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始祖:炎帝神农氏》
茶的起源和发展史
茶的起源和发展史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和利用茶的国家,任何国家都不能否认中国是茶道宗主国的地位,否则违背了茶道的基本文明。
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
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所以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
茶叶的起源有一个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相传神农氏吃了一种草后不幸中毒,幸得茶叶汁流入口中才保住性命。
从此茶就成了解毒的特效药。
《神农百草经》的成书不会晚于西汉初年,至少在当时,我们祖先已经认识到茶的药用功效了。
茶的起源:(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
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2)西周时期:晋•常瑕的《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
"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
《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已经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
(3)泰汉时期:西汉。
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 经考该荼即今茶。
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 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横”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
我们仍饮用着与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相同的饮料,确实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
能够给我们很多的遐想。
(4)宋元时期:茶区继续扩大,种茶、制茶、点茶技艺精进。
宋代茶文化发达,出现一批茶学著作,如蔡襄《茶录》、宋子安《东溪试茶录》、黄儒《品茶要录》,特别是宋徽宗赵佶亲著《大观茶论》等。
宋元之际,刘松年《卢仝烹茶图》、赵孟祺的《斗茶图》等更是中国茶文化的艺术珍品_、茶文化的形成时期--唐代隋唐时,茶叶多加工成饼茶。
饮用时,加调味品烹煮汤饮。
随着茶事的兴旺和贡茶的出现,加速了茶叶栽培和加工技术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名茶,品饮之法也有较大改进。
关于茶的历史典故
关于茶的历史典故本文是关于关于茶的历史典故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在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到了中唐时,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后来,又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普及一下关于茶的历史典故。
神农,也就是远古三皇之一的炎帝,相传在公元前2700多年以前的神农时代。
神农为了给人治病,经常到深山野岭去采集草药,他不仅要走很多路,而且还要对采集的草药亲口尝试,体会、鉴别草药的功能。
有一天,神农在采药中尝到了一种有毒的草,顿时感到口干舌麻,头晕目眩,他赶紧找一棵大树背靠着坐下,闭目休息。
这时,一阵风吹来,树上落下几片绿油油的带着清香的叶子,神农随后拣了两片放在嘴里咀嚼,没想到一股清香油然而生,顿时感觉舌底生津,精神振奋,刚才的不适一扫而空。
他感到好奇怪,于是,再拾起几片叶子细细观察,他发现这种树叶的叶形、叶脉、叶缘均与一般的树木不同。
神农便采集了一些带回去细细研究。
后来,就把它命名为"茶"。
这就可能是历史上最早的茶了吧。
1、孙皓赐茶代酒据《三国志·吴志·韦曜传》载:吴国的第四代国君孙皓,嗜好饮酒,每次设宴,来客至少饮酒七升。
但是他对博学多闻而酒量不大的朝臣韦曜甚为器重,常常破例。
每当韦曜难以下台时,他便"密赐茶荈以代酒"。
2、陆纳杖侄曾任吴兴太守,累迁尚书令,有"恪勤贞固,始终勿渝",的口碑,是一个以俭德著称的人。
有一次,卫将军谢安要去拜访陆纳,陆纳的侄子陆俶对叔父招待之品仅仅为茶果而不满。
陆纳便自作主张,暗暗备下丰盛的菜肴。
待谢安来了,陆俶便献上了这桌丰筵。
客人走后,陆纳愤责陆俶"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
并打了侄子四十大板,狠狠教训了一顿。
事见陆羽《茶经》转引晋《中兴书》。
3、单道开饮茶苏陆羽《茶经七之事》引《艺术传》曰:"敦煌人单道开,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药有松、桂、蜜之气,所饮茶苏而已。
【精品】茶的起源传播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与茶的发现中国网时间: 2007-09-06唐代陆羽《茶经》称"茶之饮,发乎神农"。
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
中国是发现与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茶树原产于中国的西南部,云南等地至今仍生存着树龄达千年以上的野生大茶树。
四川、湖北一带的古代巴蜀地区据历史的记载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
从唐代、宋代至元、明、清时期,茶叶生产区域不断扩大,茶文化不断发展,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茶,这一古老的饮料,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茶的发现与利用中国是茶的故乡。
经过漫长的历史跋涉,现在茶已经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中扎下了根,茶叶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
如以神农时代开始算起,在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始于原始母系代族社会,距今大约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与茶的发现据茶史考证,最早利用茶的为神农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神农,也就是远古三皇之一的炎帝,相传在公元前2700多年以前的神农时代。
一说,神农为了给人治病,经常到深山野岭去采集草药,他不仅要走很多路,而且还要对采集的草药亲口尝试,体会、鉴别草药的功能。
有一天,神农在采药中尝到了一种有毒的草,顿时感到口干舌麻,头晕目眩,他赶紧找一棵大树背靠着坐下,闭目休息。
这时,一阵风吹来,树上落下几片绿油油的带着清香的叶子,神农随后拣了两片放在嘴里咀嚼,没想到一股清香油然而生,顿时感觉舌底生津,精神振奋,刚才的不适一扫而空。
他感到好奇怪,于是,再拾起几片叶子细细观察,他发现这种树叶的叶形、叶脉、叶缘均与一般的树木不同。
神农便采集了一些带回去细细研究,后来将它定名为"茶"。
这就是茶的最早发现。
此后茶树渐被发掘、采集和引种,被人们用作药物,供作祭品,当作菜食和饮料。
二说,天神所赐,神农发现。
当时神农氏给人治病,不但需要亲自爬山越岭采集草药,而且还要对这些草药进行熬煎试服,以亲身体会、鉴别草药的性能。
《茶的始祖:炎帝神农氏》
茶的始祖:炎帝神农氏茶叶由谁发现,什么时候发现,在何处发现?历来是令人争论不休的事情。
近年来因“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更加复杂。
笔者认为:炎、黄为中华民族共同人文始祖,而炎帝神农氏更是世界茶的始祖,这是毋容质疑的。
用时,笔者还对神农发现茶的地方进行了探索。
一、炎帝神农氏其人神农就是农业之神。
是中国农耕文化之祖。
班固《汉书.食货志》说:“辟土植谷曰农。
炎帝教民植谷,故号称神农氏,谓神其农业也。
”《白虎通义.号》:“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耕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
”据史书记载,炎帝神农氏“长于姜水,因以为姓,火德王,故曰炎帝”。
他是我国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农耕文化的创始人。
“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而神农氏本人,据《吕氏春秋.爱类》记载,是“故身亲耕,妻亲织”,说明神农氏是有妻子的。
所以,他所处的时代应该是原始社会的母系社会向父系社转变时期,处于新石器时代。
炎帝神农氏的活动区域,汉代刘安撰写的《淮南子.主术训》中说“其地南至交趾(今岭南一带),北至幽都(今河北北部),东至旸谷(今山东东部),西至三危(今甘肃敦煌一带),莫不听从”。
从此可以看出炎帝神农氏的部落和部落联盟,其影响力可达今天的大半个中国。
炎帝神农氏对人类主要有八大贡献:1、始作耒耜,教民耕种《周易.系辞下传》载:“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发明并教人民耕种。
2、遍尝百草,发明医药《淮南子.修务训》载:“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蚌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燥湿肥墝髙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今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3、日中为市,首倡交易《周易.系辞下传》载: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为商业的始祖。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炎帝神农》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炎帝神农》谁都别说,让我一个人躲一躲,你的承诺,我竟没怀疑过,反反复复,要不是当初的温柔,毕竟是我爱的人,我能怪你什么.....--UUMOB 【导读】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尚有争议,也有说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领尊号炎帝)。
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
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
炎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
现在所称的“炎黄”,即指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
炎帝神农氏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为缔造中华古国最早的文明,为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是与农、工、商、医、文等各领域的发明创造分不开的一位神祉,因而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炎黄子孙的无比敬仰和祭祀。
继女娲后为天下共主,自他以后中国进入农耕社会。
在伏羲制定姓氏后,人们就分为不同的氏族。
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女娲造人补天以后,又轮转了不计其数的春秋寒暑。
在一个普通黄昏,西边残阳如血,东边晶莹的圆月已悄悄攀上了柳梢,一个叫做任姒的女郎仍在姜水岸边踯躅。
古今中外,年轻漂亮、多情善感的女子都一样,她们的心思谁也猜不透。
突然,一道红光自碧波深处激射而出,任姒猛抬头,见一条赤髯神龙升至半空,双目发出两道神光,与她的目光交接。
四目相交刹那间,任姒只觉心灵悸动,似有所感,她用手拭一拭眼睛,定一定神,再定睛望去,但见暮色渐合,波澜不惊。
天空河水,都黑幽幽的,哪有什么神龙呵!神龙见首不见尾,任姒却就此怀孕了,足月产下一子,牛首人身,即以姜水之姜为姓。
此子乃南方火德之帝,故号炎帝。
这位太阳神又兼农业之神的炎帝,刚刚诞生的时候,身边的大地上就涌出了九眼井。
这九眼井的水彼此相连,如果汲取其中一口井的水,那么其他八口井的水都会跟着波动起来。
上古的时候,没有农业,人们靠抒猎、捕鱼、采摘野果为生,挨饿、受冻、遇险,过着原始游牧生活。
神农发现茶叶的传说故事
神农发现茶叶的传说故事是中国茶文化中的一个著名传说,讲述了中国古代神农氏发现茶叶的故事。
相传,远古时期,神农氏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农学家和医学家,他发明了农具、耕种技术和药物,对中国农业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有一天,神农氏正在采药时,不小心将一些草药掉进了热水中,他尝了一口,发现这种草药有一种清香的味道,非常可口。
于是,他开始研究这种草药,最终发现这就是茶叶。
神农氏发现茶叶后,开始将其广泛种植和使用,认为茶叶可以清热解毒、提神醒脑、健身养生等,对人体健康有很多好处。
茶叶的发现和使用,对中国的茶文化和医学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传说。
虽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无法考证,但它在中国茶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广泛传颂和传承。
茶是谁发现的
茶是谁发现的茶是一种普遍的饮料,被广泛消费和享用。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茶的起源以及它是谁发现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茶的起源,并探索茶是如何被发现的。
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根据传说,茶是由一位中国的皇帝发现的。
大约在公元前2737年,中国的一位传说中的帝王,名叫神农氏,正在煮水时,一片茶叶意外落入其壶中。
神农氏被新鲜的香气吸引,于是喝下了这个茶叶浸泡的水。
他首次品尝到了茶的美妙滋味,并发现茶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
自那以后,茶便被广泛传播,作为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
虽然神农氏被广泛认为是茶的发现者,但茶的使用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茶树最早生长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地区。
早期的人类社会通过咀嚼茶叶、将茶叶与其它植物一起煮沸,或将茶叶加入熬煮的食物中来享用茶。
在古代,茶被广泛用作草药来治疗各种疾病。
中国古书《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详细记录了茶的草药价值及其疗效。
茶在古代被视为一种珍贵而神奇的植物,它被认为能够延年益寿、提高免疫力,并对身心健康有益。
茶的使用和传播逐渐超越了中国的国界。
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和贸易的增长,茶开始传入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其他地区。
在日本,茶的种植和制作经历了独特的发展,如日本茶道的形成。
在韩国,人们也发展出了独特的茶文化,如韩国的茶艺。
茶在欧洲的传播可以追溯到16世纪。
最早将茶带入欧洲的可能是葡萄牙和荷兰的航海家和商人。
茶逐渐在欧洲社会中流行起来,成为一种贵族社交活动的象征。
在英国,茶成为了国饮,被广泛消费并形成了独特的英式下午茶文化。
茶的传播和流行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茶叶的种植和制作成为了许多国家的重要经济产业,茶叶的贸易也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
今天,茶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广泛消费的饮料之一,无论是中国的绿茶、日本的抹茶、英国的红茶还是印度的红茶,都受到全球消费者的喜爱。
在茶的发现和传播的过程中,许多文化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和茶仪式。
炎帝神农的故事-中国神话故事
炎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
现在所称的“炎黄”,即指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
炎帝神农氏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为缔造中华古国最早的文明,为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是与农、工、商、医、文等各领域的发明创造分不开的一位神祉,因而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炎黄子孙的无比敬仰和祭祀。
继女娟后为天下共主,自他以后中国进入农耕社会。
在伏羲制定姓氏后,人们就分为不同的氏族。
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女娟造人补天以后,又轮转了不计其数的春秋寒暑。
在一个普通黄昏,西边残阳如血,东边晶莹的圆月已悄悄攀上了柳梢,一个叫做任姒的女郎仍在姜水岸边哪躅。
古今中外,年轻漂亮、多情善感的女子都一样,她们的心思谁也猜不透。
突然,一道红光自碧波深处激射而出,任姒猛抬头,见一条赤髯神龙升至半空,双目发出两道神光,与她的目光交接。
四目相交刹那间,任姒只觉心灵悸动,似有所感,她用手拭一拭眼睛,定一定神,再定睛望去,但见暮色渐合,波澜不惊。
天空河水,都黑幽幽的,哪有什么神龙呵!神龙见首不见尾,任姒却就此怀孕了,足月产下一子,牛首人身,即以姜水之姜为姓。
此子乃南方火德之帝,故号炎帝。
这位太阳神又兼农业之神的炎帝,刚刚诞生的时候,身边的大地上就涌出了九眼井。
这九眼井的水彼此相连,如果汲取其中一口井的水,那么其他八口井的水都会跟着波动起。
上古的时候,没有农业,人们靠打猎、捕鱼、采摘野果为生,挨饿、受冻、遇险,过着原始游牧生活。
禽兽、果实自然生长的脚步怎赶得上人类繁育众多的速度?一旦野生的动、植物都被人吃完了,天下黎民岂不要饥饿而死?因为民以食为天呀。
炎帝是极仁慈、极具爱心的大神。
他见人口日趋繁多,自然资源渐渐匮乏,顿生忧患意识。
于是炎帝不辞辛苦,冒着生命危险,走遍了名山大河,尝尽了千辛万苦,终于在南方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找到了适合人类食用的谷种。
吩咐百姓春天播种在开垦过的土里,经常施肥灌溉,拔除芜草,到秋天时就能获得丰收。
他见人民耕作栽插十分辛苦,就断木作耙,揉木作耒,创制农具。
中国茶道神农氏
中国茶道神农氏中国茶道是一门古老而庄严的艺术,它源远流长,充满了文化和哲学的魅力。
其中,神农氏被认为是中国茶道的奠基者,对茶叶的研究和推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文将从神农氏的传说、茶叶的起源和茶道的发展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茶道的魅力。
一、神农氏的传说神农氏被尊为中国茶道的奠基人,与茶叶的起源有着密切的关系。
根据传说,神农氏是古代中国的一位伟大的农业领袖和医药学家,他不仅发明了农具,改良了农作物栽培技术,还广泛研究了草药,治愈了许多人的疾病。
而茶叶的起源与神农氏的医药研究息息相关。
据史书记载,神农氏发现了茶树的叶子可以用来治疗疾病,从而将茶叶引入了人们的生活。
二、茶叶的起源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茶叶文化的发源地。
茶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的夏朝,当时神农氏首次发现了茶叶的药用价值。
茶叶在中国的种植和制作技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特色。
中国茶叶以其丰富的品种、独特的香气和美味的口感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的国饮”。
三、茶道的发展茶道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它强调的是“以茶为基,以道为主”。
茶道注重个人修养和与自然的融合,强调悟道、修身、饮茶。
茶道对于茶具的选择、泡茶的技巧和茶会礼仪都有严格的要求,它是一门综合了哲学、文学、礼仪和艺术的学科。
茶道的发展历程较长,最早始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成熟于明代。
尤其是明代,茶道达到了巅峰。
在当时,茶道成为了社交活动的一部分,茶人们会聚在一起,共同品茗、交流心得。
明代茶师陆羽的《茶经》更是成为了茶道的经典之作,对茶叶的研究和茶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如今,茶道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走出国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的关注。
茶道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饮茶的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通过茶道,我们可以品味到自然的美好,感受到内心的安宁,体会到与他人的共鸣。
总结中国茶道是一门源远流长、庄严而古老的艺术,它的发展离不开神农氏的贡献。
茶叶的起源和茶道的发展纵览千年,展示了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关于茶的传说故事
关于茶的传说故事
茶,作为我国的国饮,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于茶的传说故事众多,以下是其中几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1. 茶祖神农传说:传说神农氏是我国的茶祖,他尝百草,日啖三升,一日遇到一片奇怪的树叶,神农氏将其放入口中嚼碎,突然感到口舌生津,神清气爽。
从此,神农氏发现了茶的神奇功效,并将茶的功效传播给了百姓。
2. 西湖龙井的传说:在杭州西湖的龙井村,有一片茶园,传说这里的茶树是龙王赠送的。
龙井茶的炒制工艺独特,需经过“杀青、揉捻、炒制”等步骤,最终制成香气四溢的绿茶。
3. 碧螺春的传说:碧螺春产于江苏太湖的东山和西山,当地的茶农在采摘茶叶时,需遵循严格的规程,茶叶炒制过程中,更是一绝。
关于碧螺春的传说众多,其中以“小龙女”的传说最为著名。
4. 铁观音的传说:铁观音是福建省安溪县的特产,关于铁观音的传说起源于明朝。
当地一座贫瘠的寺庙里有一尊观音菩萨像,一位虔诚的茶农每天都会去寺庙祈祷并打扫卫生。
有一天,观音菩萨在梦中告诉茶农在寺庙后山有一个宝贝,将其拿去种植,可以让大家富裕起来。
茶农醒来后,发现了一颗茶树苗,并将其带回家种植。
这就是铁观音的由来。
总之,这些传说故事不仅展示了茶的神奇功效,还传达了茶文化中尊重自然、珍惜和谐的理念。
中国茶文化史
茶文化的形成时期
——唐朝
• 历史背景:唐朝经济发达,国家安定
• 1、饮茶习俗的形成
中国人饮茶习俗形成于中唐。开元以前,饮茶不多,开元以后,特 别是建中(公元780)以后,举凡王公朝士、三教九流、士农工商,无 不饮茶。不仅中原广大地区饮茶,而且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也饮茶。
佐证1:《茶经》认为当时的饮茶之风扩散到民间,以东都洛阳和西 都长安及湖北、山东一带最为盛行,把茶当作家常饮料,形成“比屋之 饮。”
茶艺
茶的起源
——三皇五帝时期(尧、舜、禹)
1、“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发现茶,作为药品。
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中记述了“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 二毒,得荼而解之”的传说,其中“荼”即茶。这是我国最 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记载。
2、周朝演变
菜肴 自己种植 野生大茶树被人工种植
3、秦朝
全国统一,促进茶叶的发展 转变 调煮羹饮
3、煎茶道形成与流行
煎茶法是指陆羽在《茶经》里所创造、记载的一种烹煎 方法,其茶主要用饼茶,经炙烤、碾罗成末,侯汤初沸投末, 并加以环搅、沸腾则止。而煮茶法中茶投冷、热水皆可,需 经较长时间的煮熬。煎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备器、选水、取火、 侯汤、炙茶、碾茶、罗茶、煎茶(投茶、搅拌)、酌茶。
煎茶法在中晚唐很流行,唐诗中多有描述。例如: 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诗有“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 满碗花徘徊”。 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有"白瓷瓯甚洁,红炉炭 方炽。沫下曲尘香,花浮鱼眼沸"。
1、“客来敬茶” 在两晋南北朝时成为中华民族普遍的礼俗。
2、茶文学初步兴起
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茶为题材的散文,才辞丰美, 对后世的茶文学创作颇有影响。宋代吴俶《茶赋》称:“清文既传于杜育, 精思亦闻于陆羽。”可见杜育《荈赋》在茶文化史上的影响。
炎帝和神农氏的故事
炎帝和神农氏的故事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尚有争议,也有说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领尊号炎帝。
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
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
炎帝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炎帝故里目前有六地之争,分别是:陕西宝鸡、湖南会同县连山、湖南株洲炎陵县、湖北的随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
炎帝部落的活动范围在黄河中下游,在姜水一说是今宝鸡市渭滨区的清姜河,一说是今宝鸡市岐山县的岐水。
一带时部落开始兴盛,最初定都在陈地,后来又将都城迁移到曲阜。
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传说炎帝部落后来和黄帝部落结盟,共同击败了蚩尤。
华人不仅汉族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
炎帝被道教尊为神农大帝,也称五榖神农大帝。
神农氏和炎帝到底什么关系?两者是否为同一人呢?关于炎帝和神农氏的关系问题,学术界长期以来形成了观点截然相反的两派:一派认为炎帝就是神农氏。
这一派的观点现在占上风,算是主流派,比如湖南的炎帝陵纪念馆就是把炎帝作为神农来祭祀的,所以纪念馆内就有炎帝尝百草的主题。
而另一派则认为炎帝和神农是两个系统的人,扯不上关系,因此不可能是同一人。
古代史书关于神农氏的世代记载是这样的:神农氏统治经历了七十个世代,一说十七个世代到黄帝部落崛起的时候才衰落下去了。
这里有一个问题前面忘了说明的需要说明一下,即神农氏以前包括神农氏的时代,像伏羲,女娲,神农这样的称呼乃是对于某个部落或者部落的若干代首领的统称,而不是对唯一一个君主的称呼。
但是后世的学者们往往产生歧见,比如关于古蜀国的历史记载中,很多人都认为蚕从和鱼凫是古蜀国的两代君王,但是实际上蚕从和鱼凫乃是两个分别长达数百年的古蜀国王朝,每个王朝都有十几个世代。
神农发现茶的故事
神农发现茶的故事神农氏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伟大的农学家和药学家,也被尊称为“农神”。
他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发明和创新对于农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神农氏发现茶的故事传承至今,成为了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传说,神农氏在探索草药和植物的药用价值时,常常亲自尝试各种植物的效果。
有一天,他正在研究一种草药,不小心将一片草叶掉进了烧开的水中。
出于好奇,他决定尝试一下这个意外的发现。
他喝下了这杯茶水,惊讶地发现茶水竟然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和味道。
神农氏继续研究这种草药,并将其称为“茶”。
他发现茶叶具有提神醒脑、消除疲劳、促进消化等作用。
茶的发现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项重要的突破。
神农氏将茶的种植、制作和饮用方法传授给了民众,茶的使用逐渐成为了一种流行的习惯。
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传播开来,成为了中国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茶的种植和制作技艺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不同地区的茶叶种类和工艺独具特色。
神农氏的茶发现不仅影响了中国,也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在古代,茶叶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亚、西亚、印度和日本等地,茶文化逐渐融入了这些地方的生活习俗中。
如今,茶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
茶在中国的发现和发展不仅仅是个人的发明,也反映了古代农耕文明的进步和人们对于健康生活的追求。
茶的历史和文化背后蕴藏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智慧。
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茶的香气和味道,还能品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之,神农氏发现茶的故事是中国茶文化的源头之一,它代表了古代农业文明的奇迹和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象征。
如今,茶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地人们喜爱的饮品,不断演绎出新的故事和传奇。
神农与茶之事渊源考略
今人在茶文化传播过程中,非常喜欢引用神农与茶的关系,来表示茶古老的利用历史。
陆羽《茶经》最早提及茶与神农之事,但在后世的传播过程中,逐渐演化成了《神农本草经》记茶、“神农得茶解毒”等说法。
本文详细考证了神农与茶、《神农食经》《神农本草经》与茶以及“神农得茶解毒”等来源和传播过程,在前人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详细考辨,以期在当下茶文化传播日益兴盛的时期,做一定的补益。
一、关于神农与茶事1.神农与炎帝其人其事神农、炎帝均是我国古籍传说中的上古人物,神农被尊为“农业之祖”,炎帝与黄帝更被共同尊为“华夏始祖”。
《茶经·七之事》(以下简称《七之事》)中直接使用“三皇炎帝神农氏”这一提法,由于这一时期尚未形成文字,关于炎帝、神农氏是一人还是两人,说法不一。
目前历史学术界基本分为两派,一派主张神农与炎帝是一人,一派主张神农与炎帝不是同一人,而目前茶文化界却基本沿用《茶经》之说。
根据有关神农和炎帝的相关历史记载可发现,先秦以及西汉以前文献中,神农氏和炎帝均分开记述,并不是同一人。
如《易·系辞下》是较早记载神农氏的文献之一:“庖牺氏(即伏羲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系辞》中体现的是伏羲、神农相沿传《易》的过程。
《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
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
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神农与茶之事渊源考略姜新兵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310007摘要:近年来,关于神农与茶之间的关系,说法纷纷,争论较久。
本文分析了神农与炎帝、《神农食经》《神农本草经》“神农得茶解毒”等众多与茶有关说法的渊源,并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考证,认为神农与茶的联系是《茶经》的附会,“神农得茶解毒”是近人的杜撰,在如今茶文化传播过程中应予以指出和纠正。
高中地理图说天下:炎帝神农氏是“茶祖”素材
高中地理图说天下:
炎帝神农氏是“茶祖”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但谁堪为中华“茶祖”?日前在湖南炎陵县举行的公祭大典活动中,一些茶文化专家给出了答案:“茶祖”就是炎帝神农氏。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
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茶叶
学会理事长程启坤表示,炎帝神农
氏是华夏民族举世公认的人文始祖。
炎帝神农氏为了让广大老百姓能够
安全饮食,严防因饮食不当引发疾
病,亲自尝百草,辨别百草的可食用性,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了茶及茶的药用功效。
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曾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其中的荼,即为茶。
这充分说明,茶的饮用与医药功能,就是在神农氏亲口咀嚼的尝试中找到的。
这种生吃新鲜茶树芽叶的现象,在现今云南的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还保存着。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蔡镇楚认为,茶树、茶叶的应用,都是农业生产发展与农耕文化的产物;炎帝神农氏是中国农耕文化之祖,因而也是“中华茶祖”。
蔡镇楚指出,“茶圣”陆羽在世界上第一部茶
学与茶文化著作《茶经》中明确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鲁公。
”明确肯定神农氏是饮茶之祖,即“中华茶祖”。
程启坤、蔡镇楚的论据和观点,得到了包括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会长陈文华等人的广泛认同。
发现茶叶的神农氏
发现茶叶的神农氏神农氏在《茶经》里的登台,早在《六之饮》中就开始了,在这一章里,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神农氏是谁,为什么说饮茶是从他开始的?我们中国人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其中的“黄”是“黄帝”轩辕,而“炎”就是“炎帝”神农氏,那个发明了饮茶的先祖。
他不光发明了饮茶,还教会了先民们进行农业种植。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说几乎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可见,这位炎帝对整个华夏民族文化的建立起到的作用有多重要。
传说中的神农氏,为太阳神,火德王,因此叫作炎帝,曾建都山东曲阜,并被后世尊为农业之神。
炎帝神农氏是个人身牛首的人,三岁即知稼穑,长成后,身高八尺七寸, 龙颜大唇,而且有一个透明的肚子。
这个透明的肚子,为他尝百草,鉴定哪些植物有毒,哪些植物可以用来人工种植,哪些植物可以当作药物提供了方便。
据说他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每次将新发现的果、草吃下去后,从那个透明的肚子里就能看到不同的颜色,根据那些颜色就能判断出,吃下的东西是有毒的,还是可以治病的,还是可以作物粮食种植的。
后人依托他的名字写的《神农本草经》即记述了他发现茶的过程:“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这个荼就是茶。
不过,对于茶是由神农氏发现的说法,还是有叫人质疑的地方的。
先可以抛去神农氏身上的神话色彩不去管。
作为华夏民族的先祖,炎帝神农被赋予神话的特殊力量是可以理解的,这一点在黄帝身上同样有,甚至直到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身上还都被赋予了某种特殊的能力。
最主要的疑点就是,神农氏作为华夏祖的一支,生活在黄河中上游,也就是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所代表的区域。
虽然,5000年前,这些地方的气候要较现在温润得多,却是历来不产茶的,那么神农氏怎么可能在这里“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史记·五帝本纪第一》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
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
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关于茶叶起源的故事
关于茶叶起源的故事关于茶叶起源的故事比较多,可谓是众说纷纭,整理如下:一、玉体鉴茶传说神农一生下来,长着一个玻璃一样的透明的肚子,肝脏肺腑看得一清二楚,但凡吃过的东西就能看得一清二楚。
有一次他在野外休息时,用釜锅煮水,恰巧有几片叶子飘落锅里,神农氏很是好奇,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神农氏由此判断它是一种药,把肠胃擦洗的干干净净,神农就称呼它为“擦”,后来就转换为“茶”的发音。
二、赭鞭鉴草天帝为了便于神农鉴别百草的性质,就赐给他一根赭色的神鞭。
各种草木用神鞭一打就现出各种颜色,显出药性:红色表示热性,白色表示寒性,黑色表示有剧毒,绿色则表示能够解毒。
神农就是用神鞭发现了茶叶的解毒功能的(这则故事很明显是从晋代干宝《搜神记》的记载衍化而来的)。
三、滴水得茶神农在尝百草时中毒,昏倒在一棵大树下。
树枝上的露珠正好滴在神农的嘴里,使他慢慢苏醒过来。
他好奇地将这树叶放在嘴里咀嚼,结果完全恢复了健康。
于是才知道茶叶的功能。
四、煮水得茶据说神农尝百草时,还用煮水的方法来鉴定各种树木的药性。
有一天,神农正在烧水,突然有一片树叶飘落到锅里,水滚之后,现出颜色和香味,神农喝上几口,觉得浑身舒畅,精神百倍。
抬头看见头上的茶树,知道它能治百病。
茶叶就是这样发现了。
五、獐狮尝茶治病神农氏尝百草时,随身带着一只能看到五脏六腑、十二经络、帮助他识别药性的活“仪器”---獐鼠,又名“獐狮”。
民间有“药不过獐鼠不灵”之说。
一天,獐鼠吃了巴豆,腹泻不止。
神农氏把它放在一棵青叶树下休息,过了一夜,獐鼠奇迹般地康复了,原来是獐鼠吸吮了青树上滴落的露水解了毒。
神农氏摘下青树的青叶放进嘴里品尝,顿感神志清爽、甘润止渴。
中国神话故事-神农尝百草
中国神话故事-神农尝百草(始祖神)炎帝神农氏是一位伟大的始祖神,他为人们的农耕与医药启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因为他的称号比较多,人们有时会误认为炎帝和神农氏是两个不同的神,但其实炎帝和神农氏是同一位神。
炎帝的外表非常奇特,他的头上长有两只又大又尖的牛角,肚子是完全透明的,可以清楚地看见每一个器官。
不认识他的人看到这样一副怪模样,总以为他是一个脾气暴躁,不好相处的人。
但炎帝的部族——烈山氏的人们都知道,炎帝其实一点也不可怕,反而是一位性情柔和,像太阳一般温暖的首领。
由于他擅长使用火焰,大家都尊称他为炎帝。
当时的人们主要依靠打猎填饱肚子,但打猎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遇到寒冷的冬天和雷雨的夏日,山上找不到一只野兽,大家就只能饿肚子了。
炎帝为此忧心忡忡,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他会安排部落里的族人休息,自己单独外出为大家寻找食物。
这天,炎帝又在外面寻找食物,忽然看到一只丹雀从太阳的方向飞来,嘴里叼着的谷穗掉落到地上,炎帝非常惊喜地跑过去捡了起来。
他认得这种植物,经过去壳加工之后,会脱落成一颗颗圆润嫩黄的小米,是一种非常美味的食物。
不过周围的谷穗早被采摘光,他已经好久没有见过谷穗了。
三两口吃完谷子只能暂时充饥,为了长远考虑,必须将谷穗保留下来,让它们越变越多才行。
为此,炎帝想出一个好主意,他将这根谷穗带回了部族,种植在土壤里。
为了保证谷穗根部有足够的水分,炎帝砍下木头,制作成用来翻土的耒耜和锄头。
而翻土过程中被挖出的泥土,也被聪明的炎帝充分利用,凭借优越的控火能力,炎帝将泥土烧制成不同大小的陶器,用来盛放和储存食物。
在带领大家一同烧制陶土的过程中,炎帝又发现了使用烈火冶炼金属的办法,制造出铜斧等一系列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
在炎帝的精心照料下,谷穗茁壮成长,慢慢变成了一片又一片的粟米地。
大家在田地里辛勤劳作,开启了农耕时代,再也不会饿肚子了。
为表示感谢,大家又给了他一个更为亲切的称号:神农。
解决完粮食问题,炎帝神农氏开始着手解决草药的问题。
炎帝在株洲的故事
炎帝在株洲的故事(原创实用版3篇)篇1 目录1.炎帝简介2.炎帝与株洲的传说3.炎帝在株洲的历史遗迹4.炎帝在株洲的文化影响5.炎帝在株洲的现代纪念篇1正文【提纲】1.炎帝简介炎帝,又称神农氏,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被尊奉为农业、医药和中华民族的始祖。
据史书记载,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农业,领导族人从事农业生产。
2.炎帝与株洲的传说炎帝曾在株洲(古称茶陵)种植茶树,教民制茶。
据传,炎帝在株洲发现了茶树,将其带回部落,研究茶的药用价值,并教民种植、制茶。
因此,株洲成为了中国茶叶的发源地之一。
3.炎帝在株洲的历史遗迹炎帝在株洲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如炎帝陵、炎帝庙、神农洞等。
炎帝陵位于株洲市炎陵县,是炎帝的安葬地,也是中华民族祭祀炎帝的重要场所。
炎帝庙位于株洲市天元区,庙内供奉着炎帝神像,香火鼎盛。
神农洞则是炎帝在株洲的居住地,也是他研究草药的地方。
4.炎帝在株洲的文化影响炎帝在株洲的文化影响深远。
首先,炎帝被尊奉为茶陵的守护神,茶陵茶文化节是纪念炎帝的重要活动,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
其次,炎帝的传说成为了株洲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炎帝神农传奇》、《炎帝与茶文化》等。
此外,炎帝的精神品质,如勤劳、勇敢、智慧、奉献等,也影响了株洲人民的精神风貌。
5.炎帝在株洲的现代纪念为了纪念炎帝,株洲市修建了许多纪念设施,如炎帝广场、炎帝公园等。
炎帝广场位于株洲市天元区,是一个集纪念、休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广场。
炎帝公园则以炎帝文化为主题,园内有炎帝雕像、炎帝纪念馆等设施,是市民了解炎帝文化的重要场所。
总之,炎帝在株洲的故事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一部分,不仅展示了炎帝的卓越成就,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尊祖敬宗的优良传统。
篇2 目录1.炎帝简介2.炎帝与株洲的传说3.炎帝在株洲的历史遗迹4.炎帝在株洲的文化影响篇2正文【提纲】1.炎帝简介炎帝,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
神农发现茶的故事
神农发现茶的故事
在古代,神农氏是一个伟大的农业专家和医学家。
据传说,神农氏曾亲自尝试过各种草药的效果,并且发现有一种名为茶的草可以治愈许多疾病。
神农氏于是开始研究茶叶,他亲自种植并采摘茶叶,尝试各种加工方法,最终发现茶叶需要烘干后才能保持其香味和滋味。
神农氏后来传授了这种技术给民间。
神农氏的贡献不仅在于发现茶叶的药用价值,而且他还推广了茶叶的应用。
从那时起,茶叶就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元素,并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广泛流传。
在中国文化中,茶是一种有着重要地位的饮料。
从神农氏的谷物栽培开始,到茶的发现和发明,中国农业经历了深刻的变革,这些变革都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 1 页共 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的始祖:炎帝神农氏茶叶由谁发现,什么时候发现,在何处发现?历来是令人争论不休的事情。
近年来因“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更加复杂。
笔者认为:炎、黄为中华民族共同人文始祖,而炎帝神农氏更是世界茶的始祖,这是毋容质疑的。
用时,笔者还对神农发现茶的地方进行了探索。
一、炎帝神农氏其人神农就是农业之神。
是中国农耕文化之祖。
班固《汉书.食货志》说:“辟土植谷曰农。
炎帝教民植谷,故号称神农氏,谓神其农业也。
”《白虎通义.号》:“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耕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
”据史书记载,炎帝神农氏“长于姜水,因以为姓,火德王,故曰炎帝”。
他是我国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农耕文化的创始人。
“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而神农氏本人,据《吕氏春秋.爱类》记载,是“故身亲耕,妻亲织”,说明神农氏是有妻子的。
所以,他所处的时代应该是原始社会的母系社会向父系社转变时期,处于新石器时代。
炎帝神农氏的活动区域,汉代刘安撰写的《淮南子.主术训》中说“其地南至交趾(今岭南一带),北至幽都(今河北北部),东至旸谷(今山东东部),西至三危(今甘肃敦煌一带),莫不听从”。
从此可以看出炎帝神农氏的部落和部落联盟,其影响力可达今天的大半个中国。
炎帝神农氏对人类主要有八大贡献:1、始作耒耜,教民耕种《周易.系辞下传》载:“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发明并教人民耕种。
2、遍尝百草,发明医药《淮南子.修务训》载:“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蚌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燥湿肥墝髙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今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3、日中为市,首倡交易《周易.系辞下传》载: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为商业的始祖。
4、治麻为布,制作衣裳《皇王大纪》卷一载:炎帝神农氏“治其丝麻为之布帛。
”5.剡木为矢,制作弓箭《吴越春秋》说:“古者人民朴质,饥食鸟兽,渴饮雾露,殁则裹以装茅投于中野,孝子不忍见父母为禽兽所食,故作弹以守之。
…于是,神农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四方。
”6、作陶为器,冶制斤斧;7、削桐为琴,练丝为弦8、建屋造房,台榭而居。
[1]这八大发明为炎帝神农氏一人所有,似乎有些牵强,有“神而化之”之感。
根据古籍来考证,而又说法各异,甚至有互相矛盾之处。
因此,此古以来,对待这些就有不同观点。
有一种认为,炎帝神农只是我国古代人民在造神运动中臆造的一尊神,根本没有历史研究价值,所谓“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也是虚无缥缈之事,完全持否定态度。
另一种认为神农氏确有其人,上古传说基本可靠,现代考古挖掘也越来越得以证明。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吴汝祚认为:“有文字记载以前,人们的重要史实,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一代代地传递下来。
在长期的口耳相传过程中,不免产生一些传误,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其中真实的史实乃是它的核心。
在中国远古史上,有以炎帝和黄帝为代表的一个时代,一般简称它为炎黄时代。
炎帝、黄帝当是人名。
也有可能炎帝和黄帝在各自的氏族中居有领导者的地位,氏族就以他们的名来命名。
由氏族发展为部落时,他们仍居有领导者的地位,部落又以他们的氏族名来命名。
由部落发展到部落联盟时,也是这样。
因此,炎帝、黄帝既有其人,同时又可能是族、部落某个氏和部落联盟之名”。
[2]田兆元.明亮在《论炎帝称谓的诸种模式与两汉文化逻辑》的研究认为:炎帝本身是一个特定的首领位置的称号,是许多曾经担任这一职位的首领的共称。
炎帝称谓是由两个部分或三个部分构成的,一是炎帝这个称号,二是担当炎帝的那个氏族的姓氏。
二者的结合是炎帝的一般称谓,如炎帝神农氏,指的是担任炎帝的神农氏族。
还有由三个部分构成的,除帝号、氏族姓氏外,还加上这个首领的名字,如炎帝神农氏帝承。
神农氏有多人担任过炎帝这一职务,帝承是其中之一。
历史上除了神农氏之外,到底还有哪些氏族的首领担任过炎帝这个职位呢?首先,厉山氏是担任过炎帝一职的。
东汉郑玄注释《礼记》,于注《祭法》篇指出:“厉山氏,炎帝也,起于厉山,或日烈山氏。
其次,大庭氏也担任过炎帝一职,《礼记·月令》注:“炎帝大庭氏也。
”《左传》昭公十八年疏也称先儒旧说,皆云“炎帝号神农氏,一日大庭氏”。
第三,归藏氏担任过炎帝之职。
班固《汉书·古今人表》在炎帝神农氏以下,先列列山氏,再列归藏氏。
[3]神农氏族集团千来年间,活动于南至岭南,北至河北,东至山东,西至甘肃的广大地区,这也就不难理解陕西、河南、湖北、湖南等地的神农之争了。
2005年由中国社科院主办,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考古》杂志社承办的“2005年中国考古新发现”,评选出湖南洪江高庙新石器时代遗址等为“2005年考古重大发现”。
该遗址清理出一处距今7000年左右的大型祭祀场所,发现了牲祭坑、人祭坑、窖藏等有价值文物上千件,特别是太阳神图像、凤凰图像等与炎帝图腾相关的文物,对炎帝文化最早发源地学说提供了重大历史证据。
湖南洪江发现的炎帝文物早于渭河流域的炎帝1000多年,有人认为炎帝神农部落随着农耕文明的扩大,由南往北逐步扩张,并与黄帝为首的中原部落发生战争后而又败退南方的。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何光岳先生认为,神农起初为氏族首领,以后氏族繁衍,首领之名就变成了氏族之名,继承氏族首领的人,也就因袭了原来的称号。
匡达人提出来的(《炎帝神农氏的兴农与湖南古稻作文化》)。
炎帝姓姜,是羌人的一支。
有了农业后,开始脱离原羌人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变为定居的农耕生活。
为了开辟适应于农业生产之地,顺渭水东下,到达黄河平原,先在河南一带,后又向山东发展。
《帝王世纪》说:炎帝自陈营都于鲁曲阜。
《史记补三皇本纪》也说炎帝神农氏初都陈,后居曲阜。
陈在今河南淮阳县。
后黄帝族也随渭水东下迁往黄河中下游,并进人山东,占领炎帝的都城曲阜。
炎帝族被迫西迁至山西东南部。
黄帝不久又灭了建国于山西榆州的炎帝。
炎帝失国后,才被迫南下。
后来炎帝榆罔(神农氏最后一代担任过炎帝职位的首领)的后裔,在黄帝继续南征之下,又被迫南迁进人湖南。
神农氏族,进人湖南散布各地,其主支到了长沙之尾的茶陵。
他们离开了中原,没有战争,过上了和平安定的农业生产生话,氏族又开始兴旺起来。
[4]二、茶之为用,发乎神农神农发现并利用茶,古籍记载不多。
古人惜墨如金,或者说在湖南人蔡伦造纸之前,在竹简上刻个字不容易,记述事情,只能简又简之。
按照炎帝神农氏对人类的八大贡献相比,发现并利用茶算不上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属于他遍尝百草,发明医药的一部分罢了。
毕竟当时至为首要的是吃饱肚子,穿暖身体。
陆羽在收集整理了唐代以前关于茶的历史资料后,在《茶经.六之饮》中,非常肯定地认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意思是茶的发现和利用,开始于五千多年的神农氏,到了三千多年的鲁周公,正式对茶作了文字记载,才传闻于世。
一代茶圣陆羽有此论断,不会只是空穴来风,当有立论依据,只是有些资料现在已经消亡,后人难以论证。
不过,对此,学术界历来就有赞同、质疑和否定三种不同声音。
质疑和否定者认为:一是炎帝神农氏为上古神话人物,不一定真有其人;二是《神农本草》等一类“神农”书是汉以后儒生所托,并非真是神农氏本人所写,而且其书早已失传了;三是现代考古并没有找到神农时期的茶具或茶叶实物来证明。
我认为,以上后两点基本属实,至于第一点,应该说神农是有其人,是神化了的人。
而且现代考古已经证实神农氏的“八大功绩”,唯茶叶尚未找到实证。
根据考古学“食药同源”的原则,古代人民发现茶叶,首先当是食用,然后是用于治病,再后来才是饮用。
所以,笔者才提出“茶之为用,发乎神农”。
神农时代还处于“结绳为治,而统其事”时期,没有文字,当然不能有其发现茶叶的记载,只能是口传身授。
而茶叶实物,在南方湿润的气候下,早已泥化。
至于茶具,当时并无专门器具。
再说,当时生吃茶树鲜叶也无需要工具。
要考古学者拿出实物,确有强人所难之嫌。
如果一味纠缠这一点,可能永无结论。
茶之为用,发乎神农氏,还是有跡可寻的。
笔者也曾质疑过茶陵县名的茶是指茶树,还是同属山茶科的油茶树?茶学专家黄仲先研究员专门进了考证。
他在《炎帝、神农氏与湖南茶史》一文中写道:我国明代的农书才开始有关油茶的记载。
从农书的有关记载、油茶开始课税的时间以及垦荒农具的发展等三个方面来看,取油茶果榨油起源于元代后期,而人工育苗栽培油茶则开始于明代后期,发展于清代中后期。
油茶,又名茶子树、茶油树。
原为南方山间野生树种。
古代农书和旧志上称之为搽、山荼、楂、木子等等。
从来没有把油茶叫做茶或者荼。
这样就可以肯定炎帝下葬的茶山是生长着茶叶的山。
[6]因此,笔者大胆的推而论之:茶陵就是古籍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地方。
第三、民间传说可作参考关于神农氏发现茶的民间传说有几个版本,都带有神话性质。
传说之一:透体辩茶。
神农一生下来就出了个光亮透明的水晶肚子,肝脏肠肺,看得一清二楚。
那个时间食物贫乏,为了充饥,人们常常吃错东西,导致生命甚至丢了性命。
神农看见非常难过,于是他下决心把看到的东西都吃一遍,看看它们在肚子里是怎么变化的。
好吃的,就给人吃,有药效的,就治病。
这样,神农氏就开始尝百草了。
有一天,他尝到几片绿叶儿,进肚后,光见它在肚皮里从上面擦到下面,又从下面擦到上面,就象来来往往巡查的兵丁一样,遇毒就解,把肚子里的毒素擦得清清爽爽,干干净净。
于是,神农叫这种植物为“查”,后人搞错了,称之为“茶”。
后来,神农凡食了有毒的东西就靠茶叶来解。
有一天神农误食了断肠草,因为来不及服食茶叶就死了。
这个故事在湖南茶陵一带流传。
传说之二:赭鞭鉴草。
天帝为了便于神农鉴别百草的性质,就赐给他一根赭色的神鞭。
各种草木用神鞭一打就现出各种颜色:红色的代表药性热,白色的代表药性寒,黑夜的表示有剧毒,绿色的则表示能解毒。
神农就是用神鞭发现了茶叶的解毒功能。
传说之三:滴水得茶。
神农在尝百草的时候中毒,昏倒在一棵树下。
树枝上的露水正好滴在神农的嘴里,使他慢慢苏醒过来。
他好奇地将这片树叶放在嘴里咀嚼,结果完全恢复了健康。
于是就发现茶叶的功能。
传说之四:煮水得茶。
据说神农尝百草时,还用煮水的方法来鉴定百草的药性。
突然有一片树叶飘落到锅里,水开之后,神农喝上几口,浑身舒坦,精神抖擞,抬头看见头上的茶树,知道了他的作用,就介绍给了民众。
以上几种传说,尽管有些神话色彩,但肯定是有所来源的,只是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加上了人们的想象也演义了一下。
这并不能否认神农氏发现茶的事实。
如果没一点依据,人们怎么不把发现茶叶的故事放在同样是仁君的尧、舜或别的人物上呢?第四、有部分文物和记载可作佐证三、结论1、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之一的炎帝神农氏的真实存在,是毋容置疑的;2、作为湘楚之地,自古就有茶,为神农氏发现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3、炎帝神农氏“葬在茶乡之尾”,应该是先有茶,后有陵;4、湖南茶陵、炎陵一带就是炎帝神农氏发现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