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李冀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探讨李冀源
发表时间:2019-06-26T15:06:32.580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18期作者:李冀源
[导读] 预拌混凝土是目前建筑行业中最为常见的建筑材料,要全面提升质量控制水平,也应明确此举的重大意义。
李冀源
广州派安建材有限公司 511498
摘要:目前,混凝土原材料面临日益紧缺、劣质原材料泛滥的情况,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就必须积极建立健全完整的质量监督管控措施,整合应用管理模式,维护混凝土管理工作的基本水平,统筹监管质量机制和运维体系,促进工程项目的安全建设。
关键词: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影响因素
引言
预拌混凝土是目前建筑行业中最为常见的建筑材料,要全面提升质量控制水平,也应明确此举的重大意义。
严格把控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有利于保持混凝土在实践应用之中发挥良好的功能特性,减少问题发生的概率,从而保障工程的质量;有利于提升预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水平,不断优化质量控制方式,提升建筑的质量。
1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影响因素
1.1质量控制体系比较落后
我国的质量控制措施现在主要采取现场施工、勘测人员实时勘察等人工测量方式。
这样的检测方式缺乏规范性,采取的数据不准确。
因此凭借这种方式获得数据来进行相关的计算,得出的结论也是不够准确的。
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但是相关检测收集数据的技术还是只停留在原始阶段,不肯进步,这样的质量控制体系是落后的,一旦出现问题,追究责任也于事无补,更无迹可查。
所以,建立一个与时俱进的、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迫在眉睫。
1.2骨料品种和数量的影响
骨料占混凝土体积的一半以上,其强度是混凝土强度的基础。
因此需要对骨料的品种和数量进行集中管控,并整合管控模式。
在完善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基础上,要确保骨料强度比混凝土强度大。
需要注意的是,砂石骨料中的淤泥、有机物或硫化物会对其质量和应用效果造成影响,主要是降低骨料和水泥的黏结度,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混凝土强度受到限制。
基于此,相关人员要对混凝土中骨料的用量和水泥比例关系进行监督,结合科学的配合比分析机制避免其对混凝土实际强度造成影响,为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优化奠定基础。
1.3外加剂的影响
为了提升预拌混凝土的和易性,搅拌站通常都会利用外加剂进行调控,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缓凝型外加剂时,应先在试验室进行凝结时间试验,控制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并注意环境温度、干燥度、风速等的影响。
试验室要建立完整的管控流程,提高管理综合效率,减少因混凝土坍落度增大、离析泌水、等造成的不利影响。
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对外加剂处理过程的有效性展开调研,确保能对外加剂与水泥相容性进行严密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处理,避免原材料厂家所提供的材料质量不符合标准、与实际生产的其他原材料产生排斥反应的问题,提升外加剂应用技术和质量控制水平。
另外,在运输和施工过程中,有时需要二次添加外加剂对混凝土坍落度予以调节。
应注意,在此过程中严禁加水,以免影响混凝土的水胶比从而导致强度的降低。
技术总工在管理过程也中应加强相关技术人员的质量监控教育。
1.4水泥细度的影响
现在搅拌站使用的多是42.5和52.5的水泥,水泥越磨越细,相应的,水泥比表面积也会随着增大,这就必然会对水泥的水化反应速率产生影响,产生较大的水化热导致混凝土早期强度增大,但是对常见的大体积混凝土来说,大量而迅速的水化放热会导致裂缝的增多。
因此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可考虑选择比表面积较低的水泥,或者使用特种水泥,减少水化放热过高过快带来的不利影响。
2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在对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化分析后,在优化管控水平的基础上,技术总工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保证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综合水平,并严格执行。
只有提升对原材料的质量管理水平,才能为后续混凝土施工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基础。
2.1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
建立建全一个质量控体系对于质量监控的意义十分重要。
质量监管体系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部门相配合的结果,搅拌站的技术部和生产部人员都要参与其中,从原材料进场-检验-应用,做到全方位、全过程、无死角的质量控制,将现代的质量管理制度、技术以及统计方法结合起来。
质量监管体系能否运行下去,首先就在于体系内部的人员是否遵守相关的规定。
质量控制是一方面,人员内部的管理又是另一方面,做好人员的管控才是最关键的。
提升全员的质量意识、实行真正有效的质量控制。
2.2优化原材料应用工作
在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监管机制中,为了提高制度的可行性,要结合科学化监督机制建立完整的技术维护管理流程,认真分析原材料质量对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产生的影响,对控制工作予以系统化监督,确保混凝土企业在原材料应用过程中结合原材料的使用要求和性能参数积极开展更加合理的应用管理规划,更好优化混凝土的成本及性能。
2.3原材料质量维护管理
在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监督控制工作中,要对水泥、掺合料、粗、细骨料及外加剂等原材料进行集中约束和管理,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并且按照标准化流程建立及时性处理框架体系。
在对混凝土系统管理的过程中,应着重完善石子、砂子的孔隙填充效果,确保能整合骨料的粗细程度和配比状态,提升混凝土工作性能,以更好地满足泵送混凝土的施工要求。
2.4混凝土运输控制过程
当新拌混凝土运输距离较长时,混凝土在车内振动加剧,必然会出现混凝土离析问题,不仅会影响其实际质量,也会对后续施工项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影响。
因此,在预拌混凝土工作中,要结合施工情况尽量减少滞留时间,合理建立转运机制。
2.5原材料控制机制
为了有效提升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施工管理人员要结合实际问题建立对应的控制机制,确保将配合比约束在固定的范围内。
一般而言,在预拌混凝土配合比管理工作中,要对容重、水胶比和当天砂石含水率等进行综合判定及分析,集中对过剩浆体量予以约束,将其控制在最佳状态范围内。
另外,要对强度等级和抗碳化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等混凝土的基础性能参数展开分析判定,有效落实原材料选择机制,维护混凝土配合比管理水平,也为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管控工作的全面落实提供保障。
2.6原材料供应商的选择
原材料的选择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原材料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这就对建筑材料的选择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对于长期进行建筑建设的生产商来说,寻找一个稳定的供应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供应商必须拥有良好的声誉且产品质量必须过硬。
混凝土企业选择了一个供应商之后,对于每一次供货,混凝土企业都应索取原材料合格证和报告单,对各项数据进行记载,实际记载应用过程之中的效果,对比选用最适合的一批。
稳定的建筑材料,才能保障混凝土的质量,保障建筑的质量。
结语
总而言之,在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管理工作中,要积极建立健全完整的管控机制和管理流程,确保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得到合理有效的解决,全面整合原材料控制理念,真正意义上保证项目管理的稳定性,也为现代工程项目设计管控工作的系统优化奠定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戴涛.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的思考[J].南方农机,2017,48(14):130-131.
[2]戴涛.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的思考[J].南方农机,2017,48(14):130-131.
[3]于震,杨红涛,王刚,董丽丽.商品混凝土质量全程控制[J]. 商品混凝土. 2011(11):77-79.
[4]王中鹤.浅谈高性能混凝土在施工中的应用[J]. 资治文摘(管理版). 2009(06):96-99.
[5]金俊华.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研究[J].建筑,2011(23):45-46.
[6]王大志;;监理过程中如何加强对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管理[J];科技信息;2011(16):12.
[7]游度生;;高塘水电站大坝面板施工及质量控制[J];广东水利水电;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