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把关”现象的认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关人”的概念

把关人”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卢因率先提出的。他在《群体生活的渠道》(1947年)一文中,首先提出“把关”(gatekeeping)一词。他指出:“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信息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式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社会学中的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发现在大众传播的新闻报道中,传媒组织成为实际中的"把关人",由他们对新闻信息进行取舍,决定哪些内容最后与受众见面。从此,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从人们的不自觉行为成为大众传媒组织的有意操作,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或明或暗的影响新闻实践。经怀特、麦克内利等众多学者的深入挖掘研究,最终成为传播学控制分析领域最具科学性的理论之一。

把关人理论

通俗地说“把关人”理论,指的是: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负责搜集、过滤、处理、传播信息的传播者被称之为“把关人”,他们的行为就是“把关”。一般认为所谓的把关人就是记者编辑或者是媒介,但是其实政府是最大的把关人.而每个人自身又是把关人,即人人都是把关人.

大众传播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它的核心功能就是完成信息传递。此外,大众传播还具有社会协调、环境监控、经济发展和娱乐休闲等社会功能。大众传播主要依赖主要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以及近年来开始普及的手机等媒介来完成社会功能的实现。当今时代,大众传播对人类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介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作为社会信息传者的大众传播起着舆论引导的作用,它通过信息的把关将正确的信息选择出来再通过媒介传达给广大信息接收者,也就是处在不同社会阶级的广大媒介受众。不论是政治的还是军事的、经济的、教育的、文化的,大众传播媒介总是把精准的新近的信息传达

给人们。

大众传播过程中,传媒组织形成一道坚实的关口,在这个关口前,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可以通过,媒介会选择那些符合他们选择标准的内容进入传播渠道,筛选后留下信息往往是少

数,但是这些内容却往往更加精辟。

李一事件

摘要:本文对当代媒体中出现的社会现状进行了研究,运用传播学经典理论分析报告了关于媒体、草根名人与公众的传播关系,并由“李一事件”背后的“李一现象”进一步指出现有的媒体现状与公众媒介素养现状,并在文后给予解决建议与措施。关键词:李一事件

关键词:李一事件;媒介素养;社会市场理论;意见领袖;把关人

自前不久“中国食疗第一人”张悟本的风生水起与身份披露后的铩羽而归以来,各媒体的声讨声一浪高过一浪,养生界掀起多米诺骨牌效应之风,从胡万林、刘太医、林光常到张悟本和如今的李一道长,墙倒众人推。近日,媒体口中的“神仙”李一真相暴露,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演一场现实版的“神仙现形记”。真可谓是成也媒体,败也媒体。在这背后,是各大媒体自嘲自讽式的争相报道,擅长在公众面前上演双面嘴脸的媒体又真真切切地做了一回“双面胶”,引起公众哗然。在这背后体现出的媒体现状值得我们深思。

一、媒体现状

(一)媒体社会公器角色缺失

H·拉斯维尔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将传播的社会功能概况为环境监视、社会协调与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三个方面。随后,美国学者C?R?赖特在1959年发表的《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中,在“三功能说”的基础上增加了“提供娱乐”的第四个功能。概况起来,现代社会媒体的的社会功能是传播信息、引导舆论、传承文明、提供娱乐等方面。在对李一的初期报道中,媒体的娱乐功能运用过多,从而忽视了引导正确舆论的社会公器的责任。光怪陆离的各路养生神仙过山车似的巅峰到低谷的现实,凸显了目前电视媒体生存和发展的“野蛮生长”逻辑——准则缺失,底线模糊。媒体在一味追求高收视率与高收益的同时,丧失了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失去了良好的口碑与公信力。在李一“伪神”身份被揭露后,媒体大棒相加、争相揭露,未见任何曾力捧李一的媒体在公众面前剖析自己,而是一律谴责式的集体失语。媒体的这种“捧”与“棒”的反复也在一定意义上造成了媒体公信力这种无形资产的悄然流失。

(二)媒体“把关人”缺位

卢因1947年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论述了“把关人”的问题,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和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大众传媒的报道不可能“有闻必录”,而是一个取舍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媒介成为节目能否通过的一道“关口”,“把关”是一种有组织的活动,媒介的内部存在一系列的把关环节,是一种组织行为。而现状却是媒体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先机,盲目挖掘社会热点,从而丧失了独立判断的能力,对“把关人”的职责履行不到位。神仙李一就是利用媒体把关不严的缺点钻了漏子,从2005年到2010年频频露面,利用媒体对其养生术的推荐进一步扩大知名度。

(三)媒体和公众人物作为“意见领袖”误导公众

在信息爆炸时代,信息的无限与公众接触信息量的有限存在矛盾,从而促进两级传播的出现。在受众中

存在一批对信息的接触程度与接触量都大于一般人的的意见领袖。信息在直接传达给受众的同时,也间接通过意见领袖经由加工、制作二次传播给受众。从宏观方面说,媒体在大的传媒环境中扮演了“意见领袖”的角色。从微观方面说,公众人物在媒介推广的过程中同样扮演了这个角色。神仙李一之所以名声鹊起与媒体的大力追捧不无关系:上海电视台1997年《天下第一》栏目播出李一水下龟息闭气创造“水下生存”的最高纪录、2005年樊馨蔓出书《世上是不是有神仙》推荐“辟谷”养生术、2009年2月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播出传授辟谷秘方、2009年4月凤凰卫视《智慧东方》节目访谈养生大法、2009年7月《南方人物周刊》刊登报道“李一非常道”的文章。媒体的争相报道误导了广大公众,反被“伪神”利用,成为其实现经济利益的牺牲品。反过来看,在电视媒体进入调整转型的阵痛期,电视媒体人应该坚守正确的舆论引导,放弃以收视率和关注率为目的的短视行为。

二、“李一事件”反映的问题

(一)媒体泛娱乐化戏说养生之道

20世纪90年代,艺术进入市场后,不可避免的被娱乐化,随后引起了对“艺术商品化”问题的讨论。作为“艺术商品化”讨论的延续,“泛娱乐化”成为时下新的审美文化问题,并从文学艺术领域向政治、宗教、教育、学术等领域蔓延。“娱乐是景观的主宰模式,它的代码渗透到新闻、信息、政治、教育和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塑造政治、伦理和日常生活的一个强大的、充满诱惑力的手段。”[1]

“泛娱乐化”的蔓延更多的表现在传媒娱乐化中,利用媒介传播娱乐思想。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认为,“文化资本是一种属于文化正统的趣味、消费方式、社会属性、技能和判断的价值形式。”[2]而受后现代大胆的标新立异、彻底的反传统、反权威精神的思维方式的影响,媒介娱乐的尺度也在蔓延,娱乐情感、经济、政治,甚至娱乐生命。

在李一的养生大师的买卖中,利用媒体的娱乐精神宣传养生思想。鉴于现代人对健康的关注,综艺类养生科普节目备受追捧,对于一些缺乏媒介素养的观众而言,电视节目中的科学与养生代表着权威,节目中嘉宾的建议常常会被受众当做金玉良言,把嘉宾当成包治百病的“专家”。媒体在其中娱乐了节目,也娱乐了生命的价值。

(二)公众人物忽视自身影响力

20世纪70年代,一种新的关于媒介和社会的宏观理论开始形成:社会市场理论。社会市场理论是关于推广精英们认为具有社会价值的信息的中层理论的集合体,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推广某个观念,促使受众知晓活动的主题;识别特定受众群并通过最有效的可行途径影响他们;激发受众的兴趣,引诱其去搜寻信息并作出决策或定位等。[3]由于知识鸿沟的影响,精英阶层在思想意识、行为方式等方面影响着各种普通受众。

普通受众在观看养生类电视节目中有三种主要的满足类型:一是仅为娱乐;二是通常获得一种视听享受和机会;三是毫不怀疑的满足,通过节目获得知识、建议与对策。鉴于此类节目的养生普及的特点,受众的满足类型一般属于第三种。所以,对消息来源的控制方面,社会精英阶层的言语与行为影响力巨大程度可见一斑。养生术的风靡并不完全靠大众媒体的宣传,公众人物推介也是不可忽视的。在李一事件后爆出大量明星徒弟也是对公众人物集体跟风的又一次讽刺。著名媒体人写书推介,活动策划随处可见,所有的力量指向都是低估普通受众对信息的重构能力。公众人物多为一些社会精英,包括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文娱明星纷纷互相效仿,以至于有此众多的名人追随者使得普通受众神鬼莫辨。(责任编辑:admin)

(三)公众的媒体认知能力匮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