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实验报告-单级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阶梯波发生器

合集下载

EDA实验报告(同名8284)

EDA实验报告(同名8284)

EDA实验报告(同名8284)EDA设计实验报告0710200321雷宇目录一.实验一 (5)1.实验目的 (5)2.实验要求 (5)3.实验电路 (6)4实验过程 (6)4.1饱和失真 (7)4.2截止失真 (9)4.3不失真情况下电路 (11)(1)电压增益 (11)(2)静态工作点 (12)(3)输入电阻 (12)(4)输出电阻 (14)(5)频率响应曲线和f L、f H值 (14)5.实验一总结 (16)二.实验二 (17)1.实验目的……………………………172.实验要求……………………………173.实验过程……………………………173.1实验原理图 (17)3.2未接入负反馈电路 (18)(1)频率特性和fL、fH值 (18)(2)输出开始出现失真时的输入信号幅度 (19)(3)未接入负反馈电路的放大倍 (21)(4)未接入负反馈电路的输入电阻 (21)(5)未接入负反馈电路输出电阻 (22)3.3负反馈电路 (23)(1)频率特性和fL、fH值 (23)(2)输出开始出现失真时的输入信号幅度 (24)(3)负反馈电路的放大倍数 (25)(4)负反馈电路的输入电阻 (26)(5)负反馈电路的输出电阻 (27)(6)验证A F 1/F (28)4.实验二总结 (28)三.实验三 (29)1.实验内容……………………………292.实验原理……………………………293.实验过程……………………………303.1方波发生器 (30)3.2微分电路 (31)3.3限幅电路 (33)3.4积分累加电路 (34)3.5阶梯波周期 (35)3.6调试元件参数 (36)4.实验三总结 (37)四.全文总结 (38)五.参考文献 (39)实验一:单级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通过设计三极管的单级放大电路,了解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动态工作点和静态工作点的设置方法,使其对放大电路原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2、通过这种单级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分析、仿真,学会使用Multisim 7.0软件对电路进行动态分析、静态分析及频率分析等方法。

南京理工大学EDA设计实验报告

南京理工大学EDA设计实验报告

目录设计一单级放大电路设计 (3)一、设计要求 (3)二、实验原理图 (3)三、实验过程及测试数据 (3)1. 调节电路静态工作点,测试电路饱和失真、截止失真和不失真的输出信号波形图,以及三种状态下电路静态工作点值。

(3)2. 在正常放大状态下,测试三极管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以及、的值。

(7)3. 在正常放大状态下,测试电路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电压增益。

.94. 在正常放大状态下,测试电路的频率响应曲线和、值。

(10)四、实验数据整理 (11)五、实验数据分析 (11)设计二差动放大电路设计 (13)一、设计要求 (13)二、实验原理图 (13)三、实验过程及测试数据 (13)1.双端输出时,测试电路每个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值和、、值。

(13)2. 测试电路双端输入直流小信号时,电路的、、、值。

173. 测试射级恒流源的动态输出电阻。

(21)四、实验数据整理 (21)五、实验数据分析 (22)设计三负反馈放大电路设计 (24)一、设计要求 (24)二、实验原理图 (24)三、实验过程及测试数据 (24)1. 测试负反馈接入前,电路的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

(24)2. 测试负反馈接入后,电路的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并验证。

(25)3. 测试负反馈接入前,电路的频率特性和、值,以及输出开始出现失真时的输入信号幅度。

(27)4. 测试负反馈接入后,电路的频率特性和、值,以及输出开始出现失真时的输入信号幅度。

(28)四、实验数据整理 (30)五、实验数据分析 (31)设计四阶梯波发生器设计 (31)一、设计要求 (31)二、实验原理图 (32)三、实验过程及与仿真结果 (32)1.方波发生器 (33)2.方波电路+微分电路 (34)3.方波电路+微分电路+限幅电路 (35)4.方波电路+微分电路+限幅电路+积分电路 (36)5.阶梯波发生总电路 (36)四、实验结果分析 (38)五、技术改进 (38)设计一单级放大电路设计一、设计要求1.设计一个分压偏置的单管电压放大电路,要求信号源频率20kHz,峰值5mV,负载电阻1.8kΩ,电压增益大于50。

EDA设计(I)-3

EDA设计(I)-3

实验一单级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一、实验目的单级放大电路时放大电路的基础,也是模拟电子技术的基础。

通过本实验,能够熟练掌握并设计运用单级放大电路,提高电子电路设计的综合能力。

二、实验要求1.设计一个分压偏置的单管电压放大电路,要求信号源频率5kHz(峰值10mV) ,负载电阻5.1kΩ,电压增益大于50。

2.调节电路静态工作点(调节偏置电阻),观察电路出现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的输出信号波形,并测试对应的静态工作点值。

3.调节电路静态工作点(调节偏置电阻),使电路输出信号不失真,并且幅度最大。

在此状态下测试:①电路静态工作点值;②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和 、r be、r ce值;③电路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电压增益;④电路的频率响应曲线和f L、f H值。

三、实验步骤1 实验电路原理图2单级放大电路连接图图1. 2:单级放大电路连接图该电路用的是三极管来实现放大,采用的是电压偏置,接法是共射极,R6为滑动变阻器,通过它改变接入电路中的R6的大小从而改变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使三极管处于正常放大状态。

3 电路非线性失真及正常输出的仿真与分析⑪饱和失真图1. 3:饱和失真电路输出信号波形此时负半周出现了失真,即削底,对于NPN管说明出现了饱和失真。

此时静态工作点为图1.4:饱和失真电路静态工作点参数⑫截止失真图1.5:截止失真电路输出信号波形很明显,此时波形顶部被削掉了,对NPN型的三极管而言,此时发生了截止失真。

此时静态工作点为图1.6:截止失真电路静态工作点参数4 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图1.7:三极管输入特性曲线图1.8: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5 测量 、r be 、r ce⑪输入电阻图1.9 测量输入电阻原理图图1.10 工作状态下的三极管输入特性曲线由图 1.11得,三极管的输入电阻be r =yx d d =2.22kΩ,而理论值为=++=E be I r /26*)1(200β 2.24k Ω,相对误差为0.89%⑫输出电阻图1.11 测量输出电阻原理图图1.12 工作状态下的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由图1.14得,三极管的输出电阻yx ce d d r ==22.56k Ω。

EDA实验二 单级放大电路

EDA实验二 单级放大电路

实验二单级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熟悉Multisim10软件的使用方法。

2、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仿真方法及其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3、学习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仿真方法,了解共射极电路特性。

二、虚礼实验仪器及器材双踪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数字万用表三、实验步骤1.启动multisim如图所示2.点击菜单栏上place/component,弹出如下所示的select a component对话框3.在group下拉菜单中选择basic,如图所示4.选中RESISTOR,此时在右边列表中选中1.5kΩ电阻,点击OK按钮。

此时该电阻随鼠标一起移动,在工作区适当位置点击鼠标左键,如下图所示5.同理,把如下所示的所有电阻放入工作区6.同样,如下图所示选取电容10uF两个,放在工作区适当位置结果如下:7.同理如下所示,选取滑动变阻器8.同理选取三极管9.选取信号源10.选取直流电源11.选取地12.最终,元器件放置如下13.元件的移动与旋转,即:单击元件不放,便可以移动元件的位置;单击元件(就是选中元件),鼠标右键,如下图所示,便可以旋转元件。

14.同理,调整所有元件如下图所示15.把鼠标移动到元件的管脚,单击,便可以连接线路。

如下图所示16.同理,把所有元件连接成如下所示电路17.选择菜单栏options/sheet properties,如图所示18.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取show all ,如下所示19.此时,电路中每条线路出上便出现编号,以便为后来仿真。

20.如果要在2N222A的e端加上一个100欧电阻,可以先选中“3”这条线路,然后按键盘del 键,就可以删除。

如下图所示21.之后,点击菜单栏上place/component,弹出如下所示的select a component对话框,选取BASIC_VIRTUAL,然后选取RESISTOR_VIRTUAL,再点击OK按钮。

EDA实验报告-单级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阶梯波发生器

EDA实验报告-单级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阶梯波发生器

EDA设计实验报告2009.10.25实验一单级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一、实验目的1.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整与测量方法。

2.掌握放大电路的动态参数的测量方法。

3.观察静态工作点的选择对输出波形及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1.设计一个分压偏置的单管电压放大电路,要求信号源频率5kHz(幅度10mV) ,负载电阻5.1kΩ,电压增益大于50。

2.调节电路静态工作点(调节电位计),观察电路出现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的输出信号波形,并测试对应的静态工作点值。

3.加入信号源频率5kHz(幅度1mV) ,调节电路使输出不失真,测试此时的静态工作点值。

测电路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电压增益;4.测电路的频率响应曲线和fL、fH值。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分压偏置的单管电压放大电路2、给出电路静态工作点(调节R4),观察电路出现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的输出信号波形,并测试对应的静态工作点值。

a)不失真情况:U e=2.95VU c=4.66VU ce=U c-U e=1.71VI c=1.47mAI b=7.07uA示波器波形静态工作点参数b)饱和失真:U e=3.39VU c=3.58VU ce=U c-U e=0.19VI c=1.70mAI b=11.90uA示波器波形静态工作点参数c)截止失真U e=482.85mVU c=10.80VU ce=U c-U e=10.75VI c=240.34uAI b=1.09uA示波器波形静态工作点参数3、电压增益的实验图,测试结果并和理出测量输入电阻、输出电阻论计算值进行比较。

a)电压增益: A u=0.136/1=136理论值:r be=130+220*26/1.47=4.02kΩA u理论=220*2.5/4.02=136.82误差:E=(136.82-136)/136=0.60%b)输入电阻:Ri=1/0.409=2.44kΩR i理论=23 // 10 // 4.02 =2.55kΩ误差:E=|(2.55-2.44)/2.55|=4.31%c)输出电阻: R o=10/2.141=4.67kΩ理论值:R o理论=5.1kΩ误差:E=(5.1-4.67)/5.1=8.43%4、电路的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f L=92.88Hzf H=11.17MHz四、实际元件电路实际电路波形:实验二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一、实验要求1、给出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的实验接线图。

南理工EDA1优秀实验报告(含思考题)

南理工EDA1优秀实验报告(含思考题)

南京理工大学EDA设计(Ⅰ)实验报告作者: 耿乐学号:913000710013 学院(系):教育实验学院专业: 机械类指导老师:宗志园实验日期: 2015年9月摘要本报告对单级放大电路、差分放大电路、多级放大反馈电路和简单的阶梯波发生器进行了设计和分析。

文中对电路中各个参数对电路性能的影响做了详细的实验和数据分析,并和理论数据进行对比,帮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模拟电路中理论与实验的关系,指导我们更好的学习。

关键词模拟电路设计实验分析理论对比AbstractThis report on the single-stage amplifier, differential amplifier, feedback circuit and multi-level amplification of the trapezoidal wave generator for a simple design and analysis. The article on the various circuit parameters on circuit performance in detail the experiments and data analysis, and compare data and theory to help us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analog circuit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y and experiment, to guide us to better learning.Keywords Analog Circuit Design Experimental analysis Theoretical comparison目录实验一单级放大电路设计 (1)实验二差动放大电路设计 (11)实验三负反馈放大电路设计 (21)实验四阶梯波发生器设计 (27)单级放大电路设计一、实验要求1.设计一个分压偏置的单管电压放大电路,要求信号源频率10kHz,峰值5mV,负载电阻3.9kΩ,电压增益大于60;2.调节电路静态工作点,观察电路出现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的输出信号波形,并测试对应的静态工作点值;3.在正常放大状态下测试:a.电路静态工作点值;b.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和β、r be、r ce值;c.电路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电压增益;d.电路的频率响应曲线和f L、f H值。

EDA实验报告单极放大电路的设计和仿真

EDA实验报告单极放大电路的设计和仿真

摘 要本文包括了三个设计实验:单级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和阶梯波发生电路。

通过对这些模拟电路的设计与仿真,给出了实验原理图,并将实验结果与理论值进行了比较,得出相对误差。

实验一设计了一个分压偏置的单管电压放大电路,通过调节电路静态工作点,观察电路出现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的输出信号波形,并测试了对应的静态工作点值。

在最大不失真条件下测试了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和β,be r ,ce r 的值,电路的输入输出电阻和电压增益,电路的频率响应曲线。

实验二设计了一个阻容耦合两级电压放大电路,第一级为差分放大电路,第二级是射级输出放大器。

并给电路引入了电压串联负反馈,测试了负反馈接入前后电路放大倍数、输入、输出电阻和频率特性。

通过改变输入信号幅度,观察并记录了负反馈对电路非线性失真的影响。

实验三设计了一个周期性下降阶梯波电路,对电路进行了分段测试和调节,直至输出合适的阶梯波。

通过改变电路元器件参数,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确定了影响阶梯波电压范围和周期的元件。

最后针对该实验作进一步探索,设计出了上升阶梯波。

关键词 单级放大电路 负反馈电路阶梯波 仿真目次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一单极放大电路的设计和仿真……………………………………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实验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实验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实验步骤 (5)四实验小结 (16)实验二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实验目的 (17)二实验要求 (17)三实验步骤 (18)四实验小结 (26)实验三阶梯波发生器电路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实验目的 (28)二实验要求 (28)三实验步骤 (28)四实验小结 (48)实验心得 (49)参考文献 (50)实验一 单级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一、实验目的1. 设计一个分压偏置的单管电压放大电路,要求信号源频率10kHz(峰值1mV) ,负载电阻10k Ω,电压增益大于100。

EDA实验报告单极放大电路的设计和仿真

EDA实验报告单极放大电路的设计和仿真

EDA实验报告单极放大电路的设计和仿真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仿真单极放大电路,掌握电路设计及仿真的方法和技巧,了解单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参数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设备和材料1.EDA仿真软件2.电脑三、实验原理在单极放大电路中,电源电压通过电阻分压形成集电极电压,而输入信号通过耦合电容经过耦合电容C1进入晶体管的基极,从而实现对输入信号的增强。

四、实验步骤及数据记录1.确定电源电压: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当的电源电压。

2.选择晶体三极管型号:根据实验要求和设计要求,选择适合的晶体三极管型号。

3.计算电阻值:根据单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计算电阻的取值范围,并选择合适的电阻值。

4.设计电路连接方式:将电源、电阻、晶体三极管按照电路原理进行连接并设计电路图。

5.仿真电路:使用EDA仿真软件,将设计好的电路连接到仿真软件中。

6.设置仿真参数:设置仿真参数,包括电源电压、工作频率等。

7.运行仿真:运行仿真程序,获取仿真结果。

8.分析结果:根据仿真结果,分析电路的工作情况,包括输出电压增益、输入输出阻抗等。

9.修改参数:根据分析结果,对电路参数进行调整,重新进行仿真。

10.重复步骤6-9,直到仿真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五、实验结果分析通过仿真,得到了单极放大电路的工作情况如下:1.输出电压增益:根据仿真结果,计算得到了单极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增益为X。

2.输入输出阻抗:根据仿真结果,计算得到了单极放大电路的输入阻抗为Y,输出阻抗为Z。

3.波形分析:通过仿真软件,获取到了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并进行比较分析。

六、实验结论通过设计和仿真单极放大电路,了解了电路设计及仿真的方法和技巧。

掌握了单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参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仿真分析得到了相关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DA设计实验报告
2009.10.25
单级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整与测量方法。

2.掌握放大电路的动态参数的测量方法。

3.观察静态工作点的选择对输出波形及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设计一个分压偏置的单管电压放大电路,要求信号源频率5kHz(幅度10mV) ,负载电阻5.1kΩ,电压增益大于50。

2.调节电路静态工作点(调节电位计),观察电路出现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的输出信号波形,并测试对应的静态工作点值。

3.加入信号源频率5kHz(幅度1mV) ,调节电路使输出不失真,测试此时的静态工作点值。

测电路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电压增益;
4.测电路的频率响应曲线和fL、fH值。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分压偏置的单管电压放大电路
2、给出电路静态工作点(调节R4),观察电路出现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的输
出信号波形,并测试对应的静态工作点值。

a)不失真情况:
U e=2.95V
U c=4.66V
U ce=U c-U e=1.71V
I c=1.47mA
I b=7.07uA
示波器波形静态工作点参数
b)饱和失真:
U e=3.39V
U c=3.58V
U ce=U c-U e=0.19V
I c=1.70mA
I b=11.90uA
示波器波形静态工作点参数
c)截止失真
U e=482.85mV
U c=10.80V
U ce=U c-U e=10.75V
I c=240.34uA
I b=1.09uA
示波器波形静态工作点参数
3、电压增益的实验图,测试结果并和理出测量输入电阻、输出电阻论计算
值进行比较。

a)电压增益: A u=0.136/1=136
理论值:r be=130+220*26/1.47=4.02kΩ
A u理论=220*2.5/4.02=136.82
误差:E=(136.82-136)/136=0.60%
b)输入电阻:Ri=1/0.409=2.44kΩ
R i理论=23 // 10 // 4.02 =2.55kΩ
误差:E=|(2.55-2.44)/2.55|=4.31%
输出电阻: R o=10/2.141=4.67kΩ
理论值:R o
理论=5.1kΩ
误差:E=(5.1-4.67)/5.1=8.43%
4、电路的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
f L=92.88Hz
f H=11.17MHz
四、实际元件电路
实际电路波形:
一、实验要求
1、给出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的实验接线图。

2、给出两级放大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3、给出负反馈接入前后电路的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

4、给出负反馈接入前后电路的频率特性和f L、f H值,以及输出开始出现失
真时的输入信号幅度。

5、分析实验结果。

二、实验内容
1.设计一个阻容耦合两级电压放大电路,要求信号源频率10kHz(幅度
1mv) ,负载电阻1kΩ,电压增益大于100。

2.给电路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并分别测试负反馈接入前后电路放大倍数、
输入、输出电阻和频率特性。

改变输入信号幅度,观察负反馈对电路非
线性失真的影响。

三、实验过程及步骤
1.两级放大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2.调节滑动变阻器A使第一级输出不失真(A 2%)
调节滑动变阻器B 使第二级输出不失真(Z 16%)
4. 负反馈接入前电路的放大倍数、输入、输出电阻,输出开始出现失真时
的输入信号幅度以及频率特性和f L 、f H 值
a) 接入反馈前
i. 放大倍数:A u =195mV/1mV=195
ii.输入电阻:R
=1/023=0.978KΩ
i
iii.输出电阻:R
=0.120/0.123=0.976KΩ
o
电路的频率特性和f L、f H值
f L=6.9887kHz f H=1.5899mHz b)反馈接入后:
i.电压增压A
=10/1=10
u
ii.输入电阻:R
=1/0.824=1.214kΩ
i
iii.输出电阻:R
=0.120/3.244=0.037KΩ
o
iv.电路的频率特性和f L、f H值
f L=475.7136Hz f H=41.700mHz
5.观察负反馈接入对电路性能的改善
a)调节幅度使失真:
波形如图
接入反馈前
将信号源幅度调制50mV
波形出现顶部失真
b)连接反馈
调节信号源幅度使波形底部幅
度与未接反馈时相同
反馈接入前后的波形
接入反馈前(信号源幅度50mV)接入反馈后(信号源幅度520mV)
结果分析:当通过调节幅度使接入负反馈前后波形底部幅值相同时观察可发现,接入负反馈对顶部失真有改善,其效果与反馈深度有关。

阶梯波发生器的设计与仿真
一、实验要求
1. 设计一个能产生周期性阶梯波的电路,要求阶梯波周期在20ms 左右,输出电压范围10V ,阶梯个数5个。

(注意:电路中均采用模拟、真实器件,不可以选用计数器、555定时器、D/A 转换器等数字器件,也不可选用虚拟器件。

)
2. 对电路进行分段测试和调节,直至输出合适的阶梯波。

3. 改变电路元器件参数,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确定影响阶梯波电压范围和周期的元器件。

二、 实验原理:
阶梯波发生器实验原理图:
三、 实验步骤
1.
方波发生器
方波周期T=2R 1C 1ln (1+2R 3/R 2)通过改变R 1C 1的值可调节电路周期约为4ms
周期约为4ms 2.微分电路
限幅电路
4.积分累加电路
.比较器电路
阶梯个数为5个
周期为22.614 ms
输出图形满足实验要求

此次试验,将我们所学过的电路、模电等知识联系为一体,利用MULTISIM这一计算机平台让我们不仅将所学应用于实际加深了理解与应用能力,同时让我们掌握了现代电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应用。

回顾整个实验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试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这一过程。

在理论知识的准备中,发现自己对许多曾经学过的知识理解不深,造成了在实际应用时的难度;同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尤其是数值的调节与分析中不仅需要我们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需要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细心与耐力。

除了自己的思考之外,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与探往往可以提供新的思路避免钻牛角尖往往能使问题迎刃而解。

虽然试验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困扰着我,但是克服困难的整个过程不能不说是一种快乐的享受。

当然,所有的收获都离不开自己的汗水与老师同学的教导帮助,在这里,我将为自己本次EDA设计实验画上句号,但在电子技术学习的路上我还有更多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EDA技术与实验》符文红花汉兵机械工业出版社
《模拟电力电子基础》童诗白华成英高等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