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30X2’)
1. 我国河流的枯水期一般出现在冬季,河水流量和水位变化都很小,该时期河流水量最稳定的补给来源是
A. 大气降水
B. 地下水
C. 湖泊水
D. 高山冰川融水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一般来说,最普遍,最稳定的补给类型就是地下水补给,一年四季均可补给河流,湖泊补给是有湖泊的地方才可以,大气降水,在我国主要是夏秋季节,高山冰雪融水主要在西北及青藏高原地区。
考点:本题考查河流的补给形式。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河流的补给形式主要有雨水补给、积雪融水补给、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潜水补给。
另外学生还需明确各种补给类型出现的地区,对应的河流类型。
下图为某地气候资料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 该图表示的气候类型是
A. 温带季风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
3. 该气候类型
A. 分布在除南极洲外的六大洲
B. 是由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
C.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的东岸
D.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
【答案】2. A 3. C
【解析】
2. 据图可知,该气候类型最低气温0℃以下,且夏季降水较多,可判断为温带季风气候。
故选A。
..................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
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4. 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A. 偏东风
B. 偏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5. 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A. 14日14时
B. 14日19时
C. 15日4时
D. 15日11时
6. 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式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A. 华北平原,3、4月份
B. 四川盆地,1、2月份
C. 黄土高原,10、11月份
D. 东南丘陵,4、5月份
【答案】4. B 5. B 6. D
【解析】试题分析:
4. L为低压,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是逆时针方向由外向里吹的;甲在L的东侧,偏南风。
选B正确。
5. 当低压中心控制甲地时可能出现暴雨;甲地距低压中心以东约100千米多,该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可算出该低压系统移至甲地需要12个小时多,即当低气压中心控制甲时是18点左右。
选B正确。
6. 图示为我国某地区,而且气压低,出现低压中心,说明气温较高,判断为夏半年;华北平原,3、4月份,受冷空气影响频繁,低压中心少见,A错; 1、2月份我国大部分地区受亚洲高压控制干燥少雨,四川盆地也是一样,B错; 10、11月份我国北方开始入冬,这时蒙古高压控制加强,气候干燥少雨,黄土高原也开始入冬,C错;4、5月份时太阳直射点移向北半球,夏季风开始从南向北推,东南丘陵纬度低,气温高,更易出现低压中心。
选D项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天气系统及我国的气压分布及天气变化。
圣劳伦斯河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
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据此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 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A. 2个月
B. 3个月
C. 4个月
D. 5个月
8. 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A. 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 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C. 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D. 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9. 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
①加深河道②绿化河堤③分段拦冰④拓宽河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7. C 8. C 9. D
【解析】
7. 根据蒙特利尔气候资料可以看出,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月份从12月到次年3月,可以
得出蒙特利尔河段结冰期为4个月。
故选C。
8. 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冬季不易出现结冰现象,故选C。
9. 分段拦冰,可以避免浮冰过度聚集而抬高水位,通过拓宽河道,可以降低水位,以减少凌汛的危害。
故选D。
下图为“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 关于洋流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A. 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B. 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C. 中低纬大洋西侧为暖流,东侧为寒流
D. 30°N附近海域为西风漂流
11.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A. 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
B. 顺洋流而行,会导致航行速度降低
C. 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D. 在暖流流经的地区,多形成大渔场
【答案】10. C 11. A
【解析】
10. 据洋流分布规律可知,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流动;AB错误;中低纬大洋西侧为暖流,东侧为寒流,C正确;60°S附近海域为西风漂流,D错误。
故选C。
11. 洋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A正确;顺洋流而行,会导致航行速度加快,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作用,在寒暖流交汇处或冷海水上翻的地方,多形成大渔场,BCD均错误。
故选A。
下图为某水库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年内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 该水库可能位于
A. 东北平原
B. 江淮地区
C. 西北内陆
D. 横断山区
13. 该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出现在
A. 5月
B. 6月
C. 9月
D. 10月
【答案】12. B 13. D
【解析】试题分析:
12. 根据图示该河流的入库水量主要集中于6月和9月,而7、8月入库水量较少,判断为长江流域,6月受梅雨影响,河流流量大;7、8月受伏旱影响,降水量少。
故选B。
13. 图示从4月—10月,其入库流量始终大于出库流量,故水库水量不断增加,而10月之后出库水量大于入库水量,则蓄水量开始下降,故10月水库的蓄水量达到最大值。
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和读图分析能力。
“拉尼娜”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小女孩”,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面湿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
自2016年7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开始进入“拉尼娜”状态,截至10月25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面海温持续下降,“拉尼娜”状态仍将持续。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简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4. 图中A地常年多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
D. 洋流
15. “拉尼娜”现象对图示地区的影响是
A. 沿岸渔场丰收
B. 沿岸气温上升
C. 沿岸降水增多
D. 沿岸洋流势力减弱
【答案】14. D 15. A
【解析】
14. 本题主要考查海雾产生的原因。
根据图示轮廓可知,该区域为南美洲,A地位于南美洲的西侧海岸,有强大的秘鲁寒流流过,沿海空气与寒流水面接触,下层冷却,形成了稳定的逆温层,水汽易形成雾,故D正确;秘鲁西部沿海地区大部分地段处于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缘,气流下沉作用显著,性质干燥,不易形成海雾,A错误;另外,这里盛行风向基本与海岸平行,不易使水汽产生抬升,所以与地形的影响关系不大,C错误;该地位于大陆的西侧,赤道与回归线之间,此地域处盛行东南信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空气干燥,不易形成雾,故此处多雾与海陆位置关系不大,B错误,故答案选D。
15. 本题主要考查拉尼娜现象的影响。
由材料可知,“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由此可知图示赤道附近受“拉尼娜”现象影响会异常偏冷,则秘鲁寒流势力会增强,为鱼类提供了更多饵料,则秘鲁渔场会丰收,A正确,D错误;因秘鲁寒流势力增强,其降温减湿的作用也增强,则沿岸会更加干旱、温度降低,B、C错误。
故选 A。
点睛:本题以拉尼娜现象为材料,以南美洲西部海域为背景区域,考查海雾的成因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材料解读能力和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
(总结)海雾的形成:海雾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一是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二是水汽凝结必须有凝结核,如盐粒或尘埃等;三是已经凝结的水滴和冰晶,必须成那个时间在低空积聚。
一般来讲,海雾形成的原因,可以分三种情况:一种情况:中低纬度的洋面,由于太阳辐射较强,海水蒸发较为旺盛,天气具有暖湿的特点,寒流流经的时候,会导致近洋面的气温下降,随着气温下降,空气中水汽就会凝结,形成海雾。
二种情况:中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
暖流流经的时候,由于暖流温度较高,海水蒸发较强,进入冷空气中的水汽多,受冷空气降温的影响,空气中的水汽也就会凝结,形成海雾。
三种情况:寒暖流交汇处。
气温下降,空气中水汽就会凝结,形成海雾。
下图为某海域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6. 甲洋流可能是
A. 日本暖流
B. 千岛寒流
C. 本格拉寒流
D. 秘鲁寒流
17. 该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A. 对流经地区的海洋生物没有影响
B. 减小污染范围,加重污染程度
C. 减小沿岸地区的降水量
D. 增大沿岸地区的降水量
【答案】16. A 17. D
【解析】根据等温线数值,水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图示位于北半球。
洋流流向水温低的区域,说明是暖流。
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16. 读图,根据等温线数值判断,图示位于北半球,秘鲁寒流位于南半球,D错。
根据等温线弯曲方向,甲洋流流向水温低的区域,是暖流,B、C错。
甲洋流可能是日本暖流,A对。
17. 结合上题分析,该洋流是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增大沿岸地区的降水量,C错,D对。
对流经地区的海洋生物有影响,A错。
扩大污染范围,减轻污染程度,B错。
点睛: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洋流按性质分寒流、暖流,暖流是由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
了解洋流对沿岸气候等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8. 甲、乙洋流的流向及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A. 甲向南流,增温增湿
B. 乙向南流,降温减湿
C. 甲向北流,降温减湿
D. 乙向北流,增温增湿
19. a、b两地的气候特征是
A. a地夏雨冬干,冬寒夏热
B. b地夏雨冬干,冬暖夏凉
C. a地全年多雨,四季如春
D. b地全年多雨,终年炎热
【答案】18. B 19. D
【解析】
18. 根据图中的纬度判断为北半球,根据洋流分布规律,甲乙都向南流,甲乙都为寒流。
寒流降温减湿。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19. a位于大陆东岸为季风气候,夏雨冬干,夏季炎热;乙位于大陆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20. 如果该图表示南大西洋洋流模式,则
A. 洋流①对沿岸地区有降温降湿作用
B. 洋流②主要是在西风影响下形成的
C. 洋流③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作用
D. 洋流④为寒流
21. 如果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丙处为陆地,丁处为海洋,那么
A. 环节①为蒸发蒸腾
B. 环节②为径流
C. 环节③为水汽输送
D. 环节④为降水
22. 如果该图表示局部地区大气热力环流,则
A. 甲、乙两处气压相等
B. 丁处必为晴朗天气
C. 丙处为高压
D. 丙处湿度较丁处高
【答案】20. B 21. B 22. C
【解析】
20. 如果该图表示南大西洋洋流模式,洋流①是巴西暖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作用;洋
流②是西风漂流,主要是在西风影响下形成的,B正确;洋流③是本格拉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洋流④是南赤道暖流。
21. 如果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丙处为陆地,丁处为海洋,那么环节①为降水;环节
②为径流,B正确;环节③为降水;环节④为水汽输送。
22. 如果该图表示局部地区大气热力环流,甲气流流向乙,甲处气压大于乙;丁处气流上升,易出现阴雨天气;丙处气流下沉,为高压,C正确;丙处气压高,气温较丁处低。
【点睛】
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垂直方向上,热的地方空气会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压,而近地面则形成低压;冷的地方空气就会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近地面形成高压。
水平方向上,空气从高压向低压扩散,就形成了热力环流。
读“某海洋流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23. 对图中④洋流形成起重要作用的风速
A. 北半球信风带
B. 南半球信风带
C. 北半球西风带
D. 南半球西风带
24. 关于四个洋流对陆地环境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在①洋流影响下,沿岸热带沙漠气候所跨经度范围广
B. 在②洋流影响下,大陆沿岸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 受③洋流影响,大陆东部降水增加
D. 洋流④有利于北海渔场的形成
【答案】23. D 24. C
【解析】试题分析:
23.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得出是太平洋,由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所以是南半球中低纬海区,A 错。
南半球信风带影响形成的风海流是南赤道暖流,是图中的②洋流,B錯。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得出是太平洋,由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所以是南半球中低纬海区,C错。
根据图中的经纬
度得出是太平洋,由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所以是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故洋流④是西风漂流.西风漂流是受中纬西风影响而形成的风海流,方向是自西向东,可以绕地球一圈,D对。
故选D。
24. ①洋流为秘鲁寒流,在①洋流影响下,沿岸热带沙漠气候所跨纬度范围广,A错。
②洋流为南赤道暖流,大陆沿岸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与洋流没有关系,B错。
受③洋流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受其影响,大陆东部降水增加,C对。
洋流④为西风漂流,与北海渔场形成无关,D 错。
故选C。
【考点定位】洋流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下图为理想大陆周围洋流分布的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5. 反映“中低纬度海区顺时针方向流动”规律的洋流有
A. ③④
B. ④⑤
C. ⑤⑥
D. ③⑤
26. 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错误的说法有
A. 受上升流⑤的影响该海域可能形成重要渔场
B. 寒暖流交汇海区②、④交汇区形成重要渔场
C. 同纬度地区,冬季①沿岸气温高于②
D. 同纬度地区,年降水量③沿岸多于④
【答案】25. A 26.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要求我们掌握世界洋流的主要分布规律,熟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5. 反映“中低纬度海区顺时针方向流动”规律的洋流是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洋流,③④属于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洋流圈,选择A。
26. 受上升流⑤的影响该海域可能形成重要渔场,A对;. 寒暖流交汇海区②、④交汇区形成重要渔场,B对;同纬度地区,冬季①沿岸受暖流影响气温高,②受寒流影响气温低,冬季
①沿岸气温高于②,C对;同纬度地区,③受寒流影响降水少,④年降水量受暖流影响降水多,③沿岸少于④,D错。
下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7. 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8. 利用该地的典型农产品,可发展的工业是
A. 棉花纺织
B. 甘蔗制糖
C. 葡萄酿酒
D. 大豆加工
【答案】27. D 28. C
【解析】。
27. 要理解“逐月累计”的含义,如图中8月降水量为1-8月各月降水量之和。
故图中某月降水越多,曲线的变化幅度越大;1、2月降水量均超100 mm;7、8月曲线变化小,降水量小;12月降水量达150 mm。
所以该地区冬季降水最量大,是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
28. 亚热带地区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该气候区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葡萄、柑橘、无花果等水果种植,故选C项
如下图中,箭头表示洋流的分布位置及流向,0为极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9. a、b、c、d、e五支洋流中,对沿岸热带沙漠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是
A. a和e
B. c和d
C. e和c
D. b和c
30. 与b、c、d洋流相比,a洋流经过处形成世界性大渔场的原因是
A. 寒暖流交汇
B. 位于大陆架浅海区
C. 有上升流存在
D. 位于温带海区
【答案】29. A 30. C
【解析】
29. 从图中地球自转的方向来看是南半球的中低纬洋流系统,再结合图的180°经线等信息可以确定图中的a、b、c、d、e分别是秘鲁寒流、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秘鲁寒流和西澳大利亚寒流对沿岸热带沙漠形成起重要作用,降温减湿。
故选A。
30. 据上题分析可知,a为秘鲁寒流为上升补偿流,冷海水上泛将底层盐类物质带至表层,常形成渔场。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31.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水循环的原动力是____。
(2)海洋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大量的海水(A)____形成水汽,水汽被(B)___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C)____,降落到地面的水,通过(F)___和(D)地下径流又返回海洋,这种水循环称为___循环,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3)P所代表的水循环叫___,N所代表的水循环叫____
(4)根据全球水平衡原理,P、M、N三种循环中,____循环的水量最大,___循环对地球淡水资源更新有重要意义。
【答案】(1)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2)蒸发输送降水地表径流海陆间(3)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4)N M
【解析】(1)海水在太阳辐射之下蒸发,后水体自身重力作用下流动,因此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
(2)据图可知,A为海水蒸发环节,B为水汽输送环节,C为降水环节,D为地表径流环节,该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因此称为海陆间水循环。
(3)据图可知,P循环发生在陆地表面和陆地上空,因此属于陆地内循环,N循环发生在海洋表面和海洋上空,因此属于海上内循环。
(4)三类循环中,海上内循环携带水量最大,海陆间水循环对地球淡水资源更新有重要意义。
【点睛】(1)水循环类型: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陆地循环(水量很少)、海洋循环(水量最大)(2)水循环的各环节的名称: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
(3)水循环的意义: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
32. 下图为“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地近地面水平方向上气流呈_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___(填“辐合或辐散”),在其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是____。
(2)处于北半球的甲锋面与乙锋面特征差异明显,甲锋面过境后气温的影响是____,对气压的影响____,降水区域与锋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填锋前或锋后),乙锋面的移动方向是____。
【答案】(1)顺时针辐散晴朗(2)降温升压锋后由南向北(或由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移动)(3)C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4)低温少雨(答寒冷干燥不得分)【解析】(1)据图中等压线数值递变可知,A为高压中心,据纬度可知为北半球,则水平方向受向右地转偏向力影响呈顺时针辐散,垂直方向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天气。
(2)据图可知为北半球,则甲为冷锋锋面,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降雨主要在锋后。
乙为暖锋锋面,南部暖气团势力强,因此移动方向为由南向北移动。
33. 洋流是大规模流动的海洋水体,它地全球的热量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左图判断,该海域位于____半球;该洋流(虚线所示)流经海区水温比同纬度附近海区水温____。
按照寒、暖流的分类,该洋流是___流,它对沿岸气候能够起到___、___的作用。
(2)右图虚线所示的洋流朝____(方向)流动。
在图2所示的①②③④四海区中,右图表示的海域可能出现在____海区。
(3)解释北印度洋西南季风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_。
(4)有些大陆沿岸海区会发生涌升流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在右图所示①②③④四海区中,最可能出现涌升流的是____海区。
【答案】(1)南高暖增温增湿(2)南① (3)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风带的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了西南风(4)有些沿岸海区劲吹从陆地向海洋的风,导致沿海表层海水随风流走,海平面降低,此时附近的海区海水就会从深层流过来补充,在沿岸形成涌升流;有时密度差异也会造成某一海区与邻近海区海面高度的差异,从而造成涌升流。
②处【解析】(1)据左图中等温线数值的递变越往北数值越高,说明为南半球,等温线的凸向即为洋流的流向,可判断该洋流为暖流,该洋流流经海区水温比同纬度附近海区水温高,对沿岸气候增温增湿作用。
(2)左图中洋流为暖流,流向向南,北印度洋为季风洋流,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呈顺时针流动,右图表示的海域可能出现在①处。
(3)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
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风带的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了西南风。
34.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南、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海区洋流的运动方向分别为___时针和___时针方向,南、北半球中低纬的大陆和大洋西岸分别为___、___(寒流或暖流)。
(2)e洋流的流向是___,d洋流的名称是____,其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__,南美洲西海岸的____气候类型分布最靠近赤道是受该洋流的影响所致。
(3)图中E岛附近海域是世界著名渔场,名称是____,简要说明其形成原因。
【答案】(1)逆顺寒流暖流(2)本格拉寒流向北降温减湿热带沙漠(3)纽荷兰渔场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营养物质上泛,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水障”,阻挡鱼类游动)
【解析】(1)据图可知,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流动,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流动。
据洋流性质可判断,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为暖流,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海区为寒流。
南、北半球中低纬的大陆西岸为寒流,大洋西岸为暖流。
(2)据图可知,e洋流为秘鲁寒流,流向为自南向北,d洋流位于南半球非洲西岸,为本格拉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靠近赤道是受该洋流的影响所致。
(3)据图可知E渔场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海水受
到扰动,营养物质上泛,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因此形成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