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原理论文论实践和真理的辩证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哲学原理论文论实践和真理的辩证关系
计算科学系信计2班高鹤梅学号2003051044
马克思哲学原理论文
1.选题:论实践和真理的辨证关系
2.内容:1、感性活动和理性活动的归一;
2、实践活动的内容及反复实践形成真理;
3、实践效果和真理的关系;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关键词: 感性活动理性活动实践活动实践的效果和真理
4.方法:逻辑的阐述和举例的说明
论实践和真理的辨证关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是非常清楚的。
比如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论广告如何吹的天花乱坠,我们都相信只有用过之后才能检验出其是否属实,来判断真伪。
当然,如果从大的角度检验一种思想的正确与否,情况就不那么简单了。
就说中国最近100年的探索道路的刊刻,最终选择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过程,就足以证明在一步步为中国的前景寻求这里的实践过程就是一个多么艰辛的过程。
所以,实践是检验一种思想理论的真理性也就不那么简单的一个过程了。
此时,我们就不由得产生疑问:实践的具体活动是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认识可分为两大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前者是通过感官直接获得信息,后者则通过感性认识的思维而获得间接的认识。
既然认识是我们与世界沟通的基础,那么我认为真理便可分为两种依次的真理:一种是通过感性认识而获得的,比如说:长江水是清的,黄河水是浑的,西红柿是红色的。
只能由我们视觉判定,而喜玛拉雅山上有没有雪莲花,热带雨林有没有野人,只能靠观察来解决,当然实践中的观察和科学观察比之更丰富、更复杂、更全面,但它们的基础仍是感性认识,离开了感性认识,就谈不上任何的观察和实践。
所以,我们不能忽视也不能否认感觉在检验感性认识的主要作用。
但是,感觉观察的局限性很大,比如,我们观察事物时总不可避免的加入许多主观成分。
例如,光本是一种物质,但不同长度的光在视觉里形成不同的颜色;不同频率的振动在听觉呈现不同的音调;还有一些东西,如:粒子、遥远的天体等,我们本可以感觉到,但条
件的限制时无法感觉到,还有永远感觉不到了的逝去的历史。
最后,还有事物的本质,一些共性的东西和普遍的规律,我们该如何做出正确的认识呢?这就归到了理性认识的范畴。
无疑,理性认识包括当前各种各样科学认识,比如数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当然也包括哲学,等等。
其中很多知识都是通过逻辑证明而来,比如数学的大量命题都是推导出来的,虽说数学是一个纯粹的精神制造的产物,但也吻合了一句话“闭门造车,出门合辙。
”
而且在自然科学对古代历史的研究也是建立在确凿无疑的真实的前提,经过推论来得出的古代文明,那么我想这些理性的逻辑证明和推理是否在一定程度上也检验了真理呢,也就是说,只要前提是真实的,推理过程是理性的,结论也一定是正确的。
那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唯一”性究竟有何意义,我们换个角度来逆推。
逻辑证明要起到检验标准的作用,依赖于前提的真理性,一直追溯起源,我们会发现归根结底,我们寻求的是一个新的标准,即实践,正如列宁所说:“人的实践经过千百万次的重复,它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格固定下来,这些格正是(而且只是)由于千百万次的重复才有着先入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
”
因此,理性活动虽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起到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和作用,但它起到的范围也很有限,同感性认识一样具有局限性,那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呢。
我认为实践是在包含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前提下的一个拓展的综合性的活动,它有时比较简单,有时是很复杂的,而且总是要反复进行的,比如最简单的是对具体感性认识的检验,但也离不开感性活动和理性活动。
检验一个苹果是不是甜的,固有模式,苹果是甜的,但甜不甜,咬一口就知道了,认识的检验就需要一个漫长的自发的过程是人类反复检验的过程。
牛顿的三大定律就是靠亿万次的实验来证明的,还有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计算而得出的,在实践如以检验的同时,还需要逻辑的证明,即根据能量形式可以相互转化的原理来证明。
我们都知道人类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意识下的指导物质变革的活动“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当然,从一个实践过程就得到一个真理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过程模式,就是“实践—认识—实践”。
人们只有不断实践才能认识到客观规律,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才不断的形成真理。
那真理究竟是什么呢?列宁说:“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就是真理。
”所以检验一个“真理”是否称之为真理就是要去检验认识是否和客观对象一致。
而检验的标准既不是经验,也不是理论思维,而是实践。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再一次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个真理的形成要经过多次实践,反复实践才能确定其为真正意义的真理,这样能够经得起岁月的考验的真理才是真理,因为在检验的实践过程中,会出现以前所没有包含的,这些结果也必须考虑到原来固有的认识中,然后经过多次实践,确定这些结果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比如:宇宙飞船的建成,首先必须收集丰富的数据经过严密的计算和推演才能作出设计,但这个蓝图只是一个推演的终结,究竟是否可以运行,仍需加以反复检验,然后才能加以实现。
同时我们也不能嫌麻烦而忽略,认识自然界尚且要通过多重实践,何况更加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呢?
到此,实践的效果就成为了人思考的终极目标,当然,我们讲的实践效果是指客观物质效果。
而并非主观的,精神的效果,正是这种物质性,才显示了那些通过实践活动得到的思想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
恩格斯说:“我们行动的成功证明我们知觉和知觉到的事物本性是符合的。
”列宁也说:“行动的结果是对主观认识的检验和真理存在着的客观性的标准。
”(《列宁选集》)确实,历史的发展证明正是实践带来的“成功”检验着思想认识与事物对象客观本性相符合,证明着它的真理性。
与此同时,我们质疑:那是否实践结果的成功与失败和真理与非真理一一对应呢?在此,我们切不要重复片面性和表面性的答案“是”,这必须冷静地进行逻辑分析,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应当依稀记得1958年我国大炼钢的严重后果吧,虽然钢产量突破了目标,但经济规律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还有我国经济困难期,地区进行毁林开荒,围湖造田。
粮食产量增加了,但从长远看,生态平衡的破坏,造成粮食的减产,诸如此类,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长远利益的实践是失败的实践,禁不起岁月的淘洗,所以我们必须全面地、反复地考察,才能对检验的认识作出客观的符合实际的判断。
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而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贯穿始终,但实践对真理的决定性检验是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计划、方案的实施是实践活动的本身,通过实践的物质手段(如工具、装置、人、设备等)和条件(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改造客观对象,于是理论、目的、计划、方案变成现实的结果,就成为实践检验真理过程的关键环节。
恩格斯说:“如果我们达到了目的,发现事物符合我们关于它的观念,并且产生我们所预期的目的,那么就肯定地证明,在这一范围内我们关于事物及其特性的知觉同存在于我们之外的现实相符合。
”毛泽东也认为:“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靠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
”
于是我们得出结论:实践活动包含了感性活动和理性活动,因为感性活动和理性活动在一定条件下可起到真理标准的作用,但由于其局限性,所以在客观物质世界中,通过反复的实践,才能不断的检验,所以只有实践活动才能承担检验真理的最后标准,也是唯一的标准,没有其他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点我们必须谨记,如果我们认为实践还不能够完全检验,寄希望于以主观思想,主体利益为检验标准,必然会导致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在不知不觉中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
参考文献:
《列宁选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常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