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种群与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与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
1.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 )。
A .一个池塘里的鱼
B .一座山上的树
C .一个公园里的草地
D .一块油菜地里的油菜
2.下列哪两个重要因素(参数)决定着动物种群的增长?
A .出生率和食物供应 B.死亡率和迁移
C .死亡率和种群占据的地域面积 D.出生率和死亡率
3.下表中有一种必要的生长因子和另一种物质是由两种微生物合成的,如果将这两种微
A 4.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
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 .温度、食物
B .温度、光照
C .湿度、温度
D .光照、食物
5.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
这些生物构成了( )
A .群落
B .种群
C .生态系统
D .生态因子
6.下图描述了一种鹿的种群增长速度的变化,在1935年大约有多少只鹿在特定的环境
中生存下去而不会饿死
A . 12000
B .35000
C .50000
D .100000
7.下列哪种情况会导致田鼠种群内个体间斗争加剧的是( )
A.发生流行病 B.鹰数量增加
C.繁殖力提高 D.迁出率增加
8.某海滩黄泥螺种群现存量为3000吨。
正常状况下,每年该种群最多可增加300吨,
为充分利用黄泥螺资源,又不影响可持续发展,理论上每年最多捕捞黄泥螺的是为( )
A .3000吨
B .1650吨
C .1500吨
D .不超过300吨
9.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 、b )的数量变化如
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a 种群与b 种群为捕食关系,a 种群依赖于b 种群
B .种群与b 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 .a 种群为S 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 .b 种群为J 型增长,始终受到a 种群的制约
10.在下列哪种条件下,种群可能呈“J ”型增长
(A .当食物受到限制时 时间
B.在物种适宜的环境中,食物开始出现不足,但远不至于影响到该物种在这里生存
C.在一个没有捕食者的生态系统中
D.在实验室内的实验条件下
11.为除去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天敌
蜘蛛后,一定时间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它们的数量变化)。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a-b期问,若同时引入害虫的另一种天敌螳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更快
B.在b-c期间,造成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
C.在c-d期间两个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发生了种间互助
D.害虫数量减少可导致蜘蛛数量增加
12.下图反映了三个种群的年龄组
成。
请据图回答:
(1)三个种群的发展趋势是:
A ;
B ;
C 。
(2)比较三个种群的密度发展趋势:。
13.下图为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据图回答问题。
(1)A曲线呈“J”型,表示种群在环境中的增长。
(2)B曲线呈“S”型,表示种群在环境中的增长,阴影部分表示。
用达尔文进化理论解释,这是的结果。
(3)若“S”曲线表示某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增长曲线,那么,K点以后,曲线出现平区的原因是。
(4)根据种群变动的曲线,解释为什么投药灭鼠在短期内能控制鼠害,但很快又会鼠灾泛滥的原因。
对此,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
14.海洋水域的上层多为绿藻,中层多为褐藻,下层多为红藻。
这一生态现象说明:
(1)影响海洋水域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______。
随着海洋深度的增加,_____逐渐减弱,水域中所分布的藻类植物的种类也就随之出现差异。
(2)各种藻类植物在海洋水域的______方向上有明显分层的现象,叫做这个生物群落的_____结构。
(3)生物群落的结构与环境中的各种______密切相关。
15.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记作[a]),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
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记作[b]),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记作[c])。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 头(计算公式是N∶[a] =[b]∶[c]。
)
A .30
B .32
C .64
D .96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2个条件是( )
A .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 .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左图所示。
据图分析: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型;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4)若某种群有成鼠a 头(计算时作为亲代),每头雌鼠一生产仔16头,各代雌雄性别比例均为1∶1,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第n 代亲生的子代数为 头。
A
.18-⨯n a B .18+⨯n a C .n a 8⨯ D .2
8-⨯n a (5)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
头,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
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饲
养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上右图中的曲
线 。
16.用水蚤进行如图实验:
(1)原共同在①号试管中生存的水蚤,些水蚤能在②号试管中生存,有些能在④号试管中生存。
这表明水蚤个体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从而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___________。
(2)温度的改变对水蚤起了_____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_________的。
(3)③号、⑤号试管中的水蚤全部死亡。
死亡原因可能是________,
正常生活 ② ③ 29℃ ℃
参考答案
1.D,提示:种群是同种生物中许多个体的集合体。
一个池塘里的鱼,一般不会由一种鱼组成;一座山上的树也不会是单一的一种树;一片草地里的草也是由许多种草本植物生长在一起所组成的;因此这三个选项的内容都不能称为种群。
2.D,提示: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种群的特征。
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四个参数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增长的变量,死亡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下降的变量。
迁入和迁出不是最本质的,只有出生率和死亡率才是决定种群增长的最重要参数。
食物供应和领域大小不能直接影响种群数量,它们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起作用。
3.C,提示:从表中可以看出,红丝酵母菌和毛霉必须供应的生长因子都是对方合成释放的物质。
因此他们生活在一起会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4.D ,提示:森林植物的分层对光的利用有利,群落下层比上层的光照弱,不同植物适用于不同的光照强度生长,这种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群落种植物的垂直分布有位动物创造了多种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5.A
6.A
7.C,提示:在一定的空间条件下,个体数量越多,种内斗争越剧列。
8.D,提示:不应超过种群增加的量,如果超过增加量将会破坏海滩黄泥螺种群的数量。
9.C
10.D,提示:在充足的食物和足够空间条件下,种群可能成J型增长。
这种条件只能在实验室内完成
11.B,提示:从图可以看出,蜘蛛与害虫之间可能是捕食与被捕食关系,因此当害虫数量发生变化的时候,蜘蛛应该向相反的趋势变化,而螳螂与蜘蛛之间是竞争关系。
12.提示: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种群的特征。
图式表示的是种群年龄结构的三种类型,不难看出,A属于增长型,B属于稳定型,C属于衰退型,当然也能判断出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A﹥B﹥C。
答案(1)趋于扩大;趋于稳定;趋于减少。
(2)A﹥B﹥C。
13.(1)无环境阻力下的增长
(2)有环境阻力下的增长;由于环境阻力,导致种群个体数实际增长与理论值的差异;
生存斗争
(3)由于食物短缺等因素的限制,种群在达到环境负荷量以后在一段时间内不再增加。
(4)原因:①老鼠种群的抗药性增强;②毒杀一部分个体,剩余的个体数目在环境负荷量以下,会以指数式增长,很快会恢复到原来数量。
措施:原则上是降低环境负载能力,无污染,具可行性。
如①严密封储粮食;②清除生活垃圾;③生物防治,保护老鼠天敌等。
(其他方法,符合以上原则即可) 14.提示:与此题相关的知识点是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生态因素。
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在海洋水域的不同水层中,分布着不同的藻类植物,这种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显然属于垂直结构。
引起藻类植物在海洋水域中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是阳光。
水域越深,光线越弱,藻类植物细胞内的叶绿素含量越少。
这一生态现象充分说明,生物群落结构的形成受生态因素的影响。
答案(1)阳光光线;(2)垂直垂直;(3)生态因素。
15.(1)D (2)B、C (3)乙稳定甲增长(4)C (5)C
16.(1)差异不定向(2)选择定向的(3)环境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