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馆建筑设计规范
体育馆设计规范

体育馆设计规范体育馆是供体育活动和其他大型活动使用的建筑物,它是体育训练、比赛、表演、集会等活动的重要场所。
为了确保体育馆的安全、舒适和功能性,有一些设计规范需要遵循。
首先,体育馆的建筑设计应符合有关建筑物防火、防盗、抗震、抗倒塌和紧急疏散等方面的规范标准。
它应具备良好的结构强度和地震抗力,以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此外,体育馆应设置防火门和防火墙,以防止火灾蔓延和加大疏散时的安全风险。
其次,体育馆应设计合理的空间布局。
它应具备足够的座位容纳量,以适应大型体育比赛和演出活动的需求。
座位安排应符合人体工学原理,保证观众的观赛体验和视线畅通。
同时,体育馆应设置足够数量的过道、出入口和紧急疏散通道,以保证观众的安全和疏散畅通。
另外,体育馆的屋面和墙面应具备较好的隔音和吸音效果,以减少外界噪音对场内活动的影响。
地面应具备较好的防滑性能,以减少运动员受伤的风险。
此外,体育馆应设计合理的通风和空调系统,以确保室内空气的清新和舒适。
此外,体育馆的照明设计也是重要的。
它应提供足够的光照强度和均匀的照明分布,以保证运动员和观众在室内活动时的视觉舒适。
同时,可以考虑使用照明系统设备,如大屏幕显示设备和舞台灯光设备,以提升比赛和表演的视觉效果。
最后,体育馆的卫生设施和服务设施也应做到位。
它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洗手间、更衣室和盥洗室,以满足参与体育活动者和观众的基本需求。
此外,体育馆还应提供餐饮服务、医疗急救设备和残疾人辅助设施,以便用户享受全方位的服务。
综上所述,体育馆的设计要符合建筑安全、功能性和舒适性的要求。
建筑物应具备防火、抗震和抗倒塌的能力,座位布局和空间布局应合理,墙面和屋面应具备隔音、吸音等性能,照明和通风系统应设计合理,卫生设施和服务设施应完备。
通过遵循这些设计规范,可以保证体育馆的建筑质量和使用效果。
体育馆建设标准

体育馆建设标准
体育馆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设施,旨在满足人们体育运动、文化娱乐和群众观赛需求。
而合理规划和建设标准将直接影响到使
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因此,体育馆建设标准应该根据实际需求来定制,具体要点如下:
1. 设计标准
体育馆设计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划和标准,同时考虑场馆的大小、形状和使用功能等因素。
例如,篮球场的尺寸为30m×28m×9.6m,
排球场的尺寸为18m×9m×7.5m。
此外,还应考虑到观众席的设置、进出口、消防设备等问题。
2. 材料标准
体育馆的材料选用应符合国家建筑材料标准,对建筑防火、保温、隔热等方面的要求和环保要求也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3. 环境标准
体育馆应当营造绿化、美化环境,有利于观众和用户的休闲娱乐。
同时,要注意场馆设施的安全、清洁、卫生等问题。
4. 设备标准
要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和活动类型,配备相应的场地设施和比
赛器材。
如排球网、艺术体操器材、武术垫等。
还应配备音响、照
明设备等提高运动比赛的视听效果。
5. 使用标准
体育馆要按照相关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加强日常维
护保养,提高设施使用效能和安全保障能力。
总之,体育馆建设标准的要点不仅在于基本的设计、建筑材料、环境、场地设施和管理等方面的标准,而同时也需要考虑娱乐、观赛、安全、舒适等方面的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对于文化
休闲生活的需求。
体育馆设计规范

体育馆设计规范
1. 设施规划
- 体育馆的设计应保证满足不同运动项目的需求,包括室内场地、跑道、器材存放区等。
- 设施布局应合理,确保顺畅的运动流线和观众通道。
- 运动场地应考虑到运动员和观众的安全和舒适,例如提供充足的防护设施和座椅等。
2. 室内环境
- 体育馆的室内环境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照明条件,以提供良好的氛围和舒适的体验。
- 合适的温度控制和湿度调节是必要的,以满足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下的需求。
- 声学设计应考虑到室内噪音控制,以提供良好的听觉体验。
3. 设备设施
- 体育馆应提供充足的观众座位,便于观众观赛,并确保良好的视野。
- 合适的灯光设施和音响系统应满足运动比赛和表演的需求。
- 设备设施的选择和布置应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法规,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4. 无障碍设施
- 设计体育馆时应考虑到无障碍设施,以方便残障人士的进出和使用。
- 提供无障碍通道、轮椅坡道等设施,以确保所有人的平等权益。
5. 环保与可持续性
- 体育馆的设计应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采用节能、低碳的建筑材料和技术。
- 应优化能源使用系统,如采用太阳能和节能照明设施等,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6. 法规及安全要求
- 设计体育馆时应遵守相关的法规和安全要求,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 应具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消防系统、紧急出口等,以应对突发事件。
以上是体育馆设计规范的基本要求,设计师应根据具体项目的需求和场地条件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规划。
同时,应和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合作,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成功实施。
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体育场馆建设标准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场馆的建设成为了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质的体育场馆不仅可以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还能满足观众的需求,促进全民健身,培养优秀的运动员。
为了确保体育场馆的建设符合标准和规范,我们需要制定具体的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本文将从场地选择、建筑设计、设备设施、安全保障等方面探讨体育场馆建设的标准。
一、场地选择体育场馆的场地选择是任何体育场馆建设的首要工作。
在选择场地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场地面积:体育场馆应具备足够的场地面积,以容纳比赛和观众席。
2. 交通便利:场地应选在交通便利的区域,便于参赛人员和观众的出行。
3. 周边环境:场地周边环境应安静、绿化良好,有利于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
4. 地质条件:场地应具备稳定的地质条件,确保建筑物稳固和运动表面平整。
二、建筑设计体育场馆的建筑设计是保证场馆结构稳固和功能完善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体育场馆建筑设计的几个要点:1. 结构设计:体育场馆的结构设计应符合国家建筑设计标准,确保场馆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2. 功能布局:场馆内部应科学合理地布置各个功能区域,包括运动场地、观众席、更衣室、洗浴室等,使运动员和观众可以得到充分的服务和便利。
3. 照明设计:体育场馆的照明设计应充分考虑比赛和训练的需要,确保运动场地能够提供良好的照明条件。
4. 声学设计:场馆内部的声学设计应考虑到观众的感受和运动员的训练要求,减少噪音对比赛和训练的干扰。
三、设备设施体育场馆的设备设施是支撑比赛和训练的重要条件,以下是几个必备设备:1. 运动表面:根据运动项目的要求,选择适宜的运动表面材料,对于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等场地进行特定的表面处理,保证运动员的安全和比赛质量。
2. 座椅和观众席:提供舒适的座椅和观众席,保证观众在观赛过程中的舒适感受。
3. 通风系统:场馆内部需要安装合理的通风系统,保持空气流通,保证运动员和观众的舒适感受。
4. 管道和配电系统:场馆内部需要合理布置管道和配电系统,确保供水、排水、电力等基础条件的顺畅运行。
体育馆建筑设计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体育馆建筑设计规范篇一:体育馆建设标准(a4)110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2(体育馆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建标――20xx20xx北京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2(体育馆建设标准)建标――20xx(限国内印发)主编部门:国家体育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施行日期:年月日出版社20xx北京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发布《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的通知建标[20xx]号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厅(建委)、发展改革委,计划单列市建委、发展改革委,解放军总后营房部、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发展和改革委:根据建设部发布的《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函[20xx]172号)的要求,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编制的《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业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为全国统一的建设标准予以发布,自年月日起实施。
本建设标准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其具体解释工作,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oo九年月日前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要求,加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经济技术规则的管理,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规范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针对目前常见的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馆提出了场馆建设选址的要求,确定了此类项目的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和分项面积指标,明确了在实施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具有指导作用。
本标准为《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体育馆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解释。
(北京市崇文区体育馆路2号,邮编:100763),主编单位是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参编单位有: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华体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体育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北京中体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目录第一章总则 (5)第二章选址和建设条件 (6)第三章建设规模 (7)第四章主要项目构成与建筑面积指标 (8)第五章建筑标准 (10)第六章主要经济指标 (11)用词和用词说明 (12)条文说明 (1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体育馆的建设,贯彻执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提高体育馆建设项目决策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体育馆设计规范 体育馆规范规范

体育馆设计规范体育馆规范规范目次1 总则2 术语3 基地和总平面4 建筑设计通用规定 4(1 一般规定 4(2 运动场地 4(3 看台4(4 辅助用房和设施 5 体育场5(1 一般规定 5(2 径赛场地5(3 田赛场地 5(4 足球场地5(5 比赛场地综合布置 5(6 练习场地5(7 看台、辅助用房和设施补充规定5(8 田径练习馆 6 体育馆6(1 一般规定 6(2 场地和看台 6(3 辅助用房和设施 6(4 练习房 7 游泳设施7(1 一般规定7(2 比赛池和练习池 7(3辅助用房与设施 7(4训练设施 8 防火设计 8.1 防火8.2 疏散与交通 9 声学设计 10 建筑设备 10.1 给1水排水10.2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10.3 电气本规范用词说明1 总则1.O.1 为保证体育建筑的设计质量,使之符合使用功能、安全、卫生、技术、经济及体育工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O.2 本规范适用于供比赛和训练用的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和游泳馆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设计。
1.0.3 当体育建筑有多种用途(或功能)时,其技术标准应按其主要用途确定建筑标准,其他用途则适当兼顾。
1.0.4 体育建筑设计应为运动员创造良好的比赛和训练环境,为观众创造安全和良好的视听环境,为工作人员创造方便有效的工作环境。
1.O.5 体育建筑设计应结合我国国情,根据各地区的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民族习惯以及传统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应遵循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
1.O.6 体育设施,尤其是为重大赛事所建的设施应充分考虑赛后的使用和经营,以保证最大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O.7 体育建筑等级应根据其使用要求分级,且应符合表1.0.7规定。
2表1.0.7 体育建筑等级表1.O.8 体育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和耐火等级1.0.9 在进行正式比赛时,体育建筑设计必须符合国家体育主管部门颁布的各项体育竞赛规则中对建筑提出的要求。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注:本文所述体育建筑范畴包括体育馆、体育场、游泳馆、网球馆、滑冰馆、健身房等一、环境规范1. 体育场馆应处于较为平坦的场地上,适宜建造且易于进行开挖工程。
周围环境应无杂物、无待开垦的土地和明显的地震裂缝等地质情况。
2. 建筑物本身应有合理的高度,以适应体育运动需求。
同时应有足够的通风与自然光照,以便于运动员们正常的训练效果。
3. 周围环境可栽植绿化与落叶乔木以吸收空气中的灰尘和噪音,同时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4. 考虑到建筑物周围户外气温的变化,建筑物的外墙要设计具有隔热性能的结构,以调节室内温度与室外气温的误差,相对改善室内运动环境。
二、功能规范1. 体育场馆应该具有高质量的运动用地及相关的运动设施,以对追求健康体魄的广大群众提供健身健美的优秀场所。
2. 建筑内部应布局满足不同类型的运动、训练与比赛需求。
同时应对场馆分层、布局等设计特点进行充分考虑,避免一些建筑物的设计效果过于复杂,所造成的内部与外部不协调的问题。
3. 为保障场馆每个位置的视野,运动场地的大小应具备足够的面积与高度,以供各种类型的运动活动进行。
4. 同时在提供运动场地及相关器材的基础上,气氛等配套设施也应具备充分的功能性,比如如更衣室、按摩室、物品存取室等。
三、安全规范1. 体育场馆应建立运动员的健康档案,以便于追溯锻炼效果。
同时严格对每场比赛及训练进行安全管理。
2. 在场馆内及外周围布置足够的安全警告标志,以防止交通事故等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
3. 过程中运动员应全程佩戴相关的体育保护物品(如护具、绷带等),避免运动员在锻炼中出现生命危险及其他伤害。
4. 场馆配备的救护车、医护人员以及相关紧急应急设备,应充分计划并提前安排好。
四、可持续规划1. 体育建筑应充分考虑勘探、开发、施工、使用、维护等环节,以前瞻合理的技术手段,减少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同时需要考虑如何提高场馆内外的效率提高建筑设施的使用性,同时重视节约能源,一方面减轻对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缩小了运营成本。
体育馆设计规范

体育馆设计规范体育馆设计规范是为了保证体育馆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功能性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标准。
下面将详细介绍体育馆设计的规范。
一、结构规范:1. 承重结构应符合国家建筑设计规范和相关标准,能够承受预定的荷载并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建筑材料的使用应符合相关国家建筑材料标准,保证材料质量和使用寿命。
3. 建筑结构的抗震要求应符合国家建筑设计规范,满足抗震要求。
二、场地规范:1. 体育馆应具备足够的场地面积和空间,能够容纳所需的比赛、训练和观众席。
2. 场地的布局应符合比赛需求和体育馆使用方便的原则,设有相应的固定设施,如灯光、音响等。
3. 场地的地面材料应具有防滑、耐磨和隔音的特点,确保运动员和观众的安全和舒适。
三、照明规范:1. 照明设备应满足相关标准和要求,确保比赛和训练的照明充足,并保证观众席内的照明条件良好。
2. 照明设备的布置应合理,避免出现阴影和眩光现象,保证运动员和观众的视觉舒适。
四、声学规范:1. 声学设计应考虑体育馆的使用功能和空间结构,采取合适的隔音措施,确保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时不受外界噪音的干扰。
2. 观众席应有良好的声学效果,确保观众在观看比赛时能够听到清晰的声音,并保持良好的听觉体验。
五、通风规范:1. 体育馆应设有合适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和新鲜空气的供应,提供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
2. 通风系统的设计应满足相关标准和要求,保证运动员和观众在体育馆内的舒适度和健康性。
六、安全规范:1. 体育馆应设有适当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顺利疏散人员。
2. 体育馆内应设有防火设施和消防器材,并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安全使用。
3. 体育馆的非运动区域应设有相应的警示标志和护栏,避免观众和工作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综上所述,体育馆设计规范包括结构规范、场地规范、照明规范、声学规范、通风规范和安全规范。
遵循这些规范能够保证体育馆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功能性,满足运动员和观众的需求,为健康的体育活动提供良好的场所和条件。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完整版)(65页)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完整版)(65页)1. 前言体育建筑作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全民健身、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体育建筑的设计质量和安全性,本规范对体育建筑设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体育建筑设计,包括但不限于体育馆、游泳馆、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等。
2. 设计原则2.1 安全性原则:体育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安全性,确保建筑结构、设备和设施的安全可靠。
2.2 功能性原则:体育建筑设计应满足各种体育项目的功能需求,为运动员、教练员和观众提供舒适、便捷的使用环境。
2.3 经济性原则:体育建筑设计应合理利用资源,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2.4 环保性原则:体育建筑设计应注重环境保护,采用绿色、节能、环保的材料和工艺,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2.5 美观性原则:体育建筑设计应注重建筑美学,与城市环境相协调,提升城市形象。
3. 设计要求3.1 建筑结构3.1.1 结构选型: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建筑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空间结构等。
3.1.2 结构安全:确保结构在正常使用和意外荷载下的安全性,满足抗震、抗风、抗雪等要求。
3.2 场地设施3.2.1 运动场地:根据不同体育项目的特点,设计符合国际标准的运动场地,如篮球场、足球场、田径场等。
3.2.2 观众席位:根据体育场馆的规模和功能,设计合理的观众席位,确保观众视线和舒适度。
3.2.3 设施布局:合理布局各种设施,如更衣室、休息室、办公室、医疗室等,满足使用需求。
3.3 设备与设施3.3.1 供暖、通风与空调:根据气候条件和运动项目的特点,设计合理的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确保室内舒适度。
3.3.2 给排水与电气:设计完善的给排水和电气系统,满足体育场馆的使用需求。
3.3.3 消防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消防规范,设计完善的消防系统,确保消防安全。
4. 建筑美学与城市环境4.1 建筑风格:体育建筑设计应注重建筑美学,与城市环境相协调,展现城市特色。
综合体育馆设计规范

综合体育馆设计规范篇一: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前言根据建设部(83)城科字第224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地和总平面;4.建筑设计通用规定;5.体育场;6.体育馆;7.游泳设施;8.防火设计;9.声学设计;10.建筑设备。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62号,邮政编码:100045)1 总则1.0.1为保证体育建筑的设计质量,使之符合使用功能、安全、卫生、技术、经济体育工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供比赛和训练用的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和游泳馆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设计。
1.0.3 当体育建筑有多种用途(或功能)时,其技术标准应按其主要用途确定建筑标准,其他用途则适当兼顾。
1.0.4 体育建筑设计应为运动员创造良好的比赛和训练环境,为观众创造安全和良好的视听环境,为工作人员创造方便有效的工作环境。
1.0.5 体育建筑设计应结合我国国情,根据各地区的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民族习惯以及传统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应遵循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
1.0.6 体育设施,尤其是为重大赛事所建的设施应充分考虑赛后的使用和经营,以保证最大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0.7 体育建筑等级应根据其使用要求分级,且应符合表1.0.7规定。
表1.0.7体育建筑等级等级主要使用要求特级举办亚运会、奥运会及世界级比赛主场甲级举办全国性和单项国际比赛乙级举办地区性和全国单项比赛丙级举办地方性、群众性运动会1.0.8 不同等级体育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和耐火等级应符合表 1.0.8的规定。
表1.0.8体育建筑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和耐火等级建筑等级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耐火等级特级>100年不低于一级甲级、乙级50~100年不低于二级丙级25~50年不低于二级1.0.9 在进行正式比赛时,体育建筑设计必须符合国家体育主管部门颁布的各项体育竞赛规则中对建筑提出的要求。
学校体育馆建筑设计规范

学校体育馆建筑设计规范篇一:体育馆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6)第7.4.5条:室外楼梯符合下列规定时可作为疏散楼梯:1 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2 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3 楼梯段和平台均应采取不燃材料制作。
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楼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4 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室外开启;5 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0m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门窗洞口。
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
7.4.6 用作丁、戊类厂房内第二安全出口的楼梯可采用金属梯,但其净宽度不应小于0.9m,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
丁、戊类高层厂房,当每层工作平台人数不超过2人且各层工作平台上同时生产人数总和不超过10人时,可采用敞开楼梯,或采用净宽度不小于0.9m、倾斜角度小于等于60°的金属梯兼作疏散梯。
体育馆建筑设计任务书该体育馆位于高校内既能承担国家级单项比赛,以进行手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体操等赛事为主,也可作为学校庆典、展览、大型会议演出活动的场所,平时作为体育教学、训练场地,容纳约8000人,建筑面积约为15000-18000 m,建筑设计应考虑建筑的多功能使用性,使体育场地和辅助用房有一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空间,设计一座现代化、多功能、人性化的高品质校园体育建筑。
2一、规模及面积指标分配1、用房组成:⑴比赛大厅:(7000 m2)①比赛区:篮球场(15m×28m)设至少两个(可兼用作网球、排球、手球场、乒乓球场),空间高度以排球高度为准。
②观众席③裁判席④贵宾席⑤检票台⑥记者工作区⑵服务用房:(3000 m2)①观众用房:a、观众休息厅 b、门厅、小卖、饮水、吸烟、咖啡、茶室、卫生间②贵宾用房(休息室、接待室、卫生间)③运动员用房:a、休息室:4间以上 b、更衣室(男、女分开)c、卫生间、洗浴:2套d、健身房、按摩室:2套e、会议:2套f、医务急救(可1间)g、兴奋剂检察室(工作室、侯检室、卫生间等)④检录处⑤新闻媒介用房:a、新闻官办公 b、记者工作区(休息、采编、公告等)2、管理及设备用房:(3000 m2)⑴竞赛管理用房①组委会办公室②管理人员办公室③会议室④仲裁录放⑤编辑文印⑥数据处理⑦裁判员休息室⑧赛后控制中心⑵工作人员用房①馆长室、办公室若干、更衣、卫生间②会议室⑶设备用房①广播电视用房:a、广播和电视转播系统(播音室、评论员室、声控室)b、内场广播c、电视发送d、摄像间、音响系统等②记时记分系统(记时控制、显示屏控制、数据处理)③技术设备用房:a、灯光控制b、消防控制c、器材库d、电话系统、变电室、空调机房、等⑷其它用房(2500 m)排练厅(或多功能厅) 2000 m展厅 300 m2健身房(包括男女更衣) 100 m2便利店(包括储藏室) 100 m2 二、设计要求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功能区域化分明确,合理,满足体育馆的使用要求及相关标准。
体育馆设计规范

6 体育馆6.1 一般规定6.1.1 体育馆规模分类应符合表6.1.1规定。
表6.1.1体育馆规模分类分类观众席容量(座)分类观众席容量(座)特大型10000以上中型3000~6000 大型6000~10000小型3000以下注:体育馆的规模分类与本规范1.0.7条等级规定有一定对应关系,但不绝对化。
6.1.2 当体育馆作为综合性设施进行多项竞技和训练使用时,应根据所开展的运动项目和相应的竞赛规则要求,合理确定比赛场地尺寸、设备标准和配套设施,并据此进行建筑设计。
6.1.3 当体育馆除体育项目外考虑多功能使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为多功能使用留有余地和灵活性;2 在场地、出入口,相关专用设备、配套设施上提供可能性,并考虑原有专用场地面层的保护和拆卸;3 屋盖结构应留有增加悬吊设备的余地;4 应满足相关使用功能的安全要求。
6.1.4 当体育馆进行正式比赛时,除比赛场地外,应考虑竞赛规则或有关国际单项组织所提出的对热身场地和练习场地的要求。
6.1.5 当体育馆利用自然采光时,应考虑项目比赛和多功能使用时对光线的要求,配备必要的遮光和防止眩光措施。
6.1.6 学校用体育馆在场地尺寸。
座席布置上应符合学校的教学要求和使用特点。
6.2 场地和看台6.2.1 体育馆的比赛场地要求及最小尺寸应符合表6.2.1 的规定。
表6.2.1 比赛场地要求及最小尺寸分类要求最小尺寸(长×宽,m)特大型可设置周长200m田径跑道或室内足球、棒球等比赛根据要求确定大型可进行冰球比赛或搭设体操台70×40中型可进行手球比赛44×24 小型可进行篮球比赛38×20注:1 当比赛场地较大时,已设置活动看台或临时看台来调整其不同使用要求,在计算安全疏散时应将这部分人员包括在内;2 为适应群众性体育活动,,场地尺寸可在此基础上相应调整。
6.2.2 体育馆的场地设计除满足本规范第4.2.1、4.2.2、4.2.3条的规定外,还应提供其他多功能使用的可能性。
学校体育馆建筑设计规范

学校体育馆建筑设计规范篇一:体育馆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6)第7.4.5条:室外楼梯符合下列规定时可作为疏散楼梯:1 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2 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3 楼梯段和平台均应采取不燃材料制作。
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楼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4 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室外开启;5 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0m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门窗洞口。
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
7.4.6 用作丁、戊类厂房内第二安全出口的楼梯可采用金属梯,但其净宽度不应小于0.9m,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
丁、戊类高层厂房,当每层工作平台人数不超过2人且各层工作平台上同时生产人数总和不超过10人时,可采用敞开楼梯,或采用净宽度不小于0.9m、倾斜角度小于等于60°的金属梯兼作疏散梯。
体育馆建筑设计任务书该体育馆位于高校内既能承担国家级单项比赛,以进行手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体操等赛事为主,也可作为学校庆典、展览、大型会议演出活动的场所,平时作为体育教学、训练场地,容纳约8000人,建筑面积约为15000-18000 m,建筑设计应考虑建筑的多功能使用性,使体育场地和辅助用房有一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空间,设计一座现代化、多功能、人性化的高品质校园体育建筑。
2一、规模及面积指标分配1、用房组成:⑴比赛大厅:(7000 m2)①比赛区:篮球场(15m×28m)设至少两个(可兼用作网球、排球、手球场、乒乓球场),空间高度以排球高度为准。
②观众席③裁判席④贵宾席⑤检票台⑥记者工作区⑵服务用房:(3000 m2)①观众用房:a、观众休息厅b、门厅、小卖、饮水、吸烟、咖啡、茶室、卫生间②贵宾用房(休息室、接待室、卫生间)③运动员用房:a、休息室:4间以上b、更衣室(男、女分开)c、卫生间、洗浴:2套d、健身房、按摩室:2套e、会议:2套f、医务急救(可1间)g、兴奋剂检察室(工作室、侯检室、卫生间等)④检录处⑤新闻媒介用房:a、新闻官办公b、记者工作区(休息、采编、公告等)2、管理及设备用房:(3000 m2)⑴竞赛管理用房①组委会办公室②管理人员办公室③会议室④仲裁录放⑤编辑文印⑥数据处理⑦裁判员休息室⑧赛后控制中心⑵工作人员用房①馆长室、办公室若干、更衣、卫生间②会议室⑶设备用房①广播电视用房:a、广播和电视转播系统(播音室、评论员室、声控室)b、内场广播c、电视发送d、摄像间、音响系统等②记时记分系统(记时控制、显示屏控制、数据处理)③技术设备用房:a、灯光控制b、消防控制c、器材库d、电话系统、变电室、空调机房、等⑷其它用房(2500 m)排练厅(或多功能厅)2000 m展厅300 m2健身房(包括男女更衣)100 m2便利店(包括储藏室)100 m2 二、设计要求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功能区域化分明确,合理,满足体育馆的使用要求及相关标准。
学校体育馆建筑设计规范

学校体育馆建筑设计规范篇一:体育馆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6)第7.4.5条:室外楼梯符合下列规定时可作为疏散楼梯:1 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2 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3 楼梯段和平台均应采取不燃材料制作。
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楼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4 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室外开启;5 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0m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门窗洞口。
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
7.4.6 用作丁、戊类厂房内第二安全出口的楼梯可采用金属梯,但其净宽度不应小于0.9m,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
丁、戊类高层厂房,当每层工作平台人数不超过2人且各层工作平台上同时生产人数总和不超过10人时,可采用敞开楼梯,或采用净宽度不小于0.9m、倾斜角度小于等于60°的金属梯兼作疏散梯。
体育馆建筑设计任务书该体育馆位于高校内既能承担国家级单项比赛,以进行手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体操等赛事为主,也可作为学校庆典、展览、大型会议演出活动的场所,平时作为体育教学、训练场地,容纳约8000人,建筑面积约为15000-18000 m,建筑设计应考虑建筑的多功能使用性,使体育场地和辅助用房有一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空间,设计一座现代化、多功能、人性化的高品质校园体育建筑。
2一、规模及面积指标分配1、用房组成:⑴比赛大厅:(7000 m2)①比赛区:篮球场(15m×28m)设至少两个(可兼用作网球、排球、手球场、乒乓球场),空间高度以排球高度为准。
②观众席③裁判席④贵宾席⑤检票台⑥记者工作区⑵服务用房:(3000 m2)①观众用房:a、观众休息厅b、门厅、小卖、饮水、吸烟、咖啡、茶室、卫生间②贵宾用房(休息室、接待室、卫生间)③运动员用房:a、休息室:4间以上b、更衣室(男、女分开)c、卫生间、洗浴:2套d、健身房、按摩室:2套e、会议:2套f、医务急救(可1间)g、兴奋剂检察室(工作室、侯检室、卫生间等)④检录处⑤新闻媒介用房:a、新闻官办公b、记者工作区(休息、采编、公告等)2、管理及设备用房:(3000 m2)⑴竞赛管理用房①组委会办公室②管理人员办公室③会议室④仲裁录放⑤编辑文印⑥数据处理⑦裁判员休息室⑧赛后控制中心⑵工作人员用房①馆长室、办公室若干、更衣、卫生间②会议室⑶设备用房①广播电视用房:a、广播和电视转播系统(播音室、评论员室、声控室)b、内场广播c、电视发送d、摄像间、音响系统等②记时记分系统(记时控制、显示屏控制、数据处理)③技术设备用房:a、灯光控制b、消防控制c、器材库d、电话系统、变电室、空调机房、等⑷其它用房(2500 m)排练厅(或多功能厅)2000 m展厅300 m2健身房(包括男女更衣)100 m2便利店(包括储藏室)100 m2 二、设计要求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功能区域化分明确,合理,满足体育馆的使用要求及相关标准。
JGJ31-2003《体育建筑设计规范》

JGJ31-2003《体育建筑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体育建筑设计规范Design code for sports buildingJGJ <31—200<3J 265—200<3200<3第 1 页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体育建筑设计规范Design code for sports buildingJGJ <31—200<3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体育总局实施日期: 200<3 年 10 月 1 日200<3第 2 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体育总局公告第 144号建设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发布行业标准《体育建筑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体育建筑设计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 JGJ <31—200<3,自200<3年 10月 1日起实施。
其中,第 1.0.8、4.1.11、4.2.4,5.7.4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体育总局200<3年 5月 <3日第 <3 页前言根据建设部(8<3)城科字第 224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地和总平面;4.建筑设计通用规定;5.体育场;6.体育馆;7.游泳设施;8.防火设计;9.声学设计; 10.建筑设备。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 62号,邮政编码:100045)本规范的主要起草人: 马国馨单可民曹越魏春翊孙东远项端祈马晓钧第 4 页目录1 总则 (7)2 术语 (9)<3 基地和总平面 ..................................................... 1<34 建筑设计通用规定 (16)4.1 一般规定 (16)4.2 运动场地 (16)4.<3 看台 (17)4.4 辅助用房和设施 (22)5 体育场 (28)5.1 一般规定 (28)5.2 径赛场地 (29)5.<3 田赛场地 ...................................................... <315.4 足球场地 ...................................................... <345.5 比赛场地综合布置 .............................................. <355.6 练习场地 ...................................................... <365.7 看台、辅助用房和设施补充规定 .................................. <375.8 田径练习馆 .................................................... <376 体育馆 (41)6.1 一般规定 (41)6.2 场地和看台 (41)6.<3 辅助用房和设施 ................................................ 4<36.4 练习房 ........................................................ 4<3 7 游泳设施 (45)7.1 一般规定 (45)7.2 比赛池和练习池 (45)第 5 页7.<3 辅助用房与设施 (49)7.4 训练设施 (50)8 防火设计 (51)8.1 防火 (51)8.2 疏散与交通 (52)9 声学设计 (54)10 建筑设备 (58)10.1 给水排水 (58)10.2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59)10.<3 电气 (61)本规范用词说明 (68)第 6 页1 总则1.0.1 为保证体育建筑的设计质量,使之符合使用功能、安全、卫生、技术、经济及体育工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 JGJ31

`前言根据建设部(83)城科字第224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地和总平面;4.建筑设计通用规定;5.体育场;6.体育馆;7.游泳设施;8.防火设计;9.声学设计;10.建筑设备。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62号,邮政编码:100045)1 总则1.0.1为保证体育建筑的设计质量,使之符合使用功能、安全、卫生、技术、经济体育工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供比赛和训练用的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和游泳馆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设计。
1.0.3 当体育建筑有多种用途(或功能)时,其技术标准应按其主要用途确定建筑标准,其他用途则适当兼顾。
1.0.4 体育建筑设计应为运动员创造良好的比赛和训练环境,为观众创造安全和良好的视听环境,为工作人员创造方便有效的工作环境。
1.0.5体育建筑设计应结合我国国情,根据各地区的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民族习惯以及传统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应遵循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
1.0.6体育设施,尤其是为重大赛事所建的设施应充分考虑赛后的使用和经营,以保证最大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0.7 体育建筑等级应根据其使用要求分级,且应符合表1.0.7规定。
表1.0.7 体育建筑等级等级主要使用要求特级举办亚运会、奥运会及世界级比赛主场甲级举办全国性和单项国际比赛乙级举办地区性和全国单项比赛丙级举办地方性、群众性运动会1.0.8 不同等级体育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和耐火等级应符合表1.0.8的规定。
表1.0.8体育建筑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和耐火等级建筑等级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耐火等级特级>100年不低于一级甲级、乙级50~100年不低于二级丙级25~50年不低于二级1.0.9 在进行正式比赛时,体育建筑设计必须符合国家体育主管部门颁布的各项体育竞赛规则中对建筑提出的要求。
体育馆设计规范 体育馆规范规范

体育馆设计规范体育馆规范规范目次1 总则2 术语3 基地和总平面4 建筑设计通用规定 4(1 一般规定 4(2 运动场地 4(3 看台4(4 辅助用房和设施 5 体育场5(1 一般规定 5(2 径赛场地5(3 田赛场地 5(4 足球场地5(5 比赛场地综合布置 5(6 练习场地5(7 看台、辅助用房和设施补充规定5(8 田径练习馆 6 体育馆6(1 一般规定 6(2 场地和看台 6(3 辅助用房和设施 6(4 练习房 7 游泳设施7(1 一般规定7(2 比赛池和练习池 7(3辅助用房与设施 7(4训练设施 8 防火设计 8.1 防火8.2 疏散与交通 9 声学设计 10 建筑设备 10.1 给1水排水10.2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10.3 电气本规范用词说明1 总则1.O.1 为保证体育建筑的设计质量,使之符合使用功能、安全、卫生、技术、经济及体育工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O.2 本规范适用于供比赛和训练用的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和游泳馆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设计。
1.0.3 当体育建筑有多种用途(或功能)时,其技术标准应按其主要用途确定建筑标准,其他用途则适当兼顾。
1.0.4 体育建筑设计应为运动员创造良好的比赛和训练环境,为观众创造安全和良好的视听环境,为工作人员创造方便有效的工作环境。
1.O.5 体育建筑设计应结合我国国情,根据各地区的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民族习惯以及传统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应遵循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
1.O.6 体育设施,尤其是为重大赛事所建的设施应充分考虑赛后的使用和经营,以保证最大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O.7 体育建筑等级应根据其使用要求分级,且应符合表1.0.7规定。
2表1.0.7 体育建筑等级表1.O.8 体育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和耐火等级1.0.9 在进行正式比赛时,体育建筑设计必须符合国家体育主管部门颁布的各项体育竞赛规则中对建筑提出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馆建筑设计规范
篇一:体育馆建设标准(A4)11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2
(体育馆建设标准)
(征求意见稿)
建标――2009
2009 北京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2
(体育馆建设标准)
建标――2009
(限国内印发)
主编部门:国家体育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施行日期:年月日
出版社
2009 北京
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发布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的通知
建标[2009] 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厅(建委)、发展改革委,计划单列市建委、发展改革委,解放军总后营房部、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发展和改革委:
根据建设部发布的《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指标、建设项目评价办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6]172号)的要求,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编制的《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业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为全国统一的建设标准予以发布,自年月日起实施。
本建设标准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其具体解释工作,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OO九年月日
前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要求,加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经济技术规则的管理,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规范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指标、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6】172号)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国家体育总局的有关文件,组织编制《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
本标准由国家建设部立项,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国家体育总局负责主编、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等单位具体编制,任务完成后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针对目前常见的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馆提出了场馆建设选址的要求,确定了此类项目的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和分项面积指标,明确了在实施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具有指导作用。
本标准为《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体育馆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解释。
(北京市崇文区体育馆路2号,邮编:100763),主编单位是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参编单位有: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华体集团、中国体育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北京中体建筑工程设计)
主要起草人:
目录
第一章总则 (5)
第二章选址和建设条件 (6)
第三章建设规模 (7)
第四章主要项目构成与建筑面积指标 (8)
第五章建筑标准 (10)
第六章主要经济指标 (11)
用词和用词说明 (12)
条文说明 (1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体育馆的建设,贯彻执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提高体育馆建设项目决策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体育馆项目建议书、(来自: 小龙文档网:体育馆建筑设计规范)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检查的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政府投资建设的新建体育馆项目。
政府投资建设的改建、扩建工程和非政府投资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体育馆的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服务于竞赛体育及群众体育的需要,做到规模合理、功能适用、经济高效。
第五条体育馆的新建项目,应符合国家及所在地区城乡建设规划、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按实际情况考虑发展需要,避免重复建设;改建、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厉行节约,避免浪费。
第六条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体育馆的建设,尚应符合《体育馆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同时也应符合国际体育竞赛规则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及定额的规定。
篇二:运动场设计规范
运动场设计规范
前言
根据建设部(83)城科字第224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地和总平面;4.建筑设计通用规定;5.体育场;
6.体育馆;7.游泳设施;8.防火设计;9.声学设计;10.建筑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