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四单元孟德尔定律和染色体与遗传第13讲分离定律精练浙科版
【高考复习方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4单元 孟德尔定律及伴性遗传 浙科版精编版
突 破
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返回目录
第12讲 分离定律
图形表述:(细胞学基础)
考 点 核 心 突 破
返回目录
第12讲 分离定律
(2)作用时间
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适用范围
考 点
①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
核 心
②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突
破
返回目录
第12讲 分离定律
2011年
天津卷T6
浙江卷 T32、安徽 卷T31、福
建卷T5
2012年
2013年
新课标全国
福建卷T27 卷ⅡT32、海
南卷T14
天津卷T6、 江苏卷T10、 广东卷T25
山东卷T5、 广东卷T25、 江苏卷T31、
四川卷T11
使用建议
1.教学建议: (1)孟德尔遗传定律是解决遗传问题的基础。复习本单 元内容时可从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入手使学生在观察和分析 的基础上去掌握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方法、程序,并理解假 说—演绎法的内涵。从应用层面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 由组合定律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通过对高考试题的分析, 研究解答遗传题的常用方法和解题技巧。 (2)减数分裂是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细胞基础。在复习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和联系的方法,通过比较有丝分 裂和减数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精子 和卵细胞的形成等过程,找出异同点,结合图像和曲线加 深对减数分裂的理解,复习中还要结合减数分裂和孟德尔 遗传定律及变异的联系进行知识拓展和综合。
3.[2012·新课标全国卷] 毛色异常的雄鼠与同一窝的
多只毛色正常的雌鼠交配,后代均为正常鼠,说明正常鼠
为显性,且毛色正常雌鼠全部为纯合子。( )
第13讲基因的分离定律-备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优质课件
二、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分析
2.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高茎 × 矮茎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P DDD
ddd
其中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
①成对的理解——两个遗传因子或相同或控制一对相对性状。 如DD、Dd、dd。
②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纯种高茎豌豆DD、纯种矮茎豌豆dd。
果
实
胚
种 子
极核(2个)+ 精子(1个) 受精极核 胚乳
知识点2:性状 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等特征。 比如:颜色,血型,高度,形状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同种生物:豌豆 同一性状:茎的高度 不同表现类型: 高茎~米,矮茎米左右
知识点3:传粉
1.自花传粉: 一朵花的花粉落在同一朵花的
F2中出现的3:1性状 分离比是偶然的吗?
二、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分析
2.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
高茎 × 矮茎
D
d
①遗传因子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颗粒,既不相互融合, 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
②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 (用大写字母如D来表示)
③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 (用小写字母如d来表示)
矮 茎
3D__ dd 高茎 : 矮茎 = 3 : 1
棋盘法
二、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分析
3.演绎推理,验证假说
(1)方法:测交 实验,
杂种子一代 高茎
隐性矮纯茎合(子2)原理即:让隐F性1与纯隐合性子纯只合产子生杂一交种。
测交 Dd X dd
2019届高考生物(浙江选考)一轮复习精讲课件:第4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共282张PPT)
实验结果:F1 紫花×白花→85 紫∶81 白≈1∶1。 结论:实验数据与理论分析相符合,从而证明对分离 现象理论解释的正确性。
返回目录
第1课时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2.图解
C
c
c
Cc(紫花)
cc(白花)
图 4112 五、分离定律的实质 等位基因 独立、互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___________ 不同 的配 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________ 子中,结果是一半的配子带有一种等位基因,另一半的配 子带有另一种等位基因。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遗传因子 后称为基因)控制的。控制一对相对 1.性状是由__________( 等位基因 。 性状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基因称为__________
返回目录
第1课时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2.基因在体细胞内是成对的,其中一个来自母本,另一个 基因型 。紫花亲 来自父本。控制性状的基因组合类型称为________ cc 。 CC ,白花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 本的基因型是______ 分离 , 3.在形成配子即生殖细胞时,成对的基因彼此 ________ 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不同 的基因,但各自独立、 4.在 F1 的体细胞内有两个________ 互不混杂。 5.F1 可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 合是随机的,所以 F2 出现 3 种基因型,即 CC、Cc、cc,其 比例为 1∶2∶1。其中基因型为 CC 或 cc 的植株,是由两个 纯合子。而 基因型相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个体,即称为 ________ Cc 植株是由两个基因型不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个体,称为 杂合子 。因 C 对 c 是显性的,CC、Cc 均表现为紫花,而 ________ cc 表现为白花。 这里将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所能表现出来 表现型 。 的性状称为________ 返回目录
【课件】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基因的分离定律
一、基础梳理
1、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1)实验成功的原因
结合教材p11“思考与讨论”分析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 实验材料:豌豆 ①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结果既可靠又易于分析。 ②易于区分且能稳定遗传的相对性状,实验结果易于观察和分析。 ③繁殖周期短,后代数量大(方便统计学分析)。 ④花大,方便进行人工授粉。
二 、 重 难 点 突 破 2、假说演绎法
第三步: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
1、生物体性状都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 2、在生物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3、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基因在配子中成单存在。 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第四步: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 设计测交实验,并根据假说,预测测交实验的结果。 第五步:通过实验检验推理的结论 进行测交实验,统计实验的结果,验证假说是否正确。
【内容】
1、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阐明基因的分离定律并推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3、基因分离定律重点题型突破
一、基础梳理
2、分离定律
(1)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_成__对__存__在__, 不相__融__合___;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分__离____,__分__离__后
第10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
【内容】
1、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阐明基因的分离定律并推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3、基因分离定律重点题型突破
拓 展 两性花和单性花最明显的区别的就是看两者是否同时含有雌蕊和雄蕊
1、单性花:只含有一种,如果是只有雌蕊,则叫做雌性花,反之则为雄性花。并且 单性花需要进行授粉才能成功结果。如:黄瓜花、南瓜花、玉米花 2、两性花:同时含有雌雄双蕊,不需要授粉也能结出果实。如:豌豆花
专题14 分离定律-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
专题14分离定律1.(2022·山东·高考真题)野生型拟南芥的叶片是光滑形边缘,研究影响其叶片形状的基因时,发现了6个不同的隐性突变,每个隐性突变只涉及1个基因。
这些突变都能使拟南芥的叶片表现为锯齿状边缘。
利用上述突变培育成6个不同纯合突变体①~⑥,每个突变体只有1种隐性突变。
不考虑其他突变,根据表中的杂交实验结果,下列推断错误的是()杂交组合子代叶片边缘①×②光滑形①×③锯齿状①×④锯齿状①×⑤光滑形②×⑥锯齿状A.②和③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光滑形B.③和④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锯齿状C.②和⑤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光滑形D.④和⑥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光滑形2.(2021·湖北·高考真题)人类的ABO血型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I A、I B和i三者之间互为等位基因决定的。
I A基因产物使得红细胞表面带有A抗原,I B基因产物使得红细胞表面带有B抗原。
I A I B基因型个体红细胞表面有A抗原和B抗原,ii基型个体红细胞表面无A 抗原和B抗原。
现有一个家系的系谱图(如图),对家系中各成员的血型进行检测,结果如表,其中“+”表示阳性反应,“-”表示阴性反应。
个体 1 2 3 4 5 6 7A抗原抗体+ + - + + - -B抗原抗体+ - + + -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个体5基因型为I A i,个体6基因型为I B iB.个体1基因型为I A I B,个体2基因型为I A I A或I A iC.个体3基因型为I B I B或I B i,个体4基因型为I A I BD.若个体5与个体6生第二个孩子,该孩子的基因型一定是ii3.(2021·辽宁·高考真题)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果蝇,体内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一对同源染色体在染色体复制后彼此配对,非姐妹染色单体进行了交换,结果如图所示。
高三一轮复习基因分离定律导学案
孟德解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复习要求: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2.亲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的判定及其概率的计算3.运用分离定律解决有关问题4.应用遗传基本规律分析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生物的遗传问题基础知识梳理:一、课本重要概念的理解:(1)自交、测交、正交和反交植物体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 属于自交。
自交是获得的有效方法。
测交是杂种F1与杂交,用来测定的基因型。
判断基因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常用的方法是。
(2)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生物性状的体现者——;性状的控制者——。
相对性状牢记两个“同”,一个“不同”。
隐性性状不是不表现的性状,而是指F1未表现的性状。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和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性状分离。
(3)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写在前面。
隐性性状的基因,写在后面等位基因:在遗传学上,把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具有等位基因的个体一定是杂合子。
提醒①存在:存在于的所有体细胞中。
②位置:位于的同一位置上。
③特点:能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④分离的时间:⑤遗传行为: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⑥D、d是等位基因,但D、D或d、d不是等位基因,是相同基因。
非等位基因:有两种,即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还有一种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4)表现型、基因型、纯合子、杂合子提醒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①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因,表现型是与共同作用的结果,;②表现型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相同,基因型相同③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相同;在不同环境中,即使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相同。
提醒①多对基因中只要有一对杂合,那它为。
②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 ,但纯合子杂交,后代;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 ,且后代中会出现一定比例的纯合子。
【新步步高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孟德尔定律和染色体与遗传 第讲 自由组合定律(Ⅱ)讲义 浙科版-课件
第15讲 自由组合定律(Ⅱ)[考试标准]考点一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拓展分析1.自由组合定律9∶3∶3∶1的变式分析存在aa(或bb)时表现为隐性性状,其余正常表现单显性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有显性基因就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表现另一种性状双显性和一种单显性表现为同一种性状, 其余正常表现A 与B 的作用效果相同,但显性基因越多,其效果越强1(AABB)∶4(AaBB+AABb)∶6(AaBb+AAbb +aaBB)∶4(Aabb+aaBb)∶1(aabb)2.某些致死基因或基因型导致性状的分离比改变设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 ,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1)显性纯合致死 AA、BB 致死⎩⎪⎨⎪⎧ 自交后代:AaBb∶Aabb∶aaBb∶aabb=4∶2∶2∶1,其余基因型个体致死测交后代:AaBb∶Aabb∶aaBb∶aabb=1∶1∶1∶1(2)隐性纯合致死⎩⎪⎨⎪⎧ 双隐性致死:自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9∶3∶3单隐性致死:自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9∶1题组一 自由组合定律中9∶3∶3∶1的变式应用1.某种小鼠的体色受常染色体基因的控制,现用一对纯合灰鼠杂交,F 1都是黑鼠,F 1中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 2体色表现为9黑∶6灰∶1白。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小鼠体色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 .若F 1与白鼠杂交,后代表现为2黑∶1灰∶1白C .F 2灰鼠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2D .F 2黑鼠有两种基因型答案 A解析根据F2性状分离比可判断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F1(AaBb)与白鼠(aabb)杂交,后代中AaBb(黑)∶Aabb(灰)∶aaBb(灰)∶aabb(白)=1∶1∶1∶1,B错误;F2灰鼠(A__bb、aaB__)中纯合子占1/3,C错误;F2黑鼠(A__B__)有4种基因型,D错误。
2.油菜的凸耳和非凸耳是一对相对性状,用甲、乙、丙三株凸耳油菜分别与非凸耳油菜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四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第13讲分离定律教案
第13讲分离定律考点一豌豆的杂交实验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用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及实验过程)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遗传图解(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2)解释①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遗传因子)控制的。
②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
③配子中的基因是成单存在的。
④F1的体细胞内有两个不同的基因,各自独立、互不混杂。
⑤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3.分离假设的验证(1)验证方法:测交法。
①目的:验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②选材:F1与隐性纯合子。
③预测分析:表现型及比例是紫花∶白花=1∶1,表明解释正确。
④实验过程及结果:F1×隐性纯合子(白花亲本)→85株开紫花、81株开白花,其比例接近1∶1。
⑤结论:实验结果与预测相符,证明了孟德尔遗传因子分离的假设是正确的。
(2)遗传图解4.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发生时间(1)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如图所示:(2)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适用范围:真核生物有性生殖时细胞核中的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
思考讨论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杂交方法(1)完善下列步骤去雄:图中①为母本(填“父本”或“母本”),在花蕾期用剪刀剪去其雄蕊。
↓套袋隔离: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人工授粉:图中②为父本(填“父本”或“母本”),当雌蕊成熟时将另一植株花粉撒在去雄的雌蕊柱头上,称作人工授粉。
↓再套袋隔离: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传粉后所结出的。
(2)F1产生雌雄配子比是不是1∶1?提示F1产生的配子种类有两种:C和c,C和c的比例为1∶1;雌、雄配子的数量比不是1∶1,雄配子数量远多于雌配子。
2.分别以豌豆和玉米的一对相对性状为研究对象,将纯合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各自间行种植,隐性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子一代将分别表现出什么性状?提示前者全为隐性个体;后者显隐性个体均有。
3.探究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的相关种类和比例(1)F1(Cc)的配子种类和比例:2种(C、c),1∶1。
(浙江选考)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四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第13讲分离定律学案
2. 玉米的甜和非甜是一对相对性状,随机取非甜玉米和甜玉米进行间行种植,其中一定能
够判断甜和非甜显隐性关系的是 (
)
答案 C
解析 A 选项中,当非甜和甜玉米都是纯合子时,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
B 选项中,当其中
有一个植株是杂合子时,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
C 选项中,非甜与甜玉米杂交,若后代只
9 / 22
考试标准 1. 孟德尔选用豌豆做 遗传实验材料的原因 2.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 交实验、解释及其验 证 3. 分离定律的实质 4. 显性的相对性
第 13 讲 分离定律
必考 加试
b
b
考试标准 5. 分离定律的应用
6.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
b
b
过程、结果与科学方
法
b
b
7. 杂交实验的设计
a
a
必考 加试
c
c
c
c
2. 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定 (1) 自交法:此法主要用于植物,而且是最简便的方法。 结果分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待测个体自交 ――――→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2) 测交法 :待 测对象若为雄性动物,注意与多个隐性雌性个体交配,以产生更多的后代个
体,使结果更有说服力。
状出现的概率是 1/4 。 ② 若 aa 纯合致死 ( 或人工淘汰 ) , AA出现的概率为 1/3 , Aa 出现的概率为 2/3 。
(2) 用配子的概率计算 ①方法:先算出亲本产生几种配子,求出每种配子产生的概率,再用相关的两种配子的概
率相乘,或用棋盘法处理。 ②实例:如白化病遗传, Aa×Aa→1AA∶2Aa∶1aa,父方产生 A、a 配子的概率各占 1/2 ,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孟德尔定律和染色体与遗
第14讲 自由组合定律(Ⅰ)1.基因的自由组合过程发生在下列哪个环节中( ) AaBb①,1AB∶1Ab∶1aB∶1ab――→②配子间16种结合方式 ③4种表现型(9∶3∶3∶1)――→④子代中有9种基因型 A .①B.②C.③D.④ 答案 A解析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2.下图所示杂合子的测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比1∶1∶1∶1的是( )答案 C解析 若测交后代出现1∶1∶1∶1的性状分离比,则杂合子产生的配子应为4种,比例是1∶1∶1∶1。
3.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这两对遗传因子是独立遗传的。
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的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所得后代表现型是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以上后代群体的表现型有4种B .以上后代群体的基因型有9种C .以上两株亲本可以分别通过不同杂交组合获得D .以上两株表现型相同的亲本,基因型不相同 答案 D解析 遗传图解如下:P :高秆抗病 × 高秆抗病T__R__T__R__⎭⎪⎬⎪⎫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 高秆抗病∶高秆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感病 9 ∶ 3 ∶ 3 ∶ 1根据9∶3∶3∶1的比例可知,两亲本的基因型相同,均为TtRr ,其后代群体中有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
4.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褐(b)色、有(s)/无(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基因型为BbSs 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是( ) A .1/16 B .3/16C .7/16 D .9/16 答案 B解析 基因型为BbSs 的小鼠亲本杂交,后代中黑色有白斑的基因型为B__ss 。
Bb×Bb 后代中,B__出现的概率是3/4;Ss×Ss 后代中,ss 出现的概率是1/4,故B__ss 所占的比例是3/4×1/4=3/16。
【新步步高】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四单元孟德尔定律和染色体与遗传第讲分离定律精练浙科版-精
第13讲 分离定律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 A .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 .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C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D .测交后代分离比为1∶1 答案 C解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 正确。
2.在家鼠中短尾(T)对正常尾(t)为显性。
一只短尾鼠与一只正常鼠交配,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而短尾类型相交配,子代中有一类型死亡,能存活的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则不能存活类型的基因型可能是( ) A .TT B .Tt C .tt D .TT 或Tt 答案 A解析 由题干可知,Tt(短尾鼠)×Tt(短尾鼠)→T__(短尾鼠)∶tt(正常尾鼠)=2∶1,又因短尾鼠×tt(正常鼠)→正常尾鼠∶短尾鼠=1∶1,得出存活的短尾鼠一定是杂合子(Tt),所以排除其他致死因素,则致死的小鼠一定是纯合短尾鼠。
3.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逐代自交3次,在F 3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为( ) A .1/8 B .7/8C .7/16 D .9/16 答案 C解析 F 3中杂合子(Aa)的比例为1/8,则纯合子的比例为7/8,其中显性纯合子占1/2×7/8=7/16。
4.两只杂合子白羊为亲本,它们接连生下三只小羊都是白色的。
若它们再生一只小羊,其毛色( ) A .一定是白色的 B .一定是黑色的 C .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D .是黑色的可能性大 答案 C解析 两只杂合子白羊交配产生的子代中,白羊的可能性为34,黑羊的可能性为14。
5.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传粉植物,可以接受本植株的花粉,也能接受其他植株的花粉。
在一块农田间行种植等数量基因型为Aa 和aa 的玉米(A 和a 分别控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且A 对a 为完全显性),假定每株玉米结的子粒数目相同,收获的玉米种下去,具有A 表现型和a 表现型的玉米比例应接近( ) A .1∶4 B .5∶11 C .1∶2 D .7∶9 答案 D解析 间行种植的玉米,既可杂交也可自交,由于种植的Aa 和aa 的玉米比例是1∶1,可以得出该玉米种群可产生含基因A 或a 的两种配子,其比例是:A =1/2×1/2=1/4、a =1/2×1/2+1/2×1=3/4,再经过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得到的子代比例为:aa =3/4×3/4=9/16,而A__=1-9/16=7/16,故具有A表现型和a表现型的玉米比例应接近7∶9。
2019版大一轮高三一轮复习系列选考总复习(浙江专版)生物课件:第四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13讲
若后代 无性状分离 ,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若后代 有性状分离 ,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3)单倍体育种法(此法只适用于植物) 待测
若得到两种类型植株,则
杂合子 待测个体为_______ 花药 秋水仙素 纯合子 ————→ 单倍体 ————→ 处理 若只得到一种类型的植株, 个体 离体培养 植株 纯合子 则待测个体为_______ (4)花粉鉴定法: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液呈现不同颜色。如果
3.分离假设的验证 (1)验证方法: 测交法 。 ①目的:验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②选材:F1与 隐性纯合子 。 ③预测分析:表现型及比例是紫花∶白花=1∶1,表明解释正确。 ④实验过程及结果:F1×隐性纯合子(白花亲本)→85株开紫花、81株 开白花,其比例接近 1∶1 。 孟德尔遗传因子分离的假设 ⑤结论:实验结果与预测相符,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
及结果
子一代(F1) (表现 显性 性状)
子二代(F2) (出现 性状分离 )
紫花
3
白花
∶ 1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遗传图解(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C Cc
c
(2)解释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遗传因子)控制的。
②体细胞中基因是 成对 存在的。 ③配子中的基因是 成单 存在的。 ④F1的体细胞内有两个不同的基因,各自独立、互不混杂。 ⑤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随机 的。
解析
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A 、 B 、 C 三项均体现出 “ 相同性状 ” 亲本杂交,子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
和隐性性状的“性状分离”现象,但D项中子代的黑毛与白毛在亲代中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讲 分离定律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 .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B .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C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D .测交后代分离比为1∶1答案 C解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 正确。
2.在家鼠中短尾(T)对正常尾(t)为显性。
一只短尾鼠与一只正常鼠交配,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而短尾类型相交配,子代中有一类型死亡,能存活的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则不能存活类型的基因型可能是( )A .TTB .TtC .ttD .TT 或Tt答案 A解析 由题干可知,Tt(短尾鼠)×Tt(短尾鼠)→T__(短尾鼠)∶tt(正常尾鼠)=2∶1,又因短尾鼠×tt(正常鼠)→正常尾鼠∶短尾鼠=1∶1,得出存活的短尾鼠一定是杂合子(Tt),所以排除其他致死因素,则致死的小鼠一定是纯合短尾鼠。
3.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逐代自交3次,在F 3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为( )A .1/8B .7/8C .7/16D .9/16答案 C解析 F 3中杂合子(Aa)的比例为1/8,则纯合子的比例为7/8,其中显性纯合子占1/2×7/8=7/16。
4.两只杂合子白羊为亲本,它们接连生下三只小羊都是白色的。
若它们再生一只小羊,其毛色( )A .一定是白色的B .一定是黑色的C .是白色的可能性大D .是黑色的可能性大答案 C解析 两只杂合子白羊交配产生的子代中,白羊的可能性为34,黑羊的可能性为14。
5.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传粉植物,可以接受本植株的花粉,也能接受其他植株的花粉。
在一块农田间行种植等数量基因型为Aa 和aa 的玉米(A 和a 分别控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且A 对a 为完全显性),假定每株玉米结的子粒数目相同,收获的玉米种下去,具有A 表现型和a 表现型的玉米比例应接近( )A.1∶4 B.5∶11C.1∶2 D.7∶9答案 D解析间行种植的玉米,既可杂交也可自交,由于种植的Aa和aa的玉米比例是1∶1,可以得出该玉米种群可产生含基因A或a的两种配子,其比例是:A=1/2×1/2=1/4、a=1/2×1/2+1/2×1=3/4,再经过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得到的子代比例为:aa=3/4×3/4=9/16,而A__=1-9/16=7/16,故具有A表现型和a表现型的玉米比例应接近7∶9。
6.某常染色体遗传病,基因型为AA的人都患病,Aa的人有50%患病,aa的人都正常。
一对新婚夫妇中女性正常,她的母亲患病,基因型为Aa,她的父亲和丈夫的家族中均无该病患者,请推测这对夫妇的子女中患病的概率是( )A.1/12 B.1/6C.1/3 D.1/2答案 A解析该新婚妻子的父亲家族中无该病患者,因此其父亲基因型为aa,该妻子表现型正常,故该妻子的基因型为Aa或aa,又Aa的人有50%患病,所以Aa与aa的比例为1∶2,其丈夫家族中也没有该病患者,其丈夫基因型为aa,他们子女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3×1/2=1/6,而Aa基因型中患病的占50%,故这对夫妇的子女中患该病的概率为1/6×1/2=1/12。
7.将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并分成两组,第一组全部让其自交,第二组让其自由传粉。
第一、二组的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分别为( )A.1/9、1/6 B.3/8、1/9C.1/6、5/12 D.1/6、1/9答案 D解析Aa自交后代去掉隐性个体后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2/3Aa,该群体产生配子A、a 的概率分别为2/3、1/3,若让其自交后代中aa所占比例为2/3×1/4=1/6;若让其自由传粉,后代中aa所占比例为1/3×1/3=1/9。
8.豌豆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用圆粒与皱粒杂交,得到数量相等的圆、皱粒豌豆,再将得到的全部种子播种后授以皱粒的花粉,则第二次杂交组合的基因型是( )A.RR×rr B.Rr×RrC.Rr×rr、rr×rr D.Rr×Rr、rr×rr答案 C解析圆粒与皱粒杂交,得到数量相等的圆粒与皱粒,说明双亲的基因型为Rr×rr,后代的基因型是Rr∶rr=1∶1。
对这些后代全部授以皱粒花粉,即杂交组合为Rr×rr、rr×rr。
9.大豆子叶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深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浅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黄色且在幼苗阶段死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浅绿色植株自花传粉,其成熟后代的基因型为AA和Aa,且比例为1∶2B.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其成熟后代的表现型为深绿色和浅绿色,且比例为1∶1 C.浅绿色植株连续自交n次,成熟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为1/2nD.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大,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小答案 C解析浅绿色植株连续自交,因每一代中的aa黄色个体在幼苗阶段死亡,故成熟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为22n+1。
10.研究发现,豚鼠毛色由以下等位基因决定:C b-黑色、C c-乳白色、C s-银色、C x-白化。
为确定这组基因间的关系,进行了部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据此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两只白化的豚鼠杂交,后代不会出现银色个体B.该豚鼠群体中与毛色有关的基因型共有6种C.无法确定这组等位基因间的显性程度D.两只豚鼠杂交的后代最多会出现四种毛色答案 A解析亲代黑×黑→子代出现黑和白化,说明黑(C b)对白化(C x)为显性。
亲代乳白×乳白→子代出现乳白和白化,说明乳白(C c)对白化(C x)为显性。
亲代黑×白化→子代出现黑和银,说明黑(C b)对银(C s)为显性,银(C s)对白化(C x)为显性,故两只白化的豚鼠杂交,后代不会出现银色个体,A项正确;该豚鼠群体中与毛色有关的基因型有10种,B项错误;根据四组交配亲子代的表现型关系可以确定C b(黑色)、C s(银色)、C c(乳白色)、C x(白化)这组等位基因间的显性程度,C项错误;由于四种等位基因间存在显隐性关系,两只豚鼠杂交的后代最多会出现三种毛色,D项错误。
11.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
G对g、g-是显性,g对g-是显性,如:Gg是雄株,gg-是两性植株,g-g-是雌株。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Gg和Gg-能杂交并产生雄株B .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可产生三种配子C .两性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D .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答案 D解析 Gg 和Gg -均为雄株,因此两者不能杂交,A 项错;两性植株共有gg 和gg -两种基因型,最多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B 项错;基因型为gg -的两性植株自交,后代中有雌性植株出现,C 项错;两性植株群体的随机传粉有gg 自交、gg -自交、gg 和gg -杂交三种情况:gg 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gg -自交中一半为纯合子,一半为杂合子;gg 和gg -杂交,后代中有一半为纯合子,一半为杂合子。
所以综合三种情况,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D 项正确。
12.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 S 表示短食指基因,T L 表示长食指基因)。
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 S 在男性为显性,T L 在女性为显性。
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中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A.14B.13C.12D.34答案 A解析 根据这对夫妇的表现型可以确定男性的基因型为T L T S 或者T S T S ,女性的基因型一定为T S T S ,又根据其孩子中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可以确定该男性的基因型一定为T L T S (如果是T S T S ,则后代的基因型为T S T S ,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都是短食指,与题干不符)。
因此,后代的基因型为T L T S 或T S T S ,各占1/2,T S T S 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都是短食指,T L T S 只有是女孩时才是长食指,因此,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为长食指的概率为1/2×1/2=1/4。
13.安哥拉兔的长毛和短毛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
用纯种安哥拉兔进行杂交实验,产生大量的F 1和F 2个体,杂交亲本及实验结果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安哥拉兔的控制长毛和短毛的基因位于________(常/X)染色体上。
在________(雌/雄)兔中,长毛为显性性状。
(2)用多只纯种短毛雌兔与F 2长毛雄兔杂交,子代性状和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安哥拉兔的长毛和短毛性状既与________有关,又与________有关。
(4)如果用A1和A2分别表示长毛基因和短毛基因,请画出实验二的遗传图解。
答案(1)常雄(2)雌兔全为短毛,雄兔既有长毛也有短毛且比例为2∶1(3)基因型性别(4)遗传图解如下:解析(1)纯种安哥拉长毛雌兔与短毛雄兔进行杂交,F1应都是杂合子,对杂合子来说,雄兔表现长毛,雌兔表现短毛,杂合子雌雄个体交配,后代杂合子占1/2,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各占1/4,根据两实验结果可判断,相应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对雄兔来说长毛是显性性状,短毛是隐性性状,对雌兔来说,短毛是显性性状,长毛是隐性性状。
(2)用A1和A2分别表示长毛基因和短毛基因,F2长毛雄兔的基因型中纯合子A1A1占1/3,杂合子A1A2占2/3,纯种短毛雌兔基因型是A2A2,F2长毛雄兔和多只纯种短毛雌兔杂交后代,有两种基因型,即2/3A1A2、1/3A2A2,子代性状和比例为雌兔全为短毛,雄兔有长毛也有短毛且比例为2∶1。
(3)实验说明安哥拉兔的长毛和短毛性状既与基因型有关,又与性别有关。
14.某学校生物小组在一块较为封闭的地里发现了一些野生植株,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茎秆有绿茎和紫茎两种,同学们分组对该植物的花色、茎色进行遗传方式的研究。
请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组。
(2)若任取B 组的一株亲本红花植株使其自交,其子一代表现型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B 组可以判定,该种群中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约为________。
(4)从第二组茎色遗传的结果来看,隐性性状为________,判断依据的是______________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