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作业: 第三单元第4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作业2 Word版含解析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3.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强化训练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3.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强化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dad49669dc5022aaea0043.png)
34 强化训练一、选择题1.1940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 )①不列颠之战②法国投降③德军突袭波兰④敦刻尔克撤退⑤隆美尔率装甲部队支援利比亚意大利军队A.①②④ B.①②③.①③④ D.①③【解析】德军突袭波兰是在1939年9月;隆美尔率军支援利比亚意军是在1941年2月,判断选A。
【答案】 A2.作为欧洲大国的法国在二战初期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贝当的卖国投降政策 B.德国的突然袭击.长期推行绥靖政策 D.意大利对法宣战【解析】B、D两项属法国迅速灭亡的原因之一,但长期以推行对德国法西斯的绥靖政策,是其速亡的主要原因。
【答案】3.下列哪一史实表明英国完全放弃了绥靖政策( )A.英国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实施经济制裁B.德军进攻波兰后,英国对德宣战.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D.英美共同发表《大西洋宪章》【解析】德军的西线进攻,宣告了英法长期推行的绥靖政策的破产,1940年5月,丘吉尔接替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他拒绝了希特勒发出的劝降诱饵,领导英国单独同德国作战,说明英国完全放弃了绥靖政策。
【答案】4.二战开始后,德国法西斯的图谋首次被粉碎的事件是( ) A.敦刻尔克撤退 B.莫斯战役.不列颠之战 D.斯大林格勒战役【解析】抓住关键词“首次”,结合史实可知,不列颠之战中,德国空军受到英国军民的重创,迫使德国推迟了“海狮计划”。
【答案】5.阅读下列图片,波兰在德国的进攻下,迅速灭亡的原因有( )①德国军队装备精良,战术先进②英法继续推行绥靖政策③波兰军队装备陈旧,战术落后④意大利趁火打劫,攻打波兰A.①②④ B.①③④.①②③ 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生阅读图片材料、解问题的能力。
从三幅图片反映的信息可知①②③符合题意,④的叙述不符合史实。
故正确选项为。
【答案】6.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在回忆录中写道:“广播里的特别报道都在声嘶力竭地宣称接下的法兰西战役是迫使宿敌归降的闪电战:鹿特丹、安特卫普、巴黎、大西洋海岸……就这样,我们地课的内容随着国土的扩张而不断地扩充,接二连三,节节胜利。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三单元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三单元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https://img.taocdn.com/s3/m/b6048024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6f.png)
第4课其次次世界的全面爆发[学习目标]1.简述其次次世界爆发后德的进攻概况,分析波兰快速灭亡的缘由。
2.了解法国沦亡的过程并分析缘由。
3.了解不列颠之战,探讨其影响。
4.了解北非战场战局的变化状况。
一、德国入侵波兰┄┄┄┄┄┄┄┄①1.爆发(1)1939年9月1日,德大举进攻波兰。
(2)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2.波兰灭亡(1)波部署不当,装备落后。
(2)德使用“闪电战〞新战术,装备精良。
(3)英法宣而不战,使波兰孤奋战。
(4)苏联趁火打劫,占据波兰东部地区。
二、法国的沦陷┄┄┄┄┄┄┄┄②1.背景:波兰败亡,战斗重心转移到西线。
2.进程(1)确保侧翼:德1940年攻占丹麦、挪威,又迫使荷兰、比利时投降。
(2)突入法国:绕过马奇诺防线,进攻法国,兵锋直指英吉利海峡,英法联从敦刻尔克撤往英国。
(3)发动总攻:1940年6月,德发动总攻,意大利也对法宣战。
(4)法国败亡: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贝当在维希成立傀儡政府。
戴高乐在英国组织“自由法国〞运动。
三、不列颠之战┄┄┄┄┄┄┄┄③1.背景(1)德的西线进攻宣告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的破产。
(2)1940年5月,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拒绝德国的劝降,领导英国同德国作战。
2.过程(1)1940年7月,希特勒下令执行入侵英国的“海狮方案〞。
(2)英国民粉碎德国“空中闪电战〞方案。
(3)为扭转战局,英国出动轰炸机夜袭柏林。
3.结果(1)9月,德推迟“海狮方案〞。
(2)希特勒的侵略方案第一次未能得逞。
四、北非战场的激战1.起因:意大利趁机在非洲抢夺英国殖民地,企图建立“新罗马帝国〞。
2.概况(1)英还击:意接连败北,埃塞俄比亚复国后,东非意投降。
(2)德参战:1941年2月,希特勒派隆美尔率装甲增援意,与英在北非沙漠绽开拉锯战。
①[思索]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不值得为波兰而战〞,同时又发表声明说:“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三课时作业: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三课时作业: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https://img.taocdn.com/s3/m/c0aa182a01f69e314232940c.png)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在二战期间,基督教牧师马丁·内莫勒曾这样忏悔:“当他们杀共产党人时,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党人。
当他们杀工会分子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分子……当他们杀我时,没有人替我说话,因为已经没人了。
”据此判断,材料中的“他们”应指()A.垄断资本家 B.封建地主阶级C.法西斯分子 D.德国犹太人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红军是打击德国法西斯的主力。
苏联红军对德军实施的最后一次战略的进攻战役是()A.莫斯科战役 B.诺曼底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柏林战役3、……以下是某部参展影片的片段—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说:“我们克服了巨大的困难,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法西斯离灭亡不远了。
”根据片段中的对白判断,该影片为A.《诺曼底登陆》B.《血染珍珠港》C.《中途岛海战》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4、2013年5月9日,俄罗斯的许多城市都举行了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8周年的活动。
胸前挂满奖章的90岁高龄的瓦西里,给年轻人讲起了在70年前的以苏军获胜而告结束的那场著名战役。
那场扭转战局的决定性战役是()A.凡尔登战役B.莫斯科保卫战C.斯大林格勒战役D.诺曼底登陆战役5、“苏军利用每一条街道、每一幢房屋,同德军展开激烈的争夺,德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这座城市。
在此期间,苏联调集大量军队,发动了冬季反攻。
”材料中的“这座城市”是指()A.伦敦 B.莫斯科C.柏林D.斯大林格勒6、2013年初,俄罗斯多个城市举行活动,纪念斯大林格勒会战胜利70周年。
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主要是因为它()A.促成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B.是苏德战场的根本点也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C.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D.使二战进入了粉碎德国法西斯的最后决战阶段7、1943年3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贺信中写道:“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23.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23.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90cd1b983968011ca20091a3.png)
课时作业1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一、选择题1.阅读下列图片,波兰在德国的进攻下迅速灭亡的原因有( )①德国军队装备精良,战术先进②英法在战争爆发后继续推行绥靖政策③波兰军队装备陈旧,战术落后④意大利趁火打劫,攻打波兰A.①②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2.丘吉尔说:“我们不要把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
战争不是靠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而赢得,但是,这次援救中孕育着胜利。
”此句话中“这次援救中孕育着胜利”的含义是( )A.粉碎了德国法西斯天下无敌的神话B.加强了英法间的联系和合作C.为日后的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实力D.鼓舞了英法两国军队反法西斯的斗志3.观察漫画:墙上的帽子写着波兰、比利时、法国等,最后一顶帽子是英国。
希特勒以“牙医”的身份出现,对仅剩的一个病人(英国)喊道:“下一个!”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漫画表明( )A.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欧洲局面B.欧洲国家沦陷的过程C.英国屈服德国的原因D.大国外交政策的后果4.不列颠之战时,在大火冲天的伦敦,英国人表现出非常幽默的一面。
一家被炸得七零八落的餐馆的门上,“照常营业”的招牌依然在诱惑着顾客。
英国妇女们响应丘吉尔的号召,积极参加各行各业的劳动。
这说明了( )A.英国人唯利是图B.部分英国人没有爱国心C.英国人士气高涨D.英国人对战争置若罔闻5.1941年,希特勒命令隆美尔率装甲部队增援利比亚的意大利军队的原因有( )①意军装备落后,人数少于英军②意军士气低落,接连败北③维护轴心国的影响④保持北非战略要地A.①②③④ B.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崩溃之后,德国陆军力量大大超过英国,空军力量旗鼓相当,海军则不幸处于劣势。
……希特勒指出,德国的最大目标在于建立一个北欧种族大联盟。
英国在其中保持其海上帝国的地位,而德国,作为它的对等合作者,必须在大陆称霸,并且向东方提出新的领土要求。
希特勒从未放弃这一观点。
2019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作业: 第三单元第4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作业 含解析
![2019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作业: 第三单元第4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作业 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b7cc028a32d7375a417807e.png)
一、选择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法西斯处于战略优势地位的原因有( )①英法推行绥靖政策,战备松懈②法西斯采取了“闪电战”的战术③英法等国综合国力不及德国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解析:选A。
英法的综合国力绝对超过德国,③表述错误,排除含③的选项。
2.德军进攻法国的计划是( )A.白色方案B.黄色方案C.曼施坦因方案D.海狮计划解析:选C。
希特勒实施军事进攻的代号很多,典型的有“绿色方案”——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白色方案”——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黄色方案”——准备进攻法国,因泄密而改用“曼施坦因方案”;“海狮计划”——对英国本土作战的计划,因不能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而无法实施。
3.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不堪一击,在短短的六个星期内就宣告投降,其主要原因包括( )①法国政府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缺乏同德国侵略者开战的思想和军事准备②坚持消极防御战略,对德军主攻方向判断失误③在飞机、坦克等现代化武器的生产方面落后于德国④综合国力不如德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A。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虽然德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发展,但在综合国力方面,仍然不如法国。
④的叙述不正确,将含④的选项排除即可。
4.标志英国放弃绥靖政策的事件是( )A.英国对德国宣战B.不列颠之战C.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D.《大西洋宪章》发表解析:选C。
此题主要考查分析能力。
英国对德国宣战后仍实行绥靖政策,而丘吉尔出任首相后主张对德实行强硬政策,B、D两项是放弃绥靖政策的表现,故C项是其标志。
5.丘吉尔说:“我们不要将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
战争不是靠撤退(指敦刻尔克大撤退)而赢的。
但是,这次援救却孕育了胜利。
”“这次援救却孕育了胜利”是指( )A.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加强了英法军队间的联系与合作C.为日后的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力量D.鼓舞了英法人民的斗志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教学教案人民版选修3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教学教案人民版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a471c341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26.png)
答案:不列颠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战役之一。英国在丘吉尔的领导下坚持抵抗,成功地抵挡了德国的空袭。这场战役不仅巩固了英国的抵抗意志,也向世界展示了英国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不列颠之战也为盟军后来的反攻提供了重要的基地。
5.论述题:请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例如,学生需要掌握德国的闪电战策略及其对欧洲战局的影响,以及英国在丘吉尔领导下坚持抵抗的原因和意义。
2.教学难点:
-学生在理解战争爆发的原因时,可能难以把握国际政治经济背景与战争之间的复杂联系。
-对于不同国家的军事策略和战争行动的理解,尤其是对英、法、苏等国的不同立场和行动背后的战略考虑。
-分析战争初期的战役对于整个战争走向的重要性和影响,如法国的快速沦陷对学生来说可能是理解的难点。
-课程平台:学校学习管理系统、历史学科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电子教材、在线历史资料库、战争历史图片库。
-教学手段:小组合作、课堂讨论、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史料分析、时间线制作。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学校学习管理系统,发布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资料和预习问题。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德国闪击波兰、法国战役等关键知识点。
-组织课堂活动:开展小组讨论,分析不同国家的战争策略。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对讲解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体验历史事件的分析过程。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问题,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
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主要源于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极端民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以及国际联盟的失效。经济大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引发了各国间的贸易摩擦和矛盾。极端民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加剧了国际关系的紧张。而国际联盟的失效,使得国际社会失去了维护和平的有效机制。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3.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3.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d8164d8fab069dc51220114.png)
第三单元第4课一、选择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是()A.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B.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结果C.英法的绥靖政策和苏联的中立自保D.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解析: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帝国主义战争的根源,德、意、日法西斯对外侵略扩张的目的就是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和限制,以打破不平衡的局面。
答案:B2.1939年8月22日,希特勒在德国高级军事会议上说:“我明白,迟早会同波兰发生一场冲突。
我早在今年春天已作出决定。
但是我考虑,在最近几年里应首先对付西方,然后才回头对付东方。
”希特勒付诸这一行动的标志是()A.突袭波兰B.突袭法国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D.空袭英国解析:从材料中“迟早会同波兰发生一场冲突”可判断“突袭波兰”符合题意。
答案:A3.1940年6月10日,罗斯福在弗吉尼亚大学演讲时愤怒地指责一个国家说:“1940年6月10日这一天,手持匕首的人从背后对他的邻居捅了一刀!”他指责的是() A.德国采用闪电战,进攻波兰B.苏联趁火打劫,入侵波兰C.日本不宣而战,袭击珍珠港D.意大利趁火打劫,对法国宣战解析:材料的信息“1940年6月10日”“对他的邻居捅了一刀”,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是德国对法国发动总攻时,意大利趁火打劫对法国宣战。
故正确答案为D。
答案:D4.在近代历史上,法德两国之间多次发生战争。
在战争过程中,法国遭受的最严重的失败是()A.反法同盟B.普法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解析:注意关键词“最严重的失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0年,希特勒占领法国,法国亡国,这是法德历次战争中法国最严重的失败。
答案:D5.阅读下列图片,波兰在德国的进攻下迅速灭亡的原因有()①德国军队装备精良,战术先进②英法继续推行绥靖政策③波兰军队装备陈旧,战术落后④意大利趁火打劫,攻打波兰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从三幅图片反映的信息可知①②③项符合题意,④项的叙述不符合史实。
2019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作业: 第三单元第4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作业2 含解析
![2019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作业: 第三单元第4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作业2 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79d1a1f121dd36a32d827e.png)
1.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
”英国考虑的是( )
A.波兰的存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
B.波兰保持独立会打破欧洲大陆均势
C.帮助波兰会大量消耗英国国力
D.波兰灭亡后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
解析:选D。
这是英国绥靖政策的目的——祸水东引,让德国攻下波兰后继续进攻苏联,为此英国不惜以牺牲波兰为代价。
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曾经扩展疆域,把国界向西推移了几百千米,建立了所谓“东方战线”。
此事始于( )
A.德军侵入波兰之际B.法国被迫投降之际
C.英国遭受突袭之际D.苏德战争爆发之际
解析:选A。
在德国入侵波兰后,苏联也出兵占领波兰东部,建立所谓的“东方战线”。
B、C、D都发生在此事之后。
3. 右图为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电影封面。
你认为有关这次大撤退正确的是( )
①是一次成功的撤退
②为反击法西斯保存了实力
③是英法两军的联合行动
④从比利时撤到英国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认识能力。
敦刻尔克位于法国东北,因此④表述错误。
①②③符合题意。
4.二战初期,在北非战场上的交战国军队有( )
①意大利军队②德国法西斯军队
③英国军队④美国军队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选A。
二战初期,美国还没有卷入世界大战,在北非战场上只有意军、英军、德军等,没有美国军队。
人教版2019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3.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练习选修3
![人教版2019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3.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练习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12e02d61f78a6529647d5380.png)
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基础巩固11939年8月22日,希特勒在德国高级军事会议上说:“我明白,迟早会同波兰发生一场冲突,我早在今年春天已做决定……接下来的最近几年里,我考虑应首先对付西方,然后才回头对付东方。
”希特勒付诸这一行动的标志是( )A.突袭波兰B.突袭法国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D.空袭英国,可知希特勒1939年9月突袭波兰符合题意。
21939年9月1日,德国士兵拆毁波兰边界的检查站进入波兰(如图)。
他们的这种行为( )A.遭到了英法等国的迎头痛击B.受到了苏联的强烈谴责C.将欧洲再次推进到战争状态D.使美国放弃“中立”的政策年9月1日,德军进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丘吉尔说:“我们不要把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战争不是靠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而赢得,但是,这次援救中孕育着胜利。
”“这次援救中孕育着胜利”的含义是( )A.粉碎了德国法西斯天下无敌的神话B.加强了英法间的联系和合作C.为日后英国的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实力D.鼓舞了英法两国军队反法西斯的斗志33万多名英法联军官兵撤到英国,这就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实力。
41940年,德国实施“海狮计划”,但其图谋没有得逞。
观察右图,其“海狮计划”进攻的主要对象应是( )A.法国B.英国C.苏联D.丹麦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
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斗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更为重要的问题。
……只要战争还没有开始,总是有希望防止它爆发的。
你们知道,我正在为和平而努力到最后一刻。
——英国首相张伯伦的广播演说(1938年9月27日) 材料二如果一旦发生显然威胁到波兰独立的行动……英王陛下政府有责任给予波兰政府全力支持……法国政府已……明确表示,它在这个问题上与英王陛下政府采取相同的立场。
材料三必须静待敌人进攻,并在由堡垒和壕堑构成的无法突破的延伸线前遏制敌人。
高中历史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后作业含解析人民版选修3
![高中历史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后作业含解析人民版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86890a772af90242a895e5e7.png)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选择题1.“战马与坦克搏斗!骑兵的长枪与坦克的火炮对抗!尽管波兰人英勇顽强,但在德军的进攻下却归于土崩瓦解。
”这段材料的作者认为波兰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波兰军队战略部署失误B.波兰军队装备十分落后C.德军使用了“闪电战”的战术D.波军作战缺乏英勇精神,即“战马与坦克”“长枪与火炮”等信息。
由此判断波兰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队装备的落后。
故选B项。
2.1939年9月1日,德国士兵拆毁波兰边界的检查站进入波兰(如图)。
他们的这种行为( )A.遭到了英法等国的迎头痛击B.受到了苏联的强烈谴责C.将欧洲再次推进到战争状态D.使美国放弃“中立”的政策年9月,德军进攻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丘吉尔说:“我们不要把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
战争不是靠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而赢得,但是,这次援救中孕育着胜利。
”此句话中“这次援救中孕育着胜利”的含义是( )A.粉碎了德国法西斯天下无敌的神话B.加强了英法间的联系和合作C.为日后英国的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实力D.鼓舞了英法两国军队反法西斯的斗志34万多名英法联军官兵撤退到英国,这就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实力。
4.右图是题为《荒唐的伴侣》的漫画,对其反映的事件评述正确的是( )①有力地遏制了法西斯德国在东线的扩张②为苏联赢得了备战时间③使德国在发动战争时避免了两线作战④是苏联式的绥靖政策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右侧的“新娘”是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左下方是婚礼蛋糕,上面的图案是纳粹党徽和苏联共产党党徽。
该漫画意在讽刺苏联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苏联中立自保的产物,它使德国解除了发动世界大战时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
因此,该条约根本不能起到遏制法西斯势力的作用。
将含①的选项排除。
5.在20世纪军事史上,曾经有过多次空袭战,其中第一次大规模空袭战,且发动空袭的一方遭到失败,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 )A.苏德战场B.西欧战场C.北非战场D.亚太战场年7~9月,德国对英国发动猛烈空袭战。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3-4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3-4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4b237ead02de80d4d84035.png)
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预习导引知识点一德国入侵波兰1.开始:1939年9月1日,德军集中强大兵力,向波兰大举进攻。
2.过程:德军在战争中使用了所谓“闪电战”的新战术。
华沙于9月底沦陷。
占领波兰后,希特勒随即将战争重心转到西线,打击德国的宿敌法国。
3.影响:1939年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深度点拨] “西线无战事”是绥靖政策在战时的体现。
英法企图以妥协退让来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同时企图祸水东引,使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两败俱伤。
苏联用军事行动扩展疆界的大国沙文主义行为,损害了自己在世界上的形象。
知识点二法国的沦陷1.背景(1)占领波兰后,希特勒随即将战争重心转移到西线,打击德国的宿敌法国。
(2)法国军方固步自封,迷信阵地战和马奇诺防线,部署不当。
2.进程(1)确保侧翼安全:德军1940年攻占丹麦、挪威,又迫使荷兰、比利时投降。
(2)突入法国:德军主力绕过马奇诺防线,进攻法国,兵锋直指英吉利海峡,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撤往英国。
(3)发动总攻:1940年6月,德军发动总攻,意大利也对法宣战。
(4)法国败亡: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贝当在维希成立傀儡政府。
戴高乐流亡英国,组织“自由法国”运动。
[图解历史] 不列颠之战以前,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能够屡次得逞的因素知识点三不列颠之战1.背景(1)德军的西线进攻,宣告英法长期推行的绥靖政策破产。
(2)英国首相丘吉尔拒绝了德国的劝降。
2.经过(1)1940年7月,希特勒下令执行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
(2)英国军民粉碎了德国的“空中闪电战”计划。
(3)为扭转战局,英国夜袭柏林。
3.影响(1)德国被迫不定期推迟“海狮计划”。
(2)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
[教材互补] 不列颠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
在丘吉尔的坚强领导下,英国军民取得了空战的胜利,迫使希特勒取消了登陆入侵计划。
(人民版)知识点四北非战场的激战1.背景:意大利参战后,利用英国困守本土之际,在非洲抢夺英国殖民地,企图建立“新罗马帝国”。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3.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3.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793baaf9de80d4d8d05a4f63.png)
第 4 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迸发一、选择题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苏联以前扩展领土, 把国界向西推移了几百千米, 成立了所谓“东方战线”。
此事始于() A. 德军侵入波兰之际 B. 法国被迫投诚之际C. 英国遭到空袭之际D. 苏德战争迸发之际答案:A2.1940 年 12 月 , 罗斯福发布“炉边讲话”时说: “过去两年的经验已无可思疑地证明, 任何国家都不可以姑息纳粹我们知道, 一个国家只有以完全投诚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
”以下哪个国家的史实证了然罗斯福的这一论断 ()A. 英国B. 法国C. 波兰D. 苏联分析 : 绥靖政策是西方大国的统治者为了保证既得利益, 全力防止战争 , 对法西斯国家采纳的一种妥协政策。
主要实施国为英、法、美和社会主义苏联四个大国, 故清除 C 项。
在英、法、苏三个国家里只有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陷落过。
应选 B 项。
答案:B3. 不列颠之战时 , 在大火冲天的伦敦, 英国人表现出特别风趣的一面。
一家被炸得乱七八糟的餐馆的门上, “照旧营业”的招牌依旧在迷惑着顾客。
英国妇女们响应丘吉尔的呼吁, 踊跃参加各行各业的劳动。
这说了然()A. 英国人利欲熏心B. 部分英国人没有爱国心C. 英国人士气高涨D. 英国人对战争听而不闻分析 : 题干资料表现了英国人面对德国的空袭绝不恐惧的精神, 从侧面说了然英国人对战胜德国法西斯充满了信心。
答案:C4.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能够用一个词来回复: 成功——不惜全部代价去争取成功, 不论多么恐惧也要去争取成功;不论道路多么遥远和困难, 也要去争取成功; 由于没有成功 , 就不可以生计。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早期英国领导人的一段演说。
这段话表示英国()A.持续对德国推行绥靖政策B.要果断抗击法西斯的侵略C.持续保持“静坐战争”场面D.以此恫吓德国而阻挡侵略分析 : 题干中的话为英国领导人丘吉尔所说, 丘吉尔的登台 , 标记着英国放弃绥靖政策, 走上了抗击法西斯侵略的道路。
高中历史 3.4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历史 3.4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dbe6f1cd02d276a201292e24.png)
一、选择题1.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
”英国考虑的是()A.波兰的存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B.波兰保持独立会打破欧洲大陆均势C.帮助波兰会大量消耗英国国力D.波兰灭亡后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2.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A.卢沟桥事变B.苏德战争爆发C.英法对德宣战D.日军偷袭珍珠港3.丘吉尔说:“我们不要将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
战争不是靠撤退(指敦刻尔克撤退)而赢的。
但是,这次援救却孕育了胜利。
”“这次援救却孕育了胜利”是指()A.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加强了英法军队间的联系与合作C.为日后的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力量D.鼓舞了英法人民的斗志4.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不堪一击,在短短的六个星期内就宣告投降,其主要原因包括()①法国政府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缺乏同德国侵略者开战的思想和军事准备②坚持消极防御战略,对德国主攻方向判断失误③迷信阵地战和马其诺防线,忽视航空兵和装甲兵的作用④综合国力不如德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1940年5月13日,丘吉尔在英国下院发表演说时讲道:“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我没有别的,我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
”这里所说的“我们的政策”是指()A.绥靖政策B.抵抗政策C.中立政策D.结盟政策6.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在北非战场上的交战国军队有()①意大利军队②德国军队③英国军队④美国军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二、非选择题7.(2012·北京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从我担任目前职务以来,我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欧洲的绥靖……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是最后的,说不定还是最危险的一个问题,既然我们已经走过来了,我觉得可以沿着这条通向稳定的道路继续前进了。
——1938年10月3日张伯伦在下议院的辩论词材料二这是我们迄今体验到的最严重的后果。
人教版选修3:第3单元 第4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作业
![人教版选修3:第3单元 第4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bbc0e884de80d4d8d05a4f13.png)
第三单元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1.二战爆发后,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指英、法)扔出了两个‘小孩’,再扔出另一个‘小孩’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但英、法仍然对德国心存侥幸,幻想德国人在战争打响后,东侵苏联。
三个“小孩”分别指( ) A.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B.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C.西班牙、南斯拉夫、波兰D.卢森堡、荷兰、比利时解析:选B 从材料中的“扔出另一个‘小孩’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可以看出,材料是针对英法对德绥靖政策而言,这一政策导致了德国在二战全面爆发前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战争爆发后,导致波兰很快被法西斯攻陷。
故选B项。
2.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不值得为波兰而战”,同时又发表声明说,“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
英国的考虑是( ) A.帮助波兰维持独立会消耗英国的国力B.波兰的存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C.波兰的独立会破坏欧洲大陆的均势D.波兰灭亡之后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解析:选D 题干信息表明英国希望牺牲波兰换取对自己有利的处境,联系其推行绥靖政策可知,英国是希望德国在灭亡波兰后去进攻苏联。
故选D项。
3.“我,戴高乐将军,现在在伦敦发出广播讲话。
无论出现什么情况,我们都不容许法兰西抗战的烽火被扑灭。
”该讲话反映出( )A.“自由法国”运动兴起B.法国贝当政府坚决抗击德国C.敦刻尔克撤退的惨烈状况D.法军配合不列颠空战解析:选A 1940年6月,戴高乐将军在英国伦敦,发起“自由法国”运动,坚决抵抗德国侵略,而贝当政府向德国投降。
故选A项。
4.观察漫画:墙上的帽子写着波兰、比利时、法国等,最后一顶帽子是英国。
希特勒以“牙医”的身份出现,对仅剩的一个病人(英国)喊道:“下一个!”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漫画表明( )A.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欧洲局面B.欧洲国家沦陷的过程C.英国屈服德国的原因D.大国外交政策的后果解析:选D 从漫画看,波兰、比利时、法国等只剩下了帽子,这说明希特勒已经将上述各国解决,下一步正准备进攻英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3单元 第4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3单元 第4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cae490a1551810a6f4248633.png)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高中历史选修3课时作业17:第4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练习
![高中历史选修3课时作业17:第4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ee931f885a8102d277a22fb4.png)
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基础巩固1.“战马与坦克搏斗!骑兵的长枪与坦克的火炮对抗!尽管波兰人英勇顽强,但在德军的进攻下却归于土崩瓦解。
”这段材料认为波兰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波兰军队战略部署失误B.波兰军队装备十分落后C.德军使用了“闪电战”的战术D.波军作战缺乏英勇精神答案 B2.二战爆发后,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指英、法)扔出了两个‘小孩’,再扔出另一个‘小孩’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但英、法仍然对德国心存侥幸,幻想德国人在战争打响后,东侵苏联。
三个“小孩”分别指()A.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B.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C.西班牙、南斯拉夫、波兰D.卢森堡、荷兰、比利时答案 B解析从材料中的“扔出另一个‘小孩’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可以看出,材料是针对英法对德绥靖政策而言,这一政策导致了德国在二战全面爆发前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战争爆发后,导致波兰很快被法西斯攻陷。
3.丘吉尔说:“我们不要把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
战争不是靠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而赢得,但是,这次援救中孕育着胜利。
”此句话中“这次援救中孕育着胜利”的含义是()A.粉碎了德国法西斯天下无敌的神话B.加强了英法间的联系和合作C.为日后英国的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实力D.鼓舞了英法两国军队反法西斯的斗志答案 C解析考查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意义。
题干中的撤退“孕育着胜利”是指该撤退将33万多名联军官兵撤到英国,从而为以后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
4.1940年9月,法西斯德国不定期推迟“海狮计划”,主要是因为()A.德国在“海狮计划”实施之初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B.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同法西斯德国作战C.丘吉尔领导英国人民英勇抗击法西斯侵略D.德国在东西两线作战分散了进攻英国的力量答案 C解析1940年,德国主要是集中力量在西线发动进攻,这时国际反法西斯联盟还没有建立,因此,B、D两项的叙述不正确。
2021年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三课时作业: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二)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三课时作业: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二)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f9f3fa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0d.png)
选修三《20世纪的战斗与和平》课时作业
第三单元:其次次世界大战(二)
阅读下列材料: 2022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斗和中国抗日战斗成功69周年。
一幕幕战斗的场面在我们脑海中挥之不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段历史给世人留下很多启示。
(1) 图一、二反映了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而今日,日本却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其侵略事实。
对此谈谈你的生疏。
(2) 二战中,反法西斯国家渐渐走向联合,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其标志是什么?试举出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全都、共同战胜法西斯的一件事例。
(3)以上信息给我们哪些启示?选修三《20世纪的战斗与和平》课时作业
第三单元:其次次世界大战(二)参考答案
【解析】第(1)问较机敏,只要是正确有效的方法就行。
回答第(2)问时要做到:站在维护世界和平的立场上对日本进行批判。
第(3)问只需把所学学问正确迁移。
第(4)问的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 日本法西斯极其残暴;日本否认战斗罪行,不能正视历史,损害了亚洲人民的感情;我们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维护世界和平。
(2) 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事例:雅尔塔会议;诺曼底登陆;苏军对日作战等。
(3) 全人类的共同利益高于一切。
对邪恶势力不能姑息养奸。
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应当和平共处进行合作。
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任何形式的侵略扩张,是历史进展和文明进步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
”英国考虑的是()
A.波兰的存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
B.波兰保持独立会打破欧洲大陆均势
C.帮助波兰会大量消耗英国国力
D.波兰灭亡后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
解析:选D。
这是英国绥靖政策的目的——祸水东引,让德国攻下波兰后继续进攻苏联,为此英国不惜以牺牲波兰为代价。
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曾经扩展疆域,把国界向西推移了几百千米,建立了所谓“东方战线”。
此事始于()
A.德军侵入波兰之际B.法国被迫投降之际
C.英国遭受突袭之际D.苏德战争爆发之际
解析:选A。
在德国入侵波兰后,苏联也出兵占领波兰东部,建立所谓的“东方战线”。
B、C、D都发生在此事之后。
3. 右图为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电影封面。
你认为有关这次大撤退正确的是()
①是一次成功的撤退
②为反击法西斯保存了实力
③是英法两军的联合行动
④从比利时撤到英国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认识能力。
敦刻尔克位于法国东北,因此④表述错误。
①②③符合题意。
4.二战初期,在北非战场上的交战国军队有()
①意大利军队②德国法西斯军队
③英国军队④美国军队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选A。
二战初期,美国还没有卷入世界大战,在北非战场上只有意军、英军、德军等,没有美国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