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贵州省思南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年级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30小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明清统治者所主张的是,除非作奸犯科,若民间有纠纷则由个人与宗族一起商量着办。
不然,若老百姓健讼成风、人人告状……于是统治者就培养老百姓打官司的耻辱感,并将替人打官司的讼师称为“讼棍”、“讼鬼”,将其列入无赖、泼皮一列予以打击。
明清统治者的这一做法()A.意在消磨人民的反抗意识 B.削弱了法律的权威C.有利于减少官府执政成本 D.不利于社会的和谐2. 如表为《史记》中关于商、周、秦早期领导人出生的记述。
《史记》中的这些记述()A.体现了王权与神权的结合 B.叙述了客观的历史事实C.反映了君主专制权力强化 D.都在大肆宣扬封建迷信3.“民心”、“民气”是从林则徐到慈禧太后的很多中国当权者应对列强的“法宝”,甚至“凡是主张剿夷的莫不觉得四万万同胞是有胜无败的。
”材料表明()A.民众的新型民族意识已经觉醒 B.统治集团应对危机的策略落后C.民族矛盾的地位发生重大变化 D.近代中国落后根植于盲目排外4.对于雅典人进行的民主政治试验,西方人的意见从来就不一致。
在古典世界,它就有理想政体和民众暴政两副截然不同的面孔。
这表明()A.民主范围有限引发社会分裂 B.民主力量和贵族斗争激烈C.奴隶制下民主缺乏社会基础 D.直接民主存在着制度缺陷5.“在你们面前受审的是个有钱人,他指望以财富来开脱罪名。
可是在一切公正无私的人心中,他本身的生活和行为就足以给他定罪了,假如今天他不能受到应有的惩处,那不是因为缺乏罪证,也不是因为缺乏检察官,而是因为司法官失职。
”上述材料反映了()A.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罗马法执行 B.自然法精神在实践中面临挑战C.罗马法的理念在现实中无法实施 D.罗马法不重视证据和法律程序6.从法律上看,英国政府被称为“英王陛下的政府",首相和内阁是英王的臣仆。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高二历史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高二历史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的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据《礼记》记载:“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所以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
”由此可知,西周“乐”制的设计,旨在A. 巩固宗法制的统治B. 确立贵族等级秩序C. 维系社会秩序稳定D. 弥补分封制度缺陷【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莫不和敬”“莫不和顺”“莫不和亲”“合父子君臣”可知“乐”制旨在缓和等级矛盾、维系社会秩序,故C项正确。
“乐”制在于维护宗法制和等级次序,非“建立”和“确立”,可排除A、B项;“乐”制与分封制是文化和政治两个不同领域的制度,“乐”制是为了维护分封制,非弥补分封制度缺陷,可排除D项。
2.下表是不同史籍对古代选官制度的记述。
对所记述内容解读正确的是A. 官吏举荐人才的察举制业已出现B. 德才兼备成为世官制的主要标准C. 贤能之士通过荐举选官步入仕途D. 世卿世禄制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来看“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郡国孝廉,古之贡士”“举贤能者贡于周王”等信息,可以看出先秦时期通过荐举选官,一些有才能的被任用,荐举选官是指君主及官员个人推荐优秀人才任官。
贵州省思南县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三字经》载:“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历史上“纣亡”的时间大约在( )A.公元前11世纪上半叶 B.公元前21世纪上半叶C.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 D.公元前21世纪下半叶2、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某某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某某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
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3、谈及中国古代政制,有学者形容它“譬犹从一大树种截枝分栽,别成一独立之新根干。
”他旨在说明( )A.郡县制下地方政府的割据倾向B.行省制下中央集权的加强C.宗法制下大小宗之间关系 D.分封制下中央地方的实力消长4、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6、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子才拥有财产继承权。
到宋代,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
到了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
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的趋势是( )A. 传统家庭观念逐渐解体B. 家庭成员关系趋于平等C. 父系家长地位日趋巩固D. 嫡妻的地位日益上升7、“(它)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
2018-2019学年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思南中学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年级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30小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资料表明,西周甚至春秋早期,各诸侯国甚至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
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A. 青铜器物实现了标准化生产B. 是血缘同宗在文化上的体现C. 诸侯国的青铜器皆周王所赐D. 分封制促进了文化的同质化【答案】D【解析】【详解】各诸侯国与周王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这表明,诸侯国与周王在文化上的一致性,故D正确;在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上,并未达到青铜器的标准化生产力水平,故A排除;材料中并未涉及血缘的内容,故B排除;材料中并未体现出青铜器是周王赐予,故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各诸侯国甚至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结合所学分封制的影响分析解答。
2.秦朝在郡一级地方,除了郡守以外,设有郡尉和郡监两个郡一级长官。
郡尉和郡监与郡守平级,可自行任命署吏,直接听命于中央。
与此相似的是,在一县之内,亦分别设置令(长)尉、监。
由此可见,秦朝A. 地方所有署吏均由中央任命B. 中央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C.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系D. 中央军政大权均掌握在皇帝手中【答案】C根据“郡尉和郡监与郡守平级,可自行任命署吏,直接听命于中央”,结合所学,秦朝实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由朝廷任免,直接对皇帝负责,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系,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正确;A表述太绝对,错误;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权力高度集中,B错误;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郡尉和郡监与郡守平级,可自行任命署吏,直接听命于中央”,联系所学郡县制的特点分析解答。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二)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二)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1.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
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A. 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B. 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C. 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D. 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2..2015年中国百家姓排名前十的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
姓氏作为血缘河流的主要标志,溯流而上,往往可以追寻到自己的根祖,追访到自己的故乡。
回顾历史,远古姓与氏不同,姓从原始村落或部族名称而来,氏是同姓氏族散居产生的符号。
氏以别贵贱,姓以别婚姻。
春秋至秦朝,氏与姓已难分辨。
造成姓氏不分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平等意识的形成B. 长期战乱打破民族地域界限C. 贵族政治的逐渐没落D. 宗法观念随社会变迁而消亡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评价中国古代政治:周以后的秦朝,虽然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皇帝被推翻时才告终。
他强调A. 中国一直传承秦创制的国家管理制度B. 皇权专制对于政治统一的重要性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使政权稳定持久D. 从秦到清中国政治制度缺乏变革4. 汉代郡守有权任命属吏,属吏往往与郡守结为一种私恩关系。
他们心目中只有郡守而无朝廷。
这一状况A. 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 稳定了地方的统治秩序C. 使豪强地主势力崛起D. 影响了人才的公正选拔5. 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这句话强调了“三省体制”A. 大大加强了宰相的执行权力B. 促进了集体决策模式的形成C. 并没有改变君主专制的本质D. 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6.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正官评议人物照例三年调整一次,但也可对所评议人物随时予以品评。
贵州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贵州省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0题;共80分)1. (2分) (2018高一下·双鸭山开学考) 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
这主要强调分封制()A . 促成了统一民族的形成B . 扩大了西周的疆域C . 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D . 巩固了西周的统治2. (2分)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的制度是A . 禅让制B . 王位世袭制C . 分封制D . 宗法制3. (2分) (2016高一上·崇义月考) “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
”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A . 郡国并行制度B . 郡县制C . 分封制D . 察举制度4. (2分) (2018高一下·昌吉期末)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该机构设置表明()A . 君主专制制度确立B . 中央集权加强C . 君主专制制度强化D . 中央机构的完善5. (2分)中国古代出现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是和某项重要政治制度密切相关的,该项政治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始于A . 西周B . 秦朝C . 唐朝D . 宋朝6. (2分) (2016高一上·辽宁月考) 《清史稿》中记载:“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
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由此说明清朝前中期()A . 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B . 内阁和军机处相互压制C . 军机处的管辖权逐渐增强D . 军机处专权威胁皇权7. (2分) (2017高三上·新乡月考) 法国学者布罗代尔这样写道:“当雅典西端的普尼克斯山顶上升起通知召开人民议会的黑烟时,城邦农民便拄起拐杖,徒步走向邻近的雅典城去履行自己的公民职责。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1.B【解析】2.从题干“分封对象并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可以看出,分封制并没有体现鲜明的血缘宗法性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分封对象除了姬姓王族,还有功臣和旧代贵族,故A错误。
从“分封对象并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分封地域也不限于夏商周王族的活动中心,而是覆盖了黄河、长江流域主要地区”可以看出,分封的对象复杂多样,分封的地域广,周的统治疆域由一个个诸侯国拼接而成。
说明分封具有政区划分的性质,故B正确。
题干只是说明分封对象不只是有姬姓贵族,并不能说明这强化了周天子的宗长地位,故C错误。
题干表明分封的地域较广,并不能得出分封不利于国家政治统一,故D错误。
2.C【解析】“有时是比较准确的,有时则大打折扣,有时甚至基本没有体现”说明古代王朝统治机器运行机制不确定性,比如唐朝比较稳定,汉代、明朝和清朝比较随意,C正确;A和B与材料主旨不符合;D中根本原因属于君主专制,排除。
3.B【解析】内史诗专门管理咸阳事务,相当于现在北京省,属于中央直属机构,说明内史地位的特殊,故B正确;内史不是教育官员,故A错误;C与材料中内史没有直接关系;D中地方治理不符合材料主旨。
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孟子》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
因此,题目问的“当时历史发展趋势”中的“当时”指的是战国时期,其历史的发展趋势是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
因此,应该是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这才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的解决之道。
所以选择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战国时期时代特征5.C【解析】从材料“基于统治全国的需要”“进行全面的立法活动”“《大清律例》、《钦定六部则例》、《理藩院则例》及以行政法为主要内容的《大清会典》”中可以看出,清政府大规模立法,使国家的各项事务有章可循,从而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故C项正确;AD项包含在C项之中;B项说法错误,错在“完成”。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训练试题(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训练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元典“六经”诞生后,先秦诸子皆从中获取养料,特别是儒家学者强调“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旨在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价值观念。
这一现象反映出先秦时期A. 价值观念日益趋同B. 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C. 统一成为时代潮流D. 文明发展具有延续性【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旨在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
”可知,这体现了先秦诸子对传统文明的传承,说明先秦时期文明发展具有延续性,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先秦百家诸子价值观念并不相同;B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先秦诸子对“六经”的传承与守护,并未说明儒学影响力的不断增强;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统一的时代潮流。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史记·封禅书》曾记载“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并从五帝之舜的封禅开始叙说。
沿袭至秦汉之时,封禅逐渐成为帝王们的盛世大典。
在泰山封禅升天,与鬼神通是封禅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信号。
古代帝王封禅的主要目的是A. 确立道家学说的统治地位B. 强化以农立国的治国理念C. 宣扬天人合一思想D. 证明王权的合法性【答案】D【解析】【详解】A.根据材料,《史记・封禅书》曾记载“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在泰山封禅升天,与鬼神通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信号。
2018-2019学年贵州省思南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30小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代以来,多有统治者为孔子追赠“公、王、帝”等谥号,这种殊荣甚至泽被孔子的后人。
近年来,以儒学为主导的传统文化复兴活动,受到政府的鼓励和支持。
这些现象说明A.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B.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C. 孔子思想的政治功能很强D. 孔子思想的价值开始受到认可【答案】C【解析】由材料“追赠“公、王、帝”等谥号”“受到政府的鼓励和支持”,说明孔子思想的政治功能很强,故选C;材料没有提出孔子的教育思想,排除AB;材料的主旨不是突出孔子思想的价值开始受到认可,排除D。
2.自汉以来,每逢天灾、异象,多有君主向天谢罪,下诏罪己,轻徭减赋。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儒学对君主行为的约束力B. “仁政”思想发生的影响C. 君权受到了制度的限制D. 汉武帝“罪己诏”的垂范作用【答案】A【解析】西汉董仲舒宣扬天人感应,认为天象与人事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君主行为的约束力,故选A;“仁政”是强调轻徭薄赋,缓和阶级矛盾,排除B;在我国封建社会,君主权力至上,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汉武帝“罪己诏”的垂范作用,排除D。
3.虽然后世儒生对孔子思想也有发挥不当之处,但儒学的发展是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
宋代理学家二程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最有可能源自于孔子的那一思想主张()A. 仁者爱人B. 克己复礼C. 为政以德D. 有教无类【答案】B【解析】A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排除;"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修养方法,意思是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1)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第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Ⅲ卷请用直径0.5毫来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论文参考资料如下:《中国宰相制度变迁》、《宋代转运使补论》、《元代行省制度研究》、《朱元璋杀胡惟庸废承相考辨》,该论文的主题应是A. 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演化B.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C. 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消长D.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君主专制制度,二是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宰相制度变迁》、《朱元璋杀胡惟庸废承相考辨》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演变;《宋代转运使补论》、《元代行省制度研究》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综合这两个方面,此题应选择D 项;A选项只符合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监察制度的演变,故B排除;C选项只符合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故C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中国宰相制度变迁》、《朱元璋杀胡惟庸废承相考辨》……《宋代转运使补论》、《元代行省制度研究》”,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两个方面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2.“唐世科举之柄,额(专)付之主司,仍不糊名。
又有交朋之厚者为之助,谓之通榜。
故其取人也,畏于讥议,多公而审。
亦有胁于权势,或挠于亲故,或累于子弟,皆常情所不能免者。
”材料说明了唐代科举制A. 选拔官员的方式多样B. 受到了社会现实的冲击C. 为选拔士族子弟而实行D. 体现了社会公平和公正【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唐代科举制在选拔人才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如通榜、照顾世家子弟等,体现了唐代科举制受到现实的冲击,故选B项。
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据载,周文王在周地举行过祈请商远祖先王成汤、太甲等册命周方伯为天下共主的典礼,武王灭商后,继续保留这项礼仪。
周王的这一做法A. 意在强调周政权的正统性B. 使商朝文化得到了传承光大C. 使中国古代政权一脉相承D. 表明商先王认可周共主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周文王与武王时,举行祈请商远祖先王册命周方伯为天下共主的典礼,意在强调周与商一样具有正统性,A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周对商文化的传承,排除B项;周灭商,取而代之,这是政权更替,不是一脉相承,排除C项;周王通过祈请方式使商先王认可周共主地位的合法性,并不代表商先王对周共主地位的认可,排除D项。
【点睛】本题以周王举行祈请商先王册命周方伯为天下共主的典礼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
汉武帝时期为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 废分封,置郡县B. 建立中外朝制度C. 确立三省六部制D. 实行科举制【答案】B【解析】【详解】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外朝制度,来降低丞相的权力,来实现“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B项正确;废分封,置郡县是秦朝的地方制度,A错误;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确立三省六部制,C错误。
实行科举制是为了解决官僚的选拔问题,而不是为了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排除D。
【点睛】汉武帝为进一步分散和限制相权,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担任参与国家政治中枢主要决策的侍中、常侍、给事中等职,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议要政。
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也参与机要,大司马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等,权势均超过宰相。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1.B【解析】2.从题干“分封对象并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可以看出,分封制并没有体现鲜明的血缘宗法性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分封对象除了姬姓王族,还有功臣和旧代贵族,故A错误。
从“分封对象并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分封地域也不限于夏商周王族的活动中心,而是覆盖了黄河、长江流域主要地区”可以看出,分封的对象复杂多样,分封的地域广,周的统治疆域由一个个诸侯国拼接而成。
说明分封具有政区划分的性质,故B正确。
题干只是说明分封对象不只是有姬姓贵族,并不能说明这强化了周天子的宗长地位,故C错误。
题干表明分封的地域较广,并不能得出分封不利于国家政治统一,故D错误。
2.C【解析】“有时是比较准确的,有时则大打折扣,有时甚至基本没有体现”说明古代王朝统治机器运行机制不确定性,比如唐朝比较稳定,汉代、明朝和清朝比较随意,C正确;A和B与材料主旨不符合;D中根本原因属于君主专制,排除。
3.B【解析】内史诗专门管理咸阳事务,相当于现在北京省,属于中央直属机构,说明内史地位的特殊,故B正确;内史不是教育官员,故A错误;C与材料中内史没有直接关系;D中地方治理不符合材料主旨。
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孟子》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
因此,题目问的“当时历史发展趋势”中的“当时”指的是战国时期,其历史的发展趋势是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
因此,应该是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这才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的解决之道。
所以选择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战国时期时代特征5.C【解析】从材料“基于统治全国的需要”“进行全面的立法活动”“《大清律例》、《钦定六部则例》、《理藩院则例》及以行政法为主要内容的《大清会典》”中可以看出,清政府大规模立法,使国家的各项事务有章可循,从而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故C项正确;AD项包含在C项之中;B项说法错误,错在“完成”。
【精编文档】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doc
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30小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明清统治者所主张的是,除非作奸犯科,若民间有纠纷则由个人与宗族一起商量着办。
不然,若老百姓健讼成风、人人告状……于是统治者就培养老百姓打官司的耻辱感,并将替人打官司的讼师称为“讼棍”、“讼鬼”,将其列入无赖、泼皮一列予以打击。
明清统治者的这一做法()A.意在消磨人民的反抗意识 B.削弱了法律的权威C.有利于减少官府执政成本 D.不利于社会的和谐2. 如表为《史记》中关于商、周、秦早期领导人出生的记述。
《史记》中的这些记述()A.体现了王权与神权的结合 B.叙述了客观的历史事实C.反映了君主专制权力强化 D.都在大肆宣扬封建迷信3.“民心”、“民气”是从林则徐到慈禧太后的很多中国当权者应对列强的“法宝”,甚至“凡是主张剿夷的莫不觉得四万万同胞是有胜无败的。
”材料表明()A.民众的新型民族意识已经觉醒 B.统治集团应对危机的策略落后C.民族矛盾的地位发生重大变化 D.近代中国落后根植于盲目排外4.对于雅典人进行的民主政治试验,西方人的意见从来就不一致。
在古典世界,它就有理想政体和民众暴政两副截然不同的面孔。
这表明()A.民主范围有限引发社会分裂 B.民主力量和贵族斗争激烈C.奴隶制下民主缺乏社会基础 D.直接民主存在着制度缺陷5.“在你们面前受审的是个有钱人,他指望以财富来开脱罪名。
可是在一切公正无私的人心中,他本身的生活和行为就足以给他定罪了,假如今天他不能受到应有的惩处,那不是因为缺乏罪证,也不是因为缺乏检察官,而是因为司法官失职。
”上述材料反映了()A.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罗马法执行 B.自然法精神在实践中面临挑战C.罗马法的理念在现实中无法实施 D.罗马法不重视证据和法律程序6.从法律上看,英国政府被称为“英王陛下的政府",首相和内阁是英王的臣仆。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思南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I卷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史学家钱穆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裁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 明朝废宰相造成政治黑暗B. 明朝以前政府不完全直接统属于王室C. 明朝以前的中国采取集体决策方式D. 明清两代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答案】C【解析】从“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裁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来看,本题讨论的是宰相被废除的问题。
从“真不免为独裁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可以看出这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造成了政治的黑暗,因此A选项说法正确。
明朝以前,宰相是政府首脑,因此政府不完全直接统属于王室,因此B选项说法正确。
C选项说法错误,自秦以来,皇帝一人独裁;从“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可知,D选项说法正确。
2. 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
”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A. 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三权分立原则架构政体B. 革命成功后建立了联邦制C. 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D. 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答案】A【解析】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基本精神是参照了美国政体的“三权分立”的原则,所以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故A项正确。
中华民国不是邦联共和国,故B项错误。
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并未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故C项错误。
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大总统之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提出尊孔复古并复辟了帝制,没有西方民主的观念,故D项错误。
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历史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作答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史载,周幽王宠幸褒姒,废申后及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立其子伯服为太子。
宜臼逃奔申国,申后父亲申侯联合曾国和犬戎杀死幽王,并拥立原太子宜臼为王,即周平王。
材料表明()A. 申侯遵从血缘宗族关系权力政治原则B. 申侯代表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力量C. 申侯通过与诸侯联盟展开称霸争斗D. 申侯僭越以分封为特征的等级制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绝大部分诸侯支持申后所生前太子宜臼,表明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正统观念仍旧受到重视,故A项正确;材料讲述了王位继承权的问题,与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力量无关,故B项错误;绝大部分诸侯支持申后所生前太子,体现以法定血缘关系继承权力得到普遍认可,因而不能说明称霸争斗,故C项错误;材料讲述了王位继承权的问题,与分封秩序无关,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2.秦始皇曾采用战国时期阴阳家的终始五德说。
该学说认为,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顺序进行统治,周而复始。
秦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
这实际上反映出,秦代采用终始五德说旨在A. 宣扬以德治国B. 辩护政治法统C. 推动经济交流D. 加强民族融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据载,周文王在周地举行过祈请商远祖先王成汤、太甲等册命周方伯为天下共主的典礼,武王灭商后,继续保留这项礼仪。
周王的这一做法()A.意在强调周政权的正统性 B.使商朝文化得到了传承光大C.使中国古代政权一脉相承 D.表明商先王认可周共主地位2.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
汉武帝时期为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 废分封,置郡县B. 建立中外朝制度C. 确立三省六部制D. 实行科举制3.甲午中日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持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A. 军费不足、政府腐败和朝廷猜忌B. 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倾轧C. 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慈禧太后无主见D. 同僚倾轧、武器落后和军费不足4.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一“革命的火焰”()A. 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B. 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C. 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D. 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5.《民法大全》中规定: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这反映出的法制精神是()A.自由民主B.公正平等 C.责任自负 D.法律至上6.公元前3世纪,古罗马开始出现私人法律学校。
到公元2世纪末,法律学校在帝国范围内已普遍存在。
这些法律学校主要培养贵族子弟,以使其在行政和法律职业方面谋取职位。
这一状况反映出,罗马法()A. 已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B. 不过是维护奴隶制度的工具C. 具有深厚的阶级色彩D. 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领域7.西方学者发现,欧洲文艺复兴以前已多次出现文化发展的小高潮。
他们称之为“小文艺复兴”,其中包括“诺森伯里亚文艺复兴”“卡洛林文艺复兴”“拜占庭文艺复兴”“十二世纪文艺复兴”等。
这可以用来说明()A. 历史概念的多样性B. 历史进程的跨越性C. 历史解释的随意性D. 历史发展的延续性8.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宣称:“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它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一政治诉求提出的背景是()A.英国压迫加剧,北美人民反英意识增强B.北部几个殖民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C. 各殖民地间初步形成丁统一市场D. 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9. 威廉二世的外交大臣比洛说:“当其他国家分割世界时……我们不会消极地躲在一旁。
……如果英国人谈大不列颠,法国人谈新法兰西,俄国人侵占亚洲,那么我们也要求建立大德意志。
”这段话表明()A. 德国成为容克贵族的国家B. 德国为了摆脱危机奉行对外扩张政策C.德国为了利益而要在世界上争霸D. 德国法西斯要重新瓜分世界领土10.以下对雅典和古罗马民主政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为解决平民与贵族的矛盾而实行的B. 梭伦改革将国家引向民主的轨道C. 雅典和罗马人人都可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D. 罗马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11.1983年6月邓小平指出,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是海峡两岸执政党的共同语言,也是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基础;一个中国前提下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自治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利益,统一后的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拥有包括立法和党政军系统在内的高度自治权。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两岸合作的前提是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B. 实现国共合作是解决台湾问题唯一途径C. 大陆承诺不以武力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D. 统一后的台湾拥有立法和外交自治权力12. 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下列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A. 自然因素制约农业经济发展B. 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C. 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 天灾人祸是农民贫困的重要原因13.从《清明上河图》中看,汴京城十字街口的各种店铺都有明显的招牌商标。
在招牌商标广告中,许多商家把“仁”“义”“德”“信”等作为字号,刻写于牌额之上,公之于众。
据此可知()①市坊制度开始瓦解②商标的命名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③工商业者重视商业信用的宣传④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监管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③14. 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其中G段发展趋势的原因是()①日本侵华的洗劫和破坏②美国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③官僚资本的残酷压榨④国民政府大举内债、滥发纸币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5.1929—1933经济大危机爆发后,大量美国人生活困苦,如何解决大量的失业人员的生活问题就成为霍普金斯(美国广告史上著名的广告文案撰稿人)思考的头等大事。
但他认为“只给救济,不给活干,会使人们丧失自尊心”。
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与霍普金斯的理念一致的是:()A. 发放救济金B. 禁止兑换和出口黄金C. 通过《社会保险法》D. 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16.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把部落和氏族束之高阁吧!”是古代雅典一次改革后流行的谚语。
与此谚语流行密切相关的改革措施是()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B.建立公民陪审法庭C.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D.向全体公民开放官职17.“它能远距离传输,还能选择利用水力、燃料等多种资源生产,成本低廉。
同时,它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可以传输能量,而且还在于它可以传递信息。
从它开始踏上近代技术舞台的时候起,就同时显示了它为社会充当动脉和神经的双重职能。
”材料反映的科技成就()A.率先应用于新兴棉纺织业 B.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C.促进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D.推动电力工业的建立发展18.美国GDP总量大致相当于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印度、意大利、巴西和加拿大八个国家GDP总量之和。
对其最准确的理解是:()A.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开始逐渐动摇B. 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格局C. 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D. 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加剧1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
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
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
”陈独秀意在()A. 主张国家至上B. 批判封建伦理C. 反对西方民主D. 传播马克思主义20.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B. 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D. 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21.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提出“仁”和“克己复礼为仁”等思想;孟子认为道德修养是圣人才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提出君子“至德”的实现是遵循道德的结果。
据此可知,他们都强调()A. 道德自律理应是个体的自觉追求B. 独立平等是个体道德自律前提C. 只有道德自律才能建立和谐社会D. 诸侯国君是社会道德自律的楷模22.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科学发展所需的一些因素在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已经萌芽,比如,儒家的社会伦理化、墨家的实践经验化(实验技艺方法)禅宗的概念澄清化(理论思维顿悟)和道家的系统逻辑模式(全息结构模型),以及一些技术发明的原型等。
这一观点()A. 背离了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B.准确评价了诸子百家的历史价值C. 有益于拓展认知传统文化的视野D.夸大了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作用23.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也承认“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
两者的共通之处是()A. 主张克己复礼B. 通过教化使人从善C. 批判无道君主D. 认为“人性本善”24.风水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
下列主张与这一核心思想吻合的是()A. 道法自然,逍遥自得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民贵君轻,仁政治民D.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25.他们大幅提升伦理精神,认为伦理问题是解决政治问题的关键,上古“三代”之治完美地展现了这种伦理的底色,只有回归“三代”之治,全面恢复“古制”才能建立起理想社会的架构。
这旨在说明()A. 理学家的政治理想脱离现实B. 儒学家重视久远的历史传统C. “三代”之治是理想的古代政治蓝本D. 伦理问题是解决政治问题的关键26.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
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A. 加剧了经济恶化B. 实现了物价下降C. 推动了通货紧缩D. 放弃了经济自由27.1912年,梁启超说:“夫谓共和不能行于中国,则完全之君主立宪,其与共和相去一间耳。
其基础同托于国民,其运用同系乎政党,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
”材料主要表明梁启超()A.仍然坚持变法维新,反对革命B.认为先实行君主立宪,然后才能实现民主共和C. 认为民主共和体制在中国行不通D. 从主张君主立宪到认可共和革命28.有学者认为,区域性合作组织形式有三种模式,其特点见下表下列组织归属于模式1的是()A. 亚太经合组织B. 北美自由贸易区C. 欧洲联盟D. 东南亚国家联盟29.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费正清的上述观点()A. 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 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C. 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 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30.风水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
下列主张与这一核心思想吻合的是()A. 道法自然,逍遥自得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民贵君轻,仁政治民D.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二、材料题:(本题3小题,31题16分,其余两题12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