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文言文阅读学案
初中生短篇文言文阅读教案
初中生短篇文言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含义;(2)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语法结构;(3)能够概括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运用朗读、默写、翻译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含义;(2)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语法结构;(3)文章内容的概括和主旨的理解。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含义的把握;(2)文言文基本句式和语法结构的识别;(3)文章深层次含义的挖掘和主旨的归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与本文相关的图片或背景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味;(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内容;(3)让学生圈点勾画出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标记出不懂的词语。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小组合作,分析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语法结构;(3)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
4. 课堂讲解:针对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梳理。
重点讲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含义,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语法结构。
5.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课堂所学。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人文素养。
四、课后作业1. 翻译课文,巩固文言文阅读能力;2. 积累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了解其含义;3. 总结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语法结构,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相信学生能够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感受到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
七年级语文教案:文言文阅读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文言文阅读教案在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性的课程。
尤其是对于初学者而言,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来让学生尽快地掌握这门古文。
文言文是汉语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言文有其特殊的语法和表现形式,与普通话和现代汉语的用法有很大不同。
为了推进文言文的学习,我们应该从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两个方面入手,特别是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一、教学方法文言文的学习需要特殊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文言文的特点,采用具有普遍效果的教学方法。
这里,我们介绍一些适用于中学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
1.学生自主学习:针对已经取得一定成果的学生,提供自学教案或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渐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并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
2.逐步引导: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逐渐引导学生,从分析语句结构、了解字词意义、训练默字默词、熟悉语言面貌等方面入手,使学生渐渐地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用法。
3.阅读讲解法:通过具体的文言文阅读教案,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正确理解语言、理解意思、理解句子构成和表达方式。
4.阅读赏析:通过文言文的阅读赏析,展开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深刻的文化理解,引导学生从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着手掌握文言文的精髓。
二、教学设计文言文是一门富于领悟的语言,在教学设计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领悟力,提高对文言文的感悟能力和思维认识水平。
1.以情境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绘画、演讲或故事、历史和文化讲解等形式,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在学生中培养出对文言文的兴趣。
2.以故事为载体,扩大学生的文言文视野。
教师可以设计故事阅读、文言文背景介绍或文言文民间故事等形式,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历史、人物、地理等方面有了更加具体的了解。
3.以句子为中心,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阅读文言文中,教师可以通过掌握重点句子和难点词语,让学生运用逻辑分析、推理推断等思维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
七年级语文教案:古文阅读教案二
【七年级语文教案】古文阅读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掌握《古文观止》中《韩婴》一文的基本内容和写作手法。
2.了解韩愈的生平和思想,初步认识代文学发展的变化。
3.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学会分析古代文学中的人情复杂和文学特点。
4.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文中的道理和写作手法。
2.认识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认识古代文学的发展变化。
3.学会鉴赏古代文学。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先通过简单的问答形式,与学生们一起回顾一下在上一堂课学习到的内容,帮助他们温故知新。
其中提到的问题可以涵盖以下内容:1.韩愈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2.《韩婴》这个篇目说了哪些内容?它反映在古代文学中的哪些特征?3.古代文学有哪些发展变化?发展变化、社会背景之间有什么关联?4.在课堂上学习古文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5.讲授和分析(40分钟)老师可以通过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韩愈的生平及其思想,并向学生详细展示《韩婴》一文中的各种文学特点和写作手法。
在讲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通俗化,在阐述重点概念和难点时,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
2.突出表现文学特点和写作手法的案例,通过学生的阅读分析和探讨,让学生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认识文学的表现手法。
3.让学生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在课堂上表述自己的想法,每个学生都能扩展自己的思路。
具体可按以下步骤开展:1.课本阅读:学生跟读课文,全面了解文本情境,查找学生不认识的词语。
在课前或课后布置阅读并提前把背景知识传达给学生。
2.课堂分析(20分钟):学生根据课本和老师的讲解,学习古代文学和《韩婴》的历史背景,考察古代文学所表达的社会背景和人的思想及情感。
并分析《韩婴》一文的情节和写作手法,识别文学特点和标志性的意涵。
3.师生对话(20分钟):通过师生合作讨论,课堂上引导学生针对阅读的内容,对比古代文学和现代人性观的异同,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考和团队合作精神。
初一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案
初一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初一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古文词汇的掌握程度。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加强学生对文言文词句结构的分析和理解。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背景知识的掌握。
三、教学内容:教材:选取课文《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为教学文本。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角色。
2. 阅读课文,师生共同分析课文结构和句子的意义。
3. 教师以问题导向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究课文中的名词、动词、句式等。
4. 教师讲解文言文的特点,并对重点词汇进行解读和讲解。
5. 师生共同练习课文中的句子,增加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 进行文言文课文背景知识的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7. 学生扩展阅读其他相关古代文学作品,加深对古代文学的了解。
8. 进行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9.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和交流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题导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和思考。
六、教学资源:教师准备:课件、教材、黑板、多媒体设备等。
学生准备:教材、练习册等。
七、评价与反思:1. 教师通过课堂讨论、作业批改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教师及时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供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案结束。
初中生语文古文阅读教案
初中生语文古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古文阅读技巧,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写、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古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岳阳楼记》(节选)、《醉翁亭记》(节选)、《出师表》(节选)等。
2. 教学重点:文言文的词汇、语法、句式特点,以及古文阅读的方法。
3. 教学难点:古文中的一些特殊用法和句式,如何正确理解古文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古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古文,尝试理解文意。
3. 讲解: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古文词汇、语法、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古文阅读的方法。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互相学习。
5. 朗读:让学生朗读所学古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6. 默写:要求学生默写所学古文,巩固记忆。
7. 作业:布置相关的古文阅读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
四、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古文阅读的学习氛围。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差异性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4. 激励性评价: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
2. 结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自我反思,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总之,初中生语文古文阅读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古文素养,帮助学生掌握古文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与写作教案
语文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与写作教案一、文言文阅读教案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帮助初中七年级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突出重点、培养兴趣,使学生能够熟练地阅读和理解文言文,并能运用文言文进行写作。
二、文言文阅读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1)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包括古汉语的语法结构、词序、字义等。
(2)掌握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
(3)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了解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关系。
2.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1)学会分析短文的结构,把握篇章主旨。
(2)通过词语比较、猜测上下文意义等方法,理解生僻词汇和句子。
(3)通过背景知识和推理,理解古代典故和典籍。
3. 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1)学会运用文言文句式和修辞手法写作,提高句子的表达力。
(2)培养学生运用古代典籍、古诗词等素材进行写作的能力。
(3)注重写作的规范性和流畅性,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文言文阅读教学过程1. 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探究欲望创设情境,介绍文言文的重要性和与现代汉语的关系,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2. 文言文的基础知识讲解(1)介绍文言文的特点和常见修辞手法,用实例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
(2)对比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词汇用法等,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意义。
3. 阅读文言文篇章(1)选择适合初中七年级学生阅读的文言文篇章,提供课前课堂阅读和课后作业。
(2)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篇章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把握篇章的主旨和修辞手法。
4. 文言文写作训练(1)以文言文课文和古代典籍为素材,提供写作任务。
(2)指导学生运用文言文句式和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3)组织学生交流和互评,提高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5. 课内拓展与课外延伸(1)布置相关的课外阅读作业,拓宽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2)推荐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研究。
初中七年级语文课教案:文言文阅读与理解
初中七年级语文课教案: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教案一、引言文言文是中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有助于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本教案旨在帮助初中七年级学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阅读并理解初级文言文短文。
2. 学生能够提取文言文短文中的关键信息,理解作者的意图。
3. 学生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对文言文短文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介绍文言文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意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步骤二:例句分析(15分钟)1. 教师选择一段简短的文言文短文,逐句解读并分析其中的关键词汇、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2. 学生跟读、理解并模仿教师的解读方式,逐渐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解读方法。
步骤三:文言文阅读(25分钟)1. 学生个体阅读一篇中短篇文言文短文。
2. 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短文的大意,并提取关键信息。
3. 学生自由讨论短文的主题、作者的意图等,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步骤四:文言文理解(2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短文,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意象等。
2. 学生分组合作,互相解读短文,并讨论其内涵和意义。
3. 学生汇报、分享各组的研究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步骤五:表达与写作(25分钟)1. 学生就文言文短文的主题或作者的意图进行简单的写作,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短文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互相交流和修改自己的写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3. 学生朗读和展示自己的写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辅助手段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文言文短文和课堂教学辅助材料。
2. 教学课件:用于呈现文言文短文的解读和分析。
3. 学习参考资料:提供给学生进行课后阅读和学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能否准确回答问题。
2. 学生学习成果:学生能否熟练阅读并理解文言文短文,能否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受。
语文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教案
语文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教案一、引言文言文是我国传统的经典文学形式,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文言文是培养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一环。
从初中七年级开始,学生会开始接触到一些简单的文言文阅读材料,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对于初步理解古代文化、提高整体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初中七年级的文言文阅读教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认识其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包括字词理解、句子分析和篇章解读。
3.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三、教学内容1.文言文的基本特点(1)字词的特点:多单音节词、多义词较多。
(2)语序的特点:倒装、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使用。
(3)句子的结构:以主谓宾为主要结构,从句较少。
2.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1)字词理解:通过词义猜测和常见搭配来理解字句的意思。
(2)句子分析:重点分析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并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3)篇章解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主题和目的。
3.经典文言文选读根据初中教材要求选择适合初中生阅读的文言文,包括经典文言文课文和名篇,如《孙子兵法》、《论语》等,通过学习这些经典文言文,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
四、教学方法1.导入活动: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图片引入文言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解读: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含义、深入分析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3.独立阅读: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独立阅读文言文材料,并尝试自己理解和分析。
4.课堂讨论:学生就所阅读的文言文材料展开讨论,交流彼此的理解和感受,培养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5.练习活动:布置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五、教学过程1.开展导入活动:通过展示一幅古代人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或自由联想,激发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2.讲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通过示范演示和讲解,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并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学案(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专题八文言文阅读学案(含答案)专题八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咏雪》(全文略)。
【乙】谢奕作剡①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②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太傅③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④欲放去邪?”遂遣去。
(有删改)【解释】①剡(shàn):地名,剡县。
②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
③太傅:官名,这里指谢安。
④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
这里是哥哥称呼弟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2)未若柳絮因风起因:趁、乘(3)太傅时年七八岁时:当时(4)阿奴欲放去邪去:离开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译: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老翁可念,何可作此!译:(这个)老人家很可怜,(你)怎么可以这么做呢!3.你赞同甲、乙两文中成人对待儿童的态度吗?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示例:赞同。
甲文“公大笑乐”表现了谢安对儿童毫不掩饰自己的赞赏;乙文中谢奕听了弟弟的话后不但不生气,反而听从弟弟的意见,改变脸色放了老翁。
这两个人都尊重、爱护儿童,关心儿童的感受。
4.联系乙文内容,对谢奕这个人进行恰当的评价。
示例:谢奕用喝烈酒的方式来惩罚一个老人,并且在老人已经醉得很厉害的情况下还不肯罢手,可见他缺乏仁爱之心;但他最终听从了弟弟谢安的劝告,可见他能知错就改。
【参考译文·乙】谢奕做剡县县令(的时候),有一个老人家犯了法,谢奕拿含酒精度高的酒罚他喝,甚至到(老人家)醉得很厉害,却还不肯停止。
谢安当时只有七八岁,穿一条蓝布裤,在他哥哥身边坐着,劝告说:“哥哥,(这个)老人家很可怜,(你)怎么可以这么做呢!”谢奕脸色立刻缓和下来说:“你想要放(他)离开吗?”于是(就把那个老人家)打发离开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诫子书》(全文略)。
初中古文阅读教案
初中古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古文的基本知识,如词汇、语法、句式等;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古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古文基础知识:介绍古文的词汇、语法、句式等特点,使学生对古文有基本的了解。
2. 古文阅读技巧:教授学生古文阅读的方法,如注释、翻译、推测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经典古文选读:选取适合初中生阅读的经典古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古文的魅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古文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古文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古文基础知识,如词汇、语法、句式等,让学生对古文有全面的认识。
3. 示范:以一篇简短的古文为例,示范阅读方法,如注释、翻译、推测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古文阅读的乐趣。
4. 练习:布置一些古文阅读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
5.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阅读古文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文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积极性、专注度等。
2. 阅读练习:评估学生的阅读练习成果,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
3. 心得体会:收集学生的学习心得,了解学生对古文阅读的认识和感受。
五、教学资源1. 古文教材:选用适合初中生的古文教材,提供丰富的古文阅读材料。
2. 辅助工具:如词典、翻译软件等,帮助学生解决阅读过程中的问题。
3. 教学多媒体:如PPT、视频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六、教学建议1.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2. 创设情境:通过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文言文阅读复习课教案初中
文言文阅读复习课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熟悉中考文言文考点,提高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理解能力。
2. 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增强学生的文言文词汇运用能力。
3. 熟练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方法与程序,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4. 能够归纳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1. 总结归纳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总结文言文阅读的考点、虚词的用法和翻译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2. 实战演练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际阅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考点的复习:介绍中考文言文阅读的常见考点,如虚词的用法、句子结构、词义理解等。
2.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讲解“则”、“而”等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通过例句进行说明。
3.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讲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方法和程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翻译思路。
4. 文章内容与观点的分析:通过阅读实例,教授学生如何归纳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中心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方法。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文言文阅读考点:介绍中考文言文阅读的常见考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 讲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讲解“则”、“而”等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通过例句进行说明。
4. 翻译方法的讲解:讲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方法和程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翻译思路。
5. 文章内容与观点的分析:通过阅读实例,教授学生如何归纳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中心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方法。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7.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通过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理解能力和虚词用法的掌握程度。
初中语文综合实际活动教案之《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综合实际活动教案之《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阅读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阅读方法。
2.学生能够理解汉字的本义和义项,熟练使用汉字词语。
3.学生能够理解古代文章背后的思想和文化,理解并分析古代思想的内涵和外延。
4.学生能够应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和准确度。
二、教学内容1.课文:《离骚》2.教学重点:词语理解和应用、句子成分分析、故事情节阅读。
3.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老师的讲解,系统地讲授词语理解和应用、句子成分分析和故事情节阅读。
在讲解中,老师要注重传统文化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古代思想。
(2)阅读法通过学生自行阅读,培养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分段阅读,逐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3)课外阅读要求学生自行阅读其他文言文文章,并根据教学要求进行写作和讨论。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解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古代文言文的重要性和意义。
2.例文欣赏选择《离骚》这篇文章进行阅读,帮助学生熟悉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基本句式。
教师对于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阅读方法作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汉字的本义和义项,培养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故事情节的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背后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3.学生自行阅读要求学生自行阅读文章,并在阅读过程中逐渐理解文章的内涵。
同时,鼓励学生应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和准确度。
4.课外阅读要求学生自行阅读其他文言文文章,并根据教学要求进行写作和讨论。
在讨论中,鼓励学生理解文章背后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5.总结通过总结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和方法,提高对于古代思想的认知和理解。
四、教学评价本教案的教学评价主要分为两大方面:教学效果评价和学生评价。
1.教学效果评价根据学生的阅读讨论和写作,以及文言文阅读的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学效果。
2.学生评价在教学结束后,要求学生填写学生评价表,评价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七年级文言文阅读教案
七年级文言文阅读教案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和阅读七年级文言文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特色;2. 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阅读七年级的文言文课文;3. 学生能够运用文言文阅读策略,提高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特色;2. 文言文课文的理解与阅读;3. 文言文的阅读策略。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文言文课文及相关教学资料;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教师介绍文言文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文言文的特点和特色。
Step 2: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特色(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特色,例如古代汉语、有特定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用法等。
教师提供一些例句,并解释其用法和意义。
Step 3:文言文课文的理解与阅读(30分钟)教师选择一篇七年级的文言文课文,与学生一起阅读和理解。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解读生字词:教师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理解句子:教师逐句解释句子的意思和结构;- 分析篇章: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等;- 填写思维导图: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思维导图,梳理课文的逻辑关系。
Step 4:文言文的阅读策略(20分钟)教师介绍一些文言文的阅读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例如:- 重点词语标注:学生标出对理解课文重要的关键词语;- 理解上下文:学生通过上下文的暗示来理解难懂的句子;- 判断句子结构:学生根据句子结构猜测句子的意思。
Step 5:课堂练习(20分钟)教师提供几个文言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文言文阅读策略进行阅读和理解。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相互讨论和解答问题。
Step 6:总结与反馈(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一篇文言文作为课后阅读,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阅读策略进行理解和分析。
初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教案
初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阅读习惯和技巧。
2. 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教学重点】1. 分析文言文文章的文字和句子结构;2. 掌握文言文文章的常用词汇和短语;3. 运用提问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
【教学难点】1. 解读古代经典文言文中的长句和复杂结构;2. 理解生僻字词的含义;3. 提取文章的主题和要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以课文《论语》中的一篇短文为例,开展导入活动。
首先,为学生介绍短文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了解到《论语》是孔子的思想和言行的记录。
然后,提问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印象和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二、阅读理解1.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提供一些与短文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尝试解答这些问题。
例如:文章中的“仁”、“君子”等词汇的含义是什么?孔子的思想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可以用标注或记笔记的方式记录关键信息。
2. 解析句子结构选取一些语法复杂、句子结构较长的句子,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进一步理解句子的意思。
老师可以给出一些例句和解析,或者与学生进行讨论。
3. 辅助材料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如注释、词语解释、近义词对比等,帮助学生理解生僻字词和特定用法。
老师可以在黑板上进行讲解和示范。
4. 学生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各自的阅读体会和问题。
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例如:你觉得这篇文言文对现代人有什么启示?你理解了哪些句子和词语?5. 知识点梳理总结学生讨论和交流的结果,整理出一份知识点梳理表格或笔记,包括重点词汇、句子结构、作品背景等内容。
学生可以把这份资料带回家作为学习的参考。
【教学延伸】1. 文言文短文阅读选取其他经典文言文短文,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可以分组进行比赛,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2. 仿写练习让学生仿写古文,引导他们模仿古人的表达方式和句子结构,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
七年级语文科目的教案文言文阅读与理解
七年级语文科目的教案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文言文教案:《踏雪寻梅》一、教学目标:1. 学习并理解文言文《踏雪寻梅》的含义。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增加学生对古代文化和诗词的了解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踏雪寻梅》的诗意表达。
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黑板、粉笔、课件等。
2. 学生准备:教材、笔、纸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1. 自由谈论寒冷的天气以及冬天的美好之处,引入寒雪与花朵之间的联系。
2. 学生展示有关寒雪和花朵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此话题的兴趣。
【呈现】1. 呈现《踏雪寻梅》的原文,并解释其中生字词的含义。
2. 解读《踏雪寻梅》的主旨和诗意,引导学生理解寒雪与花朵之间的联系,以及诗人的情感表达。
【讲解】1. 逐句讲解《踏雪寻梅》的诗句,解读其含义和诗意。
2. 讲解古代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句式和表达方式。
【示范】1. 教师示范朗读《踏雪寻梅》,强调语音语调的把握和情感的表达。
2. 教师示范阅读文言文的技巧,例如:通读全文、理解词义、联系上下文等。
【练习】1. 学生分组阅读《踏雪寻梅》,讨论诗人情感的表达方式。
2. 学生自行选择古代诗词,尝试用文言文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的情感。
【总结】1. 学生反馈对《踏雪寻梅》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文言文阅读的重要性和学习技巧。
五、课后作业:1. 各自阅读《踏雪寻梅》3遍,默写下其中难点的词语。
2. 搜集3首古代诗词,分析其情感表达方式,并写一篇作文。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言文诗词,培养了学生对古代文化和诗词的兴趣。
通过分组讨论和个人作业,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提升。
同时,教师在示范阅读和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了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和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创作出自己的文言文作品,提高表达能力。
初中七年级语文课教案:文言文阅读与理解
初中七年级语文课教案: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是初中七年级语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古代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不仅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丰富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本教案旨在帮助初中七年级的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古代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一、教材分析本教案主要以《三字经》为例进行讲解。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内容简洁明了,语言规范准确,适合初中七年级学生阅读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的背景和作者。
2.掌握古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3.培养学生对古代文言文章逻辑思维的理解能力。
4.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重点1.认识《三字经》中常用词汇及其含义。
2.理解《三字经》中隐含的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念。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简单介绍《三字经》的背景,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课文学习1.讲解课文内容,并逐句进行分析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每个字词的意思和句子的结构。
2.进行词语辨析训练,让学生掌握《三字经》中常用字词的含义。
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三字经》中蕴含的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念,培养他们对于古代文言文章的理解能力。
第三步:交流分享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彼此交流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
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对《三字经》进行思考,并对他们的表现进行鼓励和肯定。
第四步:拓展延伸通过展示其他古代文言文作品,如《唐诗》,《宋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古代文言文作品,并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在本节课结束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1.针对学生在阅读和理解《三字经》过程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建议。
2.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价学生在交流能力和合作精神方面的表现。
3.考察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其他古代文言文作品,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六、教后反思教师需要及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析教学效果,查找不足之处,并对下一节课做出适当调整。
初一语文教案文言文名篇阅读与赏析
初一语文教案文言文名篇阅读与赏析初一语文教案:文言文名篇阅读与赏析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和分析文言文名篇,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3. 学会从文言文名篇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文言文名篇的基本知识,如作者、篇名、背景等。
2. 分析文言文名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
3. 感悟文言文名篇的价值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课本《文言文名篇选读》2. PowerPoint演示文稿3. 文言文名篇的复印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介绍古代文学的重要性和文言文名篇的价值,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二、文言文名篇阅读(20分钟)1. 老师将分发复印件给学生,让学生自行阅读文言文名篇。
2. 学生阅读完成后,进行简要的口头复述,分享文章中的亮点和感受。
三、文言文名篇赏析(25分钟)1. 老师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展示文言文名篇的精彩片段,并解读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学生根据演示文稿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回答,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意义。
四、名篇赏析展示(20分钟)1. 学生自愿报名并选择一个文言文名篇进行深入研读。
2. 所选名篇的学生向全班同学做简短的演讲,分享自己对名篇的理解和感悟。
五、拓展阅读(15分钟)老师推荐一些与文言文名篇相关的扩展阅读材料,并要求学生选择一篇进行阅读。
六、课堂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文言文名篇,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五、课后作业1. 阅读文言文名篇选读课本中的其他文章,并做简要读后感。
2. 根据自己阅读的名篇,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作文,表达自己对文言文名篇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接触文言文名篇,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并通过赏析和研读名篇,提高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初一语文教案文言文阅读与翻译训练
初一语文教案文言文阅读与翻译训练文言文是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翻译能力。
本节课将带领初一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与翻译的训练,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文知识。
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作用;2.理解古文的意思,正确运用词语;3.培养学生等待读懂古文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训练他们使用合适的中文表达。
二、教学准备1.学生需要准备课本和文言文课文;2.教师需要准备文言文的课文、教案、PPT等教学工具。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段简单的文言文,让学生感受一下古文的魅力)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言文吗?文言文是古代汉民族使用的书面语言,它与现代汉语有着很大的差异。
我们今天的目标是通过阅读和翻译文言文,增强对古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请看下面这段简单的古文,试着理解一下它的意思。
(展示文言文)学生:(思考一会)这段文言文的意思是说"天下归心于大王,人民皆安居乐业"。
教师:很好,同学们都理解得很准确。
文言文是以古代经典和文学作品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古文体,它不仅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学习汉语的关键。
通过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具体的阅读和翻译训练。
2.阅读与翻译训练(教师提供一篇文言文课文,让学生进行阅读和翻译练习)教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到第一篇文言文课文。
我将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让你们阅读并尝试翻译出这篇课文的意思。
不需要完全准确,尽力理解并使用中文表达即可。
(给学生一定时间后,教师开始点评和讲解课文)教师:同学们,时间到,请你们停下来。
谁愿意来读一下这篇课文呢?学生A:(读课文)教师:很好,学生A的朗读很不错。
对于这篇课文,你们了解多少呢?请举手回答。
学生B: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古代英雄的故事,他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七年级语文学习古代诗词和文言文阅读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
七年级语文学习古代诗词和文言文阅读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一.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古代诗词和文言文阅读,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 教学重点1. 理解古代诗词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2. 掌握古代诗词的常见技巧和修辞手法。
3. 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难点1. 对古代诗词的把握,掌握其意境和表达方式。
2. 解读文言文的繁复句式和生僻词语。
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种古代诗歌和文言文阅读材料。
2. 学生准备:语文课本、笔记本。
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古代诗词的鉴赏步骤一:导入(5分钟)展示一首古代诗词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猜测作者和主题。
步骤二:学习(25分钟)1. 背诵一首古代诗词,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美妙。
2. 讲解古代诗词的特点,如意境、押韵、才情等。
3. 分析一首古代诗词的结构和表达方式,解读其中的意境和象征意义。
步骤三: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朗诵一首古代诗词,展示个人的魅力和诗意表达。
2.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读古代诗词,展示对诗意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课时:古代诗词的创作步骤一:导入(5分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的解读进行点评,强调古代诗词的多样性和创作方法。
步骤二:学习(25分钟)1. 学习古代诗词的创作技巧和方法,如运用修辞手法和表达思想感情等。
2. 分析一首古代诗词的创作过程和背后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创作的灵感来源。
步骤三: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古代诗词创作,发挥个人想象力和创作才华。
2. 学生相互交流和欣赏彼此的作品,展示古代诗词的创作成果。
第三课时: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步骤一:导入(5分钟)展示一段文言文的句子,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文言文知识。
步骤二:学习(25分钟)1. 讲解文言文的特点,如句式结构、词语用法等。
2. 分析一段文言文的意思和结构,解读其中的关键句子和生僻词语。
步骤三: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阅读一段文言文,讨论其中的难点和理解问题。
七年级语文教案:文言文阅读 (2)
七年级语文教案:文言文阅读一级段落标题:引言文言文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阅读古代文言文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价值的任务。
通过学习古代文言文,学生可以了解古人的思想、风俗和审美观念,培养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本教案旨在帮助七年级学生提高阅读古代文言文的能力,开启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之旅。
二级段落标题:前期准备工作1. 导入背景知识:在进行古代阅读之前,首先需要向学生介绍古代社会、历史背景以及与所选文章相关联的人物或事件等。
2. 学习基础字词:为了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文,建议在教案中加入一些常见的基础字词讲解,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3. 了解句型结构:通常情况下,古代文言文采用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
在教案中应该包含一些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句型。
二级段落标题:阅读理解策略1. 全文预测:在开始阅读前,教师可以针对文章的标题、开头段落和图表等信息,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关于文章内容的整体预期。
2. 关键词标注:学生可以通过标注关键词或短语来帮助自己判断文章中的重点信息和主题意义。
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整篇文言文。
3. 上下文推断:当学生遇到一些不熟悉的字词或句子时,他们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断来猜测其意思,并进一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4. 总结归纳:在完成阅读后,教师可要求学生总结归纳所读文章的主题、观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等,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见解,促进思维与交流。
二级段落标题:阅读实践活动1. 选取适合七年级水平的古代文言文材料进行阅读训练,如《孔乙己》、《论语》等。
根据不同的难易程度,可以逐步提高训练难度。
2. 阅读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阅读同一篇古代文言文,并就课文内容与难点进行讨论和交流,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3. 阅读问答: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要求学生用古代文言文回答。
这样能够检验他们对古代文言文的理解程度,并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课内阅读总复习练习
第五课童趣(一)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
项.()为之强.()徐.()喷以.()烟
2.翻译下列句子。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3.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含义。
(1)物外之.()趣(2)昂首观之.()(3)为之.()怡然称快
(二)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①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②私拟作群鹤舞空()③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④怡然称快()⑤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⑥鞭数十,驱之别院()
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私拟作群鹤舞空
②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3.翻译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常蹲其身,使与合齐,定目细视。
4.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5.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
6.文中出现了好几个成语,请写出三个来。
7.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
8.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三)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写出作者体会到“物外之趣”的句子。
2.试概括第一段的意思。
3.第二段中,作者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请用横线画出来。
4.作者观察事物细致而有耐心,试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夏蚊成雷
....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3)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4)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
....而来。
5.用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拔山倒树”中的“山”实际上是指:。
“树”是指:。
(2)“见二虫斗草间”,这“虫”在作者眼中是:。
(3)“庞然大物"实为:。
6.学习本文,你认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
第十课《论语》十则(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罔.()殆.()2.填空:
《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
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
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
4.原文填空:
⑴,不亦说乎?⑵,可以为师矣。
⑶学而不思则罔,。
⑷子曰:“,是以谓之‘文’也。
”
7.所选六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⑵关于思想品德修养有。
请分别就两个方面各举一两则。
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
⑴学而时习之()⑵人不知而不愠()⑶温故而知新()
⑷学而不思则罔()⑸敏而好学()⑹学而不厌()⑺择其善者而从之()
9.指出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⑴学而不厌古义:今义:⑵是以谓之“文”也古义:今义:
10.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11.第一则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13.“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
14.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是哪则?
1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_________________
16.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
(二)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④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⑤子曰:“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1.指出下列语句中“之”的用法。
⑴学而时习之()⑵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⑶默而识之()
2.下列语句中表示使学习方法的有()
A.学而时习之B.温故而知新C.学而不思则罔D.思而不学则殆E.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F.择其善者而从之
(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1.以上这几句语录选自《论语》,这本书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与《》、《》、《》合称“四书”。
2.从语录中看,孔子认为学习的快乐在于______ _________。
3.从这几句语录看,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种观点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观点是否矛盾?
4.从这几条语录看,孔子认为,一个人可以所有人那里学到东西,因为如果别人比自己优秀,那么 ___ ____________;如果别人有缺点,那么___ ____ ____。
5.以上四条语录中,现在仍有生命力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