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中学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21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人教初中历史八上《21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word教案 (8)
7.21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分析、比较近代科技成就出现的主要原因,学会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近代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们的爱国精神、创新意识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懂得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
【教学重难点】重点:詹天佑、侯德榜及其代表性成就。
难点:魏源和严复的主要思想。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归纳法、问题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近代中国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是个备受列强凌辱和蹂躏的国家,为了振兴中华民族,抵制外来的侵略,在近代史上,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甘失败,积极展开挽救民族危亡的活动。
他们在思想上、科技上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勇敢地进行赶超和创新,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 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谁主持修建的?简述其修建情况。
2. 说出侯德榜的主要成就。
3. 简述魏源的生活时代、思想主张、代表作及写书目的。
4. 严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简述他的思想主张、代表作和内容,以及思想的作用。
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 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1)人物姓名:詹天佑。
(2)重要贡献:自行设计和建成京张铁路干线。
(3)修建年代:1905--1909年。
(4)要克服的困难:资金不足、机器短缺、技术力量薄弱。
(5)突出成就:出色地完成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
2. 主要成就:侯德榜还写出《制碱》一书,将制碱的奥秘公诸于世,打破了碱业的垄断。
他又探索出制碱的新工艺,比欧洲的制碱法,降低成本40%。
为表彰他的贡献,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3. 魏源:(1)生活时代:鸦片战争期间。
(2)主张: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
学习西方的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
(3)代表作:《海国图志》。
八年级历史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2)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板书设计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一、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1.詹天佑2.京张铁路的修建二、揭示制碱奥秘的侯德榜1.原因2.经过三、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1.背景2.代表人物(魏源、严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 年代]以后,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什么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西方传入电报、电话以及照相、电影等,新闻报纸、出版事业也在中国出现)2.你能说出以下各时期兴办的刊物名称吗?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这些报刊都是向西方学习先进文化的产物,对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其实,比这些报刊更早研究西方文化的思想家魏源早在鸦片战争期间就已经出现了。
近代史上,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甘失败,积极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
他们在思想上、科技上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勇敢地进行赶超和创新,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布置学生阅读112——116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著作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由于他们生活的时代早,而且产生了巨大的激励作用,所以调到前面作为范例进行探究)1.怎样学习有关魏源的历史知识?(通过设问,启发学生从生活时代、代表作[或创造发明]、主要内容、成功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解:A、生活时代:鸦片战争期间;B、代表作:《海国图志》; C、主要内容:“师夷长技以制夷”;D、成功原因:崇高的爱国精神[反抗外侵];良好的道德品质[讲诚信,不负林则徐重托];强烈的创新意识[批判闭关锁国政策,破除轻视科技的愚昧观点]。
)2.有关严复的重要内容是什么?(启发学生运用上例,自我提炼知识要点:A、生活时代:戊戌变法时期;B、代表作:译著《天演论》;C、主要内容:“物进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D、成功原因:崇高的爱国精神[反抗外侵,主张救亡图存];良好的道德品质[勤奋好学,既学军事,也广泛涉猎西方政治学说];强烈的创新意识[为译著加按语,叙述己见,警醒世人,宣传变法]。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近代科技、思想文化的主要成就,如京张铁路、候氏制碱法、《海国图志》、《天演论》等知识点2、能力训练与过程方法:比较概括: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及区别;讨论探索:举例说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道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魏源等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感;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谁先进就学谁。
学习重点:通过分析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四位文化名人的典型事迹,概括出本课的主题,从而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点,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习难点: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概括主题思想兼而习之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找出最能说明问题的具体材料,如詹天佑、侯德榜、魏源和严复的爱国精神表现在何处?2、指导学生列表说明詹天佑、侯德榜、魏源和严复取得成就的共同原因。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知识点一: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年,清政府决定修建京张铁路,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
为了确保行车安全,设计出“ ”字形路轨,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第一条铁路干线。
知识点二: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化学家终于制成纯碱,后来继续钻研,探索出制碱的新工艺,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 ”。
知识点三: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1、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的思想家是,其代表作是,该书的编写目的是。
2、生活在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是,他的第一部译著是书中阐述的最著名的观点是。
(二)合作探究近代的中国,曾遭受到诸多凌勠,尽管如此,还是出现了一些杰出的科学家。
在探求科技的道路上,他们具有那些共同点?要是一个国家强大,你觉得应从哪方面去做?(三)课堂小结:(四)学识感悟:(五)达标检测选择题:1、京张铁路全线通车的时间是( )a、19xx年b、19xx年 c 、19xx年 d 、19xx年2、下列人物中是中国近代化学工业奠基人之一的是()a张謇 b、詹天佑 c 、侯德榜 d 、严复。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案新人教版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学内容教材P112~P116,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教学目标1.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家及其成就。
2.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3.学习近代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
重点难点重点:詹天佑、侯德榜、魏源和严复的重大成就。
难点:四位近代科技文化名人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旁白:清末民初,中国经济落后、外患严重,中华民族科技、文化的发展困难重重。
许多知识分子抱着救国救民的信念,宣传西方先进文化,冲击了中国封建思想。
你知道中国近代出现了哪些不甘落后的科学家和立志图强的思想家吗?二、教材引导自主学习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上的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媒体呈现:外国人嘲笑说,中国会修建这条高难度铁路的工程师“还没有诞生”,并叫嚷“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修建(京张)铁路是白日做梦”。
京张铁路是中国人第一次建造的铁路。
它的建成,显示了中国人民杰出的智慧和才干,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祖国的信心。
周恩来总理曾盛赞这一业绩是“中国人民的光荣”!多媒体演示:“人”字形路轨。
(1)詹天佑独具匠心,创造性地运用了“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设计了一条人字形线路,其好处主要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减少了隧道的开挖,降低了坡度,保证了列车行车安全。
多媒体呈现:侯德榜为世界化学工业事业所作的杰出贡献受到各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英国皇家学会、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先后聘他为名誉会员。
1949年,侯德榜得到中共中央副主席刘少奇请他回国的消息后,谢绝了印度塔塔公司年薪10万美元的聘请,冲破重重阻挠,绕道回到祖国的怀抱。
(2)日常生活中需要一种化工原料纯碱,你了解到哪些日用品要用到纯碱?学生抢答:食品、肥皂、纸张、药品等。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④严复还鼓励人们“自强保种”,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
教师:严复是一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其思想形
成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国人创深痛巨,给严 从 课 本
复很大震动。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主张效 上 找 出
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是严复思想的主要特色。
为国人敲响了自强保种的警钟。要达到自强保种必须抛弃封建势力,
进行维新改革。“世道必进,后胜于今”,是指世界必将不断变化和进
步,未来世界应当超过当今世界。对宣扬祖宗之法不可变的顽固派是
个打击,从而也论证了变法维新的合理性。教材中谈到《天演论》对
中国知识界的启发,是指《天演论》带给人们一种崭新的资产阶级世
教学和学习方法
1.主线贯穿法。可以用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贯
穿本课内容,使其成为一个整体。
2.典型事例分析法。
3.提问引导法。
4.材料运用法。
5.归纳法。
教学和信息整合
笔记本电脑 大屏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
动
看到 2008 年奥运会的吉祥物,炎黄子孙无不感到欢欣鼓舞,因为第 专 注 地
29 届奥运会的主办权属于中国,属于北京。它不仅反映了新中国体育 看 2008
⑤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目的,编写《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 关 《 海
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
国图
教师:此书封面中的“图”和“志”各是指什么?
志》编
学生:“图”是指地图,借指地理;“志”是指史志,即历史。
者、内
教师:“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什么意思?
容、目
学生:“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是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 的 、 意
人教版八上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word教案1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京张铁路、侯氏制碱法、《海国图志》、《天演论》中译本等知识点;通过分析、比较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在各自领域里,能够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原因,找出他们的共性,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合理安排课本内容的顺序。
用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贯穿本课内容,使其成为一个整体,根据课文和插图中有关的资料,讲解、分析魏源的典型事迹,指导学生“照方抓药”,主动学习有关其他三人的史实;联系原始遗存的知识举例说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等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赶超世界先进文化,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只要谁先进,就要向谁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分析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四位文化名人的典型事迹,概括出本课的主题,从而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点,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难点:分析典型事例,概括主题思想应采用的方法、手段和尺度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合理安排课本内容的顺序。
2.主线贯穿法。
可以用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贯穿本课内容,使其成为一个整体。
3.典型事例分析法。
4.提问引导法。
5.材料运用法。
6.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同学们,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
框中的图片是矗立在青龙桥车站站台上的詹天佑的铜像。
詹天佑是当年指挥修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
京张铁路是指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这是由中国人自行设计、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由于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过程中功劳卓著,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故而受到后人的景仰。
那么,京张铁路是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是在什么情况下修建的?詹天佑为什么敢于接这个在当时西方发达国家的工程人员都为之发怵的工程?是什么力量在推动他?学完这一课后,大家就会明白。
[导入语例示二](投影显示图片,图略)同学们,我们在投影里看到的这幅照片,是1909年中国人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通车典礼的一个画面。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案4(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一、课标要求:1、掌握詹天佑和京张铁路,侯德榜和“侯氏制碱法”,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严复译著《天演论》。
2、分析、比较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在各自领域里,能够作出突出贡献的主要原因,找出他们的共性,学习詹天佑、侯德榜和杰出的思想家魏源、严复,他们那种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
二、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颂扬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西方、赶西方、超西方的感人事迹和爱国精神。
支撑这一主题的是两位科学家的典型事迹和两位思想家的启蒙思想。
本课有三目: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三个子目都是重点。
学习时,要让学生懂得尽管当时中国较为落后,但科技文化方面也有进步,同时理出主要成就。
我们应引导学生将历史人物置身于历史的过程中,与民族、社会的发展和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对之有一个合乎实际的认识和评价,对历史人物的成就与贡献有一个历史的全面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针对初二学生所处的年龄段特点,即自我表现欲强,思维活跃,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通过富有文学性的语言和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识与能力:京张铁路、侯氏制碱法、《海国图志》、《天演论》中译本等知识点;通过分析、比较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在各自领域里,能够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原因,找出他们的共性,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合理安排课本内容的顺序。
按时间先后进行,用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贯穿本课内容,突出主题使其成为一个整体,通过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利用图片、flash动画等形式,结合分析、比较、例证、讨论、启发等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4位历史文化名人的典型事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教案01(2)
1、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回答问题,从而引出魏源和严复。
2、投放人物像魏源及其《海国图志》,指导学生自学归纳魏源的思想主张及其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作用。教师特别解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含义,并且引导学生回顾“洋务运动”的有关内容,使学生弄清楚魏源的思想实际上就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3)“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什么意思?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是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
(4)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魏源的思想呢?
2、严复与《天演论》
观看图片,回答问题:
(1)严复的主要事迹有哪些?
(2)严复是在什么背景下翻译《天演论》的?这部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影响?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复述京张铁路的修筑过程。
教师强调“人”字形轨道的设计原理及技术水平的突破性地位。
旧中国有洋钉、洋火、洋油、洋车子,但是洋碱这个词可没怎么用,这与一个人有关系。请同学们看本目内容,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点。然后,把它列出来。
播放视频,指导学生了解侯德榜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事迹,正确认识科学家的爱国情怀。
三、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向西方学习”思想产生的背景:
(1)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2)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的代表人物有谁?(魏源和严复。)
1、魏源与《海国图志》
观看图片,回答问题:
(1)魏源的主要事迹有哪些?
(2)《海国图志》封面中的“图”和“志”各是指什么?
(“图”是指地图,借指地理;“志”是指史志,即历史。)
情感态
度与价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京张铁路、侯氏制碱法、《海国图志》、《天演论》中译本等知识点;通过分析、比较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在各自领域里,能够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原因,找出他们的共性,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用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贯穿本课内容,使其成为一个整体,根据课文和插图中有关的资料,讲解、分析魏源的典型事迹,指导学生主动学习有关其他三人的史实;联系原始遗存的知识举例说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等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赶超世界先进文化,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重点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四人的主要成就或贡献。
难点分析典型事例,概括主题思想应采用的方法、手段和尺度的把握。
【教学流程】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二次备课情境引入图片导入:投放图片《詹天佑》,激趣导入。
指导学生观察图片,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节选本课人物典型事例导入通过典型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求知欲。
自主探究1、京张铁路总工程师是谁?他解决了哪些困难?铁路何时通车?2、侯德榜的主要贡献有哪些?3、列举近代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简述各自的思想主张?学生在阅读课文,进行自主探究时,教师进行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程,发现和解决学生所出现的疑难问题。
学生完成后,让学生互对探究的结论,同学之间进行互助学习。
合作交流展示提高一、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引导学生思考:(1)詹天佑就任总工程师后,面临哪些困难?(2)有哪些出色的设计?(3)从他的身上折射出哪些爱国精神?二、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创设情境:(学生:①日常生活中的食品、肥皂、纸张、药品等的制造,都需要一种化工原料纯碱。
②19世纪中期,欧洲人已经能制造纯碱,但欧美各国垄断方法,密不外传。
③一战期间,纯碱运不到中国,许多民族工业被迫停产。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4、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整体落后,但仍然出现了跃居世界前列的科学技术,这一技术产生在( )
A.农业科技 B.文化教育 C.电子工业 D. 化学工业
5、近代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家是( )
A.魏源 B.林则徐 C.严复 D.康有为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引领自学
阅读教材,完成学案梳理。
1、京X铁路
时间:_____年到_____年
总工程师:________
设计特色:为了确保行车安全,詹天佑设计出________路轨。
历史地位:这是中国人民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_______条铁路。
2、20世纪______年代,我国著名的化学家________,经过刻苦钻研终于制出纯碱。他还撰写_________一书,把制碱的奥秘公诸于世,打破制碱业的垄断。后来他探索出新的制碱工艺,比欧洲制碱法降低成本__________。为表彰他的贡献,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_________。
材料一:“欲制外夷者,必先恶夷情始”。
材料二:“师夷长技以制夷”。
(1)上述材料摘自何书?作者是谁?
(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含义是什么?
(3)作者这部书中阐述了“师夷长技”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课堂小结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基本走向是向西方学习。除了咱们今天学习的这四位人物,近代史上,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甘失败,积极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他们在思想上、科技上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勇敢地进行赶超和创新,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板书设计
为国争光的科学家
詹天佑——京X铁路 侯德榜——侯氏制碱法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魏源——《海国图志》 严复——《天演论》
历史初二上人教新资料第21课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一)说课稿
历史初二上人教新资料第21课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一)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是人教版八上历史第七单元内容,其地位相对而言不是很重要。
但是它展示了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入侵、民族危难的时刻,不少的爱国知识分子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赶超世界先进文化,取得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成就,其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京张铁路、侯氏制碱法、《海国图志》、《天演论》中译本等知识点;通过分析、比较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在各自领域里,能够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原因,找出他们的共性,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合理安排课本内容的顺序。
用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贯穿本课内容,使其成为一个整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等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赶超世界先进文化,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只要谁先进,就要向谁学。
3、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分析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四位文化名人的典型事迹,概括出本课的主题。
难点:分析典型事例,概括主题思想应采用的方法、手段和尺度的把握。
【二】说教法、学法1、媒体辅助法:增加课容量,同时把繁杂的问题简易化,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提高教学效率。
2、提问引导法:通过师生与生生的互动,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主线贯穿法。
可以用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贯穿本课内容,使其成为一个整体。
4、列表比较法:通过列表比较使学生准理解历史概念,并且透过现象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
学生的思维力的发展、想象力的发展,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说学情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以上的教、学法,即:因为大多学生都不大视历史课的教学,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人教初中历史八上《21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word教案 (5)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案【教与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记住京张铁路、侯氏制碱法、《海国图志》、《天演论》等有关基础知识;通过分析、比较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在各自领域里,能够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原因,找出他们的共性,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根据课文和插图中有关的资料,讲解、分析魏源的典型事迹,让学生以此为范,自主学习有关其他三人的史实;各抒己见举例说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等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赶超世界先进文化,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只要谁先进,就要向谁学。
【教与学重点】掌握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四位文化名人的典型事迹,并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从而总结出人物的精神,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与学难点】分析典型人物与事例,掌握概括恰当的方法、手段和尺度。
【教与学方法】分析法、提问引导法、归纳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教与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上海世博会的科技成果,教师引导,在近代史上,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甘失败,积极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
他们在思想上、科技上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勇敢地进行赶超和创新,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让学生自学教材第一目,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向西方学习”思想产生的背景。
让生回答以上问题,教师引导讲解:(在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船坚炮利,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了。
他们开始抛弃骄傲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了。
)2.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生活时代、成就。
引导学生自制表格,填写内容,教师做适当精简与总结:3、正确评价魏源和严复。
(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课 型:新授课
知识目标:京张铁路; “侯氏制碱法”;严复译著《天演论
能力目标:阅读能力的培养
德育目标: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
教学重点:教师引导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
教学难点:教师如何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典型事迹,概括主题思想,并且做到,既不平均使用力量,又兼顾到四个典型的基础知识。
突出成就:居庸关、八达岭隧道;
成功原因:崇高的爱国精神[学成本领,报效祖国];良好的道德品质[勤奋好学,克服困难,全力以赴];强烈的创新意识[设计“人”字形路轨]。
三、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
侯德榜的贡献是什么?
A、成功时间:20世纪20年代
B、代表作:《制碱》
C、主要成就:比欧洲制碱成本低40%
D、成功原因:崇高的爱国精神[学成归来,投身实践,报效祖国];良好的道德品质[刻苦钻研,意志坚强];强烈的创新意识[挑战外国垄断,探索新工艺,敢于超越西方]。
教师小结、过渡:向西方学习,是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基本走向;爱国主义则是激励人们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以这些思想为支撑,科学家们在各自领域内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你知道当年建立这项伟业的人物事迹吗?
人物姓名:詹天佑;
重要贡献:自行设计和建成京张铁路[干线];
年代:1905——1909年;
2有关严复的重要内容是什么?
A、生活时代:戊戌变法时期;
A、代表作:译著《天演论》;
B、要内容:“物进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C、成功原因:崇高的爱国精神[反抗外侵,主张救亡图存];良好的道德品质[勤奋好学,既学军事,也广泛涉猎西方政治学说];强烈的创新意识[为译著加按语,叙述己见,警醒世人,宣传变法]。
讲授新课
一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1怎样学习有关魏源的历史知识?
A、生活时代:鸦片战争期间;
B、代表作:《海国图志》;
C、主要内容:“师夷长技以制夷”;
D、成功原因:崇高的爱国精神[反抗外侵];良好的道德品质[讲诚信,不负林则徐重托];强烈的创新意识[批判闭关锁国政策,破除轻视科技的愚昧观点]。
材料题"是书何以作?曰: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什么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从西方传入电报、电话以及照相、电影等,新闻报纸、出版事业也在中国出现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这些报刊都是向西方学习先进文化的产物,对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其实,比这些报刊更早研究西方文化的思想家魏源早在鸦片战争期间就已经出现了。近代史上,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甘失败,积极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他们在思想上、科技上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勇敢地进行赶超和创新,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布置学生阅读112——116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著作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
小结
指导学生将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四位中国近代文化名人取得成就的共同原因,列表说明。
思考与练习KP115
板书设计
一、京张铁路由詹天佑主持修建1909年通车二、飞机设计师是冯如(1910年设计成功)
二、最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家是魏源。
三、魏源所编的第一部介绍西方情况的著作是《海国图志》,严复所译述的介绍西方先进理论的第一部著作是《天演论》
1)"是书"指什么?是谁编写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是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主要意思是;学习外国的长处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
2)具体的做法是什么?
他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和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兵方法,改革考试制度
3)如何评价这一思想?
魏源的思想,反映了鸦片战争以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里的先进人物,开始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现实问题。
个性化设计
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方法:
教学用具: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