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辩证关系

合集下载

自考本科《马原》第二章第三节知识点精华:真理与价值

自考本科《马原》第二章第三节知识点精华:真理与价值

自考本科《马原》第二章第三节知识点精华:真理与价值平静的湖面只有呆板的倒映,奔腾的激流才有美丽的浪花!幸福不是靠别人来布施,而是要自己去赢取!生命的意义在不断挑战自己,战胜自己!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第三节真理与价值一、真理及其属性1、真理和谬误要掌握,常以简答题出现。

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主体正确地反映了客体,一种是主体歪曲地反映了客体。

正确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真理,歪曲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谬误。

真理是指与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的相一致、相符合。

谬误是与事物不相一致、不相符合的认识,它不仅与事物的现象和表面联系不相一致和不相符合,而且也与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不相一致和不相符合。

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运动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它们的对立表现在相互排斥、相互否定上。

真理与谬误的统一表现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真理与谬误互相依存,是说真理与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在认识过程中不断地开展真理对谬误的斗争,以达到人们对真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

谬误也可能转化为真理,这是指当人们把超出特定对象、时间和范围的认识进行纠正,使之重新与对象、时间和范围相符合,这时谬误就变成了真理。

2、真理的属性要掌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辨证关系,常以简答题出现。

作为正确认识的真理具有多种属性,最重要的是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有两个含义:其一,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承认认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实际又符合客观实际。

事物及其规律本身并不就是真理;真理属于认识范围。

其二,真理的客观性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主观的真理是根本不存在的。

唯物主义承认客观真理。

唯心主义否认客观真理。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任何真理都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这就是真理观上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真理具有绝对性,通常把真理的绝对性称作“绝对真理”。

真理的绝对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马原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马原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马原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与价值是密切相关且相互依存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而价值则是主观评价的表达。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的存在是客观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反映。

价值则是主体在实践中根据需要和利益的要求对客观现实进行评价和判断的结果。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真理的存在离不开价值的指导。

真理的认识和表达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和表达。

而实践的目的和动力又是由人们的价值追求所决定的。

因此,真理的存在离不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

其次,价值的实现需要依赖真理。

人们在实践中追求某种价值目标,需要根据客观实际和规律性的特点来选择正确的行动方向和方式方法。

只有通过对客观实际的正确分析和把握,才能实现人们的价值目标。

因此,真理对于实现人们的价值追求是必然的需要。

最后,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体现在真理的价值性和价值的真理性之中。

真理的价值性指的是真理的认识和表达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追求,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价值的真理性指的是真理的判定和评价要根据客观实际的规律和要求,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分析和判断。

只有真理的价值性和价值的真理性相结合,真理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为人们追求真理、实现社会发展提供
指导。

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的核心内容。

马原-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辩证关系.

马原-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辩证关系.

物质世界
事物的表面特征
实践 认识
感性认识
人类
形式 形式 感觉、知觉、表象
概念、判断、推理 错误的认识 与事物的本质不相一致
内容
内容
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正确的认识理性认识 Nhomakorabea与事物的本质相一致
真理
11/20/2018
谬误
4
真理与谬误
真理与谬误的定义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 规律的正确认识。
谬误是对客观事物及其 规律的错误认识。 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 在,相斗争而发展,并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11/20/2018
“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 识,都是对永恒的东西、对无限 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 对的。” ——恩格斯
11/20/2018 13
真理的相对性
从认识的广度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只是对客 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部分、某一方面、某 一片断的正确认识,而不是对全部事物的正确反映。
B
a
C
c a
b
A C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概论 之
真理与价值的 辩证统一关系
概述
1、什么是真理?
2、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 3、真理的检验标准; 4、什么是价值? 5、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11/20/2018
2
一、什么是真理?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 —— 莱辛 越是接近真理,便愈加发现真理的迷人。 —— 拉美特利 真理是时间的女儿。 —— 达·芬奇 我们只愿在真理的圣坛之前低头,不愿在一切物质的 权威之前拜倒。 —— 郭沫若 11/20/2018 3

马原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

马原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

马原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引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和价值是密切相关的,二者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

真理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和本质,而价值则是主观思维和行为的目标与追求。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和价值观之间的辩证关系,旨在深入剖析二者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推动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1.真理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和本质的反映,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

2.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是相对于特定条件下的客观规律。

3.真理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实践不断深化和完善。

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观1.真理具有历史性,不同历史阶段的真理是不同的。

2.真理的产生与社会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社会关系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人民群众的价值观1.人民群众是创造价值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

2.社会主义国家的价值观应以人民的利益为重。

共产主义社会的价值观1.共产主义社会的价值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的价值观。

2.共产主义社会的价值观追求人类共同体的利益。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真理与价值的统一1.真理和价值是相辅相成的,在实践中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真理指导价值实践,价值实践验证真理。

真理对价值的指导作用1.真理为人们认识价值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维武器。

2.真理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引导人们追求更高尚的人类价值。

价值对真理的实践验证1.价值实践是对真理的最终验证和肯定。

2.通过实践,人们可以验证真理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矛盾与统一1.真理和价值之间既存在着统一性,又存在着矛盾性。

2.真理反映了客观规律,而价值是主观行为的目标。

3.通过辩证思维,可以统一马原真理和人民群众的价值观。

结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和价值观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之间的辩证关系。

真理是价值实践的指导和基础,价值实践是真理的验证和升华。

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我们可以深入理解真理和价值之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和传承。

马原-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辩证关系44页PPT

马原-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辩证关系44页PPT

证关系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马原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笔记

马原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笔记

马原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笔记
以下是关于“马原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的笔记:
一、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

2.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错误的认识误导实践。

二、认识的发展规律
1.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2.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理性认识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

3.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人们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

三、真理与价值
1.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 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

3. 真理与价值的统一:真理具有客观性,价值具有主体性,二者在实践中实现统一。

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 认识世界:通过实践和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对世界的认识水平。

2. 改造世界:以正确的认识为指导,通过实践改变世界。

3.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世界的认识,同时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以上是一个简要的笔记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更详细的资料或进一步的解释,请参考相关的教材、学术著作或请教专业教师。

考研政治马原真理8大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原真理8大知识点

2017考研政治马原真理8大知识点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这是因为:(1)真理内容是客观的。

真理的内容来源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2)检验真理的社会实践是客观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或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重属性(同人的认识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相联系),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1)二者是有区别的。

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有三个方面的含义:①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具有不依赖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人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③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相对真理或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条件性。

表现为:①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的认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有待于扩展。

②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有待于深化。

③从进程上看,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结的①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另一方面,绝对之中也有相对,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②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中的一个环节。

(3)割裂二者的关系犯两种错误:绝对主义真理观和相对主义真理观。

绝对主义真理观只讲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相对主义真理观则只讲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易考分析题)(1)含义:真理是对事物正确的认识,谬误是对事物错误的认识。

(2)辩证关系:对立统一①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

②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相比较存在。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真理转化成谬误,谬误转化成真理。

马原35个简答题参考答案

马原35个简答题参考答案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基本思想原则的理论基础。我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3)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注意中国的特点。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又是一个穷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即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就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走自己的路,我们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胜利。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真理标准的绝对
性,指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只能由社会实践来检验,实
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只要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
为真理性的认识,就具有不可推翻的性质。即使在一定条
件下的实践不能证明某一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但随着
实践的发展,最终一定能判明它是否是真理。实践标准的
不确定性,即真理标准的相对性,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
单击添加文本
1.简述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及其关系。(参看教材第36页)
答: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1)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吸引、互相联结的性质和趋势。同一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为存在的的前提;二是矛盾双方互相渗透、互相贯通,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分离的的性质和趋势。
? 但是,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18.述是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
第一 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即真理作为对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本身包含着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第二 是指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即真理 之所以是真理并不是因为某位天才人物决断 ,而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践本身是一种 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2013-12-28 7
是近似的、有条件的。
2013-12-28
11
真理的绝对性
从内容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的正确认识,包含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B
毕达戈拉斯
c
a
C
b
A
2+b2=c2 a
2013-12-28 12
真理的绝对性
从认识的发展趋势和人类的认识能力上看:就 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 的物质世界的;就人类的认识能力来说,世界上只 存在尚未被认识之物,而不存在不可认识之物。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概论 之
真理与价值的 辩证统一关系
概述
1、什么是真理?
2、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 3、真理的检验标准; 4、什么是价值? 5、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2013-12-28
2
一、什么是真理?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 —— 莱辛 越是接近真理,便愈加发现真理的迷人。 —— 拉美特利 真理是时间的女儿。 —— 达·芬奇 我们只愿在真理的圣坛之前低头,不愿在一切物质的 权威之前拜倒。 —— 郭沫若 2013-12-28 3
——《绛洞花主》小引
2013-12-28 30
(三)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 病人(感冒) 银翘解毒胶囊
辛凉解表,清热 解毒。用于风热 感冒,发热头痛
满足需要
主体
价值关系
价值评价 (评价性认识) 目的 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
客体
知识性认识 目的 客体本身的状态
2013-12-28
21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是指:实践是 历史的、具体的,任何时候的实践都受主观和客 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当时的一切 认识。
2013-12-28
22
逻辑证明可作为实践标准的补充
水果都含有维生素 梨是水果 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 鸭嘴兽是哺乳动物
梨含有维生素
哺乳
鸭嘴兽是胎生的
卵生
四、什么是价值?
2013-12-28 38
价值与真理的辩证统一
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相互制 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
相互制约表现在:
一方面,价值的实现有赖于对相关真理的把握,真理的发展水 平制约着价值实现的程度; 另一方面,真理在实践中被验证的过程,则有赖于价值在实践 中被实现的状况。价值的实现表明,在实践中所遵循的关于客 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真理。
科学的殉道士--乔尔丹诺· 布鲁诺(公元 1548~1600年)出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附 近的诺拉镇。
9
地心说
日心说
2013-12-28
实践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是真理
10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
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
从内容和认识 能力上看
真 理
从广度和深 度上看
确定性、 无条件性
近似性、 有条件性
反对绝对主义
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
反对相对主义 相对性
绝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并不是指两种不同性质的真理,而是指同一真理的 两种属性。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2013-12-28 16
三、真理的检验标准
说是者是,或非者非,即为真; 说是者非,或非者是,即为假。
——亚里士多德
5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真理是认识。
真理是正确的认识。
真理是用思想形式组织起来,用语言
表达出来的正确认识。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 律的正确反映。
2013-12-28
6
二、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
(一)真理的客观性
相互引导表现在: 一方面,实现价值是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满足人们 需要的价值追求引导着人们去探索相关真理,所以认 识活动的指向是受价值追求的指向规定的; 2013-12-28 39
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 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 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我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而 人之所以要改造世界,又是为了满足人自身的需要; 于是,人们在追求真理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另一个 问题,那就是价值问题;说某物或某现象具有价值, 就是该事物或现象成为人们的需要、兴趣、目的所 追求的对象。
善、美

31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第二,一般说来,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
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 识。
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
2013-12-28
32
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的联系
35
价值与真理的辩证统一
真理 原则 价值 原则 客体性 条件性 统一性
人的 实践 活动
主体性
目的性
多样性
2013-12-28
36
价值与真理的辩证统一
1、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
为前提。
案例分析: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同 样要遵循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邓小平同志提出衡量改 革成败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其实就是改革的真理尺 度和价值尺度。其中“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有利于 综合国力提高”是真理尺度,它揭示的是社会发展的进步 水平,因此改革要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要求;其中“有 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则是价值尺度,它揭示的是社 会形态的发展是否符合人民的要求,是否能满足人民走共 同富裕道路的需要,因此改革要符合人民的价值要求。不 符合上述哪一方面要求的改革实践,都不能说是成功的。 2013-12-28 37
权威标准
2013-12-28
17
实用标准 “真理原来是人造 的,是为了人造的,是 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 因为它们大有用处,所 以才给它们以真理的美 名的。”
胡适
2013-12-28 18
实践标准 “人的思维是否具 有客观的真理性,这 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 ,而是一个实践的问 题。”
2013-12-28
19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主观 认识
相符
实践
不符
客观 效果
真理
谬误
2013-12-28
20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是指一切认识是 否具有真理性,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只有实践 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
2013-12-28
要考察任何一个对象的价值,就必须把它 作为客体纳入主客体价值关系之中,把它当作 价值关系中的客体来对待。
2013-12-28 26
(二)价值的特性
1、客观性 :价值关系的形成和产生有其客观的根据 和基础,不是随意的。 首先,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
其次,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也具有客观性。
最后,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也具有客观性。
B
c
b
A
2013-12-28
a2+b2=c2
a2+b2≠c2
14
真理的相对性
从认识的深度看: 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 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 物一定程度、一定层 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
如:人们在几何学认识的 深化,从欧几里得的欧式 几何到非欧几何学 ; 右图:经典非欧几何图片
2013-12-28 15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2013-12-28
27
价值的特性
2、主体性 :价值本身的特点直接同主体的特点相联 系,价值的特点表现或反映着主体性的内容。
无价值
有价值
2013-12-28
28
价值的特性
3、社会历史性
2013-12-28
29
价值的特性
4、多维性
《红楼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 且勿论, 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 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 子看 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 看见宫闱秘事……。
“日心说”与“地心说”
1543年,哥白尼出版了《天体运
2013-12-28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在经过30多年的天文观测 之后,写成了《天体运行 论》一书。
行论》。在这部著作中,哥白尼 明确指出地球在本身自转的同时 ,还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公 转,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只 不过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 这就是著名的“日心说”。 “日心说”的提出,给宗教神学 自然观以致命的打击,推翻了长 期占统治地位的被教会奉为金科 玉律的托勒密天文学体系,是向 宗教神学发出的挑战书,在哲学 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在科学 上宣告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8 8
“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 识,都是对永恒的东西、对无限 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 对的。” ——恩格斯
2013-12-28 识都只是对客 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部分、某一方面、某 一片断的正确认识,而不是对全部事物的正确反映。
B
a b
C
c a
A C
物质世界
事物的表面特征
实践 认识
感性认识
人类
形式 形式 感觉、知觉、表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