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调查实验教学讲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古调查》实验教学讲义
第一节地面踏查
[ 教学重点] :地面踏查的意义和方式,调查记录。

[ 教学难点] :地面踏查时如何发现遗物遗迹,如何记录。

[ 教学内容] :
一、地面踏查
考古调查是田野考古的重要工作,它是在基本不破坏遗址或遗迹的情况下,发现和获取遗存资料。

广义的调查包括地面踏查、钻探、航空勘查和地面物探与化探。

狭义的调查仅指常规的地面踏查。

调查虽不能像发掘那样对某一处遗存做深入透彻了解,但是能发现新的遗存地点,可以了解某一种遗存在广大地域内的分布范围和分布状态。

这是发掘难以做到的。

而像要了解长城、金界壕、运河系统等特大型遗存只能依调查为主要手段。

对于某一处遗存来说,调查时通过地面观察、利用钻探、物探进行探查或配以小型试掘,能够获得对某些遗存的基本了解。

所以,调查也是独立获取遗存资料的手段。

调查能确定遗存的性质,了解其内含,从而估价保护和发掘价值,还能掌握遗存保存现状,因而调查是发掘的必要准备、是制订文物保护规划的基础。

地面踏查是我国现阶段田野调查的主要形式。

地面踏查分为全面普查、专题调查、预备调查、区域系统调查。

在某地区内,对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遗存进行普遍调查是全面普查。

普查目的是查清该区域有何类古代遗存,了解它们的分布、性质、保存情况,根据调查结果,
可以确定保护和发掘的轻重缓急。

专题调查是集中调查某种文化遗存,如长城调查、夏文化调查等。

专题调查的目的是为某项学术课题研究服务的。

如发现一种新的文化遗存就要在发现地周围进行专题调查。

以确定新遗存的分布范围。

专为发掘做准备的调查是预备调查,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对发掘地点进行文化性质、保存状况、周围环境、堆积层次特点进行“摸底”。

预备调查的范围小,要求做得细致深入。

区域系统调查是以聚落形态研究为目的的考古调查,是全覆盖式的调查,是专题调查中的一种新类型。

[ 习题] :
1 、地面踏查的意义?
2 、地面踏查的方式?
3 、如何发现遗迹?
4 、踏查记录的内容?
[ 思考题] :
地面踏查方式与踏查的直接目的有何关系?
[ 参考文献] :
1 、《考古工作手册》,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编,文物出版社,198
2 年。

2 、方辉:《对区域系统调查法的几点认识与思考》,《考古》2002 第5 期。

第二节钻探
[ 教学重点] :钻探方法与记录绘图
[ 教学难点] :土样识别,需要实际观察土样。

[ 教学内容] :
一、正确使用探铲
钻探是利用探铲取土样观察地下遗存的调查方法。

它的优点是能直接深入地下取样观察,直观准确地取得一定地点的文化堆积资料,它比发掘省工,破坏性小,能在短时间内了解较大面积的地下情况。

适用于具体了解遗址堆积分布范围、厚度、大型建筑基址、大型墓葬和古城的形状和布局等。

二、正确识别土样
观察常见土样。

三、合理布孔
梅花点式布孔法,井字式布孔,卡边法等。

四、钻探记录与绘图
每个探孔都要编号,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编号系统。

探孔很少,可以按先后顺序依次编号。

一般是先编行号,每行从1 开始编号,排列顺序必须一致。

用探孔记录表的形式,记录每个孔可以观察到的地层、遗迹等情况,包括土质、厚度、遗物等。

每天,探工应该写钻探日记,概括记录一天的工作情况,如新打的探孔数量、编号、布孔方法和位置、堆积情况、遗迹、带出的遗物等。

必要时应该绘出遗迹分布和土层堆积示意图。

一排的探孔记录表应该装订在一起。

绘图要求有;1 、钻探位置图,绘出钻探区在遗址中的位置,可以利用测绘部门测绘的行政区划图、或带等高线的地形图,也可以自己测绘遗址。

2 、钻探布孔平面图,注意选择适合的坐标点,并在图
上标明。

坐标点应该选择永久性的容易测量和观测物体。

3 、钻探遗迹分布图。

4 、钻探地层剖面图(选典型的一行或若干行探孔,先逐个绘出探孔线、在探孔线上确定堆积层的分界点,再连点成层面线)。

5 、单个遗迹的平面图。

每个图都要有比例、图例说明、绘图人、绘图时间。

[ 习题] :
1 、钻探工具有哪些?
2 、布孔方法有哪些?
3 、常见土样有哪些?
4 、钻探探孔如何编号?
5 、钻探记录内容是什么?
6 、练习制作钻探绘图2 张。

[ 思考题] :
考古队发现一个新的史前遗址,如何钻探?
[ 参考文献] :
1 、蔡全法主编:《考古钻探知识与技术》,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 年。

2 、沈阳市文物考古钻探队:《沈阳市老城区大舞台工地文物勘探报告》,《北方文物》2001 年第 2 期。

3 、许自然:《新型考古钻探工具一装配式钻探铲》,《考古与文物》,1985 年第3 期。

第三节遥感调查
[ 教学重点] :了解遥感调查的种类、对象。

[ 教学难点] :遥感需要先进的设备,所以掌握方法需要实际操作。

目前应该根据已经取得成功的个案,做讲解。

[ 教学内容] :
一、物探
地下埋藏的遗存与天然土石存在着电阻、磁性、弹性、放射性等差别,因此,用高灵敏度的物理仪器检测一定地点是否有物理性质的反常现象,就可以判断地下是否埋有遗存。

物探的速度快,劳动强度低,不损伤遗存,在岩层、水中、沙层、冰上均能工作。

但是物探属于间接测定遗存的方法,由于自然条件的干扰,有时会出现偏差。

它必须和其它田野考古方法配合使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化学勘探
化学勘探是通过检测土壤中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化学成份含量来勘探地下遗存的。

化学勘探方法没有物探方法应用广。

国外使用较多的是磷酸盐分析法。

磷酸钙是骨头的主要成份,人类居住地会遗弃大量动物骨骼,朽烂后土壤中磷酸钙含量增高。

判断耕地往往是把对土壤中的磷、钾、氮成份含量的化学分析和土壤中人工栽培作物品种的孢子花粉分析结合进行的。

[ 习题] :
1 、请举例说明物理勘探法在考古中的应用?
2 、请举例说明化学勘探法在考古中的应用?
[ 思考题] :
遥感方法在考古应用中前景如何?
[ 参考文献] :
1 、张寅生:《电阻法勘探地下文物》,《文物》,1987 年第4 期。

2 、张寅生:《物探在考古勘探中的应用初探》,《物探与化探》,1990 年第4 期。

3 、吴天成:《地球物理方法勘探古墓实例》,《物探与化探》,1988 年第12 期。

4 、朱来东;《遥感技术与农业考古》,《农业考古》,1986 年第2 期。

5 、申斌等:《应用物化探方法研究殷墟遗址》,《华夏考古》1988 年2 期。

6 、申斌:《宏观物理测量技术在殷商考古工作中的应用初探》,《殷都学刊》,1985 年第2 期。

7 、宋宝泉、邵锡惠编著:《遥感考古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 年。

8 、张寅生:《磁法在田野考古勘探中的应用研究》,《考古》,2002 年7 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