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一课时作业:2.2.1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
一、选择题
1.对于钠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钠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很大
B.将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后金属钠强烈焚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过
氧化钠
C.金属钠在空气中焚烧,生成氧化钠
D.金属钠的熔点很高
分析:钠硬度很小,熔点低,在空气中焚烧生成Na2O2。

答案:B
2.钠着火焚烧时,可用以下哪一种物质或方法灭火()
①泡沫灭火器②干粉灭火器③水④沙土
A.①② B .①②③
C.②③D.④
答案:D
3.以下相关金属钠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钠投入到酸溶液中,先与水反响
B.钠与氧气反响的产物与反响条件相关
C.钠应保留在煤油中
D.钠在反响中易失电子,表现出复原性
分析:钠投入酸溶液中,先与酸反响,酸反响完后再与水反响。

答案:A
4.将少许金属钠投入CuSO4溶液中,所发生的反响是()
①2Na+ CuSO4===Na2SO4+ Cu
②Cu+ 2H 2O===Cu(OH) 2↓+ H2↑
③ 2Na+ 2H2O===2NaOH + H2↑
④ 2NaOH +CuSO4===Cu(OH) 2↓+ Na2SO4
A.①③ B .①②
C.③④D.①
分析: Na 投入 CuSO4溶液发生两个反响: Na 先与 H2O 反响,生成的 NaOH 再与 CuSO4
反响。

答案: C
5.将 Na2O2投入 FeCl3溶液中,可察看到的现象是 ()
①生成白色积淀②生成红褐色积淀③有气泡产生④由于 Na2O2拥有漂白性,所以
FeCl 3溶液退色
A.①④ B .②③
C.①③D.②
分析: Na2O2投入 FeCl3溶液中, Na2O2与水反响获得 O2和 NaOH , NaOH 与 FeCl3溶液反响产生 Fe(OH) 3,故现象为生成红褐色积淀和产生气泡。

答案:B
6.将以下各组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的是()
A. NaCl和Na B .Na 2O 和Na2O2
C. Na 2O2和Na2CO3 D . NaCl和NaOH
分析: A 项获得的溶质分别是NaCl和 NaOH ; B项获得的溶质都是NaOH ; C项得到的溶质分别是NaOH和 Na 2CO3; D项获得的溶质分别是NaCl和 NaOH 。

答案:B
7.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足量氧气(常温 )中充足反响,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第一块钠失掉电子多
B.两块钠失掉电子同样多
C.第二块钠的反响产物质量最大
D.两块钠的反响产物质量同样大
分析:此题只波及钠与氧气的反响。

钠在氧气中加热生成过氧化钠,不加热则生成氧
化钠及少许过氧化钠,产物中的钠元素只显+ 1 价。

解题时要注意钠与氧气反响随温度不一样
产物不一样,等质量的钠被氧化时失掉同样数量的电子,等质量的钠生成过氧化钠时联合的氧
多,产物质量大。

答案:B
8. (2015 山·西朔州高一月考 )150 ℃,取 m g 某物质在氧气中完整焚烧,将其产物经过
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整反响后固体的质量也增添了m g。

以下物质不可以知足上述结果的
是 ()
A. CO B.H2
C. C2H5 OH D. C6H12O6
分析:由 2CO 2+ 2Na2O2 ===2Na2CO3+ O2和 2H2O(g) + 2Na2O2===4NaOH + O2知,固体 Na2O2只汲取了CO2中的“CO”, H 2O 中的“H2”,能够看做发生相应的反响:Na2O2+CO===Na 2CO3, Na2O2+ H2===2NaOH( 实质上两反响都不可以发生 ) 。

所以凡分子构成切合 (CO) m·(H2) n的物质, m g 该物质在 O2中完整焚烧,将其产物 CO2和水蒸气经过足量的 Na2 O2后,固体增重必为 m g。

答案:C
9.Na 2O2是一种既有氧化性,又有复原性的物质,当Na2O2与某物质Q 发生反响而且有氧气生成时,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Q 必定是氧化剂
B.当有 1 mol O 2生成时转移电子 4 mol
C. O2必定是氧化产物
D. Na2O2不行能发生复原反响
分析:Na2O2与水或 CO2反响时,水或 CO2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复原剂,生成1 mol O2转移 2 mol 电子。

答案:C
10.在必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响的生成物 1.5 g 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巧能被80 mL 浓度为 0.5 mol/L 的盐酸中和,则生成物的成分是()
A. Na2O B . Na2O2
C. Na 2O 和 Na2O2D. Na 2O2和 NaO2
分析:
加热n= 0.04 mol m2O2=
――→ Na2O2――→ 1.56 g>1.5 g
x← Na+ O2—
不加热n――→m2=
――→ Na2O
=0.04 mol 1.24 g<1.5 g
由 NaOH + HCl===NaCl + H2O 知, n(NaOH) = n(HCl) = 0.08 L
- 1
×0.5 mol L·= 0.04 mol ,
则 n(Na) = 0.04 mol ,若这些 Na 与 O2反响所有生成Na 2O,其质量应是0.04 mol- 1
2×62 g ·mol
=1.24 g<1.5 g ,则若所有生成 Na2O2,其质量应是0.04 mol
×78 g ·mol-1= 1.56 g>1.5 g ,故生 2
成物的成分应是Na2O 和 Na2O2的混淆物。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1.已知用金属钠制备氧化钠,可有多种方法:
①4Na+ O2===2Na2O ② 4Na+ CO2===2Na2O+ C
③2NaNO 2(亚硝酸钠 )+6Na===4Na 2O+N 2↑
(1)上述三种方法最好的是________,原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上述反响③中 NaNO 2作 ________剂,当有 1 mol NaNO 2反响时,电子转移的数量是________ 。

分析:钠制备氧化钠,易产生Na2O2,为防备Na2O 持续被氧化,制备环境一定除去
氧气,故方法③最好。

答案:(1)③N2的生成能够防备Na 2O 被氧化为Na 2O2(2) 氧化3N A
12.有人设计出一种在隔断空气条件下让钠与水反响的方法,利用煤油来控制反响速率,
使学生能认真察看到各样实验现象。

该方法简易、安全、现象显然、有兴趣性,实验装置以
以下图所示。

以下图,将带胶塞的尖嘴玻璃管和长颈漏斗插入橡皮塞孔中,但玻璃管勿插入液体,
乳胶管上夹上弹簧夹。

实验时,往 100 mL 的大试管中先加入40 mL 煤油,取 3 粒米粒大小的金属钠放入大试
管后塞上橡皮塞,经过漏斗加满滴有 2 滴酚酞的水。

依据反响中察看到的现象,回答以下问题:
(1)金属钠变化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大试管中液面颜色的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试管中液面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长颈漏斗中液面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怎样查验生成的气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分析:由于ρ煤油 <ρ钠 <ρ水,Na 块应在煤油和水层分界处浮动,钠块下部和水接触生成
H 2,钠与水反响产生的气体在逸出过程中把钠带入煤油层,钠在重力作用下再回到界面。

反复多次,直到钠完整消逝。

产生的气体齐集在大试管上部,把液体反压到长颈漏斗中。

答案:(1) 钠在煤油中渐渐下沉,至水面时与水发生反响,融化成银白色小球,像热
气球同样在煤油与水的界面处做上下游动,最后完整消逝
(2)水溶液从上至下渐渐由无色变成红色
(3)液面渐渐降落液面渐渐上涨
(4)当漏斗中液面上涨到必定高度后,翻开弹簧夹,点燃气体,有淡蓝色火焰产生
13.某银白色金属固体 A :①放在空气中氧化成白色固体 B ;②将 A 点燃火焰呈黄色,
生成浅黄色固体C;③ A 、 B、C 均可跟无色液体 D 反响,生成碱性物质E,此中 A 跟 D 反应时还可生成可燃性气体F,C 跟 D 反响时则生成另一种气体G;④ F 和 G 混淆遇火可强烈
反响而发生爆炸,并生成D。

据此推测:
(1)C为 ________, D为________, F 为________ 。

(2)写出以下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① 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C→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依照②,可知固体金属单质 A 是 Na ,在空气中迟缓氧化成白色固体B(Na 2 O),在空气焚烧生成 C(Na2O2 ),它们都与水反响生成NaOH ,此中 Na 与 H2O 反响生成 H2,Na2O2与 H 2O 反响生成 O2。

答案: (1)Na 2O2 H2O H2
(2)① 4Na+ O2 ===2Na2O
②2Na2O2+ 2H 2O===4NaOH +O2↑
14.(1)如右图所示装置,在平底烧瓶的底部有一块钠,平底烧瓶内是干
燥的空气。

过一段时间后可察看到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反响的化学方
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某班同学用以下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先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

点燃钠,
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

待钠熄灭并冷却后,翻开弹簧夹,察看广口瓶内水面的变化状况。

①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实验完成,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涨显然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
瓶内水面上涨显然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

以下对这两种现象解说合理的是________。

a.甲同学可能使用的钠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耗费完
b.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钠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c.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钠焚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d.乙同学可能插入焚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以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分析:(1)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响生成Na 2O,使钠表面变昏暗,同时烧瓶内压强降低,气球会膨胀。

(2)a 项,若钠的量不足,则氧气耗费不完,造成进水量少于容器容积的1/5,结果偏低,合理。

b 项,若瓶塞未塞紧,钠熄灭冷却,瓶内气体缩短,外面的空气会进入瓶内,负气体获
得增补,造成结果偏低,合理。

c 项,若弹簧夹未夹紧,钠焚烧时,瓶内气体膨胀,使部
分气体从导管口逸出,造成结果偏高,合理。

d 项若插入焚烧匙太慢,钠焚烧时,瓶内气体膨胀,在塞紧瓶塞前,瓶内部分气体从瓶口逸出,造成结果偏高,合理。

答案:(1)钠表面变昏暗,气球膨胀4Na+O2===2Na2O

(2)① 2Na+ O2=====Na 2O2② abc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