少异物残留引起感染的风险; (3)了解不同部位伤口组织愈合时间,可吸收线的张力支撑 时间必须大于组织完全愈合的时间,如果考虑患者全身及局部有高风险因素,则要选择张力支撑时间更长和含带抗菌剂的可吸收线;

外科手术缝合线怎样分的型号

手术缝合线—概述 手术缝合线是指在外科手术当中,或者是外伤处置当中,用于结扎止血、缝合止血以及组织缝合的特殊线.一般可分为可吸收线和不可吸收线两大类: 手术缝合线—一、可吸收线 可吸收缝合线根据材质及吸收程度不同又分为:羊肠线、化学合成线(PGA)、纯天然胶原蛋白缝合线。 1、羊肠线:取材于健康动物羊肠羊所制成,含有胶原成分,所以缝合以后不需要进行拆线.医用肠线分:普通肠线和铬制肠线两种,均可吸收。吸收所需时间的长短,依肠线的粗细及组织的情况而定,一般6~20天可吸收,但患者个体差异性影响吸收过程,甚至不吸收。目前肠线均采用一次性无菌包装,使用方便。 (1)普通肠线:用羊肠或牛肠粘膜下层组织制作的易吸收缝线。吸收快,但组织对肠线的反应稍大。多用于愈合较快的组织或皮下组织结扎血管和缝合感染伤口等。一般常用于子宫、膀胱等粘膜层。 (2)铬制肠线:此肠线系铬酸处理制成,可减慢组织吸收速度,它造成的炎症反应比普通肠线少。一般多用于妇科及泌尿系统手术,是肾脏及输尿管手术常常选用的缝线,因为丝线会促进形成结石。使用时用盐水浸泡,待软化后拉直,以便于手术操作。 2、化学合成线(PGA、PGLA、PLA):采用现化化学技术制成的一种高分子线型材料,经抽线、涂层等工艺制成,一般60 ̄90天内吸收,吸收稳定,由于有化学成分参与,吸收仍不完全。 3、纯天然胶原蛋白缝合线:取材于特种动物獭狸肌腱部位,纯天然胶原蛋白含量高,生产工艺不经化学成分参与,具备了胶原蛋白应有的特性;为目前真正意义上的第四代缝合线。具有吸收完全、抗拉强度高、生物相容性好、促进细胞生长等等.根据线体粗细一般8—50天完全吸收,且吸收稳定可靠,无明显个体差异。 手术缝合线—二、不可吸收线 即不能够被组织吸收的缝合线,所以缝合后需要拆线。具体拆线时间因缝合部位及伤口和患者的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当创口愈合良好无感染等异常情况时:面颈部4~5日拆线;下腹部、会阴部6~7日;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7~9日;四肢10~12日,近关节处可延长一些,减张缝线14日方可拆线。对营养不良、切口张力较大等特殊情况可考虑适当延长拆线时间。青少年可缩短拆线时间,年老、糖尿病人、有慢性疾病者可延迟拆线时间.伤口术后有红、肿、热、痛等明显感染者,应提前拆线.遇有下列情况,应延迟拆线: 1。严重贫血、消瘦,轻度恶病质者。 2.严重失水或水电解质紊乱尚未纠正者。 3.老年患者及婴幼儿. 4。咳嗽没有控制时,胸、腹部切口应延迟拆线。 手术缝合线 - 三、缝合线物理性质

史上最全:手术缝合操作技术大总结!

史上最全:手术缝合操作技术大总结! 缝合(suture)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恢复其功能。是保证良好愈合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之一。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需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缝合。缝合可以用持针钳进行,也可徒手直接拿直针进行,此外还有皮肤钉合器,消化道吻合器,闭合器等。合适的缝线对于减少创伤、对合切缘、精确吻合和避免死腔形成起到重要作用;损伤部位及组织纤维的排列方式也是决定缝线取舍的重要因素。缝合材料分为不可吸收性(Nonabsorbable)和可吸收性(Absorbable)。丝线、棉线、金属丝以及某些合成纤维(Nylon、Prolene等)属于不可吸收性;肠线(Catgut)和某些合成纤维(Dexon、Vicryl、PDS等)属于可吸收性。1以皮肤间断缝合为例说明缝合的基本步骤: (1)进针缝合时左手执有齿镊(toothed forceps),提起皮肤边缘,右手执已夹住针线的持针钳,用腕臂力由外旋进,顺针的弧度剌入皮肤,注意针与被缝合组织垂直,经皮下从对侧切口皮缘穿出。 (2)拔针针体前半部穿出组织后,即可用有齿镊顺针前端顺针的弧度方向外拔,同时持针器从针后部顺势前推;还可由术者将已穿透组织的针体后半部松开,然后用持针钳夹住

已穿透组织的前半部,拔出缝针,带出缝线。 (3)出针、夹针当针要完全拔出时,阻力已很小,可松开持针器,单用镊子夹针继续外拔,持针器迅速转位再夹针体(后1/3弧处),将针完全拔出,由第一助手打结,第二助手剪线,完成缝合步骤。 2缝合的基本原则(1)要保证缝合创面或伤口的良好对合。缝合应分层进行,按组织的解剖层次进行缝合,使组织层次严密,不要卷入或缝入其他组织,不要留残腔,防止积液、积血及感染。缝合的创缘边距及针间距必须均匀一致(一般腹部皮肤针距1 cm、边距0.5 cm,肠吻合针距0.3 cm),这样看起来美观,更重要的是,受力及分担的张力一致并且缝合严密,不致于发生泄漏。(2)注意缝合处的张力。切口愈合的早晚、好坏并不与紧密程度完全成正比,结扎缝合线的松紧度应以切口边缘紧密相接为准,不宜过紧过松。过紧造成卷曲、重叠甚至组织切割和缺血坏死;过松则遗留死腔,易形成血肿并招致感染。伤口有张力时应进行减张缝合,伤口如缺损过大,可考虑行转移皮瓣修复或皮片移植。 (3)缝合线和缝合针的选择要适宜。无菌切口或污染较轻的伤口在清创和消毒清洗处理后可选用丝线,已感染或污染严重的伤口可选用可吸收缝线,血管的吻合应选择相应型号的无损伤针线。 3缝合的分类及常用的缝合方法介绍缝合的方法很多,各类

外科各种缝合图解

22合法(6类10种缝合法) 1、单纯间断缝合法 ①一针一线缝合:用于缝合皮肤、筋膜、皮下组织、胃肠道。 ②8字缝合:分为外8字、内8字;两针交叉的间断缝合,适用于腱膜、肌腱与张力较大的组织及创面上较大出血点的缝合止血。 2、单纯连续缝合法 ①单纯连续缝合:缝线顺着伤口连续缝合,用于腹膜、大的裂口缝合 ②连续锁边缝合:连续缝合过程中每缝合一针均将线绕过针尖部的缝合,呈锁边拉紧。用于胃肠吻合、甲状腺切除后伤缘缝合,起对合及止血作用。 3、间断外翻缝合:缝合后使创缘外翻,用于皮肤、血管、输尿管吻合 ①横褥式缝合 ②直褥式缝合 4、连续外翻缝合:用于血管吻合。 5、间断内翻缝合:缝合后创缘呈内翻对合。 6、连续内翻缝合:从一切缘外面选针,同侧内面出针,越至对侧从外面进针,内面出针;一般用于胃肠吻合 ①连续内翻 ②荷包缝合

外科缝合与打结图解 缝合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恢复其功能。是保证良好愈合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之一。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需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缝合。缝合可以用持针钳进行,也可徒手直接拿直针进行,此外还有皮肤钉合器,消化道吻合器,闭合器等。 缝合的基本步骤以皮肤间断缝合为例说明缝合的步骤: ⑴、进针:缝合时左手执有齿镊,提起皮肤边缘,右手执持针钳(执法见前面章节),用腕臂力由外旋进,顺针的弧度剌入皮肤,经皮下从对侧切口皮缘穿出。 ⑵、拔针:可用有齿镊顺针前端顺针的弧度外拔,同时持针器从针后部顺势前推; ⑶、出针、夹针:当针要完全拔出时,阻力已很小,可松开持针器,单用镊子夹针继续外拔,持针器迅速转位再夹针体(后1/3弧处),将针完全拔出,由第一助手打结,第二助手剪线,完成缝合步骤。 缝合步骤(1)进针;(2)拔针;(3)出针;(4)夹针

外科缝合

缝合 缝合就是将被分离的组织或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通道,从而促进创伤愈合及恢复其功能的基本操作。 (一)缝合器材及其应用 1.缝合针(缝针)主要用于对合组织和贯穿结扎。可分为圆针和三棱针,圆针又可分为直圆针和弯圆针,而三棱针又有直三棱、弯三棱和半弯三棱之分。直圆针多用于胃肠及子宫的缝合,可用手直接持针操作,操作方便快捷,但需要操作空间较大,弯针有一定弧度,不需要太大的操作空间,适用于深部组织的缝合。圆针其尖端为圆锥形,穿透组织时阻力较大,对组织损伤小,留下的针孔封闭性好。适用于大多数软组织的缝合,如肌肉、胸腹膜、血管、神经、胃肠等。三棱针其前半部分为三棱形,较锋利,能穿透较厚韧的组织,对组织损伤较大,留下的针孔封闭性较差,多用于皮肤、肌腱、软骨等组织的缝合。另外缝合针根据穿线的针眼不同分为穿线孔缝针、弹簧孔缝针和无创性缝针。无创性缝针是将缝线包在针尾部的缝针,针尾较细,多用于血管吻合、眼部手术。 2.持针钳拥有夹持缝针,缝合组织。可分为握式和钳式。操作时,持针钳的尖端夹持缝针的前1/3处或后1/3处(根据组织硬度而定)。 3.缝合线用于对合组织和结扎血管。可分为可吸收线和不可吸收线。可吸收缝线有肠线、胶原线、袋鼠腱以及合成的聚乙醇酸线、

聚二氧杂环己酮线等。最常用的为肠线由羊的小肠黏膜下层制成,分为普通肠线和铬制肠线。前者吸收快,4~5d后即失去作用;后者10~20d仍可保持抗张力作用。不可吸收线分为金属线和非金属线。金属线又分为不锈钢线、铜线、银线等;非金属线有丝线、棉线、麻线、尼龙线等。最常用的是丝线。 (二)缝合的原则 (1)缝合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2)缝合前必须彻底止血,除去凝血块、异物及无生机的组织。对于边缘不齐、干燥硬固的创缘,必须处理成新鲜而平整的创面,再行缝合。 (3)缝合针的大小、缝合线的粗细要与组织张力相适应。 (4)凡是无菌创或非感染的新鲜创,经无菌处理后,可做密闭缝合;具有化脓过程、坏死组织及深创囊的创伤或严重污染的创伤可不缝合或仅做部分缝合。单层缝合时要穿过创底,以免留有死腔和积液。 (5)缝合时,缝针的刺入点与刺出点与创缘之距离相等,且在同一水平线上,针距要相等。以免形成皱壁和裂隙。在保证创缘能紧密结合的情况下,针数越少越好。 (6)缝合不能过紧,以免使创缘内翻或外翻或压迫创缘组织,影响血液循环,延迟创伤愈合;也不能过松,使创缘不能密闭接合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