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盾钢琴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之分析(二)
现代钢琴创作中的民族风——谭盾钢琴组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论析
饰音 手法 上 并不能 确 立它 在调 式 中的重 要性 。 以下 分别 从 对 #So 和 #R I e音的运 用上 来明确 它们在 这个 乐章 中的重
要 作用 。
谱 例 I一 2
规范— —半升 .半降 的情况
常约 为四分 之三音 三 由特定的 乐器大筒 伴奏 引起的 在 大筒 演奏过 程中 +S I +R o和 e是 由左手 中指按弦 时的特殊
耳 动听 。
参考文献 :
[]缪 天瑞 律 学【 】北京 人 民音乐 出版社 1 M 1 9 年 6 9
【】 李玫 民间音乐中 中立音 现象的律学 分析 【】 2 J 中央 音乐学 院学报 ( 季刊 ) 2 00年 第 3期 0
[】 赵 宋光 论 五度相 生调式体 系[ 3 M】 上 海 出版 社 1 6 4年 9 上 海 文 化
拟不 同调 高的 两个 笙在 不 同音 高上 相互 配合 ,追 逐 。
谱例 1 1 — 0.
1、2模 拟古筝 左手 推弦
下 倒 是 《秋 月 》 乐 段 部 分 高 声 部 层 次 以 固 定 音 型 为
旋 律 声部 伴奏 低 声部 层次 为旋 律声 部 装饰 音 的应用 模 拟古筝 左手 推 弦 . 推 弦 会使一 个音 上滑到 另外 一个 弦 我国 当代 民族音 乐的 创作 和发展
下例 低声 部层 次 第一 小节 第四拍 上 和 弦中 结合 了 # G f 定音 高 )音 固 在 时值上 ,节 奏强拍 上得 到强化
因而 下 例 为 《山 歌 》 旋 律 骨 干 音 片 段 成 的调 类 阳平 为 主
谱 例 1— 6
其 中以 A 与 C形
与高 声部
音 程 度数 为三 度 。
谭盾钢琴组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解析
6连音 的伴 奏音 型从 始 至终 贯 穿 全 曲 。对 比段 为 7 — 1 2小 节 , 入一 个 6小 节 的远 关 系 调 羽 。尾 声 为 插 散 板 节 奏 , 现 引 子 的 素 材 。 此 曲 描 绘 了 大 自然 中 重 月 光 、 等 流 动 或 静 谧 的 景 象 , 成 一 幅 光 与 色 交 云 构 织 而 成 的美 丽 图画 。 2《 》 首 乐 曲 以 民歌 曲调 为 素 材 , 过 自 由 . 逗 这 通 变奏 的 手 法进 行 创 作 。全 曲为 有 变 化再 现 的三 段 式 结 构 , 板 , 羽调 式 ,/ 快 D 24拍 。呈 示 段是 3 2 — 2小 节 , 第 一 句 为 3 2小 节 , —1 主题 以湖 南 民谣 为 素 材 , 有 具 三度 上 行 特 点 , 奏 在 后 四小 节 出 现 对 比的 复 调 因 伴 素 。 中 段 2 — 3小 节 , 入 64 转 B宫 系 统 , 成 调 性 对 形 比 ; 现段 4 — 1 节 , 二 句 是 第 一 句 高八 度 的 再 46 小 第 重复 , 调性 回归 。尾声 为 6 — 5小 节 , 用 的 动机 是 26 采 主题 材 料 分 裂 。这 首乐 曲情 绪 变化 多 端 , 用 细 微 、 运 不 规 则 的 连 、 的 织 体 , 现 孩 子 们 在 游 戏 中 互 相 跳 表 嬉戏 的种 种 神态 , 呈现 孩 童 般 天 真形 象 。 3《 歌 》 .山 的创 作 是 以 湖 南 民 歌 为 素 材 , 曲结 乐
构 是五 句 一 部 曲式 。 调 性 是 A羽 调 式 , 奏 伸 缩 自 节 由。 乐 曲开 始 由两 小 节 引 子 引 入 ,  ̄ J节 巧 妙 运 第 -t , 用 了调 外 色 彩 音 , 音乐 意趣 盎 然 。 - 使 3 9小节 是 双 声 部 叠加 的吟 唱 旋 律 , 调 高亢 、 音 自由 。 — l 节 中右 91小 手 以切 分音 的音 型作 为 伴 奏 声 部 , 托 出悠 远 而 绵 衬 长 的 旋 律 。第 1— 1 2 3小 节 由高 至 低 四 组 八 音 列 音 型 带有 华 彩 性 。这 首 乐 曲的创 作 基 本 保 持 了 湖南 山 歌 音 调 原 貌 , 律 不 断 起 伏 行 进 。此 曲特 性 音 调 结 旋 构 为 “ 商 音 的湘 羽 体 系 : a O ( e 一 — o”。另 加 L — o R ) MiS l 外 此 曲 运 用 了升 高 的 商 和 徽 色 彩 音 ,加 以 钢 琴 织 体 , 成 了 一首 具 有 浓 郁 的湖 南 山歌 音 乐 特 征 和 地 构 域 特 征 的钢 琴 作 品 。 4《 妈 妈讲 故 事 》 结 构 为再 现 单 三 部 曲 式 , . 听 行 板 ,/ 2 4拍 , 呈示 段 为 1 6小 节 , —1 E羽 调 式 。前 两 句 伴 奏 采 用 填 充 性 手 法 , 手 低 八 度 卡 农 , 得 趣 味 左 显 盎然 。 中段 为 1 — 2小 节 , 为 A羽 调 式 , 两句 是 73 转 后 前 两 句 高 八 度 的 完 全 重 复 。 中段 音 乐 更 加 连 贯 流 畅 。 具魅 力 。再 现 段 3 — 4小 节 , 过 一 小 节 的 紧 独 34 经 缩 再 现 左 手 主 题 进 入 , 手做 自由模 仿 。这 是 一 首 右 线 条型 音 乐 思 维 的作 品 , 盾 借 鉴 古 老 的 欧 洲 复 调 谭 音 乐体 裁 , 湖 南 民族 音 调 以 及 中 国传 统 文 化 的 神 同 韵相 结 合 , 乐 曲具 有 浓郁 的 民族 风格 。 使 5《 葬 》 用 多 种 调 式 交 替 的创 作 手 法 , 构 .古 采 结 为 再 现 单 三 部 曲式 ,缓 板 , 4拍 。呈 示 段 1 8小 4/ — 节 , 始 由 大 二 度 交 替 进 行 。 中 段 9 8小 节 , 律 开 —1 旋 开 始 在 中声 部 , 后 在 高 音 区 做 大 二 度 模 仿 。 再 现 随 段 1 — 6小 节 , 全 再 现 呈 示 段 内容 。这 首 乐 曲简 92 完 洁 短 小 , 同音 乐 格 言 , 用 简短 的 旋 律 线 条 作 素 如 采 材 加 以重 复 , 剧 性 的 变 化 贯 穿 全 曲 。其 音 乐 充 满 戏 了神 秘 色 彩 ,体 现 了湘 楚 文化 精 髓 中 的 神 鬼 崇拜 , 且 灵 异 之气 特 别 浓 郁 。 6《 野 》 再 现单 三部 曲式 , . 荒 为 A羽 调 式 ,/ 4 4拍 , 有 表 情 的慢 板 。呈示 段 1 1 — 2小 节 , 曲开 始 是 单声 乐 部 旋 律 织 体 形 态 , 五 声 调 式 音 ( o a D ) 动 以 S lL o 为 机 , 式 清 晰 , 律 明 朗 。 中段 l — 0小 节 , 者运 调 旋 32 作 用 了 大 量 三 度 叠 置 的和 弦 进 行 ,此 段 是 乐 曲 的高 潮 , 题 形 象 精神 饱 满 , 乐 奔 放 、 势 磅 礴 。再 现 主 音 气 段 2 — 7 节 , 尾 材 料缩 减 再 现 。 这首 乐 曲 通过 12 小 结 描 写故 乡野 外 荒 凉 空 旷 的 土 地 , 而 引发 作 者 无尽 从 的遐 想 , 表 达 内心 踌躇 满 志 的情 怀 。 也 7《 》 .云 为带 尾 声 的 单二 部 曲式 , 示 段 2 1 呈 — 3小 节 , 性 为 调 E宫 系 统 ,/ 。十 六 分 音 符 与 四 分音 4 4拍 符组 成 的分 解 和 弦音 型 贯 穿 始 终 。 现 段 1 — 4 再 42小 节 , 性 为 宫 , 声 2 — 0小 节 , 手 采 用 相 同 材 调 A 尾 53 左 料 在不 同调 式 上 位移 。乐 曲采 用 丰 富 的调 式 背 景 变
论谭盾钢琴组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的诗情画意
论谭餉翱曲《嘛水緬的回忆的诗情画意□冯清如―、从作品分析看<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的音乐形象(一)单一部曲式:《山歌》单一部曲式是音乐作品中最小的完整曲式单位,它仅陈述单一音乐主题。
在我国民间音乐中有很多曲子都是由一个乐句通过不断的重复、变奏等手法来构成一个单一部曲式。
《山歌》曲式结构图:单一部曲式引子I I尾声a ai a2a3小节数:1-2345-78-910-1213-14调性:A羽《山歌》是由单一部曲式构成,全曲是节奏自由的田园风格,A羽调式展开并贯穿始终,属于非方整性乐段。
引子:左、右手交替上行和下行琶音表现出山谷的空旷与神秘,随着自由的节拍和节奏的延长,仿佛是大山里歌声的回音。
随着三组单倚音与左手音程的结合,声音渐渐地消失,引出了主题旋律。
主题:高声部旋律运用了大量的三度音,并以大量前倚音来装饰,使主题旋律更加生动活泼,左手则配以八度和弦使低音的声音更厚重,让人印象深刻的同时也展现出山中唱歌神秘悠远的感觉。
a句是全曲的主题材料,旋律优美;%与a句是同头异尾的平行乐句,左手与高声部旋律一致,加厚了旋律声部;a2在主题材料的基础上,四组八度和弦以琶音的形式向上递进,把乐曲推向高潮;a3句的变化比前两句更加明显,中间声部以主题材料变化的形式出现,右手以小切分节奏型二度三度的和弦不断重复与低声部旋律相结合,从而达到乐曲的高潮。
尾声:从“PPP”(极弱)开始,左、右手下行音阶由快到慢交替演奏仿佛山中泉水般的清澈透明,及渐弱的右手八度音结束在山中清澈透明的空气中。
(二)单二部曲式:《秋月》单二部曲式由两个部分组成,每部分为乐段或相当于乐段的结构,单二部曲式的第二部分在主题材料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
单二部曲式的第一部分通常会转到其属调或者平行调,第二部分结束在主调,调性收拢确定其完整的结构。
《秋月》曲式结构图:单二部曲式散板.散板小节数:12-78-1314调性:"E羽A商节羽'E羽《秋月》是由单二部曲式结构构成的,由两个平行乐段构成,弓I子与尾声部分都是具有民族音乐元素的散板,节奏自由,具有迷人的艺术魅力。
谭盾钢琴组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简析
/I■,,、Jf1\
1
, l
事
#
r
一
l
0一
置 皇 皇 ∥r 1 写 皇l 嗣 一
= E
在上例中 ( 自《 选 军民大生产》 ,第二拍 的清羽为三音 ,使下属和 ) 弦成为小三和弦 ,从而对 比出结束 和弦大 主和弦 ( 变徵为三音) 的明 亮 色彩 。 综上所述 ,在王建中先生改编钢琴作 品当中 ,变和 弦的使用不拘 格 ,既运 用 有 注 重 功 能性 的变 和 弦 ,又 有 偏 重 色 彩 性 的变 和 弦 ,同 时还运用了许多五声性 的变和弦 ,这些变和弦的运用都并非单纯炫技 , 而都是 与作 品的意境 自然的融为一体 ,这些既反映 了作 曲家对传统和 声技法 的娴熟运用 ,又体现其对和声技法民族化的有益探索 。 彭 浩 宇 20 届 湖 南师 大 音 乐 学 院理 论 作 曲方 向硕 士 ,现 为湖 南 04 科技 大 学艺 术 学院 音 乐 系讲 师 。
一
( 论 文属 湖 南科 技 大 学教 育科 研 资助 项 目,项 目编 号 :G 0 4) 本 379
谭 盾钢琴组曲 八幅 《 水彩画的回忆》 简析
口 何 涛
谭盾是世界著名华人 作曲家 、 涵 盖 歌 剧 、交 响 戏 剧 、交 响 协 奏 指 挥 家 。近 十 多 年 来 在 国 际 乐 坛 曲 、电影 音 乐及 众 多 器 乐作 品 。 声誉 日隆 ,先后 获 得 “ br Wee 国际 在谭 盾 的艺 术 实践 中 。始终 贯穿 作 曲奖 ” 、格 文 美 尔古 典 作 曲大 着 这 样 一 个 原 则 — — “ 创 新 的 形 以 奖 、格 莱美 大奖 、奥斯 卡最佳 原 式进行对文化遗产 的继承 。 ”本文 创音乐 奖 ,被 美 国音 乐协 会授 予 仅 以谭盾早 期创 作 的一套钢 琴组 20 年度 “ 00 最佳作 曲家”称号。 曲 幅水彩画 的回忆——家》 为 谭盾 的音 乐创 作 活动 涉及 音 例 ,分析谭 盾是 怎样在 他的 钢琴 乐 艺术 领域 的许多方 面 。其作 品 曲 中贯 彻这 一原则 的 ;又是怎 样
《八幅水彩画的回忆》中《秋月》的难点讨论
《八幅水彩画的回忆》中《秋月》的难点讨论《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是谭盾先生1978年创作的一首钢琴组曲,有八首独立的乐曲组成,第一首《秋月》的创作具有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特征,乐曲充满梦幻的色彩使听者耳目一新。
乐曲中运用了五声调式及丰富的和声、旋律层次来表现他的思乡情绪。
《秋月》的结构的精致简短、标题的生动鲜明、演奏技巧多样性,需要演奏者对演奏技法进行综合运用。
《秋月》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乐曲中有对民族乐器“筝”的音色的模仿,同时借鉴钢琴独特的音域与音色优点,中西合璧,其音乐意境也是对长期接受西方演奏技巧风格方法上的学习者们,是一种补充,更是一种挑战。
因此,作为一名钢琴教师,结合自身的演奏体会对作品《秋月》的演奏方式方法、音乐意境进行探索,使自己在弹奏中能更好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作品,提高对作品音乐形象的塑造。
一、作曲家、作品简介(一)作曲家——谭盾谭盾于1957 年出生于湖南长沙,1985 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在校期间其音乐才能就倍受关注,还被称为学校的“四大才子”之一。
作为“东方之骄子”的谭盾,如旗帜一般引领着同代作曲家及当前中国音乐乃至世界音乐的发展前进方向。
他的创作时时闪烁出人类生存的的忧患意识、保护文化遗产民族意识和时尚生活现代意识,充分表现出作曲家本人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以及作曲家所具有的艺术责任感。
(二)作品简介钢琴组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创作于1978年,是谭盾从湖南到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后的一首作品。
在谈及这首作品时,谭盾说:“那时,我在拼命学习西方古典和现代音乐的同时,又很想家。
舍不得儿时的那些伴我长大的民谣和记忆。
于是我写了我的第一部钢琴作品,像是我思乡的日记。
”1正如作者所说,作者用钢琴将自己家乡描绘成一幅幅形象鲜明、简短的水彩山水画卷,而每一幅作品都带有浓浓的乡情。
这是由八首独立的钢琴小品构成,个个质感、简单、纯粹。
如标题所说,每首都是一幅水彩画。
八首作品分别是《秋月》《逗》《山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古葬》《云》《荒野》《流云》《荒》,其中前四首是根据民谣作为创作音乐元素改编而成,而本文所提及的《秋月》就在其中,民族音乐色彩浓厚。
《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曲式形态研究(下)
《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曲式形态研究(下)
张彩云
【期刊名称】《戏剧之家》
【年(卷),期】2013(000)007
【摘要】谭盾创作的钢琴组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在创作上将西方作曲技法
与我国民族音乐元素融为一体。
这部组曲的创作可视为谭盾后来一系列作品的序奏,同时也为我们了解这个时期中国作曲家的创作特征提供了一个具体实证。
本文主要研究组曲各个乐章结构形态,以及各乐章结构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
【总页数】2页(P99-99,117)
【作者】张彩云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重庆 40071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布索尼《C大调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曲式结构形态研究 [J], 贾波
2.布索尼《C大调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曲式结构形态研究 [J], 贾波;
3.中国传统音乐曲式结构形态研究 [J], 李舒幸
4.《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曲式形态研究(上) [J], 张彩云
5.论谭盾钢琴组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的诗情画意 [J], 冯清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谭盾钢琴组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的分析与演奏
旋律, 同时低音部增加 了 续音 使层次和音响更为丰满。这 持 首乐曲旋律高亢 、 舒展 、 起伏 , 民族调式的运用丰富了乐曲的
色彩, 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
7 《 》Fo t gCo d) 、 云 (la n l s i u
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 乐曲采用了多种调式交
替和调性 游离的写作手法 。上行流动的伴奏音 型贯穿 全曲,
在弹奏听妈妈讲故事时要注意两个旋律的走向注意左右手的分句以及呼吸特别是第一段的右手要意句子的长线条见第二段要通过改变双手触键的力度和速度来控制音色弹奏这段音乐时手指一定要主动手指指尖处一定要时时有警觉性同时要注意句尾的收束见例2
乐府新声 ( 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09年第 4 20 期
T E NE V C F YU — F T e A ae c Pr dcl fS e yn o sraoy o s ) H W OIE O E U(h cdmi ei i hn ag C nevtr fMui o ao c
作者 简介 : 宪伟 (94 )沈 阳音 乐学 院钢 琴 系副教授 。 程 16~ ,
8
—
乐府新 声( 沈阳音乐学院学报)09 20 年第 4 期
素并带有葬礼进行曲风格的主题赋予 了神秘色彩 。 B段展开
3《 .山歌)Hed o’S n ) ) rb y o g ( S
这 首乐 曲的创作手法和第一首有些相似 。 五声音调 的旋 部分是将原来的主题加以和弦式发 展, 本带有行进步伐的 原
作为当今华人在国际乐坛上的领军人物之一, 谭盾以其 小节为第一部分 , ~ 2小节是第二部分, 2小节之后的散板 7l l
oa 由极具表现 多元化的音乐风格; 现代化的创作理念 ; 民族化的音乐语言以 再现了引子中音乐材料的 C d 。乐 曲为羽调式 , 连续的五声音阶的旋律再加上小二 及传统与现代兼融的作曲技法, 不断进行着新的尝试与刨作 。 力的三个 P的柔板开始 。 虽然有 一少部分人对谭盾的创作持怀疑的态度, 但不可否认 度的装饰音, 使引子的音 乐非常 民间化又具有现代音 乐的特
谭盾钢琴组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的创作研究
谭盾钢琴组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的创作研究作者:王琼来源:《音乐时空》2014年第24期摘要:近年来在国际乐坛最活跃的华裔作曲家谭盾,其创作领域广泛,音乐风格多变,文化内涵丰富,因而在乐坛上备受关注。
谭盾的作品具有较为明显的东方文化色彩与时代精神。
从一定程度上说明谭盾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与高超的音乐创作才能。
在其众多作品中,《八幅水彩画的回忆》作为创作初期的一部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与西方文化,他将西方作曲技术与中国湘楚民间音乐有机地结合,这种创作思维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影响极大。
本文以《八幅水彩画的回忆》为例,从其创作技法方面探讨谭盾的钢琴创作。
关键词:谭盾钢琴组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创作技法在国际乐坛上,谭盾是最为著名的中国作曲家、指挥家。
谭盾出生在湖南,深受当地民间音乐的影响。
在谭盾创作的过程中,其致力于民族音乐的创作。
在创作中,灵活运用中华文化给予他特有的灵感。
在音乐不断发展中,谭盾与其作品已经成为了一种音乐文化的符号,吸引着不同国籍、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与不同语言的目光。
在其创作中,谭盾利用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湘楚文化,使其创作领域逐渐变宽,音乐风格不断变化,深受人们的喜爱。
从谭盾开始创作时起,每一部作品都会受到人们的关注。
同时,其创作的作品包含了国内外的各项艺术奖项。
一、谭盾及其创作特点谭盾的创作风格与其成长环境、生活经历以及教育背景具有紧密的联系。
谭盾出生在多民族的湘楚湖南。
伴随着文革长大。
在接受国内优质的专业音乐培养之后,远赴美国深造,随之在那生活多年。
谭盾在醇厚的湘楚文化背景中长大,习惯花鼓戏与民间小调。
使得在其后期求学中,猛然发现家乡的文化已经深入其骨髓。
在此过程中,谭盾抱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开始了追忆童年与反映家乡的的音乐创作。
经过多年专业音乐培养与熏陶,其音乐创作技术日渐成熟。
在创作的过程中,谭盾的音乐视野逐渐开阔。
因此,他慢慢开始了将西方文化与湘楚文化相互融合的音乐创作。
谭盾 《八幅水彩画的回忆》 作品及演奏分析
当代音乐2019年第12期MODERNMUSIC谭盾«八幅水彩画的回忆»作品及演奏分析赖薇茹[摘㊀要]从近几年开始ꎬ作为著名音乐人的谭盾以及他的钢琴作品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ꎬ对于他的音乐作品的研究尤其是对«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的学术性研究逐渐蓬勃ꎬ其中更侧重作品风格以及创作呈现的特征ꎬ而作品中演奏处理的研究性占比较少ꎮ本文将以笔者在演奏中总结的经验为基础ꎬ通过对作品的曲式结构㊁作曲技法以及演奏处理等全方位的了解以及探究ꎬ已达到帮助演奏者对作者以及作者风格有更深入了解的目的ꎬ并在现实演奏中起到正向积极的影响ꎮ[关键词]谭盾ꎻ钢琴演奏ꎻ民族音韵ꎻ踏板运用[中图分类号]J624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7-2233(2019)12-0097-04[收稿日期]2019-09-03[作者简介]赖薇茹(1995 ㊀)ꎬ女ꎬ华中师范大学钢琴演奏艺术硕士研究生ꎮ(武汉㊀430079)一㊁«八幅水彩画的回忆»作品简介谭盾(1957 )ꎬ当代著名音乐家ꎬ美籍华裔ꎮ他的音乐作品«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是以民族音乐作为侧重点ꎬ把钢琴和声节奏改变ꎬ又增添了模仿笛子㊁筝㊁锣等等传统乐器的元素ꎬ出现了一丝不同的风格ꎬ也极具了湘西味道ꎬ与众不同ꎮ除此之外ꎬ对于印象派的和声风格也是有所选取ꎬ呈现出来的整部组曲具有浓郁的湘西民间风格ꎬ也具有西方音乐的时代解温感ꎮ组曲一共有八首比较短小精悍的小曲组合而成的ꎬ这八首小曲的题目分别为«欢»«云»«荒野»«古葬»«听妈妈的故事»«山歌»«逗»«秋月»ꎮ[1]这八首小曲仿佛是光影斑驳的水中画ꎬ展现了作者的儿童时光ꎬ承载着作者对于自己家乡故土的眷恋之意ꎬ传达给听众思念家乡故土的情感以及生活的感悟ꎮ这八首小曲中ꎬ«听妈妈的故事»«逗»«秋月»«山歌»的创作素材是湖南的民谣ꎬ作者以四首小曲中厚重的湘西风情感怀过去想念故土的思乡之意ꎮ«荒野»«古葬»这两首是以作者孩童时期对当时家乡 婚丧嫁娶 的风俗特有的记忆作为创作素材ꎬ曲子整体较为沉稳缓和ꎬ带给人一种沉稳宁静的音乐情感ꎮ«欢»«云»这两首最尾部的小曲ꎬ从沉重逐渐到明快ꎬ与前面的音调有着明显的不同ꎮ二㊁«八幅水彩画的回忆»作品及演奏分析第一首«秋月»ꎬ谱例1:复乐段结构曲式ꎮ第一小节为引子ꎬ散板ꎬbE羽调式ꎮA段bE羽调式ꎬ由两个乐句构成ꎬ第一乐句4小节ꎬ第二乐句2个小节ꎬ是对第一乐句的展开ꎮB段#羽调式ꎬ由两个乐句构成ꎬ第一乐句2小节ꎬ旋律与A段第一乐句相似ꎬ第二乐句为4小节ꎬ旋律则与A段的第二乐句相似ꎮ尾声ꎬ共2小节ꎬbE羽调式ꎬ旋律与开头的引子相似ꎮ在演奏这首小曲时ꎬ对于乐曲中的修饰音要特别注意ꎬ见谱例1ꎮ这种在旋律中用作修饰的音符不属于旋律中的音ꎬ但整首作品中的氛围渲染与表现形象却非常倚重修饰音ꎬ是创作者为丰富作品中的情感将其安放在了其中ꎮ乐曲中前倚音较多ꎬ这是仿照古筝的音色ꎮ音符前后的装饰音就是倚音ꎬ装饰音的其中一种ꎬ弹奏的要点是在右手手指的灵活性和双手的力量衔接ꎬ手指需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同时也要轻巧迅速离键ꎬ主要力量集中在装饰音的音符上ꎮ弹奏轻巧ꎬ节奏稳定ꎬ最重要的就是双手灵巧配合默契ꎮ第二首«逗»ꎬ谱例2:790㊀㊀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ꎮ前两小节为引子ꎬD羽调式ꎬ2/4拍ꎮ第一乐段D羽调式ꎬ共由两个乐句构成ꎬ第一乐句10小节ꎬ最后在主调主和弦终止ꎻ第二乐句10小节ꎬ旋律与第一乐句相似ꎬ并且还是终止在主调主和弦ꎮ由此ꎬ构成该乐段的非方整结构ꎬ平行素材ꎬ收拢性乐段ꎮ连接部3小节后转入G羽调式ꎮ中段由三个乐句构成ꎬ第一乐句9小节ꎬ旋律与乐段第一乐句相似ꎻ第二乐句5小节ꎬ素材是对第一乐句的展开ꎻ第三乐句4小节ꎬ旋律与第二乐句相似ꎬ三个乐句都是以G羽调式主和弦为终止ꎮ[3]再现乐段共两个乐句ꎬ各9小节ꎬ旋律转为D羽调式ꎮ尾声D羽调式ꎬ4小节ꎬ是对主题素材的补充ꎮ在这首小曲的演奏中ꎬ重音是需要特别注意的ꎬ见谱例2ꎮ这首曲子最突出的就是节奏ꎬ节奏较快所以准确度难以把握ꎮ特别是逐渐加快的速度ꎬ拍子比较容易混乱ꎬ小节的重音也难以分辨ꎬ所以会有听众觉得节奏混乱ꎬ略显慌张ꎮ这部作品乐曲左右手出现以八分音符作为伴奏的时候ꎬ弹奏时要注意落提的方式[2]ꎬ因此既是 落 的音也是小节的第一拍ꎬ弹奏时需要更明确的体现是小节的第一拍ꎬ所以要比后面三个音更重一点ꎬ这样节奏感就会很清楚ꎮ此外ꎬ这首作品中的重音记号也基本都在小节的前一拍中ꎬ要把这些重音明确要把这些重音明确的展现出来ꎬ乐曲中的气氛就是重音来装饰ꎬ将传递到手指尖的力量集中按键且快速离键㊁抬手ꎬ让重音干脆的出现ꎬ是整首音乐最富节奏感的修饰ꎮ第三首«山歌»ꎬ谱例3:一部曲式结构ꎮ引子两小节ꎬ散板ꎬA羽调式ꎮ第一乐句为第3-4小节ꎬ结束于主调主和弦ꎻ第二乐句为第5小节ꎬ素材与第一乐句相似ꎬ终止于主调属和弦ꎻ第三乐句为6-7小节ꎬ素材与第一乐句相似ꎬ终止于主调主和弦ꎻ第四乐句是从第8小节开始ꎬ到第9小节前半部分ꎬ终止于主调主和弦ꎻ第五乐句从第9小节后半部分开始ꎬ至第10小节前半部分结束ꎬ素材与与第一乐句相似ꎬ旋律持续于低音声部ꎬ终止于主调主和弦ꎮ尾声是从第10小节后半部分开始ꎬ直到第12小节ꎬ最终结束于主调主和弦ꎮ在演绎这首乐曲时ꎬ对于琶音的处理需要注意ꎮ琶音在弹奏时最重要的就是力量的转移ꎬ让手腕的力量带动手指ꎬ并在传动力量的过程中ꎬ手指需要灵敏且独立ꎬ手腕要充满弹性的力量ꎮ要将手指㊁手腕㊁手臂三者之间的力量转换配合需要默契[3]ꎮ㊀㊀第四首«听妈妈讲故事»ꎬ谱例4: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ꎮA乐段由四个乐句构成ꎬE羽调式ꎬ2/4拍ꎬ方整性结构ꎬ展开性素材ꎬ收拢性乐段ꎮ第一乐句4小节ꎬ开始于E羽调式ꎬ终止于主调属和弦ꎻ第二乐句4小节ꎬ旋律是对第一乐句的展开ꎬ终止于主调主和弦ꎻ第三乐句4小节ꎬ旋律与第一乐句相似ꎬ终止于主调属和弦ꎻ第四乐句4小节ꎬ旋律与第二乐句相似ꎬ终止于主调主和弦ꎮB段由四个乐句构成ꎬ第一乐句4小节ꎬ调式由E羽转入A羽ꎬ旋律是对乐段第一乐句的变奏ꎬ终止于A羽调式属和弦ꎻ第二乐句4小节ꎬ旋律是对乐段第二乐句的变奏ꎬ终止于A羽调式主和弦ꎻ第三㊁第四乐句则是将第一㊁第二乐句提高八度ꎬ重复一次ꎮ连接段1小节后旋律发展回到主调E羽ꎬ引入再现段ꎮ再现段共两个乐句ꎬ第一乐句4小节ꎬ第二乐句7小节ꎮ这首曲子难点是对连奏技巧的标准ꎮ«听妈妈讲故事»ꎬ这首乐曲是以线性叙述来展现音乐故事ꎬ连奏就像在讲故事一样ꎬ我们讲话不能一字一呼㊁一字一吸ꎬ而是一口气讲完一句话ꎮ道理一样ꎬ作品中的连线也是需要这样处理的ꎮ手指弹奏一个音时手不要马上离开键盘[4]ꎬ直到下一个音弹出上一个音再结束ꎮ这样既有力量的音色又能表达出丰富细腻的情感ꎮ第五首«荒野»ꎬ谱例5: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ꎮA段呈示段该乐段为非方整结构ꎬ平行素材ꎬ收拢性乐段ꎮ由两个乐句构成ꎬA羽调式ꎬ4/4拍ꎮ第一乐句7小节ꎬ第二乐句5小节ꎬ旋律是与第一乐句相似ꎬ终止于主调主和弦ꎮB段对比段由两个乐句构成ꎬ第一乐句7小节ꎬ调式由A羽转入E宫ꎬ旋律是对A段呈示段第一乐句的对比ꎬ第二乐句8小节ꎬ变化再现主题ꎬ调性游移ꎮ演奏这首曲子时ꎬ和弦和大跨度都是需要多加注意的地方ꎮ这首曲子中跨度大的和弦数量较多ꎬ带来的影响就是乐器有恢宏磅礴的气势ꎮ但是掌握难度较大ꎮ想要弹奏好这些和弦ꎬ力量是从头至尾不可或缺的ꎬ手指下落到琴键底部的时候ꎬ全身的力量都要集中在指尖ꎬ其次是要弹奏整齐ꎮ和弦是多个音同时弹奏组成ꎬ所以琴键必须同时890当代音乐 2019年第12期下落ꎬ尤其4指ꎮ第六首«古葬»ꎬ谱例6: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ꎮ第一小节为引子ꎬ调性游移ꎬ4/4拍ꎮA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ꎬ非方整结构ꎬ展开性素材ꎬ开放性乐段ꎮ第一乐句2小节ꎬ调式综合ꎻ第二乐句4小节ꎬ旋律是对第一乐句的展开ꎮ连接段1小节ꎮ乐曲B段由两个乐句构成ꎬ第一乐句4小节第二乐句4小节ꎬ旋律是对第一乐句的大二度模进ꎬ旋律在高㊁低音声部轮流出现ꎮ紧接着是1小节的连接ꎬ再现段完全重复性再现ꎬ共两个乐句构成ꎬ第一乐句2小节ꎬ第二乐句8小节ꎮ演奏这首曲子时ꎬ同样需要大跨度和弦ꎮ身体的力量要善于借用ꎬ从手臂传达到手腕㊁手指ꎬ不是单纯以手腕的力量去压ꎮ漂亮的和弦是力量的结果ꎬ如果开始不得要领ꎬ可以尝试站这着弹奏ꎬ以手指尖的力量来支撑身体ꎬ是将全身的力量集中在手指尖的感觉ꎮ另外ꎬ和弦弹奏要同时按键ꎬ要正确运用指法ꎬ准确整齐地弹奏ꎬ避免漏掉音符ꎮ第七首«云»ꎬ谱例7: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ꎮ第一小节为引子ꎬ调性游移ꎬ4/4拍ꎮA段呈示段由两个乐句构成ꎬ非方整结构ꎬ展开性素材ꎬ转调性乐段ꎮ第一乐句6小节ꎬ调性游移ꎻ第二乐句6小节ꎬ旋律是对第一乐句的展开ꎮB段对比段由两个乐句构成ꎬ第一乐句调性泛化ꎬ5小节ꎬ旋律与A段呈示段主题形成对比ꎻ第二乐句6小节ꎬ变化再现了A段呈示段的第二乐句ꎮ尾声6小节ꎬ乐曲结束ꎮ演奏这首曲子时ꎬ需要注意伴奏音型的转化ꎮ这首作品一共出现了两种节奏型ꎬ一种是A段的分解和弦五音连奏ꎮ这里要重点关注手指力量的掌握以及指法的固定ꎬ在手指力量落下之前ꎬ用手腕带动ꎬ顺势向转指的方向带动ꎬ以避免在落键时声音过于生硬ꎮ还有一种是B段音的十六分音符流动ꎬ弹奏首先需要固定指法ꎬ但其中左右转指会运用得比较多ꎬ这就需要借用到整个手臂的力量ꎬ单纯手腕的力量已经不能满足这一部分的弹奏了ꎬ手臂随着音符摆动ꎬ力量从身体传到到手臂从而带动手腕手掌ꎬ左右压低ꎬ右手跨度要有抛物线式的优美弧线ꎬ这时的音均匀且流畅ꎮ这两种伴奏都是力量转移ꎬ尤为重要ꎮ在这个过程中ꎬ主要手指不能一直依靠惯性ꎬ要有主动性的弹奏ꎮ手腕需要灵活放松ꎬ能演奏出流水般的伴奏ꎬ手臂㊁手腕㊁手指的配合是密不可分的ꎮ第八首«欢»ꎬ谱例8: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ꎮ引子共2小节G徵调式ꎬ2/4拍ꎮ紧接着是4小节的连接段ꎮA段呈示段由两个乐句构成ꎬ是非方整结构ꎬ平行素材ꎬ收拢性乐段ꎮ第一乐句8小节ꎬ终止于主调主和弦ꎻ两小节的连接句ꎻ第二乐句8小节ꎬ旋律与第一乐句相似ꎬ移高八度ꎬ终止于主调主和弦ꎮ随即5小节连接后引入B段ꎮB段对比段由两个乐句构成ꎮ第一乐句8小节ꎬ调式为G宫调式ꎬ旋律是A段呈示段第一乐句的展开ꎬ后离调到A宫调式ꎻ连接句10小节ꎬ调性重回归到G徵调式ꎻ第二乐句8小节ꎬ变化再现呈示段第一乐句ꎬ终止于主调主和弦ꎮ尾声6小节ꎬ终止于主调主和弦ꎮ演奏这首曲子时的难度在于对音程的弹奏ꎮ这首作品中常见二度㊁四度音程ꎮ两个音同时弹奏即构成了和声音程ꎬ或可称为双音ꎮ想要谈好音程就要把握一些技巧:手掌要有力量ꎬ保持成一个拱形ꎬ力量从手臂传到手掌ꎬ弹奏时要求手指同一时间落下ꎮ这首作品大多数的音程是以挑音的形式弹奏ꎬ并且力量要保持均衡ꎬ手指不管落下还是起来都需要同时ꎬ以保证声音短促切统一ꎮ三㊁«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演奏难点(一)触键技巧触键方式的不同是最能展现乐曲的手段之一ꎮ最后呈现的音响效果要求不同的触键方式ꎬ这对钢琴的音色有着直观的影响ꎮ这对演奏者细腻的感受都有较高的要求ꎬ指尖对琴键落下的轻重深浅ꎬ手指力度以及控制程度都有影响ꎬ让弱音不显飘忽ꎬ强音不显笨重ꎮ这就对演奏者细腻的情感触觉和灵敏的听觉相互配合ꎬ追求演奏技巧的同时对于音色也要有一定的把控ꎮ八幅水彩画分别是八幅不同的景色ꎬ这就需要演奏者为把控不同的音色而考虑采用不同的触键方式加以演奏ꎮ例如在第一首乐曲«秋月»的长线条旋律表达中ꎬ对于双手的力量转换就有较高的要求ꎬ要在钢琴琴键上仿照出古筝刮奏㊁揉弦㊁拨弦等独特的弹奏方式ꎬ已达到复古又不突兀的自然效果ꎮ所以ꎬ在这首乐曲中需要对装饰音多加注意ꎬ手指需要充分发挥主动性而且轻巧快速离键ꎬ主要力量在装饰音的音符上ꎮ按键轻巧ꎬ节奏均匀ꎬ最重要的990赖薇茹:谭盾«八幅水彩画的回忆»作品及演奏分析就是双手灵巧配合默契ꎮ弹奏«山歌»时ꎬ要展现出歌声婉转的表达ꎬ演奏的过程中指心里要有旋律ꎬ手指下落时不能过快ꎬ贴着琴键下落ꎬ音符通过手部力量来传达出音乐的连贯性ꎮ所以ꎬ在演绎这首乐曲时ꎬ对于琶音的处理需要注意ꎮ琶音在弹奏时最重要的就是力量的转移ꎬ让手腕的力量传动手指ꎬ根据运动的方向带动手指做连奏ꎮ在传动力量的过程中ꎬ手指需要灵敏且独立ꎬ手腕要充满弹性力量ꎮ«云»左手从一组十六分音符上行到一个四分音符ꎬ这种伴奏音型贯穿整首小曲ꎬ高声部如歌地表现云彩的飘逸ꎬ低声部由右手进行交叉弹奏ꎬ整体呈现出流动性特点ꎮ弹奏这首乐曲首先需要固定指法ꎬ但其中左右转指会运用的比较多ꎬ这就需要借用到整个手臂的力量ꎬ单纯手腕的力量已经不能满足这一部分的弹奏了ꎬ手臂随着音符摆动ꎬ力量从身体传到到手臂从而带动手腕手掌ꎬ左右压低ꎬ右手跨度要有抛物线式的优美弧线ꎬ这时的音均匀且流畅ꎮ另外ꎬ颤音不能过长ꎬ要轻松一些ꎮ谱例9:«欢»这首乐曲是由大量音程组成ꎬ多为四度ꎬ中间连接处用大二度完成过渡ꎮ弹好音程需要掌握的技巧是:手掌要有力量ꎬ保持成一个拱形ꎬ力量从手臂传到手掌ꎬ弹奏时要求手指同一时间落下ꎮ这首作品大多数的音程是以挑音的形式弹奏ꎬ并且力量要保持均衡ꎬ手指不管落下还是起来都需要同时ꎬ以保证声音短促切统一ꎮ(二)踏板运用踏板在钢琴音乐中的位置是至高无上的ꎬ因为有了踏板所以才有更加立体的音乐色彩ꎬ让音乐情感能够更加丰富和饱满ꎮ演奏者想要营造氛围让音乐更加生动时会运用到踏板ꎻ想要在恢宏的大型乐曲中更加有声势会运用踏板ꎻ想要在压抑悲伤的作品中更加阴郁也会运用踏板ꎬ踏板的运用不仅是演奏者的情绪会发生变化ꎬ同时也会引发听众的情感变化ꎮ在不同风格的音乐中踏板的使用也是不尽相同ꎮ如果演奏绵长㊁厚重的音乐ꎬ踏板就要踩得深且长ꎬ换踏板快速ꎬ避免切断音的延续ꎻ如果演奏音阶型的跑动旋律ꎬ踏板就要踩得短而浅ꎬ避免出现浑浊的效果ꎮ例如:«秋月»在创作时作者感受到的情景是开头由远及近ꎬ结尾处由近渐远ꎬ首尾呼应ꎮ在弹奏过程中延音要长踩踏板ꎬ根据乐句ꎬ不需频繁更换ꎬ以保证乐曲呈现出的情景ꎮ在即将结束的位置适时加入弱音踏板ꎬ这样可以使音色层析拉宽ꎬ呈现一种立体环绕式的效果ꎬ让听众有一定的空间进行想象ꎮ«逗»这首乐曲最吸引人的就是节奏欢快ꎬ这样的乐曲节奏较难把握ꎬ特别是越弹越快ꎬ每一小节的拍子都基本听不出ꎬ重音也难以分辨ꎬ所以会有听众觉得节奏混乱ꎬ略显慌张ꎮ这首作品的大多重音记号都是在前一拍有标注的ꎮ在按键时指尖的力量需要快速触键ꎬ快速离开ꎬ踏板的处理应该选择半踩踏板方式ꎬ从而使重音表现得利落干脆ꎬ没有拖沓ꎬ增强节奏律动性ꎮ这首«听妈妈的故事»是复调作品ꎬ在这类音乐中ꎬ踏板对于演奏者的听力有更高的要求ꎬ以这首作品展现出的情景ꎬ使其承担润色作用ꎬ过多而糊ꎬ过少而干ꎮ在小曲的第9小节至第16小节(见谱例10)ꎬ为了旋律更加突出ꎬ踏板应根据卡农的对话来更替ꎮ这里需要缓慢放下踏板ꎬ即踩下再缓缓抬起ꎬ不做停留ꎬ这样可以使音色更加清晰ꎬ建议使用半踩踏板ꎮ谱例10:结㊀语这部«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是新旧迭代㊁东西交融充满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ꎮ这部音乐作品汲取了西方音乐中精华ꎬ在速度㊁旋律㊁织体㊁曲式㊁节奏等多方面都有不同于其他作品的地方以及演奏难度ꎮ所以ꎬ作者认为在演奏中需要侧重踏板的运用以及触键技巧多方面统一结合ꎬ这样才能达到正确传达音乐情感以及音乐表现ꎮ通过八首小曲的风格㊁演奏分析ꎬ对音乐的更加深入理解能更有利于展现作品的细节情感以及色彩层次ꎬ让听众仿佛置身于情景之中ꎬ视觉听觉同时都能感受到作品带来的震撼ꎮ其次ꎬ对这部作品进行剖析后ꎬ更能准确掌握中国钢琴音乐的风格特点ꎬ从而对于传统民乐也有不同的感触ꎬ更全面了解音乐作品中传达的意义ꎮ最重要的是ꎬ«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是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宝藏ꎬ它的出现为我国钢琴音乐发展之路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ꎮ注释:[1]朱静华.谭盾钢琴组曲«忆»所体现的 巫楚 文化解读[J].名作欣赏ꎬ2010(03):139 141.[2]朱㊀艺ꎬ曾小安.谭盾钢琴组曲«忆»探析[J].歌海ꎬ2009(01):44 45.[3]李㊀晶.浅析中国钢琴小品的艺术表现 以谭盾«忆»组曲选段为例[J].电影评介ꎬ2010(01):85 86.[4]吴㊀迪.谭盾钢琴组曲«忆»演奏浅析[J].大舞台ꎬ2012(05):31 25.(责任编辑:崔晓光)001当代音乐 2019年第12期。
谭盾《八幅水彩画的回忆》创作特点与演奏分析
谭盾《八幅水彩画的回忆》创作特点与演奏分析谭盾是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的作品以独特的个人风格、充满中国文化元素而闻名。
他的音乐作品广泛涉及交响乐、室内乐、声乐和电子音乐等多个领域。
其中,他的《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是一部具有创新意义和美感的作品。
本文将对这部作品的创作特点和演奏进行分析。
首先,谈到《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的创作特点,最引人注目的是其极富中国特色的音乐语言。
谭盾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巧妙融入其中,使得作品既具有国际化的艺术表达,又保留了浓厚的中国文化氛围。
通过运用中国乐器的特殊音色、旋律的模仿和节奏的演绎,他创造了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让人真切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次,该作品在结构上展现了严谨的艺术构思。
作品分为八个乐章,每个乐章都通过标题和音乐形式将画作中的景象生动地呈现出来。
乐曲的结构清晰,旋律丰富而富有变化,展示了谭盾的深厚的音乐造诣和艺术品味。
同时,他巧妙地运用了对位法、音乐装饰技巧和声部的合理安排,使得整个作品既充满了音乐语言的魅力,又具备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情感表达。
另外,谭盾在作品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演奏技巧,将乐器的音色特点发挥到极致,展现了作品的个性化与细腻性。
在技术层面上,他采用了各种复杂的演奏技法,如琴弓、和音击打、轮指等,使得乐曲充满了变化和迷人的色彩。
同时,他注重音乐的细节处理,通过细腻的铺陈和抑扬顿挫的表达,将音乐的情感和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最后,演奏者在演奏《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时,需要全情投入地理解和演绎作品的内涵,将谭盾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透过音乐语言传达给听众。
演奏时需要把握好作品的节奏和速度,同时注重对音色和音乐细节的处理,通过细腻而准确的表现,将作品的美感和内涵完美展示出来。
总之,谭盾的《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是一部具有创新性和美感的作品,体现了他独特的音乐语言和深厚的艺术造诣。
作品以其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个人风格,成为了中国当代音乐的重要代表之一。
赏析谭盾钢琴组曲——小品《逗》
黄河之声 2019年第20期 总第545期◎ 器乐演奏实践刘思宇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广东 湛江 524094)摘 要:谭盾是蜚声国际的美籍华裔音乐家,目前一直活跃在世界音乐的舞台上。
笔者将对谭盾钢琴组曲《八副水彩画的记忆》之《逗》的创作背景、音乐分析、演奏提示、版本比较这几方面与读者一起赏析。
关键词:谭盾;《逗》;音乐分析;版本比较赏析谭盾钢琴组曲——小品《逗》一、作曲家谭盾简介谭盾(1957-),湖南人,是享誉世界的美籍华裔作曲家,指挥家。
他曾获得:格文美尔作曲大奖(1999年)、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金象奖(2001年)、格莱美大奖(2002年)、德国权威的巴赫奖(2011年)等。
1997年他为香港回归中国的交接仪式创作了《天地人》,并被纽约时报评为“国际乐坛最重要的十位音乐家之一”;2006年被影响世界华人盛典评为“影响世界的十位杰出华人”大奖。
二、作品的创作背景谭盾的钢琴组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创作于1978年,是他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创作的首部钢琴作品。
谭盾曾说:“我在拼命学习西方古典和现代音乐的同时,又很想家。
舍不得儿时那些伴我长大的民谣和记忆。
于是写了我的第一部钢琴作品《八副水彩画的回忆》,像是我思乡的日记。
”[1]中国著名钢琴家傅聪和朗朗曾演绎过这套组曲,之后谭盾对作品又进行修改和完善,并赋予它新的标题和顺序,从艺术性和完整性上再次对作品全面提升。
2003年,钢琴家朗朗在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首次完整地演奏了这部作品,随即轰动了世界。
《逗》是《八幅水彩画的回忆》钢琴组曲中的第二首,也是笔者要赏析的主题。
它是作曲家根据湖南民歌《新嫂嫂》的素材,沿用民歌的D羽调式创作出来的。
三、《逗》的音乐分析全曲篇幅不大但主题鲜明,用八个字概括为:欢快、轻松、活泼、诙谐。
作曲家采用了连跳音、跳音、自由变奏的音乐手法描绘出了儿时在家乡与玩伴儿奔跑、追逐、顽皮、嬉戏的画卷,呈现出他们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幸福时光。
谭盾《八幅水彩画的回忆》中的湖南民间音调
《 忧郁 的 尼姑 》 。这 是 一 首 单 三部 结 构 的 复调 音 乐 。它 的结 构非 常规整 : 一部 分共 四旬 , 第 E羽 调 式 ; 二部分 是 第 一部 分 的变 奏 加 花 , 羽调 式 ; 第 A
第 三部 分是第 一 部分 的变化 重复 。音 乐主 题如下
云《 盾 钢 琴 组 曲 ( 幅 水 彩 画 的 回忆 ) 作 研 舍 不得 儿时 的那些 伴我 长大 的 民谣 和记 忆 。于 是 谭 八 创 像 究》 程宪 伟 《 盾 钢 琴 组 曲 ( 幅 水 彩 画 的 回 我写 了 我 的 第 一 部 钢 琴 作 品 , 是 我 思 乡 的 日 、 谭 八 记 。 - 以 童年 记忆 中 的 民谣 为 素 材进 行 创 作 , ”l 此 忆) 的分析 与演 奏 》 等 , 些 文 章 均 提 到 作 品 中 这 采用 了湖 南 民间 音 调 , 由于 湖 南 民 间音 乐 的丰 手法 与 美 国 现 代 先 锋 派 始 祖 查 理 斯 ・艾 夫 斯 但 富性 、 以及 绝 大部 分 非 湖 南 籍撰 文 者对 湖 南 民 间 ( hrsIe) 年 创作 《 英 格 兰 三 景 》 为 相 C al s早 e v 新 颇 《 正是 作 曲家 受 音乐 的陌生 , 些 文 章 均 未 提 及 这 部作 品 到底 受 似 。可 以说 ,八 幅水 彩 画 的 回忆 》 这 9世纪末 以来 、 界各 地 兴起 的 民族 主义 乐 派 潮 世 哪些 民歌 或湖南 地方 声腔 的直 接 影 响 。笔 者作 为 1
理解 与探 讨 。
作 品彰显 出 的生 机勃 勃 的湖 南 民 间音 乐 特 质 , 使
它仍堪 称 “ 中国风 ” 琴作 品 的典 范 。 钢
收 稿 日期 : 02 0 — 5 21 — 3 1 作者简介 : 曾美月 (92 )女 , 17 一 , 湖南省邵阳市人 , 同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音乐 系 , 副教授 , 。 博士
谭盾钢琴组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的创作研究
品 与 中 国 钢 琴 艺 术 的 发 展 具 有 一 定 的联
系。在“ 文 始创 作 时起 , 每 一 部 作 品 都
会 受 到 人 们 的 关注 同 时 , 其 创 作 的作 品 包 含 了国 内 外 的 各项 艺术 奖 项
谭盾钢琴组 曲《 八幅水彩 画 的回忆》 的创作研究
■王琼 中北 大 学 艺 术 学 院 音 乐 系
摘要: 近 年 来在 国 际 乐 坛 最 活跃 的 华 裔作 曲 家谭 盾 , 其创作领域 广泛 , 音 乐风格 多变, 文化 内涵丰富 . 因 而 在 乐坛 上 备 受 关注。 谭 盾 的 作 品 具 有较 为 明显 的 东方 文 化 色彩 与 时代 精 神 从 一 定 程 度上 说 明谭 盾 具 有 深 厚 的 文 化 素 养 与 高超 的音 乐 创 作 才 能 。在 其 众 多 作 品 中 , 《 八幅水彩画的回忆》 作 为 创 作 初 期 的 一部 作 品 , 融 合 了 中 国传 统 的音 乐 文化 与 西方 文 化 。 他 将 西 方作 曲技 术 与 中 国湘 楚 民 间音 乐有 机 地 结合 , 这 种 创 作 思 维 对 中 国钢 琴 音 乐 的创 作 影响 极 大 。 本 文 以 《 八 幅 水彩 画 的回忆》 为例 . 从 其 创 作 技 法 方 面探 讨谭 盾 的钢 琴 创 作 关键 词 : 谭 盾 钢琴 组 曲 八 幅 水 彩 画 的 回 忆 创 作 技 法
在 国 际 乐坛 上 . 谭 盾是 最 为 著 名 的 中 早期 作 品 。从 这 部 作 品 中 , 我们 可 以 看 到 他 深 刻 的 湘楚 文化 底 蕴 . 感 受 浓 浓 的 思 家 情 怀 该 部 作 品 不 仅 是谭 盾 个人 早 期 的一 部作品 . 同时 也 是 “ 中 国风 格 ” 的 钢 琴 作 品
浅析谭盾钢琴组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之二
浅析谭盾钢琴组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之二吴琨【摘要】钢琴起源于欧洲,在中国应用并普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中国钢琴作品演奏具有鲜明的民族化特征,形成了拥有中国民族音乐特色的创作和演奏特点。
中国钢琴作品不仅继承了传统民族音乐的旋律,而且在手法上继承了和声、节奏、复调等多种西方音乐创作技巧,利用西方作曲创作技巧凸显出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元素,创作出具有时代特点的中国钢琴作品。
【期刊名称】《音乐教育与创作》【年(卷),期】2018(000)011【总页数】4页(P52-55)【关键词】钢琴组曲;中国钢琴作品;水彩画;创作技巧;回忆;谭盾;传统民族音乐;中国传统音乐【作者】吴琨【作者单位】[1]九三学社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学会;[2]湖南省音协钢琴专业委员会;[3]湖南省群文键盘音乐学会;[4]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院钢琴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57.41钢琴起源于欧洲,在中国应用并普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中国钢琴作品演奏具有鲜明的民族化特征,形成了拥有中国民族音乐特色的创作和演奏特点。
中国钢琴作品不仅继承了传统民族音乐的旋律,而且在手法上继承了和声、节奏、复调等多种西方音乐创作技巧,利用西方作曲创作技巧凸显出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元素,创作出具有时代特点的中国钢琴作品。
近现代民歌改编的钢琴曲有王建中的《浏阳河》、张朝的《我的祖国》、李瑞星的《小小竹排》等作品;近现代民乐作品改编的钢琴曲有张朝的《皮黄》、陈培勋的《平湖秋月》、王建中的《百鸟朝凤》、黎英海的《夕阳箫鼓》、储望华的《二泉映月》等一系列富有个性又极具民族特色的佳作。
谭盾1957年8月出生于长沙思茅冲,197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指挥和作曲专业,取得了硕士学位。
1986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的奖学金,并获音乐艺术博士学位。
谭盾的《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是其在大学时期创作的作品,当时独自在外求学的谭盾,身边没有熟悉的亲朋好友,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使作者并不适应,这种文化与习惯的差异勾起了他对于家的思念,对童年的回忆。
谭盾《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的作品内容及演奏技巧分析
2021-04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声乐舞蹈》谭盾《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的作品内容及演奏技巧分析张希(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阜阳236000)摘要:《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是谭盾的著名钢琴曲组,其包含了八首具有鲜明特色的乐曲。
这八首曲子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谭盾在孩童时期的心情及见闻,通过钢琴演奏的形式展开回忆。
在这当中既有在月光下的孤独,又有在妈妈怀里的幸福;既有欢乐的游戏时光,又有痛苦的生死离别,表现了作者在孩童时期的喜怒哀乐,传递了作者对小时的回忆已经对生活的感悟。
本文将对谭盾《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的作品内容及演奏技巧进行分析,共同感受作者所传达的音乐之美。
关键词:谭盾;《八幅水彩画的回忆》;作品详情;演奏技巧中图分类号:J6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12-0099-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12.047一、前言在创作以及演奏钢琴乐曲的过程当中,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乐曲创作已经成为世界音乐领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这些乐曲进行赏析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了解该作品的内容以及背景,以此展开对乐曲的领悟,进而体会到钢琴乐曲的魅力所在。
谭盾的《八幅水彩画的回忆》不仅仅是作者个人对孩童时期的回忆,更是对乐曲中不同民族风情的体验,深刻体会到地域差异所带来的迥异的乐曲风格。
二、谭盾《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的作品内容分析迄今为止,钢琴传入我国的历史已经高达百余年。
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不同民族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正是民族音乐创作的主要素材。
在不断发展我国钢琴音乐的过程当中,许多钢琴作曲家将毕生精力致力于融合中西方文化,在此过程中,创造了许多极具中国特色的钢琴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更体现了钢琴乐器的魅力。
大部分钢琴演奏者对于现代化的钢琴乐曲感到生疏,特别是对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曲的演奏方法难以掌握,在艺术水平上时常遇到演奏瓶颈。
谭盾钢琴组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的音乐分析
断奏相交替的形式 ( 如:谱例 2),展示孩子们互相追逐玩耍的情景。 A 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二乐句的音区比第一乐句高了一个八度, 为的是对比出场景更换所体现的氛围有了不同的变化。B 乐段的旋律 是由 A 乐段单音声部变为音程后而进行的,A1 乐段是 A 乐段的变化 再现,旋律由二连音与跳音组合的形式变为跳音,使乐曲的情绪更 加欢快,二连音跳音组合变为二度、三度的递进音程,使人听觉上 有一种谐谑的感觉,增加了音乐的戏剧性元素。
谱例 2.
3.《山歌》 A 羽调式,节奏为散板,没有固定的划分小节。作者运用了丰 富特别的节奏类型,将乐曲引入一种空灵的境界。此曲中:四分音 符与三十二分音符的组合时常出现,这种自由组合的节奏表现出了 民歌风格自由的旋律,随着音调缓缓升高,会使听众和观众感受到 欢快活泼的民歌风格。波音的使用是本曲的一大特色 ( 如:谱例 3), 如同高山流水和溪水潺潺的景象,突出秀美山河的美现的单三部曲式。乐曲以短小的动机开始, 节奏鲜明欢快。A 乐段第一乐句的旋律素材来源于湖南地方民谣,并 将民谣变化形式贯穿整首歌曲。整歌的旋律和织体大多是跳音和连
-78-
理论探讨 / 环球市场
5.《荒野》 慢板 A 羽调式,采用多声部的创作手法。A 乐段由单声部旋律 进行,逐渐填入了中声部与低音声部,旋律织体比较单薄,犹如站 在到野外荒凉的土地上。乐曲进行到 B 乐段时力度与速度随之加强, 低音声部八度平稳进行,同时加入了四个声部,气势恢弘,达到全 曲高潮。此时和声有些阴郁,让听众感受到了作者情绪的宣泄,有 种愤世嫉俗的感觉。A1 乐段是开始乐段的变化再现,高声部奏出了 旋律线条,中声部由大二度进行 ( 如:谱例 5),同时伴随低声部的音 程进行,随后乐曲逐渐结束。 层次和声音的变化是演奏好这首作品的关键,曲子开始的主旋 律出现,其他的声音逐渐加入,弹奏时要注意力度的变化,虽然声 音缓缓升起,但音色不虚。当弹奏和弦时要突出主旋律音,水平线 的旋律要连贯。踏板一组三个音持续踩落,让人感觉到声音的共振。 谱例 5.
简述钢琴作品民族化的特征——以谭盾《八幅水彩画的回忆》为例
简述钢琴作品民族化的特征——以谭盾《八幅水彩画的回忆》为例王 瑛 郭 蕊经过近百年的艰难历程和几代音乐家的辛勤付出,中国钢琴艺术正一步步走向成熟与辉煌。
民族化是中国钢琴的必经之路。
钢琴这种西洋乐器传入中国后,逐渐融入并影响人们的生活,同时中国钢琴作品经过快速发展,在各种形式上运用民族化风格,充分表达了民族化的精神。
本文主要以谭盾的中国钢琴作品为例,对钢琴作品的民族化进行研究。
一、中国钢琴作品民族化的体现随着钢琴艺术的不断发展,钢琴创作与演奏的民族化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用钢琴诉说中国人的故事,体现中国民族化的韵味一直是中国作曲家不断探索的问题。
他们通过借鉴民间音调,模仿民间乐器的音色,创作具有中国风味的钢琴音乐,为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与表演开拓道路。
早在钢琴发展初期,很多中国作曲家就开始创作属于中国的钢琴作品,最早开始的就是赵元任和萧友梅等人。
赵元任的第一首钢琴曲《和平进行曲》是一部正式出版的钢琴音乐作品,标志着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音乐创作的萌芽。
中国作曲家大多都充分利用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模仿了中国民间器乐的音色,在弘扬中国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中国钢琴作品独有的韵味。
由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改编而成的钢琴音乐,在音乐素材上与传统音乐极为相近,多以民歌为基调,创作大都选用具有民族特色的旋律,作曲家传承了中国审美中以清新色调表现激昂情感的思想,刻画出一幅幅生动的自然景观。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画面感不言而喻,具有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强烈民族色彩。
二、以谭盾《八幅水彩画的回忆》为例简述钢琴作品民族化的特征谭盾作为20世纪中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之一,1957年出生于湖南,这是一个多民族、民间音乐十分丰富的美丽地方。
谭盾从小就受湘楚音乐文化的滋养,以致他的音乐中都带有古老的民间音乐气息。
《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是谭盾对于家乡的风土人情以及儿时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的描绘。
这部作品创作于中国“新潮音乐”时期,当时中国正处于文化、艺术的复兴时期。
谭盾钢琴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音乐分析
许 光 巧
( 聊城 大 学音 乐学院
摘 要
山东 ・ 聊城
2 5 2 0 0 0 )
“ 华人音乐大 师” 谭盾的钢琴组 曲《 八幅水彩画的回忆》 是采用现在技法与传 统民间音乐素材相结合创作而来
的一部标题性组 曲。本 文 旨在通过对这 首组曲的音乐进行详尽 的研 究, 分析其调式 、 调 性、 民族因素、 风格 、 情感等方 面, 以帮助人们更清 晰地 了解它的结构、 风格 与内涵 , 从 而提升对谭盾音乐 文化 的了解。
图画 。
2 《 逗》
这首乐曲是以谭盾儿时所熟悉 的湖南 民谣 为素材 ,通过 自由变奏 的手法创作而来 。 全曲为有变化再现 的三段式结构 , A l l e g r o 快板 , 2 / 4拍, D羽调式 。开头是两小节 的引子 。呈示 段 中右 手 音乐 主 题 以湖 南 民谣 为 基 本 素 材 ,伴 奏 在 后 四小 节 出现对比的复调因素, 第二句 的主题为第 一句 的高八度重复 。 这首乐曲主题形象鲜明, 情 绪变化多端, 连音和跳音 的运用突 出表现了孩子们天真的童趣 ,鲜 明地刻画了孩子们在游戏中 嬉戏玩耍 , 追逐打 闹的情景, 表现 了儿童天真、 活泼、 顽皮的性 格特征。
1 《 秋 月》
这首乐 曲采用 的是复乐段结构的写法 ,开始的散板部分 是引子, 降G宫调式 , 没有小节的划分, 节奏 自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句 的停顿 全靠演奏者的内心情感来控制,连续 的五声音阶旋律加上小 二度的装饰音 , 使引子 的音乐既有 民间化又有现代化的特征。 作者在传统五声音阶 的基础上加入 了不协和音,使旋律更具 时代感,这也是较常见的民间音调西洋化的手法 。此 曲描绘 了大 自然中月亮 、 云等流动与静谧 的景象, 构成了一幅美丽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全曲的中段部分 , 旋律开 始在 中声部 , 随后在 高音 区做大 二度 模仿 ;9—2 小 节为全 曲的再 现段 完 全再现呈 示段 内容 。在 调 l 6 性上 , 整首乐曲采用了商 调式 和羽调式 等多种调式交替的写作手
法。
音乐 一开始 , 采用复调 的写 作手法 , 使原本 简单 朴素并带 有 葬礼进 行曲风格 的主题 赋予 了神秘 色彩 。作 曲家在创作手法 上
微 的变化 , 听众描绘 了云彩变化 时的奇异现象 。结 尾处 , 为 右手
采用 了多种调式交替的出现 , 主要 的音乐 素材 自 七而下 的发 展 使
开来 。作品一开始音 色低 沉 、 重 , 凝 配以“ 带有行进步伐 ” 的节 奏
一
在属( — —主 ( 功能音上不断强调 , V) I) 左手用五声曲调片断进 行 。作 曲家先 将降 B音处理 为降 D宫调式 的羽音 ; 又将降 B 后 音
A ni, 度缓 慢 ,/ ̄ 。这 是 一 首带 再 现 的单 主题 单 j 部 dg 速 n 44 f l 曲式 。 1 小节 为全 曲的呈示段 , —8 由大 二 度 交 替 进 行 ; 9—1 小 节 8
《 在写作 手法 上 , 云》 采用 了带尾声 的再 现单二部 曲式 结构 , 44 f, / ̄ 单纯朴 素的行 板 , n a tSmpi , l A dne i l e 每分钟 6 拍的速度。 e 0
部通过 四度叠置将 主题 音乐 欢快奏 , 模拟 出了民族乐器“ 的 笙”
音调 , 亢有力 , 高 活泼跳动 。进入 中段部 分 , 主题 材料运用重复 、
移 位 、 裂 、 进 的 创 作 手 法 , 音 乐 带 入 了高 潮 , 强 有 力 的 音 分 推 将 在
2—1 小 节是呈示段 降 E宫调式 , 这一段十六分 音符与 四 3 在
分音符组 成的分解和弦音型贯穿始终 ;4—2 小节为再现段降 A 1 4
宫 调 式 ;5—3 小 节 是 尾 声 降 E 调 式 , 手 采 用 相 同 材 料 在 不 2 0 宫 左
同调式上位移 。
引子部分 , 曲家用五声调式在音乐 中缓缓奏 出中声部 的伴 作 奏音型 。呈示段 的开始 , 手用降 E宫系统的五声调式为伴奏音 左
则处理 为 降 E宫调 式 的徵音 , 就是通 过在 这样看 似微妙 的变化
中 , 改 变 调 性 色 彩 , 调 性 色 彩 与 和 声 的变 化 发 挥 到 了极 致 。 来 将
直穿梭在音乐 中, 这种 反 复 地 引 用 同一 种 曲调 不 断 的变 化 的 写
法 , 湘 西 的地 方 音 乐 特 色 发 挥 得 淋 漓 尽 致 。 音 乐 进 入 中段 , 使 速 度 较前 段 明 显 加 快 , 跃 、 煌 的声 音 仿 佛 捕 绘 着 一 群 人 在 祭 祀 活 辉
中 与神共舞 的画 面 , 曲气 势雄伟 、 大 , 乐 庞 充满 了神秘诡 异 的色
彩 。进 入 尾 声 后 , 乐 平 静 下 来 , 慢 恢 复 到 刚 开 始 的 凝 重 , 佛 音 慢 仿 将 人 从 虚 幻 的境 界 又 带 回到 了 现 实 中。
1 《 . 荒野》 2 这 是一首典 型的带再 现 的单 主题单 三部 曲式 。L no 有表 et,
关 键 词 : 盾 中 国钢 琴 音 乐 谭
中 图分 类 号 : 4 . J 74 6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DOI1 . 6 /in17 — 1 1 0 0 9 2 :03 9js . 2 88 . 1 . . 1 9 .s 6 2 00
1 《 古葬》 《 、 荒野》 品两首 作 中间的这两首作 品是谭盾根据 幼年时看到 的 , 湖南 民问“ 婚 丧嫁取 ” 的民俗 , 构思创作而来 , 曲调低沉缓慢 : 11 《 . 古葬》
塾童
No
.
9
T ME D C T O I E U A I N
Se t mbe v e r
谭盾钢琴 曲《 八幅水彩 画的 回忆》 之分析 ( ) 二
何姣 邹 宜 宁
摘要 : ( 纪初 , 自21 世 第一 首中国钢琴 曲于 1 1 年 正式发表 以来 , 国一代代 音 乐家、 95 我 作曲 家、 钢琴 家们 为 中国钢 琴作 品的发展孜孜 不倦地创作 着。 华人音 乐大师” “ 谭盾 , 在他 的铜琴 组曲《 八幅水彩 画的回忆》 中对现代技 法的运用 , 是新 时期 中国钢琴作品 的典型代表。
2 《 . 欢》 2 《 》 欢 采用 了再 现的单 三曲式 结构 , lg , Al r 欢快 的快 板 , eo G徵 调 式 ,/拍 。在这 首乐柏 中 , 24 多处模 仿 了锣鼓声 , 营造欢快愉 来 悦 的气 氛 , 使乐 曲具有浓郁 的民族戏 曲的特色。 乐 曲引子部 分的前两小 节 , 作曲家在钢 琴上 , 和弦的形式 用 模 拟了 民间锣鼓 乐的音响效 果。以 f 表示鲜 明的民间锣鼓打击 T r 乐 节奏的方式开始 。接着 , 曲家用 2 作 小节的连接部把呈示段的 主旋 律引入 , 品的呈 示段 , 作 主题热烈 、 活跃 。在 呈示段 中 , 高声
型 , 手在 高音区弹奏出主旋律 。低声部音色柔和 、 右 温暖 , 与高声 部旋律 的飘逸 、 婉转 , 音乐 的清新 、 明亮形成 了鲜 明的对 比。在 中
段 , 曲 采 用 丰 富 的调 式 背 景 变 化 , 手 流 动 的 音 型 与 巧妙 的 和 乐 左 声 相 结 合 , 下 流 动 着 的 细 腻 的 旋 律线 条 , 时 的 发 生 着 非 常 细 上 不
情 的慢 板 , 调 式 ,/ ̄ 。 A羽 44 f l 1 2 节 为 全 曲 的 呈 示 段 以 五 声 调 式 音 (o L o 为 动 —1 小 Sl aD )
机 ,3—2 小节为展 开部 ,0—2 小节是再 现段 , 1 0 2 7 结尾材 料是对
前面材料的缩减再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