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的解剖,一文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脏的解剖,一文了解
2022-07-08沫比来源:我爱解剖学
肾(kidney)的主要功能是排出机体内的代谢产物和多余的水,调节体液中若干物质的浓度,如维持体液电解质和水的平衡。
肾也有内分泌功能,产生和释放影响红细胞生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影响血压的肾素(renin)以及参与控制钙代谢,并且调节甲状旁腺激素的维生素D衍生物——羟胆钙化醇(1,25-hydroxycholecaleiferol),和若干其他有代谢作用的可溶性因子的活性。
新鲜的肾为红褐色,位于腹膜后方,脊柱两侧,被脂肪组织包绕。
两肾上端(极)较接近,下端(极)斜向下外,呈“八”字形分开。
由于肝右叶的存在,右肾较左肾低1~2cm (约半个椎体)。
左肾上端平第11 胸椎,下端达第2 腰椎,第12 肋横过左肾后面中部。
右肾上端平第12 胸椎,下端达第3 腰椎,第12 肋横过右肾后面上部。
肾门位于第1 腰椎平面,其在背部的体表投影点位于第12 肋下缘与竖脊肌外侧缘的夹角处,称肾角或脊肋角。
肾发生病变时,肾角可出现压痛和叩击痛。
肾长约11cm,宽6cm,前后径为3cm。
左肾可能比右肾长l.5~cm 左右,而右肾很少有比左肾长过1cm的。
成人男性肾的平均重量约150g,成人女性约135g,较瘦的个体在腹壁松弛时,作双手腰区检查,可在深吸气时摸到肾的下端,但一般情况很难摸到。
胎儿和新生儿的肾大约有12 个肾小叶。
在成人中,这些肾叶相互融合形成光滑的肾表面,但仍能看到分叶的痕迹。
肾缺失和异位肾(absent and ectopic kidneys)
1200 人中约有1人只有单一的1个肾,这可能是患侧肾原基(metanephric blasema)未能与输尿管芽在特定位点相接触的结果。
这本身并没有临床上的后遗症,但很多会伴有同侧输精管和/或附睾的缺失,并可与其他先天性畸形相关,包括肛门闭锁、心脏瓣膜畸形和食管闭锁。
单一肾可代偿性肥大,单一肾的个体期望寿命与正常拥有双肾的个体相同。
异位肾是由于胎儿在子宫内时,肾在上升途中未能正确到达肾窝(renal fossa),最常见位于盆腔内:2500个活婴中约可发生1例。
这种位置的肾常伴有旋转畸形(malrotation anomalies),并可具有显著的胎儿小叶裂(fetal lobulation)。
位于盆腔的肾通常由于输尿管前置和动脉供应畸形而导致肾积水,也常伴有输尿管肾盂连接处梗阻(pelviureteric junction obstruction)。
即使膀胱内的输尿管口位置正常,在很少的情况下还会出现两个肾位于同侧的现象,这被称作交叉异位肾(crossed renal ectopia),且两个肾常融合在一起。
交叉肾还可能伴有骨骼和泌尿生殖系统的畸形。
马蹄肾(horseshoe kidney)
400人中可找到1例马蹄肾。
由肾组织形成的横桥——峡部(isthmus)通常包含具有功能的肾组织,在马蹄肾中将两肾连结起来。
峡部在两肾的下极之间,最常见的位置是位于大血管的前方。
输尿管在连结处的前面弯曲,并在高位可进入肾盂。
马蹄肾的血液供应各有不同, 30%的马蹄肾可见两部分肾各有一条血管。
多种的血管畸形可见于马蹄肾中,峡部的血供可直接来自主
动脉,或者来自肠系膜下动脉、骼总动脉或骼外动脉的分支。
鉴于多变的动脉解剖,血管造影术对马蹄肾的手术前准备很有帮助。
马蹄肾30%可伴有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联结处梗阻。
穿过输尿管的畸形血管以及输尿管穿越1阳且织时的异常走行,都会导致梗阻的发生。
马蹄肾易发生结石病,这可能是引流不畅的结果。
肾筋膜
肾筋膜(perirenal fascia)是一层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鞘,通过一层肾周脂肪将肾和肾上腺包在一起。
肾及其相关血管等都被肾周脂肪所包围,这层脂肪组织在肾边界最厚,并在肾门延续到肾窦。
肾周筋膜最初被认为由两层独立的组织层所组成,即后方的Zuckerkandl 层(fascia of Zuckerkandl)和前方的Gerota 层(fascia of oerota),它们在肾外侧融合成结肠筋膜(conal fascia)。
据此观点,外侧的结肠筋膜在结肠后方向前外侧延续,并与壁层腹膜融合。
然而, Mitchell (1950)的研究认为肾周筋膜不是被分开的两层膜融合而成的,而是一个单独的多层结构,在肾的后内侧与腰大肌和腰方肌的肌肉筋膜融合。
之后,肾筋膜在肾后方向前外侧延伸,形成双层的筋膜,并在不同位置分成两层:较薄的那层穿过肾前方形成肾前筋膜;较厚的行于后方,并继续在前外侧走行,形成结肠外侧筋膜(与腹膜融合)。
经典理论认为,肾前筋膜在肠系膜根部,十二指肠和胰腺后方与围绕大血管的致密结缔组织融合,从而使得肾周间隙不和腹中线相通。
然而,如果我们向两侧肾周间隙各自注射少量造影剂或显色液体,再
通过CT检查或解剖,我们发现液体在3~5 腰椎平面,可通过一个前后径2~10mm 的孔道进入腹中线。
在腹中线位置,前后肾筋膜在上方融合,并附着于各自侧的横膈脚上。
在下方,肾筋膜在占整个肾长度的大部分是分离的。
肾后筋膜和腰大肌的肌筋膜融合,而肾前筋膜在大血管前穿过腹中线,因此两侧肾筋膜是相通的。
在这个水平下方,两侧筋膜再次融合,并与大血管和骼血管相连。
临床上2/3 的单侧肾周筋膜积液的病例是由千交通之间存在纤维隔膜(fibrous septae)。
在肾上腺上方、肾前和肾后筋膜最近被认为融合并一直到横膈筋膜。
密闭的上方锥体形结构理论并没有被广泛接受。
实验认为肾周空间的上部是开放的,并且与右侧的肝的“空旷区”(bare area of liver)和左侧的横膈下腹外间隙相连续。
肾后筋膜在两侧分别与腰大肌和腰方肌以及膈下筋膜联合。
肾前筋膜在右侧同右下方的结肠韧带在肾上极及肝空旷区的位置处联合。
在左侧,肾前筋膜与胃脾韧带在肾上腺水平相融合。
关于肾周筋膜的下方融合尚有异议。
许多学者认为在肾下,前后筋膜层融合形成一个倒锥体形,并开口于盆顶部。
在外侧,肾前后层筋膜与骼筋膜联合,在内侧,与输尿管旁的结缔组织融合。
此锥形结构的下极,在解剖上向骼窝开放,但是在感染性疾病时迅速的关闭。
然而,另外一种不同的观点主要来源于向肾周间隙内注射造影剂后的尸体解剖。
其显示肾前筋膜和肾后筋膜相互融合并形成一个单独的多层筋膜,并包含了骼窝处的输尿管。
在前方,这层融和后的和壁层腹膜连接疏松。
这也因此否认了肾周间隙和盆腔之间存在交通的可能性以及肾周间隙和肾旁间隙(paraenal space)之间没有交通。
对于良性肿瘤,单纯的肾切除是将肾从肾周间隙内切除。
常规对于癌症的肾切除必须切除肾周筋膜内的所有结构,包括肾周筋膜,以求尽可能清除肿瘤。
肾的毗邻
两侧肾的上极厚而圆,并且都与肾上腺相毗邻。
肾的下极较薄,
可伸到骼峭上方2.5cm处。
肾的外侧缘较凸,左肾外侧缘的上部被腹膜覆盖与脾分开,下部与降结肠接触;右肾的外侧缘借腹膜与肝右叶分开。
CT
肾内侧缘在上、下两极间凹陷并斜向下外。
每侧肾的内侧缘上有一个垂直并向前内侧开放的裂叫肾门(renal hilus)。
肾门内各主要结构的位置关系是:前方为肾静脉,中间为肾动脉,后方是肾盂(renal pelvis)。
动脉的分支往往在肾盂的后方进入肾门,肾静脉的属支在同一水平上离开肾门。
在肾门的上方,肾的内侧缘与肾上腺相邻,下方与输尿管起始部相邻。
突起的肾前表面往往朝前外方,其位置根据在左右肾各不同。
与此相似的是,肾后表面实际上是朝向后内侧的。
它的位置在两侧很相似。
右肾的前外侧面
上端有一小区与右肾上腺接触。
肾上腺覆盖肾的上端或其内侧缘的上部。
此区以下肾前面的大部分(约3/4)为肝右叶的压迹,其内侧区与十二指肠降部相邻。
肾前面下部的外侧区与结肠右曲相邻,内侧区与部分小肠相邻。
与小肠和大部分肝相接触的肾区都覆以腹膜;与肾上腺十二指肠和结肠相邻的肾区表面没有腹膜。
左肾的前外侧面
上端有一中央小区与左肾上腺相邻,左肾前面外侧半的上部约有2 / 3 与脾相邻。
中部的方形区与胰体和脾血管相接触。
此区上方与肾上腺区和脾区之间的三角区与胃相接触在脾区和胰区下方的外侧区与结肠左曲和降结肠起始部相邻,内侧区与小肠襻相邻。
小肠襻区较大,而结肠区是邻近肾外侧缘的不规则而细长的区。
胃区覆盖着大网膜的腹膜,脾区和小肠区覆盖着腹膜腔的腹膜。
左侧的骼血管的分支在腹膜后覆盖小肠区,并与肾相联系。
肾上区、胰和结肠区都没有腹膜包被。
前
两肾的后内侧面
肾的后内侧面包埋在脂肪内,不覆盖腹膜。
肾位于膈内外侧弓状韧带、腰方肌和腹横肌膈膜、肋下血管和神经、骼腹下神经和骼腹股沟神经的前方。
右肾上端在第12肋水平,左肾上端在第11和第12肋水平。
膈将肾与肋膈隐窝的胸膜分隔开。
有时脱肌在外侧弓状韧带的上方缺少肌纤维,使肾周围脂肪组织与膈胸膜相接触。
后
肾的大体结构
出生后肾的表面有一薄层肾被膜(capsule),是由丰富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以及平滑肌构成,很容易从肾的表面剥去。
肾病时肾
被膜可与肾粘连。
肾可分为内部的髓质(medulla)和外部的皮质(cortex)。
肾髓质由苍白色、有纹理、锥状的肾锥体(renal pyramid)构成。
肾锥体的周围部为底,其尖朝向肾窦,并突入肾盏形成肾乳头。
肾皮质位于肾被膜下,弓形的覆盖在肾锥体底的表面,并在肾锥体之间伸向肾窦,形成肾柱(renal columns);皮质的周围部是皮质弓(cortical arches),内有放射状颜色较淡的髓放线(medullary
rays)穿过,并被暗色的盘曲部分(convoluted part)分开。
髓放线呈放射状从肾锥体的底伸向肾被膜。
在组织学上肾皮质分为内带(inner zone)和外带(outer zone)两部分。
内带借弓形动脉和弓形静脉与髓质分开。
有一薄层“皮质下组织”('subcortex”)位于内带的髓质侧。
靠近髓质的皮质有时称为近髓皮质(juxtamedullary)。
肾盂和肾盏
肾门(hilutn of the kidney)内即中央肾窦( renal sinus),肾窦内衬以肾包膜,并几乎都被肾盂和血管所充满,其余空间则是脂肪。
在肾窦内,肾单位的集合管开口于肾乳头的表面,注入输尿管上段的漏斗状扩张,即肾小盏(minor calyces)内。
肾被膜覆盖在肾的外面并通过肾门延续到肾窦的表面并与主要肾小盏的外膜融合。
每个肾小盏围绕1 个、2~3 个肾乳头,很少见围绕更多的肾乳头。
邻近的肾小盏会合形成2个或3 个肾大盏(major cdyces)。
尽管个体变化很大,但是每个肾的肾盏往往分布成7 对(7 个腹侧和远侧部)。
肾盏注入肾漏斗内。
肾盂(renal pelvis)由2个肾漏斗汇合而成,其中一个来自肾上
极肾盏,一个来自下极肾盏。
但是有时也可出现第三个肾盏,其来自肾中极。
肾小盏的排列往往是:3 对注入肾上极漏斗,4 对注入肾下级漏斗。
如果有中极漏斗,那往往是3 个在上极, 2 个在中极, 2 个在下极。
肾漏斗的排布以及其肾盂在肾内和影外的面积变化很大。
漏斗形的肾盂呈圆锥形向下内经过肾门延续为输尿管。
一般情况下不易确定肾盂终止和输尿管起始的位置。
此位置经常位于肾门外,邻近肾内侧缘的下部。
然而某些人的肾盂全部位于肾窦内,因此肾盂输尿管区可位于肾门附近或完全位于肾窦内。
肾盏肾盂和输尿管通过以下2个方法可以在影像学中清晰显示:
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其会通过循环分泌入输尿管(静脉造影intravenous urogtaphy IVU);或通过膀胱镜将造影剂注入输尿管(正向或逆向肾盂造影ascending or Rettogtade pyelography)。
由于上或下尿道梗阻会导致肾积水、慢性输尿管或肾盂扩张,造
成肾盂压力增高,使得小盏的肾乳头结构受到破坏。
肾结石(kidney stones)
是一种常见疾病,男性和女性的终生风险为分别为 7% 到 10%。
患者通常会出现急性肾绞痛,但有些患者不会出现症状。
有多个危险因素,包括慢性脱水、饮食、肥胖、阳性家族史、特定药物和各种代谢异常。
腹部/盆腔的CT 平扫是诊断结石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对于某些病例,例如希望减少或完全避免射线暴露的病例,X 线平片和肾脏超声也可用作诊断性检查。
治疗包括内科和外科治疗。
建议绝大多数肾结石患者可进行 24 小时尿液检测,以确定结石成因和选择最佳治疗方法,从而帮助预防未来结石病发作。
仅供医学人士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