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鞍山初级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24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测试(上海专用)(解析版)

2024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测试(上海专用)(解析版)

2024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测试(上海专用)全解全析一、选择题(共20分,21~34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35~37有1~2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若有2个正确选项,只选对一个的得1分,有错不得分。

)题号2122232425262728答案C B A B C B A C 293031323334353637D D C B D D BD AB CD21.【答案】C【详解】A、玻璃破碎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A选项不符合题意;B、盐酸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B选项不符合题意;C、铁钉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选项符合题意;D、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答案】B【解析】【详解】有机物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等除外,故选B。

23.【答案】A【详解】A、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故选项A正确;B、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该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故选项B错误;C、该物质由两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选项C错误;D、该物质由三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选项D错误;故选:A。

24.【答案】B【详解】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铁丝燃烧现象不会发出耀眼的白光,故选B。

25.【答案】C【详解】A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条件错误,不符合题意;B 、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生成物错误,不符合题意;C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符合题意;D 、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未配平,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26.【答案】B【详解】A.氯化氢是盐酸的主要成分,故选项说法错误;B.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化学式为NaOH ,故选项说法正确;C.胆矾是五水硫酸铜的俗称,化学式为 CuSO4·5H2O ,故选项说法错误;D.苏打是指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碳酸氢钠俗称为小苏打,化学式为NaHCO3,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带解析)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带解析)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带解析)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绘制了四种实验操作的变化趋势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B.向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C.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D.分别向等质量的镁、铝中逐滴滴加稀硫酸【答案】D【解析】A、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当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温度一定,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不变,错误;B、加入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溶于盐酸,所以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立即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结束后,沉淀质量不再增加,错误;C、因为稀盐酸呈酸性,pH<7,加入氢氧化钠,pH升高,图象应从小于7逐渐到大于7,错误; D、横坐标是滴加酸的质量,所以相当于开始酸不足,导致生成氢气的质量取决于酸而不取决于金属,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只有一种金属完全反应时,之后曲线才不重叠。

因为硫酸足量,所以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由金属决定,根据方程式可知同质量的镁铝,铝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大,正确。

故选D。

2.小亮同学在实验室中制取CO2气体后,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他向一定质量的含CaCl2和HCl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产沉淀或者气体如图1所示;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b→c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B.图1中b点的值为106C.图1中0→a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d→h段曲线表示 D.图1中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答案】C【解析】(1)加入的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把盐酸消耗完了,才开始与氯化钙反应,开始生成沉淀,因此图中oa段表示生成的气体质量;A.图1中b→c段表示生成沉淀的过程; B.根据题意可知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钙反应,由图示可知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2.2g,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5.0g.设生成2.2g气体所需的Na2CO3的质量为y,生成沉淀5.0g所需Na2CO3的质量为z.则Na2CO3+2HCl=2NaCl+CO2↑+H2O Na2CO3+CaCl2=CaCO3↓+2NaCl106 44 106100y 2.2g z 5g106/44=y/2.2g y=5.3g 106/100=z/5g z=5.3g图1中b点的值为5.3g ÷10%=53;x点的值为(5.3g +5.3g )÷10%=106C.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和盐酸反应生成中性的氯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a点表示碳酸钠先盐酸反应,把盐酸消耗完,故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钙;所以溶液的pH逐渐增大到7;因此图1中0→a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d→h段曲线表示;D. 当盐酸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有氯化钠和氯化钙,溶液呈中性,b~c段反应过程是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在此过程中,溶液的PH不变,呈中性,图1中c点时,原溶液中的溶质盐酸和氯化钙都被反应完,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上海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上海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上海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可燃物R是C、H2、CH4、CO或CH4O中的一种。

将一定量的R和氧气置于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R氧气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反应前质量/g m1m2000反应后质量/g00m3m4m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m1=1/9m4时,R是H2②m1+m2=m3时,R是C或CO③ m3:m4=11:9时,R是CH4或CH4O④8m3/11+8m4/9+4m5/7≥m2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R、氧气反应后质量变为0,是反应物;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反应前的质量是0,是生成物,要确定R是哪种物质,生成物是什么,就要通过反应前后质量的关系来进行确定。

①氢气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 + O2点燃 2H2O,其中氢气与水的质量比为1:9,正确;②碳或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此时m1+m2=m3,正确;③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方程式为CH4 + 2O2点燃CO2 + 2H2O,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为11:9;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方程式为2CH4O+ 3O2点燃2CO2 + 4H2O,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为11:9;通过分析可知,当m3:m4=11:9时,R是CH4或CH4O,正确;④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如果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这三种物质,则R 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生成物中的氧元素的质量大于或等于氧气的质量。

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3××100%=8m3/11,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4××100%=8m4/9,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5××100%=4m5/7,通过分析可知,8m3/11+8m4/9+4m5/7≥m2 ,正确。

鞍山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带解析)

鞍山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带解析)

鞍山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带解析)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将22.2gCu 2(OH)2CO 3放在密闭容器内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5.2g 。

在剩余固体里加入100.0g 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红色金属。

已知:Cu 2O+H 2SO 4 =Cu+CuSO 4+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5.2g 剩余固体是纯净物B .过程中生成CO 2和H 2O 的质量和为7.0gC .残留红色金属质量为12.8gD .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7%【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碱式碳酸铜分解时,部分生成了氧化铜,部分生成氧化亚铜 设分解生成氧化铜的碱式碳酸铜的质量为m ,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为x ()23222Cu OH CO C Δ+uO H O +22280m CO x↑①22280 =m x()23222222Cu OH CO 2Cu O Δ+++2222214422.2g-m 15.22H O 2CO g-xO ⨯↑⨯↑②22222144=22.2g-m 15.2g-x⨯⨯ 由①②计算可得m=11.1g x=8g因此生成氧化铜、氧化亚铜的碱式碳酸铜的质量均为11.1g ,生成氧化亚铜的质量为 15.2g-8g=7.2g设生成铜的质量为y,与氧化亚铜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n 1,与氧化铜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n 2 224421Cu O +H SO =Cu +CuSO +H O14498647.2g n y11449864==7.2g n y1n =4.9gy=3.2g24422CuO +H SO =CuSO +H O 80988g n28098=8g n 2n =9.8gA 、剩余固体加硫酸后生成铜,说明15.2g 剩余固体是氧化铜和氧化亚铜,是混合物,故A 不正确;B 、过程中生成CO 2和H 2O 、氧气的质量和为7.0g ,故B 不正确;C 、残留红色金属为铜,质量是3.2g ,故C 不正确;D 、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g+4.9g 100%=14.7%100g⨯,故D 正确。

上海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上海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上海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A.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C.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石灰水至过量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答案】A【解析】A、生锈的铁片含有氧化铁和铁,首先氧化铁与盐酸反应,无气体产生,然后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B、稀硫酸呈酸性,其pH小于7,加水后酸性减弱,pH逐渐增大;C、石灰水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只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生成氧气的质量是一定的。

解:A、生锈的铁片含有氧化铁和铁,首先是表面的铁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无气体产生,然后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当铁全部反应完,氢气质量不再改变,观察图象,符合变化,故A正确;B、稀硫酸呈酸性,其pH小于7,加水后酸性减弱,pH逐渐增大,观察图象PH在减小,故B错误;C、石灰水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只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而且是一开始就生成,观察图示可知,C错误;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生成氧气的质量是一定的,所以固体残留物的质量不会随时间的延长而消失,故错误。

故选A。

点睛:常见混合物间的反应事实,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

2.某固体混合物由Mg和MgO组成,取该混合物与19. 6%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无晶体析出),所得溶液蒸发82. 2g水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24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16%B.20%C.25%D.40%【答案】C【解析】【详解】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所得溶液蒸发82. 2g水后得到的固体是硫酸镁, 24g硫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为:2424g100% 4.8g120⨯⨯=,硫酸根的质量=42g-4.8g-19.2g,参加反应的硫酸溶液中硫酸的质量=9619.2g100%19.6g98÷⨯=,参加反应的硫酸溶液的质量=19.6g19.6%=100g÷;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82.2g –(100g-19.6g)=1.8g;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161.8g100% 1.6g18⨯⨯=,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氧化镁中氧元素的质量=反应生成水中氧元素质量=1.6g。

(上海卷)2022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全解全析)

(上海卷)2022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全解全析)

2022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上海卷)·【解析】A.活字印刷术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指南针不是化学的成就,错误;C.黑火药的利用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成就,正确;D.制造青铜器不是四大发明,错误。

故选C。

2.C【解析】A.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n,单位mol,故A选项正确;B.1 mol不同物质所含的微粒数是相同的,都是6.02×10²³个,故B选项正确;C.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水的摩尔质量是18 g/mol,不是18 g,故C选项错误;D.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故D选项正确。

故选C。

3.D【解析】30℃时,50 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5 g,则3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10 g。

60℃时20 g水中最多能溶解B物质10 g,则60℃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50 g。

但无法确定A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温度不同,同种物质的溶解度不同,所以无法比较二者的溶解度大小。

故选D。

4.A【解析】A.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也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实验I中即发生了物理变化,也发生了化学变化,A分析不正确;B.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分析正确;C.在加热的过程中,乒乓球片和纸片燃烧的先后不一样,得出乒乓球片和纸片的着火点不同,C分析正确;D.二氧化碳有灭火性,而浓盐酸和碳酸钠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反应速率较快,而灭火器需在短时间内需短时间内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故D分析正确;故选A。

5.B【解析】A.先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会和硝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和硝酸钠,但同时也会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氢氧化银后迅速分解成氧化银,无法将金属元素逐一分离,故A错误;B.先加入氯化钠,氯化钠只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和硝酸钠,不与其他物质反应,将沉淀过滤出来即可分离出银元素,再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只和硝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的沉淀和硝酸钠,将沉淀过滤出来即可分离出铜元素,再加入硫酸钠,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将沉淀过滤出来即可分离出钡元素,所加试剂顺序正确,故B正确;C.第二个所加试剂为稀硫酸的话,又因试剂均过量,那么在第三种加入氢氧化钠试剂时氢氧化钠要和过量的稀硫酸反应,氢氧化钠的消耗量就比B选项中的多了,故C错误;D.硫酸银是微溶物,溶液中多了也会沉淀下来,所以第一步试剂加入硫酸钠的话,无法将硫酸钡和硫酸银给逐一分离,故D错误。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1合理、方案2不合理的是A.A B.B C.C D.D【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鉴别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氢氧化钠易溶于水,且溶解时放热,而碳酸钙难溶于水;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和氯化钙,方案1和方案2都合理,不符合题意;B、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根据除杂原则方案1是正确的,方案2不正确,因为盐酸既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能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符合题意;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用点燃的方法是错误的叙述,因为在二氧化碳的环境下不能点燃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D、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加入适量的盐酸是错误的叙述,盐酸能与氧化钙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B。

2.现有一包由3.2g铜、13g锌和2g 碳组成的粉末,放到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完全反应后得到的固体为m种,溶液中溶质为n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若m=2,则n=2或3 B.若固体中金属的质量为 48g,则m=4 C.当m=3时,溶液可能呈蓝色D.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可能超过56g【答案】B【解析】【分析】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金属的活动性Zn>Cu>Ag ,由3.2g铜、13g锌和2g 碳组成的粉末,放到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Zn首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Zn反应完成时,Cu再与硝酸银反应.碳与硝酸银不反应。

【详解】A、当m=2时,则得到的固体为银和碳,Cu和Zn全部反应,硝酸银溶液足量,恰好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和硝酸锌;硝酸银过量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硝酸锌和硝酸银,因此,n=2或3,故A正确;B、当上述两个反应分别恰好进行完全时,设生成银的质量分别为x,y+=+Zn2AgNO2Ag Zn(NO)3326521613g x65216=13g xx=43.2gCu+2AgNO=2Ag+Cu(NO)332642163.2g y64216=3.2g yy=10.8g当锌完全反应时,金属的质量为:3.2g+43.2g=46.4g,铜完全反应时,金属的质量最大是:43.2g+10.8g=54g,由于金属的质量是48g,46.4g<48g<54g.由此可知,锌完全反应,部分铜已参加反应,所以,固体物质有银、铜和碳三种,即m=3,故B不正确;C、由上述计算分析可知,当m=3时,溶液可能呈蓝色,故C正确;D、由上述计算分析可知,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可能超过54g+2g=56g,故D正确。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小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物质的分类B物质的检验和区别纯碱、胆矾、生石灰—盐类煤、石油、天然气—化石燃料可用灼烧闻味的方法检验羊毛和涤纶燃着的木条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C 概念的认识D物质的性质和应用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含氧的化合物是氧化物洗涤剂乳化作用—去油污石墨优良的导电性—作电极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属于氧化物,不完全正确,错误;B、燃着的木条不能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因为氮气和氧气都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都能使木条熄灭,不完全正确,错误;C、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含氧的化合物是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氯酸钾,错误;D、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去油污,石墨优良的导电性可作电极,完全正确。

故选D。

2.如图是物质的分类及部分转化关系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转化a一定是化学变化B.转化b一定是化学变化C.转化b中一定有元素的存在形态发生改变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转化c【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转化a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比如过滤可以将固体物质和溶于水中的物质分开。

故选A.3.现有一包由5.6g铁、7.2g镁、1.0g碳混合而成的粉末,把它加入一定量的CuCl2溶液中。

实验结束后,测得剩余固体中含有三种物质。

则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可能是A.26. 2gB.26.6gC.26. 0gD.25. 8g【答案】B【解析】【分析】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铁,铁强于铜,镁先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铜,镁完全反应后,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碳和氯化铜不反应。

【详解】设7.2g镁和氯化铜完全反应产生铜的质量为xMg+CuCl=MgCl+Cu2224647.2g x2464=7.2g xx=19.2g若铁没有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9.2g+1.0g+5.6g=25.8g设5.6g铁和硝酸铜完全反应产生铜的质量为yFe+CuCl=FeCl+Cu2256645.6g y5664=5.6g yy=6.4g若铁完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9.2g+1.0g+6.4g=26.6g铁没有反应或部分反应,因此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或等于25.8g,小于26.6g。

2020年鞍山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0年鞍山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0年鞍山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20.0分)1.重庆市部分地区特产制作的主要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奉节脐橙B. 城口老腊肉切片C. 采摘永川秀芽D. 江津老白干的酿制2.地壳中元素含量前四位依次为()A. O Si Al FeB. Si O Al FeC. C H O ND. O C H N3.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是()①试管②蒸发皿③集气瓶④量筒⑤燃烧匙⑥烧杯A. ①②B. ③④C. ①⑥D. ③⑥4.今年“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为“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 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B. 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C. 推广使用节水型器具D. 加强对水资源的综合性统筹规划5.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说法,不恰当的是()A. 化石燃料是古代生物的遗骸经地层深处高温、高压复杂变化而形成的B. 化石燃料主要成分都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 化石燃料燃烧时,会产生CO2、H2O等物质D. 化石燃料燃烧为人类提供能量,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6.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 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缺氧窒息B. 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C.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是常用的气体燃料D. 冶金工业常用一氧化碳氧化法得到金属单质7.糖醋鱼是百姓喜爱的家常菜。

制作时用到的下列原料,富含蛋白质的是()A. 草鱼B. 白糖C. 淀粉D. 植物油8.实验室中的下列物质需要密封保存的是()A. 氯化钠B. 大理石C. 浓盐酸D. 木炭9.古代染坊常用下列物质中的一种盐来处理丝绸,这种盐是()A. 熟石灰B. 乙醇C. 碳酸钾D. 烧碱10.下列事实中,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A. 气体可压缩存贮于钢瓶中B. 墙内开花墙外香C. 物体热胀冷缩D. 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5千克11.在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用量筒量取90mL水时俯视读数B. 氢氧化钠易潮解,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C. 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后,立即溶解氢氧化钠D. 实验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量筒12.化学与生活、资源、环境关系密切.下列知识整理内容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鉴别羊毛纤维和涤纶纤维--抽丝灼烧后闻气味②人体缺乏维生素C--引起夜盲症③燃料燃烧时提供充足的氧气--节约能源④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导致酸雨⑤废旧塑料随意丢弃--导致“白色污染”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③④⑤D. ①③⑤13.在AgNO3、Mg(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将滤渣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滤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A. Cu2+B. 只有Fe2+C. Fe2+和Fe3+D. Mg2+和Fe2+14.如图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 该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C. 该反应中原子发生改变D. 该反应中元素发生改变15.下列物质的溶液中,需要另加试剂才能鉴别出来的一组是()A. CuSO4BaCl2H2SO4B. Na2CO3Ca(NO3)2HClC. Na2SO4KNO3HClD. FeCl3NaOH KMnO4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0分)16.写出下列化学符号:(1)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2)两个氢氧根离子______。

鞍山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带解析)

鞍山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带解析)

鞍山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带解析)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中考复习阶段,小轩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①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区别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②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③具有可燃性的气体有甲烷、氢气和氧气;④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⑤微量元素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但补充微量元素也要适可而止;⑥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而用水灭火是因为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其中你认为合理的是: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②④⑤【答案】A【解析】①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区别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合理;②催化剂一定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有的反应中加快反应速度,有的反应中减慢反应速度,不合理;③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不合理;④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合理;⑤微量元素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但补充微量元素也要适可而止;合理;⑥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而用水灭火是因为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不合理。

故选A。

点睛: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前面的金属,能够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如图是物质的分类及部分转化关系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转化a一定是化学变化B.转化b一定是化学变化C.转化b中一定有元素的存在形态发生改变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转化c【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转化a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比如过滤可以将固体物质和溶于水中的物质分开。

故选A.3.不能正确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A.A图中横坐标既可以表示加入铁粉的质量,也可以表示加入部分变质的苛性钠质量B.B图中纵坐标既可以表示溶质质量,又可表示溶液的导电性C.C图中横坐标既可以表示反应时间,也可以表示加入二氧化锰质量D.D图中纵坐标既可以表示溶剂质量,又可表示溶液质量【答案】A【解析】【详解】A、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产生氢气的质量从0逐渐增加,稀盐酸完全反应,氢气质量不再增加,A图中横坐标可以表示加入铁粉的质量;苛性钠部分变质,氢氧化钠中含有碳酸钠,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部分变质的苛性钠,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因此生成气体的质量先为0,一段时间后逐渐增加,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再变化,A图中横坐标不能表示加入部分变质的苛性钠质量;A选项图像不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符合题意;B、澄清石灰水中加入二氧化碳,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氢氧化钙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钙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减少至0,溶质质量逐渐减小至0,溶液中阴阳离子逐渐减少至0,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减弱至0,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易溶于水,溶质质量逐渐增加,溶液中阴阳离子逐渐增加,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增加,B图中纵坐标既可以表示溶质质量,又可表示溶液的导电性,B选项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C、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钾元素守恒,反应过程中固体中钾元素质量保持不变,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变化,不影响钾元素质量,C图中横坐标既可以表示反应时间,也可以表示加入二氧化锰质量,C 选项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D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浓硫酸,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浓硫酸逐渐变为稀硫酸,溶液中溶剂的质量逐渐增加,硫酸不挥发,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加,稀硫酸不具有吸水性,一段时间后,溶剂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都不再变化,另外浓硫酸不是100%的纯硫酸,溶剂质量和溶液质量的起始质量不为0,D 图中纵坐标既可以表示溶剂质量,又可表示溶液质量,D 选项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上海鞍山实验中学2020-2021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上海鞍山实验中学2020-2021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上海鞍山实验中学2020-2021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已知某固体粉末是由 NaCl 、CaCl 2、NaOH 、K 2CO 3、Na 2CO 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取这种粉末24g 加足量的水,振荡后呈浑浊,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10g 沉淀和滤液。

向滤液中滴加酚酞,变红;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消失且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固体中一定含CaCl 2、NaOH 和Na 2CO 3B .原固体中一定含Na 2CO 3,可能含K 2CO 3和NaClC .滤液中一定含NaCl 和K 2CO 3,可能含NaOHD .上述实验无法证明原固体中是否含NaCl 、CaCl 2、NaOH【答案】B【解析】碳酸钙不溶于水,溶于酸生成气体,而氢氧化钠、碳酸钾、碳酸钠的溶液都可使酚酞溶液变红,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消失。

设生成10g 沉淀需要氯化钙的质量为x 。

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y 。

需要碳酸钾的质量为m 。

CaCl 2——CaCO 3 Na 2CO 3——CaCO 3 K 2CO 3——CaCO 3111 100 106 100 138 100x 10g y 10g m 10g11110010x g= 10610010y g = 13810010m g = X=11.1g y=10.6g m=13.8g11.1g+13.8g=24.9g >24g ,故选B 。

2.在AlCl 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至过量,发生如下反应:3NaOH+AlCl 3=Al(OH)3↓+3NaCl, Al(OH)3+NaOH=NaAlO 2+2H 2O 。

已知NaAlO 2易溶于水,则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 )A .B .C.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大,当加入一定量时会出现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而水的质量不增加的阶段而后继续增加;而反应的事实却是溶液中水会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而不断增加,选项A错误;B、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溶液中的氯化铝不断形成氢氧化铝沉淀,沉淀质量逐渐增加。

上海鞍山初级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上海鞍山初级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上海鞍山初级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向质量为m的Zn和Fe的混合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Cu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仍为m。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滤液的颜色一定呈无色 B.滤渣中的物质一定有3种C.滤渣中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D.滤液中一定有ZnCl2和FeCl2【答案】D【解析】Zn +CuCl2= ZnCl2 +Cu65 64Fe+CuCl2= FeCl2 +Cu56 64由此可知,锌的反应使固体质量减少,铁的反应使固体质量增加,质量为m的Zn和Fe的混合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Cu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仍为m。

说明锌、铁都参与反应,因此溶液中一定有ZnCl2和FeCl2,选D点睛: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现有一包由5.6g铁、7.2g镁、1.0g碳混合而成的粉末,把它加入一定量的CuCl2溶液中。

实验结束后,测得剩余固体中含有三种物质。

则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可能是A.26. 2gB.26.6gC.26. 0gD.25. 8g【答案】B【解析】【分析】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铁,铁强于铜,镁先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铜,镁完全反应后,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碳和氯化铜不反应。

【详解】设7.2g镁和氯化铜完全反应产生铜的质量为xMg+CuCl=MgCl+Cu2224647.2g x2464=7.2g xx=19.2g若铁没有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9.2g+1.0g+5.6g=25.8g设5.6g铁和硝酸铜完全反应产生铜的质量为y22Fe +CuCl =FeCl +Cu 56645.6g y5664=5.6g y y=6.4g若铁完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9.2g+1.0g+6.4g=26.6g铁没有反应或部分反应,因此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或等于25.8g ,小于26.6g 。

上海鞍山初级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上海鞍山初级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答案】D
【解析】A.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向pH=2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使溶液的酸性变弱,溶液pH变大,但是始终呈酸性,不会出现pH等于7或pH大于7;B. 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是氢氧化钠溶液,pH大于7;随酸 的加入,pH不断减小,刚好完全反应pH等于7;酸过量时,溶液呈酸性,pH小于7;C. 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开始,随食盐的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饱和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D. 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锌先反应完,但是铁比同质量的锌生成氢气多。选D
上海鞍山初级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在托盘天平(灵敏度极高)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各加入足量、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调节天平至平衡,然后向左端烧杯加入5.6克铁,要使天平再次平衡,应向右边烧杯加入
A.5.4克氧化钙B.5.6克铜C.6克镁D.10克碳酸钙
A.t2℃时,甲乙两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成为饱和溶液,可蒸发溶剂
C.分别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一定都有晶体析出
D.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物质
【答案】B
【解析】A、不知道溶液的状态,故t2℃时,甲乙两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是否相等,错误;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明显,故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成为饱和溶液,可蒸发溶剂,正确;C、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液降温至t1℃,一定都有晶体析出,错误;D、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表明在该温度下50g水中溶解了10g的甲物质,错误;故选B。

上海鞍山初级中学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上海鞍山初级中学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上海鞍山初级中学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的溶液,不另加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的一组是A.CuSO4、BaCl2、H2SO4B.Na2CO3、Ca(NO3)2、HClC.Na2SO4、KNO3、HClD.FeCl3、NaOH、 KMnO42.下表物质中含有少量杂质,其中除杂方法正确的是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CaCl2溶液HCl滴入碳酸钠溶液B CO2O2通过灼热的铜网C NaOH Na2CO3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D CuO Cu加足量稀盐酸,充分搅拌后再过滤A.A B.B C.C D.D3.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物质杂质(少量)试剂操作方法A N2O2碳粉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碳粉B NaOH溶液Na2CO3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C氯化钠固体泥沙水加水溶解,蒸发结晶D KC1溶液K2SO4溶液Ba(NO3)2溶液加入适量Ba(NO3)2溶液,过滤A.A B.B C.C D.D4.已知FeCl3也可以催化H2O2的分解,现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充分反应(忽略水的挥发).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A.B.C.D.5.向一定量Ba(OH)2溶液中逐渐加入CuSO4溶液至过量。

则下列图像中正确的是()A.B.C.D.6.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不正确的是A.A B.B C.C D.D7.归纳总结能使知识系统化,有利于提高素质和能力,下面是一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其中都正确的一项是A.A B.B C.C D.D8.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电解水一段时间B.向二氧化锰中加入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C.向一定质量铁粉中加入硫酸铜溶液D.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9.下列四个图像反映了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错误的是A.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B.HCl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曲线C.等质量的Mg粉和Fe粉与足量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D.硫酸溶液稀释过程中pH的变化曲线A.A B.B C.C D.D1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A.图①是给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B.图②是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入氧化钙固体C.图③是向pH=1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D.图④是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11.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上海鞍山初级中学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上海鞍山初级中学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上海鞍山初级中学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密闭容器中盛有CH4和O2的混合气体,点燃使其充分反应,CH4全部转化为CO、CO2和H2O,待容器恢复至室温,测得容器内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则反应前CH4和O2的质量比为( )A.4:13 B.3:10 C.2:7 D.1:42.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如下反应:3NaOH+AlCl3=Al(OH)3↓+3NaCl, Al(OH)3+NaOH=NaAlO2+2H2O。

已知NaAlO2易溶于水,则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 )A.B.C.D.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B .t 1℃时,可以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丙溶液C .t 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D .t 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到t 2℃时,溶质质量分数为甲>乙>丙 4.除去下列各组物质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 .Fe 2O 3(Fe )——用盐酸浸泡,然后过滤、洗涤、烘干 B .CO (CO 2)——先通入足量的浓NaOH 溶液,后通过浓硫酸 C .CaO (CaCO 3)——加水溶解,过滤、烘干D .NaCl (Na 2CO 3)——加入过量CaCl 2溶液,过滤、蒸发、结晶5.金属钠非常活泼,常温下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也易与水反应。

现将5.4g 部分氧化的金属钠样品放入150g 16%的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9.8g 蓝色滤渣。

(已知样品成分仅为Na 和Na 2O ,相关反应①222Na 2H O 2NaOH H +=+↑ ②22Na O H O 2NaOH +=),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A .最终所得溶液中存在两种溶质 B .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45.5g C .原混合物中钠元素质量为4.6gD .原混合物中钠和氧化钠的质量比为46: 31 6.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A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B .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C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D .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7.如图所示A ~F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上海鞍山初级中学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上海鞍山初级中学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上海鞍山初级中学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事实观点A某物质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物质由C、H、O元素组成B酸溶液能使石蕊变红颜色发生改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C碱溶液都显碱性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D 氢氧化钠溶液稀释后pH减小,硫酸溶液稀释后pH变大溶液稀释后pH都会发生变化A.A B.B C.C D.D2.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用数轴表示正确的是()A.不同物质的着火点:B.硫及其化合物与化合价的关系:C.50g19.6%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D.物质形成溶液的pH:3.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向pH=2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B.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C.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m表示食盐的质量,A%表示溶质质量分数)D.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4.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t1℃时,甲、乙两物质各50 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D.t2℃时,等质量甲、乙两种固体配制成饱和溶液时甲比乙需要的水多5.工业上利用生产钛白的副产品硫酸亚铁制备还原铁粉的流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转化”时在溶液中生成了FeCO3沉淀,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B.“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只有(NH4)2SO4C.“干燥”过程中有少量的FeCO3转化为FeOOH和CO2,此时与FeCO3反应的物质有O2和H2OD.取14.06g还原铁粉(仅含有Fe和少量Fe x C)在氧气流中充分加热,得到0.22gCO2,另取相同质量的还原铁粉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Fe x C与稀硫酸不反应),得到0.48gH2,则Fe x C的化学式是Fe2C6.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砂,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下列操作顺序中最合适的是()A.②④⑤①③B.⑤④②③①C.⑤②④③①D.②⑤④①③7.有NaHCO3与NaCl的混合物20.0g,加热一段时间,得剩余固体16.9g。

上海鞍山实验中学2020-2021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上海鞍山实验中学2020-2021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上海鞍山实验中学2020-2021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将一定质量的氧化铜粉末加入到100g 质量分数为14%的硫酸溶液中,微热至氧化铜全部溶解,再向蓝色溶液屮加入Wg 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烘干,得到干燥的固体混合物仍是Wg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W 的取值范围是W≥8g B .加入氧化铜的质量是10gC .最后得到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约是19.7%D .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07g【答案】D 【解析】 解法一:设原先氧化铜的质量为m ,则与氧化铜反应的硫酸的质量x ,生成硫酸铜的质量y 。

CuO+H 2SO 4═CuSO 4+H 2O 80 98 160 m x y8098160m x y == x=9880my=2m设加入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固体增加的质量为a ;与剩余稀硫酸反应的铁的质量为b ,同时放出氢气质量为c 。

Fe+CuSO 4═FeSO 4+Cu 固体质量增加 56 160 64 64-56=8 2m a16082m a = a=0.1mFe+H 2SO 4═FeSO 4+H 2↑ 56 98 2 b 14g-9880mc 56982981480m b c g ==-b=8-0.7m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即与硫酸反应消耗铁的质量等于与硫酸铜反应固体增加的质量,即:a=b ,0.1m=8-0.7m ,解得m=10g ,b=1g 。

562b c=,由于b=1g ,所以有:5621g c= c≈0.04g由题意可知,硫酸最终全部转化为硫酸亚铁,设硫酸亚铁的质量为z 。

H 2SO 4 ~FeSO 4 98 152 100g×14% z981520100140z g =⨯Z=1527g 加入铁粉的质量W=1527g ×56152×100%=8g ; 最后得到溶液的质量分数=21.7100100.04gg g g+-×100%≈19.73%故选D 。

2024年辽宁省鞍山市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2024年辽宁省鞍山市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鞍山市2024年九年级第二次质量调查化学试卷(本试卷共14道题满分.50分化学和物理考试时间共150分钟)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N-14O-16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0分)(本部分共包括10道小题,每小题1分。

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随着东北旅游的爆火,东北大米受到南方朋友热捧,大米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素是A.蛋白质B.糖类C.油脂D.维生素2.研究空气成分的化学家是A.拉瓦锡B.侯德榜C.门捷列夫D.道尔顿3.下列能用于加热的仪器是A B C D4.下列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A.尼龙B.蚕丝C.羊毛D.棉花5.以下应张贴在防火场所的标志是A B C D6.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黑色固体的是A.木炭B.红磷C.镁带D.铁丝7.镓是一种战略资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镓生产国。

我国的氮化镓(GaN)雷达技术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筑牢了国防基石。

下图是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B.镓是一种金属元素C.镓离子质子数为31D.氮化镓中镓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8.丙氨酸(化学式为C3H7NO2)是常见的一种氨基酸。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丙氨酸中碳、氢、氮、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7:1:2B.丙氨酸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碳C.89g丙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2gD.丙氨酸可以为人体补充微量元素9.假设与排除是探索未知物的一种方法。

《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强水能蚀五金(金、银、铜、铅、铁),下列物质最可能是“强水”的是A.硫酸亚铁溶液B.稀盐酸C.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D.稀硫酸10.化学中宏微结合的思维方式会使我们认清本质。

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得更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B.铁在空气中只发生红热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氧气含量不同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原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D.夏天汽车轮胎爆炸--轮胎内气体分子间隔变大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本部分共包括4道小题)11.(10分)化学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鞍山初级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将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两份稀硫酸分装在甲、乙两个烧杯中,再称取质量相等的铝和锌,把铝放入甲烧杯中,锌放入乙烧杯中。

待反应结束后,发现甲烧杯中铝有剩余,乙烧杯中的锌已全部反应,根据此现象推断,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一定是乙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多 B .可能乙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多 C .一定是甲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多 D .可能甲、乙两烧杯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因为甲烧杯中铝有剩余,说明稀硫酸已用完,在此反应中产生了题中一定量的稀硫酸能生成的最多的氢气;而乙烧杯中锌已全部反应,在此反应中有两种情况可能存在:①稀硫酸已用完,也产生了题中一定量的稀硫酸能生成的最多的氢气,那么甲乙两烧杯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②稀硫酸没有全部反应,因此,就没有产生稀硫酸全部反应生成的那么多氢气,此种情况实验中就是甲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多。

【详解】A 、根据分析,甲、乙两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可能一样多,选项A 不正确;B 、乙烧杯中产生的氢气最多与甲烧杯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选项B 不正确;C 、如果乙烧杯中稀硫酸没有全部反应,产生的氢气就比甲烧杯少,但如果乙烧杯中稀硫酸全部反应,产生的氢气就和甲烧杯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选项C 不正确;D 、如果乙烧杯中稀硫酸已用完,甲乙两烧杯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如果乙烧杯中稀硫酸没有全部反应,产生的氢气就比甲烧杯少,因此可能甲、乙两烧杯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选项D 正确。

故选D 。

2.金属钠非常活泼,常温下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也易与水反应。

现将5.4g 部分氧化的金属钠样品放入150g 16%的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9.8g 蓝色滤渣。

(已知样品成分仅为Na 和Na 2O ,相关反应①222Na 2H O 2NaOH H +=+↑ ②22Na O H O 2NaOH +=),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A .最终所得溶液中存在两种溶质 B .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45.5g C .原混合物中钠元素质量为4.6gD .原混合物中钠和氧化钠的质量比为46: 31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 、将部分氧化的金属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222Na 2H O 2NaOH H +=+↑,22Na O H O 2NaOH +=,4224CuSO +2NaOH=Cu(OH)+Na SO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9.8g 蓝色沉淀,则该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沉淀,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参加反应的硫酸铜的质量为y4224CuSO +2NaOH =Cu(OH)+Na SO 1608098yx9.8g↓ 160y =989.8g y=16g <150g ×16%=24g 80x =989.8gx=8g 故硫酸铜过量,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最终所得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硫酸钠和过量的硫酸铜,不符合题意;B 、氢氧化钠共8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可得氢氧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氢氧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为:238g 100%=4.6g 40⨯⨯ 设样品中氧化钠的质量为a ,钠的质量为5.4g-a ,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为:46(5.4g-a)+a 100%=4.6g 62⨯⨯,a=3.1g ,钠的质量为:5.4g-3.1g=2.3g 设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m 222Na +2H O =2NaOH +H 4622.3gm↑ 46 2.3g =2mm=0.1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5.4g+150g-9.8g-0.1g=145.5g ,不符合题意;C 、由B 的分析可知,原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4.6g ,不符合题意;D 、由B 的分析可知,原混合物中钠的质量为2.3g ,氧化钠的质量为3.1g ,则原混合物中钠和氧化钠的质量比为2.3g :3.1g=23:31,符合题意。

故选D 。

3.已知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B.A是有机物,C、D是无机物C.点燃前要先检验A的纯度,防止爆炸D.此反应中A和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1:1【答案】D【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A的分子为由1个C原子和4个H原子构成的CH4分子,反应物B的分子为由2个O原子构成的O2分子;生成物C的分子为2个O原子和1个C原子构成的CO2分子,物质D的分子为由1个O原子和2个H原子构成的H2O分子;则示意图所表示的反应为CH4在O2中燃烧生成C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正确;B、A是甲烷,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C、A是甲烷,是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会发生爆炸,点燃前要先检验纯度,防止爆炸,正确;C、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D是水,不是有机物,错误;D、由方程式及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A,B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2,错误。

故选D。

4.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2、CO、HCl中的一种或几种,把该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灼热的氧化铜、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前面的一瓶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灼热的氧化铜变红色,无水硫酸铜变蓝(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后面的一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关于该气体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定含有H2 B.一定含有COC.可能含有HCl D.可能含有CO2【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和氯化氢气体发生反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一氧化碳、氢气能和灼热的氧化铜反应,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来分析判断。

【详解】将某气体依此通过各种试剂之后,观察到前面一瓶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说明该气体中不含有二氧化碳或者氢氧化钙与氯化氢气体反应,没有与二氧化碳反应;再将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吸收氯化氢气体,因为碳酸氢钠能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观察到氧化铜变红色,说明有还原性的气体与之发生了反应,还原性的气体可能是氢气、一氧化碳,氢气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水和铜,一氧化碳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有水,则可以说明气体中含有氢气;后面的一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但是无法确定二氧化碳是氯化氢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的还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和检验方法。

5.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呈无色的是()A.Na2CO3、NH4NO3、Ca(OH)2B.Fe2(SO4)3、Na2SO4、Mg(NO3)2C.AlCl3、Ba(NO3)2、CaCl2D.Na2CO3、AgNO3、BaCl2【答案】C【解析】A、Ca(OH)2和Na2CO3能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不能大量共存;NH4NO3、Ca(OH)2会生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B、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但Fe2(SO4)3溶于水呈黄色;C、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且符合无色透明的要求;D、AgNO3、BaCl2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Na2CO3、BaCl2能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不共存。

故选C.点睛:熟记常见沉淀:碳酸钙、碳酸钡、氯化银、硫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等;常见溶液的颜色:含亚铁离子时溶液为浅绿色;含铁离子时溶液为黄色;含铜离子时溶液为蓝色。

6.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碱溶液呈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有机化合物都含碳元素,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答案】B【解析】A、碱溶液呈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错误;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正确;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错误;D、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错误。

故选B。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gH2跟8gO2完全反应,可得到10gH2OB.用含Fe2O385%的赤铁矿160t,理论上可生产100t含杂质4. 8%的生铁C.各取10g镁粉和锌粉,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完全反应,镁粉产生的H2多,说明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D.将l0gCuSO4·5H2O与90gH2O混合,固体完全溶解,可得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CuSO4溶液【答案】B【解析】【详解】A、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此反应中氢气、氧气和水的质量关系4:32:36=1:8:9,则1gH2能与8gO2完全反应生成9g水,反应后氢气有剩余,错误;B、160t赤铁矿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160t×85%=136t。

设136t氧化铁理论上可以炼出铁的质量为x。

x=95.2t可炼得含杂质4. 8%生铁的质量为:95.2t÷(1-4.8%)=100,正确;C、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多少与金属的活动性没有关系,错误;D、l0gCuSO4·5H2O中CuSO4的质量为:10g××100%=6.4g。

与90gH2O混合,固体完全溶解,可得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6.4%,错误。

故选B。

8.有一包固体粉末X,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硫酸亚铁、锌粉,为确定固体粉末的成分,现取X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图所示(不考虑水、稀盐酸的挥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气体1为纯净物,则溶液2中可能含有三种阳离子B.若气体1为混合物,则溶液2中可能含有Fe2+C.若溶液1呈无色,则固体粉末X中不可能含有硫酸铜D.若溶液2呈浅绿色,则沉淀2不可能是纯净物【答案】B【解析】【分析】有一包固体粉末X,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硫酸亚铁、锌粉。

取固体粉末X,加入足量水,过滤,得到溶液1和沉淀1,在沉淀1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有沉淀2、溶液2和气体1生成。

因为目前所学的除了银离子和稀盐酸产生氯化银沉淀,其他任何物质与稀盐酸反应均无法生成沉淀,根据题意不含银离子,所以沉淀1中包含两种沉淀,为碳酸钙和沉淀2,且可知沉淀2不和稀盐酸反应,结合题意,所以该沉淀2一定是铜,铜的来源是第一步骤硫酸铜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所以固体粉末X中一定有锌、硫酸铜和碳酸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