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教案5篇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点和组成。
2. 掌握地球内部结构的演变过程,包括地球的形成和地壳运动。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地球上的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地球的内部结构和组成。
2. 地球的形成和地壳运动。
3. 地球上的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
教学难点:1. 地球内部结构的演变过程。
2.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地质现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及多媒体设备。
2. 地球内部结构的模型或图示。
3. 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的实例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教学课件或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幅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地球的外观特点。
2. 引发学生的思考:地球的内部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结构?二、知识讲解与探究(20分钟)1. 利用教学课件或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点和组成。
2. 利用地球内部结构的模型或图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3.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内部结构是如何形成的?地壳是如何运动的?三、地球的形成与地壳运动(15分钟)1. 通过讲解和讨论,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形成过程,包括原始地壳的形成和地壳的运动。
2. 引导学生思考:地壳运动是如何改变地球表面的?四、地球上的地质现象(15分钟)1. 利用实例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地球上的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并解释其发生原因。
2.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内部结构的变化如何导致地质现象的发生?五、小结与拓展(10分钟)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地球的内部结构、形成和地质现象之间的关系。
2. 提出拓展问题:地球内部结构的变化对人类有哪些影响?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质现象。
2. 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地质现象,并尝试解释其原因。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优秀5篇)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篇一一、水旱灾害1、原因和危害2、措施二、寒潮1、寒潮及其运行路径2、寒潮的危害及其防治三、台风1、台风的形成及其运动路径2、台风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探究活动活动目的:加强学生对前后知识紧密联系,树立学生辩证、全面看待问题的意识。
活动方式:在整个学习完成之后,安排学生再次客观的评价季风和台风,并写成小论文。
参考题目:“我眼中的季风”、“台风真的很可怕吗”提示:前一节主要侧重季风给我国带来的好处。
而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季风给我国带来的不利方面,所以应该能够更全面地评价季风的影响。
台风是作为灾害性天气来介绍的,但它也确实给安徽、湖南、江西等距离海洋较远的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明三江源地区高海拔的地势,高寒的气候,广布的雪山冰川,星罗棋布的湖泊、沼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能据此说明三江源地区是多条大河源头的原因。
2、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锻炼学生学习区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区域生态环保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1、分析三江源地区是大河源头的原因;2、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直接引入:同学们知道长江、黄河是i我国两条重要的大河,但你们知道他们发源于同一个地区吗?这个地方除了孕育了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之外,还孕育了国际河流澜沧江。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和认识这片伟大、神圣的土地--三江源地区。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教案首先,删除了文章中的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然后,对每段话进行了小幅度的改写,以使其更加清晰明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水资源的有限性,以及我国水资源现状。
2.了解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解决措施。
3.知道在某种意义上,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过程与方法从生活、生产实际出发,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密切地理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珍惜、合理利用、节约资源的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重点与难点】1.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2.我国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
3.培养节水意识。
教学方法】讲述法、读图分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出示世界上海陆面积比图,引导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有限性。
提出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为本节课的研究做铺垫。
二、新课研究一)时空分布不均介绍水资源的定义和分布。
通过读图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发现南北方水资源的差异。
同时,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即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引导学生思考西北和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
二)合理利用水资源介绍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的措施,包括兴修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重点讲解南水北调工程。
同时,强调节水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节约用水。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让学生了解了水资源的有限性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掌握了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的措施,以及节约用水的方法。
东线工程和中线工程是解决华北地区缺水问题的重要工程,前者从长江下游扬州引长江水,主要利用京杭运河输送,北达山东与天津,后者则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北达北京。
而西线工程则是补充西北地区的水资源,将长江上游的水引入黄河。
南水北调工程则是将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调配到华北和西北地区。
这些工程的实施可以缓解我国缺水问题,但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更为重要。
水资源短缺、利用率低、浪费惊人、水污染是我国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水资源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水资源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水资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水资源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水资源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呈现新课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4.水资源的保护:水资源保护是指采取各种措施,防止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维护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水资源保护措施包括加强水资源管理、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实施节水行动等。
5.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应遵循以下原则:公平性、高效性、持续性、公平性、参与性。这些原则旨在实现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水资源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水资源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水资源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3.实验器材:根据教学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例如,水循环实验所需的模型、水质检测实验所需的试剂和仪器等。在实验前,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实验环境。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教案5篇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教案5篇任时光飞逝,我辛勤工作,蓦回首,一学期的教学又告结束。
回顾一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我感叹良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
谨记于下,权作经验教训的总结。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教案1南方与北方的人差异——第二节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镇中学文安元【教学目标】1、了解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以及存在差异的原因。
2、通过南北两地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使学生受到生动人地关系的教育.3、训练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教学重点、难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前准备】:1、把学生分成小组,每小组5——6人为宜。
2、教学课件:有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图片和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多媒体显示:失意的饺子馆“好吃不如饺子”东北饺子店,在老家河北秦皇岛开第一家店时生意就非常火爆,1998年落户南昌时,经营场面和秦皇岛一样火爆,一时间,南昌市兴起了一股“饺子热”。
但是,没过多久好景不复存在,生意开始渐渐冷淡下来,渐渐发展到门可罗雀,饺子店不是转换经营就是大门紧闭,老板百思不得其解。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好吃不如饺子”店失意洪城,同学们能不能告诉老板?(请几位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多媒体显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多媒体显示:我国的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明显差异,在经济发展、生活习惯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别,蕴育了不同的风土人情。
今天我们学习南方与北方的人文差异。
(板书课题: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二、合作学习,掌握内容1、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图。
多媒体显示六幅具有南方与北方特点的图片。
请同学们观察思考:你能够区分上面的景观最常出现在哪个地区吗?欣赏后,请同学们讨论回答。
2、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页图5.12和图5.13,阅读课本中的“阅读材料”。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 水资源》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
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地形、气候等地理知识,具备一定的地理素养。
但水资源的概念、分布和利用等知识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分布和利用,掌握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地理工具,分析水资源分布和利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节约用水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水资源的概念和分布。
2.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表、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水资源相关问题的小组讨论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水资源的相关资料,包括水资源的定义、特点、分布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水资源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根据呈现的水资源资料,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以检验学生对水资源知识的掌握情况。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分析水资源在农业、工业、生活等方面的利用,进一步巩固水资源的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措施,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践行。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教案最新范文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教案最新范文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东、南、西、北四端点,知道我国的领土面积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并能运用地图找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比较法说明我国的领土大小和邻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培养学生的领土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认识我国的邻海。
教学难点:认识我国疆域的优势。
教学方法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分析我国的疆域优势。
教学工具PPT,地图教学过程(双边活动)(师)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吗?我们一起来看向这幅世界地图,想一想,回忆一下,待会请一个同学来回答。
(播放世界地图)(生)回忆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学了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和太平洋的西岸。
(师)不错,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所处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知道我国是一个既邻海又有广阔大陆的国家,我国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具有优越性。
接下来的这节课,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祖国,并探究一下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
教授新课:请看地图册上的中国地图,并从中找出我国的最东端、最西端、最南端和最北端,将它标出来,写下经纬度坐标。
(播放中国地图)同学们都找好了吗?那个同学能起来分享一下你找到的点,看看是否和大家一致。
(生)阅读地图册,圈点分享我国的最东端在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交汇处,即135°5′E附近;最西端在乌孜别里山口即73°40′E 附近;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即53°31′N,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即3°52′N附近。
(师)在ppt上展示我国的东西南北四端,再一次强调我国四端的位置,我国的最东端在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交汇处,最西端在乌孜别里山口附近,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 》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教材,主要介绍了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及其利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认识到土地资源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土地资源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内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形象的工具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对土地资源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土地资源保护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及其利用,掌握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及其利用。
2.难点: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其保护。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土地资源利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利用的成功与失败。
3.讨论法:分组讨论土地资源保护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土地资源利用的案例资料。
2.制作课件,展示土地资源利用的图片和数据。
3.分组安排,便于学生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及其利用,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分析典型土地资源利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利用的成功与失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土地资源保护的措施,教师巡回指导,总结出有效的保护措施。
部编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单元备课教案(精编)
部编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单元备课教案
(精编)
一、教学目标
本堂课我们将研究以下内容:
-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
- 熟悉地球的构造和各层结构
- 了解地球的各种运动对我们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原理
2. 地球的构造和各层结构
三、教学难点
1. 地球自转和公转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2. 如何理解地球的重力、地磁场及其对人类的保护作用
四、教学方法
1. 导入新知:通过视频和图片引入新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合作探究:分组探究地球的构造和各层结构以及地球的自转
和公转。
3. 综合归纳:结合现象分析,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并
探究地球的重力和地磁场对人类的保护作用。
4. 提问解惑: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本堂课
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播放视频和图片,引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5分钟)
2. 合作探究:分组探究地球的构造和各层结构以及地球的自转
和公转。
(25分钟)
3. 综合归纳:让学生结合现象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并
探究地球的重力和地磁场对人类的保护作用。
(15分钟)
4. 提问解惑: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强化对本堂课内容的理解。
(5分钟)
六、教学评价
1. 布置作业:请学生回家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以及地球
的重力和地磁场的作用。
2. 测验评估:结合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本次测验
的分数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3. 反馈建议: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并提出适合学生
的改进方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地理景观——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理景观的概念,能够区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 能够描述和比较地理景观的特征,包括地貌、气候、植被和动物。
3. 了解地理景观对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地理景观的定义和分类。
2. 理解地理景观的形成原因和特征。
3. 分析地理景观对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地理景观的形成原因和特征。
2. 分析地理景观对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 地理教材和参考书籍。
3. 地理景观的图片和实地考察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地理景观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地理景观的兴趣和思考。
2. 学生回答一些导入问题,如:“你见过哪些地理景观?它们有什么特点?”二、知识讲解与探究(20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课件,介绍地理景观的概念和分类,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 学生观察并讨论不同地理景观的特征,如地貌、气候、植被和动物等。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如:“为什么有些地区有沙漠,而有些地区有森林?”“为什么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气候差异很大?”等。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具体的地理景观案例,如长江三峡、亚马逊雨林等。
2.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一些案例分析问题,如:“长江三峡对中国的经济和交通发展有什么影响?”“亚马逊雨林的生态环境为什么重要?”等。
四、综合应用与拓展(15分钟)1.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或使用互联网等资源,选择一个地理景观进行深入研究。
2. 学生撰写一份小研究报告,包括该地理景观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地理景观对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励志名言、好词好句、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教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教案精选5篇八年级地理教案的必要性在于它能够提供教师教学指导、组织教学内容、提供学习指导、促进学生思考和评估学生学习情况。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教案5篇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教案5篇任时光飞逝,我辛勤工作,蓦回首,一学期的教学又告结束。
回顾一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我感叹良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
谨记于下,权作经验教训的总结。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教案1南方与北方的人差异——第二节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镇中学文安元这是一张地球卫星图片,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出了什么图上白色代表大气,黄色代表陆地,蔚蓝色代表的是海洋,虽然有的地方被云层遮住了,但还是能明显看出海洋的面积远大于陆地。
【继续提问】从海陆分布比例来看,地球上几分是海几分是陆(可让学生看饼状图,也可以让学生从图2-4上估算一下。
)【板书】一、海陆分布(陆海三七分)【承转】那么人类是如何了解海陆分布的呢尤其在过去交通不发达而各种勘测、探测手段还很落后的情况下。
只能靠远行:丝绸之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郑和七下西洋;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等等。
【承转】这些古代的远行活动,可以说对人类认识世界做出了贡献。
目前我们已经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
那么分布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黑板出示《大洲和大洋》挂图【板书】二、七大洲和四大洋1.七大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引路读图】① 哪七大洲和哪四大洋(补充: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欧洲是欧罗巴洲的简称,意为“西方日落之地”;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简称,阿非利加在希腊文中有“阳光灼热”的意思;美洲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是以第一个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亚美利哥的名字命名的;澳大利亚拉丁语原意是“南方大陆”;直到19世纪初,俄国探险队首次进入南极圈,发现新大陆,南极洲意为“地球最南端”。
)② 七大洲中,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哪些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些③ 南极洲呢④ 各大洲的大小关系如何⑤ 仔细看图,各个大洲的位置分布有何特点⑥ 读图活动:说说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谁能说一说我们亚洲在地球上的位置⑦ 学生活动(上讲台、边指图边讲):以上面的历史事件(丝绸之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郑和七下西洋;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为例,你作为事件中的主人公,请你说说你当时远行的路线是什么样的,到过哪些地方,还能讲讲你途中碰到过的事或物吗⑧ 你还知道如下一些事情吗印弟安人是如何到达美洲的泰坦尼克号是如何沉没的百慕大三角谜区在哪里等等。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篇一: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资源概况》湘教版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一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主要介绍了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的特征。
本章是学习、研究人地关系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而本节又是学习中国自然资源的基础。
因此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特征必须使学生有个清醒的认识。
本节课是其中的第一课时,着重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在技术进步下,自然资源范围不断的扩大四个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2、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拓展性等特征;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量之间的矛盾;4、通过阅读矿产分布等图,了解自然资源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⑵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片,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概念;2、通过分组、利用多媒体手段、竞赛的方式加深对六类自然资源的认识;3、通过玲玲和贝贝的论点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特征;5、通过比赛让学生说出家乡自然资源存在合理或不合理现象、解决的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三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正确的资源观教学难点:1、自然资源的范围是不断变化的2、自然资源的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四课时计划:1课时五教具准备:自制电脑。
六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我们在作文中经常用到这样一个词来形容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
那么如何的“地大”,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都已经学到了。
那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物博”。
〔电脑视频〕视频介绍:首先我给大家播放一段法国经典的保护水资源公益广告,它介绍了水资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告诉人们要保护水资源,那么水资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底有什么用途呢?请大家带着问题观看短片〔学生讨论〕饮用,消防,洗澡,烹饪,清洁,种植,养鱼,云层保护地球,冰山储存水,调节气候〔教师小结〕同学们看的很仔细,水的作用还有很多,不仅用于生活,还用于工业、农业、渔业、交通等等方面,就不一一列举了,从同学们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水资源对我们影响很大,但它只是自然资源的一种,那么什么是自然资源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文p54自然资源概况〔电脑打出自然资源概况〕〔教师提问〕什么是“自然资源”吗?它的概念是什么?我们怎么区别它们呢?(学生:存在于自然界的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就是自然资源)〔电脑打出自然资源的概念------存在于自然界的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的好,那么请大家把这个概念在课本中划出来。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学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学案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3.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崭新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学习重点】1.会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的联系。
2.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1.会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理解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被合理利用和保护,也将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2.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学习过程】【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一: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学法提示:把课本文字内容和图结合起来1、看课本图片以及课本内容,回答问题:(1)自然资源与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我们用到的、看到的物品与自然资源有关,请举出例子?(2)什么是自然资源?可以分为那两大类?完成63页活动题1。
(3)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结合教材64页活动2题图文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总量丰富人均不足1、在资源方面我国的国情是怎样的?2、根据课本给出的数据如何理解“丰富”和“不足”谈谈你的想法?【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结果【合作探究】1、如何利用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生活中我们如何去做?2、到目前为止,我国人口和资源的矛盾是否已经不再进一步激化了呢?3、谈谈如何保障我国资源供给。
【我的收获】【学后质疑】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吗?【同步演练】(一)填空题1.可再生资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自然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二上册地理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初二上册地理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第三第二节土地资型新授时间备组成员于再红主备吕坤林时2教学目标和要求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从中国土地利用类型中,找出我国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难以利用土地的名称,并且,能够运用数据,说明我国土地资类型的构成特点;能够说出我国耕地、草地、林地和难以利用的土地的分布特点;能够运用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和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概括我国土地资的主要特点,并结合土地资利用中出现的问题,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2、了解我国所面临的土地资与环境和发展问题,初步认识土地资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通过各种途径,感知我国的土地资,积累丰富的土地资表象;增强对我国“土地国情”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土地资的兴趣,以及对我国不同类型土地资的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土地资对我国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保护环境、资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重点我国土地资的分布及存在问题。
难点我国土地资的分布。
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旁注〖导入新〗1.土地资属可再生资还是非可再生资?2.土地资有哪些用途?〖讲解新〗板书:第二节土地资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1、阅读书P67—P68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发展林业、畜牧业、种植业对应的主要类型是什么?(2)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资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其中_________农业用地,____________非农业用地。
2、阅读书P68图37、图38、图39,思考下列问题:(1)在土地方面,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有利条是什么?(2)我国土地方面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_________少,而__________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________不足。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3章 第1节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1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及其分类,能够区分常见的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及原因。
3.依据相关资料了解生活中珍惜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自然资源的含义及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进一步巩固阅读和分析资料的方法。
2.通过对不同漫画的阅读和思考,初步掌握分析漫画的方法。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探究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相关自然资源破坏的实例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和积极地参与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行列中。
【重点】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难点】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措施和意义。
【新课导入】播放一段反映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的视频。
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大自然,她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土地、阳光、矿产、水、森林等。
它们是存在于自然界,还是人为创造的?它们对人类来说有没有利用价值?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知识点一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自主学习】(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62、P63的内容,自主完成)1.说出自然资源的概念。
__答案: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
__2.结合教材图3.1和图3.2,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的分类,并分析两种自然资源的特点。
__答案:自然资源按再生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类。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土地、阳光、水和森林等,其特点是更新、再生时间短,能循环利用。
非可再生资源——相对于人类历史时期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如煤炭、石油、铁矿等,其特点是更新、再生时间长,用一点就少一点。
__(教师点拨)1.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1)自然属性,即在自然界中自然存在的,而不是人类的劳动产品,如水能是自然资源,但通过水能得到的水电则不属于自然资源。
优秀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三章第三节
在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
(板书)水资源短缺
(师问)九八年发生在长江流域的那场大洪水大家还记得吗?
(生答)记得。
(进一步说明)这说明我国受季风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又问)我国北方有句谚语叫“春雨贵如油”,道出了我国北方春旱十分严重。
以上事实说明,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
这给水资源的利用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教师进一步分析说明)从时间分配看,夏季我国降水集中,汛期河水暴涨,大量宝贵的淡水资源会白白地流入大海,并且还会造成洪涝灾害;冬春季节则因降水少,河流进入枯水期,北方一些河流甚至干涸见底,造成严重的干旱缺水,影响生产、生活。
引导学生看图3.19(教师说明)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80%以上,北方仅占20%不到,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我国水、土资源的配合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北方的缺水状况。
(板书)
(师问)大家想一想,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答)修水库、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
看图3.20,教师介绍三峡工程。
看图3.21,教师介绍南水北调工程。
做活动1(第80页)据统计,我国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仅为25%~4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为20%~30%。
单位产品用水量比发达国家高出5~10倍。
另外,生活中水的浪费现象也相当普
六、教学后记。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教案广义的自然资源则包括实物性自然资源和舒适性自然资源的总和。
下面是店铺为您带来的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教案:第一节教学目标1. 态度目标:使学生能通过了解我国资源的国情,懂得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自身养成节约和保护资源的行为习惯,并能实施具体行动督促他人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
2. 能力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能够经过讨论后制定本组、本班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具体措施。
(2)使学生明白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之间的辨证关系。
3.知识目标:使学生能说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
教学重点:(1)使学生能说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明白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之间的辨证关系(2)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教学难点:1.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特点。
2.使学生明白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及其相互作用的辨证关系。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表法、比较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具:自制图表(我国自然资源国情基本特征示意表)、小黑板(环境意识测试题、课堂练习题)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讲解] 前几章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它们是我国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家知道,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自然环境,也离不开自然资源。
那么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如何呢?我们又怎样利用它们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服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自然资源及其利用?【板书】第六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提问】1.在初一时我们曾经学习过自然资源,请大家回忆一下,自然资源分为几大类,是哪几大类?(两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2.请大家再回忆,自然资源又具体分为哪几种?(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多种)我们也知道学习地理应遵循总——分——总的学习顺序,所以,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中国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三节《聚落》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三节《聚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了解聚落的分类和特点。
2.理解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4.增强学生保护传统聚落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差异,影响聚落的因素。
2.难点:从地理角度分析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展示不同聚落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讲解聚落的定义和分类。
3.对比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特点,如人口、建筑等。
4.小组讨论: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5.教师总结归纳,并结合实例讲解。
6.展示一些特色传统聚落,引导学生思考保护的意义。
7.课堂练习:判断不同聚落类型及分析其形成因素。
8.课堂小结:回顾重点知识。
9.布置作业:调查本地的一个聚落并分析其特点。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学生对聚落的概念和分类有了清晰的认识。
小组讨论环节较为活跃,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并发表观点。
但在讲解影响因素时,可以更加深入细致,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分析。
对于传统聚落保护的内容,可以增加一些具体的保护案例和措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保护的重要性。
在今后教学中,要进一步优化教学环节的设计,提高课堂效率,同时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实践活动,增强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1)耕地后备资源是指__________土地。
它是次于______的优质土地资源。
(2)为什么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3)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
3、教师归纳小结。
知识点二、地区分布不均【问】我们这里土地利用类型以什么为主?你知道为什么?——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很不均衡。
1、我国耕地的林地的90%以上,集中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这里是我国农、林、渔业的主要分布区,土地利用程度很高。
南方耕地以水田为主,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
林地则主要分布在山区。
2、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用于牧业。
3、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永久积雪和冰川等通常难以利用的土地也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西部内陆的土地利用程度较低。
〖活动〗P64活动2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土地利用类型所在的干湿地区主要地形类型水田湿润区平原、丘陵耕地旱地半湿地区、半干旱地区平原、高原、丘陵草地半干旱地区高原、丘陵林地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山地、丘陵难以利用土地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高原、山地、丘陵〖课堂小结〗土地资源的两个突出特点:一是类型齐全,绝对量大,相对量小;二是地区分布不均,环境条件差异很大。
〖课堂练习〗读图,其反映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是()A.林地面积减少2、“土地专家规划”沙漠、戈壁:发展旅游业、种植耐旱植物、发展沙产业雪山:发展旅游业、利用水资源、开发动物资源高寒荒漠:开发耐寒植物、发展高寒畜牧业石山:发展旅游业、开发矿产资源〖课堂小结〗2013年6月25日,是第23个全国“土地日”。
今年的宣传主题是: 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
〖课堂演练〗1、漫画中小鸟哭泣的原因是哪种资源遭到严重破坏?()A.土地资源B.水资源C.动物资源D.森林资源2、如果在山区,该资源遭到破坏将会导致()A.耕地面积增加B.水土流失加剧C.人们生活水平提高D.动物资源增多的需要,更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发展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教案5篇任时光飞逝,我辛勤工作,蓦回首,一学期的教学又告结束。
回顾一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我感叹良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
谨记于下,权作阅历教训的总结。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带来的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教案内容,期望能关心到您!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教案1南方与北方的人差异——第二节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镇中学文安元【教学目标】1、了解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以及存在差异的原因。
2、通过南北两地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使学生受到生动人地关系的教育.3、训练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教学重点、难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前预备】:1、把学生分成小组,每小组5——6人为宜。
2、教学课件:有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图片和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喜欢多媒体显示:失意的饺子馆“好吃不如饺子”东北饺子店,在老家河北秦皇岛开第一家店时生意就格外火爆,1998年落户南昌时,经营场面和秦皇岛一样火爆,一时间,南昌市兴起了一股“饺子热”。
但是,没过多久好景不复存在,生意开头渐渐冷淡下来,渐渐进展到门可罗雀,饺子店不是转换经营就是大门紧闭,老板百思不得其解。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好吃不如饺子”店失意洪城,同学们能不能告知老板?(请几位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多媒体显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多媒体显示:我国的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明显差异,在经济进展、生活习惯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别,蕴育了不同的风土人情。
今日我们学习南方与北方的人文差异。
(板书课题: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二、合作学习,掌握内容1、下面请同学们赏识几幅图。
多媒体显示六幅具有南方与北方特点的图片。
请同学们观看思索:你能够区分上面的景观最常出现在哪个地区吗? 赏识后,请同学们探讨回答。
2、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页图5.12和图5.13,阅读课本中的“阅读材料”。
然后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表:多媒体显示:南北方地区乡村人文景观的差异主要形成原因土地利用类型农耕制度主要家作物作物熟制传统运输方式传统民居传统运动学生小组探讨回答,完成表格,老师订正、引导,达成共识。
3、请同学们再思索一个问题:造成南北方农村生活景观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完成下表。
多媒体显示:南北方农村生活景观差异的原因学生小组探讨回答,完成表格,老师订正、引导,达成共识4、我国历时悠久,疆域宽广,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社会经济环境亦不尽相同。
在漫长的历史进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下面请同学们赏识录像,更深层次地去了解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多媒体播放介绍南北方民居的录像。
三、进行游戏,精括学问。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回忆今日所学内容。
2、进行填字游戏。
多媒体显示:耕地类型:南( )北( )粮食作物:南( )北( )糖料作物:南( )北( )气候灾难:南( )北( )交通运输:南( )北( )饮食习惯:南( )北( )工业结构:南( )北( )民居建筑:南( )北( )、南( )( )武术专长:南( )北( )方言种类:南( )北( )你还能说出哪些?南( )北( )……全班同学合作完成。
四、小结五、作业布置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教案2宇宙中的地球【教学内容分析】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是形成科学的宇宙观的基础,为此,教材主要探讨了3个问题: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行星和存在生命的行星等。
教材中利用了6图2表加以说明,运用这些图表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熟识。
【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熟识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一般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一组图文信息,熟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信息,丰富对宇宙环境的熟识。
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和“九大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表,归纳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点;阅读“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比”图,归纳三类行星的结构特征。
从的结构特征。
从上述过程中熟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般行星。
4.运用相关学科学问,从温度条件、大气成分和水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并以此推论火星等其他大行星,以及太阳系范围之外的天体是否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以小组探讨的形式,提出确定在宇宙中查找外星人的方向的见星人的方向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
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查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喜欢,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
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疼惜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将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熟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进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通过运用资料探讨地理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通过赏识天体照片等相关视频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地球上为什么有相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的环境。
【教学难点】熟识地球是一颗既一般又特殊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教学方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沟通互评。
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有更深的熟识。
【学法指导】通过合作和沟通,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学问,培育能力,进展个性。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人类生存在地球上,为求得更好的生存和进展,需要熟识人类的生存环境,首先要熟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一,地球上的很多自然现象,仅从地球自身因素分析无法得到正确、完整的结论,需要从地球所处的宇宙的环境来分析。
第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将眼光投向太空,以拓展生存空间和资源来源。
(引入熟识地球的宇宙环境的主题,进而以谈天说地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导学、自主探讨、探讨沟通]先依据同学们过去的观看体验,沟通对天体和宇宙的熟识。
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天体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让学生通过阅读P2图1.1,除熟识到要用科学的眼光观看天体外,重点引导学生熟识地球宇宙环境的组成,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紧扣谈天说地的话题,提出“说地”将要探讨的主要问题:如何确定地球的位置?地球是一颗怎样的星球?地球上为何有生命物质存在?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探究指导](引导启发)熟识地球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有助于全面熟识地球上出现的一些地理现象,并找出这些现象形成的客观的、正确的原因。
宇宙虽然无穷无尽,处在不停的运动和进展之中,但是有规律可循的。
搞清天体系统的形成和层次,可以关心我们确认和描述地球所处的位置。
读图指导)图1.2体现了宇宙是按肯定层次和结构组成的有序的物质世界。
四幅小图分别代表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逐层展示了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
(方法步骤)1.利用天体系统层次图找出地球的位置;2.将(P3)图1.2转换为(P4)图1.3,或自行设计天体系统层次图,以多种方式表示地球的位置;3.用文字(或语言)描述不同宇宙空间尺度中地球所处的位置。
描述层次要清楚。
如:可按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的空间尺度顺序描述。
也可用自己擅长的其他方式表达。
[自主探究]学生独立学习,并将自己的见解和设计的图表整理出来。
[沟通点评]鼓舞学生从多角度、用多种形式沟通、展示自己的见解,但都需留意科学性,并使学生熟识到人类熟识宇宙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进展、不断修正错误、不断靠近真理的过程,我们在缅怀曾为人类天文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甚至献身的天文学家的同时,也肩负着继往开来,不断探究的使命。
二、太阳系中一颗一般的行星[探究引导]地球到底是一颗怎样的天体?人类对这一问题的了解,主要来自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究和探讨成果。
聚焦太阳系,分析一组图表信息,了解太阳系“家族”中的成员,特殊是各大行星的基本特点,可以透析地球是一颗怎样的行星。
[自学、探讨、点评]1.熟识地球作为行星的一般性(学生围绕活动要求,先自学,再分组探讨)第一步,读P4“太阳系模式图”,说出太阳系的成员、九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排列,从中熟识地球。
要求运用图表信息说明地球是一颗怎样的行星。
第二步,分析P4表中各要素的相关数据,运用基本的数理学问比较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即公转方向、轨道平面夹角、公转轨道形状)和结构特征(体积和质量等),进一步熟识地球。
(点评指导)点评侧重运用数理学问解读图表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如,观看太阳系模式图中九大行星公转方向的箭头,得出同向性特征;依据九大行星的轨道倾角大多小于4°,得出共面性特征;依据九大行星的轨道偏心率大多靠近0,得出近圆性。
依据这些共同特征证明地球并不例外;再从结构特征,如质量和体积等方面比较各大行星,特殊是类地行星,得出地球也无特殊之处的结论。
最终,以上述探讨的两方面结果来证明地球具有行星的一般特征,是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行星。
2.熟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特殊行星为何又说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整个宇宙中只发觉在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
(只提出,侧重引导学生通过对地球行星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特点的熟识,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导学]用人类对火星生命的探测,引发学生思索生命生存需要哪些基本条件;再比较火星与地球的自然条件,引导学生探讨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展的基础”的地理观念。
[自学整理、沟通点评]第一步:读图表分析。
再次阅读P4图表信息,从日地距离、体积和质量等方面自主推理说明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第二步:阅读、理解教材。
即阅读P6信息,理解地球内部物质变化与液态水形成的关系,整理出自己的观点。
第三步:探讨沟通评议。
在自主分析的基础上小组探讨,全班沟通。
点评侧重分析探讨的角度(即从地球的特殊性──是否具备生命物质生存所需要的条件分析,而不是作为一般行星的一般特征角度)、多学科学问的运用(留意运用中是否存在科学性错误)、利用图表信息的能力(利用图表信息进行分析)、描述能力(即条理性和科学性);接受集体评议与老师评议相结合的方式。
[活动]如何在茫茫宇宙中确定查找外星人的方向(指导探究)除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有存在生命的可能?如何探寻类似地球的星球?人类始终在为查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觉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