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中国制造2025”顶层设计已经完成
中国制造2025详细解读
![中国制造2025详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8ce18c031b765ce0408149d.png)
《中国制造2025》正式印发全方位深度解析中国制造2025宏观来源:工信部时间:2015/5/20 责任编辑:Liujianyong一、中国制造2025,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站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中国制造2025》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质检总局、工程院等部门和单位联合编制。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是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的物质保障,是衡H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历史证明,卑微如蟋蚁、坚强似大象每一次制造技术与装备的重大突破,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强国的竞争格局,制造业的兴衰印证着世界强国的兴衰。
实践也证明,制造业是创新的主战场,是保持国家竞争实力和创新活力的重要源泉。
大力发展制造业,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白年强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必须坚持发展制造业的决心和信心不动摇,通过制造业创新升级,铸就更加坚实的强国之基。
实施《中国制造2025》,建设世界制造强国,是我们吸取错失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选择。
当前,世界经济和产业格局正处于大调整、大变革和大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
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经济复苏缓慢,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另一方面,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酝酿新突破,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突破,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
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强化制造业创新,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谋求新一轮竞争的有利位置。
《中国制造2025》(全文)
![《中国制造2025》(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fd199ae0ba1aa8114531d9bc.png)
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给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
中国汽车质量调查报告
![中国汽车质量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bbe6faa227916888586d71f.png)
中国汽车质量调查报告篇一:中国汽车市场调查报告中国汽车市场调查报告前言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到改革开放后形成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更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我国汽车市场由此诞生。
21世纪初中国加入WTO后,汽车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全面融入世界汽车体系。
现今我国,汽车已近完全融入我们的生活,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无处不在也无可替代,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汽车市场。
但是汽车工业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一直都被当成是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指标,在国家的实力成长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汽车行业创造了巨大的国民生产总值,并且带动了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新技术发展、创造出口和外汇储备、增加就业和财政收入等;另一方面,发展汽车行业可以不断改善人类的生活水平和推动社会进步。
庞大汽车行业体系,已经在国家经济成长和社会进步中占据重要作用。
因此了解汽车行业发展,而针对我国汽车市场所作的市场调查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对中国汽车市场情况做了一些调查。
一、现在的汽车销售情况自1956年7月13日生产出第一辆国产汽车以来,中国的汽车工业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特别是1994年国家颁布汽车产业政策后,中国的汽车行业无论在产品结构上还是在市场结构上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然而,中国整车的生产能力明显过剩,其中轿车制造商、客车制造商一半以上的生产能力闲置。
在零部件制造方面,技术含量低的机械件如万向节、汽车轴承等产品供过于求,而一些高技术产品如发动机管理系统、自动变速箱、安全气囊、ABS等则主要从国外进口。
环顾我们周围的国家,日本的汽车产业也是从战后开始起步,但发展速度令人惊奇。
丰田汽车更是一跃而起,成为全世界年产量最多的汽车品牌,在混合动力车的研发和F1方面也有重大突破。
中国汽车产业也是从建国开始发展的,但似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发展中心都集中在国防发展上,民用企业无人问津。
直到现在,中国在发动机和传动部件上仍存在技术瓶颈。
《中国制造2025规划》(全文)
![《中国制造2025规划》(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78e5badd76a20029bd642d76.png)
中国制造2025规划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
《中国制造2025规划》(全文)
![《中国制造2025规划》(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78e5badd76a20029bd642d76.png)
中国制造2025规划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发布2016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重点项目指南的通知【模板】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发布2016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重点项目指南的通知【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95ebf3c856a561253d36f4b.png)
转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发布2016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重点项目指南的
通知》的通知
各县(市)区经委(经信委、经促局)、开发区经发局:
现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发布2016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重点项目指南的通知》(工信部规函〔2016〕433号)转发给你们,请组织企业申报。
此次申报的项目,经工信部审核符合条件的,将给予总投资20%-50%的补助。
因为时间特别紧,省里正式文件尚未下发,省经信委将工信部文件电子版先行转发,此次申报必须在10月31日前将相关材料报送我委,我委11月1日前报送省经信委,省经信委11月3日前报送工信部。
“附件:1.2016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重点任务汇总表”中,一共18个大类,其中符合“九、儿童用品有效供给能力提升”和“十、儿童食品药品供给保障能力提升”两个大类的项目直接报送装订成册纸质材料到市经信委消费品工业处:江洋,电话/传真:********,合肥政务区东流路100号市政务办公楼B座1420室。
其它16个大类的项目,请联系市经信委其他相关处室报送。
详见以下四个附件。
附件:《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发布2016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重点项目指南的通知》(工信部规函〔2016〕433号)
附件:1.2016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重点任务汇总表
附件:2.2016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项目汇总表
附件:3.2016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项目实施方案(模板)
2016年10月27日。
工信部《中国制造2025》实施满两年——创新能力与基础能力双提升
![工信部《中国制造2025》实施满两年——创新能力与基础能力双提升](https://img.taocdn.com/s3/m/f09f05ff524de518964b7d67.png)
动态资讯天衅彳/#、名雨牧术乂彗学报2017年8月第3期(总第19期)(11)创新中心应与国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或企业有开展技术交流或合作的基础。
(12)创新中心应运行一段时间,运行稳定且对本领域产业技术创新做出重大贡献、发挥重大作用、形成重大影响。
(来源:工信部,2017-7-19)工信部《中国制造2025》实施满两年—创新能力与基础能力双提升中国标准动车组取得突破并开始试运行、C919 大型客机成功首飞、高精度数控齿轮磨床等产品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中国制造2025》实施两年来取得了初步成效,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建设均有所提升,为稳定我国工业增长、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1.顶层设计基本完成,重大标志性项目加快推进。
两年来,形成了以《中 国制造2025》为引领,11个专项规划为骨干,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工业‘四基’发展目录等绿皮书为补充的政策体系。
《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五大工程已率先启动。
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挂牌成立,增材制造、工业机器人中心进入创建阶段;开展了226个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试验验证和新模式应用项目,遴选了109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安排工业强基工程47个方向61个项目;推进了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绿色产品评价、绿色工厂试点等工作;实施了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以及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等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
”2.基础巩固促创新,重点领域取得较好进展。
两年来,中国制造的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建设都有所提升。
一方面,研发投入强度大幅提高、发明专利数量显著增长,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新的突破,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另一方面,一 批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等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产业技术基础不断夯实。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
成功开发了数字化工程参考模型、安全一体化、评价体系等关键标准。
初步建成了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首批109 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38%、能源效率提升9.5%、运营成本降低21%。
解读中国制造2025
![解读中国制造2025](https://img.taocdn.com/s3/m/c1edd229c8d376eeafaa31a9.png)
解读《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期行动纲领。
它并不是一个一般性的行业发展规划,而是着眼于整个国际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变革大趋势所制定的一个长期战略性规划,不仅要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稳定发展,还要在应对新技术革命的同时,实现高端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主要源于三大背景。
一是环境与资源的制约加剧,劳动力与原材料等成本日益上涨,使得我国面临巨大的压力。
由于劳动力成本上涨以及制造业领域的技术进步,随着发达国家纷纷出台重振制造业的强力政策,部分制造业企业开始从我国迁出,也有部分跨国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将目光转向工资低廉的东南亚地区,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同时,传统制造业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也饱受大众的质疑。
二是受德国“工业4.0”战略和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刺激,激发了我国从“工业大国”升级到“工业强国”的坚定决心。
三是受到现代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以及各国制造业科技创新的影响,我国也亟待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
”因此,强化制造业应成为中国未来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重点。
中国制造业现状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需要强大、独立、自主的制造业。
但是,谈及国内制造业(如智能手机、集成电路、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状况,各产业普遍面临市场庞大、缺少核心技术、产品低端、利润少、人才缺乏等问题。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与制造强国仍存在较大差距。
最主要的问题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为低水平下的结构性、地区性生产过剩,又表现为企业生产的高消耗、高成本;目前各类产业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分散程度较高,集中程度较低;在基础原材料、重大装备制造和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制造2025》(全文,2015年5月19日发布)
![《中国制造2025》(全文,2015年5月19日发布)](https://img.taocdn.com/s3/m/e014b538f111f18583d05ab8.png)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中国制造202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5年5月8日(本文有删减)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中国制造2025规划详解
![中国制造2025规划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dbfa6a1d52d380eb62946d9a.png)
中国制造2025规划决策者有意设计一个名为“中国制造2025”的顶层规划。
这将是中国制造未来发展的路线图,其基本思路是,借助两个IT的结合(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改变中国制造业现状,令中国到2025年跻身现代工业强国之列。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制造的顶层设计。
决策者希望,中国能借此规划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路线图。
参与者包括中国工程院、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预计明年完成。
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推动中国制造业从大国向强国转变的第一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
对此,课题组长、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去年接受华西都市报采访时指出:“中国制造2025”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动员全社会力量建设制造强国的总体战略。
它是怎样出炉的?用了近三年时间制定计划纲要。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
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
3月4日,全国政协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前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在政协分组讨论时透露,目前,工信部与工程院正在制定“中国制造2025”规划,很快要上报国务院。
工信部部长苗圩接受采访时透露:“该规划是在中国工程院150多名专家花了一年半时间进行战略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又花了一年多时间制定出规划纲要。
”此前,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工信部弱化以往规划中“五年”的时间限制,规划年限扩展到2025年,更注重中长期规划,保证政策的连续性。
苗圩介绍,这个规划大体需要用三个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中国制造2025”也就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也是一个路线图,也有它的时间表。
热词解读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中国工程院负责“中国制造2025”规划制定课题组成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屈贤明说,“中国制造2025”意思是:在制造业领域,到2025年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一大国,还要进入世界强国行列。
什么是2025中国制造?
![什么是2025中国制造?](https://img.taocdn.com/s3/m/068e63a869dc5022aaea0089.png)
什么是2025中国制造?5月19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明确9项战略任务,但究竟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你知道吗?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突出创新驱动,优化政策环境,发挥制度优势,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一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将是中国工业未来10年的发展纲领、顶层设计。
政府的诸多行动向市场传递出强烈信号,显示工业转型将迎来大突破、大提速。
工信部曾表示,计划大体分三步、用三个十年左右时间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中国制造2025”是“三步走”的第一步,将指导中国进入全球制造业的第二方阵。
总理对此说了啥?“中国制造2025”这一概念自从2014年12月被首次提出以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今年3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制造2025”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绿色发展,将在国际合作中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业水平。
欢迎各国企业积极参与,利用国际产能合作等机会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
希望有关国家放宽对华高技术出口限制,倡导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共同反对保护主义。
定了!中央突然宣布一个大消息!互联网巨变!
![定了!中央突然宣布一个大消息!互联网巨变!](https://img.taocdn.com/s3/m/90783d59336c1eb91a375d22.png)
CHINA NATIONAL POWER BATTERY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和商业模式中的优化集成作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向研发设计、生产管控、供应链管理、协同制造、市场服
务等环节渗透融合,努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工业企业发展新形态。
水面下的政府跟进与企业迷思
雪中送炭后的复杂情绪 作为更高级的商业形态,工业互联网一时被推到风口浪尖,各级政府层面纷纷响应中央决策,打出规划牌,但对 传统制造企业而言,意味着这是一次粗犷胖妹全身瘦脂外加整容的全方位甚至脱胎换骨式的转型。从顶层设计上, 已显得颇为艰难,走起路来更是挪一步看一步。 实现工业互联网,只有云计算、大数据的技术是没用的,不跟工业结合,生不出个胖娃娃,优生优育根本无法体 现;而只了解工业,却没有工业互联网相关的物联网、通讯、大数据,依旧是一场单相思。 但两种属性的融合,想要擦出火花,可是会有血腥味的。专业人士曾指出,“开放程度越高的环节融合的程度越 深,距消费者越近的行业融合的环节越多,如企业开放程度最
当然,作为产业互联网的前辈,消费互联网自有值得
借鉴之处,一个致力于企业和研产供销体系的虚拟化,
一个关注个体连接,两者相互促进更能碰撞出别样火 花,比如京东的“无人”系列,亦可延伸到制造业智 能物流仓储,小黄车无缝对接凤凰、飞鸽等老牌自行 车制造厂家,甚至手表厂商摇身一变,就能成为最好 的保险公司,似乎互联网思维,一直在超越人类的想 象。 至于工业互联网,作为产业互联网的重中之重,如同 风口上的那柱龙卷风,一不留神就可能把你旋入“黄 金时代”,参观过2017工博会的看官们,铁定秒懂。 不赘述。
“工业e站”来划重点 当前,全球工业互联网正处在格局未定的关键期和规模化扩张的窗口期,发展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主要国家抢占 全球产业竞争新制高点、重塑工业体系的共同选择。 据华为预测,2025年工业互联网领域规模将达到82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50%。有学者据此认为,中国工业互
中国制造2025全文及解读
![中国制造2025全文及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e346cf48bd63186bdebbc27.png)
中国制造2025全文及解读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站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那么中国制造2025全文及解读是怎样的呢,以下是pincai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国制造2025全文及解读李克强: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制造”走遍世界,甚至可以说是“无所不在”。
但我们从最初实行“三来一补”开始,大量代工生产的还是消费品。
很多人出国买东西,回来一看,“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但只要去厂房看看,商品的品牌、制造的装备,绝大多数都是国外的。
这是我们必经的一个历史阶段,是以开放推动发展的必由之路。
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今天我们所面临的国际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应对这种全球性的经济下行压力,发展中国家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发达国家也在推进“再工业化”进程。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审时度势,积极从两方面进行全球布局:一方面,传统的“中国制造”、以代工生产的消费品仍在继续出口;另一方面,中国装备“走出去”异军突起,反过来带动了中国制造的全面升级。
我们提出“中国制造2025”,实际上是推进“中国制造”的不断升级。
要扎实推进中国制造2025,努力形成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中国制造2025”的“要害”:“智能制造”一定要建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基础上李克强:“中国制造2025”的一个“要害”,就是“智能转型”。
工信部正在积极推进“智能制造”,用信息化提升装备制造的水平。
这也与推进结构调整的两大“支点”相吻合。
第一个“支点”,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今天看来,传统发展的动能有所减弱,传统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所以我们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这与中国“智”造紧密相连。
智能制造与智能工厂打造---课后测试及答案20221214
![智能制造与智能工厂打造---课后测试及答案20221214](https://img.taocdn.com/s3/m/9406d96d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c1.png)
智能制造与智能工厂打造课后测试•1、在《中国制造2025》发展目标中提出,我国的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指标到2025年希望达到()(10分)A、0.5B、0.64C、0.75D、0.9正确答案:B•2、智能工厂的关键支撑技术中,传感器和RFID技术服务于智能制造的()功能需要(10分)A自执行B自决策C自感知D自解码正确答案:C•3、数字双胞胎和仿真分为四个层次,具体第三个层级是()(10分)A映射:建立物理对象的虚拟映射B诊断:发生异常时寻找根本原因C监控与操纵:在虚拟模型中反映物理对象的变化D预测;预测潜在风险,合理规划产品和设备的维护正确答案:B•4、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中,CAE是在哪个环节使用的工业软件?(10分)A产品运维B生产工程C工艺规划D产品设计正确答案:D•1、所谓智能制造,必须具备的几个功能是()(10分)A自感知B自决策C自执行D自解码正确答案:A B C•2、3D打印技术可以在以下哪些领域有更大前景?(10分)A模具制作B新品研发C设备维修D个性定制正确答案:A B C D•3、以下选项中,属于工业机器人组成部分的有()(10分)A工艺协作B本体C伺服电机D减速器E控制器正确答案:B C D E•1、流程制造业的生产管控重点除了要注意人机料法环,还要注意安稳长满优。
(10分)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正确•2、“数字孪生”就是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寸、多概率的仿真过程。
(10分)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正确•3、智能工厂的实施不是一步到位的,一定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10分)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正确。
中国版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正在制定 2045年建成工业强国
![中国版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正在制定 2045年建成工业强国](https://img.taocdn.com/s3/m/af2725222af90242a895e53c.png)
中国版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正在制定2045年建成工业强国发表时间:2015-03-08 09:49:32这边,有关中国公民赴日本买马桶盖和电饭煲的讨论声频繁回响在两会会场;那边,北方重工集团远在澳大利亚悉尼的地铁施工紧锣密鼓推进。
这家企业生产的四台盾构机正在轰鸣作响,大展身手。
凭着优良的质量,北方重工生产的盾构机已远销50余个国家和地区,直接参与了当地的大型工程建设。
2014年,海外市场销售收入占到这家中国重型机械业三强企业全部销售收入的1/3。
这是一个以生产袜子、打火机、玩具闻名的贸易大国迈向更高级别工业国家的缩影。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这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件大事。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如此评价这一发展规划。
全国人大代表、北方重工董事长耿洪臣说,这既表明了政府打造中国版工业4.0的决心,也给中国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由大到强,这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目标,需要每个制造业企业共同努力”。
德国近年来提出了“工业4.0”战略,着眼高端装备,大力推进智慧工厂,与之相比,“中国制造2025”有哪些特征?苗圩介绍说,从核心理念、主要内容上看,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处,如果说不同,就是中国和德国的发展阶段、发展水平不同,我们在向“工业4.0”转型过程中,还要解决好提高产品质量、工业基础能力等问题。
工信部部长在全国两会上答记者问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去年宣布,中国已成为120多个国家和经济体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与世界上如此多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注定“中国制造”是世界经济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主角。
2005年,美国自由撰稿人瑟娜·波基奥妮曾发表一篇题为《一年不买“中国制造”》的专栏文章,讲述了她家在一年里不购买“中国制造”的日子。
文章最后,波基奥妮坦承,十年后,她可能根本就没有勇气尝试一年不买“中国制造”的日子。
十年过去了,“中国制造”依旧遍布全球,但变化却在逐渐发生。
《中国制造2025》实施满两年——创新能力与基础能力双提升
![《中国制造2025》实施满两年——创新能力与基础能力双提升](https://img.taocdn.com/s3/m/331d9eed7c1cfad6185fa715.png)
能 源 效率
运营 成 本
上 信 部 已 组 织 l 2 圈介 业
开展绿 色 设计 东 范企业 试点 ,
发 布 了 覆 盖 翻
产 品 的 绿 色
没计产 品名 录 ,制 定绿 色工 厂 和绿色 供应链 评价 标准 ,推动
i I 3 圜工 业 同 区 创 建 国 家 低 碳
』
联 网融合 效臆丌 始显现 。 研 发没计 个环 节
能 力相结合 是前提条件 .稳增长 和调 结构相结合
是 内在 要 求 .引进 来 和 走 出去 相 结合 是 战 略选
定制 、网络化 制造等新 型制造模 式。 1 顶层设 计基 本完成
择 .转变政府职 能和发挥 市场 主体 作用相 结合是 实现 途径 .中央部 门加 强统筹协 调和地 方政府发 挥 因地 施策相结 合是根本 保障 ” ,辛 国斌 说。
2 基 础 巩 固 促 创 新
“ 《 中 国制 造 2 0 2 5 }发 布 实施 两 年 来 ,顶层 设 计 已 基 本 完 成 。 形成 了 以 《 中 国制 造 2 0 2 5 }
为 引领 。1 1 个 专项 规划 为骨 干 。重 点领 域技 术
“ 《 中国制 造 2 0 2 5 } 实施 两年 来 ,中国制 造
工程 包 . 以及 轨 道 交 通 装备 、新 能 源汽 车 等 关
键 技术 产业化 项 目。
点 示 范项 目生 产效 率 平 均提 高 3 8 % 、能源 效 率 提升 9 . 5 %、运营 成本降低 2 1 %。
据 介绍 .工信 部 已组织 9 9家企 业开展 绿 色 设 计 示范 企 业试 点 .发 布 了覆 盖 1 1 9种 产 品 的 绿 色设计产 品名录 .制定 绿色 工厂和绿色 供应链 评价 标准 .推 动 5 1家 工业 园 区创建 国家 低碳 工
中国制造2025,迈向制造强国之路
![中国制造2025,迈向制造强国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4ad7f0208bd63186bcebbcfd.png)
中国制造2025,迈向制造强国之路作者:暂无来源:《时代汽车》 2015年第11期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制造业做大做强是中国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19 世纪中叶以来,中华民族无数仁人志士满怀实业兴国梦想,探寻工业强国之路。
新中国成立60 多年,中国制造起步于一穷二白,筚路蓝缕、从小到大,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支撑我国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到现代化工业国、再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大国的转变。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提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作为未来10 年引领制造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和未来30 年实现制造强国梦想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制造2025》全面开启了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之路。
瞄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增强发展制造业的战略定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敏锐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历史变化,生动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具有强大的战略统领和目标牵引作用。
实现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需要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
只有发展起来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让梦想成为现实。
近现代以来,制造业始终是一国经济发展并走向强盛的基础。
美、德、日等发达国家的强国之路,均基于规模雄厚、结构优化、创新能力强、发展质量好、产业链国际主导地位突出的强大制造业。
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摆脱贫穷与落后,实现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追赶甚至超越,也是通过推动工业化、发展制造业来实现的。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再次证明,没有坚实的制造业支撑,必将导致经济体的不断虚化和弱化。
鉴此,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吸引和鼓励高端制造回流本土;新兴经济体不甘落后,希望借助更有利的比较优势,编织制造大国梦想。
作为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在“双向挤压”的挑战中杀出一条血路,化挑战为机遇,强筋固本、夯实根基。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5762bd32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33.png)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16.08.19•【文号】工信部科〔2016〕273号•【施行日期】2016.08.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科〔2016〕27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为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以下简称《指南》),现就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提出以下意见:一、重要意义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源动力和主引擎。
当前,我国产业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不足、创新成果产业化不畅的问题依然存在,现有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已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亟需在发挥已有各类创新载体作用的基础上,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瞄准制造业发展薄弱环节,打造高水平有特色的国家制造业创新平台和网络,形成以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心节点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动我国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一)总体思路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按照《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围绕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核心任务,有效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按照“一案一例一策”方式,统筹推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汇聚创新资源,建立共享机制,发挥溢出效应,打通技术开发到转移扩散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形成制造业创新驱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切实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推动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
引领制造业从“大”到“强”:中国制造到底有多厉害
![引领制造业从“大”到“强”:中国制造到底有多厉害](https://img.taocdn.com/s3/m/6996c776a216147916112809.png)
创新时代 2018.09 5引领制造业从“大” 到“强”September/2018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2015年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持续引起海内外制造业专家和舆论的普遍关注。
专家认为,“中国制造2025”为中国制造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20256 INNOVATION TIME 2018.09专题一批大国重器相继问世“中国制造2025”实施以来,顶层设计已经完成,一批重大标志性的项目和工程陆续落地,我国制造强国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大飞机、集成电路、新材料、飞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效。
据统计,2017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13.4%,快于整个规模以上工业6.8个百分点;电子制造业的增速达13.8%,装备制造业增速达10.7%。
其中,工业机器人2017年产量比上一年增长68.1%,新能源汽车2017年产量比上一年增长51.1%。
“目前,我国数字化生产设备联网率近40%,实现网络化协同的中国制造到底有多厉害刘坤/文C919大型客机、“鲲龙”AG600水陆两栖飞机成功首飞,时速超过350公里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实现商业运营,“蓝鲸一号”钻探平台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回顾2017年,中国制造的高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让国内外不少人直呼“厉害了,中国制造”。
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到底厉害在哪里?“中国制造2025”实施进展如何?1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2017年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发布会。
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等对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制造业企业超过30%,开展服务型制造的企业超过20%,在家电、机械、航天等垂直领域,涌现出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
”工信部总工程师张峰说。
苗圩指出,2017年,我国高端装备创新、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制造业创新中心五大工程深入实施,高档数控机床、国产大飞机等重大科技专项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更快,一批大国重器相继问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 一 ” f 卜I ̄9IqIqi交流 合作 再址 · 深化 济 体制 改 节 ,激 发 全社 会
刨 刨、
I liI办 :推进 农 业 高新技 术 产业 范 IX建 i殳
}1叫 ’lI 圩 I ̄Z)j、公 Erj 大 干 摊 进 \ 栅 技 术,☆:业 示 池 砹 发
会 北 椒的』t同利 ,推 动北 极的可 持续发 展
国家 发 改 委 : 支持 各 类 非 I 行企 业 丌展 市场 化 债 转 股
家发 [I5[委 、人 L 行等 七部 近 日 下发 《关 十 市 场 化 J - 、:I ̄. 转 股 施 中 有 关 似 放 策 I司 翘 的 通 I》. 确 允 采用 俏 结 的综 合 性 方 降 低 介\【l,札朴 夸 施 机 可 锕 对锻 企业 降 低 杠 朴 牟 的 }』怀 .& 计脞 债 合 、以股 为手 综 合性 降 杠¨ 方 ," 允 订条 件 、分 阶段 宴 转股
柚 趁
.‰i 捉 “ 示 泄 区 上 地 产 … 术 、- 功 E :率 术口绿 色 发 展 水 平
、 J× 。jt .依 W I 妓 创 新 .蓿 j 决 圳 约 我 j 、lk发 的 突 出问
. 成 J『砭 圳 、u J‘推 广 的横 式 .提 升 \ l』.持 发 水 、
饥 企 业
㈤ [j、f,控 川 居 杠 i:Fg'- ̄
的 过 怏坩7K.¨ 。十俐 _511 j 款 、j 透 支 fi ̄il #
等 为 .ill1( 个 人 款 氆 流 入 市 市 .继 续
遏 制 地 J、’r池 化
工信 部 : “q'lq制 造 2025” 顶 层 设 汁 已经 完 成
济 顺斜 、] 作 力 向 体经 济
避婴 _lJr】怏 奠施 创新 驱动 发 展 . 化 代化 经济 体 系n勺战略 支
拌 .』Ju … 乜lJ 俸系 墟 陂 .强 化战 略 科 披 ,推 功 科技 刨 和经 济 社
j选融 . 塑造 多 依 创 新驱 动 、· 多技 先 发优 协 的 引领型 发
银 监 会 :
严 控 个 人 贷 款 违 舰 流 入 股 市 和 房 市
fⅢ 』. ‰
2() fl 伞 I ̄IYHtT)Jk临懵 莆
] i义.捕 找 … f]: ̄Lk/XLI硷一iLq体 ljT控 .fH形
势 然I 峻 .
f :降 低 介 \Ij,负 债 ≮ .
严
睑刷 践 结 上进 行深 入探 讨
一 足婴 火 力 发 体 经 济 要 深 化 供 给 侧 结构 性 改 茉 .『J1]怏 发 展 先 进 \l_,.拍 J互联 网 、大 数 据 、人 ] 能 … 体 济 深 融 合 ,推 动 资
要素 向 似 济 集 聚 、政 策措 施 向
l:f ’ 5 5 K 川 l』f1 ,l-【f1l{i j遗 2()2}]”
启 动 施 棚 多 ,
汁U 充战 。z() 年
将 从 八 日
入 动 施 包 继 入
施 逃 、 刨 r{ 心 、 隧 圳 趟 、:[ 、
绿 色 删造 、一 ’ 衔创 。人 上 ;刨 --l{J… 造
j 星 搬推 动 城 乡 区域 凋 发 ,优 化 肌 代 化经 济 体 系 的 问 布
j ,
砸 … X
iJ,q发 战 略 .推动粤泄 大 湾 区发展 『丁q 受 精力 发 开放 经 济 .提 高现 代
化 济 体 系I 川 { i 菀 .更好 利 用 个球 资 刷 市场 .继 续 积 极推 进 “一
202[ ”… 示 } ;h:i:f ? F世 级 的 先 进 制 造
业 群 ; j氆、【【, j互联 融 合发 展 :提 升 圳 造
\』l,的 l 休 糸 :优 化 、】I,的 发 环 境 等
编辑 :牛绮思 niuqisi@ ceweekly CA 美编 :孙 珍兰
一 周
习近平 :深刻认识建没现代化经济体系重要性
1 j j: Lt,中其 央 政治 局就
代 化 济体 系进 行 第三 次集 体
; JI_l其 央总 记 习近 平 主 持 :川 … 虽州 .迎设 代 化 经济 体系 是 一 篇 人 义 t , 址 一个 重大 理论 命 题 .哑 是 一个 大 践 课 题 ,需耍 从 理
园新办发表 《中 的北极政策 》n皮 书
… 务 院新 间办 公 室 臼疗订发丧 《 的北 极 政 策 》门 , 足 中 次 就 北 极 政 策 发 丧 白皮 书 fll_ :i/卜柑 “婚 廷、合作 、 、lIj持续 ”的取 本原 则 参 与北极 ‘ 务 中… 的此 政策 目标 足认 北 、保 护北 擞 、利 几】北 搬舢参 与瀹 北 搬 ,维护 各 国和 际
㈣ t童见 足我 旧 阿次 从闭 家 ㈨ 系统 导 业 新 技术 产 业 示
I 发 的 一n要 文 件 农业 离 新十 小= 、 ] 区 发 展 的 主要 目
:刊 2()2b“ ,何
一批 巨i家 、 技 术 J、 II 示池 区 ,扪 造 具有
… 响 力的 代 农业 创 新 高地 、人 才 r:’ 地 、 、_l,“地 探 索 qk ̄'J新 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