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为何集体失语?三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家为何集体“失语”?

2008 年是一个不寻常的年头。这一年里,中国要举办奥运会,有人说这是中国的IPO,经过30年经济迅猛发展的这个大国要向全世界展示其积蓄多年的力量。我们的确办了一个非常好的奥运会,全世界都对中国感到非常满意。这一年里,四川汶川大地震夺去了近10万人的生命,也使世人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行动力。

与这些相比,在这个不寻常的年头里,还有一些企业家,在做了多年的精神领袖之后,突然之间失语了。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万科的董事长王石。经营万科20多年,在很多关键时刻,王石总是能够引领风气之先。在万科多元化经营并未出现危机的时候,他主动退出其他行业专攻地产,在专业化经营上早走一步;在地产行业弥漫着权钱交易的腐败氛围的时候,他秉持万科不行贿的理念,为公司赢得尊重。只是在四川地震之后,在举国上下痛心不已的时候,王石说了些“政治上不正确”的话,结果引来无数的指责、嘲笑、谩骂。王石多年来苦心经营的形象遭受重大打击,在出面公开道歉之后,万科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王石在公开场合的言论少了很多。

另外一个突然失语的企业家是蒙牛的创始人牛根生。作为伊利公司的副总经理,牛根生带领一班人马出来创业,让蒙牛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牛根生的个人魅力,对商业敏锐的嗅觉还有散财聚人的种种举措,为他带来了很高的声望。牛根生也从一个牛奶公司的董事长,慢慢向公众人物过渡,高调亮相各种公开场合。在与中央电视台的合作过程中,他在很大程度上被塑造成了年轻人的创业导师。但是这些光环在三聚氰胺事件中突然消失。在自己的牛奶产品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之后,中国几家奶业巨头的老板集体失语,牛根生不再抛头露面,互联网上有人建议他引咎辞职。

著名的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对美国文化中对企业CEO的英雄主义式吹捧非常厌倦,他认为这种吹捧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事实,只能助长CEO 们越来越大的贪欲和不断上涨的薪酬,对企业本身的管理实践是一个伤害。不过在中国,对于企业老板们的吹捧却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抵制和阻拦,近 10年来,包括政府、传媒甚至公众在内的整个社会,给了企业家们过多的期望和过高的待遇。

老板们在企业经营中自然重要,但是似乎并没有重要到这种程度。也许在中国这样的一个追赶型的经济中,不仅企业家精神稀缺,真正能够带领团队、组织资源、经营企业的企业家更是稀缺,所以他们才会受到如此追捧。但从现实层面来看,这又有其内在逻辑。大众传媒有自己的叙事逻辑,必须给自己找到足够精彩的故事和有足够影响力的主角;企业在自我宣传过程中,老板往往是最有效的形象代言人,而尽量传播和推广老板形象,更是众多企业公关人员的重要工作;政府则更希望这些掌握企业资源的决策者们能够带来上规模的投资。

于是,各种机构齐心协力,把企业家们推到了舞台中央。一般过程是这样的:先是这些人讲讲自己的创业史、生意经,然后会继续推进到企业战略和经济发展等高屋建瓴的话题上,最终滔滔不绝的企业家们成为众人仰慕的成功人士,以精神导师的身份指点人生。于是乎,企业家成了这些年来中国的精神快餐中必须的一道菜。“教授越来越像商人,商人越来越像教授。”这个流行的段子对此种现象的戏虐非常形象:企业家们忙着出书,忙着演讲,忙着写博客,忙着树立个人形象。

问一个严肃些的问题,在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体中,这些在企业经营层面取得阶段性成功的偶像们能够给我们的民族精神带来足够强大的精神资源吗?也许,我们应该承认这些人在精神层面的探索,但是他们的确还没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也许,企业家们更多的还是要以自己的企业为根本,不要因为忙着做精神导师而忘记了牛奶检验环节。

中国为何没有世界级的企业和企业家

尽管30年来,中国企业开疆辟土、高歌猛进,然而放眼全球商业舞台,我们不得不遗憾地承认,还没有哪一家中国企业真正迈进了世界卓越企业的殿堂,成为舞台上的耀眼主角;也没有哪一位中国企业家登上了商业领袖所能企及的世界顶峰,引领全球财富走向。对比世界级企业与企业家,依旧有一条不小的沟壑横亘在我们眼前,为什么我们未能渡越到彼岸?

中国企业未臻卓越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中国企业真正的挑战在于“国际化规则与世界级水平的运营”,因为中国企业,即便是优秀如海尔、联想、华为等,与世界卓越企业存在的差距是整体性的、全方位的。

● 战略差距:权谋vs制度

中国企业多以“权威谋略”为战略出发点,而世界级公司则以制度和文化为战略出发点。到目前为止,中国绝大多数优秀企业家都是在计划与市场“双轨制”下产生的。在“市场”环境中,他们懂得了“国营厂长”不懂的竞争谋略,但“计划”余味下,却需要他们懂“政治”,甚至部分会成为以“权威谋略”为中心的市场政治家。

● 绩效差距:短视vs长远

中国企业大多管理员工的现在,世界级公司管理员工的未来。世界级企业的绩效管理,是通过投资员工的未来,从而获得公司的未来。但中国不少企业只注重短期效果,注重人的短期业绩而不太注重能力的发展。

● 文化差距:工具vs信仰

中国企业用业绩凝聚员工,世界级公司用文化凝聚员工。不少中国企业的远景成为企业家个人的鸿图伟业,是实现企业家个人野心的工具和附属品,而不是全体员工的共同追求。在相当一些中国企业中,核心价值观只是手段而已。一些企业家常常把“以人为本”、“消费者是上帝”一类感人肺腑的话挂在嘴边,而一旦利益当前,一切仁义道德就靠边站。

● 管控差距:能人vs流程

中国企业用能人管理控制公司,世界级公司用流程管理控制公司。中国企业对公司的控制大多是由人来完成,而不是通过制度与流程系统完成的。这样必然产生诸侯经济。这种管控方式在短期内可以在量上获得扩张,但不能获得质的提升,虽然金玉在其外,但败絮却早匿其中。当年三株的失败,诸侯经济就是很大一个原因。

● 营销差距:利用vs敬畏

中国企业利用消费者的幼稚,世界级公司促进消费者的成熟。要想真正把握消费者,就得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像追求真理一样,不断地了解他们,琢磨他们。但中国众多企业在骨子里对消费者是没有敬畏的,他们认为可以用计谋搞定消费者,所以用夸大其辞的广告,用费尽心机的“承诺”去讨好消费者,获得增长。

● 领导力差距:聪明人vs认真事

中国企业强调做聪明人,世界级公司强调做认真事。不少中国企业家的骨子里有很深的帝王情结,有很强的支配欲,喜欢研究“驭人之术”,“好为人师”,“领导”在他们心中就是“驾驭”的意思,结果企业就演化成了权谋组织。世界级公司强调的是以原则为中心的领导,强调的是权力和义务对等之上的合作。

中国企业家尚未登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