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航运金融发展情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航運金融发展情况
一、福建航運金融的縱向对比
金融需要航运业达到一定的规模水平,在福建航运业的发展一直较为迅速,由于其丰富的海岸线资源,政府政策扶持和邻近台湾拥有台商的大量投资及优秀人才,获得了成为中国港口和水运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是福建省航运金融发展一直较为缓慢。

在改革开放时期,福建航运企业主要依靠政府补贴及一般的金融体系借贷服务来增加企业的流动性和运营,但是政府补贴申请条件困难门槛高,可以成功获得的航运企业大多为国企民间企业较为少,以及利用金融体系借贷融资期限较短融资额有限并不能有效支撑航运企业的运转。

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加大开放力度外资民营企业以合资和独资参与航运行业,过去的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和投资渠道单一的局面有初步的改善,极大地弥补了国加资金投入不足开始趋于多元化。

但是当时的航运金融发展相对于其他港口城市落后,由于在2003年福建港口的建设明显落后于周边省份,港口建设起步晚底子薄,在2003年福建周边分布着年货物吞吐量达2000万吨以上的港口有九个,在长江口的港口有上海、宁波-周山港、连云港、温州港等4个港口,拥有泊位数为648个,货物吞吐量为6.2亿吨,集装箱1457万标箱。

在珠江口有广州、深圳、珠海等4个港口,拥有泊位数为327个,货物吞吐量为3.4亿吨,集装箱为1396万标箱,对福建航运的港口经济形成极大压力。

还有当时福建的集运系统不完善令港口综合服务功能较为薄弱,交通现代化运输网络发展缓慢与内地的分割还是较为严重。

与2003年相比,现在福建省是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重点部署,是在东南沿海的地区重
要港口枢纽。

在港口航运系统的现代化得到迅速发展,2017年5月厦门港海沧港区的远海全自动化码头,是全球首艘超2.1万标准箱的世界最大级别集装箱船东方香港号首航启动并首靠厦门港,创造了中国首个全自动化码头第一次承接全球最大型集装箱船舶首航作业记录。

厦门远海自动化码头是中国首个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码头。

由于货物的吐吞量持续上升,在厦门东南航运中心加速崛起,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从2012年的720万标箱,增长到2016年的960万标箱,是世界排名的第15位。

还有在福建基础建设持续提升,综合运输的发展快速,公路网络的完善化与高速化使港口与内地城市之间的分隔状态被打破。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福建政府推出了《关于促进航运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从2012年起,连续5年对航运相关企业实施奖励政策,如在新登记注册的船舶融资、海上保险、航运资金结算、航运价格衍生品开发等航运金融企业给予补助或津贴。

最后福建的航运金融业发展比之前较好,但是福建航运金融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如航运保险的市场规模小,承保能力差和创新不足,审批报备制度落后等问题。

需要进行航运物流业开发新业务,建立信息共享体系,提高专业化水平和发挥对台优势。

二、福建航運金融的横向对比
1.福建与上海
(1)在金融环境的对比
在航运经济的基础上,上海人均GDP至2018年为134982元/人,至2019年第一季上海港口吞吐量为16353万吨排名全国第二,福建人均GDP为91197.25元/人,至2019年第一季福建厦门港口吞吐量为5025万吨排名全国第二十三。

在航运金融的发展水平,上海金融机构在2012年, 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及金融租赁公司为航运业、船舶制造业和港口业
的授信总额为1518.6亿元人民币, 贷款余额为891.8亿元人民币, 租赁总额为178亿元人民币。

福建拥有与上海相同的航运融资体系但规模和航运信贷的资金额较小。

在航运保险上,上海从事直保业务的财产保险公司共有43家。

其中, 从经营的保险种类, 上海有29家公司经营船舶保险、41家公司经营货运险、1家公司经营出口信用保险,从公司资本性质, 上海有32家为中资财产保险公司, 11家为外资财产保险公司。

另外上海从事再保险服务的再保险公司共有4家, 其中有1家为中资再保险公司, 3家为外资再保险公司。

还有上海共有保险中介机构324家, 其中有150家保险代理机构、107家保险经纪机构、67家保险公估机构。

在信用环境上海至2019年银行业不良贷款比率为0.18%全国最优,福建至2019年银行业不良贷款比率为13.3%。

上海比福建拥有较为优秀的航运金融发展水平,因为上海航运金融发展较为早,在清朝末年上海已经是国内最大的外汇交易平台,拥有上海汇丰银行和恒生银行等国际的大型银行。

所以上海的投融资规模较大能有效吸收大量的本地与国际资本,另外在航运保险的险种和创新的金融衍圣品种类较为优质。

2.福建与宁波
(1)在区域优势的对比
宁波和福建航運业的主要模式都以航运中轉貿易为核心。

宁波有至上海的杭州湾跨海大桥, 与上海形成2小时交通网络的同城效应, 并使得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共同构成长三角的菱形城市空间格局。

而福建作为两岸三地和两个三角洲联结点的区位优势,着力推进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对接、基础设施对接,着力提升与台港澳合作水平,使之成为两岸三地经贸合作、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位于台湾海峡西岸,海运交通便利,是东亚地区与南亚,西亚,非洲的最短航线。

在区位优势上宁波优于福建,一是作为世界第三大港口城市,二是作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

2018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正式
上升为国家战略,宁波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显现未来更大前景。

(2)在金融环境的对比
在航运经济的基础上,宁波人均GDP至2018年为132603元/人,至2019年第一季宁波舟山港口吞吐量为25517万吨排名全国第一,福建人均GDP为91197.25元/人,至2019年第一季福建厦门港口吞吐量为5025万吨排名全国第二十三。

在政策上,经国务院批准宁波设立自由贸易保税区, 是目前我国开放的程度最大、在政策行使最为灵活、机制最优的自由贸易区。

而福建厦门特区经国务院批准实行自由港政策,货物自由进出、人员自由往来、货币自由兑换。

在航运经济的基础建设上,宁波优于福建,港口的吞吐量排名全国第一,但是宁波和福建的金融開放程度较为低,使得在航运金融的服务方式和服务领域都受到很大的限制,金融集聚度不高都在相对分散的阶段, 市场规模小和承保能力差,审批报备制度落后等问题。

在航运金融人才,人才积累较少, 不仅高端管理人才严重匮乏, 航运金融专业从业人员也相对缺乏,导致金融机构的航运金融业务扩展缓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