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统考版2023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27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讲义

统考版2023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27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讲义

第27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最新考纲】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核心素养解读知识体系导引考点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图表填绘·助学助记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概念由于或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类型提示: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环境污染也往往引发生态破坏。

2.环境问题的分类及表现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其中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表现尤为突出。

(1)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略)(3)主要的水体环境问题(4)资源短缺问题【方法规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应对措施(1)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有时也是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

分析自然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

②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近地面,加剧了大气污染。

③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2)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应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问题不同,解决措施不同。

①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②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活学巧用】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国。

2014年12月4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损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复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复习



农 业 文 明
我表现的机会 ,同时也激活了课堂气氛。也可以多设计

产 力
些开放性的课题供学生讨论 ,如我们生活中的哪些行
发 展 工 业 文 明

为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 ,哪些行为违背了可持续发展 , 最后提倡大家一起努力保护地球家园 ,达到从思想认识 到指导实践的 目的 。复 习时尽 量采用 “ 少告 知 ,多探 究”的教学方式 ,切忌 “ 满堂灌”。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具体表现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
害一措施—练习”的模式进行 ,具体可利用 中国国土整 治 中的典型案例分析。如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 西北地区 ( 新疆 、青海 、内蒙古等地 ),产生原因有① 自然原 因:地处 内陆地区 ,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降水 少 ,植被稀疏 ;全球变暖 ,蒸发旺盛 ;②人为原因 :过
下降 ,草场质量下降 ,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②许 多村庄 、铁 路等受 到风 沙的威胁 ,造成 巨大 的经济损
失 ;③为沙尘暴提供沙源 。具体治理措施有营造三北防
深化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大致可以分成采猎文 明、农 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四个阶段 ,人地关系的
思想由崇拜 自 向改造 自然 、征服 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然 发展。如下图所示 :
境 制I
环 环 环 环 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就会产生生态破坏
遭 ●I 境 境 问l
境 问
约 破 题 题 人 物多样性减少、森林破坏等生态问题 ,水、土地 、矿产 坏 尖 趋 类 锐 势
和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 ,如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生 资源和能源等短缺 ;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

专题06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高一下地理期末复习单元思维导图与知识点强化训练(人教版)

专题06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高一下地理期末复习单元思维导图与知识点强化训练(人教版)

专题06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思维导图二、主要知识点强化训练知识点1:人地关系的思想演变过程分析下图所示的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回答1~2题。

1、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过程的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②③①2、下列做法符合③模式的是A.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C.竭泽而渔,焚林而猎D.人有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答案】1.B 2.A【解析】第1题,①表示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的大规模开发;②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人类被动地依赖环境;③表示人类可持续地开发利用环境,人与环境相协调。

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过程应是②①③,B项正确。

第2题,A项体现了可持续发的思想,与模式③相符合。

下图是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甲、乙两图表示的是人类社会和环境,箭头表示两者之间的形响,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各选项中,对图中含义解读正确的是A.甲表示示环境,乙表示人类社会B.在阶段①,人类与环境没有关系C.在阶段③,人地矛盾最尖锐D.箭头b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4、下列认识或行为与图中所示的思想演变过程对应组合正确的是A.①一一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①一一泽而渔,焚林而猎C.②一一伐木为薪,围湖造田D.③——科技发达,人地矛盾达到顶峰【答案】3.A 4.C【解析】第3题,阶段①,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很有限,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此时人们受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支配,只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的作用;阶段②,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认为自然是人类可任意开发和利用的对象,一味夸大人类社会的作用,这是人类中心论思想;阶段③,人类体味了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带来的恶果,认识到人类可以认识和改造自然,但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因为自然对人类也有制约作用,这是人地和谐论思想。

第4题,“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是可持续发展思想,阶段①显然是不具备的;“涸泽而渔,焚林而猎”、“伐木为薪,围湖造田”都是人类中心论思想,且此时人地矛盾达到顶峰;阶段③的人地关系思想主要是人地和谐论,人地矛盾缓解,环境得到改善。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0、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是因为( 10、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是因为( (1)庞大的人口压力 (1)庞大的人口压力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3)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底子薄 (3)经济发展速度较慢 经济发展速度较慢, (4)深刻的环境危机 (4)深刻的环境危机 A、(1)(2)(3) (1)(2)(3) C、(1)(2)(4) (1)(2)(4) B、 B、(2)(3)(4) D、(1)(2)(3)(4) D、(1)(2)(3)(4)
练 习
1、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是在(C) 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是在( A、采猎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D、新技术革命时期 2、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大量开垦耕地对环境 农业文明时期, 产生的影响有( 产生的影响有( A) A、生物多样性减少 B、保护了森林和草原 C、生态系统日益复杂和脆弱 D、温室效应和臭氧层被破坏
A
拉采尔
德国人文地理学家。 德国人文地理学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因受C 因受C.R.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 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 认为人是地理环境的产物, 认为人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但同时 认为由于有人类因素, 认为由于有人类因素,环境控制是 有限的,并把位置、空间和界限作 有限的,并把位置、 为支配人类分布和迁移的三组地理 因素。 因素。 美国的森普尔和亨丁顿等则师承德人拉采尔, 美国的森普尔和亨丁顿等则师承德人拉采尔,把达尔文 的进化论庸俗化,过度强调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的控制, 的进化论庸俗化,过度强调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的控制, 形成了环境决定论流派。 形成了环境决定论流派。
A)
(2)资源利用率低 (2)资源利用率低 (4)资源种类少 (4)资源种类少 B、 (1) (4) B、 D、 (3) (4) D、

必修二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必修二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 协调发展
第六章 知识点
1、四时期人地关系?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的产生、 表现、原因、分布? 3、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内涵、原则? 4、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5、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6、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及意义?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及措施?
10.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生态持续发展, “消除贫困”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中的( ) A.社会可持续发展 B.经济可持续发展 C.生态可持续发展 D.不属展思想。其 中A图建立自然保护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持续性 原则。B图体现了可持 ________ 公平性 和________ 共同性 原则。 续发展的________
6.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
典例: 留民营村生态农业采取的措施
• 调整产业结构,变单一农业为农、 林、牧、副、渔五业并举 • 实行综合循环利用 • 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
当堂训练:
央视网报道:英国德文郡的莫德 伯里镇已经引领欧洲各城市之先,发 起了全面禁止使用塑料袋的活动。购 物时,顾客可以从店里拿到可降解的 淀粉袋,可回收的纸袋或者可重复使 用的棉麻袋。根据材料回答以下2题。
(4)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生存 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有哪些?作为公众 一员,你在日常生活中应采取哪些行 动,来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问题:庞大的人口压力,严重的资源短 缺,深刻的环境危机。
行动:节约粮食,节约用电、用水,废 弃物分类放置,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尽 量减少空调的使用等等。
(3)要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持 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但 如果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势必出现的后果 环境遭到破坏,生态平衡失调,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Ⅱ)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Ⅱ)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Ⅱ)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材分析安徽 周兵 一、课标要求: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 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 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

二、 课时建议:5课时,其中第一节2课时,第二节2课时,问题研究1课时三、本章逻辑联系四、教学建议:1、在进行人地关系思想发展教学时,要注意突出可持续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对人地关系的不正确认识,导致人与环境尖锐对立。

图6。

1反映了采猎时代,人对“地"的认识是崇拜自然。

图6。

2反映了采猎、农业生产情景。

此时,人主动顺应自然。

通过引导学生对图和文字的分析,得出“采猎时代—人类崇拜自然—人地基本协调;农业社会-利用自然—局部出现环境问题”的结论.案例1说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破坏、人地关系出现矛盾,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可采用师生共同讨论案例,或分组讨论案例之后,总结出“农业文明—人类改造自然-人地关系紧张—生态破坏”的结论。

案例教学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替换,或鼓励学生探究某个案例。

学生在找材料、分析材料的过程中,可以锻炼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利用92页的活动题,从几个侧面说明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引发学生思考环境问题的根源。

这一时期的环境问题案例很多,教师可运用“头脑风暴法”激励学生举例.最后总结出“工业革命时期—人类征服自然—人地关系恶化—环境问题严重"。

2、根据93页“读图思考”题分析图6。

7,得出开垦荒地引起恶性循环的结论。

学生通过自己在图中找答案也提高了读图能力,教师可鼓励学生做图6.7的变式。

一轮复习课件: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轮复习课件: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 二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5 -25-
④咸潮的防治 :建立预警机制;通过调节径流量以淡压咸是当前最有效 的办法;加强河道采沙管理;节约用水。 (2)次生盐碱化 ①次生盐碱化发生的自然原因有气候干旱,地表蒸发强烈;地势低平,排 水不畅;地下水位过高;地下水矿化度高;地表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壤毛细 管通道发达。人为原因有不合理的耕作灌溉,使地下水水位抬升,在当地蒸 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 ;灌溉不足以将可溶性盐淋 洗下渗至土壤底层;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排灌不畅;除盐防碱的养地 作物的播种面积大量减少。 ②次生盐碱化最容易出现的时间 :冬春季节。 ③次生盐碱化的危害 :降低土壤的生产能力,严重时土壤甚至完全失去 生产能力。 ④次生盐碱化的防治 :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统,使地下水深度保持在临界 深度以下;种植耐盐碱的树种特别是能固氮的耐盐树种和草木( 绿肥 ) 植物。
分布区域 两极 上空、 青藏高原 上空等地
成因
危害 危害人体健 康,对生态环 境和农林牧 渔造成破坏 明显降低大 气的能见度, 刺激人们的 眼睛、 喉、 鼻, 使人头痛呕 吐,并使植物 受到损害
防治措施 减少并逐步禁止 使用氟氯烃等消 耗臭氧的物质;积 极研制新型制冷 材料
制冷剂等释放含氟 氯烃的气体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4-
方法技巧几种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产生机理 (1)咸潮 ①②③④⑤咸潮发生的原因 :降水偏少是主要原因 ;河流下游地区无序 挖沙,尤其是过量滥采河沙造成河床严重下塌,引发咸潮上溯,助长了特大咸 潮的形成;海平面上升加剧了咸潮蔓延 ;生产、生活用水剧增,加剧了咸潮的 严重性。 ②咸潮最容易出现的时间 :从年份看,咸潮主要发生在降水较少的枯水 年;从季节上看,咸潮多发生在河流径流量较小的季节 ;从日期上看,咸潮多 发生在大潮期。 ③咸潮的危害 :导致饮用水质变坏;导致受害地区土壤盐渍化 ;威胁当 地植物生存。

专题十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讲解部分)

专题十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讲解部分)

海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伏季休渔、禁止滥捕、环境污 染治理等
(4)公众参与,从我做起
实践探究
探究 错综复杂背后的逻辑美——地理关联示意图的判读
探究典例
情境设题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党的十八大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 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各地 区、各部门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理念进一步确立,产业体系逐 步完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进一步显现。下图为复 合型循环经济基本模式图。
第二,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 第三,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 第四,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 的解决; 第五,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以弥补可能 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2)代入尝试法 第一,要把握关联图的中心思想,认真理解题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第二,根据关联图的核心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对相关环节进行正确、严密 的推理、分析和判断;
(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资源类型 土地资源
森林资源 水资源 海洋资源
面临问题
可持续利用措施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 污染等
防治土地荒漠化、治理水土流 失和土壤污染,保护基本农田,对 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等
森林面积减少,生态平衡破坏 合理利用和妥善保护,退耕还林
水资源不足,污染严重
节约、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知识2 可持续发展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实质、内涵、原则

专题1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地理分项汇编(含解析)

专题1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地理分项汇编(含解析)

是专题1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

图1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据此完成1—2题。

1.【环境问题】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A.肥料B.原料C.能源D.产品2.【环境问题】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答案】1.B 2.C【解析】本组题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为切入点,考查了进行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等相关问题,引导考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关心和保护环境,注重读图分析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环境问题,难度较低。

1.读图可知,图中示意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中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对象,是处理系统中最初阶段的输入物,即原料,B正确。

故选B。

2.由上题分析可知,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原料,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工艺流程中从厨余垃圾开始分拣,其中最长的处理流程为:厨余垃圾→分拣→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与沼气发电,结合选项可知C符合。

故选C。

(2019年江苏卷)图6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0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环境问题】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14.【环境问题】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0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能源结构B.人口密度C.资源条件D.出行方式【答案】13.C 14.A【解析】考查人类活动对于大气环境的影响。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作用越来越广,影响程度越来越深,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也日益增强。

同时,环境的反作用已使全球的环境问题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此,大家要行动起来,为解决环境问题尽一份责任。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以来,科学水平迅速提高,人口数量急剧膨胀,经济实力空前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氧层的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的燃烧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向大气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由此增强的温室效应会加剧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随着气温加速上升,预计到2100年,一些沿岸低地和沿海大城市以及一些岛国将面临被淹没的威胁,海平面上升还会家具暴潮和洪涝灾害,造成城市排污系统失效;海水倒灌则导致土地和农田盐渍化。

*过多地适用氯氟烃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

氯氟烃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1930年由美国的杜邦公司投入生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进入60年以后,开始大量使用,主要作用气溶胶、制冷剂、发泡剂、化工溶剂等。

另外,哈龙类物质(用于灭火器)、氮氧化物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臭氧层被破坏造成地球紫外线增加,紫外线会破坏包括DNA早内的生物分子增加罹患皮肤癌、白内障的几率、而且和许多免疫系统疾病有关。

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受致命的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受破坏,作物减产,加强温室效应。

*大气污染主要与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煤炭燃烧产生的硫氧化物、烟尘等有关。

由大气污染引起的酸雨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环境问题。

工厂排放的含硫污染物进入大气层后,与水汽结合形成亚硫酸和硫酸,从而使降水呈现出较强的酸性,落到底面即为酸雨。

酸雨毁坏森林,使湖水酸化;腐蚀建筑物、塑料和金属设施;使土壤酸化,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减产。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二)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二)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二)【复习目标】1.主要环境污染的成因、危害、措施;2.主要生态破坏问题的表现、分布、危害与措施。

【知识梳理】3.草地退化:7.生物多样性减少:【巩固练习】读下图回答1~3题。

1造成图中所示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荒漠化 B.酸雨C.全球气候变暖D.厄尔尼诺2这种变化对江苏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各地的农作物生长期延长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C.极端天气事件减少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3针对上述现象,我们可以把“节能减排”的重点放在()。

A.更多地使用燃烧植物获得的绿色能源B.减少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动物饲养量C.依靠科技提高化石燃料的使用效率D.大规模地发展重化工业等高能耗工业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A.上海、天津B.广东、福建C.海南、贵州D.辽宁、山东5.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

其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贫乏B.交通设施落后C.煤炭消耗量大D.第三产业发达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

图1为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图2为某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铅、镉浓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产生重金属污染物的生产活动有__________和________。

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下列示意图①、②、③能正确表示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循环过程的是____________。

3)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

(4)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有效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图为甲市周边地区示意图和甲市略图,该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湿润多雾,河流湍急,矿产资源丰富。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共79张PPT)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共79张PPT)

01
板块一 基础全面梳理 主干扫描 自主导学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 的观点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人地关系思 历史时期

人地关系
采集渔猎 崇拜自然 原始的平衡关系
农业文明 改造自然
对抗性 增强,环 境遭到破坏
工业文明
全面不协调,人地矛 征服 自然
盾激化
二、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3.黄淮地区冬季霾日数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力之间 的关系是( )
A.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风力越小,霾日数越多 B.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相对湿度越大,霾日数越少 C.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霾日数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 D.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霾日数与风力相关性增强
解析 图中显示,在 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冬季霾日 数与风力呈明显负相关,故风力越小,霾日数越多,A 正 确。注意正相关说明变化一致,负相关说明变化不一致, 相关系数绝对值越大说明相关性越大。
2.影响长江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径流量
D.污染物来源
解析 图中显示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夏秋季多、冬春 季少,刚好与长江径流量变化情况一致,说明直接因素是 径流量。
[2016·石家庄一模]霾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 粒(如灰尘、粉尘、盐粒等)或气溶胶粒子(如硫酸、硝酸、有 机碳氢化合物等)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 到 10 km 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能导致空气质量逐渐恶化。 下图示意黄淮地区 1971~2001 年冬季霾日数与降水量、相 对湿度和风力之间的相关系数。据此完成 3~4 题。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不要把公平性原则与 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 而后者强调全球一个整体。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切行 为都 是 为 了 自身 的发 展 。因此 , 教 师在 与学 生进 行 讨论 时 , 可 以将 人类 与环 境 的 问题 定 位在 发展 的 主 线上 , 与教 材紧密 结合 。 在 这样 的思路 中 , 人 类 和环境
的 问题 就 是发 展 的问题 , 只能在 发展 中去解决 。在人 类 与 环境 的 问题 中 , 人类 怎样 的行 为才对 自身和 环境
教 材 新 析
三、 走 向人 地 协 调— — 可 持 续 发展
人 类 和 环境 是 对 立 与 统一 的关 系 ,在 对 立 中发 展、 在发 展 中对立 。当人 的发 展到 了一定 阶段 , 必然 会 对 环境产 生 比较大 的影 响和破 坏 。 但是人 对 环境 的认 识 也 在不 断 加 深 , 人类 在 与 环境 的对 立 发 展 中 , 也 必
理轰育 2 0 1 3 年 第6 期
的。
= 三 三
环 境产 生 严 重对 立 , 使 环 境 遭 到严 重 破 坏 , 环 境 的 发 展也 严重 影 响 到人类 自身 的生 存 和发展 时 , 人类 和 环
境 的关 系将 向什 么方 向发 展 ?教师 可 以将 问题 细化 ,
也 可 以从 一个 小 环 境 问题 的发 生 原 因 和解 决 措 施 分
都有利 , 怎 样 做才 是 持 续发 展 的关 系 , 这 不 能 只停 留 在 理 论层 面 , 而应 引 导 学生 从 案 例 出发 , 归 纳具 体 的 措施 , 然 后师 生一 起归 纳可持 续发 展 的原则 。 在 教材 的安 排 中 , 所 有可 持续 发展 的原 则 都是 以
然会 走 向统一 和协 调 。 教材 的安排 就是 在人类 与环 境 的对 立 中逐渐认 识 到人类 与环 境关 系 的重要性 。 教师 在处 理该 内容时 , 可 以把 教学 内容 设计 成 问 题, 让学 生 在 问题 中去思 考 和交 流结论 。如 当人 类 和

201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一章 第一节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精讲课件

201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一章 第一节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精讲课件

2.准确把握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与表现。
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城市地 区
环境问题
Hale Waihona Puke 形成原因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 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 住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 等 染物的集中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 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 大 化、森林减少、水资源枯 竭、物种减少等
乡村地 区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发展 中 国 家
①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 人口的双重压力 较发达国家严 ②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环 重,以生态 保意识不强 破坏为主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 发展中国家 较发展中国家 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力量进行环境污染 轻,以环境 的防治,使其环境状况大为好转 污染为主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原则 含义 公平 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 性 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 原则 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具体做法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各国都有发 展权,应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 和环境
持续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 性 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 原则 内,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
答案:(1)地域差异:无机物的比重北方多于南方,有机物的
比重南方多于北方。
原因:北方冬季气温低,需要燃煤取暖,产生大量煤灰等; 南方水热条件好,蔬菜种类多、产量大,产生的菜叶等生活 垃圾多。 (2)堆放垃圾占用土地或水域;污染地下水、土壤和大气;危
害人体健康。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原生态图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在目前以经济发展为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PPT 演示文稿(1)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PPT 演示文稿(1)

一 . 人类与环境
环 物质 能量 环 生态破坏 环境问题 境
超过 环境自净能力
超过 资源再生速度
人类社会
废弃物
境 环境污染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
(一)、环境污染==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 环境质量下降。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噪音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二)、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 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E
A、人口增长过快 C、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增加 E、生态恶化
B、环境问题 D、资源短缺 F、超出环境的供给能力
读“某年欧洲降水pH值等值线图”分析后,回答下列各小题: (1)下列各国中,图示环境问 题比较严重的两个国家是_____ BC
A.西班牙 B.瑞典 C.德国 D.冰岛 E.意大利
(2)产生该问题的直接原因 工业废气中含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该环境问题对非生物造成 的主要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腐蚀建筑物,损毁文物古迹等;对生 物资源造成的主要危害是 使植物受损,导致植物死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为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以牺牲环境为代 价换取经济的增长,带来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 展问题。
【注意】:
自然因素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1、地形因素:盆地地形,地势低洼,污染物 不容易扩散,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例:四
川盆地 兰州)
2、逆温天气:空气垂直运动受阻,加重大气污染。 3、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易产 生水体污染。(例:渤海湾赤潮)
(3)酸雨危害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优质课课件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优质课课件

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1.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
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内涵
社会系统 (含人口、科技)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人的管理调控
经济系统
生态系统 (含资源)
3.三个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同代人之间 代际之间 物种之间 地区之间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教学目的: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 环境问题。了解环境问题的分布,分析其产 生原因 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丰富内涵和原 则。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一.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1.崇拜自然
阶 时 段 期
崇拜自然
采猎文明
3.三个基本原则 (2)持续性原则
经济活动 社会发展
合理开发和利用 ——自然资源
保持适度规模 ————人口
保持在资源和环境 的承载能力之内 处理好关系 ——经济与环境
3.三个基本原则 (3)共同性原则
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 性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 性问题。 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 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 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⑵生态破坏:
环境问题的表现 —— 环境污染
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 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 交通工具、工业生产等 大气污染(酸雨、烟雾) 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酸化、盐碱化) 噪声污染
放射性物质的泄漏
生活垃圾大量堆积等
放射性污染(核辐射)
固体废弃物污染
环境问题的表现 —— 生态破坏
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经历的四个阶段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知识点: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知识点: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2.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人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放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去。

人类影响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社会(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

(2)环境问题的产生资源短缺、生态破坏: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表现:资源短缺主要有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生态破坏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核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第一聚落差异: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第二国家差异: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问题。

发展中国家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并且有污染转移,故环境问题更加严峻。

3.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

(2)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3)内涵: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4)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1.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1.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人均资源不足③深刻的环境危机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循环经济概念: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原则:①资源输入减量化②资源再利用③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2)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

地理必修二同步课件第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小结

地理必修二同步课件第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小结

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和前景
资源短缺:人口增长、 经济发展导致资源需求
增加
环境污染:工业发展、 城市化进程导致环境污
染严重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 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影
响人类生存和发展
生物多样性丧失:过度开 发和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
下降,影响生态平衡
可持续发展的挑战:需 要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 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工业活动:排放污染物,污染空气、 水和土壤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农业活动: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影 响水土保持
旅游活动:破坏自然景观,影响当 地生态环境
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人类活动如燃烧化石燃料、森林砍伐等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加剧全球变暖。
土地利用变化:人类活动如城市化、农业发展等导致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气候系统。 水资源管理:人类活动如灌溉、水资源管理等影响水资源分布和利用,影响气候系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土地 利用、水资源利用、污染排放等
案例分析:某个地区或国家在协调 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总结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改变地形、气候、水资源等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限制人类活动范围、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等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等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 协调发展
汇报人:
目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地 理 环 境 对 人 类 发 展 的 影 响 03 人 类 活 动 对 地 理 环 境 的 影 响 04 地 理 环 境 与 人 类 发 展 的 协 调 05 人 类 与 地 理 环 境 的 互 动 关 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考点解读考点提示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复习建议理解不同阶段的人地关系、状况、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理解并掌握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地区差异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理解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掌握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知识清单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1.采集渔猎时代:人类与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________关系,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________。

2.农业文明时代:人类与环境的______明显增强,环境遭到______,但人类对人地关系开始有了______的萌芽。

3.工业文明时代:人类提出“________”的口号,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人地关系全面呈现________,人地矛盾迅速________。

二、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的产生(1)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________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________时,形成_______。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和片面地追求________。

3.环境问题的危害(1)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已经危及________。

(2)局域性的环境问题,有些已演变成________,成为制约________和危害________健康的重要因素。

4.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人类大量燃烧______,向大气排放了大量______,由此增强的______效应加剧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________的大量排放导致臭氧减少。

(3)大气污染与酸雨: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燃煤和汽车________;酸雨是指pH小于________的降水。

5.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1)城市主要表现为________,农村主要表现为________。

(2)发达国家主要有因过分消耗________带来的环境问题,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则承受着________与________的双重压力。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________人满足其________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________持续发展、________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三者相互联系、相互________,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3.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________原则、持续性原则、________原则。

4.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1)1972年的“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了________与________、生态的协调发展;(2)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了________的定义;(3)1992年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________》。

(4)中国于1994年颁布了《________》。

四、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转变观念发展观、资源观、________观、伦理道德观、________观的转变。

2.调整行为包括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________行为。

五、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1)庞大的人口压力:庞大的________,尤其是________的人口。

(2)严重的资源短缺:人均资源________、利用率________,加剧了________程度。

(3)深刻的环境危机:环境污染以________为中心向________蔓延,________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发展循环经济(1)特点:以________技术为手段,以提高________效益为核心,以________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________。

(2)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________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________的影响程度,提高________效益和________效益,实现工业的________。

(3)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________农业,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________,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答案一、平衡依赖对抗性破坏科学征服自然不协调激化二、超过短缺生态破坏自净能力环境污染人口增长经济增长人类生存社会公害经济发展人体矿物燃料二氧化碳温室氟氯烃尾气 5.6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发展人口三、后代需求能力生态经济制约公平性共同性社会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议程四、环境消费个人五、人口基数低素质不足低短缺城市农村生态破坏环境无害化生态环境友好生态化清洁环境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良性循环考点聚焦【典型例题】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 )A.①④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②①③④2.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解析:主要考查人地关系的相关知识。

第1题,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从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到工业社会,最后是未来社会。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活动以狩猎、采集为主,农业社会以种植业为主,工业社会以工业和农业为主,到未来社会,以知识劳动为主。

第2题,在②阶段即工业社会阶段,人类大量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单纯地将地理环境看成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

答案:1.A 2.D考点二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产生人类和环境之间有着怎么样的关系呢?我们就从你早上起床到上学这个过程分析一下你是如何与环境发生关系的。

例如:刷牙洗脸与水资源,做早饭与能源,上厕所与废弃物,汽车与能源和废弃物等等。

你在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同时把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

你可以考虑一下我们的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是不是也是这样一个过程呢。

向环境索取和排放的同时,环境也会把他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这种作用有一定的滞后性,也就是说环境是有一定的忍耐力的。

但是当人类的影响超过了环境的限度时,环境是一定会惩罚人类的,这时就出现了环境问题。

【典型例题】下图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

说明该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人为原因。

解析:根据题目信息提取、分析,由于该国(尼泊尔)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加上山地地形为主,必然导致过度开垦、坡地耕作等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对生活能源需求而产生的过度樵采现象,结果产生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

人为原因: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经济落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生活能源需求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很大)。

环境问题的分类及地区差异环境问题按照表现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环境问题在区域表现上看,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有差异,城市地区,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口过分集中,造成了污染物的集中。

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乡村地区,因利用资源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等。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也有差异,发展中国家以生态破坏为主,发达国家以环境污染为主。

且当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

但这并不是说乡村地区或发展中国家就只有生态破坏,城市地区或发达国家就只有环境污染。

另外,当前人类的不少环境问题的影响都具有全球性,如温室效应、酸雨、热带雨林的破坏、海洋污染、国际性河流的上游被污染等。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我们以海平面上升为例来分析一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全球变暖是由于二氧化碳增多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多一方面是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化石燃料使用的增多一方面是人口的增加取暖、做饭等生活应用,另一方面大量燃煤燃油设备的使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二氧化碳增多的另一个原因是大量砍伐树木,树木砍伐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为了卖钱获取经济利益,二是为了毁林开荒,前者是对经济利益的片面追求,后者是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热带雨林的原始迁移农业)。

由此可见,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三个原因:人口的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受社会、经济、自然等因素的影响,现在世界上人口增长仍然很快。

由于世界人口增长过快,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后果:粮食供应不足、就业问题严重、人民生活贫困、产生对资源环境持久的压力,引发出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

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就使得人类对自然资源进行大规模的开采消耗,这必然导致资源基础的削弱、退化、枯竭。

确保资源基础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严重问题。

以单纯的消费资源和追求经济数量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正威胁着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以较低的资源代价保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时就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我们以水资源为例,洗衣服最省水的方式就是用搓板,洗衣机就要费水一些,半自动的洗衣机就要比全自动的省水,波轮式的就要比滚筒式的省水。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水资源的用量越来越大。

由于人类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率超过其循环再生的速度,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超过其蕴藏量,导致资源短缺。

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对资源的破坏,如土地荒漠化、野生动植物的灭绝等。

由于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水资源失去利用价值。

资源问题还表现在资源供需不平衡上:一是全球有限资源的总供给与人类发展对资源总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二是资源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资源拥有消费上的不平衡。

由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均耕地面积远少于发达国家,单位面积供养人口的能力低,而人口增长快,导致发展中国家对粮食需求远高于耕地资源的供给能力,需要进口粮食;而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发达国家耕地资源供给能力远大于国内市场的需求量,可以大量出口粮食。

由于发达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消费量高,导致大多数国家能源自给率低,而依赖发展中国家的供给。

由此可见,全球资源供需地区上的不平衡是一个突出问题。

【典型例题】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国。

2019年12月4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损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

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

下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该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②雾霾严重③珊瑚退化④海平面上升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岛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