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https://img.taocdn.com/s3/m/094c3ba5fd0a79563c1e72ab.png)
• 按照语法规律,定语应该放在中心词之前。 • 比如说,我的书,你的桌子,我的团长我 的团。 • “我的”作为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前。 • 在古汉语中,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倒置 的作用是为了“强调”。
倒装句语法公式宾语前置宾语 (定语) 主语 + [状语] 谓语 +(定语)
主谓倒装
•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 荆州之民附操者。 • 楚人有涉江者。 • 人马烧溺者甚众。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靠近塞上有一个善于用方术来推测吉凶的人。) •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促织》村子里一个多事的少年养了一只蟋蟀。)
• • •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凌万顷之茫然。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2、中心词+之+定语(之是定语后置 句的标志,无实在意义。)
• • • • 凌万顷之茫然。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 马之千里者。 • 石之铿然有声者。 • 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3、中心词+之+定语+者 (……之……者)
• 马之千里者。 • 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为学》) (富和尚不能到达,穷和尚却到了那里) •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 记》) (发出铿锵的声音的石头,到处的石头都是这 样的)
•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 缙绅指代官员。能不改志向的官员,全国之 大,有多少人呢?
1、中心词+定语+者(……者)
• • • • • • • • •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荆州之民附操者。 楚人有涉江者。 人马烧溺者甚众。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靠近塞上有一个善于用方术来推测吉凶的人。)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促织》村子里一个多事的少年养了一只蟋 蟀。)
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https://img.taocdn.com/s3/m/3ac8f620aaea998fcc220e13.png)
1、中心词+定语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2、中心语+数(量)词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
3、中心语+之+定语
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4、中心语+之+定语+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5、中心词+定语+者
பைடு நூலகம்求人可使报秦者。
练习
1、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2、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4、村中少年好事者 5、闻道百,以为莫己若也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是否属于定语后置,请判断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刺客列传》)
2、(弦高)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左传•崤之战》)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4、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涉江》
与“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 过者,受上赏。 ”一句的句式特点 相同的一项是( )
A、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B、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C、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不外索。 (《毛遂自荐》)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3、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赤壁之战》) 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 (《列子•汤问》)
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https://img.taocdn.com/s3/m/d810d19e680203d8cf2f240b.png)
1.中心语+定语+者
⑦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有吹洞箫者客) ⑧人马冻死者相望。 (冻死者人马相望) ⑨楚人有涉江者 (有涉江者楚人)
2.中心语+之+定语
2.中心语+之+定语 ,“之”是定语后置的标 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蚓无利爪牙,强筋骨)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君。 (居高庙堂则忧其民,处远江湖则忧其君)
1.中心语+定语+者
1.中心语+定语+者 (者是标志,不译)
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求可使报秦者人) ②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村中好事者少年)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遂率荷担者子孙三夫) 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知其事者太子及宾客) ⑤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烧溺死者人马甚众)
文言文之
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
现代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词的前 面,起修饰限制的作用。但在古代汉语里, 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 在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 置”。
定语后置有下面四种情况:
1.中心语+定语+者
2.中心语+之+定语
3.中心语+之(而)+定语+者
4.用数量词作定语时
3.中心语+之(而)+定语+者
⑥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 而能不易其志者缙绅) ⑦国之孺子之游者。 (国之游者孺子) ⑧僧之富者不能至。 (富者僧不能至)
4.用数量词作定语时
4.中心词+数量词
①吏二缚一人诣王。
定语后置句的五种类型
![定语后置句的五种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1d44e439ee06eff9aef80795.png)
定语后置句的五种类型
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成分,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中心语之前,而在古代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要把它放到中心语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叫做“定语后置”。
一般有五种形式。
1、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后置定语+者”的格式。
例如: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赤壁之战》)
2、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上“之”,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的格式。
例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3、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
例如: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
4、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而+后置定语+者”的格式。
例如: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这四种人,是天下无依无靠的穷苦人)。
(《孟子·梁惠王下》)
5、数量词用作定语,大多放在中心语的后面,格式为“中心语+数(量)词。
例如: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鸿门宴》)
铸以为金人十二
另外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非定语后置句,“之”的作用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者”的作用是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定语后置的几种形式
![定语后置的几种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14df4805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73.png)
定语后置的几种形式
1.现在分词the boy standing under the tree。
2.过去分词the house bought lastyear。
3.形容词something important。
4.副词good enough 。
5.个词短语the book on thetable。
形容词做后置定语
1、英语中有些以a为词首的形容词做定语时,均放在被修饰语后面例如: The girl asleep soundly is my younger sister.
正熟睡的小女孩是我的小妹妹。
2、以后缀-able 和-ible 结尾的形容词,在意义上有强烈的谓语色彩和被动意义时,也往往后置。
例: He is the only person reliable.
他是唯一可信赖的人。
3、形容词修饰不定代词时,一般放在其后。
例如: I’d like something cheaper.
我想买些便宜的东西。
4、形容词短语做修饰语时,往往后置。
例如: He looked at the street full of cars.
他看着车辆拥挤的街道.
2副词做后置定语
副词做定语时一般放在名词之后,在意义上表示时间、地点等.
例如: The weather here is very nice. 这里的天气很好。
定语后置的几种类型
![定语后置的几种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feeb9d2e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78.png)
定语后置的几种类型
定语后置的六种类型:
1、不定代词后置。
2、介词短语。
3、不定式。
4、定语从句。
5、现在分词。
6、过去分词。
一、形容词enough作定语,而着重点又是强调它所修饰的那个名词,或者它所修饰的名词起形容词作用且前面不加冠词时,通常要后置。
二、当定语是一个形容词,它所修饰的是由any-,every-,some-等跟-body,-one,-thing构成的复合代词时,通常后置。
三、它所修饰的词前面有用以加强语气的the one等之类的词语时须后置。
定语由形容词表示,它所修饰的词是起名词作用的anywhere,somewhere等时,也须后置。
四、定语由here,there,in,out,home,above,below,abroad,before,yesterday等副词充当时,往往要后置。
五、定语为现在分词或过去分词时,如果它强调的不是比较永久的特点,而是分词本身的动作,则通常要后置。
六、定语由某些以-able或-ible结尾的形容词充当时,有时也后置。
这类后置定语有时只表示暂时的特征、现象等。
七、有些只具有表语功能的形容词作定语时,必须后置。
如何判断定语后置
![如何判断定语后置](https://img.taocdn.com/s3/m/0bc7f14758fafab068dc0207.png)
如何判断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有两种情况:一是宾语的定语后置;二是主语的定语后置。
一、宾语的定语后置
一般情况,宾馆后面的部分,如果不是状语后置,就是定语后置。
例1.求人可使报秦国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分析:宾语“人”后面“可便秦国者”是定语后置,译为“可以出使秦国的(人)”。
例2.致食客三千。
(《信陵君窃符救赵》)
分析:宾语“食客”后面“三千”是定语后置,译为“三千个(食客”。
二、主语的定语后置
一般情况,主谓之间的部分,如果不是状语,就是定语后置。
有时会出现“有……者”或“……者”的标志。
例3.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
(《信陵君窃符救赵》)
分析:主语“士”和谓语“往归”之间的“以此方数千里”不是状语,便是主语“士”的后置定语(“争”是状语,即动词作状语)。
定语后置句的五种类型
![定语后置句的五种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ccd12a9c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13.png)
定语后置句的五种类型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成分,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中心语之前,而在古代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属性,有必要将其置于中心语之后。
这种语法现象被称为“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句是文言文中一种重要的句型。
它通常有五种形式。
1、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后置定语+者”的格式。
例如: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刺客列传》)③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④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赤壁之战》)⑤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雁荡山》)2.在标题语言和帖子属性之间添加“直”,形成“标题语言+直+帖子属性”的格式。
例如:① 蚯蚓没有爪子、牙齿和强壮的肌肉和骨骼的优势??(说服)② 仰望宇宙,俯瞰门类的繁荣。
(兰亭集序)③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⑤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涉江》)3.在中心语和post属性之间添加“至”,然后以“至”结尾,形成“中心语+至+post属性+至”的格式。
例如: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② 这个国家的孩子和游客(在国外学习的年轻人)都和你一样吗??(勾践灭吴)(3)新移民,移民,重税者,应按今,旧减??(志平章)4。
在中心语和后定语之间加上“and”,然后以“zhe”结尾,形成“中心语+和+后定语+zhe”的格式。
例如:①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②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这四种人,是天下无依无靠的穷苦人)。
(《孟子梁惠王下》)5.量词用作定语,主要以“中心语+数(量)”的形式置于中心语之后。
例如:① 我拿着一双白璧献给湘王;一对玉豆要和雅芙在一起。
(红门宴)② 两个官员把一个人绑在国王身边。
文言文定语后置
![文言文定语后置](https://img.taocdn.com/s3/m/2878494803d8ce2f0166233e.png)
定语后置请牢记以下汉语句子结构图:(定)主+(状)谓+宾(补) 。
这是讲述一切语法知识的根本!因本学期我们重点讲解了“宾语前置”,所以网上学堂主要集中于未重点讲述的语法。
本期“定语后置”。
我们知道,定语(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是用来限制或修饰中心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
这是古今汉语的共同规律。
但在古汉语里,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把它放到中心词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就称为定语后置。
形式变为:主(定)+谓+宾/主+谓+宾(定)定语后置一般有标志性的词语。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把它归结为四种常见的形式:1.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如:①(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今)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②(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今)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就为他的人民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替他的君主担忧。
①②句中的中心词分别是“爪牙”、“筋骨”、“庙堂”、“江湖”,后置定语分别是“利”、“强”、“高”、“远”,四个“之”是定语后置句的标志,无实在意义。
2.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例如:③(古)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今)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要吃一担粮食。
④(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孟子•梁惠王下》) (今)这四种人,是天下无依无靠的走投无路的老百姓。
③④句中的中心词分别是“马”、“穷民”,后置定语分别是“千里”、“无告”,标志性的词语分别是“之……者”、“而……者”,其中的“者”相当现代汉语中联系定语和中心词的结构助词“的”。
3.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⑤(古)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促织》) (今)村里好事的少年,养了一只蟋蟀。
⑤句中的中心词是“少年”,后置定语是“好事”,“者”是标志性词语。
4.中心词+数量词如:⑥(古)尝贻余核舟一。
(《核舟记》) (今) (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的小船。
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https://img.taocdn.com/s3/m/a8d8ecc189eb172ded63b7fd.png)
文言倒装句式1定语后置现代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起修饰限制的作用。
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
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都应提到中心词前边来。
另外,定语后置时,往往在中心词和定语之间加“之”子,有时也在定语后面加“者”字。
1. 如: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可使报秦者”是“人”的定语2. 如:“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钴姆潭西小丘记》)3.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苏轼《石钟山记》)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荀子《劝学》)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另有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
2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解为“于河南战”。
状语后置有三种情况: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于蓝” 译为“从蓝草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译为“比蓝青”。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具告以事。
(《史记·项羽本记》)分析:“具告以事” ,即“以事具告” ,“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3、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韩愈《师说》)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定语后置类型及例句
![定语后置类型及例句](https://img.taocdn.com/s3/m/3ba09da8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f7.png)
定语后置是指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而把定语放在主语或宾语的中心词之后的语法现象。
例句:马之千里者、荆州之民附操者、求人可使报秦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村中少年好事者等。
定语后置句例句
1、格式:中心词+定语+者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寻找可以出使秦国回来复命的人”。
②楚人有涉江者。
(《刻舟求剑》)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
③荆州之民附操者。
(《赤壁之战》)译文:“荆州依附曹操的老百姓”。
④四方之士来者。
(《勾践灭吴》)译文:“四方前来投奔吴国的士人”。
⑤村中少年好事者。
(《黔之驴》)译文:“村中有个喜欢多事的年青人”。
2、格式:中心词+之+定语+者
①马之千里者(《马说》)译文:“千里马”。
②僧之富者不能至译文:“富有的和尚却不能到达”。
③国之孺子之游者(《勾践灭吴》)译文:“吴国出游的年青
人”。
④石之铿然有声者。
(《石钟山记》译文:“铿然有声的石头”。
文言文中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后置](https://img.taocdn.com/s3/m/9fd03d9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4b.png)
文言文中定语后置
在文言文中,定语后置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通常是为了强调定语,或者使句子结构更加紧凑。
定语后置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中心词+之+定语
例如:“马之千里者”(能日行千里的马)
2. 中心词+定语+者
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寻找可以出使秦国的人)
3. 中心词+之+定语+者
例如:“僧之富者不能至”(富有的和尚却不能到达)
4. 中心词+数词
例如:“铸钟官赤金二千两”(铸造钟的官员有二千两赤金)
5. 中心词+数词+之+量词
例如:“粟五千石之广陵”(五千石粟换取的广陵)
6. 中心词+之+量词
例如:“铸钟官二(两)千两之赤金”(铸造钟的官员二千两赤金)
这些就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定语后置的几种形式,了解这些对于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有非常大的帮助。
后置定语是什么意思
![后置定语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0ebe8f6e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12.png)
后置定语是什么意思
后置定语就是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
后置定语在句子中可以充当定语,对名词进行修饰、描写作用,还可以充当表语、宾语的补语等。
形容词修饰名词的时候,放在修饰的名词前面。
前置定语。
也有放在被修饰了的名词后面的情况,被称为后置定语。
形容词是词性的一种,主要用于描写或修饰名词或代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或属性。
经常作为定语使用,但也作为表现语和补语使用。
在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语前面,这个语序古今一致。
在文言文中,除此以外的场合,也可以放在中心词之后。
定语被置于中心语之后,由“者”结合,形成定语后置的形式。
那么,翻译的时候,请注意把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语前面进行翻译。
表示接下来要发生的工作,有时需要根据意思加上前置词,此时前置词不能省略,因为被修饰的名词是其目的语。
用于修饰序数词、最高级、或限定于no、all、any等的中心语。
不定词可以根据句子的意思使用主动形或被动形。
定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https://img.taocdn.com/s3/m/13f78e5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49.png)
定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成分,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中心语之前,而在古代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要把它放到中心语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叫做“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句是文言文的一种重要句式,它一般有五种形式。
一、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后置定语+者”的格式。
例如: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刺客列传》)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4、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赤壁之战》)5、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雁荡山》)二、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上“之”,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的格式。
例如: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2、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兰亭集序》)3、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5、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涉江》)6、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三、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
例如: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2、国之孺子之游者(在外求学的年轻人),无不餔也……(《勾践灭吴》3、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赋税之繁重者,酌今昔而减之……(《治平篇》)4、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灭吴》)四、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而+后置定语+者”的格式。
例如:1、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2、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这四种人,是天下无依无靠的穷苦人)。
(《孟子·梁惠王下》)五、数量词用作定语,大多放在中心语的后面,格式为“中心语+数(量)词。
例如:1、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定语后置的例子
![定语后置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eb80d15d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91.png)
定语后置的例子
定语后置的例子
一、定语后置:
1、可以把定语放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后(或形容词之后),作宾语的情况:
如:
The student this term asked for leave by the teacher is from Class Two.
这个学期被老师请假的学生是二班的。
2、可以把定语放在系动词后:
如:Maria is a student we all like very much.
玛丽是我们都非常喜欢的学生。
3、可以把定语放在介词之后:
如:This is the school our headmaster is in charge of.
这是我们校长负责的学校。
4、可以把定语放在所修饰的名词之后:
如:He is a man we can trust.
他是一位我们能信任的人。
二、不可以把定语放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后的情况:
1、当修饰语是代词时,不能把定语放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后:
如:
This is the girl I have seen.
这是我所看到的女孩。
2、当被修饰的名词是特指时,不能把定语放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后:
如:I saw the dog its tail was cut off.
我看到一条尾巴被剪掉的狗。
定语后置知识点总结
![定语后置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fd90493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f4.png)
定语后置知识点总结一、定语后置的基本情况1.定语后置的基本特点定语后置具体是指一些修饰成分(如形容词、介词短语、分词等)通常位于名词的后面,用以修饰其前面的名词或代词。
这种修辞手法的存在,可以使得修饰成分与被修饰成分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增强修辞效果,使句子更加生动有力。
2.定语后置句子的结构定语后置句子的结构通常是:“主干句+定语”,即在主干句后面直接跟上定语。
定语后置可以是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从句等形式,它们紧跟在所修饰的名词后面,从而突显被修饰成分的特征,加深读者对被修饰成分的认识。
3.定语后置句子的修辞作用定语后置能够丰富句子的表现形式,使句子更加真实、丰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增加文章的魅力,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二、定语后置的文学表现1.定语后置的修辞手法定语后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可以使句子的修辞效果更加突出。
当定语后置时,修饰成分与被修饰成分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加突出被修饰成分的特点,增强修辞效果。
2.定语后置的文学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定语后置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
作家通过定语后置,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令人回味无穷。
此外,定语后置还可以增加句子的层次感,使作品更加有内涵和厚重感。
三、定语后置的应用技巧1.总结定语后置的应用技巧定语后置的应用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要选择合适的修饰成分,如形容词、动词短语等,使之能够准确地表达所要展现的特征和情感;其次是要注重修辞效果,让定语后置能够为句子增色不少,为文章增添一份鲜明的特色;最后要注意修辞位置,使定语后置既能突出被修饰成分的特点,又不影响句子的整体结构。
2.定语后置的运用技巧在实际写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要合理安排定语的顺序,使之能够充分地表达出被修饰成分的特点;其次是要注意定语的修辞效果,使之能够加强句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最后要注重句子的整体效果,要考虑定语后置是否能够使句子更加清晰、简练,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语后置
古代汉语中,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把定语放到中心词后面的现象叫定语后置。
中心词+定语
荆轲刺秦王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鸿门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孔雀东南飞箱帘六七十赍钱三百万杂彩三百匹从人四五百
归园田居(其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过秦论铸以为金人十二
陈情表生孩六月
中心词+之+定语
离骚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兰亭集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赤壁赋凌万顷之茫然
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滕王阁序都督阎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孟学士之词宗王将军之武库中心词+定语+者
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群臣侍殿上者
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
廉颇蔺相如传求人可使报秦者
苏武传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中心词+之+定语+者
马说马之千里者
邹忌讽秦王纳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中心词+而+定语+者
五人墓碑记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用法
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都应提到中心词前边来。
另外,定语后置时,往往在中心词和定语之间加“之”字,有时也在定语后面加“者”字。
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定语后置”的三种形式,但在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切不可简单地“对号入座”,而应从句子词语间的结构关系上进行深入思考,特别是要认真分析“者”的词性和作用,否则极易出现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