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统计年鉴2017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优抚社会救济福利事业情况

合集下载

广州市优抚和社会救助福利事业情况

广州市优抚和社会救助福利事业情况

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 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 年末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在院人数
社会福利事业财政性支出 社区服务设施数 社区服务中心站
抚恤、补助优抚对象总人数 抚恤事业财政性支出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
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人数 资助参加医疗救助保险
直接实施医疗救助人次数 # 住院救助人次数 门诊救助人次数
生活无着人员救助人次数 # 未成年人救济人次数
社会救助事业财政性支出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财政性支出
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 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 年末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在院人数
社会福利事业财政性支出 社区服务设施数 社区服务中心站
抚恤、补助优抚对象总人数 抚恤事业财政性支出
2017年 2017年 2017年 2017年 2017年 2017年 2017年 2017年 2017年 2017年 2017年 2017年 2017年 2017年 2017年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 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人数
资助参加医疗救助保险 直接实施医疗救助人次数
住院救助人次数 门诊救助人次数 生活无着人员救助人次数 未成年人救济人次数 社会救助事业财政性支出(万元)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财政性支出 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 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 年末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在院人数 社会福利事业财政性支出 社区服务设施数 社区服务中心(站) 抚恤、补助优抚对象总人数 抚恤事业财政性支出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 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人数 资助参加医疗救助保险 直接实施医疗救助人次数 # 住院救助人次数

2010年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2011年2月25日2010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广东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大力推进“三促进一保持”,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扎扎实实惠民生,在科学发展轨道上迈出新的可喜步伐。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GDP)4547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86.86亿元,增长4.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7%;第二产业增加值22918.07亿元,增长14.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2.9%;第三产业增加值20267.90亿元,增长10.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5.4%。

三次产业结构为5.0:50.4:44.6。

在现代产业中,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9466.35亿元,增长16.9%;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1102.80亿元,增长7.8%。

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4.1%,住宿和餐饮业增长9.1%,金融业增长6.0%,房地产业增长2.1%。

民营经济增加值19620.96亿元,增长13.1%。

分区域看,粤东西北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为21.2%,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表1 2010年分区域主要指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9%,居住类价格上涨4.8%。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2%,其中轻工业上涨1.7%,重工业上涨5.7%;生产资料上涨4.1%,生活资料上涨1.4%。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7.3%,其中燃料动力类上涨7.8%,黑色金属材料类上涨6.6%,有色金属材料和电线类上涨17.8%,化工原料类上涨9.4%。

中国县域统计年鉴数据处理:广东各区县2013-2017多年宏观经济指标数据分析对比

中国县域统计年鉴数据处理:广东各区县2013-2017多年宏观经济指标数据分析对比

2016 广东省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广东省 广东省 广东省 广东省 广东省 广东省 广东省 广东省 广东省 广东省 广东省 广东省 广东省 广东省 广东省 广东省
8
3
1
6
6
5
3
10
16
13
9
10
15
2
12
18
18
10
21
23
17
18
16
15
1
18
16
12
10
6
15
13
1
7
17
14
3
63 119137
4
92 262078
1
31
44775
26
24867
1
24
17272
42
29838
23
22614
1
27
14993
1
53
25540
1
49
33454
1
37 138408
南海区
1074
2017 广东省
顺德区
807
2017 广东省
三水区
828
2017 广东省
高明区
938
2017 广东省
新会区
1355
2017 广东省
台山市
3288
2017 广东省
开平市
1657
2017 广东省
鹤山市
1083
2017 广东省
恩平市

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黔南州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黔南州统计局(2018年3月31日)2017年,黔南州委、州政府坚定不移实施“3366”发展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励精图治,砥砺前行,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7年全州生产总值为1160.59亿元,同比增长12.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2.30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412.91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545.38亿元,增长14.5%,其中:其他服务业增长20.7%、金融业增长14.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0.6%。

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481元,同比增长11.4%。

图1 2013-2017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二、农业2017年全州按照中央、省、州1号文件精神部署,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调结构、上规模、创品牌、占市场为主要任务,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大力实施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2017年,全州共建设州级以上农业园区94个,其中省级园区57个。

全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735个,入住园区龙头企业406个。

全州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发展到5636个;无公害产地认定877个;无公害产品认证获证273个;绿色农产品申报认定21个;有机认证基地和产品共70个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14个。

全州农业实现增加值212.72亿元,比上年增长6.5%。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1.14万公顷(467.15万亩),下降1.2%;油料作物面积7.88万公顷(118.3万亩),增长0.9%;蔬菜种植面积13.02万公顷(195.4万亩),增长6.9%。

果园面积9万公顷(135.5万亩),比上年增长43.6%;茶园面积11.1万公顷(166.4万亩),增长18.6%。

粮食总产量125.53万吨,比上年下降1.4%。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09:附录一、主要社会经济指标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09:附录一、主要社会经济指标

附录一、主要社会经济指标简要说明一、本章反映我国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社会和经济情况。

内容包括行政区划、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财政收支、价格指数、城乡居民家庭收支、就业和工资、农村居民贫困状况、城市设施等。

二、本章资料摘自《中国统计年鉴》。

国家统计局调整了个别年份数据,历史数据以最近年鉴数据为准。

主要指标解释地级区划数包括地级市、地区、自治州、自治盟。

县级区划数包括县(自治县、旗)、县级市和市辖区数。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的最终成果。

国民总收入即国民生产总值。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国民总收入是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个生产概念。

三次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

我国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第三产业包括分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社会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里、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专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财政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

财政收入所包括的内容几经变化,目前主要包括:各项税收、专项收入(征收排污费收入、征收城市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其他收入(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国有企业亏损补贴(负收入、冲减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按财政体制上划分为中央本级收入和地方本级收入。

财政支出国家财政将筹集起来的资金进行分配使用,以满足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需要。

2017年汕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汕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汕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综合初步核算,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0.76亿元,比上年增长9.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8.25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1181.12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1061.39亿元,增长10.4%。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1∶50.7∶44.2调整为4.6∶50.2∶45.2。

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6.7%,住宿和餐饮业增长2.3%,金融业增长4.8%,房地产业增长24.0%。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实现增加值511.36亿元,增长14.4%。

民营经济增加值1685.64亿元,增长10.0%。

全市人均GDP42025元,增长8.6%。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18万人,增长12.8%;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8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1%。

三、工业与建筑业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072.40亿元,比上年增长8.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6.2%下降为45.6%。

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296.73亿元和51.75亿元,增长10.7%与11.7%。

完成工业总产值4874.41亿元,增长9.0%。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86.07亿元,增长10.3%。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77.7%。

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4.8%、集体企业下降1.6%、股份制企业增长11.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7.7%;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1944.55亿元,增长8.1%;轻、重工业中重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7%。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3652.87亿元,增长10.3%;完成出口交货值438.37亿元,增长4.2%;工业产品销售率96.5%。

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53个,其中亏损企业113个,比上年增长25.6%;实现利润总额291.73亿元,增长10.0%,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额4.22亿元,增长47.3%。

深圳市龙华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深圳市龙华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深圳市龙华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龙华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一区四城”发展战略,以“城市建设年”为抓手,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稳步向前。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7年龙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30.16亿元,增长8.8%。

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235.59亿元,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894.39亿元,增长7.6%。

三次产业比重为0.01:58.00:41.99。

2017年人均GDP为13.51万元,按照2017年平均汇率折算约为2万美元。

图1 龙华区2012-2017年GDP增长速度趋势二、工业和建筑业2017年,龙华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78家,规上工业总产值4239.48亿元,同比增长11.8%;实现工业增加值1134.48亿元,增长12.0%。

从企业注册类型来看,内资企业完成产值1177.50亿元,下降1.0%;港澳台及外商企业完成产值3026.43亿元,增长21.1%。

图2 2012-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情况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132.75亿元,同比增长13.7%;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31%;出口交货值2638.04亿元,同比增长21.2%。

主要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309家,实现产值3011.31亿元,增长19.9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153家,实现产值236.87亿元,增长9.8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3家,实现产值93.49亿元,下降22.3%;通用设备制造业60家,实现产值96.56亿元,下降3.0%;橡胶和塑料制品业62家,实现产值92.30亿元,增长2.1%。

2017年,龙华先进制造业增加值861.29亿元,同比增长19.4%。

新兴产业增加值862.79亿元,同比增长3.1%。

2017年,龙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08.16亿元,同比增长39.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26.8%,较去年同期提高9.7个百分点。

2017年佛山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GDP同比增长8.5%

2017年佛山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GDP同比增长8.5%

2017年佛山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GDP同比增长8.5%中商情报网讯:2017年1-12月佛山市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

投资保持较高增速,地区生产总值、工业生产、税收增长稳中有升,消费、财政收入、金融存贷款增幅略有回落,进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价格维持稳定。

地区生产总值2017年佛山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49.60亿元,增长8.5%,比去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5.92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5570.18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3833.49亿元,增长9.1%。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工业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930.12亿元,增长8.8%,增幅较去年提升1.1个百分点。

完成工业总产值22350.65亿元,增长8.7%,其中,轻工业增长8.6%,重工业增长8.8%;优势传统工业增长11.1%,先进制造业增长9.8%,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6.3%。

民营企业增长10.2%,增幅高于全市规上工业1.5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分别增长4.0%、9.7%和7.4%。

投资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65.79亿元,增长21.5%,比去年加快5.8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690.42亿元,增长15.3%,其中制造业投资1616.66亿元,增长14.0%;工业技改投资771.53亿元,增长39.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556.53亿元,增长26.0%,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453.99亿元,增长18.2%。

消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0.43亿元,增长10.0%,比去年回落1.6个百分点。

从消费类型来看,商品零售额2989.14亿元,增长10.7%;餐饮收入331.29亿元,增长4.4%。

外经1-11月,完成进出口总额3968.7亿元,增长8.4%,增速比1-10月下降1.3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2863.1亿元,增长3.1%,增速比1-10月下降0.9个百分点;进口1105.6亿元,增长25.2%。

2017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4.9
4.9
鲜菜
92.7
-7.3
在外餐饮
104.0
4.0
二、衣着
100.0
持平
三、居住
103.3
3.3
四、生活用品及服务
100.6
0.6
-2-
其中:家用器具 五、交通和通信 六、教育文化和娱乐 七、医疗保健 八、其他用品和服务
95.6
-4.4
101.6
1.6
103.6
3.6
107.0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 2.3%,其中,消费品价 格上升 1.6%,服务项目价格上升 3.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 升 2.3%,其中,能源类上升 1.5%,高技术类上升 1.5%;轻工 业上升 1.4%,重工业上升 2.8%;生产资料上升 3.8%,生活资 料上升 0.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升 8.8%,其中,燃料、动 力类上升 13.7%,黑色金属材料类上升 12.7 %,有色金属材料
全年来源于广州地区的财政收入 5947.00 亿元,增长 14.0%。 其中,国税部门组织收入 3812.00 亿元,增长 21.0%;地税部门 组织收入 1465.00 亿元,增长 0.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533.06 亿元,可比增长 10.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185.99 亿元,增长 12.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 5459.69 亿元,比上年增长 5.2%。 全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6.2%,其中,医药 制造业增长 3.5%,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增长 4.5%,电子及通信设
7.0
102.4
2.4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 33.35 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 117.3 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20.96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 为 2.40%,同比下降 0.01 个百分点。全年帮助城镇登记失业人 员实现再就业 15.36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 73.27%。 年末,全市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共 1026 家(包括人才中介机构、职业介绍机构),资助劳动力 技能晋升培训 4.85 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 4.66 万人。

社会保障学(简答题)

社会保障学(简答题)

社会保障学(简答题)1.社会保障的目标是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满足生活保障需求,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2.社会保障的功能包括稳定功能、调节功能、补偿功能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

3.社会保障的特征包括保证性、普遍性、公平性、鼓励性、互济性和储存性。

4.社会保障的公平原则要求打破身份限制,公平对待每个国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5.社会保障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否则其功能难以充分发挥,社会问题将持续恶化,妨碍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6.社会保障思想渊源表现为慈善或恩赐思想、平等或公平思想,以及空想社会主义。

7.新历史学派强调国家具有“文化和福利的目的”,主张国家通过立法实行一系列社会政策措施,进行经济和社会改革。

8.凯恩斯主义理论认为有效需求不足,主张国家进行经济干预。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覆盖面不足,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和非正式就业人员中。

2)保障水平偏低,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保障需求。

3)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存在着资金管理、信息共享等方面的问题。

4)制度协调性不足,各类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协调。

5)缺乏可持续性,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较大,未来资金压力较大。

1.补充医疗保险是一种自愿性的辅助医疗保险,旨在为部分收入较高的行业或单位维持较高的医疗需求。

2.医疗保险具有普遍性、经济性、经常性和广泛性等特点,采用医疗给付的补偿形式。

3.医疗保险具有公益性、福利性、普遍性、强制性、共济互助和社会公平性等功能。

4.工伤保险是为在生产、工作中遭受意外事故或职业病伤害的劳动者以及其家属提供医疗服务、生活保障和经济补偿等物质帮助的制度。

5.工伤保险制度中的公平性原则体系包括补偿不究过失原则、差别费率原则及完整补偿原则等。

6.国外工伤保险的类型包括社会工伤保险制度、雇主责任制的工伤保险制度和私人保险性的工伤保险制度。

[答案][北京理工大学]《社会保障学》在线作业-3

[答案][北京理工大学]《社会保障学》在线作业-3

1.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失业保险的给付期限为()周。

A.10B.18C.26D.36答案:C2.我国养老保险的被保险人是()。

A.一切自然人B.一切法人C.法律规定实施范围内的社会劳动者D.全体公民答案:C3.延长退休年龄的积极意义是()。

A.缓解劳动力需求不足B.缓解退休基金不敷给付的困境C.增加社会供养人口D.提供新的就业岗位答案:D4.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抚恤对象的是()。

A.病残军人B.退伍军人C.离休干部D.退伍志愿兵答案:A5.新加坡实行的是()的社会保障模式。

A.强制储蓄型B.福利国家型C.国家保险型D.投保资助型答案:A6.最早出现的社会保障模式是()。

A.强制储蓄型B.福利国家型C.国家保险型D.投保资助型答案:D7.社会保障一般是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三部分组成,其中()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

A.社会救济B.社会保险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答案:A8.下列朝代中,没有规定,如果祖父母、父母在世,子孙分割家产另立门户或不供养老人的,按十恶罪论处的是()。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答案:B9.下面不属于公房建设模式的是()。

A.英国的议会住房B.德国的“社会住房计划”C.新加坡政府的廉租屋D.我国香港的公屋答案:B10.员工持股计划于()起源于美国。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答案:A11.下列不属于社会优抚的对象是()。

A.复员军人家属B.现役军人C.退役军人D.病故军人的家属答案:A12.中国传统的福利制度基本上是为()服务的。

A.全体公民B.城镇居民C.农村居民D.需特殊照顾的社会成员答案:B13.最早对社会保障进行专门立法的是()。

A.法国B.英国C.瑞典D.德国答案:B14.军人社会保障的对象是()。

A.部队B.军人C.军人及其家庭D.家庭答案:C15.实行从商品化为主的住房保障形式的国家有()。

A.美国B.英国C.德国D.波兰答案:A16.1883年,德国颁布的()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

2017年惠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uizhou

2017年惠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uizhou

2017年惠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惠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惠州调查队2018年3月22日2017年,惠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目标,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一、综合经省统计局核定,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为3830.58亿元,增长7.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1.7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099.22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1559.59亿元,增长7.6%。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5:54.8:40.7。

民营经济增加值1684.62亿元,增长7.7%。

2017年,惠州人均GDP为80205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11879美元。

图1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9.07亿元,增长10.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54.08亿元,增长8.8%。

其中,教育支出106.86亿元,增长4.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5.80亿元,增长14.3%;医疗卫生支出96.21亿元,增长20.1%。

税收总收入941.81亿元,增长21.5%。

其中国税收入728.35亿元,增长19.5%;国税中的国内税收收入552.12亿元,增长18.5%;国税中的海关代征税收入176.23亿元,增长23.1%。

地税收入213.46亿元,增长28.9%。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8%,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上涨4.2%。

分类别看,居民消费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6涨2降”:医疗保健类上涨11.7%,居住类上涨2.6%,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6%,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1.0%,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7%,食品烟酒类上涨0.6%;衣着类下降0.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2%。

中国社会保障的地区差异及其转移支付(1)

中国社会保障的地区差异及其转移支付(1)

中国社会保障的地区差异及其转移支付(1) 如同经济发展存在着地区差异,中国的社会保障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

有的地区社会保险结余资金上百亿元,有的地区社会保险连年赤字,基本支付难以保证。

不过,社会保障的地区差异又不同于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那样呈明显的东高西低之势。

随着社会保障资金缺口地区越来越多、数额越来越大,社会保障的转移支付问题已经提到政府案前。

认识并把握中国社会保障的地区差异,进而研究其解决对策,对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持社会稳定,协调地区发展与平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社会保障地区差异的状况笔者依据中国统计年鉴中的资料计算出全国各地区的财政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和财政全部社会保障支出占其财政支出的比重两项指标,说明中国社会保障的地区差异。

“社会保障补助支出”是指财政部门所支付的对社会保障的补助支出,包括对社会保险基金补贴支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费、城镇就业补助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补助、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支出、国有企业关闭破产补助支出、其他社会保障补助支出。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是指财政部门所支付的全部社会保障支出,除以上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外,再加上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两大项。

两项指标数值见表1和表2.从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得看,全国为%,各地区从1-14%分布。

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看,全国为%,各地区从3-25%,分布更为分散。

如果我们把社会保障的地区差异与各地的经济发展程度联系起来分析,可以发现三大类群:一类是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广东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其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比重名次与其经济实力排名顺序基本一致;另一类是辽宁、天津、重庆、黑龙江、吉林、青海等地,其经济发展的名次靠前,但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比重名次却明显靠后;还有一类如西藏、贵州、广西、四川、甘肃地区,虽然经济比较落后,但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比重却跃到了经济发达地区的数值区间。

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

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
– 1994年以后,国有部门的大幅缩减,导致大规 模的城镇失业问题。
22
•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确立
– 1993年6月1日,上海市率先实施城镇居民最低 生活保障制度;
– 1997年8月,经试点推广之后,城市居民生活 保障制度正式确立;
23
•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运作
– 以收入调查(means-tested)为基础; – 采取补差机制
– 负所得税方案下的劳动供给决策:图9-6
39
图9-6 负所得税方案的劳动供给效

假定月基本补助额是 100元,负所得税方案 对增加的劳动所得课以 20%的税收,工资率为 5元/小时。
月 总 收
入D
⌒ ‖ 收 入 + 补 助 金
G
负所得税方案下的的 预 算 约 束 线 DSQ
S
负所得税前 的工作时间
100
25 000
贫困率 30.7%
200
12 500
14.8%
300
8 500
9.5%
530
6 500
7.1%
635
4 210
4.6%
625
3 412
3.7%
627
2 820
3.0%
国际标准(1美元/天)
乡村贫困 人口
(万人)

贫困率 —


28 000
31.3%
20 000
21.8%
10 600

27
2.社会救助支出的经济效应
• 2.1 概述 • 2.2 最低生活保障的经济效应 • 2.3 负所得税的经济效应 • 2.4 实物转移的经济效应
28
2.1 概述

社会保障学(简答题)

社会保障学(简答题)

简答题1.社会保障的目标是什么?(1)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

(2)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

(3)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2.社会保障的功能有哪些?(1)稳定功能;(2)调节功能;(3)补偿功能;(4)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

3.简述社会保障的特征。

(1)保证性(2)普遍性(3)公平性(4)鼓励性(5)互济性(6)储存性4.简述社会保障的公平原则。

在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中,必须打破各种身份限制,公平地对待每个国民并确保其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在社会保障实践中,必须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以此达到缩小贫富差距、促进整个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目标。

公平原则的最充分体现,是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全体国民普遍享受社会保障。

5. 为什么社会保障的发展必须坚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一方面,社会发展变化决定着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变化。

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无一例外地需要相应的财力支撑。

实践表明,社会保障制度只有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才可能在解决相关社会问题的同时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

如果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功能便难以充分发挥,社会问题将持续恶化,进而妨碍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6.简述社会保障思想渊源的表现这些社会保障思想渊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与社会保障有关的思想最初表现为慈善或恩赐思想;其次是表现为平等或公平思想;这种思想是比慈善或恩赐思想更加进步或者说更高层次地与社会保障有关的思想;最后表现为空想社会主义。

7.简述新历史学派的主要观点新历史学派强调国家的经济作用,认为国家除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之外,还具有“文化和福利的目的”,国家是集体经济的最高形式,国家在进步的文明社会中,公共职能在不断扩大和增加,凡是个人努力所不能达到的或不能顺利达到的目标,理应由国家去办。

基于这样的观点,新历史学派主张国家必须通过立法,实行包括社会保险、孤寡救济、劳资合作等在内的一系列社会政策措施,自上而下地进行经济和社会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8 优抚、社会救济和福利事业情况 Statistics on Preferential Treatment and Resettlement, Social Relief and Welfare
项目
Item
2010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优抚事业 优抚收养性事业单位数 (个)
177 167
22
10
未登记 优抚事业费用 元)
民政部门支出
Unregistered (万 Expenses onPreferential Treatment and Resettlement
(10000 yuan)
Expenses by Civil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s
106 117 354 332
93
57
181099 261777 314419 340071 378681 445492
181099 261777 314419 340071 378681 445492
社会救济
社会救济总人数
(万
人)
#农村传统救济对象人数
Social Relief
Total Number under Social Relief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Number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Receiving
(万
人)
Minimum Income Relief
(10000 persons)
城镇
Urban Areas
224.70 40.70
215.00 37.16
197.21 33.99
190.36 31.60
81
81
79
71
57
55
57
57
50
48
46
43
工商登记
Registered with Industry and Commerce Administration
民政登记
Registered with Civil Affairs Administration
21
19
6
5
未登记
Unregistered
3
183.30 29.69
170.60 25.46
农村
Rural Areas
184.00 177.84 163.22 158.76 153.60 145.14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 Number of Urban and Rural Households Receiving
户数
(万 Minimum Income Relief
5
23
18
11
12
优抚收养性单位收养人数 (人
次) 编制登记
Number of Persons Adopted byPreferential Treatment
and Resettlement Institutions
(person-
time)
Registered with State Office for Public Sector Reform
编制登记
Preferential Treatment and Resettlement
Number of Institutions for Preferential Treatment and Resettlement
(unit) Registered with State Office for Public Sector Reform
(10000
户)
households)
城镇
Urban Areas
91.80 94.99 88.29 87.43 86.39 73.92 17.30 16.51 16.14 15.68 15.19 13.25
农村
Rural Areas
74.50 78.48 72.15 71.75 71.20 60.67
3179 3836 3647 3734 3389 3410 2896 3552 3271 3392 3296 3353
工商登记
Registered with Industry and Commerce Administration
民政登记
Registered with Civil Affairs Administration
农村

Rural Areas
164825 293868 340114 378103 393493 439407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
支出
(万
元)
城镇
Expenditures on Minimum Income Relief for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10000
yuan)
Urban Areas
244490 399793 470565 532682 553022 617139 79665 105925 130450 154579 159530 177732
(10000 persons) 288.00 293.32 249.04 231.15 227.25 209.75
Number of People Receiving Traditional Social
31.40 31.21 17.51 9.47 12.95
Relief in Rural Area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