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训练:第一部分 专题一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第1讲 地球运动规律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试卷(19份) 通用

【高中地理】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试卷(19份) 通用

专题训练(一)地球运动一、练基础小题——提速度图2为某摄影爱好者在图1中广袤草原上拍摄的“日出美景”。

读图完成1~2题。

1.摄影爱好者拍摄“日出”美景的方向和北京时间分别是( )A.东南7月1日06时B.东北7月1日06时C.东北1月1日12时 D.东南1月1日12时2.拍摄“日出”美景的地点是图1中的( )A.甲 B.乙C.丙 D.丁解析:1.D 2.C 第1题,由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位于赤道附近,日出地方时为6时左右。

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

图示经度范围大致为25°E~35°E,与120°E相差85°~95°,地方时相差6小时左右,计算可得北京时间应为12时左右。

1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该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第2题,由题干可知,该“日出”美景是在广阔的草原上拍摄到的。

图中甲地点位于刚果盆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景观为热带雨林,并非热带草原;从乙地点向东拍摄的是湖面;丁地点东面有超过3 000 m的高地;丙地地势平坦开阔,最有可能拍摄到“日出”美景。

读天津市年平均等日照时数线分布图(单位:h),完成3~4题。

3.影响天津市年平均日照时数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势高低B.经度位置C.海陆位置 D.纬度位置4.甲地日照时数少的原因是( )A.地势低洼,气压低降水多B.热岛效应强,蒸发较旺盛C.建筑物密集,遮挡阳光多D.大气污染重,阴雨天气多解析:3.C 4.D 第3题,图示年平均日照时数由东南向西北减少,与由沿海向内陆的位置变化一致,据此可判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选C项。

天津基本上为平原地形,地势差别较小,故A错误。

第4题,甲地日照时数低于周边,而平均昼长基本相同,则是天气状况影响所致,可能是位于城区,大气污染较严重,同时雨岛效应强而降水多,故日照时数少于周边地区。

(2017·山西大学附中诊断)某兴趣小组每天在国际标准时间为17点钟时,测得一年中该树正午影子顶端在AB之间来回移动,树高为4 m,OP 为4 m,P点为AB中点。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限时规范特训卷(42份) 人教课标版10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限时规范特训卷(42份) 人教课标版10

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水 1.3.1 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下图为某河流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①径流、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河网调蓄B.①蒸发蒸腾、②河网调蓄、③地表调蓄、④径流C.①河网调蓄、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径流D.①蒸发蒸腾、②地表调蓄、③河网调蓄、④径流答案 D解析注意联系图中的地理事项,则可判断②为地表调蓄,径流经过调蓄后进入河网,③为河网调蓄,④为径流;①为蒸发蒸腾。

2.近年来,图中河流含沙量变小,最可能原因是( )A.修建水库B.植被覆盖率下降C.降水强度增大D.上游河道采砂答案 A解析含沙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有植树造林或修建水库。

下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2013年降水量逐月累加柱状图。

读图回答第3题。

3.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答案 D解析一般来说,降水越丰富,水循环越活跃。

依题意,该图纵坐标为逐月累加降水量,由图可看到该地11~次年2月降水量累加值变化明显,说明此时降水量大,此时为北半球冬季,故选D。

下图为南半球某区域河流的径流补给分配比例图,回答4~5题。

4.补给类型a、b、c、d分别是( )A.雨水冰川融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B.冰川融水雨水深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C.冰川融水雨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D.雨水冰川融水深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答案 A解析从图中可知,d补给比较稳定,常年都有,应该为深层地下水补给;11月至次年3月左右,该河流以b补给为主,此时为南半球的夏季,应该是冰川融水补给或是雨水补给为主,而每年4~11月以a补给为主,此时为南半球的冬季,不可能为冰川融水,故a为雨水补给,b为冰川融水补给,则c为浅层地下水补给。

5.该河流可能为( )A.非洲东南部的赞比西河B.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河C.南美洲东南部的巴拉那河D.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附近的比奥比奥河答案 D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河流流经地区以冬雨为主,应该位于地中海气候区,A非洲东南部的赞比西河流经区为热带草原气候,B墨累—达令河为亚热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C巴拉那河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D比奥比奥河是地中海气候,故可能是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附近的比奥比奥河。

浙江省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二轮选考地理仿真模拟卷(一)【解析】

浙江省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二轮选考地理仿真模拟卷(一)【解析】

重难点专项练(一)采煤是一个高危险行业,稍微一点麻痹或者松懈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

2010年3月28日,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获救115人,遇难38人。

下图中图Ⅰ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图Ⅱ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Ⅰ图Ⅱ1. 图Ⅱ中能代表含煤层岩层的地质过程及形成的岩石类型是()A. ⑦,aB. ③,bC. ②,cD. ①,d2. 在图Ⅰ中E、F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A. 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B. 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C. 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D. 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3. 关于图Ⅰ中各地区地质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甲、乙、丙、丁处地貌均为地壳运动形成B. 乙处地貌受外力作用影响,背斜成谷C. 丙处受内力作用影响,背斜成山D. 丁处为谷地,可修建水库蓄水【答案】1. C 2. D 3. B【解析】1. 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

含煤岩层属于沉积岩,是受外力作用形成的。

图中2、5表示外力作用,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C。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A为背斜,容易发生瓦斯爆炸;b为向斜,容易出现透水事故。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3. 根据图示:图中乙地为背斜,背斜顶部受张裂,裂隙发育,受外力侵蚀形成山谷。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下图为某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至④代表不同时代的岩层。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甲处背斜、乙处向斜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B. 在野外寻找水源,可在乙、丙代表的地质构造处找寻C. 图中岩浆活动发生在断层形成前D. 乙处代表的地质构造,不利于建隧道5. 图中⑤箭头处岩石发生了变质,形成的岩石最有可能是()A. 石灰岩B. 大理岩C. 板岩D. 玄武岩6. ①②③④岩层中,生成最早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4. C 5. B 6. D【解析】4. 据图可知,甲处沉积岩层上拱,为背斜部位,乙处沉积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部位,均为内力作用形成,A正确;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丙处为断层,岩石破碎,地下水出露,B正确;图中岩浆活动发生在断层形成之后,C错误;向斜易储水,不宜修建隧道,D正确。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训练:第一部分 专题一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第1讲 地球运动规律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训练:第一部分 专题一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第1讲 地球运动规律

[专题限时训练]一、选择题(2017·高考天津卷)我国A市某中学(图Ⅰ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一天中最短。

冬至前后,师生们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00)看到日出。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A市位于天津市(39°N,117°E)的( )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2.下列时段中,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的是( )A.惊蛰到立夏B.立夏到小暑C.白露到立冬D.立冬到小寒解析:第1题,由材料信息可知,北京时间14:08时,该地地方时为12:00,计算出该地经度为88°E,位于天津西方;该地冬至前后北京时间10:00日出即地方时7:52日出,计算知该地冬至前后夜长为15时44分,天津冬至前后夜长为15时左右(与北京相似),故该地位于天津的北方;则C项正确。

第2题,考查地图三要素及地球运动。

读图Ⅰ可知,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代表日落时杆影指向由东北转为东南,则日落方向由西南变为西北,太阳直射点应该由南半球移动到北半球,结合二十四节气图可知,A项正确。

答案:1.C 2.A(2017·四川天府大联考)2016年8月5日~21日,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202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日本东京举行。

读两个国家略图,回答3~4题。

3.在第31届奥运会召开期间,两个举办城市的特点是( )A.里约热内卢正午太阳高度变小B.东京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C.里约热内卢日出方向是东南方D.东京日出和日落方向偏向北方4.某日本游客从东京成田机场飞往里约热内卢,出发时间是2016年8月6日17点,飞行时间约是28小时,那么该游客到达里约热内卢机场的时间是( )A.8月6日9时B.8月7日9时C.8月8日3时D.8月7日3时解析:第3题,8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并向南运动,里约热内卢正午太阳高度变大,东京在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北半球夏季,两城市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篇 专题与热点 专题一 自然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原理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篇 专题与热点 专题一 自然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原理

第4讲地壳及其运动时间:50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后面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下图为“李家坪地形地质图”,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水能丰富B.该地以丘陵为主C.河流流向为由西南向东北D.该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答案 B解析根据图中信息,有河流,该地落差不是很大,但无法判断河流水量大小,不能说水能丰富,A项错误;根据指向标和等高线判断河流流向是由西北流向东南,C项错误;该图没有经纬度,无法判断自然带类型,D项错误;根据等高线的海拔高度判断,该地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500米之间且起伏较小,是丘陵地形,B项正确。

2.下图中可以正确反映河流流向李家坪处地下地质构造的是( )答案 B解析读图判断,李家坪处,沿河流流向,岩层新老关系是中间新,两翼老,应是向斜构造。

C、D两图是背斜构造,C、D两项错误;A图在村子两侧又有新岩层,不是沿河流方向的地质构造,是与河流垂直的方向的地质构造,A项错误。

[2017·广东百校大联考]崮,是一种四周陡峭、山顶较平的山,属于地貌形态中的“桌形山”或“方山”。

高度在10至100米之间。

下图为山东枣庄市抱犊崮。

抱犊崮是国家级山林地质公园,丰富的地质岩层记载着华北寒武纪十几亿年的地质史,大量的生物化石述说着远古的繁盛,擎天一柱一指峰展示了造物主的鬼斧神工,美丽的石钟乳令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被誉为“天下第一崮”。

抱犊崮植被多为落叶阔叶树,但在抱犊崮南侧的山谷下方,分布着山东省罕见的常绿阔叶树种天然杂木林。

据此完成3~5题。

3.构成抱犊崮的岩石属于( )A.石灰岩 B.页岩 C.花岗岩 D.大理岩答案 A解析由材料可知,抱犊崮岩石中含有生物化石,说明为沉积岩。

花岗岩为岩浆岩,大理岩为变质岩,页岩和石灰岩为沉积岩;而石钟乳发育于石灰岩。

4.抱犊崮的形成过程是 ( )A.流水沉积—外力侵蚀—隆起抬升B.海相沉积—隆起抬升—外力侵蚀C.隆起抬升—流水沉积—外力侵蚀D.外力侵蚀—海相沉积—隆起抬升答案 B解析构成抱犊崮的岩石是石灰岩,它属于沉积岩,形成于浅海中。

2018版高考地理全国版二轮专题复习配套文档:第一部分

2018版高考地理全国版二轮专题复习配套文档:第一部分

技能四地理示意图的判读类型一地理原理示意图的判读[典题示例]水循环原理示意图的判读【典例1】(2016·课标全国Ⅲ,7~9)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1)~(3)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解析第(1)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森林植被遭破坏后,其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下渗和地下径流减少,雨季降水多数转化为地表径流,且地表径流汇集速度加快,导致河流径流量大增;而旱季时河流因缺少地下水补给,径流量大减,因此导致河流径流量的年内变化增大。

选B。

第(2)题,森林植被恢复后,蒸发(腾)量增加,地表植被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加,地表水下渗作用增强,地下径流增加,该山地的坡面径流减少。

选C。

第(3)题,森林植被恢复后,其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下渗量增加,坡面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因而甲、乙两条河流径流总量减少。

岩层向乙河倾斜,雨水下渗到透水岩层后汇入乙河,乙河径流量增加,而甲河径流量减少。

选D。

答案(1)B(2)C(3)D[方法总结]地理原理示意图的判读地理原理示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

常见的有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台风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背斜和向斜示意图、城市中工业布局示意图等。

高三地理二轮地球运动规律复习题(含答案)-精选文档

高三地理二轮地球运动规律复习题(含答案)-精选文档

高三地理二轮地球运动规律复习题(含答案) 地理学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现象的学问。

小编准备了高三地理二轮地球运动规律复习题,希望你喜欢。

选择题(100分)(2018北京东城期末检测)2018年12月2日1时48分(北京时间),我国的登月探测器嫦娥三号飞越甲地(0,178E)上空时,火箭和探测器实现成功分离。

据此回答1~3题。

1.器箭分离时嫦娥三号探测器飞越()A.亚洲上空B.南美洲上空C.大西洋上空D.太平洋上空解析根据甲地的坐标(0,178E)可知,其位于太平洋。

答案 D2.器箭分离时,甲地的区时为()A.1日21时48分B.1日5时40分C.2日5时48分D.2月21时40分解析根据甲地的经度为178E可知其所在时区为东十二区,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当北京时间为1时48分时,甲地的区时为1时48分+4小时=5时48分,因为没有跨越日界线,所以日期不变。

答案 C3.下图中能反映此日后 20天时全球昼长分布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此日后20天为12月22日,即冬至日,该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夜现象;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及其以南有极昼现象。

答案 D(2018合肥质检一)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经线MO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据此完成4~5题。

4.此时,下列四个城市白昼时间最长的是()A.海口B.拉萨C.合肥D.北京解析由地球自转方向可知图示半球为北半球,从晨昏线分布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即为夏至日。

在夏至日,越往北(纬度越高)白昼越长,选项所列四个城市中北京纬度最高,白昼最长。

答案 D5.此时,北京时间最接近()A.3时20分B.15时20分C.2时D.14时解析由MO以东为东半球可知,MO为20W,由晨昏线分布可知此时为20W为18时,北京时间(120E 经线的地方时)为次日3时20分。

答案 A(2018浙江名校联考一)嫦娥2号卫星三次减速制动后,依次进入12小时轨道、3.5小时轨道、118分钟工作轨道。

2018届二轮复习 +地球运动规律学案(全国适用)+Word版含解析

2018届二轮复习  +地球运动规律学案(全国适用)+Word版含解析

2018年高考二轮地理复习讲练测之学案专题1 地球运动规律考向一地方时、区时计算和日期变更【一讲高考】1.考纲要求了解地球自转本形式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以及掌握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命题规律以重大时政事件为背景,考查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结合图示有关资料,尤其是日照图,考查地球自转与经度变化、时间计算、昼夜长短。

【例1】(2017•北京卷)大数据显示,城市机动车流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城市的生活节奏。

机动车流量百分比是指某时段机动车流量占当日机动车总流量的比例。

图1为甲城市工作日机动车流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第1题。

图11.甲城市所处时区是A.西二区B.西十区C.东十区D.东二区【答案】1.B考点:地方时和区时计算、城市交通。

【点睛】解答该题关键是理解城市工作时间和城市日机动车流量变化的关系,然后根据甲城市工作时间的北京时间与甲城市当地区时的关系,判断甲城市所处的时区。

注意甲城市是北京时间2时上班,说明甲城市的时区比北京(东8区)早6小时,而不是晚6小时。

【例2】(2017•江苏卷)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

图2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

读图回答3~4题。

3.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A.12点B.15点C.18点D.21点4.该日悉尼和广州A.日出同为东南方向B.正午树影朝向相同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D.昼夜长短状况相同【答案】3.C 4.A【解析】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点睛】根据图中昼夜分布规律,判断出晨昏线的位置,晨线和赤道的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从而可以计算出北京时间。

【例3】(2016²浙江卷)5月23日,当太阳直射墨西哥某城市(103°W)时,北京时间是( ) A.24日2时52分B.24日2时08分C.23日3时08分D.22日2时52分【答案】A【解析】当太阳直射墨西哥某城市(103°W)时,即103°W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120°E位于该市东侧经度相差223°,通过计算得到时间相差14时52分,该市为5月23日12时,根据“东加西减”的规律,需加上14时52分,则北京时间为24日2时52分。

2018高考地理二轮探究专项训练 含解析 精品

2018高考地理二轮探究专项训练 含解析 精品

探究专项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五)巴厘岛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11月~次年3月为雨季。

当地时间2017年2月9日晚,巴厘岛发生了山体滑坡。

下图为巴厘岛地理位置及区域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巴厘岛()A.地势中部高,四周低B.山脉以南北走向为主C.河流流域面积较大D.河流有结冰期解析:由图文材料可知:巴厘岛的水系呈放射状,且由中部流向四周,说明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山脉是流域的分水岭,巴厘岛北部河流多自南向北流,南部河流多自北向南流,而河流流向与山脉走向垂直,故山脉以东西走向为主;受岛屿限制,河流流域面积较小;巴厘岛位于赤道附近,气温常年较高,河流无结冰期。

答案:A2.巴厘岛雨季时盛行()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解析:由图可知,巴厘岛位于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带,盛行东南风,受周边岛屿影响,东南风比较干燥,降水较少,故形成旱季。

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成为西北风,从海洋带来的丰富水汽,受地形抬升和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形成丰沛降水。

答案:D3.巴厘岛发生此次山体滑坡的主要原因有()①持续性降水②过度砍伐森林③位于板块交界地带④地势起伏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由图文材料可知,巴厘岛多山地地形,地势起伏大,且2月正处于巴厘岛的雨季,多持续性降水,故①④正确;巴厘岛位于赤道附近,森林的破坏会加剧水土流失,进而诱发滑坡等自然灾害,故②正确。

答案:C(2017·河南六市二模)“寒江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是松花江沿岸雾凇的真实写照,隆冬时节,沿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

这就是“雾凇”。

雾凇通称“树挂”,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的冰晶。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附近岸边最不可能出现雾凇的是() A.甲B.乙C.丙D.丁解析:材料中提及雾凇是水汽遇冷形成的现象。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_1_4《地壳运动规律》限时规范训练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_1_4《地壳运动规律》限时规范训练

专题1-1-4《地壳运动规律》限时规范训练一、选择题下图为某学生画的“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和“喜马拉雅山某处化石照片”。

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箭头标注错误的是( )A.①②B.⑦⑧C.③⑤ D.①⑤2.照片中含化石的岩石是( )A.变质岩B.沉积岩C.花岗岩D.玄武岩解析:1.选B。

2.选B。

第1题,只有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所以变质岩不会形成岩浆岩,⑧错误;岩浆也不会直接形成沉积岩,⑦错误。

故选B项。

第2题,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变质岩、岩浆岩都经历过高温高压的过程,因此里面没有化石;只有沉积岩中含有化石,故B正确。

(2017·安徽合肥质检)读我国某地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图,完成3~4题。

3.Ⅳ单元地貌是( )A.背斜山B.向斜山C.断块山D.死火山4.Ⅱ单元地貌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主要是( )A.流水侵蚀—断裂陷落—流水堆积B.岩浆活动—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岩浆活动—流水侵蚀—断裂陷落D.流水侵蚀—褶皱弯曲一风力堆积解析:3.选C。

4.选A。

第3题,Ⅳ单元地貌是断块上升形成的。

第4题,Ⅱ单元岩层背斜构造顶部出现侵蚀缺失;后由于断裂陷落,地势降低,出现沉积,岩石顶部出现沉积物覆盖层。

(2016·天津五校联考)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题。

5.图中河谷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B.断层下陷C.向斜凹陷D.背斜张裂解析:选A。

图中河流两侧岩层相同,因此河谷主要是流水侵蚀造成的。

(2016·河北衡水六调)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于下列哪个地质时期( )A.古生代前期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C.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D.新生代后期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岩石为变质岩B.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C.丙处岩石由外力作用形成D.丁岩层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解析:6.选C。

2018年高考地理全国用:第一篇 专题与热点 专题一 自然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原理 1-1-1 Word版含答案

2018年高考地理全国用:第一篇 专题与热点 专题一 自然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原理 1-1-1 Word版含答案

时间:50分钟满分:80分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

每小题后面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 [2017·北京海淀区模拟]世界时(即格林尼治时间)是以观测地球运动为基础的时间系统。

科学家发现由于地球运动的变化,世界时的1秒正在变长。

为保证钟表的时间与地球运动相协调,国际计量大会决定为全球时钟增加1秒,即“闰秒”。

下图为此次世界时“闰秒”调整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此次“闰秒”调整时正值北京时间( )A.2016年12月31日15时59分60秒B.2017年1月1日7时59分60秒C.2016年12月31日15时43分60秒D.2017年1月1日7时43分60秒答案 B解析世界时为零时区区时,比北京时间晚8小时。

“闰秒”调整时,世界时为2016年12月31日23:59:60,此时北京时间为2017年1月1日7:59:60。

故选B。

2.“闰秒”是由于地球( )A.公转速度加快 B.自转速度加快C.公转速度减慢 D.自转速度减慢答案 D解析为全球时钟增加1秒,这是因为地球自转速度减慢了(即全球时钟为保持和地球自转同步,需多走一秒)。

3.“闰秒”调整后三日内( )A.北京6时后日出东北方向B.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增高C.正值我国冬至到小寒之间D.南极大陆极昼范围扩大答案 C解析“闰秒”调整后三日内即2017年1月1日之后,北京仍处冬季,日出东南;太阳直射点向赤道方向移动,纬度降低;在我国二十四节气中正值冬至到小寒之间;南极大陆极昼范围正向南极点缩小。

[2017·福建南平3月测试]2016年11月28日~2017年2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会议,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视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历法体系。

下图示意二十四节气在黄道上的位置。

据此完成4~5题。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限时规范特训卷(42份) 人教课标版12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限时规范特训卷(42份) 人教课标版12

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1.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1题。

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①指化学沉积作用②指搬运作用③指成岩作用④指火山喷发作用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 D解析①为水圈物质转化为沉积岩,该过程为化学沉积作用;②为土壤/沉积物转化为沉积岩,该过程为成岩作用;③为变质岩转化为土壤/沉积物,该过程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④为岩浆物质进入大气圈,该过程为火山喷发作用。

图A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甲处石柱林立、排列整齐(见图B),柱子间垂直裂隙发育,每根石柱高约20~30米、直径约40~60厘米,横切面大致呈六边形。

回答2~3题。

2.图A地区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A.断裂、沉积、褶皱、侵蚀、岩浆侵入与喷出B.褶皱、岩浆侵入与喷出、侵蚀、沉积、断裂C.褶皱、断裂、侵蚀、沉积、岩浆侵入与喷出D.褶皱、侵蚀、断裂、岩浆侵入与喷出、沉积答案 C解析读图,图A中下部的沉积岩层有明显弯曲,且岩层错动,说明先发生褶皱,后出现断裂,并错动形成断层。

下部岩层表面不平,说明断层发生后,被侵蚀。

然后又发生沉积作用,有上覆岩层形成。

岩浆岩切断沉积岩层,说明形成最晚,图中可以看出有火山锥,说明有岩浆侵入与喷出。

C对。

3.图B所示石柱林是( )A.砂砾岩B.片麻岩C.玄武岩D.花岗岩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图B石柱林位于甲处。

甲处是火山锥地貌,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喷出岩,也叫玄武岩,C对。

桌状山是顶平似桌面、四周被陡崖围限的方形山体。

大瓦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横断山东侧,海拔3 222米,为世界第二桌状山。

大瓦山是地形倒置的向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项限时训练(一)自然地理的原理和规律 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项限时训练(一)自然地理的原理和规律 新人教版

(一)自然地理的原理和规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2013·全国第五次大联考)图中甲、乙、丙所在圆弧为北半球晨昏线的部分,甲、丙两地纬度相同。

读图,完成1~2题。

1.若乙地为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则其纬度范围是( )。

A.0°~23.5°N B.66.5°~90°NC.23.5°N~66.5°N D.66.5°S~90°S2.如果甲、丙两地属同一日期且经度差小于180°,那么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

A.北京处于高温多雨期B.北京日出时间为5时C.北京昼长为13小时D.北京正在举办国庆活动解析第1题,乙地为北半球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即晨昏线与纬线切点,所以所在纬度变化范围为66.5°N~90°N。

第2题,甲、丙两处属于同一日期,且经度差小于180°,且甲、丙两地所在纬线昼弧弧长小于夜弧弧长,同时甲、丙两地位于北半球,所以北京为冬半年,低温少雨、昼短夜长。

答案 1.B 2.D(2013·江西省百所重点高中阶段性诊断)读北京某日相关气象预报资料表,完成3~4题。

3.资料日期中的今日所反映的可能是( )。

A.1月31日B.5月31日C.8月31日D.10月31日4.下列关于北京气象资料中三日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31日气压较高,主要因为受暖空气影响B.1日白天气温低,主要因为大气削弱作用强并且受冷空气影响大C.1日风力较大,主要因为副热带高压势力强D.2日夜间气温低,主要因为大气逆辐射强解析第3题,根据表中今日和明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判断出北京昼长夜短,且昼长逐渐变短,表明太阳直射点自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应为10月31日。

第4题,根据表中天气变化判断出,31日气压较低;1日受冷锋的影响,出现大风、降雨天气,大气削弱作用强,气温低;2日夜间气温低,主要是大气逆辐射较弱。

2018年创新思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训练:第一部分 专题一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Word版含答案

2018年创新思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训练:第一部分 专题一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专题限时训练]一、选择题(2017·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土耳其的卡帕多奇亚拥有世界上梦幻般的地质景观“蘑菇石”(如下图)。

蘑菇石顶部岩石呈灰黑色,含有气孔,底部的岩石呈灰白色,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据此完成1~2题。

1.底部岩石按成因属(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2.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为( )A.沉积——火山喷发——风化侵蚀B.火山喷发——地壳抬升——沉积C.沉积——地壳抬升——火山喷发D.地壳抬升——火山喷发——风化侵蚀解析:第1题,底部岩层有分层构造,应为沉积岩。

第2题,蘑菇石顶部应为喷出岩,岩浆喷发应发生在沉积岩形成之后,再经历风化侵蚀形成现在的景观。

答案:1.C 2.A(2017·全国5月联考)海洋蓝洞表现出与周边水域不同的深蓝色,仿佛是大海的瞳孔,呈现出深邃、神秘、诡异的自然景观。

它是地质历史时期在碳酸盐岩地层中发育形成的四壁陡直、敞口朝天的有水洞穴,有的在海洋中,有的在陆地上。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海洋蓝洞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地壳运动活跃的地区形成B.多形成于板块交界处C.在干燥少雨的环境下形成D.由流水溶蚀和侵蚀作用而成4.海洋出现蓝洞现象反映了( )A.海陆升降变迁B.全球气候变暖C.地震火山频繁D.海洋深不可测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提示,海洋蓝洞是地质历史时期在碳酸盐岩地层中发育形成,碳酸盐和二氧化碳、水可以发生反应形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即碳酸盐地区发生流水溶蚀作用易形成洞穴,所以海洋蓝洞是在地质历史时期,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由流水溶蚀和侵蚀作用而成的。

第4题,根据上题结论,洞穴形成的地质历史时期是处于地表环境,现在海洋里出现蓝洞现象,说明该地区发生了海陆升降变迁。

答案:3.D 4.A(2017·重庆市二诊)下图是我国东南地区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大题规范练:1含解析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大题规范练:1含解析

大题规范练(一)(时间:20分钟分值:46分)1.(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号:78194085】烟瘴桂峡谷位于长江源头附近,谷内沟壑纵横,人迹罕至,降水汇集,草甸灌丛丰富,成为珍稀食肉动物雪豹的聚集区。

峡谷区域规划建设水电站,通过专家论证后某生物专家认为水电站建成将导致雪豹数量锐减。

下图示意电站建成前后的M处水位及峡谷的淹没范围。

(1)分析大坝拟建在M地的原因。

(6分)(2)简述大坝建成后对下游较短河段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6分)(3)请你为生物专家的观点提供科学的弹论证明。

(4分)(4)从经济角度分析,你是否赞成该水电站建设,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解析】第(1)题,水库大坝的选址应综合考虑水库大坝的作用和当地自然地理的特点:水库应选择在防洪效果强、水能丰富的地区,即水量大、落差大的地区。

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使坝身较短,蓄水区域广,工程量小,节省建筑投资。

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地质地形复杂地段,尽量少淹没农田,无泥石流、滑坡等危险地质灾害的地方,以保证工程的安全。

读图分析可知,M地处峡谷地带,工程量小,便于大坝建设;上游为河谷,有天然的集水区域;该地区落差较大。

第(2)题,水库具有调蓄功能,因此能够调节水库以下河段的径流量季节变化,从而使得流量季节变化变小,库区水流流速减缓,泥沙沉积,从而导致带到下游的泥沙减少,河流的含沙量降低;水库的调节作用,导致冬季枯水期的水量增加,调节能力加强,从而导致结冰期变短。

第(3)题,雪豹数量锐减主要从栖息地的破坏、食物来源减少、生态破坏等方面来分析。

水库建设会使水位升高,从而导致谷内草甸灌丛大多被淹没,食草动物缺乏食物来源,数量减少,雪豹的食物减少,谷地被淹没,雪豹捕食范围缩小;谷地淹没后,生态环境发生改变,由陆地变为水域,食物链发生改变,食物来源减少,从而造成雪豹数量锐减,进而危及生物多样性。

第(4)题,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从赞成和不赞成两方面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限时训练]一、选择题(2017·高考天津卷)我国A市某中学(图Ⅰ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一天中最短。

冬至前后,师生们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00)看到日出。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A市位于天津市(39°N,117°E)的( )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2.下列时段中,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的是( )A.惊蛰到立夏B.立夏到小暑C.白露到立冬D.立冬到小寒解析:第1题,由材料信息可知,北京时间14:08时,该地地方时为12:00,计算出该地经度为88°E,位于天津西方;该地冬至前后北京时间10:00日出即地方时7:52日出,计算知该地冬至前后夜长为15时44分,天津冬至前后夜长为15时左右(与北京相似),故该地位于天津的北方;则C项正确。

第2题,考查地图三要素及地球运动。

读图Ⅰ可知,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代表日落时杆影指向由东北转为东南,则日落方向由西南变为西北,太阳直射点应该由南半球移动到北半球,结合二十四节气图可知,A项正确。

答案:1.C 2.A(2017·四川天府大联考)2016年8月5日~21日,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202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日本东京举行。

读两个国家略图,回答3~4题。

3.在第31届奥运会召开期间,两个举办城市的特点是( )A.里约热内卢正午太阳高度变小B.东京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C.里约热内卢日出方向是东南方D.东京日出和日落方向偏向北方4.某日本游客从东京成田机场飞往里约热内卢,出发时间是2016年8月6日17点,飞行时间约是28小时,那么该游客到达里约热内卢机场的时间是( )A.8月6日9时B.8月7日9时C.8月8日3时D.8月7日3时解析:第3题,8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并向南运动,里约热内卢正午太阳高度变大,东京在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北半球夏季,两城市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第4题,东京在东九区,里约热内卢在西三区,两地相差12个小时,加上飞机飞行时间,所以到达里约热内卢机场的时间=8月6日17点-12+28=8月7日9时。

答案:3.D 4.B阿图什天门(39°39′N,75°31′E)位于新疆阿图什市与乌恰县交界处,这个由灰黄色的砾岩形成的天然石拱门呈“∩”字型,宽约100米,高457米,是地球上最高的天然石拱门,干燥的空气在狭窄的山脊间快速流动,侵蚀着岩壁,形成了风的通道。

下图为某摄影爱好者拍摄的阿图什天门。

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地理事物成因与阿图什天门类似的是( )A.喀斯特地貌B.丹霞地貌C.雅丹地貌D.风积地貌6.在图示时刻,拍摄者位于太阳的什么方位,以及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东北该地与北京昼长相当B.东南该地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小于47.5°C.东北此季节索马里半岛东面海域渔业资源丰富D.东南阿图什天门的影子变化角度小于180°解析:第5题,据题干信息可知,阿图什天门主要是由于风力侵蚀导致的。

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是干旱地区风力侵蚀形成的;风积地貌是风力沉积形成的。

第6题,图示拍摄时间为5月1日21:20(北京时间),阿图什天门属于东五区,拍摄时当地时间为18:20,太阳位于西北方,则拍摄者位于东南方;5月份,昼长大于12小时,天门山影长变化大于180°。

答案:5.C 6.B(2017·山东淄博实验中学诊断)下图为我国甲、乙、丙三地某年内的日出时刻变化曲线图,图中的a、b、c、d、e为节气。

读图,回答7~8题。

7.甲、乙、丙三地由南到北的顺序是( )A.甲、乙、丙B.甲、丙、乙C.丙、乙、甲D.乙、丙、甲8.下列关于图中信息的表述,正确的是( )A.a~e节气中,相一致的是a和cB.甲、乙、丙三地中,甲地位于最东方C.一年内,总是甲地最先看到太阳D.三地中,丙地位于东七区解析:第7题,我国位于北半球,各地都是夏至日日出最早,冬至日日出最晚,故b为冬至日,d为夏至日,则a为秋分日,c为春分日,e为秋分日。

夏至日我国纬度越高,日出越早,甲、乙、丙三地由南到北的顺序是丙、乙、甲。

第8题,a~e节气中,相一致的是a和e;一年内,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的半年,甲地最先看到太阳,冬半年则最晚看到太阳;c为春分日,当地6点日出,此时北京时间为6点16分左右,当地与120°E相差4度左右,经度为116°E度左右,位于东八区。

答案:7.C 8.B(2017·福建南安一中质检)假定地球为规则的球体。

下图中所有点、线位于地球表面,O点到地球表面大圆d的圆周上各点距离相同,弧线b上的各点终年昼夜平分,箭头c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圆a及其内部的各点昼长均为24小时,B点为圆a的几何中心,圆d与圆a相切于A点(60°W)。

读图,回答9~11题。

9.当圆a集合了半球内昼长为24小时的所有点时,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此刻,A点的地方时为12点B.此刻,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C.此刻,太阳直射点位于O′D.此刻,M点的地方时为18时10.此时,地球上新旧两个日期所占的范围之比为( )A.1∶3B.1∶2C.2∶1D.3∶111.从动态角度来看,当圆a由目前状态向着B点方向不断收缩时,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太阳直射点正由O点向着O′点运动B.我国漠河地区的昼长不断增加C.图中N点的日出时间将提前D.此时段,开普敦地区以炎热干燥的天气为主解析:第9题,分析材料可知,O点为太阳直射点,圆d为晨昏圈,弧b为赤道,圆a为极昼的边界。

当圆a集合了半球内昼长为24小时的所有点时,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北极圈内全为极昼,故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

第10题,由A点为60°W,且为晨昏圈与极昼边界的切点可知,A点的地方时为0时,故新一天的范围为60°W~0°~180°,旧一天的范围为60°W 向西到180°,所以新旧日期所占的范围之比为2∶1。

第11题,当圆a由目前状态向B点方向不断收缩时,太阳直射点由O向O′运动,A项正确。

答案:9.B 10.C 11.A二、非选择题12.(2017·江苏盐城市期中)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与指针垂直的石盘组成。

其工作的原理是,将指针朝向北极星固定,通过观察指针投影在石盘上的刻度来判断时间。

下图为我国某地某日日晷影像照片及其工作原理图。

(1)根据照片中指针投影位置,判断此刻当地物影朝向____________方向。

(2)若将该日晷正确置于盐城某校园内(119.5°E,33.5°N),则日晷指针与地平面的夹角α应为__________。

图中P点的纬度是_______________。

(3)当置于盐城的日晷指针阴影与图中虚线完全重合(当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 ____________。

(4)用石盘背面刻度计时的时间始于____________(节气),止于_______________(节气)。

此段时间内,盐城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根据照片中指针投影位置判断,此刻当地物影朝向东北方向。

第(2)题,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与指针垂直的石盘组成。

其工作的原理是,将指针朝向北极星固定,若将该日晷正确置于盐城某校园内(119. 5°E,33.5°N),则日晷指针与地平面的夹角α应为33.5°。

第(3)题,盐城的日晷指针阴影与图中虚线完全重合(当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 12时02分。

第(4)题,用石盘背面刻度计时的时间始于秋分,止于春分,此段时间内,盐城先昼渐短夜渐长,后转为昼渐长夜渐短。

答案:(1)东北(2)33.5°0°(赤道) (3) 12时02分(4)秋分春分昼短夜长;先昼渐短夜渐长,后转为昼渐长夜渐短。

13.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非阴影部分表示白昼。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c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______点。

该日b地的夜长约________________小时。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北京(约4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______。

(3)与北京时间在同一天的时区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赤道上,此时属于白昼且属于东半球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向赤道移动,则上海的白昼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地球上极昼范围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a、b、c位于由白天进入黑夜的线上,所以该线是昏线;c点为赤道和昏线的交点,故时间为18时;解决此问题,首先要还原光照图,画出全球完整的光照图,分析可知,b点所在的纬线上,昼弧占1/4,夜弧占3/4,故夜长为18个小时。

第(2)题,太阳直射的经线即为昼半球的平分线,为135°W,同时70°N及其以北地区有极夜现象,所以太阳直射20°S;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公式H=90°-两地的纬度差可以计算,此时北京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为60°,故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0°。

第(3)题,通过读图可知,135°W为12时,可以计算出45°E为0时,那么45°E向东到180°经线都和北京属于同一天,即东三区向东至东十二区;东半球范围为20°W向东到160°E,赤道上白昼为135°E向东到45°W,所以属于白昼且属于东半球的范围是135°E向东至160°E。

第(4)题,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如果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则北半球各地昼长会增长;地球上极昼的范围会缩小。

答案:(1)18 18 (2)(20°S,135°W)30°(3)东三区至东十二区135°E向东至160°E(4)变长(由70°S向南极点)缩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