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生物复习2013-2015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5 内环境稳态与体温、水盐和血糖调节 Word版含答案
13-15年高考生物30题
![13-15年高考生物30题](https://img.taocdn.com/s3/m/c0820744ad02de80d4d840d8.png)
16年高三三轮复习限时训练六15301.(11分)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回答相关问题:(1)给实验兔静脉注射0.01%的肾上腺素0.2 mL后,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
在这个过程中,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作用,心脏是肾上腺素作用的,肾上腺素对心脏起作用后被,血压恢复。
肾上腺素的作用是填“催化”、“供能”或“传递信息”)。
(2)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
在此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调节。
乙酰胆碱属于(填“酶”、“神经递质”或“激素”),需要与细胞膜上的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3)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15302.(9分)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的重要激素。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通常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所处环境温度比母体内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会升高。
在这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分级调节,其中由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2)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包括提高的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多;影响神经系统的。
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
14301.(10分)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
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系统被排出体外。
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 。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尿量,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14302(9分)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学科网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
2016届高三生物复习2014-2015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5 内环境稳态与体温、水盐和血糖调节
![2016届高三生物复习2014-2015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5 内环境稳态与体温、水盐和血糖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176cea12453610661ed9f48e.png)
知识点15 内环境稳态与体温、水盐和血糖调节1.(2014·海南高考·T12)关于人体内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肾上腺素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的直接支配B.胰岛素的合成需要mRNA和核糖体的参与C.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之一D.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拮抗【解题指南】(1)关键知识: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2)隐含知识:分泌蛋白的合成。
选A。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A项中,肾上腺素的分泌活动受下丘脑发出的神经的支配,故A项错。
B项中,胰岛素属于蛋白质,合成需要mRNA和核糖体的参与,故B项正确。
C项中,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完成对水的重吸收,所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之一,故C项正确。
D项中,胰岛素能促进细胞分解、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二者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故D项正确。
2.(2014·海南高考·T14)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
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是( )A.红细胞吸水增加B.胰岛素分泌降低C.肝糖原的分解增加D.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高渗葡萄糖溶液”“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
(2)隐含知识: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
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红细胞吸水减少或失水,故A项错、D项正确。
由于血糖水平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糖类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降低血糖水平,故B、C项错。
3.(2014·江苏高考·T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解题指南】关键知识: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弥散到内环境中,通过体液运输到靶器官或靶细胞。
2016年高考生物真题 内环境与稳态
![2016年高考生物真题 内环境与稳态](https://img.taocdn.com/s3/m/8a28fb015f0e7cd18425364a.png)
1.(2016浙江卷.4)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B.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C.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所致D.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I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答案】 B【考点定位】兴奋的传导、内环境稳态、无机盐作用【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传导、内环境稳态、无机盐作用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基本概念理解、逻辑分析能力。
本题综合性比较强,涉及内环境、神经调节等知识的综合,在逻辑分析能力上要求比较高。
2.(2016海南卷.19)下列与动物体内K+、Na+等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Cl-不参与B.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C.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D.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答案】A【解析】血浆渗透压与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离子浓度有关,A项错误;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Na+从红细胞外顺浓度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
BCD项正确。
【考点定位】渗透压【名师点睛】(1)静息电位的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是由K+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的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是由Na+内流形成的。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式是局部电流,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的电流方向一致。
3.(2016江苏卷.1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答案】D【考点定位】HIV,体液免疫,抗体【名师点睛】此题是对免疫调节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HIV感染机体后结果: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导致免疫力下降。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内环境与稳态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内环境与稳态](https://img.taocdn.com/s3/m/ff0b394baa00b52acec7ca54.png)
内环境与稳态考钢要求: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教学目的:1.识记内环境的概念2.理解内环境各组成成分的关系3.理解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重点、难点和疑点.1.教学重点 . 内环境各组成成分的关系2.教学难点 . 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3.教学疑点 . 内环境各组成成分的关系教材教法:先考后教以考定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板书】一. 内环境的概念和各组成成分的关系1. 内环境的概念:人体内组织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2. 内环境各组成成分的关系:二. 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1. pH稳态正常人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血浆中有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2. 稳态的概念稳态是指一个个体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的协调和配合使机体的内环境维持一个相对的稳定状态。
3. 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的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注解】1.区分外界环境、体液、内环境及内环境各液体间的关系(1)关于外界环境——体液——内环境人体总处于外界环境中,人体内含有大量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体液,体液可分两大部分:多数存在于细胞内的部分称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外的部分称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细胞间隙液的简称)、血浆(血液的液体部分)和淋巴等,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便是人体内环境。
内环境的“内”与“外”是相对龅,从细胞的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从人体的角度看相对人体的外界环境而言,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
上述各环境间的联系表示如下:由此可见,体内细胞是通过内环境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2)内环境组成成分间的联系由于体内不同器官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不同,因此,不同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也不同。
绝大多数细胞生存在组织液中,一部分细胞生存在血浆中,如血细胞,一部分细胞生存在淋巴中,如某些淋巴细胞。
2016-2018年生物高考真题试题分类汇编:内环境与稳态(精编+解析版)
![2016-2018年生物高考真题试题分类汇编:内环境与稳态(精编+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94996275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9.png)
2016-2018年生物高考真题试题分类汇编:内环境与稳态(精编+解析版)2016-2018年生物高考真题试题分类汇编:内环境与稳态1.问题: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正确答案:A。
淋巴管内的液体改写:哪个液体属于内环境?2.问题: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正确答案:B。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改写: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哪个叙述是正确的?3.问题: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正确答案:A。
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改写:哪个叙述关于人体内环境是错误的?4.问题: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正确答案:B。
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减少改写: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发生哪种现象?5.问题:取某实验小鼠皮肤片,分别移植到同种小鼠甲和切除胸腺的同种小鼠乙身上。
一段时间后,观测到该皮肤片在小鼠乙身上的存活时间比小鼠甲的长。
由此推断,对该皮肤片发生排斥反应的主要细胞是正确答案:B。
T淋巴细胞改写:对该皮肤片发生排斥反应的主要细胞是哪个?6.问题: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
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
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正确答案:C。
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改写: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哪个解释是合理的?7.问题: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正确答案:B。
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改写:哪个叙述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是正确的?解析见下:1.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属于内环境,输尿管内的液体、汗腺导管内的液体、消化管内的液体属于外界环境。
因此,选项A正确。
2.本题没有问题,答案为B。
3.心肌细胞的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浓度高于内环境是错误的;血管中的药物需要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再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是正确的;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诱发人体组织水肿是正确的;内环境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是正确的。
生物专项真题:内环境稳态(答案版)—16-19年新课标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
![生物专项真题:内环境稳态(答案版)—16-19年新课标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c0a6426976a20029bd642de7.png)
专题02 2016-2019内环境稳态真题(2016新课标1)31.(9分)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病患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
回答下列问题:(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016新课标2)30.(9分)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
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A”、“C”或“E”)。
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_____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______,再到达突触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______。
(2016新课标3)30.(10分)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其原因是。
(2)在饥饿条件下,一段时间内人体血浆中葡萄糖和酮体浓度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
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其酸性较强。
人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进食时,需要注射葡萄糖溶液,据图分析,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外,还可以。
(2017新课标1)31.(8分)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内环境的稳态课件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内环境的稳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7236d9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4d.png)
4、探6.究结生果物: 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4)实验结果:
自来水组
缓冲液组
肝匀浆组
(5)结论:
在一定范围内,生物组织匀浆的性质类似于_缓__冲__液__而不同于_自__来__水___, 这说明_生__物__材__料__内__含__有__缓__冲__物__质__,能够__维__持__p_H_的__相__对_稳__定____。
考法1 围绕内环境稳态及其发展,考查生命观念
2 . (不定项)随着生理学及其他学科的发展,稳态的概念得到巩固和发
展,其内涵也不断充实。人们发现,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存在着类似
于内环境稳态的特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
)
A.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及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等保持
总之,细胞的代谢过程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 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
内环境稳态失调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
3、稳态概念的发展
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存在着类似于内环境稳态的特性。
01
4、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1)实验原理 在溶液中加入酸或碱,缓冲对(如:HPO42-/H2PO4-)能 使溶液pH的变化减弱;与自来水相比,生物组织匀浆 更类似于缓冲液。
考法3 围绕血浆pH调节的原理,考查科学探究能力
6.(2022·十堰期末)正常人的血浆pH通常能维持在7.35~7.45,与其
中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过酸、过碱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代谢,人体血
浆pH的主要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B( )
A.人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均可产生CO2 B.CO2可参与体液调节,当血浆中CO2 浓度过高时,人体会通过调节改变呼吸频率 C.当饮食中摄入的有机酸或代谢产生的乳酸较多时,人体血浆pH会明 显低于正常值 D.饮食中摄入的Na2CO3过多时,人体会通过泌尿系统直接以尿液的形式 将其排出
高三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e2f9f0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67.png)
高三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1.TORC2蛋白是血糖调节中的“分子开关”,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以活化该蛋白从而开启产生葡萄糖所需基因的表达,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该蛋白可以迅速促使相关基因关闭。
TORC2还可以增加肝细胞中的IRS2蛋白,IRS2是胰岛素信号途径中重要的分子桥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血糖浓度平衡时通过调节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实现的B.缺乏TORC2“分子开关”的人,肝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C.在高血糖和低血糖两种状态时,肝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D.血糖浓度的变化对TORC2蛋白功能的影响体现了反馈调节机制【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是通过控制基因的的表达来使血糖浓度达到平衡,应是血糖浓度不平衡时通过调节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实现的,故A错误。
由题意可知TORC2还可以增加肝细胞中的IRS2蛋白,IRS2是胰岛素信号途径中重要的分子桥梁,说明缺乏TORC2分子开关的人,肝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故B错误。
在高血糖和低血糖两种状态时,肝细胞中产生葡萄糖所需要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故C错误。
当血糖浓度降低时开启产生葡萄糖所需基因的表达,使得血糖浓度升高,而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该蛋白可以迅速促使相关基因关闭,即形成了反馈调节机制,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信息提取分析能力。
2.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的物质,严重影响人们健康。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颗粒物如硅尘入肺可能会导致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膜破裂,释放水解酶破坏细胞结构B.PM2.5超标的空气使过敏病人发病时,B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缩短C.PM2.5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其pH呈酸性D.PM2.5含量过高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答案】C【解析】溶酶体中有酸性水解酶,颗粒物如有硅尘入肺可能会破坏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膜,释放水解酶破坏细胞结构,A正确;由于过敏反应实质是体液免疫功能过强造成的,PM2.5超标的空气使过敏病人发病时,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细胞周期变短,故B正确;PM2.5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会发挥作用,pH变化很小,在7.35~7.45之间,不会呈酸性,故C错误;PM2.5含量升高主要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关,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故D正确。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实例之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导学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实例之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3c2a28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68.png)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实例之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导学案知识清单:一、体温调节:1.人体体温相对恒定有什么意义?2.人体体温高低取决于什么?3.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什么?4.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什么?5.人体散热的途径有哪些?6.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什么?7.人体的体温感受器分布于哪些地方?8.人体的体温感受器的类型?9.人体的体温感觉中枢?10.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11.与体温调节直接相关激素有哪些?12.人体体温调节的方式是什么?(二)请同学们以寒冷刺激为代表构建体温调节机制:寒冷环境刺激→思考:以上调节过程哪些途径属于神经调节?哪些途径属于体液调节?同理,构建炎热刺激的体温调节机制:例1.图示为人体体温调节曲线,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环境温度为25 ℃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当环境温度从25 ℃下降到10 ℃,从时间t1到时间t2,散热量增加是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增大的结果C.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D.时间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即学即练1.有关体温调节的判断正误:(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体温感觉中枢都位于下丘脑。
(2).人体处于寒冷环境和持续高烧38℃时,产热量均大于散热量。
(3).炎热环境中,机体可通过减少产热甚至不产热来降低机体的体温。
(4).炎热刺激皮肤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是条件反射。
(5)当人突然遇到寒冷环境时,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心率减慢。
二、水盐平衡的调节(一)回归教材:1.调节机制:2.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机构和激素:(1)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2)渴觉产生的部位:(3)渴觉中枢:(4)参与的激素:①合成部位:②释放部位:③作用部位:④功能:(二)建立水盐平衡调节模型例2.如图为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机理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示可看出,水盐平衡调节过程受________和________调节,二者相互协调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2)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血浆渗透压将________,导致物质A的分泌量________。
高一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f805c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17.png)
高一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1.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A.血液B.组织液C.体液D.细胞内液【答案】B【解析】内环境是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与周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其成分之一是组织液,肌肉细胞之间是组织液,肌肉细胞间可通过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
2.如图所示为人体内生理过程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肠道中的A进入肝细胞使细胞内ADP含量降低B.胰岛素能促进5、7、8过程,胰高血糖素能促进6、9过程C.图示三种细胞对血液中A浓度依赖最大的是脑细胞D.剧烈运动时肌细胞内产生大量乳酸,会使血液的pH明显降低【答案】C【解析】淀粉在肠道被消化酶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故A错误。
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但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不能促进9过程,故B错误。
图示三种细胞对血液中葡萄糖浓度依赖最大的是脑细胞,因为脑细胞只能利用葡萄糖,故C正确。
剧烈运动肌细胞会产生大量乳酸,但因为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的存在,血液pH不会明显降低,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
3.下列各项中,可能导致尿糖产生的因素有①肾小管病变,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下降②一次性大量进食糖类③病毒感染并破坏胰岛B细胞④胰岛A细胞分泌旺盛,胰高血糖素含量过量⑤肥胖引发肌肉组织减少⑥长期心理压力大,精神紧张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⑤⑥C.①②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答案】D【解析】肾小管病变,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下降,使尿液中糖含量增加,可能引起尿糖;一次性大量进食糖类,导致血糖浓度暂时升商,超过肾脏的重吸收能力,可能引起糖尿;胰岛B细胞被破坏,胰岛素分泌不足,无法降血糖,可能引起尿糖;胰岛A细胞分泌旺盛,胰高血糖素含量过量,使血糖含量升高,可能引起尿糖;肌肉组织减少,利用血糖的场所减少,使血糖升高,可能引起尿糖;心理压力大,精神紧张,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大,引起血糖升高,可能产生尿糖,选D。
2016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 第十五单元 《稳态与环境》综合检测(教师用卷)
![2016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 第十五单元 《稳态与环境》综合检测(教师用卷)](https://img.taocdn.com/s3/m/00635cd65ef7ba0d4b733b2c.png)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生物卷(十五)第十五单元《稳态与环境》综合检测(90分钟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右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解析:人体中的体液是由⑤细胞内液和①细胞外液组成的,其中细胞外液包括②血浆、③淋巴和④组织液,⑤所在的组织细胞生活在④组织液中,②血浆和④组织液之间是可以相互交换物质的。
答案:B2.在人体血浆中,有多种不同功能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的功能不包括...A.催化蛋白质水解为多肽B.与抗原特异性相结合C.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D.降低血糖浓度解析:催化蛋白质水解为多肽的过程发生在消化道中;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相结合,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而抗原、抗体和胰岛素都可以是血浆中的蛋白质。
答案:A3.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调节过程不一定要经过反射弧B.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是树突→细胞体→轴突C.突触小体内的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以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D.神经调节作用的时间较短,但范围较广解析:在单个神经细胞上树突受到刺激,神经冲动可通过细胞体到轴突;神经递质是大分子,大分子进出细胞依靠胞吞、胞吐;神经调节要经过反射弧,作用时间短,范围小。
答案:C4.已知突触前膜释放的某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对Cl-的通透性增大(已知细胞外Cl-浓度大于细胞内)。
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种神经递质时,突触后膜接受该种神经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信号的传递方向的图示是解析:动作电位传到突触前膜才会导致神经递质的释放,所以突触前膜表现为内正外负;神经递质使后膜对Cl-的通透性升高,Cl-进入膜内,膜内应该还是负电位,而且比正常的静息电位还要低(超极化)。
2016广东高考生物通用版必修3素材:稳态与环境知识梳理 含答案
![2016广东高考生物通用版必修3素材:稳态与环境知识梳理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88140a770bf78a64295498.png)
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体液之间关系:细胞内液淋巴血液并不全是体液,因为血液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其中_______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
3、内环境:由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而组织液和淋巴中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主要的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6、血浆中渗透压:①什么是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__________的吸引力。
②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____________的数目,____________越多,即___________越高,渗透压就越大。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主要是Na+、Cl_)和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③实践应用:人体输液时输入的0。
9%的盐水(也叫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溶液,其渗透压与血浆___________,这样的溶液叫做___________溶液。
细胞在等渗溶液中即不发生渗透吸水,也不发生渗透________,能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7、血浆的酸碱度:血浆的PH为7.35—7。
45。
调节方式:血浆中的____________的缓冲作用.如: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8、内环境的稳态:①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和____________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是一种____________稳定状态。
②稳态的维持:正常机体通过___________作用,在各器官、________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系统与内环稳态的维持直接相关.③稳态的调节机制:网络....共同调节。
2013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12内环境和稳态
![2013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12内环境和稳态](https://img.taocdn.com/s3/m/b3a78222c5da50e2534d7f2b.png)
【2013新课标全国卷II,6分】4.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答案】A【2013全国理综】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B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C 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答案】C【2013新课标全国I理综,6分】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试验药物b敏感【答案】D【2013全国理综,6分】3.关于HIV的叙述,正确的是A.HIV在活细胞外能大量增殖B.HIV仅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C.HIV主要攻击B细胞,使人体无法产生抗体D.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中可以检出HIV这种病毒【答案】D【2013北京理综,6分】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 )A.病毒感染→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C.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D.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答案】A【2013福建理综】人肝细胞合成的糖原储存在细胞内,合成的脂肪不储存在细胞内,而是以VLDL(脂肪与蛋白质复合物)形式分泌出细胞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VLDL的合成与核糖体无关B.VLDL以自由扩散方式分泌出细胞外C.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可影响血糖含量D.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答案】C【2013海南卷】17.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抗体B.糖原C.胰岛素D.氨基酸【答案】B【2013海南卷】20.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D.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答案】D【2013上海卷】15.图5显示肝细胞代谢过程中的物质交换,X和Y分别可代表()A.葡萄糖、CO2B.氨基酸、胰岛素C.肾上腺素、尿素D.甘油三酯、脂肪酸【答案】A【2013四川理综】右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15 内环境稳态与体温、水盐和血糖调节一、选择题1. (2013·海南高考·T17)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抗体B.糖原C.胰岛素D.氨基酸【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需关注以下两点:(1)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选B。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成分。
A项,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属于内环境。
B项,糖原是单糖进入细胞内合成的,所以糖原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
C项,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内环境运输到全身各处,属于内环境成分。
D项,氨基酸可以通过消化系统吸收进入血浆,属于内环境成分。
2.(2013·海南高考·T20)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D.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需关注以下两点:(1)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2)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选D。
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
A项,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故正确。
B项,淋巴细胞广泛存在于内环境中,故正确。
C项,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汇集到淋巴管中,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所以血浆中存在淋巴细胞,故正确。
D项,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进入淋巴管内,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故错误。
3.(2013·江苏高考·T19)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C.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D.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明确激素在发挥作用之前,需要和受体结合。
(2)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以局部电流传导和神经递质形式传递,神经细胞上只能以局部电流形式传导。
选D。
本题考查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A项中,激素发挥作用必须与靶细胞结合,调节靶细胞的活动,故错误。
B项中,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并不作用于细胞,故错误。
C项中,血液中淋巴细胞种类很多,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并不都是记忆细胞,故错误。
D项中,神经冲动是可以传导的兴奋,兴奋的产生必须形成局部电流,故正确。
二、非选择题4.(9分)(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T30)回答下列问题:(1)清晨静脉取血测定正常人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的空腹血糖浓度。
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和。
(2)空腹抽血后,一次定量饮入高浓度葡萄糖水。
喝糖水后每隔一定时间静脉取血,测定血糖浓度(整个过程中禁食、禁水,不做剧烈运动),发现正常人与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血糖浓度的变化趋势都是先上升,再下降,但下降的速率不同。
下降速率不同的原因是。
(3)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是在该细胞的和这两种细胞器中进行加工的。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要记住血糖平衡调节的基本知识,需关注以下三点:(1)能准确记住血糖的三个来源。
(2)正常人血糖维持平衡的调节过程和糖尿病患者血糖高的原因。
(3)胰岛素是分泌蛋白,合成后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本题考查血糖平衡的调节。
(1)人体血糖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①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②肝糖原的分解;③非糖物质的转化。
空腹者,消化道内无食物,故其血糖来源为后两者。
(2)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进入细胞过程受阻,所以血糖浓度下降较慢。
(3)胰岛素是一种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加工主要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进行。
答案:(1)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转化(2)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和被利用,胰岛B细胞功能不足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血糖浓度下降较慢(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内质网高尔基体5.(2013•重庆高考•T7)(20分)Ⅰ.马拉松长跑是一项超强体育运动,需要运动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运动员出发后心跳加快,是调节的结果;运动停止后心跳并不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原因之一是激素调节具有的特点。
(2)出发后体温逐渐升高,一段时间后在较高水平上维持相对稳定,这是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途中运动员会大量出汗,造成血浆的升高,故应及时补充水分。
(3)长时间跑步会感到疲劳,但运动员仍能坚持跑完全程,控制该行为的中枢部位是。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Ⅰ.马拉松运动过程中需要人体多系统、多器官的参与,该过程需要神经和体液共同参与调节。
Ⅰ.以马拉松长跑为信息背景,综合考查了生命活动的调节。
(1)起跑这一复杂动作是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完成的,起跑后心跳加快与肾上腺素的分泌有关,故该过程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激素经过体液运输而最终发挥作用,速度较慢,作用时间较长,运动停止后,部分激素仍在一段时间内发挥作用,导致心跳不能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
(2)体温在较高水平维持相对稳定,说明此时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达到动态平衡;途中大量出汗散失较多的水分,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
(3)在感到疲劳状态下仍坚持跑完全程,与个人意识控制有关,控制该行为的中枢位于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
答案:Ⅰ.(1)神经和体液作用时间较长(2)产热和散热渗透压(3)大脑皮层6.(9分)(2013·江苏高考·T30)为了研究早餐质量对学生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40名健康学生志愿者,按平时早餐习惯分成不进早餐组、高糖组、高脂高蛋白组和均衡营养组,按组别给予相应早餐,并分别于空腹(餐前)和餐后1、2、3小时取静脉血检测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含量,实验期间不食用其他食物,实验结果见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不进早餐组2小时后表现出精力不旺盛、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主要原因是。
(2)在4组实验中,早餐后组血糖浓度升得最快,其主要原因是。
(3)高脂高蛋白组胰岛素水平较高,说明氨基酸和脂肪酸能。
(4)若餐后1小时取血的同时收集尿液进行尿糖含量检测,不进早餐组(A)、高糖早餐组(B)和高脂高蛋白早餐组(C)的检测结果最可能的是(填序号)。
①A<B<C②A<C<B③A<B=C④A=B=C(5)若对进餐组同时检测胰高血糖素含量,那么其变化曲线的峰值出现在胰岛素峰值(在“之前”“之后”“同时”中选择),这是因为。
(6)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既有体液调节又有神经调节,这与胰岛B细胞的多种受体有关。
下列物质中可被胰岛B细胞受体识别的有(填序号)。
①胰淀粉酶②胰高血糖素③促甲状腺激素④神经递质【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明确正常的血糖浓度是机体维持稳态的必要条件之一,血糖浓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引起机体不适。
(2)明确血糖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体液调节中起作用的激素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本题考查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中的血糖平衡的调节。
(1)不进早餐,血糖浓度低,血糖氧化分解少,能量供应不足,会使人出现精神委靡、注意力低下、头晕、面色苍白等低血糖早期症状。
(2)根据题干上图,高糖早餐血糖浓度升得最快,其原因是大量糖类消化水解成葡萄糖后被快速吸收进入血液形成血糖。
(3)氨基酸和脂肪酸能够转变成糖类,使血糖升高,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
(4)人体血糖浓度达到9.0 mmol/L时,才会出现糖尿症状,而本题中四组实验的血糖浓度最大值都低于该值,不会造成糖尿现象,三组尿糖含量均为0。
(5)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血糖浓度降低,之后会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所以胰高血糖素含量变化曲线的峰值出现在胰岛素峰值之后。
(6)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胰岛B细胞能够识别胰高血糖素,具有胰高血糖素的受体。
下丘脑发出有关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胰岛B细胞具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答案:(1)血糖浓度降低,能量供应不足(2)高糖早餐大量糖类消化水解成葡萄糖后被快速吸收(3)促进胰岛素的分泌(4)④(5)之后胰岛素浓度的升高使血糖浓度降低之后会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6)②④7.(9分)(2013·山东高考·T24)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
(1)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这一调节过程的中枢位于。
(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继而促进,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3)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此时骨骼肌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肾上腺髓质分泌的增加,使血糖快速补充。
(4)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以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由于中渗透压升高引起的渴感,还可通过积极放松的方式缓解因肌肉细胞中积累过多造成的肌肉酸痛。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明确下丘脑是体温、水盐、血糖调节中枢。
(2)明确血糖的去向和主要去向不同。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与体温、水盐和血糖调节。
(1)产热增加的情况下,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皮肤的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舒张,进行散热,同时汗腺分泌增加,散热加快。
(2)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当体内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接受刺激,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促进水的重吸收,以维持内环境渗透压平衡。
(3)血糖的去向有组织细胞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为非糖物质等,血糖的主要去向是氧化分解。
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ATP。
升高血糖的激素有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
(4)由于运动丢失大量的水分,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肌肉酸痛的原因是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结果。
答案:(1)毛细血管舒张下丘脑(2)抗利尿激素(或ADH)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3)氧化分解(或氧化分解供能)ATP(或三磷酸腺苷)肾上腺素(4)细胞外液乳酸知识点15 内环境稳态与体温、水盐和血糖调节1.(2014·海南高考·T12)关于人体内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肾上腺素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的直接支配B.胰岛素的合成需要mRNA和核糖体的参与C.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之一D.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拮抗【解题指南】(1)关键知识: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2)隐含知识:分泌蛋白的合成。
选A。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A项中,肾上腺素的分泌活动受下丘脑发出的神经的支配,故A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