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合集下载

考研资料政治马原强化资料-认识与实践的统一(1).doc

考研资料政治马原强化资料-认识与实践的统一(1).doc

考研政治怎么复习?在考研复习中,复习资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整理了【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讲解和习题】,同时可以为大家提供名师考研政治视频、考研政治复习资料、考研政治真题和考研政治辅导等,助您冲击名校!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

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一原理,就必须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

马克思主义原理本身是从实际出发的产物,是对现存历史活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实际应用也要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而不能生搬硬套。

从实际出发,关键是要注重事实,从事实出发。

只有注重事实,才能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所谓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即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的向导。

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所谓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破除一切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陈旧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也就是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创造性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

只是二者的着眼点有所不同,解放思想着眼于从主体方面,强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着眼于从客体方面,强调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

《马原》第三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马原》第三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马原》第三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马恩思想概论》第三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是对实践与认
识之间关系以及发展规律进行论述的一章。

这一章节主要围绕着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展开,深入阐释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以及二者的发
展规律。

以下将对该章进行更为详细的分析。

进一步,实践与认识的发展具有辩证规律。

实践和认识是相互渗透、
相互促进的统一体。

这种统一体包括四个阶段:实践,认识,实践,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实践为主导,认识居于次要地位。

实践的发展为认识提供
了条件,而认识又为实践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这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
关系,推动了实践和认识的不断发展。

最后,实践与认识的发展是不断深化的过程。

在实践中,人们通过实
践活动与客观世界进行互动,追求认识的真理和规律。

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发展,最终达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境地。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这一章节,
深入阐述了实践与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发展规律。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为实践和认识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实践与认识
的发展也具有不断深化的趋势,由感性到理性、由片面到全面,最终达到
辩证唯物主义的境地。

这一章的内容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观点,对于我们解决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原》第三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马原》第三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 实践观点是其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是认识和 被认识、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 认识过程,就是主体在改造客体的实践中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
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3. 价值观 有先进落后、正确错误、积极消极之分
4.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 真理尺度:对 价值尺度:有用 任何实践活动都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
真理原则 按照世界本来面目认识改造世界
价值原则 按照人类自己需求认识改造世界
区别 真理原则侧重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主体性 真理原则看能否干成,价值原则看达到什么预期 真理原则检验标准唯一,价值原则评价标准不唯一,底线是符合全人类 利益
关系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不可分割
只重理性不重感性,导致教条主义 只重感性不重理性,导致经验主义
2. 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 第一次 从实践到认识(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第二次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更重要) Think:为什么理性认识要回归到实践之中? 1,认识的目的:理性认识只有回归到实践中,才能指导实践,改造客观 世界 2,理性认识只有回归到实践中,才能得到实践的检验、丰富、发展
4. 人们认识实践活动中的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 二者是相伴而生的 二者是对立的,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 二者是统一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只要总结经验教训,就可将谬误转化为真 理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真理的本性 主观与客观相一致(认识正确地反映了认识对象) 实践的特点 直接现实性 实践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2. 逻辑证明

马原期末考试问答题及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问答题及答案

一、哲学部分:(1)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答: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了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发展的新境界,集中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①发展是事物前进上升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科学发展观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等,体现了发展的世界观。

②发展观是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是第一要务、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特别是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都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2)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说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答: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道理,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性,又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体现出中国特色这一个性。

在所有制方面,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存;在分配形式方面,我们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共存;在政治上,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指导思想上,我们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所有这些,都是共性和个性相统一.②矛盾具有普遍性,只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现阶段,我国及世界普遍存在这一矛盾,我国面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体现了我国政府承认矛盾的普遍性,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金融危机这一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1-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1-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在线作业_1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13道小题,总分值65分) 1.(5分)A 科学社会主义B 马克思主义文化历史C 马克思主义哲学D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纠错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B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0.1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5分)A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B 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C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D 三大工人运动纠错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C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0.2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5分)A 核心B 合理内核C 基本内核D 精髓纠错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B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0.2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4.(5分)A 理论联系实际B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C 实事求是D 一切从实际出发 纠错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的是()。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A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0.4 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5.(5分)A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B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纠错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C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1.1.1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6.(5分)A 生命物质的共性B 有形物质的共性C 一切物质的共性D 自然物质的共性纠错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C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1.1.1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7.(5分)A 普遍性B 永恒性C 客观性D 有用性纠错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C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1.1.3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8.(5分)A 通过改造世界消灭客观规律B 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规律C 通过改造规律反映客观世界D 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考研政治马原易错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马原易错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马原易错知识点汇总马原是考研政治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考研政治复习备考的重点内容。

在马原部分,有不少考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考研政治马原易错知识点,希望对你有用!考研政治马原易错知识点1.规律与规则不能混同,规律是事物固有的、客观的;而规则是人为制定的、主观的。

当然,合理的规则必须要反映客观规律的要求。

2.规律的重复,是本质性、必然性内容的重复,不是具体事件的重复,因为事物的发展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3.假象和错觉不是一回事情,假象是事物的一种现象,是客观的;错觉是错误的感觉,是主观的。

当然,如果为假象所迷惑就会产生错觉。

4.现象和本质都是客观的,两者之间不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而是体现与被体现的关系,即现象不是反映而是体现本质。

5.唯物辩证法和诡辩论具有本质区别。

第一,前者既承认区别又承认联系(既讲非此即彼、又讲亦此亦彼)。

后者不承认区别只承认联系(不讲非此即彼、只讲亦此亦彼)。

第二,前者既承认运动又承认静止(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后者只承认运动不承认静止(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第三,前者既坚持两点又分清主次,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后者虽然坚持两点但不分主次,属于均衡论。

6.部分质变归根到底是量变,不是质变。

质变有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两种基本形式。

量变有数量变化与结构变化两种基本形式。

7.不能把矛盾的同一理解成等同,同一是矛盾双方的同一,是以差异为前提的;也不能把斗争混同于斗争的具体形式,如错误地认为斗争即对抗。

8.矛盾斗争性的无条件性,不是讲矛盾双方的斗争不需要条件,不受任何条件约束,而是指矛盾双方的斗争在任何条件下都存在,但斗争的具体形式受不同条件的制约。

9.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同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因为普遍存在于特殊之中,没有超出特殊;整体由部分构成,但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新功能,已经超出部分。

10.“事物既然是永恒发展的,就不存在静止或者倒退”,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马原论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马原论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案例在古代天文学中, 居于统治地位的是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

地心说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 后经亚里士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

托勒密认为, 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

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 在各自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其中, 行星的运动要比太阳、月球复杂些: 行星在本轮上运动, 而本轮又沿均轮绕地运行。

在太阳、月球、行星之外, 是镶嵌着所有恒星的天球恒星天。

再外面, 是推动天体运动的原动天。

地心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

亚里士多德的“地球中心说”: 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 日、月、星辰都围绕着地球转动, 符合了圣经上的“上帝创世说”的需要, 为基督教教义提供了依据。

于是, 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和基督教神学会合为一体了。

“地球中心说”成了不容怀疑的“天启真理”。

在中世纪的欧洲, 教会和神学统治着整个思想文化领域, 圣经成了检验真理的标准。

谁要是宣传同圣经相反或不同的观点, 统统被视为“异端邪说力”。

一五四三年, 哥白尼出版了《天体运行》一书, 他提出的“太阳中心说”, 立即引起了教会的极端仇恨。

教会还把坚持和宣传这一说的布鲁诺活活烧死。

真理的光辉是扼杀不了的, 错误的理论迟早要为人们所摈弃。

这就是科学研究的实践做出的最公正的裁判, 牛顿的万有引力, 刻卜勒的“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伽利略的天文望远镜等科学的发展愈益证明了哥白尼学说的真理性, 并且在实践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断言:“物体自由落下的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 物体越重, 下落速度越快。

”一千多年来, 人们一直把这个说法当成不可改变的真理, 没有人敢怀疑它。

可是二十多岁的伽利略却大胆地向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提出怀疑, 一五八九年的一天, 在意大利比萨城的斜塔下。

只见年轻的伽利略带了两个铁球, 健步登上了五十多米高的斜塔顶上。

只见他两手各拿一个铁球(两个铁球大小一样, 重量不等, 一个是十磅重的实心球, 一个是一磅重的空心球), 他同时张开两手:两个铁球平行下落, 几乎同时落到地面上。

马原第三章第三节

马原第三章第三节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

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辩证关系1.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正确的认识世界是有效的改造世界的必要前提,实现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2.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才能不断的深化、拓展对世界的正确认识。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两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4. 主观与客观的矛盾是人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根本矛盾,也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动力,使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呈现出不断深入和拓展的过程。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是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三)必然走向自由1.认识、改造世界,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

2.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

3. 自由是有条件的认识条件:要对客观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尤其是最重要的是对客观事物运动发展规律性、必然性的认识实践条件:能够将获得的规律性认识运用于指导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实现真正的自由。

4.意志自由是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做出决定的能力。

犹豫不决是以不知为基础的,说明不自由。

5.必然与自由是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

三、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1. 实践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所以,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的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2.理论创新为实践创新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

3.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马哲原理总结

马哲原理总结

马哲原理总结一、马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①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

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

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

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1、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马原大题(必考)

马原大题(必考)

重点:题型:选择题(80道80分),客观题20分(我们老师说的是其中包括三个简答题12分,一个论述题8分,但有别的老师说是两道大题共20分)这100分最后折合为70分,其他三十分为作业和平时成绩得分。

范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第一章到第五章,具体为:绪论部分,只出选择题。

第一章,除了三十二页的时间和空间不考,其他均可能考到。

重点,对立统一规律,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哲学基本问题及其意义。

第二章,七十五页的“真理与谬误”第二节的第三小节“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和第二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不考。

重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检验标准”。

第三章,第一节中第四小节“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但需留意社会形态的概念)”第三节中第二小节“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不考,第二节“社会历史发现的动力”只出选择题。

重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第四章,第一节中第三小节“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第二节中第二小节“资本主义所有制”一百六十五页“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形态意识”不考。

重点:“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第五章,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只需简单看看,不作为重点,只出选择题。

重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

以上就是我们老师给画的范围与重点,仅供复习参考。

ps.课本是王道,其他供参考。

答案: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⑴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联系,事物发展的动力就在于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⑵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⑶矛盾分析法是认识的根本方法。

大学马原第二章要点整理

大学马原第二章要点整理

第二章反映论实践观点是马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有无统一性问题,分为可知论、不可知论旧唯物主义可知论:代表性学说:流谢说、白板说、蜡块说等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应客观唯心主义(可知论):代表性学说:灵魂回忆说、绝对观念自我认识论认识的本质是某种神秘主体进行的“自我认识”不可知论:古代的不可知论:皮浪、披里克近代的不可知论:贝克莱、休谟、康德等。

现代不可知论:哥本哈根学派实践活动:已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名)认识的主体: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名)认识的客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中介: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记忆运用,操作这些工具、手段的程序和方法。

实践的中介系统(2个)肢体延长体能放大、感官和大脑延生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实践的主客体依靠中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主客体关系P64:反映同时改造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环节:P64 3个实践目的:实践主题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对实践客体的认识而对实践结果的构想,是实践主体对未来的实践结果的预测、预见。

实践方案:是指人们为实现实践目的而制定实践活动的规则、程序、步骤。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能动地反作用于实践:实践对象、实践方法、实践结果都具有主体能动性特征。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的本质:唯物认为物质第一,意识第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应唯心认为认识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应旧唯物: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的认识是消极的,被动的反应和接受外界对象辩证唯物:承认主客体的关系问题,认识是主体队客体的能动反映能动反映的特点:1反映具有摹写性,摹写性决定了客观性2、反映具有创造性,创造性从根本上把人的反映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活动区别开来,它是反映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认识两种形式: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名)感性认识:人们在实践基础上,有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

2020年最新版马原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2020年最新版马原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2020年最新版马原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第 1 题(单选):实践的主体是()。

绝对精神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人人的意识答案: B第 2 题(单选):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

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答案: C第 3 题(单选):实践的中介是()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和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总和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答案: A第 4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科学实验生活、行为、现实等感性活动答案: A第 5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答案: D第 6 题(单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指出:主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系对同一物理事件和物理过程进行时空度量,所得结果可能不一样。

在认识论上来说是由( )。

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所造成现象和本质的矛盾所造成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的变化所造成由于主观认识的错觉所造成答案: C第7 题(单选):下列选项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形式的是()农民科学种田,为人们提供食品医生医治人们的疾病教师向青少年教授自然及科学知识科学家对大气环境进行检测答案: A第8 题(单选):做任何事情都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实践经验是唯一可靠的实践是正确认识的来源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要事事取得直接经验答案: B第9 题(单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间接经验毫无用处答案: A第10 题(单选):只有通过实践,客观事物才会成为认识的对象,才有人对客观事物的反应。

毛泽东选集《实践论》结合马原课程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解

毛泽东选集《实践论》结合马原课程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解

毛泽东选集《实践论》结合马原课程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解(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主义只关注人的活动中的精神因素;旧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但这种反映是消极直观的,人的实践活动并未进入他们的视野。

什么是实践?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历史性的物质活动。

人的认识,主要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一切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

(二)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一:感性阶段。

我们眼中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是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以及这些事物的外部联系,这叫认识的感性阶段,即感觉和印象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还不能造成深刻地概念,作出合乎伦理(即合乎逻辑)的结论。

二:理性阶段随着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的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的突变(即飞跃),产生了概念。

概念这东西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他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着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了。

概念同感觉,不是数量上的差别,而是有了性质的差别。

循此继进,使用判断和推理的方法,就可产生出合乎伦理的结论来。

(三)真理发展的规律真理是一个发展的过程,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是主观与客观相符的认识。

人类实践的每一次进步,科学技术的每一次发现,人类认识的每一次深化,都是向绝对真理趋近一步。

真理同谬误(对于事物的歪曲的反映)相比较存在,相斗争而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四)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认识运动是一个词,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一直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相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此为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马原课的心得_马原课心得体会范文

马原课的心得_马原课心得体会范文

马原课的心得_马原课心得体会范文更多心得相关推荐↓↓↓感悟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无私奉献心得体会社会实践心得体会1500字团建毕业墙心得体会自我教育心得体会范文马原课的心得1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我慢慢地了解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不应只建立在我们感性理解的基础上。

通过系统的学习,我们必须把它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角度。

一、理论概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世界的物质性和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二、个人见解(一)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在现实生活中,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显得尤为重要。

想问题、办事情只有从这一原则出发,方能做成功想做、要做的事情。

回眸几千年的历史,无论是历代帝王建立基业,还是近代革命先烈为美好社会的不懈奋斗,抑或是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无不考虑现实状况和社会环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也正因为一切从实际出发,才造就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

当然了,人非圣贤,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个人意志的薄弱也会影响人们处理问题应坚持的原则。

如学业的不顺利、就业屡次受挫、恋爱的不成功、人际关系的破裂等等。

因此,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外部因素和主观意识的影响,懂得变通,学会适应,从而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事物是对立统一的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规律,同时对立统一规律还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对立统一是矛盾的两个方面。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每时每刻都要面对激烈而残酷的竞争,竞争的双方都有自己的利益出发点和立脚点,不能正确处理彼此竞争间的关系就会影响自己的大学生活和未来的社会就业。

矛盾分析法,是处理我们现实生活矛盾的好方法。

它要求我们既要看到竞争对手强势、残酷的一面,同时也应当了解到自己与众不同及彼此竞争相互促进的一面。

马原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的心得体会

马原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的心得体会

马原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的心得体会一、实践实践活动又称实践,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活动, 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 是人的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也是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基础。

实践的本质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它有以下几个特征: (1)直接现实性。

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的直接现实性也就是实践活动的客观实在性。

(2)自觉能动性。

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目的性是能动性的主要表现。

在人的实践活动结束时得到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作为目的在实践者头脑中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着, 目的决定着实践者的行为。

(3)社会历史性。

实践从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活动。

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总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 任何人的活动都离不开与社会的联系。

实践的社会性决定了它的历史性。

实践的内容、性质、范围、水平以及方式都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随着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 实践又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实践。

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是实践活动的三项基本要素, 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实践的基本结构。

二、认识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种能动反映不但具有反映客体内容的反映性特征, 而且具有实践所要求的主体能动的、创造性的特征。

具体来看:(1)认识的反映特性是人类认识的基本规定性。

认识的反映特性是指人的认识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和摹本, 在思维中再现或摹写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和本质。

人的认识不论表现形式多么抽象和复杂, 归根结底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 所以, 反映的摹写性表明了反映的客观性。

(2)认识的能动反映具有创造性。

认识是一种在思维中的能动的、创造性的活动, 而不是主观对客观对象简单、直接的描摹或照镜子式的原物映现。

人们为了在实践中实现预定的目的, 不仅要反映事物的现象, 更要把握事物的本质。

(3)反映性和创造性的关系。

反映特性与能动的创造特性是不可分割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大纲第二章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大纲第二章6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P55)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实践的主体与客体主体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1.实践关系: 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2.认识关系: 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3、价值关系: 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利益关系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过程1.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2.实践主体作用于实践客体3.反馈和调节(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 存在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A 物——感觉和思想(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反映论B 思想和感觉——物(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先验论A 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反映论: 坚持认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的认识论原则, 亦即思想反映存在的理论。

所有的唯物主义都是反映论费尔巴哈马克思荀子先验论: 人的认识和认识能力是先于感觉经验、实践的东西, 是先天就有的无论主观唯心主义还是客观唯心主义, 都否认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否认认识对象的客观实在性王守仁贝克莱(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旧唯物主义被动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能动的反映论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缺陷1.旧唯物主义脱离实践考察认识2.旧唯物主义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1.把实践引入认识论2.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3.同不可知论、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划清界限能动反映论被动反映论可知论不可知论反映论先验论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从实践到认识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第一次飞跃第二次飞跃认识的两个阶段1.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认识的起点)感性认识: 是指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感觉知觉表象特点直接具体感性认识的形式: 感觉、知觉、表象感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和特征的直接反映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知觉——对客观事物外部现象和外部联系的整体反映各种感觉的综合表象——主体对过去感觉与知觉到的客体的回忆和再现感性认识的最高形式感觉、知觉、表象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映形式知觉是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表象是主体对过去感觉与知觉到的客体的回忆和再现2.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理性认识: 是主体通过抽象思维对感性认识材料的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形式概念判断推理特点间接抽象理性认识的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概念——对同类事物共同的、一般本质的反映判断——运用概念揭示事物之间以及事物与属性之间的联系推理——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 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二)从认识到实践1.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才能达到目的2. 实现从认识到实践飞跃的条件和途径用来指导实践的理论应当是正确的理论要同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理论要为群众所掌握要有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3.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这种形式, 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而实践和认识之每循环的内容, 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认识发展的总规律)认识发展的总过程从实践到认识, 在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一步步深化和提高。

马原的简答题及分析题和答案

马原的简答题及分析题和答案

马原的简答题及分析题和答案1.简述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表现形式。

29基本派别:哲学可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基本派别。

表现形式: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2.简述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67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为什么?113-116生产力和生产力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1、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2、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中前进的。

它也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也会影响和制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解决还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解决。

4、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4.简述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关系。

课件1)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它们是同一个剩余价值量的两种不同计算方法得出的不同比率。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2)在预付资本量已定的条件下,利润率的大小与剩余价值量成正比,剩余价值量越大,利润率越高。

而剩余价值量又是由剩余价值率决定的,因此,利润率的大小,首先取决于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即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5.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51-52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

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马原经典阅读报告

马原经典阅读报告

马原经典阅读报告第一篇:马原经典阅读报告读毛泽东《矛盾论》有感近段时间,我阅读了毛泽东主席所著的《矛盾论》这篇文章,读后使我更加明白了在延安抗战极为艰苦的时期,毛泽东同志为了克服党内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错误,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最终统一了全党的思想,使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得以发扬和光大……毛主席的《矛盾论》写于1937年8月,是继《实践论》后的又一篇哲学论文。

当时“西安事变”的爆发,使得抗日的局面即将到来,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多方面的不懈努力,使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形成。

但是,由于在长征之前的江西中央苏区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使得党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得以滋生和蔓延,这种不良影响一直持续到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虽然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清除了以王明、博古等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者,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正确领导地位,但是,对于王明这些人在党内所造成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影响,不作一番大的努力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

为此,毛泽东同志写出了《矛盾论》和《实践论》这两篇文章,借以说明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危害性,并以此来加强统一全党的思想。

可以说,这两篇文章是对建党16年来中国革命经验和教训的哲学概括和总结。

中国共产党从她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不可能对任何国家的革命提供现成的公式和答案,特别是中国革命,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因此,不能死板教条式的生吞活剥马列著作中的只言片语,更不能照抄照搬苏联十月革命的“做法”,只能在坚持马列主义普遍真理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具体的实际出发寻找出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来。

不管什么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矛盾,可以说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这在自然界是如此,在革命事业的发展中也是如此。

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的时候,那些在苏联留过学,住过洋房,喝过洋牛奶,吃过洋面包的布尔什维克知识分子们,不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一味听命于共产国际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指示,生硬死板地套用苏联十月革命的某些“经验”,甚至聘用由共产国际派来的洋顾问李德来指挥红军打仗,结果致使中央苏区的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马原论一切从实际出发

马原论一切从实际出发

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

从根本上说,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一切从实际出发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应该贯穿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之中,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依据是世界统一于物质原理,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部原理都以此为理论根据的。

世界统一于物质原理是指导我们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无论我们做什么工作,研究或解决什么问题,都有个从什么出发、从何处入手的问题。

统一的物质世界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产生的最终根源都存在于物质世界之中。

因此,我们认识事物、研究问题就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出发,既不能从原则、本本出发,也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

这就叫做“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所谓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事物,找出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以先入为主的思想去对待事物,也不是用幻想的或臆造的联系去取代事物的联系。

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事物,这是在对待事物的问题上坚持了唯物论;由于一切事物都处于一定时间和空间之中,一切事物都是不停地发展变化的,因此,从实际出发要有强烈的时空观念,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及其变化为转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要反对思想僵化,因循守旧。

坚持用运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处理问题,这就是坚持了辩证法。

总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在对待事物时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和统一起来。

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关键是要注重事实,从事实出发。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必须从实际出发,脱离实际盲目追求快速发展而不顾社会实际,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历史性)
要正确对待错误 要发展真理
追求真 理是一 个过程
反复性 无限性
上升性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实践是动力;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解读名言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 哥白尼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真理是时间的孩子,不是权威的孩子。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从主体来看,会受到主观与客观的限制; 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 使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 认识具有无限性
— 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无限变化
——世代延续 认识的主体(人类) ——不断发展 认识的基础(实践)
人类认 识无限 发 展
瑞士昆虫学家保罗、米勒因发明DDT, 于1948年获得诺贝尔奖。DDT因其稳定性、 脂溶性、药效普遍性等特点,一度大量生 产普遍使用。后来发现DDT的使用造成严 重的环境污染,被绝大多数国家明令禁止 使用。化学工作者进行不懈的努力,研制 出多种新型杀虫剂,代替了DDT农药,既 能杀灭害虫,又能减少污染,避免了对生 态平衡的破坏。 从对DDT认识的发展中,我们可以得到 什么哲学认识论的启示?
最好是把真理比做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 害,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 —— 马克思 只要在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 小步,真理变会变成错误。 —— 列宁 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通过。 —— 泰戈尔
• 原理方法论小结: • ①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 用的条件和范围。 • ②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 定的过程来说。 方法论要求 • 真理的客观性和一元性要求我们坚持真理 •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发展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尼康佳能奈何 如此
在135相机生产厂商里,有两个名字是所有人都无法忽视的,那就是佳能和尼康
——事物兴旺发达的 动力与灵魂
它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汲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形成新的认识 的过程 重视它,是我们党的一个根本特点,也是一条只能够要的政治经验,更 是党事业前进的重要保证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源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制作者:
金融Q1242 李娇
为什么要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怎么去做
创新的重要意义
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客观原理
哥白尼
• 人的天职在于勇于探索 •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 只要多走一小步,仿佛 是像同一方向迈的一小 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 真理是时间的孩子,不 是权威的孩子
亚里士多德
列宁 马克思
坚持认识实践的统一,必须坚持辩证唯物 主义的真理观,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正确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当中,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
_______________在实践中发展和坚持真理
—————有关坚持真理的故事———————
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它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又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推进它,必须大力营造勇于 探索,勇于创造的社会环境。 它离不开民主、开放的政治 风气和学术氛围
坚持双百方针,发扬学术民 主,坚持反对主观主义和形 而上学,坚持破除除马克思 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 解,坚持抵制否定马克思主 义错误观点
• 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真理, 又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 理的统一。对待马克思 主义,我们必须做到坚 持和创新的统一。只有 创新才能不断发展,得 把继承和创新统一起来, 理论才能真真的顺应时 代和实践的呼唤,体现 与时俱进的要求。
• 我们绝不能把马克思理 论当作一项不变的和神 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 恰相反,我们深信,他 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 基础,我们如果不愿与 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 该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 向前推进
——之行动篇
• 必须坚持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求真 务实、不断进行 实践创新和理论 创新,做到坚持 和发展真理
它在经济、 商业、技术、 社会学及建 筑学上地位动力,是当永 葆生机的源泉
起源于拉丁语, 赋予了更新、 创造、改变三 层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