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认识真理
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导师毛泽东同志提出来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证明真理的可靠性。
实践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包括生产、生活、科学实验、社会实践等等。
那么,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得到客观的事实。
理论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总结,而客观的事实才是真理的根据。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发现客观事实,才能够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比如,牛顿的力学理论是通过对物体运动的实践观察和总结得出来的,而且这个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所以才得以被广泛接受。
因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其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真理。
真理是不断发展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矛盾,从而推动真理的不断发展。
比如,科学实验就是科学真理发展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够验证科学理论的正确性,也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够发现新的科学现象,从而推动科学的不断发展。
因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再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使真理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接受。
真理是为人类服务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使真理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接受。
比如,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通过对社会实践的总结得出来的,而且这个理论是为人民服务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使这个理论得到人民的认可和接受。
因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综上所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得到客观的事实,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真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使真理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接受。
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观点,不断地推动真理的发展,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答:1、所谓真理的检验标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及符合的程度。
2、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只能将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而能够联系主客观的桥梁,只有实践。
3、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正是实践这一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使人们的主观观念可以在现实中得到印证,是否符合客观实在,是否取得预想的向良性方向发展的结果,使它成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依据。
当代大学生面向未来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答: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倡导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社会政治理想、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观、集体主义的道德观、真善美相统一的积极健康的审美观等。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抵制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清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促使自己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树立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应有的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把个人理想追求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实现青年的自我价值。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句话出自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它揭示了认识真理性的一个重要原则。
实践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包括生产、劳动、科学实验、社会实践等。
而认识真理性,则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意味着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验证自己的认识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真理性。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作用。
首先,实践是认识真理性的来源。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首先来自于实践。
在实践中,人们通过感观来接触客观世界,观察、实验、实践,从而获得对事物的认识。
没有实践,就没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更谈不上真理性。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理论是从实践中产生的,而不是从书本中产生的。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积累经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才能逐渐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其次,实践是认识真理性的检验。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理论上,更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其真理性。
只有在实践中,人们的认识才能得到验证,才能看清认识的正确与否。
例如,科学实验就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重要手段。
科学家提出假设,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结果来验证假设的正确性,从而得出结论。
只有通过实践,科学理论才能不断发展,真理才能不断深化。
再如,社会实践也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重要途径。
只有在社会实践中,人们的认识才能得到检验,才能看清认识的正确与否。
正如毛泽东所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又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
最后,实践是认识真理性的推动力。
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更是认识的推动力。
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认识,才能不断开拓认识的新领域。
正如列宁所说,“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不断推动认识的发展,不断提高认识的真理性。
综上所述,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得到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实践出真理心得体会

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实践与真理之间的紧密关系。
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摸索、尝试,最终找到真理。
以下是我对“实践出真理”这一观点的心得体会。
一、实践是真理的源泉1. 真理来源于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存在于实践活动中。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获取知识、形成认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实践不断发现、总结规律,从而形成真理。
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因为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真理的正确性。
在实践中,人们将理论应用于实际,观察其效果,从而判断理论的真伪。
二、实践出真理的实例1. 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实践出真理的典型例子。
科学家们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假设,不断修正和完善理论。
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就是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的真理。
2. 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也是实践出真理的重要途径。
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实践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三、实践出真理的意义1. 增强认识能力通过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客观世界,发现事物的规律,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
2. 提高实践能力实践出真理,使我们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只有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取得成功。
3. 丰富人生经验实践出真理,使我们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人生经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如何在实践中出真理1. 坚定信念,勇于实践要出真理,首先要坚定信念,敢于实践。
在实践中,我们要敢于面对困难,勇于尝试,不断摸索。
2. 善于总结,不断修正在实践中,我们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认识。
只有不断修正,才能找到真理。
3. 勤于思考,提高认识实践出真理,但只有勤于思考,才能提高认识。
我们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思考,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4. 善于借鉴,开拓创新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借鉴前人的经验,开拓创新。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实践中出真理。
实践检验真理的案例

实践检验真理的案例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真理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然而,如何验证真理,如何找到真理,一直是人们思考的问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实践检验真理的案例。
首先,我们来看科学领域。
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探索真理的重要手段。
众所
周知,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和观测结果得到了验证,最终成为了科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而在医学领域,许多药物的研发也离不开大量的实验验证,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才能确定其疗效和安全性。
这些都是科学实践检验真理的案例。
其次,我们可以看一些社会实践中的案例。
比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实践,通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又比如,一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表现,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才能看出其经营理念和策略是否正确。
这些都是社会实践检验真理的案例。
最后,我们来看一些个人成长的案例。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实
践来检验自己的观念和想法是否正确。
比如,一个人在工作中遇到了挫折和困难,只有通过实践不断摸索和努力,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个人成长中实践检验真理的案例。
综上所述,实践检验真理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是在科学领域、社会实践还是个
人成长中,都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真理。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找到真理,才能不断前行。
希望大家都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找到属于自己的真理。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价值

第一部分认识的本质和规律问题导入: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这一章,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即辩证法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或者叫能动的反映论,由于它是以科学的实践为特征的,所以,又可以叫做实践论。
从广义上说,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可以叫做认识论如,我们前面所讲的唯物辩证法,它不但揭示了客观世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而且,也揭示了认识的规律,也为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科学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所以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说,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但是如果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识论则是关于认识的理论,它是揭示人类认识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发展的普遍规律么,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是什么?人类认识的目的是什么?等等。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科学答了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也就是本讲和下一讲的内容。
、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什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是: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动反映。
深刻把握认识的本质,必须弄清各种哲学派别在这个问题上的不同观点。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
前者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两种路线的根本分歧和对立就在于承认反映论,还是否认反映论。
1.唯心主义哲学的观点唯心主义哲学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作是先于、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唯心主义的认识论都是先验论。
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又分为客观唯心论和主观唯心论。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产生的,即从天上掉下来的。
比如,古哲学家柏拉图,他就宣扬有一个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理念世界”存在,人的知识就来源于理念”的认识和回忆。
他说,人的灵魂是不死的,灵魂在未进入人体投生之前,是暂时居住在理界之中的,是和许许多多理念在一起的。
实践为什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为什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在哲学界广泛流传并得到认同。
那么,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呢?实践为什么能够成为真理的检验标准?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首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实践是认识真理的途径之一。
人们对世界的认识,首先来自于对世界的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观察、感知、实验,从而积累经验,形成对世界的认识。
正如马克思所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活动是认识真理的基础,没有实践,就没有对真理的认识。
其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真理是客观存在的规律。
真理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客观存在的规律。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现和验证真理。
例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等都是通过实践活动的观察、实验和总结得出的,这些真理的确立离不开实践的检验。
再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实践是真理的生长土壤。
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完善。
只有在实践中,真理才能不断得到验证和修正。
例如,科学领域的真理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演变的,没有实践的检验,就无法确立和完善真理。
最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实践是推动真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是推动真理发展的动力。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真理。
实践是真理发展的动力源泉,没有实践的检验,真理就无法不断向前发展。
总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是站得住脚的。
实践是认识真理的途径,是真理的生长土壤,是真理发展的动力源泉。
没有实践,就无法认识真理,真理也就无法得到验证和完善。
因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是深刻而正确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一、是因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人们的认识不是人的头脑里固有的,而是从实践中产生的。
第二、实践是认识的动力,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还必须回到实践中去以满足其需要。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是否正确,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的,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除了实践没有别的东西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离开了实践。
认识是否正确,是无法得到证明的。
马克思提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问题:“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这就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
这是马克思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
门捷列夫根据原子量的变化,制定了元素周期表,有人赞同,有人怀疑,争论不休。
尔后,根据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几种元素,它们的化学特性刚好符合元素周期表的预测。
这样,元素周期表就被证实了是真理。
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在三百年里一直是一种假说,而当勒唯列从这个太阳系学说所提供的数据,不仅推算出一定还存在一个尚未知道的行星,而且还推算出这个行星在太空中的位置的时候,当加勒于一八四六年确实发现了海王星这颗行星的时候,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才被证实了,成了公认的真理。
就中国来说,总所周知,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发展,而四人帮以毛主席为幌子,继续作乱,人们的思想混乱不清。
这时,邓小平提出“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并在全国开展关于真理问题的大讨论,最后,拨乱反正,算清文革的错误。
这应该是全中国人都知道的教训吧。
我记得我小时候很挑食,我妈妈常说:“你不试试怎么知道不好吃呢?”后来试试才发现味道不错。
实践是检验一切认识真理性的客观标准对吗

实践是检验一切认识真理性的客观标准对吗摘要实践在认识真理性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它是否是唯一的客观标准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探讨实践在认识真理性方面的作用,以及其他可能的客观标准。
引言实践作为一种认识真理性的方法被广泛讨论和接受。
毛泽东曾经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这句话强调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性。
然而,实践是否是唯一的客观标准,这个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争议。
本文将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这一问题。
实践在认识真理性中的作用实践在认识真理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对事物进行直接观察和体验,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认识。
实践使人们能够通过亲身经验来验证和确认自己的认识是否真实可靠。
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发现认识中的错误和局限性,从而不断纠正和完善我们的认识。
实践的局限性然而,实践并非无所不能。
在某些情况下,实践可能受到限制,无法完全验证认识的真实性。
例如,在一些抽象概念的领域中,实践往往难以进行直接验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借助其他的客观标准来评估和验证认识的真实性。
其他客观标准的存在除了实践之外,还有其他客观标准可以用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逻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客观标准,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纠正逻辑上的错误和谬误。
科学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客观标准,它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通过对事物的系统研究和验证来获取真实和可靠的认识。
经验共识是另一种客观标准,它是通过多个人的共同经验和交流得出的一种客观判断。
实践与其他客观标准的关系实践和其他客观标准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
实践提供了直接的观察和体验,而其他客观标准则提供了理论、逻辑、实验等方法来评估和验证认识的真实性。
实践的经验和其他客观标准的方法可以相互补充,从而使我们的认识更加全面和准确。
结论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重要客观标准之一,但并非唯一。
尽管实践在认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他客观标准如逻辑思维、科学方法和经验共识也是不可忽视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文章思路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引言在人类的认识过程中,对于真理的追求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众多的学者和哲学家都提出了各种关于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和方法。
然而,无论在哲学领域还是科学领域,实践都被认为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本文将探讨实践对于认识真理性的重要性,并展示一些实践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实践对于认识的意义实践是知识的源泉实践是人们获取知识和经验的基础。
通过实际行动和实践活动,人们可以从直接观察和实践中获得真实的经验,进而形成知识。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的验证,才能使理论真正被验证和认可。
换句话说,真理的认识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
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在认识过程中发挥着推动和指导的作用。
在实践中,人们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实现目标,并通过实践的反馈不断修正和完善认识。
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推动力量,也是认识的来源和目标,通过实践,人们能够不断深化对真理的认识。
实践是真理的唯一验证标准真理是客观存在的,无论人们是否认识到它的存在。
而实践是唯一能够验证真理性的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我们才能确定我们的认识是否与事实相符。
如果我们的认识经过实践能够产生预期的结果,那么我们的认识就是真实可靠的。
实践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实践在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在科学领域,实践是科学验证和探索的关键。
科学家通过实践设计实验、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并通过分析和验证实验结果来验证科学理论的真实性。
实践是科学方法论的基础,只有经过实践的验证,科学理论才能得到更加准确和可靠的认识。
实践在社会领域中的应用实践在社会领域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实践是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重要基础。
政策可以通过实践来检验其有效性和可行性,只有在实践中获得预期的结果,政策才能被认定为真理。
此外,实践还是社会问题解决的关键,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探索问题的本质、寻找解决办法,并且通过实践来验证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实践的限制和反思然而,实践也有其局限性。
实践是基于过去经验的,它受到时间、地点、环境等多种因素的限制。
在实践中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

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发展观”,
这些都是应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生的真理性认识。这
说明
A
A.认识无限性、反复性,需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B.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认识是惟一的
C.由于观念、能力差异,对同一对象允许存在不同的 真理性认识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例如牛顿在经典力学中所揭示的 “万有引力定律”是关于 宏观物体在低速运动中的规律的真理性的认识,如果把牛顿 经典力学定律运用到量子力学中的微观物体和高速物体的力 学研究中去,这显然是不行的。即它只能在研究宏观物体在 低速运动中适用,超出这个界限它就成为谬误。再如:平面三 角形内角和180度,而凹面小于180度,凸面大于180度。
(2)谬误的含义: 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四点 五十三分。
2、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什么?
客观性
所谓真理的客观性,也就是说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它不会受到权利、地位、金钱的影响。
(2)为什么说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
①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 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 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四点 五十三分。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 认识具有反复性 2、 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 ————无限变化
认识的主体(人类) ——世代延续 认识的基础(实践) ——不断发展
人类认 识无限 发展
止追 境求 的真 过理 程是
个 永 无
每个时代、每个人的认识发展的有限性,构 成了整个人类的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

伽利略追求真理
•
想一想,议一议 什么是真理呢?
一.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的含义:是标志着主观和客观相 符合的哲学范畴,使人们对客观事物及 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与谬误的区分 :
• 人的认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 符——真理
• 人的认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不 符——谬误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原因:
(1)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 及其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的 主观意志。(源自)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4.真理又有一个。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 己的适用条件和 范围;超出条件 或范围就会成为 谬误。 真理是具体的。 它是相对于特 定的过程来说 的,都是主观 与客观,理论 与实践具体的. 历史的统一。
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
• 认识是一种波浪的前 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 真理不会停止,已经 确定的真理在不断地 向前发展; • 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 和发展真理,在实践 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原因: 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1)从认识的主体 (2)从认识的客体 认识的反复性对应的方法论要求:实践—认 识—再实践—再认识
2.认识的无限性
• 原因: 认识的对象是变化发展的,人是世代延续的, 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所以,世界上没 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 物。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一,所谓真理的检验标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及符合的程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真理标准的基本命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人类认识史上真正科学地解决了真理标准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的全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1、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检验真理就是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只能将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而能够联系主客观的只有实践。
这是因为,人的认识没有超出主观思想范围,不能确认自身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客观事物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具备把人的认识同客观实在加以对照的能力,也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
唯一能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的只有实践。
因此,实践是把主、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是主观与客观的“交错点”。
2、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正是实践这一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使人们的主观观念可以在现实中得到印证,是否符合客观实在,是否取得预想的向良性方向发展的结果,使它成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依据。
人们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才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并加以对照。
人们把从实践中得来的认识加以整理后再返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如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认识变为现实,就证明这种认识是真理,否则就不是真理。
第三,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作用。
合乎逻辑的思维既是实践的指导思想,又是理解、总结和表达实践成果的必要条件。
但是逻辑本身也是以往人类实践的精神成果,逻辑推理的前提和逻辑法则的真理性也要靠实践来检验。
某些逻辑证明的结论,还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最后判定它的真理性。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文章是谁写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是谁写的呢?这句话出自于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毛泽东的著作《实践论》。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立者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奠基者之一。
他的著作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践论》中,毛泽东系统地阐述了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实践不仅仅是理论的基础,而且是检验理论是否真实的唯一标准。
根据毛泽东的观点,理论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通过实践的验证才能成为真理。
毛泽东的这个观点对于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现代社会,人们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和经验,实践是认识真理的重要途径。
从科学研究到技术创新,从教育培训到医疗实践,实践的重要性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而实践所蕴含的是人与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反馈,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
实践不仅包括实际操作,也包括思考和总结。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提到了实践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一是主观实践,即人们自觉地去改造客观世界;二是客观实践,即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改造的实际结果。
这两者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实践的完整过程。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方法来积累经验和知识。
通过实践的反复尝试和验证,我们能够不断加深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理解,并从中总结出一定的经验和规律。
实践中的错误和失败同样有助于我们的认识,它们可以向我们揭示出思维的局限性和改进的方向。
实践还能够促进我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探索,我们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
这种探索和创新的过程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然而,实践并不是简单地以经验为根据的盲目行动。
毛泽东也提到了实践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过程。
这个过程强调了实践与认识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认识的推动力。
而通过认识的指导,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并不断调整和完善我们的实践方法和目标。
实践是检验一切认识真理性的客观标准这句话对吗

实践是检验一切认识真理性的客观标准实践是检验一切认识真理性的客观标准,这句话表达了实践对于认识真理的重要性。
实践是人们通过实际行动和实践经验对外部世界进行认识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实践的作用、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验证以及实践的局限性等方面对这句话进行探讨。
1.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和实践是紧密相连、互相依存的关系。
理论是由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和知识的抽象表达,它为实践提供了理性指导和思维模型。
实践则是理论的验证和检验,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理论。
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理论才能得以证实和发展。
2. 实践的作用实践在认识真理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首先,实践能够将抽象的理论变为具体的行动,将思想转化为实际效果。
通过实践,理论才能具体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进而验证和证明其真理性。
其次,实践能够启发和激发人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思考解决方案,促使思维和创造力的不断发展。
实践是知识的源泉和推动力。
3. 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验证实践是对认识真理性验证的客观标准。
通过实践的结果来评判理论的真伪和有效性,实践成果才能真正反映认识真理的程度。
只有在实践中经过反复试验和修改,理论才能更加贴近事实,更加符合客观规律。
实践的验证过程是一个不断纠错和迭代的过程。
人们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效果对理论进行不断修正和改进,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实践的结果可以直接证明或反驳某种观点,从而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
4. 实践的局限性然而,实践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实践是有条件和有限度的。
不同的实践条件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同样的实践结果可能也会因为外部环境的改变而产生不同的解释。
其次,实践对于某些抽象和复杂的问题可能无法直接验证。
一些理论可能需要长时间的实践积累和多个方面的尝试才能找到验证的方法,并且这种验证的过程可能是间接和渐进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解和认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解和认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人们应该牢记并信奉的一条行之有效的人生
真理。
究其根源,实践就是一种把理想变成现实的过程,它不可避免地要求人们去挑战成功的极限,只有一种失败,那就是放弃。
在我们的生活中,去体验一件事物才能真正地了解它最深层次的意义。
有些事
情可以用语言来表达,但除此之外,更多关于它们的内涵可以通过施行而探索出来。
比如,想要掌握一门新的语言,只研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它们付诸实践,才能看到它们的实际应用效果。
在聆听音乐时,也是如此。
乐曲似乎只能通过实际的演奏来完整地表达出来,
其完整的情感也只有在演奏的时候才能体验到。
同样,在美术、书法创作中也是如此。
只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永远也不能打动观众,只有把自己的情感注入作品中,才能感染更多观众。
实践也能让我们保持坚持不懈,在我们走自己的一段人生路途上,把理想变成
现实,走向成功。
坚持自己所拥有的理想,付出勇气与实践,才能超越期望,无畏挑战,努力在每一个时刻都保持学习,不忘初心,才能获得成功。
总的来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没有实际行动,理想便只能停留在想
像界,就像一只梦想长飞的天鹅只能在梦里永远只到达空中,没有办法着陆的那一刻的美丽。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每一天都多多实践,全心将理想变成现实,才能分享更多的美好。
实践 、认识 、真理

实践认识真理一、认识的本质、结构与基础(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坚持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的同一性,是可知论。
坚持认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可知论和能动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的基本立场。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物质决定意识,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没有太多的主动性,而有很强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1)主动性。
认识活动的发生都是主体主动地反作用于客体的结果。
(2)目的性。
人的认识活动都是在主体一定目的的指导下进行的,主体的目的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主体的活动在行动之前就形成了一定的目标,并制定实现这一目标的计划。
②规定了主体对认识对象的选择性。
主体在接受信息时是根据预定的目标,收取和放弃信息。
(3)创造性。
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不是简单的描述或机械地复制,而是创造性反映。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革命的反映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阐明了认识的本质,解决了怎样才能认识世界的问题,实现了认识论的根本性革命。
表现在:(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将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消除认识脱离社会实践的消极直观性。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将辩证法贯彻于认识过程,认识是矛盾的,是一个随着实践的发展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低级到高级的永无止境的辩证发展过程,消除了僵死不变的形而上学缺陷。
(3)由于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的引入,实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一条是“从物到感觉、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即唯物论的反映论。
一条是“从感觉、思想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即唯心论的先验论。
4、唯物论的反映论(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论的先验论(唯心主义认识论)对立。
(1)唯物论的反映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认为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一切唯物论在认识论上都坚持反映论。
(2)唯心主义先验论是从感觉、思想到物的认识路线,认为人的认识是先于本质、先于经验、先于实践的,否认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实践认识真理的特点

实践认识真理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真理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真理。
实践认识真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和本质,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真理的正确性。
实践是将理论付诸于实际操作的过程,通过实践的结果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如果实践验证了理论的有效性,那么这个理论就可以被认为是真理。
2. 实践是积累真理的源泉。
实践是通过反复试验、实践和总结来不断积累真理的过程。
只有通过实践的不断积累,才能逐步获得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真理。
实践是真理发展的源泉,只有不断实践才能不断理论化和提高真理的水平。
3. 实践是产生新真理的源泉。
实践是创造性的过程,通过实践可以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和理论,从而推动真理的发展。
实践能够引发思考和创新,从而产生新的真理。
4. 实践是认识真理的过程。
通过实践,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真理。
实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真理的规律和本质,从而提高我们对真理的认识水平。
5. 实践是对真理的验证和应用。
实践的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和改变实际情况,通过实践将真理应用到实际中去,验证真理的有效性。
只有在实践中得到验证的真理才是有用的真理,才能被广泛应用。
实践认识真理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应用真理,从而进一步认识和深化对真理的理解。
实践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桥梁,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真理。
实践认识真理的特点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积累真理的源泉、实践是产生新真理的源泉、实践是认识真理的过程和实践是对真理的验证和应用。
我们应该注重实践,通过实践来不断提高对真理的认识和理解。
实践认识真理性知识点

实践认识真理性知识点真理是人类思维追求的目标之一,对于认识真理性知识点,我们需要进行实践的思考。
本文将从“步骤思考”角度出发,介绍如何通过实践来认识真理性知识点。
1. 真理性知识点的定义和重要性真理性知识点指的是那些被证明为真实、正确的知识。
认识真理性知识点对于我们的思维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践认识真理性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提高自身思维能力,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指导。
2. 确定认识真理性知识点的目标在进行实践认识真理性知识点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我们的目标。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特定领域或主题进行研究,例如科学、哲学、历史等。
确定了目标后,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和实践。
3. 收集相关信息和素材在实践认识真理性知识点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收集相关的信息和素材。
这些信息可以来自于书籍、学术论文、实验结果等。
通过广泛阅读、查找可靠的资源和参与相关讨论,我们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素材,为我们的实践提供支持。
4. 分析和思考在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和素材后,我们需要进行分析和思考。
我们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对比等方式,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
关键是要保持开放的思维,并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分析问题。
5. 实践和验证思考是认识真理性知识点的重要环节,但只有通过实践和验证,我们才能获得更为确凿的结论。
实践可以包括实验、观察、调查等方法。
通过实践,我们能够验证我们的思考和假设,从而进一步认识真理性知识点。
6. 反思和总结在实践认识真理性知识点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反思和总结。
我们可以对实践过程、结果和方法进行反思,分析其中的不足和问题,并进行总结和改进。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真理性知识点,并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
7. 不断学习和更新认识真理性知识点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更新的过程。
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跟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知识进展。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我们能够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更新自己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实践认识真理一、本章目录第一节、认识的发生、发展、目的和本质一、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二、认识的本质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过程一、主体认识的要素和结构二、认识的辩证过程第三节、认识的结果及检验一、真理和谬误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四、真理与价值二、本章重点一、认识的基础二、认识的过程三、认识的结果改造世界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方式,而为了更自觉、更有效地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就必须深入研究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活动的本质特征、真理的本性及其与价值的关系。
第一节认识的发生、发展、目的和本质一、实践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将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研究中,使之产生了革命性变革。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的发生、发展与其有着本质的联系。
实践形成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活动使主体和客体产生了分化,使作为实践主体和认识主体的人最终从自然界中脱离出来。
动物与自然界是浑然一体的,无所谓主体和客观之分。
人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主体,渐渐能够把自我和对象区分开来,明确意识到自己是活动的发起者,主体具有了独立的地位。
人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形成了关于客体的稳定的、一般的知识,产生了以观念方式把握客体的可能性,这就是认识。
实践活动促进人脑的生理发育和认识图式的形成。
从生理结构来说,由于人类在实践活动中越来越广泛而深入地接触到客观世界的各种关系和属性,面对着越来越大量而复杂的信息,使得人的脑量急剧增加,生理结构发生质的变化,最终形成了大大优越于猿猴等高级动物大脑的神经生理结构。
从社会角度来看,人在实践活动中还形成了比生理结构更为重要的社会性认识结构。
人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工具实际操作对象,活动逐步协调,使人的运动器官和感觉思维器官得到训练,使外部的实际动作方式发生了向内部的观念动作方式的转化,即内化,并使后者的结构与前者保持一致。
这就形成了主体所特有的感知和思维的模式,即在人脑中以逻辑的形式固定下来的认识图式。
这种图式是主体认识活动的内在基础。
实践促进了思维载体的形成。
具有社会性的实践活动需要相互合作、彼此协调,因而需要相互交流,这就产生了语言和符号。
人们通过语言和各种符号使认识超越了个体经验的狭隘范围,并能传承和掌握人类千百代的经验,大大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另外,语言的形成使人能够在观念中对客体进行思维操作,使人对客体瘀观开把握成为可能。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正确思维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人们在实践接触到各种客观事物及其复杂的现象和关系,并通过变革客观对象而使其各种特征暴露出来,从而获得认识。
一切科学知识都是人们实践经验的总结,实践出真知。
在这个问题上,应正确处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反对天才论。
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不断给人们提出许多新的问题,迫使人们去研究和解决。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实践还提供了解决认识课题的经验材料,并为人们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推动了人们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提高。
例如,人类认识以及将要攻克艾滋病的历史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结论。
4、实践认识的目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获得了正确认识是为了回到实践中去,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能动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以往哲学的重要标志。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的使命不仅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改变世界。
如果不去实践,再好的理论也是没有意义的。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反对一味地"为科学而科学"、"为知识而知识"。
二、认识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不同于唯心主义认识论,形而上学唯物论和不可知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决地把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个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作为正确的认识路线,反对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首先是反映论,坚持从客观到主观,从物质到精神的路线,把反映论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可知论,它将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过程,彻底克服了不可知论,确立了唯物主义可知论。
首先,通过实践,我们自己能够制造某一自然过程,使它按照它的条件产生出来,并为我们的目的服务。
其次,通过实践,我们能够制造出人工认识手段,加强和扩大了感觉器官的能力。
再次,在实践基础上,人的思维能力又得到发展,而凭借大脑的思维能力,我们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样又是有限的。
按它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的和无限的;按它的个别实现和每次现实来说,又是至上的和有限的。
"因此,世界上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尚未认识的东西,没有绝对不可能认识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实践观和辩证法引入认识论,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消极直观的反映论,科学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能动性。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立足于实践的观点,全面分析和说明了人对世界反映的社会性、主体性和能动性。
人与世界的关系首先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出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人是在自觉地、主动地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反映世界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指出人对世界的能动反映是充满矛盾运动的辩证过程,认为认识是思维对客观世界的永无止境的接近。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辩证法贯穿于认识论,科学地说明了人的认识的全过程,即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辩证发展过程,科学地解决了实践和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和谬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等一系列的辩证关系。
反映、信息与选择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始终伴随着信息的进程。
信息是同世界的物质过程、能量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普遍现象,是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通过相互联系而实现和保留的某一事物形态、结构、属性和含义的表征。
从信息角度来看,反映的发生,其实就是一个物质系统以某种方式接收和保留另一物质系统信息的过程。
主体认识客体就是主体通过一定手段从客体中获取信息,并经过加工、改造即信息交换,使之在主体头脑中建构出一个与客体具有同构异质关系的观念系统的过程。
在反映过程中,主体对信息有选择作用,主体一般不会也不可能接收对象的全部信息。
首先是主体的感觉器官等神经系统的选择,其次是人的思维活动进行的自觉的能动的选择。
人的选择不是主观任意的,既受被反映客体的制约,又受逻辑思维方式和方法的制约。
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主体不仅要对来自客体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变换,而且要按照正确反映客体的要求,把这些信息在大脑中重新组合成为观念的体系,这就是建构。
建构是主体在思维中对客体信息的重构过程,是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突出体现。
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不是形成直观映象,而是重新组织和重新构造。
认识对实践的导向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决定认识,但并不是否定认识对于实践的巨大反作用。
实践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本身就包含着认识的因素,需要以正确的认识作为先导。
认识活动的方式和发展过程等方面有其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规律。
知识和理论体系具有自身的矛盾运动和逻辑规律,认识成果一旦成为逻辑体系,就产生了自身的矛盾、问题和自我发展的独特规律。
认识有其相对独立性,所以能指导实践。
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等提出了"知行终始不相离"、"知行相资以为用"、知行"并进而有功"的正确观点。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一是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会达到预期效果;二是错误的理论指导实践,会对实践产生消极乃至破坏的作用。
正确处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对当代大学生来讲,意义尤其重大。
大学生既应该坚持实践第一的基本观点,又应该努力读书,重视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过程主体认识的要素和结构感性和理性感性是主体感官的感觉、知觉、表象的能力,通过它们与外界事物接触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表面的、片面的、外部联系的认识就是感性认识。
理性是主体思维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能力,通过这几种抽象思维能力而获得的关于事物的全面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认识叫理性认识。
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是认识过程中的主导因素。
非理性因素认识主体是一个有意志、有情感,并有认识能力的统一整体,意志、情感和认识活动不可能不发生相互影响。
实际上,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以理性因素为主导,非理性因素参与其中的复杂过程。
非理性因素一般可作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狭义来看,在人的知、情、意三大类意识要素之中,"知"包括了主体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属于人的理性因素。
"情"和"意"一般不以理性思维为基础,在主体结构中属于非理智、非认知的方面,被称为"非理性"因素,它包括动机、信念、欲望、信仰、本能、习惯等等。
广义来看,人们又时常把认识过程中不能被逻辑思维概念所包含的主体心理形式,也当作"非理性"因素。
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主体心理形式虽然属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同逻辑的、自觉的理性思维相比,具有不自觉、非逻辑性等特点。
它包括幻想、想象、顿悟、直觉、猜测、灵感等等。
人的认识活动总有情绪情感的因素贯穿于其中,并受到它们的激发或抑制。
积极的情感会给认识活动注入活力和生气,推动认识的发展。
好奇心、兴趣、求知欲等都同人的情感密切相关。
当人对从事某种认识活动缺少热情和情感,或者情绪消沉时,人的认识能力就受到抑制,认识过程就受到阻碍。
激情可以打破思维的平静,使人爆发出智慧的火花,但过度的激情也会使人失去理智,造成思维混乱或逻辑矛盾。
意志因素也是激发或抑制人的认识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意志首先是人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克服障碍或困难的能动的主观条件。
其次,它能调控情感情绪因素,能把理智和情感统一起来,用理智控制情感,又用情感激发理智,去实现预期目标。
认识主体意识的复杂结构在人的认识活动中,主体不可能完全依靠理性因素,也不可能完全依靠非理性因素。
非理性因素和理性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在认识过程中,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等思维活动十分重要。
这种逻辑加工的特点是严格的程序性、规范性。
人们在运用这些逻辑加工方式处理事实材料时,还需要非理性因素加入。
幻想、联想、直觉、灵感等非逻辑因素与逻辑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补充。
往往有这种情况,人们不是事先掌握了全部充分的事实材料才去进行逻辑推理,而是凭借少量事实的启示,通过创造性联想,运用大胆的想象,把复杂的对象纯粹化、简约化,进行创造性构思,从而得到对事物的本质、结构或规律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