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1文言诗歌单元练习题
高一语文必修一古代诗歌鉴赏训练题
高一语文必修一古代诗歌鉴赏训练题诗词鉴赏在语文卷子中占8分,不过这8分让很多同学感到头痛。
但其中也是有一些技巧的。
以下为大家整理了高一语文必修一古代诗歌鉴赏训练题,赶紧来学习一下吧!高一语文必修一古代诗歌鉴赏训练题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张九龄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1)诗中所写“庐山瀑布”有什么特点?诗人为我们描摹了一幅怎样的瀑布图?(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本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1)诗中所写瀑布从天而降,气势不凡,光彩夺目,云气缭绕。
诗人以山相衬,以天相映,为我们描摹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
(2)本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有:①夸张,如“万丈红泉落”的“万丈”,突出了瀑布的气势不凡;②比喻,如“日照虹霓似”,将阳光下的瀑布喻为天上的虹霓,突出了瀑布的神采。
诗歌鉴赏:这首诗描写的是庐山瀑布水的远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取大略细,写貌求神,重彩浓墨,渲染烘托,以山相衬,以天相映,描绘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
诗人欣赏瀑布,突出赞叹它的气势和神采等。
首联写瀑布从高高的庐山落下,远望仿佛来自半天之上,“红泉”、“紫氛”相映,光彩夺目。
颔联写青翠高耸的庐山,杂树丛生,云气缭绕。
远望瀑布,或为杂树遮断,或被云气掩住,不能看清全貌。
颈联写阳光照耀,远望瀑布,若彩虹当空,神采突显;天气晴朗,闻其响却若风雨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采桑子·重阳》中“采桑子”是曲牌名,“重阳”是题目,它是现代诗歌,也是新诗,因为它产生于“五四”以后。
B.自然界从不会因为人事变化而改变它的运行规律,年年重阳节都会如期而至。
C.经历过战火洗礼的野花都比以往更芬芳。
可见红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词人。
D.下阕中描写秋风比春风更强劲,秋景比春景更壮阔,后一句更表现出词人乐观、开阔的情怀。
(2)下阕说“不似春光”,又说“胜似春光”,是不是自相矛盾?请说明理由。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
金黄的稻束郑敏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
静默。
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富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词文言现象、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词习题及答案题型:【文言现象】【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目录:第6课一、芣苢/《诗经.周南》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第7课三、短歌行/曹操四、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第8课五、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六、登高/杜甫七、琵琶行/白居易第9课八、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十、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课外古诗词诵读十一、静女/《诗经·邶风》十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十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十四、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一、芣苢/《诗经.周南》【原文】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精品习题及答案】一、默写:1、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2、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二、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 )A.薄言采之薄:靠近B.薄言捋之捋:从茎上成把地握取C.多博村酤劳苦辛酤:通“沽”,买酒D.赋诗怜汝足精神怜:可怜,表同情【解析】B 正确 A.薄:助词,无实义。
C.酣:酒。
D.怜:怜爱,表喜爱。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采采芣苢采采:茂盛的样子B.薄言掇之掇:拾取,摘取C.多博村酤劳苦辛博:求取D.赋诗怜汝足精神赋:吟诵【解析】D“赋诗”意为作诗。
3、下列诗句断句有误的一项是(D)A.采采/芣苢,薄言/采之B.欲收/新麦/继/陈谷C.三夜/阴霪/败/场圃D.多博/村酤/劳苦/辛【解析】D 正确断句为:多博/村酤/劳/苦辛。
4、下列加点的词语存在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A.三夜阴霪败场圃B.一竿晴日舞比邻C.采采芣苢,薄言袺之D.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解析】A “败”为使动用法,其余三项均无活用现象。
5、下列对《芣苢》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是全诗的总起,“采呀采呀采起来”的歌声,可称之为劳作的前奏曲。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词文言现象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词文言现象习题及答案目录:第7课一、短歌行/曹操第8课二、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三、琵琶行/白居易第9课四、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五、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课外古诗词诵读六、静女/《诗经·邶风》一、《短歌行》/曹操【原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文言现象:1、分析加点字文言现象并解释:契阔谈讌.:通假字,讌通宴乌鹊南.飞:词类活用,南,名词作状语,向南方2、判断特殊句式:何以解忧:宾语前置:“何以”为“以何”二、《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原文】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文言现象积累:1、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①脚著谢公屐:“著”同“着”,穿。
②列缺霹雳:“列”同“裂”,决裂。
③须行即骑访名山:“须”同“需”,要想。
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事”同“侍”,侍奉。
25版高中同步新教材必修上册人教语文同步练习:第一单元1 沁园春 长沙
第一单元1 沁园春·长沙基础过关练(2023广东佛山统考期末,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意象—意境—意图(主旨),这是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而联想在其中起着统摄的作用。
联想的过程一般是从具象信息到抽象信息,从表层意义到深层意义。
例如,一提到“木叶”,我们就会想到秋意,想到萧瑟苍凉的气氛。
如“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两句带给我们的直观感受是落叶纷飞,秋意正浓,从诗句中我们看到波浪涌起的洞庭湖,秋风飒飒,落叶飘荡,一派萧瑟的景象,这正是语言的符号意义使然。
而此情此景“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
读者的思维一下子便从木叶的清秋气息跳跃到了离人的愁情别绪,由具象信息到抽象信息,由感觉到感知,我们体会到了( ),人生不易,这就是联想的作用。
诗歌欣赏,起始点是意象,着眼点是意境,落脚点是意图,灵魂则在于联想,因此诗歌的审美价值取决于这种联想功能。
从这个意义上说,诗歌的语言形象是“形”,它的暗示性是“神”,因此诗歌只有形神兼备,才会境界全出,才会产生美的效果。
反过来说,我们只有抓住了诗歌的“形”和“神”,才能更深入地领略诗歌中美的精神要义,从而触摸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歌艺术的神圣殿堂。
1.括号处所缺的词语应为“世事无常”还是“岁月不居”?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画横线处“意象”“意境”“意图(主旨)”之间是什么关系?3.请你结合文段中关于联想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的论述,分析《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与“神”。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023陕西咸阳月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毛泽东诗词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境界博大,此等境界,非是他人所及。
②首先表现在景象的壮美上,如《沁园春·雪》中的“北国风光”,《沁园春·长沙》中的“万类霜天”……画面阔大恢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第Ⅰ卷(共131分)一、古代诗歌阅读(46分)(一)课内文言文,完成1——6题。
(25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晋军函陵军:军队B、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希望C、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 ,高兴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对待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A、烛之武退秦师B、夜缒而出C、秦伯说,与郑人盟D、顷之未发,太子迟之3.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B、以其无礼于晋C、夫晋,何厌之有?D、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失其所与,不知C、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D、往而不反者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6.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秋词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7、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之处?(3分)答:8、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3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15分)9.补写下列诗文名句。
(1)怅寥廓,,谁主沉浮?(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粪土当年万户侯。
(3)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4)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单元卷:古诗词诵读(含答案)
单元卷:我们的家园时间:150min 分数:150分高考对接点:古诗词诵读知识疑难点:品鉴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测试范围:古诗词诵读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习题。
(16分)生命意识,既是人类对自身命运和存在状态的思考,也是人类意识中原初的、核心的意识形态,它包括情感和智慧两种内涵。
华夏民族的情感最初形态就是以诗歌形式记录下来的。
《尚书·尧典》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诗是人类真善美、知情意的综合情绪,它没有偏见地记录着华夏子孙情感历程的变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情感的核心灵魂是“天真”。
这里所谓的“天真”不是任性,更非懵懂愚钝,而是真性情,它体现的是“自然”精神与“家园”意识。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将“自然”“田园”作为生活的终极追求。
“竹林七贤”的灵魂人物嵇康曾言“越名教而任自然”,而嵇康本人“精光照人,气格凌云”的人格魅力更成为后人的榜样。
有“自然”必有“田园”,“田园”与“自然”相依相存。
陶渊明的“田园”来自对老庄自然美学的崇拜。
陶氏生于凡尘,却于红尘之外开辟了一片属于自己的“田园”世界,欣然捕捉“自然之美,真实志趣”,他超然物外的心性不仅开辟了中国诗歌平淡自然、抱朴守拙的美学境界,而且成就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田园范式。
于是,田园与自然逐渐成为中国士大夫的情感家园。
智慧,是某地域内的文化积淀内化于人之后的执行力,也就是人在某种特定文化熏陶之下的思维及其行为。
“智慧”,为“智”与“慧”的集合。
智是聪明,聪明与生俱来;慧为慧通,需要勤学精进。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体现出“慧通”之内涵。
中国人的“慧通”外显为“温柔敦厚”,内置为“圆融贯通”。
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他们的主要观点都集中在塑造“和合”的人生气质,这是追求融合与和谐生活志趣的根本方式。
在这个熔铸过程中,诗词发挥着根本的施教作用。
孔子认为若不诗教,“君子”二字不过徒有其名。
高中语文-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练习题
4.下面这首律诗的颔联、颈联最恰当的排序应是
(
)
旅宿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①远梦归侵晓 ②家书到隔年
③断雁警愁眠 ④寒灯思旧事
A.①②④③ C.④②③①
B.④③①② D.②①③④
二、语言表达(15分) 5.在横线上仿写前面画横线的句子,构成一组 排比句。(5分) 每一汪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气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诗人才说:“一株三叶草,再加上我的想象 ,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
答案1
一、积累与运用 1.(1)问苍茫大地 (2)挥斥方遒 粪土当年万户侯 (3)战地黄花分外香 (4)作别西天的云(5)向青草更青处漫 溯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6)独自彷徨在悠 长 一个丁香一样的(7)勿施于人(8) 君子坦荡荡(每个空格2分)
二、阅读答案 (1)躁 瑟(2)“强悍”改为 “顽强”或“强大” (3)①和④对调
7.填空。(6分)
诗人从视觉、嗅觉、
、 四个角度展示了大海
的生动形象,抒发了诗人对大
海的
之情。
从一阵阵的清风, 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 触到了你的体温;
8.在你看来,《海》一诗 的形式美(建筑美、绘画美、 音乐美)体现在哪个方面?请 简要分析。(6分)
答:
深夜醒来,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答案2
1、解析:B项,“颓”应读tuí;C项,“畔”应读 pàn;D项,“纤”应读qiàn。 答案:A
必修上全册古诗词文言现象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词文言现象习题及答案目录:第7课一、短歌行/曹操第8课二、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三、琵琶行/白居易第9课四、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五、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课外古诗词诵读六、静女/《诗经·邶风》一、《短歌行》/曹操【原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文言现象:1、分析加点字文言现象并解释:契阔谈讌.:乌鹊南.飞:2、判断特殊句式:何以解忧:【参考答案】1、分析加点字文言现象并解释:契阔谈讌.:通假字,讌通宴乌鹊南.飞:词类活用,南,名词作状语,向南方2、判断特殊句式:何以解忧:宾语前置:“何以”为“以何”二、《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原文】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文言现象积累:1、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①脚著谢公屐:②列缺霹雳:③须行即骑访名山: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2、判断加点字文言现象并解释:①烟涛微.茫信.难求:②云霞明灭或..可睹:③势拔.五岳掩赤城:④湖月照.我影:⑤渌水荡漾清.猿啼:⑥身登青云梯.:⑦千岩万转....路不定:⑧迷花倚石忽.已暝:⑨熊咆龙吟殷.岩泉:⑩栗深林兮惊层.巅:⑪水澹澹兮生.烟:⑫青冥.浩荡不见底.:⑬日月照耀金银台.:⑭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⑮虎鼓瑟兮鸾回.车:⑯别君去.兮何时还: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⑱使我不得开..心颜:⑲语.天姥:⑳云青青兮欲雨.:㉑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㉒虎鼓.瑟兮鸾回车:㉓使我不得开心颜.:㉔对此欲倒东南..倾:㉕一夜.飞度镜湖月:㉖半壁..见海日:㉗空中..闻天鸡:㉘訇然中.开:㉙古来万事东.流水:㉚栗.深林兮惊层巅:㉛天姥连天向天横.:3、一词多义:青云青青兮欲雨:青冥浩荡不见底:来且放白鹿青崖间: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失向来之烟霞:古来万事东流水:之我欲因之梦吴越: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列列缺霹雳:仙之人兮列如麻:忽迷花倚石忽已暝:忽魂悸以魄动:君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别君去兮何时还:行世间行乐亦如此:须行即骑访名山:摧丘峦崩摧: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事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开訇然中开:使我不得开心颜:云身登青云梯:云青青兮欲雨:惊栗深林兮惊层巅:恍惊起而长嗟:4、判断文言句式:①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2019-2020年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古典诗歌练习题及答案解析(双基限时练14)
2019-2020年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古典诗歌练习题及答案解析(双基限时练14)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城隅.(yǔ)愆.期(qiān)载.笑载言(zài)B.踟.蹰(zhì) 咎.言(jiù) 渐.车帏裳(jiān)C.洵.美(xún) 垝.垣(ɡuǐ) 河水汤.汤(shānɡ)D.徂.尔(zǔ) 咥.笑(xì) 夙.兴夜寐(sù)解析A项,隅:yú;B项,踟:chí;D项,徂:cú。
答案 C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无.与士耽(不要)女也不爽.(差错)体无咎.言(不吉利)B.总角之宴.(宴会)言笑晏晏..(欢乐和悦的样子)自牧归.荑(赠送)C.爱.而不见(躲藏)士也罔极.(准则)自我徂.尔(往,到,嫁)D.渐.车帏裳(打湿)三岁..食贫(多年)信誓旦旦..(诚恳的样子)解析B项,“总角之宴”的“宴”应是“欢乐”。
答案 B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静女其.姝士贰其.行B.秋以.为期以.望复关C.既.见复关言既.遂矣D.俟我于.城隅至于.顿丘解析A项,语助词|他的;B项,介词,把|连词,表目的,来;C项,都是“已经”;D项,介词,在|介词,到。
答案 C4.下列对各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红色的箫管有光彩,我更喜欢姑娘你的美。
B.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不是来和我交换丝,是来和我商量婚事。
C.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已经望到了复关,我是又说又笑。
D.静言思之,躬自悼矣——静下心来想想,只能独自悲伤。
解析A项,“女”指“彤管”。
答案 A5.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用了赋的手法,抒发了对女子的爱慕。
B.“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
始筮仕,决以蓍①,怀英遇《坎》②,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③,即劝京决策南向。
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
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
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
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
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④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献俘行在⑤,斩安国于市。
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
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
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
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有删改)[注] ①蓍(shī):一种草。
古人用来占卜。
②《坎》:卦名。
下文《离》也是卦名。
《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
③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掌管笺奏文书。
④青兕(sì):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
兕:犀牛一类的野兽。
⑤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师蔡伯坚_师:以……为师。
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按课时
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按课时第一单元1 沁园春•长沙【积累整合】1.ɡěchànɡwǎnɡliáo lǚzhēnɡrónɡchóu qiúè2.劲:jìn劲头干劲;jìnɡ劲敌强劲尽:jìn尽力尽善尽美;jǐn尽管尽量3.示例:沙洲州县竟然竞争苍茫沧海一粟王侯等候4.D5.“遏制”“遏止”都是动词,都有用强力阻挡的意思。
但“遏止”重在“让停止”,常用于重大事物;“遏制”重在“控制”,常用于某种情绪,有时也用于敌人或某种力量。
6.D(毛泽东的词应属于现代诗歌)7.C8.B(应该是设问。
因为下阙回答了上阙的问题)9.在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看湘江向北流去。
【感悟鉴赏】1.看2.秋天3.山、林、江、舸、鹰、鱼。
4.不好。
因为“翔”写出了鱼的自由自在与旺盛的生命力,而且符合整首诗歌大气豪迈的意象特征。
5.失意、恼恨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
6.升沉盛衰7.博大的胸怀和革命的凌云壮志。
8.汉代封建统治者设置的一种高级爵位大军阀、大官僚9.视……为粪土名词的意动用法10.恰回忆当年的战斗生活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1.月、咽、越、血12.李词的月凄凉、冷清、伤感;毛词的月虽然也是秋月,但是这个月烘托了一种壮怀激烈的氛围。
13.李词结尾抒发了一种怀古伤今的悲壮之情;毛词抒发的是红军战士越过天险娄山关时的那种豪迈雄壮的感情。
14.同:思想内容上,两首词都表现出梅花不与百花争春,甘愿自己经风着雨,也要保持高尚品德的优秀品格。
表现手法上,两首词均以写景入手,通过景物描写很好地渲染了气氛,为梅花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有效的背景。
异:两首词的意境是不同的。
陆游的词流露出寂寞无奈、孤芳自赏的消极心态,毛泽东的词则表现了与群芳同春、积极向上的思想。
【探究应用】1.提示:这首词的上片,虽然也是一般地写秋,但这秋景却全是诗人眼中景,打上了诗人鲜明的情感烙印。
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题及诗歌形象总结
高一周练三语文试题(一)古诗文鉴赏访中洲姚镛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①。
相逢未暇论奇字②,先向水边看白云。
注:①绡裙:一种薄裙。
②奇字:一种异于小篆的字体,不能用六书偏旁推之,早已失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题为访洲,实为访人;虽是访人,却重在写景,洲中景才是解诗关键。
B.第二句中的“紫绡裙”一语,夸张地写出了荷花花瓣轻薄之状,繁密之态。
C.丝雨香花令人心醉,主客两人急切地冒雨观看水边白云,竟无暇学术讨论。
D.全诗以描写记叙为主,颇富画面形象感,语言通俗易懂,却也蕴含着深意。
2.本诗中的“访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3.谈谈你对本诗中“凤凰”形象的理解。
点绛唇素香丁香宋王十朋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
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
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
含春雨。
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
4.词中刻画的丁香形象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余良肱字康臣,洪州分宁人。
第进士,调荆南司理参军。
属县捕得杀人者,既自诬服,良肱视验尸与刃,疑之曰:“岂有刃盈尺而伤不及寸乎?”白府请自捕逮,未几,果获真杀人者。
民有失财物逾十万,逮平民数十人,方暑,搒掠号呼闻于外;或有附吏耳语,良肱阴知其为盗,亟捕诘之,赃尽得。
改大理寺丞,出知湘阴县。
县逋.米数千石,岁责里胥代输,良肱论列之,遂蠲①其籍。
通判杭州,江潮善溢,漂官民庐舍,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潮不为害。
时王陶为属官,常以气犯府帅,吏或诉陶,帅挟憾欲按之,良肱不可曰:“使陶以罪去,是以直不容也。
”帅遂已。
后陶官于朝,果以直闻.。
知虔州,士大夫死岭外者,丧车自虔出,多弱子寡妇。
良肱悉力振护,孤女无所依者,出俸钱嫁之。
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册《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册《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词人置身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看到一派万紫千红的壮丽秋景。
试分析词的上片描绘秋景的层次。
2.试推敲“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句中“击”和“翔”的精妙之处。
3.词人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生机勃勃的绚丽秋景,为什么会发出“谁主沉浮”的慨叹?审美鉴赏《声声慢(寻寻觅觅)》4.《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如何通过各种残秋景物来渲染愁情的?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此十四个叠字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为什么?6.试分析结句之妙。
根据《涉江采芙蓉》,完成下列题目。
7.下列对《涉江采芙蓉》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营造了素雅的意境,给人以美的联想。
B.诗歌“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采用了《诗经》中常用的比和兴的手法。
C.“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两句自问自答,很自然地体现了诗歌的情感转变。
D.“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承“远道”而来,“还顾”有很强的动作性和画面感。
8.结合《涉江采芙蓉》的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最后两句所包含的情感。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9.词中“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写的物景有什么特点?和哪首唐诗的意境极相似?10.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是运用典故。
有人说辛弃疾的词有“掉书袋”的毛病,你认为呢?江城子(金)元好问醉来长袖舞鸡鸣,短歌行,壮心惊。
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①。
高一语文必修一古代诗文阅读复习限时训练题(附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古代诗文阅读复习限时训练题(附答案)考点链接(四)——古代诗时限:45分钟作业满分:60分第一组(30分)(一)言(19分)阅读下面的言,完成1—4题。
海瑞,字汝贤,琼人。
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
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蔬自给。
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
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戚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
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
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
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摆布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帝默然。
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
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
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
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
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
下令飚发凌厉②,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
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
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
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
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
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新标第一网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
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③,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
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
十五年,卒官。
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取材自《明史•海瑞传》)注:①脱粟:糙米饭。
②飚发凌厉:气势猛然。
③纠?(zhí):举发纠正。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署南平教谕署:委任B.墨者多自免去墨:古代刑法之一,在脸上刺字后涂上墨C.执政阴沮之阴:暗中,奥秘D.素疾大户兼并疾:憎恶、痛恨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言实词在中的含义的能力。
高中语文 文言诗歌单元练习课件 粤教版必修1
5、下列诗句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把秋 天订为婚期吧。 B、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那倒塌的围墙, 遥望那复关(来的人)。 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 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誓言如在早晨,没想 到你会变心。
6、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4.下列对课文的解说或赏析不恰当的 一项是 ( )
• A.课文前五节诗叙述自己的身世、志向和自修, 表达了自己志洁行芳的品性。 B.后七节诗中世人表达了不屑与小人为伍,坚持 理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 C.课文通过诗人身世、志趣、理想及遭遇的叙述, 反映了诗人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对腐恶势力决 不妥协的斗争精神。 D.课文为我们塑造了屈原这一主人公形象。他主 张美政,忧国忧民,追求真理,但面对强大的统 治阶级,也表现了愚忠而软弱的一面。
8、阅读理解与欣赏
• (一)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 双。 上堂谢阿母,母听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 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币多,不堪母驱 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 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 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 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 (1)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2)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3)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4)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A、(1)与(2)意思相同,(3)与(4)意思相 同。 B、(1)与(2)意思相同,(3)与(4)意思不相 同。 C、(1)与(2)意思不相同,(3)与(4)意思相 同。 D、(1)与(2)意思不相同,(3)与(4)意思不相 同。
高一上学期语文专项训练——古诗词课内练习
高一上学期语文专项训练——古诗词课内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静女《诗经·邶风》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这首诗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描写女青年见到恋人前后不同的心情。
D.“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挚爱之情。
2.对《静女》这首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静女》)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
B.第一章“静女”尚未露面,但从她“爱而不见”的表现,可以推测出她矜持稳重的性格。
C.第二、三章是说小伙子的心上人到了,赠送给他一根色泽鲜艳的彤管,一根细嫩的荑草,小伙子欢悦欣喜。
D.小伙子对受赠的普通荑草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这既是“爱屋及乌”式的内心独白,又与第一章相呼应。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词,完成各题。
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这两句是说,女主人公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兰草。
诗歌就这样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起笔,让人顿感主人公形象雅洁,心情愉快美好。
B.“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这两句是说,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我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远在天边。
这两句自问自答,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
这是一句深沉的疑问,一声无奈的叹息。
C.“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两句是说,两个心心相印的人啊,永远异地相思,只有忧伤陪伴他们终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必修1文言诗歌单元练习题一、《诗经》两首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
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3、阅读《邶风;静女》,完成(1)~(5)题。
(1)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
富有情趣。
(3)、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挚爱之情。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4)、选出对“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二句翻译正确的一项()A.红色的彤笛有色彩,漂亮的乐器让我喜爱。
B.彤笛鲜艳又光亮,漂亮的乐器真让我喜爱。
C.彤笛鲜艳又光亮,美丽的姑娘更让我喜爱。
D.彤笛鲜艳又光亮,静女叮嘱我要喜爱它。
(5)、下面对此诗赏析错误的二项是()A.此诗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写第一次恋人的约会的情景。
B.全诗三章,二章重在写场景,一章重在写心理。
C.第一章写青年之约,第二章写青年之恋,第三章写青年之诚。
D.作者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而静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女青年热烈的纯朴的恋情。
E.诗歌重章复唱,不注重细节描绘,从大处着笔,风格朴实,增添了艺术魅力4、《氓》下列诗句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尔卜尔筮(shì),体无咎(jiù)言你用龟板、蓍(shī)草占卦,没有不吉利的预兆。
尔,你。
卜,用火烧龟板,看龟板上的裂纹,推断祸福。
筮,用蓍草的茎占卦。
体,卜筮的卦象。
咎,灾祸;蓍,一种草。
B、于嗟女兮,无与士耽(dān)唉,姑娘呀,不要担心心爱的男人。
士,男子的通称;耽,担心。
C、士之耽兮,犹可说(tuō)也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
说,通“脱”。
D、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摆脱了。
5、下列诗句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B、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那倒塌的围墙,遥望那复关(来的人)。
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誓言如在早晨,没想到你会变心。
6、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1)言既遂矣,至于暴矣(2)静言思之,躬自悼矣(3)信誓旦旦,不思其反(4)反是不思,亦已焉哉A、(1)与(2)意思相同,(3)与(4)意思相同。
B、(1)与(2)意思相同,(3)与(4)意思不相同。
C、(1)与(2)意思不相同,(3)与(4)意思相同。
D、(1)与(2)意思不相同,(3)与(4)意思不相同。
7、对文中有关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载笑载言”中“载”字的含义和成语“载歌载舞”中“载”字的意思是一致的。
B、“夙兴夜寐”即早起晚睡,和现在的成语含义相同。
C、“及尔偕老”意为等你老了,与现在常讲的“白头偕老”不相同。
D、“信誓旦旦”即真诚恳切地发誓,和现在的成语含义相同。
8、下列对该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读来十分感人。
B、这首诗所写的婚姻悲剧,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情与礼的矛盾与夫权对妇女的压迫。
C、本诗充分运用了赋比兴交替使用的手法,时时注意情与景的结合,诗两可窥见古代的集市贸易和婚嫁礼俗。
D、诗中一条淇水贯穿全诗,淇水水流的变化揭示了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9、简要分析《氓》诗中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男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写出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古今意义。
①至于顿丘: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②秋以为期: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③泣涕涟涟: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④渐车帷裳: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⑤总角之宴: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二、《离骚(节选)》1.下面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朕(zhèn)险隘(yì)惮(dān)殃B.败绩(jí)菌(jǖn)桂朝搴(jiǎn)C.荃(quán)窘(jiǒng)步踵(zhǒng)武D.皇舆(Yú)申椒(shū)桀(jié)纣2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謇謇:忠贞的样子苗裔:后代孟陬:正月揆:揣度B.踵武:脚后跟肇:开始扈:披弃秽:指弊政C.纫:编骐骥:骏马名余曰:名字荃:香草名D.汩:水急流貌惮:害怕灵修:神明宿莽:经冬不凋的草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我是古帝高阳的后代啊,我伟大的已故的父亲名叫伯庸。
B、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我出生在寅年的正月里啊,庚寅日是我的生日。
C.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父亲观察揣度我出生时的情况啊,方赐给我一个美名。
D.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我的字叫正则啊,我的名叫灵均。
4.下列对课文的解说或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课文前五节诗叙述自己的身世、志向和自修,表达了自己志洁行芳的品性。
B.后七节诗中世人表达了不屑与小人为伍,坚持理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
C.课文通过诗人身世、志趣、理想及遭遇的叙述,反映了诗人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对腐恶势力决不妥协的斗争精神。
D.课文为我们塑造了屈原这一主人公形象。
他主张美政,忧国忧民,追求真理,但面对强大的统治阶级,也表现了愚忠而软弱的一面。
5.下面对课文的语言特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手法。
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戴香草喻保持修洁等。
B.运用大量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的表现政治、思想意识方面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
C.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上下句组成,使全诗具有循环往复之美。
D.运用了对偶、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全诗具有异彩纷呈之美。
6、填空题(1)《离骚》是中国古典诗歌中_______.《_______ 》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
他们写的这种诗体后世称为“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默写诗句。
A.表现诗人非凡外貌的句子:______________,B表现诗人坚守节操,不同流合污的句子:______________,C.表现痛斥奸佞误国的句子:______________. (3)按课文填空A.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__ .B.惟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______ .C.曰黄昏以为期兮,______________.D.乘骐骥以驰骋兮,______________ .(4)按理解填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句子。
“风”本指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_______》,它开创我国_______主义诗歌的先河:“骚”本指以_______的《离骚》为代表的_______,它开创我国_______诗歌的先河。
现在一般以“风骚”泛指。
7、拓展练习:阅读司马迁的《屈原贾生列传》(节选),完成文后各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遭受忧患)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方正:(2)穷:(3)信:(4)约:(5)微:(6)廉:(7)迩:2)。
用原文回答问题。
(1)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的含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屈原用“离骚”为作品命名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