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精品实用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并能默写好句。 2.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学习掌握重要文言词汇。(重点) 3.学习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体味景情融合的表达效果。 (难点) 4.结合作者所处时代及文中所创设的意境,感悟文章所表 达的情志。
导入新课
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喜欢游 山玩水,并留下大量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诗文。浙江境内的富春江就是一 处人间仙境,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在此流连忘返,吟诗作赋,成就了许 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一折 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而 南朝梁代骈文家吴均所写美文,更以其独特的视角、超然物外的情怀和凝 练精湛的笔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雄奇秀丽的画卷。这节课我们就一同 去欣赏富春江迷人的景致,去感受这篇模山范水经典作品的非凡魅力。
推荐阅读
《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 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 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读准字音
自由朗读这篇短文,一边读一边找出你觉得难读
或者不会读的字词。
缥(piǎo)碧
湍(tuān)
轩(xuān)邈(miǎo)
泠(líng)
嘤 (yīng)
窥 (kuì)
鸢 (yuān) 飞 戾 (lì) 天
柯(kē)
读准节奏
再读短文,边读边标划节奏。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文本探究 2.划分本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2.第一段总领全篇,点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 二、三段分写,紧承上文,具体而细致地分别描写异水 和奇山。
文本探究 3.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目的是什么?
主要采用了描写的手法,表现了山川的景色,突出了富春 江(一百许里)水之清澈和两岸夹山之高峻。
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吴兴人。出身寒门,靠勤 学成才。吴均诗文“清拔有骨气”,语言质朴,对仗不务工巧,而追求 一种雄迈的气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山水小品中的名作,原是作者写给朋友的 一封信,但这里看到的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 富春江从富阳到桐庐一段沿途百里的秀美风光,如诗如画,引人入胜, 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
合作探究
3.书信一般都是有事说事,但是本文却怎么写起富春 江景色来了?目的是什么?
明确:活用书信文体来描写景物,借以委婉表达思 想意旨,意趣盎然。
归纳小结
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中所见,描绘了这一 段的水光山色,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 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流露出作者对功 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从“鸢飞戾天者,望 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可以看得出来。
4.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 得出来?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厌弃尘俗和 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 者,窥谷忘反”可以看得出来。
合作探究
1、.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 形声兼备。这篇文章时而山水之形显露画面、时而鸟禽之声喧于卷幅,形声兼备,意舒情畅, 虚实相间,共同表现了“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动静互见。“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绝”,表面看来似乎是写禽鸟之声,实际上是以声音来反衬山 林之寂静。这是以动写静的写法。“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光线随枝条疏密而 明暗,是因为人在船中,船随水行。这是以静写动、寓动于静的手法。 虚实结合 实写:奇山异水虚写:触景而生的感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骈散相间。文章虽多用骈句,但也有散句穿插其中,错落有致。
背景链接
吴均曾经撰写《齐春秋》,得罪了梁武帝,遭遇了焚书免官的惩处。正因 为有这样的遭遇和经历,面对这样的美景,作者自然产生对大自然的留恋、向 往之情。
可是,这里“望峰息心”、“窥谷忘反”说的不是作者自已,而是那些想 干一番大事业的人,那些在官场乃至商场中人,那些如日中天的人,他们如果 见到这样的美景,一定会放弃自我的事业,迷途知返,陶醉在这富春江的美妙 之中。
合作探究
2.作者为什么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慨呢?
明确:因为作者此时陶醉于大自然的绝美景色之中,人世间的争名夺利、 官场角逐都变得无趣味了。另外,作者陶醉在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 的山光水色中,精神得到洗涤而变得高尚,境界超出世俗的追求。这里的 一切是那么恬美而和谐、幽静而美妙,作者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暂 时忘记了尘世的角逐和俗务的缠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读文章
1.指名范读:听同学读,注意他的发音,特别注意他在朗 读时是如何把握节奏的。
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疏通文意,有不 懂的画下来,全班共同解决。
文本探究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找出全文的中心 句。
1.本文主要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奇山异水。中心句是“奇 山异水,天下独绝”。
吴均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并能默写好句。 2.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学习掌握重要文言词汇。(重点) 3.学习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体味景情融合的表达效果。 (难点) 4.结合作者所处时代及文中所创设的意境,感悟文章所表 达的情志。
导入新课
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喜欢游 山玩水,并留下大量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诗文。浙江境内的富春江就是一 处人间仙境,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在此流连忘返,吟诗作赋,成就了许 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一折 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而 南朝梁代骈文家吴均所写美文,更以其独特的视角、超然物外的情怀和凝 练精湛的笔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雄奇秀丽的画卷。这节课我们就一同 去欣赏富春江迷人的景致,去感受这篇模山范水经典作品的非凡魅力。
推荐阅读
《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 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 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读准字音
自由朗读这篇短文,一边读一边找出你觉得难读
或者不会读的字词。
缥(piǎo)碧
湍(tuān)
轩(xuān)邈(miǎo)
泠(líng)
嘤 (yīng)
窥 (kuì)
鸢 (yuān) 飞 戾 (lì) 天
柯(kē)
读准节奏
再读短文,边读边标划节奏。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文本探究 2.划分本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2.第一段总领全篇,点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 二、三段分写,紧承上文,具体而细致地分别描写异水 和奇山。
文本探究 3.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目的是什么?
主要采用了描写的手法,表现了山川的景色,突出了富春 江(一百许里)水之清澈和两岸夹山之高峻。
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吴兴人。出身寒门,靠勤 学成才。吴均诗文“清拔有骨气”,语言质朴,对仗不务工巧,而追求 一种雄迈的气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山水小品中的名作,原是作者写给朋友的 一封信,但这里看到的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 富春江从富阳到桐庐一段沿途百里的秀美风光,如诗如画,引人入胜, 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
合作探究
3.书信一般都是有事说事,但是本文却怎么写起富春 江景色来了?目的是什么?
明确:活用书信文体来描写景物,借以委婉表达思 想意旨,意趣盎然。
归纳小结
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中所见,描绘了这一 段的水光山色,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 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流露出作者对功 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从“鸢飞戾天者,望 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可以看得出来。
4.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 得出来?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厌弃尘俗和 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 者,窥谷忘反”可以看得出来。
合作探究
1、.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 形声兼备。这篇文章时而山水之形显露画面、时而鸟禽之声喧于卷幅,形声兼备,意舒情畅, 虚实相间,共同表现了“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动静互见。“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绝”,表面看来似乎是写禽鸟之声,实际上是以声音来反衬山 林之寂静。这是以动写静的写法。“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光线随枝条疏密而 明暗,是因为人在船中,船随水行。这是以静写动、寓动于静的手法。 虚实结合 实写:奇山异水虚写:触景而生的感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骈散相间。文章虽多用骈句,但也有散句穿插其中,错落有致。
背景链接
吴均曾经撰写《齐春秋》,得罪了梁武帝,遭遇了焚书免官的惩处。正因 为有这样的遭遇和经历,面对这样的美景,作者自然产生对大自然的留恋、向 往之情。
可是,这里“望峰息心”、“窥谷忘反”说的不是作者自已,而是那些想 干一番大事业的人,那些在官场乃至商场中人,那些如日中天的人,他们如果 见到这样的美景,一定会放弃自我的事业,迷途知返,陶醉在这富春江的美妙 之中。
合作探究
2.作者为什么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慨呢?
明确:因为作者此时陶醉于大自然的绝美景色之中,人世间的争名夺利、 官场角逐都变得无趣味了。另外,作者陶醉在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 的山光水色中,精神得到洗涤而变得高尚,境界超出世俗的追求。这里的 一切是那么恬美而和谐、幽静而美妙,作者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暂 时忘记了尘世的角逐和俗务的缠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读文章
1.指名范读:听同学读,注意他的发音,特别注意他在朗 读时是如何把握节奏的。
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疏通文意,有不 懂的画下来,全班共同解决。
文本探究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找出全文的中心 句。
1.本文主要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奇山异水。中心句是“奇 山异水,天下独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