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
2016考试说明讲析
答题会有条理地列举、排比,一步步 地扣题
阅读题重点学习
速读 分层 抓重点 概括 比较用词 联系实际感悟
写作题重点学习
构思文章纲领句,有层次多扣题 按时写完整作文 能活用自己的好素材 有闪光句 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面复习
汉字
拼音、笔画、偏旁部首、查字 典、字形、六书、字义
词语
语素、词性、词义、构词、感 情色彩、成语(意思、来由: 神话、寓言、史料、民间、外 来)、俗语
写作 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 能根据文章(或材料)的基本内容, 展开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 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样题
2016年考试说明修订的内容(5) :
四、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体 验,为学生多样的展示大家舞台。 在阅读的整体要求中,增加‚能说出 自己的看法‛和‚提出自己的问题‛。 大小作文的选择性 二选一
(4)名著阅读 ①了解作品的主体内容,了解主要人 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了解作品 的思想意义和价值取向。 ②对作品的主题、人物、语言等有自 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并从作品中获 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016年考试说明修订的内容(2) :
(5)注意体现语文与社会实践以及 其他学科的联系 样题
托物言志……
结构手法:线索、照应、过渡、详略、铺垫、伏笔、总分、收束、先后、开门见山、 开宗明义、层层深入、抽丝剥茧、起承转合、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明线暗线、夹叙夹议、移步换景、按照游踪、内外结合、时空交错……
修辞手法:消极修辞(炼字)
积极修辞(比喻、比拟、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夸张……) 连续、组合…… 说明方法:…… 议论方法:…… 效果:文眼、总领(收)、更加、突出、强调、表现、表达、形象、生动、深入、 强烈、含蓄、鲜明、耐人寻味、引人入胜、朴实无华……
2016年兰州中考语文说明
2016年兰州中考语文说明Ⅰ.考试依据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命题依据,渗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
Ⅱ.考试范围以九年级所学内容为主,兼顾七、八年级内容。
Ⅲ.考试形式、答卷时间与试卷结构考试形式:闭卷、笔答答卷时间:120分钟卷面分值:150分基本题型:选择题约占10%-15%,非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写作题)约占85%-90%。
试题结构及比例:由积累与运用(20%)、古诗文阅读(15%)、现代文阅读(25%)、写作(40%)四大板块构成。
试题题量25个小题左右,不超过30个小题。
难度结构:试题难易程度低、中、高三档试题比例为7:2:1。
Ⅳ.考试能力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1.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2.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的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3.分析综合指分析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4.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5.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能做初步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以上五个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Ⅴ.考试内容与要求一、积累与运用(一)知识积累1.字音、字形。
识记3500个常用汉字。
重点掌握教材中涉及的生字词的音、形、义;能用规范的正楷或行楷书写汉字。
2.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
3.阅读课本推荐的文学名著,了解作品基本内容,能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4.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规定范围内的古诗文。
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
(二)表达应用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表意不明。
《江西省2016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学科说明》解读
《江西省2016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学科说明》解读作者:刘珊来源:《江西教育B》2016年第04期《江西省2016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学科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已经下发。
《考试说明》对江西省2016年中考语文命题的依据与指导思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考试内容与能力要求等问题做了详细说明,是2016年中考语文学科考试命题的大纲。
一、关于命题依据与指导思想关注命题依据与指导思想,《考试说明》的表述体现了两个重要特点。
一是命题依据是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应届学生所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九年级)。
二是命题指导思想强调三个命题原则,即重在反映学生学习达成情况、为高中录取提供依据和有利于教学改革。
也就是说中考试题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查是全面的,关注课标中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是对学生初中三年学习情况的终结性评价。
同时中考试题是有一定难度和区分度的,是基于选拔的试题。
再者,中考试题与学校平时的教学是密切相关的,不是说老师教什么就考什么,而是教师教学应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这样才不背离中考考查的方向。
另外,《考试说明》还着重强调了考查的内容重点,其中暗含了试题的设置角度:“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语文能力的发展情况,考查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情况,以及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
”即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三方面发展是试题设置的角度,也就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从三个维度具体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一点应高度重视。
二、关于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2016年语文中考考试形式为纸笔测试,全卷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试题类型有客观题和主观题。
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观题包括简答题和写作题。
试卷包含四个部分,四个部分的内容和赋分为:语言知识及运用,10分;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现代文阅读,30分;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福建中考语文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福建中考语文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2016年福建中考语文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近日,福建省教育厅出台《2016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这将是今年福建省各设区市组织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
田家元日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五.标点符号运用、病句修改的复习
要注意三分理论七分练习的原则,理论是其 次,重要的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运用,在这方 面关乎我们汉语的语法原则和个人的语感问 题,在复习过程中,词类、短语、单句句子 成分、复句关系类型都应该给学生建立系统 的语法体系,强化学生的语文语法辨析能力。
六.区分文体,表述专业 中考明确要求,阅读题的答题必须规范、准 确。初中阶段,我们学的就是记叙文、说明 文和议论文三种文体。因此复习中首先按照 文体特点,结合语段教给学生具体的分析方 法和可能出现的相关题目的答法,训练学生 整体把握的能力与方法在复习过程中,注意 专业术语的使用,更能营造出一种语文探究 氛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把握,学 生答题时,也更得心应手。
初二语文
初二承上启下,继续积累语文知识和词语,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 写作表达技巧,培养文体感。重点是学好复 杂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也加强了文言文 的教学,为初三的议论文教学及总复习打下 基础。 学生容易出问题的内容是文言文和复 杂的记叙文阅读和表达技巧。
初三
九年级是初中的最后阶段,继续学好记叙文、 说明文外,重点学好议论文,并全面复习归 纳各种知识,进一步培养、提高语文的各种 能力,拓宽语文眼界。 另外就是做中考的备战复习,建议采用三轮 复习法。第一轮(横向复习,结合六本教材 按册复习)第二轮(纵向复习,按专题复习) 第三轮进行查漏补缺和模拟训练。另外对于 基础知识的积累、诗词文言文的积累和作文 的训练要一直穿插进行。
七.散文阅读——品事悟理,契合主流 学生在第一遍读的过程中已经获得了对文章 的初步感知,当引导学生进行第二遍带着问 题读的时候,就要链接散文所揭示的主题了,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尤 其是文章中间偏后的部分,要让学生放慢脚 步,甚至于驻足思考,因为越到文章之后就 更接近于文章的主题,尤其是要注意散文中 议论性的句子,往往更是文章的精髓所在
2016年中考考试说明解读及复习备考方法
2016年中考考试说明解读及复习备考方法秦市中学张如霞近日,《荆州市2016年中考考试说明》(简称中考说明)新鲜出炉,目前已发至教师手中。
据悉,中考说明主要包括各科目的命题原则,考试范围和考试内容等,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和家长准确掌握2016中考试题考查内容、范围的变化,本校教务处在第一时间举行了初三年级备课组长会议,结合考试说明讲解各科目考查内容的主要变化,同时请各位备课组长为考生制定了下一步复习策略。
会议内容记录如下:科目:语文初三语文备课组组长张如霞2016年中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较去年主要有三处变化。
一是文学常识明确指出考查人教版“名著导读”内容,规定更清楚;二是古诗文默写,去掉了具体篇目的限定,而改为人教版“课外古诗词背诵”篇目;三是综合性学习中增加了“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和图画,并能作出适当说明、描述或评论”的内容。
根据中考命题的模式及以上新的变化,建议语文备考着手抓好三轮复习,有序并有效地展开。
第一轮系统复习,落实书本知识,注重复习的全面性,做好知识无遗漏;第二轮专题复习,在做好各专题方法指导的同时,用好《学在荆州》资料,并适时地补充拓展,提升学生能力;第三轮综合复习,训练学生做题技巧,并配以知识上的查漏补缺。
三轮复习稳步开展,平均用力,切忌草率行事,只重速度而不重质量。
科目:数学初三数学备课组组长曾祥圣2016年试卷结构不变,难度比值不变,即基础题、中等题、较难题和难题。
数学备考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基础题要准确、快速。
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应做到“全面梳理、系统归纳、点面结合”。
2.注意教材复习和落实好老师精编精选的问题,如2013年将正方形纸片折成三棱锥,2014年将循环小数化成分数就来自课本,如果没复习到很容易失分。
3.多留意与初高中衔接内容。
这部分内容近几年来多次在中考试题中出现,是保留题型,如简单立体图形、含字母系数的讨论等。
4.使用教材外定理要交代定理名称。
虽然中考试题不会“超标”,但用老师们补充的一些内容阶梯可能更快速,到要注明一下定理名称,如强切角定理、射影定理等。
浙江省2016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分析
浙江省2016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分析浙江省2016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分析浙江省2016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分析考试依据的变化:2016年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规定的目标为依据,2016年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一)、考试范围变化1、考试依据的变化:2016年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规定的目标为依据,2016年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所规定的为依据。
2、汉字认读与书写:2016年没有明确的范围,只是课程标准里说的3500字。
2016年明确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为主要考试范围。
3、古文名句考查:2016年范围是初中所有文言文,2016年以《2016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语文》附录中篇目为主要考试范围,一共20篇,方向性更明确。
(二)、考试要求变化1、古诗词默写要求变化:2016年为教材中的古诗词(含附录)的精彩语句,2016年为名句,虽然只是几个字的变化,但古诗文默写要求在降低。
(三)、命题要求变化1、试题创作原则变化:2016年坚持全部试题自创的命题原则,2016年去掉了全部,就是说坚持试题自创的命题原则。
(四)、考试目标的变化1、语文知识积累与运动的变化:2016年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共有9种题型,分别是认读汉字、书写汉字、常用词语具体语境下得体使用、仿写续写改写、病句、标点、名著、默写古诗文、综合性学习。
2016年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只有四种题型:认读书写汉字、默写古诗文、名著、综合性学习,并且将2016年提到的得体的语言交际、语文活动中提出问题、运用语文知识探究问题进行概括强化为在综合性学习方面特别强调探究并解决实际问题。
2、非文学类作品阅读变化:2016年增加了对非连续性文本,能综合比较,分析、归纳多种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其中非连续性文本指的是一些图表文章、说明书文章等。
2016年语文考试大纲
2016年语文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与目的语文考试是高中阶段教育水平的综合性测试,旨在全面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文学素养、文化素养以及思维品质。
通过考试,可以检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以及对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1. 语言知识与运用- 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书写和意义。
-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 理解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 能够正确、流畅、得体地表达思想。
2. 现代文阅读- 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
- 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
-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 鉴赏文章的艺术表现手法。
3. 文言文阅读-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 掌握文言文的常用词语和句式。
- 能够翻译文言文,把握其意义和语气。
4. 写作- 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结构完整、内容充实、语言流畅的文章。
- 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
5. 古诗词鉴赏- 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 能够对古诗词进行鉴赏和评价。
6. 综合运用- 能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考试形式与题型1. 选择题:考查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2. 填空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成语、句式的运用能力。
3. 简答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
4. 翻译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5. 写作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6. 古诗词鉴赏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和评价能力。
四、考试范围与分值1. 语言知识与运用:约20%2. 现代文阅读:约30%3. 文言文阅读:约20%4. 写作:约20%5. 古诗词鉴赏:约10%五、考试时间与分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总分为150分。
六、复习建议1. 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书写和意义。
2. 广泛阅读,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理解力。
3. 练习写作,提高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
4. 学习并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2016年福州市语文学科考试说明(权威发布)
2016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与高中招生考试语文学科考试说明一、命题依据与原则㈠命题依据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为依据,参照《2016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语文)》的精神,结合福州市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㈡命题原则1.命题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2.命题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不仅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还要关注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情况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状况。
3.重视考查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关注语言文字这一特殊信息载体的人文价值导向,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4.现代文阅读的材料全部选自课外,选用的文字材料既要文质兼美,又要适合初中生阅读;文言文阅读的材料选自课内(含自读课文)。
5.试题应符合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
通过测试发挥学生的潜能。
6.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试题,这类试题不规定统一的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作出自己富有个性的解答。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㈠积累与运用1.识记3500个常用汉字,能规范书写。
积累并正确理解、运用课内外常见的词语(包括成语、熟语)。
2.能辨析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冗繁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常见语病。
3.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体会它们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效果,并能灵活运用。
4.背诵、默写规定的古代诗文60篇(见附录)。
5.课外名著必读书目:(1)《西游记》(2)《水浒》(3)《朝花夕拾》(4)《骆驼祥子》(5)《简爱》(6)《格列佛游记》6.在语文综合实践和生活实际中运用语言。
㈡阅读1.古代诗词阅读(1)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016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2016年中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征求意见稿)一、命题依据2016年中考语文命题既要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着重考查学生语文的核心素养;同时也要体现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7—9年级)(修订版)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要求。
二、命题原则1. 紧密结合现实,处理好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关系,重视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关注语言文字这一特殊载体的时代性和人文价值导向,着重考查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 注意选材比例,处理好教材内容与课外语言材料的关系;试题要有利于从整体上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注意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杜绝繁琐、冷僻、陈旧试题,在选材上要注意体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凸显创新精神。
3. 语言知识着重考查学生基本的语言积累和语言规范,以教材中重点词语的积累和运用为主,不用名词术语考学生;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现代文阅读要体现阅读的核心素养,体现对学生阅读迁移能力的培养的教学导向;现代文阅读选材原则上以课外材料为主,着重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从体裁上要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应体现出文学作品和议论文、说明文、新闻、非连续性文体等实用类文本的考查。
古代诗文的阅读要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
古诗文背诵积累的量要不低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所规定的篇目;文言文阅读要体现课内外的兼顾,注意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迁移能力。
课外文言文阅读选材要注意选取有教育意义的语段(语篇),应体现浅易文言文的要求,选文难度不高于现行教材难度,测试的语言知识点均应在教材中找到依据。
名著阅读的考查要注意体现鼓励学生多读书,读整本书的教学导向。
写作着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作文命题要力求富有新意,努力设计出符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的试题,试题要有利于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有利于区分不同的思维层次,有利于学生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2016青岛市中考语文考试说明(讨论稿)(1) (1)
语文(考试时间:120分钟;试题满分:120分)一、命题原则2016年山东省青岛市初级中学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遵循“减负提质”的原则,面向全体,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发展状态的学生,全面贯彻实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试题不仅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基本语文素养,还考查学生运用语文学科知识和方法探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关注传统文化。
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命题素材的选择不受语文教材的限制。
试题按难度分为低、中、高三档,在试卷中所占比例为4:4:2。
二、考试范围(一)积累及运用1.熟练掌握并正确使用汉语拼音。
2.识记3 500个常用汉字,会写其中3 000个。
3.汉字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4.理解、背诵和默写规定的诗文篇目。
5.语言运用考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要求语言表达准确、连贯、得体。
考查汉语知识、修辞知识、文体知识及名著相关知识。
(二)阅读1.文言文阅读①参考注释,结合语境,灵活运用课内文言文知识,理解课外文言文语段的主要内容。
②理解文中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的含义及用法。
③掌握基本的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④将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现代文阅读阅读文学作品、科普文章、一般论述类文章等。
①了解散文、小说、戏剧等常见文学样式及特点。
②辨析叙述、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③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主要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④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⑤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⑥理解、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⑦欣赏作品形象,赏析作品内涵。
⑧分析语言特色,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⑨分析文中主要表现手法。
⑩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评价。
2016中考最新考试说明!各科分值、考试内容全在这!
2016中考最新考试说明!各科分值、考试内容全在这!针对九年级学生的有10个学科:即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朝语文、汉语、日语(朝语文、汉语、日语为朝鲜族考生考试科目);针对八年级学生的有2个学科,即生物学、地理。
【明确规定】(一)语文:分值减少30分作文60分变50分语文学科满分从原来的150分减为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保持不变。
试题的易、中、难比例依旧为7:2:1。
基础与运用部分的分值由25分变成了15分,阅读理解部分的分值由65分变成了55分,作文分值按照比例由60分压缩到50分。
阅读理解部分的微调为:把原积累与运用部分中的古诗词赏析题升格成了课内外诗词比较阅读题,放在了阅读理解部分中,作为一个独立的课内外比较阅读题型出现。
这样有利于学生古诗词赏析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课程标准要求的落实,有利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阅读材料均源于课外,在分值上稍有压缩;议论性文体与说明性文体都属于考查范围,但在试卷呈现形式上只出现其中一种,在题目的设置上稍有压缩。
(二)数学:分值减少30分总题数不变数学学科满分从原来的150分减为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保持不变。
试题中各题型的数量和分值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但总题数保持25道题不变。
选择题由8道增加为10道,分值由每小题3分改为每小题2分,共计20分;填空题由8道减少为6道,分值由每小题4分改为每小题3分,共计18分;解答题仍为9道,共计82分。
这样试题中各题型分值所占比例调整为:选择题约17%、填空题约为15%、解答题约为68%。
但考试性质、命题原则、考试范围及内容要求、题型示例,均没有变化;“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的分值比例不变,约为4:4:2;试题难易程度不变,试题易、中、难比例约为7:2:1。
(三)英语:口语20分首次计入中考总分英语学科满分从原来的150分减为120分,其中笔试成绩100分,听力口语成绩20分,考试时间分别为100分钟和20分钟。
语文2016中考说明
II. 考试内容与要求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语言文字运用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2.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3.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4.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5. 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6.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借代、设问、反问、反复。
7.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8.扩展语句,压缩语段9. 了解重要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梗概及写作特色,把握人物形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掌握教科书中的古代诗文,能够阅读教材之外浅易的古代诗文。
1. 把握古代诗文的朗读节奏,正确断句2.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3.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4.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5. 对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形象及表现手法等作出分析和概括,并进行初步鉴赏6. 默写教科书中要求背诵的古代诗文三、现代文阅读阅读跟教科书难易相当的现代文。
1.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2. 体会文中重要句子的丰富含意,理解其作用3.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把握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4. 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思路5. 把握文学作品的形象,品味语言,分析写作特色四、写作能写记叙性、简单的说明性和议论性文章。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基础等级1. 符合题意2. 符合文体要求3. 感情真挚,思想健康4. 内容充实,中心明确5. 语言通顺,结构完整,详略得当6. 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注:错别字错一个扣1分,重复的不计发展等级1. 材料丰富、新鲜,见解新颖。
2. 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3. 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2016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说明
2016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说明
2016年徐州市中考考试说明-语文一、命题指导思想1.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全面、科学地考查学生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业水平。
2.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
3.推进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审美情趣,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培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4.建立科学的初中语文评价体系,全面、科学地评价初中生的语文素养。
二、考试范围1.七至九年级人教版现行初中语文教材。
2.与教材内容难度相当的课外现代文和浅易的课外古诗文。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一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79年级)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柳州市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学科说明
附件1:柳州市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学科说明语文一、考试目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命题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
考试要有利于推进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改革,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有利于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
三、命题基本原则(一)导向性原则。
试题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城乡公平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继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善教师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基础性原则。
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考查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状况,考查阅读与语言积累的质与量,考查语感形成水平与思维品质,突出考查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三)科学性原则。
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做到考试内容与形式科学,符合考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试题难易适当,表述正确;试卷结构科学、合理、规范;试题具有较高信度、效度和良好的区分度。
(四)综合性原则。
试题内容要课内外相结合,紧密联系学生实际,联系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特别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见闻、见解。
(五)教育性原则。
发挥试题的教育功能,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有机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
2016年云南中考说明之语文
2016年云南中考说明之语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第一部分考试标准及要求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满分由100分调整为120分。
1.“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板块由4分调整为8分
2.“阅读”板块的四大阅读由36分调整为42分
3.“作文”由40分调整为50分
学业质量标准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的分值有所调整,具体为:
A——优秀
B——良好
C——及格
D——不及格
题型示例
1.增加选词填空题;衔接排序题;标点符号运用题
2.在综合性学习中增加对字词书写的考查
参考样卷
1.将第3题的选词填空题选择题换成了成语运用的选择题
2.写作由2015年的命题作文调整为半命题作文。
同时,评分标准也也做相应调整:一类“50~45”;二类“44~38”;三类“37~30”;四类“29~22”;五类“21~0”
3.作文的评分标准的“注”后增加了“④缺标题扣2分”
第二部分测试练习
1.“语文知识积累”增加字词的书写;错别字辨析选择题型增加了四个成语一组的形式
2.“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仿写题大量减少;增加了名著与综合性学习结合的题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2021年整理)2016年南京中考语文考试说明(中考大纲)
(完整)2016年南京中考语文考试说明(中考大纲)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2016年南京中考语文考试说明(中考大纲))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2016年南京中考语文考试说明(中考大纲)的全部内容。
2016年南京市中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学科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2016年南京市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成绩统一考试,将遵循激励、引导、评价、选拔的原则,力图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和新课改的理念,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推进语文课程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起积极的导向作用,并为高中阶段学校择优录取提供依据。
Ⅰ。
考试范围与内容一、考试范围1.考查《课标》规定的学生在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的学习水平。
2.考试命题涉及教材的内容,在人教版7—9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范围内.3.默写部分仍考查《课标》推荐背诵的古诗文,以及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其他古诗文.4.古诗文阅读的命题材料选自课外浅易的古诗文。
5.现代文阅读的命题材料选自课外与教材难度相当的现代文。
二、考试内容(一)积累运用1.默写“考试范围"中规定的诗文名句。
2.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3. 能正确、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或行楷字,力求美观;初步欣赏书法作品。
4.正确理解和使用常用词语.5.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
6.能掌握简单的语法、修辞知识,并运用其解决语言实际问题。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
(新增)7.根据要求简明、连贯、得体地表达,能对提供的材料进行筛选、整合、运用。
2016年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中考/备考辅导/黑龙江中考/齐齐哈尔中考2016年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语文》考试说明齐齐哈尔市2016年初中语文学科考试说明一、命题范围与原则(一)命题范围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依据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全面考查初中毕业生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语文学习情况。
以本市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至九年级的语文教材为基准。
考查内容不受教材内容的限制,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原则1.全面贯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内容和要求,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阶段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及水平,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2.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展思维空间。
评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
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
3.研究先进的教学研究理论、教育评价理论,努力体现全面化、科学化、发展性的学生评价的基本理念。
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4.体现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品格的教育,体现语文素养的综合性,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语文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坚持我市初中语文考试“创新、盘活、求精”“稳中求变”的指导思想,注重积累和感受,注重分析与综合,注重运用与探究,杜绝设置偏题、怪题。
试卷应简约,清晰、合理。
6.注意课程资源的开发,以适当的方式体现我市自然风光、风俗民情、文物古迹等文化特色,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与高中招生考试
语文学科考试说明
一、命题依据与原则
㈠命题依据
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为依据,参照《2016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语文)》的精神,结合福州市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㈡命题原则
1.命题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2.命题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不仅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还要关注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情况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状况。
3.重视考查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关注语言文字这一特殊信息载体的人文价值导向,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4.现代文阅读的材料全部选自课外,选用的文字材料既要文质兼美,又要适合初中生阅读;文言文阅读的材料选自课内(含自读课文)。
5.试题应符合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
通过测试发挥学生的潜能。
6.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试题,这类试题不规定统一的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作出自己富有个性的解答。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㈠积累与运用
1.识记3500个常用汉字,能规范书写。
积累并正确理解、运用课内外常见的词语(包括成语、熟语)。
2.能辨析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冗繁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常见语病。
3.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体会它们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效果,并能灵活运用。
4.背诵、默写规定的古代诗文60篇(见附录)。
5.课外名著必读书目:(1)《西游记》(2)《水浒》(3)《朝花夕拾》(4)《骆驼祥子》(5)《简爱》(6)《格列佛游记》
6.在语文综合实践和生活实际中运用语言。
㈡阅读
1.古代诗词阅读
(1)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体会诗歌韵律、节奏,赏析词语和句子。
(3)体会诗词的语言特点和常见的写作方法。
2.文言文阅读
(1)顺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字词的意思。
(2)理解常用文言虚词(之、其、于、而、以、焉)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课文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写法的主要特点。
3.现代文阅读
(1)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迅速捕捉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
(2)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
(3)把握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
(4)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及作用。
(6)领悟探究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形象、情感、语言,能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
解读文本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能写出自己的阅读收获。
(7)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㈢写作
1.能用规范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认识和真实体验。
2.写作应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3.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文体明确,条理清楚、详略得当、文句通顺、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叙事具体细致,说明准确明了,议论有理有据。
5.运用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㈠考试形式与试题难度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全卷难度为0.8左右。
易、中、难试题的比例约为8:l:l。
㈡试卷结构与分值比例
1.积累运用部分:35分左右。
其中背诵默写12分,名著阅读7分左右,综合性学习7分左右。
2.阅读部分:50分左右。
其中古诗词阅读5分,文言文阅读17分左右,现代文阅读28分左右。
3.写作部分:65分(其中书写占5分)。
附录:要求背诵、默写的古诗文篇目
1.《论语》十二章《论语》
2.《孟子》两章《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4. 出师表诸葛亮
5. 岳阳楼记范仲淹
6. 醉翁亭记欧阳修
7.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8.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9. 大道之行也《礼记》
10. 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11.《诗经》两首《诗经》
关雎
蒹葭
12. 望江南(梳洗罢)温庭筠
13.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14.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李清照
15.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16. 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
17.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1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1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20. 己亥杂诗龚自珍
2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22. 赤壁杜牧
23. 过零丁洋文天祥
2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25.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26. 归田园居(其三)陶渊明
27. 使至塞上王维
28. 渡荆门送别李白
29. 望岳杜甫
30. 春望杜甫
31. 观沧海曹操
32. 次北固山下王湾
33.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34.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35. 月下独酌(其一)李白3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37. 雁门太守行李贺
38.卜算子•咏梅陆游
39.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苏轼
40.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41.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42. 赠从弟(其二)刘桢
4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44.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45.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46.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韩愈
47.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48.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49. 登飞来峰王安石
50. 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范仲淹
51. 长歌行汉乐府
52. 黄鹤楼崔颢
53. 秋词刘禹锡54.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55. 竹里馆王维
56. 滁州西涧韦应物
57. 论诗赵翼
58. 过故人庄孟浩然
59.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60.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