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冲刺必刷题科学探究之《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专题(word版有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科学探究之《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
1、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验证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小组同学首先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装足量红磷的燃烧匙位于瓶内中间,而装足量白磷的燃烧匙却浸没在蒸馏水下。

他们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被点燃,燃烧现象为。

【提出问题】红磷在四颈平底烧瓶内燃烧熄灭后,瓶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猜想假设】猜想①:有氧气剩余;
猜想②:无氧气剩余。

【实验验证】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再次被点燃。

(1)红磷属于(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

(2)红磷燃烧产物与瓶底热水反应生成磷酸(H
3PO4)的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题意,得出结论:猜想正确。

【反思交流】用“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是(“可行”或“不可行”)的,其理由是。

【拓展延伸】
实验小组同学从开始实验到最后装置冷却后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用氧气传感器测量的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曲线图如图2.则,在图中(填“A、B、C、D、E”)点时红磷燃烧熄灭;请你解释曲线 AB 段、CD 段、DE 段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1
2
3
答案:
解:红磷被点燃,剧烈燃烧,产生白烟,放热。

故填:产生白烟。

【实验验证】
(1)红磷是由磷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故填:单质。

(2)红磷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与瓶底热水反应生成磷酸(H3PO4)的化学方程式为:P2O5+3H2O2H3PO4。

故填:P2O5+3H2O2H3PO4。

(3)根据题意可知,氧气没有完全反应,猜想①正确。

故填:①。

【反思交流】
用“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是不可行的,其理由是红磷完全反应后,装置中剩余有氧气。

故填:不可行;红磷完全反应后,装置中剩余有氧气。

【拓展延伸】
在图中C点时红磷燃烧熄灭;
AB 段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氧气几乎不消耗;
CD 段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红磷熄灭,温度下降,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下降,氧气上浮;
DE 段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白磷燃烧消耗氧气。

故填:C;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氧气几乎不消耗;红磷熄灭,温度下降,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下降,氧气上浮;白磷燃烧消耗氧气。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同学们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实验中用了过量的红磷,目的是。

【发现问题】实验时装置气密性良好,操作均正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倒吸入集气瓶,同学们用实验室
常用的仪器测量了倒吸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发现回流到集气瓶中的水少于集气瓶体积的,是什么原因所致呢?
【猜测】甲猜测:有一部分水在导气管内未完全进入集气瓶内。

乙猜测:是由于瓶内红磷、氧气传感器等仪器占有一定的体积。

你的猜测:。

【深入探究】同学们用氧气浓度传感器定量测定过量红磷燃烧时氧气的含量变化,装置如图2(装置密闭,气密性良好),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氧气浓度实时变化如图3。

【结论】99秒时,氧气的含量降为3.2%,由此得出结论为。

【反思与评价】
(1)99秒后氧气含量又上升并最终稳定在8.5%左右,可能原因是。

(2)一同学仍利用图2装置和药品,实验时稍加改进,最终氧气的含量明显低于8.5%,其改进方法是。

答案:
解: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实验中用了过量的红磷,目的是:
除尽装置中的氧气;故答案为: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除尽装置中的氧气;
【发现问题】实验时装置气密性良好,操作均正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倒吸入集气瓶,同学们用实验室常用的仪器量筒,测量了倒吸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故答案为:量筒;
【猜测】我的猜测:氧气的浓度降低到一定的程度时,红磷会主动熄灭,装置中的氧气未除尽;故答案为:氧气的浓度降低到一定的程度时,红磷会主动熄灭,装置中的氧气未除尽;
【结论】99秒时,氧气的含量降为3.2%,由此得出结论为;当氧气浓度降低到3.2%,红磷会自动熄灭,氧气没能除尽;故答案为:当氧气浓度降低到3.2%,红磷会自动熄灭,氧气没能除尽;
【反思与评价】(1)99秒后氧气含量又上升并最终稳定在8.5%左右,可能原因是:当红磷周围氧气浓度降低到3.2%时,红磷会自动熄灭,瓶底氧气会向上扩散,从而出现传感器周围的氧气又上升并最终稳定在8.5%左右;(2)一同学仍利用图2装置和药品,实验时稍加改进,最终氧气的含量明显低于8.5%,其改进方法是:将燃烧匙沿橡皮塞慢慢向下移动;故答案为:(1)当红磷周围氧气浓度降低到3.2%时,红磷会自动熄灭,瓶底氧气会向上扩散,从而出现传感器周围的氧气又上升并最终稳定在8.5%左右;(2)将燃烧匙沿橡皮塞慢慢向下移动;
3、有关空气组成的研究与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Ⅰ.拉瓦锡的研究:用加热汞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如图1所示,拉瓦锡把少量的汞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连续加热12天后,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容器内空气体积减少了约五分之一。

收集汞表面生成的红色粉末(氧化汞),置于另一容器内强热得到了汞和氧气,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原来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空气体积。

(1)上述实验中,使用汞的优点有。

A.汞为液态,在加热的条件下只与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为固体
B.时间足够长,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C.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D.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2)继拉瓦锡研究后,英国科学家瑞利经多次实验发现:从空气分离得到的氮气密度总是略大于纯净氮气密度。

造成这一差异主要与空气中的相关。

Ⅱ.兴趣小组A的实验: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如图2所示)
(3)用酒精灯点燃燃烧匙中过量的红磷,观察到的现象有,并放出大量的热。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该兴趣小组同学经多次实验发现:当反应停止并恢复至室温,用氧气浓度传感器测得广口瓶内始终有8%左右的氧气残留。

请分析红磷燃烧无法耗尽氧气的原因是(已排除操作原因引起的实验误差)。

Ⅲ.兴趣小组B的实验:用铁生锈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如图3所示)。

测得实验数据如表:
测量项目实验前
烧杯中水的体积
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水
的体积
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体积
体积/ml 80.0 49.0 150.0
(5)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实验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计算结果精确到0.1%)。

(6)该实验中NaCl溶液的作用是。

答案:
解:(1)A.汞为液态,在加热的条件下只与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为固体,正确;
B.时间足够长,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几乎耗尽,正确;
C.汞有毒,实验过程中会有污染,错误;
D.生成的化合物(氧化汞)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正确。

故选:ABD;
(2)空气中含有少量的稀有气体,所以从空气分离得到的氮气并不是纯净的氮气,因此从空气分离得到的氮气密度总是略大于纯净氮气密度;故填:稀有气体;
(3)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生成物是五氧化二磷;故填:大量的白烟;4P+5O22P2O5;(4)因为当广口瓶内的氧气浓度过低时就不能支持红磷持续燃烧,所以红磷燃烧无法耗尽氧气;故填:当广口瓶内的氧气浓度过低时就不能支持红磷持续燃烧;
(5)烧杯中减少的水的体积即为进入广口瓶内的水的体积,也就是铁丝锈蚀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其体积为:80.0ml-49.0ml=31ml,所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31ml
150.0ml
×100%≈20.7%;故填:20.7%;
(6)氯化钠能加快铁的锈蚀,也就是加快铁生锈消耗氧气的速率;故填:加快铁生锈消耗氧气的速率。

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参与。

[设计实验]第一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的A、B两套装置。

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

[进行实验]
[
组别 1 2 3 4 5 6
进入瓶中水的体积(mL)20 18 19 17 21 19
通过对实验数据分析,实验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实验分析](1)红磷要过量的原因是;
(2)弹簧夹打开的适宜时机是;
(3)实验结束,发现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l/5,可能的原因是(答出一点即可)[改进实验]
(1)第二小组同学设计了C实验装置,优点是:。

(2)第三小组同学设计了D实验装置,优点是:。

答案:
解:[设计实验]实验A和B的区别在于红磷的位置,而这一点与氧气的密度有关,由于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红磷在稍微低的位置更利于反应的进行,也更利于氧气的消耗,所以实验设计A更合理;故填:A。

[数据分析]大通过对实验数据分析,实验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20+18+19+17+21+19
6
mL
100mL
×100%=19%;故填:19%。

[实验分析](1)实验中为了将装置内的氧气完全耗尽,加入的红磷要过量;故填:使氧气完全反应尽;(2)当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否则测定结果偏小;故填:冷却到室温时;
(3)实验结束,发现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l/5,可能的原因是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故填:红磷量不足;
[改进实验](1)该装置始终是密封的,测定结果更精确,误差更小;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不会逸散到空气造成污染,更环保;故填:环保(或误差小)。

(2)该装置使用了量筒,更容易计算出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故填:容易计算出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

5、某研究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能否用镁条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提出猜想】
猜想1:可以代替,因为镁条与氧气反应后不会产生气体
猜想2:不能代替,因为镁条可能会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发生反应
【进行实验】
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Ⅰ组装好装置后,打开止水夹,手捂
集气瓶,一段时间后,松开手
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烧杯中导管末端有一
段液柱
Ⅱ关闭止水夹,点燃镁条,迅速伸入
集气瓶中,塞好塞子
镁条燃烧,放出大量热,发出耀眼白光,生成大量白烟,
剩余固体为白色带状物还夹杂着极少量淡黄色的固体
Ⅲ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烧杯中水从导管进入集气瓶中,体积约为集气瓶体积的2/5
【解释与结论】
(1)步骤Ⅰ的实验目的是。

(2)步骤Ⅱ中,关闭止水夹的目的是。

(3)根据实验现象中的(写一个即可)可以推测猜想2成立。

①【继续探究】经查阅资料得知氮化镁(Mg
3N2)为淡黄色的固体,于是小晴猜想镁条还可能会与空气中的发生反应;
②【设计实验】她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自己的猜想;
③【实验结论】镁条与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探究活动,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

答案:
解:(1)步骤Ⅰ的实验目的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步骤Ⅱ中,关闭止水夹的目的是:防止温度升高导致气压增大,将部分气体压出集气瓶;故答案为:防止温度升高导致气压增大,将部分气体压出集气瓶。

(3)根据实验现象中的:生成物中有极少量淡黄色的固体或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体积的
2/5;故答案为:生成物中有极少量淡黄色的固体或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体积的2/5(写一个即可)。

①【继续探究】经查阅资料得知氮化镁(Mg3N2)为淡黄色的固体,于是小晴猜想镁条还可能会与空气中的氮气发生反应;故答案为:氮气;
②【设计实验】设计实验方案:将点燃的镁条伸入充满氮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故答案为:将点燃的镁条伸入充满氮气的集气瓶中;
③【实验结论】镁条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配平即可;故答案为:3Mg+N2Mg3N2;
④【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探究活动,我对燃烧有新的认识:燃烧不一定在氧气中进行;在一定的条件下,氮气也支持燃烧等;故答案为:燃烧不一定在氧气中进行(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6、科学探究和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化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进行探究,并基于证据进行推理分析。

I.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某同学利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瓶塞;
③;
④观察并记录水面的变化情况。

多次实验发现,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始终小于1/5。

Ⅱ.用镁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某同学进行图2所示实验时发现,产物中有少许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
②镁能与空气中的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
3N2)固体;
③氮化镁可与水反应生成氨气。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为Mg
3N2
【实验过程】进行图4所示实验:取燃烧产物于烧杯B中,加入适量水,然后用大烧杯罩住小烧杯A和B。

【实验结论】观察到的现象是,据此可推断燃烧产物中含氮化镁(Mg
3N2)
【反思交流】进行图2所示实验时,在确保规范操作的前提下,该同学所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Ⅲ.用铁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3所示。

当烧杯中不再有水进入集气瓶时,该同学停止实验。

实验开始和结束时所采集的数据如表:
实验前的体积实验后的体积
集气瓶内空气烧杯内水烧杯内剩余水
250mL 180.0mL 129.5mL
①铁生锈的原理是铁与空气中的发生反应。

②实验时该同学不是将铁粉堆在瓶底,而是将铁粉撒在浸润了氯化钠溶液的滤纸条上,再将滤纸条贴在集气瓶内壁,其目的是。

③该同学所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精确到0.1%)
④与红磷燃烧法相比,用该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主要优点是。

Ⅳ.拓展应用
(5)取2.4g镁条在足量O2和N2的混合气体中完全燃烧,所得固体质量为ag,则a的取值范围是3.3<a <。

答案:
解:(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故填:4P+5O22P2O5。

(2)①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瓶塞;
③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
④观察并记录水面的变化情况。

多次实验发现,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始终小于。

故填: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

(3)②镁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

故填:氮气。

③观察到的现象是A中液体变红色,是因为反应生成的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A中时,和水结合生成氨水,从而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据此可推断燃烧产物中含氮化镁。

故填:A中液体变红色。

【反思交流】
进行图2所示实验时,在确保规范操作的前提下,由于氮气被消耗,因此所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大于。

故填:大于。

(4)①铁生锈的原理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发生反应。

故填:氧气、水蒸气。

②实验时该同学不是将铁粉堆在瓶底,而是将铁粉撒在浸润了氯化钠溶液的滤纸条上,再将滤纸条贴在集气瓶内壁,其目的是使铁粉和氧气、水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

故填:使铁粉和氧气、水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

③该同学所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180.0mL−.5mL
250mL
×100%=20.2%。

故填:20.2%。

④与红磷燃烧法相比,用该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防止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时导致的部分气体受热膨胀逸出,因此主要优点是实验结果更准确。

故填:实验结果更准确。

(5)设2.4g镁完全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质量为x,完全和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质量为y,
2Mg+O22MgO,
48 80
2.4g x

x=4g,
3Mg+N2Mg3N2,
72 100
2.4g y

y=3.3g,
则a的取值范围是3.3<a<4。

故填:4。

7、1775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仿照这个历史上著名实验的原理,如今我们的化学教育家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先后设计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测出的氧气含量远低于21%?
【分析讨论】(1)实验装置漏气;(2),导致装置内氧气有剩余;(3)……
【实验改进】(1)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前在集气瓶里先装进a体积的水,其作用:一是为了加快集气瓶的冷却速度;二是。

(2)如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①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

②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测得实验结果如下(气体体积):(单位:mL)
反应前玻璃管内反应前注射器内反应后注射器内
40 30 18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实验结论】(1)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是在密封容器内进行。

(2)该物质在空气中可以燃烧且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3)燃烧后的产物。

答案:
解:【分析讨论】
(1)实验装置漏气;(2)红磷不足,导致装置内氧气有剩余;(3)……
故填:红磷不足。

【实验改进】
(1)其作用:一是为了加快集气瓶的冷却速度;二是吸收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故填:吸收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2)①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使氧气充分反应。

故填:使氧气充分反应。

②该实验中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2CuO。

故填:2Cu+O22CuO。


反应前玻璃管内反应前注射器内反应后注射器内
40 30 18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30mL−18mL
40mL+30mL
×100%=17.1%。

故填:17.1%。

【实验结论】
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是在密封容器内进行;该物质在空气中可以燃烧且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燃烧后的产物是固体。

故填:是固体。

8、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原理】该实验反应的原理是(用方程式表示)。

【实验步骤】具体实验步骤有:
①在硬质玻璃管中装入铜粉,两端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其中一端用气球密封;
②测量出实验所用硬质玻璃管的容积;
③停止加热后,待试管冷却至室温,注射器活塞稳定后,记录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
④酒精灯在铜粉部位加热,加热时不断推拉注射器:
⑤移动注射器活塞,在注射器中留下一定体积的气体,记录体积后与硬质玻璃管另一端密封连接,并将硬质玻璃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1)正确的操作步骤为(填数字序号);
(2)在实验加热过程中,硬质玻璃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缓慢推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实验记录】如表是甲、乙、丙三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
实验小组硬质玻璃管的
容积/mL
反应前注射器中
气体体积/mL
反应后注射器中
气体体积/mL
反应消耗的氧
气体积/mL
空气中氧气的
体积分数(%)
甲45 15 4 11 18.3
乙40 18 5 13 22.4
丙50 20 6
填写上表中空白,帮助丙组同学完成实验数据的统计;
【实验分析】从上述数据中可知,该实验存在一定误差,导致该实验数据比21%小的原因不可能是(填数字序号)。

①没有缓缓推拉注射器活塞;
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③加入铜丝量太多;
④反应后读数时小气球中气体未全部挤出
答案:
解:【实验原理】
该实验反应的原理是:加热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消耗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u+O22CuO。

故填:2Cu+O22CuO。

(1)正确的操作步骤为:测量出实验所用硬质玻璃管的容积;在硬质玻璃管中装入铜粉,两端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其中一端用气球密封;移动注射器活塞,在注射器中留下一定体积的气体,记录体积后与硬质玻璃管另一端密封连接,并将硬质玻璃管固定在铁架台上;酒精灯在铜粉部位加热,加热时不断推拉注射器:停止加热后,待试管冷却至室温,注射器活塞稳定后,记录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

故填:②①⑤④③。

(2)在实验加热过程中,硬质玻璃管中观察到铜粉变黑色;
缓慢推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使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

故填:铜粉变黑色;使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

【实验记录】
丙中反应消耗的氧气体积为:20mL-6mL=14mL,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14mL
50mL+20mL
实验小组硬质玻璃管的
容积/mL
反应前注射器中
气体体积/mL
反应后注射器中
气体体积/mL
反应消耗的氧
气体积/mL
空气中氧气的
体积分数(%)
甲45 15 4 11 18.3
乙40 18 5 13 22.4
丙50 20 6 14 20.0
【实验分析】
①没有缓缓推拉注射器活塞,会导致氧气不能完全反应,从而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会导致氧气体积偏小,从而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③加入铜丝量应该足量,使氧气完全反应,因此加入铜丝量应该过量,从而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④反应后读数时小气球中气体未全部挤出,会导致氧气体积偏小,从而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故填:③。

9、化学兴趣小组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将数显设备、三种传感器(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和其它装置按图1连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开始,打开并调试好传感器和数显设备,用酒精灯将足量红磷点燃,立即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各传感器测得的数据如图2所示,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表示该段时间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对应的变化情况。

(1)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图2中压强变化曲线,bc段压强升高的原因是。

实验结束打开活塞的过程中,压强曲线中对应的线段是。

(3)图2中X曲线表示的是(填“温度”或“氧气浓度”)变化情況。

(4)实验结束测得装置内氧气浓度为8.85%后改用足量白磷实验测得氧气浓度为3.21%
①白磷燃烧的微观图示如图3,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②采用教材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改用白磷能使测定结果较准确的原因是。

③根据实验结果,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

答案:
解:(1)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填:4P+5O22P2O5;
(2)红磷燃烧放热,使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变大,所以bc段压强升高;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造成装置内的压强减小,但实验结束打开活塞的过程中,压强又变大,恢复到反应前的压强;故填:红磷燃烧放热,使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变大;de;
(3)图2中X曲线随着反应的进行慢慢变大,反应结束后,又慢慢变小,最后恢复至反应前的水平,所以这条曲线表示的是温度;若是氧气的浓度就会越来越小;故填:温度;
(4)①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白磷的化学式为P4,白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十氧化四磷;
故填:P4+5O2P4O10;
②足量的白磷燃烧消耗的氧气的更多,所以采用教材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改用白磷能使测定结果较准确;故填:足量的白磷燃烧消耗的氧气的更多;
③由实验可知不同物质燃烧需要氧气的最低浓度不同;故填:不同物质燃烧需要氧气的最低浓度不同。

10、(1)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1所示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可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2是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的压强变化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