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画派创始人刘阳艺术是梦是诗是画
画展观后感
![画展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fe554f7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7c.png)
画展观后感画展观后感1近年来看过两次印象派油画展;一次是在4月香港艺术中心展出的《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一次是3月于东京上野公园东京都美术馆展出的《19世纪艺术家们的乐园》。
两者相加也算看了不少,其中印象较深刻的有:梵高的《画家的卧室》,德加的《舞蹈课》,马奈的《吹短笛的男孩》,塞尚的《蓬图瓦兹的加莱山坡》,莫奈的《鲁昂大教堂-阳光的效果-傍晚时分》,比利时点彩画家提奥-范-里斯伯格的《掌舵的男人》,高更的《金黄色的收获》,《嬉戏》,莫奈的《七面鸟》,雷诺阿的《抱猫的女孩》等等;这些佳作均与此前看到的印刷品有极大的出入,无论颜色的偏差,层次感,笔触痕迹以及色调效果均有很大的区别。
且看塞尚的《蓬图瓦兹的加莱山坡》就可知此公的画果真名不虚传了;一笔笔点染的绿色树叶,是那样的有条理,一点也看不出有什么狂野的成分,斯斯文文的,把那巴黎郊外阳光底下的蓬图瓦兹小景写得那样的温婉,那样的幽悄和绚,其笔触有条不紊,没有一点混乱的感觉,整齐有序,雅致大方,色调浓重而和谐,给人予一种很舒坦的感觉.莫奈的《七面鸟》,极尽树荫以外的阳光感,其光与暗的对比,更显外面阳光的明媚,不是通过画家当时现场的观察是难以刻画得如此唯妙唯俏的。
高更的《金黄色的收获》,粗中见细,动中显静,小小的变形而不显怪,仍觉厚重稚拙可爱,色彩调配和谐悦目,不失为其早期的杰作。
德加的《舞蹈课》,写的是芭蕾舞教师于勤-佩罗的课徒情景;佩罗的神态,女演员的动作都充分显示了德加写实工夫的独到之处,此幅画无论用色,用笔,构图及人物的神态都堪称一绝。
还有比利时点彩画家提奥-范-里斯伯格的《掌舵的男人》值得一提,此画以点彩形式写海浪可谓一绝,给人一种从印刷品中所不能感受到的视觉冲击感觉,每笔都浓浓重重,整整齐齐的,绿与蓝的搭配,把那海水写得很透亮,很有动感。
(此前我最不喜欢点彩派绘画)最后还要提一下的是梵高的《画家的卧室》,色彩在喧闹中见自然,用笔显闲熟老练,与中国的写意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沂蒙画派创始人刘阳先生:创新艺术30年
![沂蒙画派创始人刘阳先生:创新艺术30年](https://img.taocdn.com/s3/m/9d4c2e2e5727a5e9856a6114.png)
创新艺术30 年——记1986年创立沂蒙画派创始人刘阳先生艺术沂蒙画派研究人类社会精神与物质文明的进步,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今天的网络,都是在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的。
创新是有前提的:即必须A具备广博的文化学养、综合素质;B宽阔的视野;C思想的高度与深度;D相当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E自然、社会、对事物特性、规律的把握;F精湛的技巧、技能;G精细精密的制造与质量; H提升、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及改变影响思维、行为方式的价值与贡献;I时间历史的检验……缺一不可。
创新规律的发现、归纳、提炼,创新是延续的基础。
从刘阳先生1986年创立的沂蒙画派与沂蒙画风,可以一目了然。
中国画与西方水彩、油画的画种界限区别,是长期以来困扰中国艺术拓展的所在。
其实只是于材料工具的稍有不同。
中国画、水彩都是用纸与水质颜料,以水调和,不易覆盖;笔则是锥形毛笔。
最大的区别是:纸与墨。
中国画写意画用吸水性强的生宣纸,工笔画用的熟宣纸不吸水。
水彩纸不吸水;中国画尤其是写意画、水墨画,多以单色墨,为主要表现手段。
中国画与油画材料差别,油画用布、板等耐油材料,颜色则是油质颜料,用油调和,可以反复覆盖。
笔则是扁形平头笔。
材料的差别,导致创作程序有别、作品的肌理、质感不同。
中国画因材料特性,决定了不可能反复修改,在准确表达的前提下,还要画出笔墨的趣味。
以上材料差别,导致技法差异。
中国画用线造型,水墨平涂为主,用色相对较少、且比较单一。
西方水彩、油画多用点、面造型,多用科学的透视、比例、色彩、光影。
形成了中西方并行的艺术观念与模式。
千年中国画,历朝历代大家与经典作品无数,宗教与记录史实的严肃题材作品之外,其他山水、人物、花鸟作品,因为绢本材料的局限,存在:过多的折射封建国民性与价值观;对文学的依赖与诠释;审美与技巧的趋同性;作坊、师傅带徒弟式的狭隘的个人、区域性、书本观念、技法传承;寓教于喻与过多的自我感觉、自我表现。
很多作品,千篇一律的线条、水墨,二维平涂式透视(散点)、造型比例(缺乏科学、解剖学对物象结构的了解),缺乏对色彩、光影规律的研究与表现,沉重、刻板有余,丰厚、轻松、情趣、幽默不足。
2008年写刘阳(沂蒙画派创始人)文章:多质的人道.自然道
![2008年写刘阳(沂蒙画派创始人)文章:多质的人道.自然道](https://img.taocdn.com/s3/m/568fd75de518964bcf847c78.png)
多质的人道·自然道·山水道——1986年创立沂蒙画派创始人刘阳先生山水画的审美认识王学海(浙江美学家、文艺评论家、《美学思想》杂志主编)尼采在谈到艺术与生活时,曾经有一个关键词:救赎。
雅士·巴尔赞在谈到艺术与生活时,也出现一个关键词:反驳。
(雅克·巴尔赞《艺术的用途和滥用》),前者是指艺术在生活中的提升作用,后者当是面对当下生活现状的一个批判作用。
所以词面上的悖论并非实质上的悖论,因为批判的终极目的,也是为了提升生活的正面质量。
1986年创立沂蒙画派(应该以地域理解之)创始人刘阳先生,他的中国山水画作品,也许正是在这二者之间产生了强有力的功能,让给以能欣赏到他的大作的观赏者们,在他的艺术魅力的愉悦中,将审美意识有所深化与扩展,并在赏心的赞叹与沉重的反思中,让我们去把握这位艺术家,对自然生态与生活世界的当下思考,并通过这份把握,又去对世界与生活说点属于自己的什么。
因故土情节而表现故乡山水的作品,并不少见,画家在此以心以情倾注的笔墨,所勾划出的性情山水,亦不鲜见。
那么,生长于北京的刘阳先生,在被其称为第二故乡的沂蒙,又是以怎样的笔墨去表现“故乡”的山水呢?在不断深入沂蒙的同时,刘阳先生也长期沉于江南、湘西、云贵、青藏高原的拜谒、体验与采风之中。
说拜谒,是因为他是怀着一颗对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积淀的敬畏之心去的。
说体验,是因为他以不同时间的段落定居在那里,而不是走马观花式的旅游猎奇。
说采风,是指他带着艺术家的眼光去发现,去审察,去感受历史的陈迹与沧桑的五味。
这三者的综合,便有了对古民居古村落的文化修素与积淀,然后再拿起手中的笔,便自然有了历史的厚重与审美的感知。
刘阳先生中国山水画的特色,是一种多质的揉合。
作品中永不重复的用技巧传递他艺术思想的瞬间、片段与永恒,这其中有:木刻剪纸般的单纯质朴,浸淫的是民间意味;大墨块的运用,浑厚中滋生自然天趣,几朵嫩黄的白云呈现着美学在自然中的延伸。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太阳梦》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太阳梦》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c635c7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37.png)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太阳梦》含答案(2012·重庆卷·T14-17)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太阳梦晓浩朋友老刘说起他做的一个梦,激动得满脸通红。
他梦见自己驾着一叶小舟,划行在太阳里。
那境界好动人啊。
太阳大得无边无沿,透明的浆液,把世界漫溢成一片红色,岸,在哪里?船桨轻轻一拨,溅起一串火红的水珠,落下时,它们忽然凝结成一座座山,千姿百态。
老刘是个画家,那时候,画山画得正苦。
听了老刘的话,我放眼望去,但见群山在我周围有节奏地起伏着,群山之上是蓝天,一轮硕日,漂泊在蓝天上,永恒地照耀着。
记得刚到拉萨的时候,我被惊呆了,一片明晃晃的阳光,铺天盖地而来,拼命地往身体里渗透,我觉得身后的影子都透着亮儿。
是不是在梦里?我走向那些经幡。
五颜六色的经幡,在阳光下舞蹈着,似乎一头连着天,一头接着地,天地之间一派和谐宁静。
一幢幢别致的藏式楼房和现代建筑,从绿树鲜花中冒出来,寺庙的金顶间杂其中,香火缭绕,放生羊和野狗昂着哲人般的头颅,在大街上踱步。
向生活深处走去,我知道这不是梦。
远方的亲朋好友非说这就是梦,神秘,朦胧,可想而不可及。
一位女友,曾在拉萨生活数月,后移居加拿大,她来信说:“想到拉萨我就想大哭一场,那真是一个梦,温暖而又明亮,它在我睡着的时候来了,醒来,它却飞走了。
”对于我来说,拉萨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在我那间常摇曳着烛光的小屋里,我认识了一群又一群的寻梦人。
你见过一步一叩,跋涉千里而来的朝佛者吗?从某种意义上说,寻梦者的精神更为感人,他们为了追寻一个美丽的梦,翻越了无数精神意义上的大山,微笑着,走向太阳,尽管,他们的身心遍体鳞伤。
一位年轻的战士,常年驻守在某个四季冰封雪锁的哨卡上,一天,下哨归来,迈过一个半米多的土坎,他跌倒了,再没爬起来,过度缺氧导致了他的牺牲。
一位大学生,为了抢救别人,被汹涌的泥石流吞没。
一次,在我出去采访的途中,车翻出十五六米,车棚碎了,我安然无恙……还有啊还有,无数恶魔张开大嘴,要吞没我们这些寻梦者。
艺术造假:违背核心价值观
![艺术造假:违背核心价值观](https://img.taocdn.com/s3/m/b1ca5862f242336c1eb95ef6.png)
艺术造假:违背核心价值观——关于假冒画派、画派创始人非法活动近期习总书记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其中关于群团工作的指示及建立核心价值观,为新时期群团整顿、健康、有序发展,及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
正常的市场经济社会,是契约与法制社会。
不欺天、不欺人、不欺心的诚信,是最基本的自律、律他的原则与价值观底线。
中央提倡创建核心价值观与诚信,是建设法制社会的基础。
中国文化中,自古至今,从春秋孔丘的“仁”“义”“礼”“智”“信”,成为人性、意念、生存、谋生、供职等思维、行为的价值与规范标准;及同期产生,并经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政府,从君主到官宦臣下、文人、商贾、百姓,人人执信(佩戴官与私人印章),作为制度化言行、交易、公干的诚信的凭证。
时至今日,全世界范围内,除了交易、活动,广泛、普遍沿用为保障时间、质量、数量等,签订交易契约的签字、盖章的信用方式。
这之外,可能只有中国存在、保留着一种非交易、艺术化的信用形式:即中国书画完整的创作、签名、盖章形式(宋代以前,印章大都是金属、玉等材料的铸造、雕刻。
宋代文人艺术提倡诗、书、画、印,合璧的创作与审美标准,及元以后印章石的发现与广泛使,元、明、清文人、书画家参与或自刻印章及使用,促成了中国篆刻文人化、与独立学科、学术的形成与发展,并形成篆刻流派,丰富了中国艺术的门类、种类。
)近些年所谓道德下滑、缺失,是因为一些人为了利益,丧失人本、违背诚信价值观造成的。
就艺术而言,虽然“诚信”形式,融入了中国书画,但与此同时,因为名利,造假却是顽症。
艺术造假最常见的:1以“学习”“继承”“拿来”为名,抄袭、剽窃古人、前人、别人观念与技巧,据为己有。
2仿造、复制古人、前人、别人的作品,进行非法交易。
3用貌似、相似、近似的名称、图像,混淆具有知识产权的名称、概念、图像。
以上这些,虽在材料、方法上有所不同,但都有共同的特点:侵犯名誉权、知识产权、著作权、所有权。
2011年写刘阳(沂蒙画派创始人)文章:大美沂蒙画赋
![2011年写刘阳(沂蒙画派创始人)文章:大美沂蒙画赋](https://img.taocdn.com/s3/m/78d1e0c184254b35eefd34ea.png)
大美沂蒙画赋——解读1986年创立沂蒙画派创始人、学院派艺术家刘阳先生高明(原山东临沂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辛卯初夏,闲暇一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与阳君沂水畔坐闲庭,品茗会友,畅叙幽情,妙趣论古今。
画家刘阳君,世居北京,少年大成(88年24岁北京荣宝斋出版个人画集)画展、著作等身。
三十载往来沂蒙山水间,视沂蒙为故乡。
常曰:“沂蒙,凝天地之精华,聚物华之灵气,仁浸乡里,风景独好。
”尝于蒙山巅听涛,沂水畔深思。
顿觉沂蒙之美,感齐鲁遗风。
饱览灵秀山水,吮吸养分。
蘸笔墨、赋七彩、大化沂蒙精神,钟情沂蒙一山一水一树一石一花一草,为沂蒙树碑立传,终成沂蒙画派,让世界解读沂蒙。
多年,阳君行走南北、东西,讲学、巡展所到之处,倍受恭敬,为各地擅艺、好艺者尊为师。
其画如人,师出百家。
虽享盛名,却宽厚平易,真城质朴,虽大成,却言行低调,心源自守,遍交各界,纵情尺牍,怡然自乐。
胸中有丘壑,自然笔下无虚。
韩昌黎论诗:“仁义之人,其言蔼和。
”阳君数年,以一贯之,直观见第,感觉入木三分、力透纸背,将现实情感与心绪,倾入山水意象,笔下山水,沐浴心灵阳光,画面含宁静微笑。
周亮工尝云:“绘事,清事,韵事。
胸有万卷书,下笔终有神”。
阳君之画,以画为形,以文为质,以心为本,可谓静中求动,骨气雄强,精神横溢,蔚为大观。
古人云:“气厚则苍茫,神和乃润泽”,阳君以精、气、神三方陶冶精炼。
自有精神之高洁,胸襟之坦荡,人格之磊落。
追求自由之艺术境界,精神外化成笔墨。
眷恋沂蒙山水,令人感动,且底蕴深厚,才华横溢。
阳君书画大成,乃人生品质之倒影,乃天资、勤学、机缘之契合。
阳君追慕先贤,数经寒暑,临池不辍,砥砺万象,悟象化境。
其书融化秦篆汉隶,晋唐楷行,笔墨清醇灵逸,秀出群伦;结构严谨苍拙,风骨独具;墨中含情,形神兼备,意到笔随,心手两畅,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返朴归真、和谐自然的沂蒙画派
![返朴归真、和谐自然的沂蒙画派](https://img.taocdn.com/s3/m/c219cdf97c1cfad6185fa704.png)
返朴归真、和谐自然的沂蒙画派许家强在中国美术史上,存在着众多的流派,如金陵画派、常州画派、浙江画派、岭南画派、海上画派、长安画派、黄土画派等,这些画派都对中国美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新崛起于东部中国的沂蒙画派,正以返朴归真、和谐自然的画风,跻身于中国美术流派的百花园。
综观历史上各种流派的命名,往往不是预设而是后置的。
也就是说,它往往不是自我命名,而是历史命名。
但是,往往如此,未必就是全部如此一切如此。
从目前来看,“沂蒙画派”的命名虽然最初不是作为画家的何乃磊在作品之前就提出来,而是在何乃磊及他的学生及追随者们的作品多次参展时,一些前辈大师及评论家首先提出,但不可否认,沂蒙画派的产生,有自然形成和人为提倡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
但这些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在今天这个工业文明不断昌盛的时代,我们的国家在文化语境的意义上,并未能改变自身“乡土中国”的文化身份。
这一文化身份胎记一般地提示我们,应该把自己最普遍的人生经验,如出生、成长、离别家园、浪迹天涯、回归故土以及面对变迁了的乡土的真实情感表现出来。
因此,“沂蒙画派”最本质的内涵,在于如何言说自己面对乡土时的乡土情感。
乡土情感同记忆、感觉、想象等精神活动密切相关。
它表现为一种追求本源的情态。
海德格尔说:“接近本源就是接近极乐,故乡最玄奥、最美丽之处,只存在于对本源的接近中,绝非其他。
所以,在故乡中,对本源的忠诚是很自然的。
”面对沂水蒙山间的风土人情时的无限关怀,是沂蒙画派存在并会不断发展壮大的核心力量所在。
要知道,当城市隔离了我们与乡土的联系时,我们就会有寻找故园的冲动,并且渴求在乡土中求发展。
这也是许麟庐大师在十多年前就为何乃磊及“沂蒙画派”作品题词的一个原因和期望吧。
沂蒙画派做为中国东部的特色画派,目前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做为沂蒙这一特定地域的地方美术家们,用自己的努力试图在当代美术史上开拓出具有自己地方艺术特色的一块天地,在一个文化艺术多元化的时代,这应该是非常值得支持和赞赏的文化大事。
80年代徐放先生写刘阳先生(沂蒙画派创始人)文章
![80年代徐放先生写刘阳先生(沂蒙画派创始人)文章](https://img.taocdn.com/s3/m/cd95b0c4b14e852458fb5752.png)
追寻人性、物性的温暖——1986年创立沂蒙画派创始人刘阳徐放(人民日报)在蝉都出汗的伏天的中午,刘阳开车跑来,这是他自1986年开创沂蒙画派,在应邀赴国外之际,出版的已不知是他的多少本《刘阳画集》了。
他请我为画集作序,我明白他之所以请我这个老新闻、诗人与喜欢收藏的人写序的意思,也许我比其他人更多地了解他,另外,刘阳也从事过新闻工作,也写诗。
自1988年他写信予我,后我去他原来的住处,至今我们已有多年忘年的交情了,那时他二十几岁,这些年,我是逐渐从他送给我,他发表出版的诸多书法、绘画、诗文中了解他的。
他给我的印象是全面、丰富而又有内涵。
这也许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有着不同于别人的学识、眼光与思维、行为方式,即在艺术上对永恒的人性的主题的关注,有时候觉得他像一个艺术哲人。
记得印象很深时是,他为我在家乡的收藏馆所作的作品,是一幅他用赭石色写在旧报纸上的书法,和一幅名为“非梦时节“的既工细、朦胧又变形的、像壁画一般斑驳的花鸟画。
那幅书法利用旧报纸上黑色的文字与他所书写的冷酷有几分怪诞的线条飞动的赭色书法相互重叠、穿插、渗透,有很强烈的“视觉”趣味。
而那幅画中,一只变形的孤独的鸳鸯,在一只干瘪的莲蓬下瑟缩,简单而不寻常……画中透出象征的朦胧、浪漫的敏感、现实的哲理与荒诞的解构意味。
说刘阳全面,得先说他的诗。
记得我曾在出版发行的刘阳《荒诞世纪》个人诗集,为他所作的诗序文中,这样评价他的诗思、诗体、诗构:他的诗流露出一种波德莱尔式的“恶之花”的苦难的震颤,是梦呓,又不仅仅是梦呓。
它不仅仅是对丑恶的厌恶感的宣泄,多少夹杂着东方人骨子里,所特有的忧患精神和道德审判意识,与他自己的责任感。
他之所以将自己的诗定位于“荒诞”,恐怕是对现时代人的尊严的丧失、人格的异化,及对非理性现实存在的揭露讥讽,表现出人对自由价值及人性温暖的向往与追寻,同时也是与他绘画作品的风格相统一的。
与他的诗最贴近的是他的书法,除具有上述同样对古老文字艺术的关注外,属于他自己风格的书思、书体、书构,更多的是对传统与古典的文字形式所折射文化内涵的本质的反思,他虽深研大篆、魏碑,黄庭坚、黄道周、王铎、傅山、赵之谦、何绍基、吴昌硕、于右任、毛泽东、张大千、来楚生、王遽常诸书体,却不为历史的丰厚而沉重。
2011年写刘阳(沂蒙画派创始人)文章:天 地 之 气·太 岳 之 尊
![2011年写刘阳(沂蒙画派创始人)文章:天 地 之 气·太 岳 之 尊](https://img.taocdn.com/s3/m/eb30c2e7ba0d4a7302763aea.png)
天地之气〃大岳之尊———1986年创立沂蒙画派创始人、学院派艺术家刘阳先生艺术拓展寻踪王廷琦(山东省文化厅)结识刘阳先生,是他将自己的沂蒙作品,无偿捐赠给山东威海、青岛、济南的图书馆、博物馆。
深为先生的大家气度所感动。
沂蒙山是泰(山)沂(蒙山)山系的一部分,主体在临沂三区九县的临沭、郯城、费县、苍山、平邑、蒙阴、沂水、沂南、莒南。
自1986年至今,刘阳先生创立沂蒙画派,虽然以沂蒙为介质为载体,但绝不是“主题性的”创作,也不是粗浅的对山水、人文、环境外在的形的摹写,而是通过不断挖掘、深化对人与环境精神层面的互动、互融的相互尊重,达成心灵的升华,视觉的拓展。
为丰富当代齐鲁文化,做出了努力与贡献。
中国古老的《易学》中认为:山水、气也。
也就是说,天地之间不同的自然环境形成了不同的气候与循环乃至气场。
自古在对“气”的理解与运用上,大都崇尚“大气”、“阳气”等,从阴阳五行角度讲:阳气乃正气。
“气”之三维——广度、深度、高度。
无独有偶中国传统绘画中也有“气韵生动”(六法之一)的说法,可见不论是自然还是艺术,“气”这种游离于具象观念之外,如同空气般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却影响甚至左右着物质生存与状态的差异性。
中国有句古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讲,世界范围内的水与土的化学成分大致是相同的,也许只是含量的差异,而真正影响不同区域的物种与形态,纬度与“气”的作用更大一些,纬度直接影响温度、湿度乃至“气”的范围与浓度。
在自然中“气”大多可指温度与湿度,而在人文环境中则涵盖很多——种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建筑、服饰、饮食的特质与差异性模式状态等等。
而山水画之所以是绘画中集大成者,主要原因并不只是单纯的画山、画水、画石、画树、画四季,更是涵盖表现自然环境中“气”的不同,与人文环境的特殊的“气”质。
如果说北方自然环境是“阔”、“大”、“旷”阳刚的“气”质,南方是“灵秀”、“精巧”、“滋润”柔美的“气”质,那么北方人文与南方人文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的差异,正是在自然影响下形成的。
1990年科技报发表的第一篇关于沂蒙画派的文章:根植乡土的沂蒙画派
![1990年科技报发表的第一篇关于沂蒙画派的文章:根植乡土的沂蒙画派](https://img.taocdn.com/s3/m/fb6be631af45b307e8719711.png)
【历史回顾】1990年科技报记者延宏采访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关于1986年创立沂蒙画派、沂蒙画派创始人刘阳的文章根植乡土的沂蒙画派——艺术家刘阳访谈延宏(中国科技报主任、记者)为感受沂蒙山区特有的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对于艺术的渴望与追求,怀着这种新奇感,我采访了作为沂蒙画派创始人的刘阳先生。
刘阳说:沂蒙画派的建立,绝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是艺术家与沂蒙精神的不谋而合。
表现沂蒙是打开窗子,透进一些真实的生活气息,再从门里跨出去,寻找更真实更、适合民族文化生存与发展的表现对象。
这些年中国美术界不乏有识之士,而每一位能在中国美术史上占一席之地的大艺术家,无不是源于生活的,继齐白石、李可染等大师之后,又有一批中青年艺术家,出现了表现太行山、黄土高原、江南等不同环境与风土人情的作品。
而沂蒙画派正是从沂蒙山的天地、山水、风情中,汲取营养,促发着他们为之努力并予以表现。
当问及沂蒙画派创立经过与感受时,刘阳说:沂蒙画派的建立:一是当地群众与领导的支持,二是艺术家的努力。
他认为艺术的回归不是寻找野性猎奇与愚昧无知,而应该是发现世界的真正含义——人们生存与改造世界的精神。
任何一个艺术家的创造性工作,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继承是超越的前提。
就沂蒙画派的作品而言,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那么,艺术家们在其作品的思想性及艺术技巧等方面,又作了哪些创造性的尝试呢?全方位思考是一个特点,刘阳说:首先,在画种上是齐备的,油画、中国画、书法和篆刻无一遗漏;在题材上,虽然都是以反映沂蒙山的现实生活为主,但就山水、人物、花鸟的个人观察,技巧的运用和风格等方面,各有明显的特点。
沂蒙画派是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即使是汲取了一些现代意识的作品,尤以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为例,也无不透射出一种责任感。
多年来,刘阳从多种途径致力于创新探索。
艺术家常常从那些通常认为不值一画的平凡生活中,获得创作的灵感。
如:绘画以少胜多,平中见奇,寓实于虚,注意画面构图的节奏韵律和视觉效果。
沂蒙人物在油画题材中的表现
![沂蒙人物在油画题材中的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283011f702020740bf1e9b0d.png)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116沂蒙人物在油画题材中的表现杜远宜(山东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摘要:沂蒙地区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
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呈现出历史文化与革命文化交融、传统习俗与时代新风相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辉的特色。
本文通过分析沂蒙人物在油画题材中的表现,力求探讨在社会发展下艺术家对沂蒙人民形象的不同理解。
关键词:山东;沂蒙;人物形象山东油画起步于二十世纪中期,这一时期,戴秉心、李超士等知名画家在山东任教,为山东油画的发展培养了首批油画艺术人才。
一代代艺术工作者在各个岗位上,为山东美术教育和创作事业进行了艰辛的开拓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山东的油画创作、教育、研究队伍成为中国油画队伍中的重要力量。
其中沂蒙山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其良好的风土人情与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为山东画家创作油画提供了大量素材。
一、沂蒙人物在历史画中的表现“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都是当代人对历史进行审视与评价。
画家要选择最贴近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历史瞬间和典型情节,进而表现主题、刻画人物、营造历史气氛、把创作构想变为有血有肉的视觉形象,将这种历史的永恒形象转化为视觉的永恒形象。
山东艺术学院教师马蕾的巨幅油画《孟良崮》并没有展现激烈的厮杀场面和弥漫的硝烟,而是通过连绵的群山和沐浴在朝阳中的一组人物群像,营造出宁静抒情的场景。
温馨平和的画面与历史记忆中的战争惨烈场面之间的错位造就审美张力,制造出比战火硝烟更强烈的心理震撼,从而让人产生荡气回肠的感受。
马蕾为创作这幅作品,多次前往沂蒙山区采风。
有一天,他看到山上的松树在晨光里巍然屹立,就像整装待发的士兵一样,遂产生了刻画一组群像的想法。
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副司令员粟裕是画面中心人物,画面中还出现副政委谭震林、各级指战员以及士兵多人,时间定格在1947年春孟良崮战役期间,地点定在沂蒙山腹地一个山头,着意表现军事将领运筹帷幄的场面。
作品中的人物、背景以不违反历史真实为原则,但并不是历史的图解,而是用浪漫现实主义手法来回味历史,战争与和平、生与死、血与火、生命与自然、胜利与失败、智慧与胆略等都力求浓缩定格在这一个瞬间。
沂蒙画派创始人刘阳艺术真心诚意的艺术
![沂蒙画派创始人刘阳艺术真心诚意的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b623fae4e87101f69f31954c.png)
真心诚意的艺术刘阳是一个思维、做事敏捷、精准,又颇富哲学家味道的人,加上他勤奋好学,转益多师,勇于进取,敢于探索的精神气质,无论谁一见到他,就会感到:这是一个精明强干、又极内敛、有涵养、博学的人,这是我对刘阳的印象。
一、广见闻。
从别人和他自己的文章中,我深知:刘阳花了很大的力气和很长的时间,从事中外、古今艺术史、理论,及艺术结构、构成、技法规律的研究。
这种长期积淀,使他对传统文化,有了很厚实的根基、透彻的理解。
难能可贵之的是,他能在传统文化丰厚的积淀之上,发现自己的支点与位置。
而在现实中,很多被传统文化的沉重压着走的人,不以食古不化为羞,反而为荣者,比比皆是。
元、明、清及近代文人墨客,大多以临摹某人、某派为终身能事,如明代董其昌,公开提出“以摹古代替创作”的论点,使几代人走入歧途,实在可悲!这种学了传统,深深陷进去而不能自拔的现象,在当今的文艺界也不少见,他(她)们师承某某人的表面技法,而不敢、不能逾越,因为艺术之外的东西(名利),常常不自觉的、不动脑子、难舍难分,轻车熟路的墨守那些老观念、老手法,坦然地抄袭、因袭着;不具备创新、创造能力,对创新看不懂、不顺眼的人,其是个无知愚昧。
学传统是知识的积累、吸收、扬弃的过程。
因为前贤、古人的作品,是他们在当时历史环境中,对生活、对社会的认知与心得,所创造出的形象与作品,彰显那个时代的物象、材料特性、精神面貌与价值观。
而今,时代变了,从物质到精神,都发生了大变化,怎么还能背着“沉重的丰富”呢?这么简单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却是长久而无味的“话题”。
然而刘阳悟到了这个道理,不为所累。
从他的书法中,有汉代草、隶的韵味,结构上有爨宝子的影响。
他的人物、山水、花鸟作品的用笔、用色、用水、构图,都使人感到这是纯粹的中国画,是地道的现代人的思维与方法,是刘阳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体现,是刘阳的风格。
什么是风格?风格就是一个人的文化、知识、技能、阅历的总体体现,也叫面貌,如同人的长相。
沂蒙画派创始人刘阳艺术聚思才情
![沂蒙画派创始人刘阳艺术聚思才情](https://img.taocdn.com/s3/m/4761a61aaef8941ea66e054f.png)
聚思才情在见到刘阳之前,我已经读到过他的许多作品,一些报刊辟有他主持的栏目,如《青少年书法报》、《现代书画家报》等。
刘阳的书法、绘画造型及用笔的格调都给我留下至深印象。
后来,读到他的一些很有见地的文章,感到他是在当今书坛和画坛很少见的认真做学问的人。
于是,我便留心他的艺术踪迹,在许多报刊上都能见到他。
我原以为他是个老者,及至见了他本人,竟是那样年轻,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小我18岁。
就做学问来说,未必是年高学问也高的,而且,学人老化也是可堪忧虑的事。
陈寅恪、沈从文、钱钟书做教授时都是二三十岁年纪,当今的一些博士生导师及学科带头人,三十多岁的人已不少见。
由是我想美术界应该更多一些像刘阳这样不拘条框、时时创造的人才好。
刘阳不仅是个出色的画家,于书法、篆刻、诗文及画论、书论均有极精深的研究,读书涉猎甚广,是属于书画界少见的博闻多学的一类人。
他悟性很高,悟性是才情的标志,而个性则是先天的。
他的个性表现在他的画、书作和篆刻中,有种浓郁的个人气质。
他的作品数量甚丰,想他十分勤奋用功。
他出过画集、诗集、书法篆刻集及论画、论书、论印的专著,还出过技法书,甚至还写了不少经济类的著作。
我惊异于他的精力如此旺盛,如此博学,思想技艺体系如此精深又如此地具有创作的激情,非常之可贵。
也许有人对此会有异议,以为博了会不能专,以为画山水的人,画了人物、花鸟便不可思议,这实在是个偏见,愚昧无知与缺少见识。
齐白石、徐悲鸿什么都画,什么都好。
历史上既博且专的例子太多了。
胡适有三十余个博士学位,也没影响他成为一代国学大家。
国外的达芬奇竟还是个数学家兼建筑师。
中国绘画尤其是文人画,要求画家要博学多能,至少要把诗作好,把字写好,把章刻好。
到了齐白石以后,能把诗、书、画、印这四样都拎起来的人实在不多了,而这四项功夫又是对文入画家的最基本要求。
所以,刘阳的聪明和可贵正在于此,他深谙传统规律,能懂得刻苦力行,以求独辟蹊径,这在今天已非常难得。
刘阳的画是文人画一路,但却充满了现代文化意味儿。
沂蒙画派保护知识产权话题:以群团名义非法假冒、侵权沂蒙画派:违法
![沂蒙画派保护知识产权话题:以群团名义非法假冒、侵权沂蒙画派:违法](https://img.taocdn.com/s3/m/150a556f01f69e3143329429.png)
沂蒙画派知识产权保护系列老话题:以群团名义非法假冒、侵权沂蒙画派——违法沂蒙画派,是国家版权局认证确认的中国唯一沂蒙画派(1986年由沂蒙画派创始人刘阳先生创立)。
就多年与沂蒙山(在临沂所辖3区9县)不沾边的山东某市、某县、H××(凭借非法假冒侵权沂蒙画派,窃取省协会“副主席”等)、Z××(某市群团)相互勾结,假借省群团“支持”名义,非法假冒侵权沂蒙画派的非法行为,现参考国家颁布的文联章程、性质与职能,解读如下:一、文联: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与文艺工作者群众组织,不是政府行政主管单位(非国家行政机关单位),不具备制定法律、法规、政令等行政职能。
美协是文联下设分支群团形式(2006年11月16日,新华网载孙家正言:文联主席不是官,是联络员、协调员、服务员。
对一些不正之风予以批驳。
)二、文联工作人员工作性质:联络、协调、服务。
三、文联章程:第二章、第七条中明确指出:群团人员必须具备职业精神、职业道德。
事实:1、从自然地质、地理划分角度:沂蒙山主体在山东临沂所辖3区9县,是千百年的历史事实。
2、从行政区划角度:沂蒙山为临沂所辖。
非临沂市与沂蒙山不沾边的其他某市、某县H××,不断非法假冒、侵权画派,及在全国画派活动中,某市群团的 Z××,与H××沆瀣一气,不顾历史、事实、党风、党纪、法律,自以为是群团可以凌驾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及跨区域地方正常行政管理、秩序之上,企图通过越权、混乱自然、行政区划行为,充当非法假冒侵权沂蒙画派的马前卒,严重违反党纪、国法,干扰社会与艺术秩序。
3、1986年由沂蒙画派创始人刘阳先生创立的沂蒙画派:已有30年历史事实,世人皆知、有目共睹。
而且国家版权局已经认证确认沂蒙画派知识产权。
4、既然群团不具备制定法律、法规、政令的行政职能,非法假冒、侵权沂蒙画派的H××等,参与的Z××,如何能违规以省、市群团名义,发布所谓“批准”“支持”文件?不过是混淆、模糊、利用群团性质、职能,违背党的领导、党风、党纪、国家法律的与欺骗。
浅析画家王沂东作品中的中国绘画元素
![浅析画家王沂东作品中的中国绘画元素](https://img.taocdn.com/s3/m/fe4d784a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cf.png)
浅析画家王沂东作品中的中国绘画元素王沂东(1913-1995),原名王远生,江苏丹阳人,中国著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
他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杰出代表之一,是中国美术名家、中国美术教育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代表人物。
王沂东在绘画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其作品以中国画为主,丰富的创作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他成为当代中国画坛的重要人物。
在他的作品中,不仅体现了深厚的中国绘画传统,同时也融合了当代艺术的新意。
本文将从中国绘画元素的角度对王沂东作品进行浅析,探讨他对中国传统绘画元素的理解和运用。
中国绘画元素在王沂东的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他对中国绘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从画面的构图和意境来看,王沂东的作品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所强调的意境营造和空间处理。
他擅长运用中国画的构图手法,灵活运用留白的技巧,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意境空灵、雅致的氛围。
他的山水画中常常运用“云烟迷雾”、“山青水秀”等意境进行表现,通过布局和笔墨的处理,使画面更富有层次感和迷人之处。
在笔墨运用上,王沂东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研究和借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笔墨风格。
他继承了中国古代书画传统的写意精神,善于用墨,善于运用水墨的深浅、浓淡、干湿,在纸上表现出各种形态和神韵。
他的墨法灵动娴熟,用笔劲道有力,同时又能为画面增添一种意味深长的气韵。
这种笔墨的运用不仅丰富了他的作品表现力,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绘画传统的魅力和韵味。
王沂东的作品中还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和主题元素。
他的作品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主题,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常见的题材。
而在这些题材的表现上,他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和意象,例如常常描绘松竹梅等寓意深远的植物,传达出与自然相融、与时代相通的意境。
他在人物画中也善于表现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传统文化的内涵,使人物形象更加传神、充满生命力。
值得一提的是,王沂东在教育事业上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注重对学生的绘画基本功的培养,同时也鼓励他们在绘画创作中发扬中国绘画的传统和精神。
1沂蒙画派创始人刘阳:超越古人、超越自我
![1沂蒙画派创始人刘阳:超越古人、超越自我](https://img.taocdn.com/s3/m/24e6f9c7524de518964b7d67.png)
80年代文章超越古人,超越自我——沂蒙画派创始人刘阳杜哲森(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教授)精力充沛、感觉敏锐、锐意进取、勇于探索,是青年人的天赋与优势,这一点在画家刘阳身上尤为突出。
从北京荣宝斋出版的《刘阳画集》及一些大展中,可以窥见:刘阳虽然刚满25岁,经在美院系统专业学习,他的国画、油画、书法、篆刻作品,已显示出他极强的艺术特质与体系化端倪。
正如香港陈余生等先生对刘阳艺术思想、技巧特色的归纳:现实的哲理、浪漫的敏感、象征的朦胧、荒诞的解构。
更难得可贵的是:他在多种艺术理论、技巧的尝试中,同时选择了沂蒙,作为他艺术体系中的重要的支点。
80年代席卷全国的改革大潮,给艺术界与创作,注入了空前的活力:超越古人、超越洋人、超越自我,成为当今艺术家普遍持有的心态与追求。
几乎每个人都在寻找、试图创造与超越,并且享受着精神上的发现的快慰与衔接、自我完善的困惑,因为:现代艺术,冲击了固有的思维方式与欣赏习惯,中国传统艺术东方式的顺应国人的视觉习惯,与“经验”,看种生存、生活逻辑,与可认知的“形象”,“不求甚解”非严谨科学化的角度、时空、构成、透视、造型、线描、色彩等的方法,虽然对物象进行了取舍、加工,但更多的是:求实,并不写实;求意,未必能准确达意的平面二维的局限,对不可辨识的符号,始终是排斥的。
而西方现代派艺术,更注重对具象、表象的超越,更注重打碎后的重组(如立体派),或是将物象解析为某种存在与运动形式(如未来派),或是将物象夸张变形至非生活与理解的“真实”,而纯粹抽象作品,干脆彻底剔除了物象,通过构成物象的基本要素:点、线、面与色彩的多种艺术构成方式,传递某种意念、情绪、内在精神、色彩节律、韵律等。
中国传统艺术在与西方注重科学、规律的全时空、多色彩的“抽象”“多维”“观念”“行为”的比较中,显出单薄与粗糙。
正是在客观、现实、清醒的辨识、比较中,逐步觉悟与境界的升华,专业创造性艺术家,开始了扎实的努力,这正是铸就刘阳全方位艺术思想、技巧体系、风格的根本所在。
沂蒙画派崇尚真艺术美学
![沂蒙画派崇尚真艺术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60745799b9d528ea81c77958.png)
沂蒙画派崇尚真艺术美学——造假是本性的丑陋、价值观的败坏甄乾坤自然界的动植物、畜生,不存在整体“社会”与社会关系,也就不存在“文明”,更谈不上美与美学。
只是吃喝拉撒睡、交配等的物种延续,动植物的生存“法则”就是“利己”,为了抢占资源、吃喝,也就有弱肉强食、互相残杀的恶与残忍。
美是什么?美学是什么?美与美学,只有人类社会才有,是文明的产物。
美,是人类文明进步到一定程度,在社会文明的框架下,产生并形成标准的,包括内涵与外延,如社会化与人性的公共美与美学:道德、健康、安全、善良、真实、诚信、秩序、卫生……。
个体化的心灵、人格、外表及文化:道德、品性、善良、健康、修养、素质、真实、诚信、公众意识、专业技能、漂亮……。
丑,则是与美相对的:自私、阴暗、狭隘、造假……。
所谓艺术,就是通过语言、形体、声音、色彩及平面、立体的表现方式,对自然、社会、人的存在状态、行为、规律的整体、局部乃至瞬间,予以记录、描述、改变、提炼的再创造。
而表现“美”,是始终贯穿于创作过程的始终的。
好的艺术作品是:有创造力、健康、明亮……,给人以愉悦与启迪的。
丑、差的“作品”,则是:抄袭、剽窃的猥琐、鬼祟、灰暗、晦涩、压抑的,无任何美感可言。
近年来习总书记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多次强调新时代法制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道德及建立群团工作秩序。
实际上也就是强调了美的内在与外延的标准。
1艺术造假只丑陋:非法假冒侵权沂蒙画派,人性中的腐败与丑恶上世纪从50年代的“大跃进”、“反右”,到60、70年代的“文革”,26年间,不间断的“运动”的诸多问题,导致国人的社会秩序、道德、人性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与考验。
违天时、地利,盲目、愚昧的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疯狂与虚假、浮夸、欺骗,是那个时代的“标签”。
结果就是造成了对环境、社会、法律、道德、价值、历史、文化、经济、行业、财富,乃至个人、家庭的毁灭性破坏、危害。
亲历过那个时期、那些事件的人们,是会铭记那些深刻的教训并以此为戒的。
2018年文章:崇高美引领时代风采
![2018年文章:崇高美引领时代风采](https://img.taocdn.com/s3/m/4225c92f3968011ca3009137.png)
2018年文章崇高美引领时代风采——1986年创立沂蒙画派创始人刘阳先生谈艺术精神晁地祖近期国家版权局颁布了沂蒙画派名称、著作权、版权作品专利证书,一是充分肯定了刘阳先生先生自1986年至今,30年创立沂蒙画派的付出与成果,二是表明国家对沂蒙画派知识产权的保护。
然而近期山东某市、某县以×××为首,非法假冒侵权沂蒙画派的一些人,为了名利与地方利益,在中央、国家保护知识产权、严打非法假冒侵权之际,又再一次无视法律、丧心病狂的顶风公开在网络上,进行捏造事编造发布不实信息、混淆视听,以所谓虚假“沂蒙画派”“沂蒙画派创始人”,地方一些“领导干部”、又充当非法假冒侵权的马前卒,四处招摇撞骗。
我们就一些问题,采访了沂蒙画派创始人刘阳先生。
谈及非法假冒侵权沂蒙画派、沂蒙画派创始人的那些人行径,刘阳先生淡淡一笑:林子大了什么烂鸟都有,不值一提。
相信国家、法律自会有说法。
关于沂蒙画派30多年与刘阳先生艺术,把握时代脉搏,叙写新时代精神,进行了探讨。
熟知沂蒙画派创始人刘阳先生与沂蒙画派的人都知道:多年来他不是耍嘴皮子,而是用实实在在的书法、篆刻、人物、山水、花鸟、油画、艺术史论理论,始终齐头并进、互为补充的诠释沂蒙精神,而且不同时期的创作,都融入了他不同的感悟与认知。
尤其自1986年至今,30年创立沂蒙画派;1988年油画作品应邀参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的、写入当代美术史的“中国当代艺术大展”;1988年北京荣宝斋出版《刘阳画集》;1988年开始一些报刊开设专栏,请刘阳先生谈现代书画革新与创新,与在南方浙江的陈振濂,南北互映。
在许多方面得到廖静文、张仃、古元、李桦、刘开渠、黄胄、王学仲、康殷、王伯敏、傅嘉仪、贾又福、沈鹏、李铎、郭子绪等很多先生的赞许与支持。
另外刘阳先生结集或出版1993年《中国现代书印(书法篆刻)学史》、《中国动物画技法大全》、1994年《漫话历史名人名著卡通漫画丛书》、1997年《刘阳艺术论》、《大学美术》(大学教材)、《刘阳书法篆刻集》、1998年《沂蒙情.刘阳山水画集》、《刘阳人物.动物.花鸟画集》、《美术技法丛书》(十册)、2000年《世纪沂蒙.刘阳画集》、2002年《名人百家相》、《个人家庭成功经营策略》(上、下册)、2005年《中国品牌之道》、2008年《刘阳画集沂蒙篇.湘西篇.江南篇》、《江南发现.刘阳画集》、2010年《中国名家名作精品集.刘阳沂蒙山水画集》、2011年《大美术.大美院中国山水画四家》、《大美沂蒙.刘阳画集》、《2012年刘阳画选》等……。
变古象今澄怀味象--刘牧国画《一日四季》赏析
![变古象今澄怀味象--刘牧国画《一日四季》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6d4d0f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a0.png)
变古象今澄怀味象--刘牧国画《一日四季》赏析
晓帅
【期刊名称】《前线》
【年(卷),期】2014(000)008
【摘要】《一日四季》是画家刘牧创作的《云来云去》组画中的一幅,反映了青海三江源地域一日时而是雨,时而是雪,如四季变化的高原风景。
作品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山水画,水墨色彩淋漓,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总页数】1页(P127-127)
【作者】晓帅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厚古重今墨恣彩——著名国画家关山鸣作品赏析
2.集大成与法古变今——张大千的临古、仿古、变古
3.澄怀味象,情景交融——欣赏郭熙《早春图》体会中国画的艺术意境
4.澄怀味象静观默识——谈中国画的写生教学
5.清新雅健绘“红楼” 潇洒风神今犹在——刘旦宅国画邮品赏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8年文章
是梦·是诗·是画
王国之(《北京青年报》总编室主任)
我时常做一些美丽的梦,梦到我曾久居的小村庄,门前是溪,窗外是坡,屋后是林,静静的,静静的……但一梦醒来,却是北京繁华,楼外一片烦嚣嘈杂——梦,不在。
·刘阳,大概也常做这样的梦。
88年,北京荣宝斋出版了他的画集,这其中,作品中一个个遥远的沂蒙的梦,令人痴迷,令人神往。
而这些美丽的梦境,却永远留在了我的眼前——我感谢刘阳。
这些梦,见不到名山大川的磅礴,见不到层峦叠嶂的错落,见不到惊人心魄的飞霞,见不到重林尽染的极目。
看到的只是带有浓郁齐鲁沂蒙特色的山坡、沟壑、林木、村路,和那个永远孤独与羊相伴的身影,及他独享宁静的快乐。
像婴孩偎依在母亲的怀中就能感受到母亲的一切厚爱,在大自然的一角,便感知了大自然的灵魂与生命。
画中孩提般的稚朴与纯真,同万物窃窃地对话,他笑,山便是绿色,他悲,太阳便惨红。
刘阳从黄发之年便受蒙家学,二十几个寒暑,他不仅将人物、花鸟、动物、山水、金石、书法都打造成为属于他自己独特的面目,形成了绘画的“沂蒙画风”与书法的“孩儿体”,在诗歌方面,他也有一定造诣,有解构的荒诞之风。
因此,他的诗如画,画如诗,特别是他的山永画,有情节,有意境,以情动人,以情夺人,颇具视觉魅力。
刘阳的沂蒙山水画,总给人一种静谧的感受,在放大的灰色背景中,暗绿、暗蓝、暗褐、暗红等色调、沉郁的色彩,沉甸甸地压在画面上,将景物遮在阴影之中,而那些飞白之处的天空、白云、池塘、溪流或道路,则与出暗的景物形成的静静的反差,那些信手在暗处皱出的麻点、短线,有着疏密、浓淡、干湿的变化,不仅有韵味,而且表现出景物丰富的光的变幻。
乍看他的山水画,依稀有些感伤、怀旧的色彩,也似乎像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的情调。
但凝神一刻,会愈来愈强烈地不断产生新的感受,静谧中蕴聚着强烈的力的潜流。
这种潜流不仅表现在其构图的大胆、奇颖,也不仅表现在山水、景物造型的块面、线条的节奏,而是内在气韵的一种冲击力,由此而达到了博大、和谐、深邃的艺术境界。
许多作品中,画面上只画出了山的一角,山脚下昏暗中隐约茅舍,山风顺着山势滑坡而下,卷动着密如头发一样的山草,山草抽动着和山边旋动的云衔接在一起,搅起了一群寒鸦。
作者没有画山的整体,可我们感觉到了山势的险峻;作者没有去画风,可我们感觉到了山风的强劲;作者没有画人,可我们感觉到了没有光亮的茅舍中的冰冷。
裁们感受着自然的强大相力量,在貌似阴郁的画面中,我们得到的是感奋和振动。
刘阳的山水画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
他长期以来所追求的象征的朦胧、浪漫的敏感、现实的哲理、荒诞的解构,不断净化、提升着他作品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