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https://img.taocdn.com/s3/m/cf61ecd5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fe.png)
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目标近年来,水资源短缺问题愈发严重,灌溉用水成为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瓶颈之一、为了解决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本项目旨在进行灌区节水改造,通过新技术、新设备和管理方式的引进,实现节水目标,提高生态环境和农田经济效益。
二、项目内容和技术路线1.改造灌溉设施:对现有灌溉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优化灌溉设施布局,更新老化设备,提高设施的灌溉效率。
2.引入现代化技术:引进先进的灌溉技术,如微喷灌、滴灌等,改变传统灌溉方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3.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开展农田水利管理培训,提高农民的水资源利用意识和管理水平。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分析:随着国家对节水工作的重视以及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加剧,灌区节水改造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
2.技术可行性分析:灌区节水改造所采用的技术和设备已经在其他地区成功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技术路线可行。
3.经济可行性分析:节水改造后,可大幅提高灌溉效率,减少用水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田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显著。
4.社会可行性分析:节水改造将改善灌区水资源利用状况,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项目实施计划1.前期准备:调研现有灌溉设施状况,制定灌区节水改造方案,确定改造范围和标准。
2.设备采购:根据方案需求,采购新设备和技术装备,确保改造工作顺利进行。
3.设施改造和建设:按照方案要求,进行设施改造和建设工作,提高灌溉效率。
4.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进行管理培训和督导,确保改造效果的实现。
5.后期运营:建立长效机制,定期检查设施运行情况,维护设备,提供技术服务,确保节水改造的长期效益。
1.设备采购费用:按照设备和技术装备采购需求进行预算,约为X万元。
2.设施改造和建设费用:根据改造范围和标准进行预算,约为X万元。
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汇报.doc
![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汇报.doc](https://img.taocdn.com/s3/m/4010cd7526fff705cc170ad3.png)
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汇报XXXX年久失修,水毁损坏、病险严重项目区内小型水库及渠系工程至今已运行多年,经多次维修,终因资金不足未能解决根本问题,渠道渗、漏,堵、卡、淤、阻水现象相当普遍;灾害频繁发生,损毁相当严重。
经现场察看,渠道沿线滑坡、崩塌、沉陷、跨塌、倾覆现象随处可见;渠系建筑物渡槽、倒虹吸管漏水、止水破损老化;公路暗涵淤塞;渠道沿线人行便桥、取水口、洗衣码头等便民设施缺少人性化考虑。
比如南干渠西牛渡槽出口段,采用砌石填方明渠修建,受当时施工技术限制,所设置交通拱涵宽米、高米,不能满。
XXXX年久失修,水毁损坏、病险严重项目区内小型水库及渠系工程至今已运行多年,经多次维修,终因资金不足未能解决根本问题,渠道渗、漏,堵、卡、淤、阻水现象相当普遍;灾害频繁发生,损毁相当严重。
经现场察看,渠道沿线滑坡、崩塌、沉陷、跨塌、倾覆现象随处可见;渠系建筑物渡槽、倒虹吸管漏水、止水破损老化;公路暗涵淤塞;渠道沿线人行便桥、取水口、洗衣码头等便民设施缺少人性化考虑。
比如南干渠西牛渡槽出口段,采用砌石填方明渠修建,受当时施工技术限制,所设置交通拱涵宽米、高米,不能满足通车要求,当地村民强烈要求重新修建交通拱涵。
农业生产状况及开发潜力项目区总耕地面积万亩,其中:水田万亩,旱土万亩。
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油菜;柑桔、蔬菜等,复种指数。
年主要农作物产量:粮食万公斤,油料吨,蔬菜吨,柑桔吨。
项目区中低产田主要是缺水型中低产田,本区内设计灌溉面积万亩,目前渠系除斗农等田间渠道外,干支渠道工程基。
体制转换创造了条件。
对于提高灌区管理水平,吸引农产直接参与管理工作,深化水费制度改革,促进灌区走上自我维持、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良性运行机制有极其重要社会效益。
)灌区通过配套建设、除险加固及更新改造后,提高了水利用系数,加强了渠系两岸生态保护和水土流失保护。
项目区改造后,灌区范围小气候得到改善、土壤肥力得到提高,使其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促进灌区农业经济发档资料。
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0d4d9a165ce0508763213c1.png)
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综合说明1.1 项目背景为合理利用水资源,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抗灾能力,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控制水土流失,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我们依据国家水利部水农(1999)459号文件要求,认真调查研究,结合本地实际,组织编制了《某市老不牢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
根据灌区配套总体规划,现编制上报《某市老不牢河灌区2004年度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市不牢河灌区位于某市某区南部,大运河以北,分布在不牢河两岸。
灌区始建于1970年,经过30多年的建设,39.43万亩耕地面积上,有效灌溉面积已达30.25万亩。
灌溉水源主要是通过不牢河引大运河来水,同时利用屯头河拦蓄山间径流,属于“蓄、引、提”并举的丘陵岗坡地和山前平原灌区。
灌区受益范围内有6个建制镇,总人口40.82万人。
不牢河灌区属半湿润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境内雨量比较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869mm。
灌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主要经济作物有豆类、薯类、油料、棉花和蔬菜、瓜类等。
灌区运行30多年来,为农业生产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由于受建设初期经费、材料、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灌区原有渠系建筑物设计标准偏低,且超期服役老损严重,效率低下,致使灌区水土流失、水资源浪费严重,供水成本不断增加大,严重影响效益发挥,制约了灌区经济发展,与灌区设计效益相比,与灌区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都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为充分发挥该灌区的工程效益,为地区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水资源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必须对该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1.2 项目范围和建设规模不牢河灌区地处不牢河两岸,总面积466.3811平方公里,占某区总面积的75.2%,耕地面积39.43万亩,灌溉面积30.25万亩,包括6个建制镇,总人口40.8136万人,农业人口23.6068万人,非农业人口17.2068万人。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河南省南阳市鸭河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体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河南省南阳市鸭河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体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367ceafc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1d.png)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河南省南阳市鸭河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体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7.02.13•【字号】豫发改农经〔2017〕150号•【施行日期】2017.02.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本建设正文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河南省南阳市鸭河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体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豫发改农经〔2017〕150号南阳市发展改革委:你委《关于报送鸭河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体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宛发改农经〔2016〕548号)和省水利厅《关于报送鸭河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体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函》(豫水农函〔2016〕40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依据水利部批复的《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和《关于抓紧开展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骨干工程项目总体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通知》,原则同意你们上报的《鸭河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体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主要建设内容1、渠道工程:防渗衬砌各类渠道40条,总长107456米,整修退水渠4条,总长5560米,渠道外坡坡脚防护2条,总长560米。
防渗衬砌渠道:2条引水渠混凝土防渗衬砌4639米,其中夺丰渠(涧河引水渠)2839米(桩号0+000~2+839),何上寨引水渠1800米(桩号0+000~1+800);38条支渠防渗衬砌102817米,其中白桐干十三支一分支渠1830米(桩号0+000~1+830),白桐干十三支三分支渠3200米(桩号0+000~3+200),白桐干新十五支渠2500米(桩号0+000~2+500),白桐干新十六支渠1009米(桩号0+000~1+009),白桐二分干十支渠2126米(桩号1+612~3+738),白桐二分干十一支渠400米(桩号0+000~0+400),白桐二分干十二支渠1864米(桩号0+000~1+864),白桐三分干二支渠1732米(桩号11+267~12+999)白桐三分干二支一分支渠1395米(桩号0+000~1+395),白桐三分干二支二分支渠2850米(桩号0+000~2+850),白桐三分干二支三分支渠3720米(桩号0+000~3+720),白桐三分干二支四分支渠2935米(桩号0+000~2+935),白桐三分干二支五分支渠1400米(桩号0+000~1+400),白桐三分干四支渠4198米(桩号0+000~4+198),白桐三分干五支渠5325米(桩号1+500~6+825),白桐三分干东六支渠6450米(桩号0+000~6+450),白桐三分干七支渠3170米(桩号1+430~4+600),白桐三分干八支渠3344米(桩号0+000~3+344),白桐三分干十支渠6300米(桩号0+000~6+300),白桐四分干加八支渠445米(桩号2+225~2+670),白桐四分干十支渠1315米(桩号2+872~4+187),白桐四分干加十二支渠249米(桩号1+835~2+084),白桐四分干新十二支渠1923米(桩号0+000~1+923),白桐四分干十三支渠1500米(桩号0+000~1+500),白桐四分干加十三支渠1800米(桩号0+000~1+800),白桐四分干十四支渠3730米(桩号0+000~3+730),白桐四分干加十四支渠3240米(桩号0+000~3+240),白桐四分干十五支渠2900米(桩号0+000~2+900),白桐四分干十六支渠3495米(桩号0+000~3+495),白桐四分干十七支渠7770米(桩号0+000~7+770),鸭东干渠二支渠400米(桩号5+200~5+600),鸭东干三支渠300米(桩号0+260~0+560),鸭东干渠三支二分支渠1400米(桩号0+000~0+600、1+100~1+900),鸭东干六支渠2500米(桩号4+343~6+843),鸭东一分干一支渠300米(桩号4+150~4+450),鸭东二分干三支分支渠3350米(桩号0+000~3+350),鸭东二分干四支渠6762米(桩号0+000~5+008、5+231~6+625、引水渠桩号0+000~0+360),鸭东二分干七支渠3690米(桩号0+000~3+690)。
XX河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河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bdeac3d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f3.png)
XX河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本报告通过对XX河流域灌区的调研和分析,研究了节水改造项目的可行性。
调查结果表明,该灌区在资源利用、灌溉设施、水效益等方面存在不足,亟需进行节水改造。
在此基础上,本报告提出了具体的改造方案,并通过经济、社会和环境的评估,论证了该项目的可行性。
一、引言XX河流域是省重要的农业灌溉区,但水资源日益短缺,灌区水亏缺严重,农业生产受到限制。
因此,进行节水改造是迫切需要的。
二、调研结果1.资源利用状况与该灌区的土地资源相比,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存在严重浪费。
2.灌溉设施分析该灌区的灌溉设施存在老化、损耗和效率低下现象。
农民用水方式原始,无法实现精准灌溉。
3.水效益情况灌区内的农作物水平灌溉普遍较高,导致水资源浪费,同时也降低了农作物产量。
三、改造方案1.引进高效节水技术通过引进现代化的灌溉设备,如滴灌、喷灌系统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灌溉的水耗。
2.建设智能化灌溉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气象数据等,实现农田水分智能监测和调控,减少过量灌溉情况的发生。
3.推广节水农业模式培训农民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他们的节水意识,并倡导合理的农业水资源利用。
四、可行性分析1.经济可行性改造后的节水灌溉系统可降低用水量和灌溉成本,通过节省的成本回报率计算,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社会可行性改造项目将促进乡村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进而改善农村经济状况。
3.环境可行性节水改造项目将减少农业用水量,减轻对地下水资源的压力,有利于维护流域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结论通过对XX河灌区的调研和分析,本报告提出了节水改造的具体方案,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评估。
结果表明,该项目在经济、社会和环境层面均具备可行性,有望为灌区提供更高效、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方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
六、建议为了将节水改造项目顺利推进,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协调,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并配合政策支持和经济补贴,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推动项目的落地实施。
灌区节水改造续建配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灌区节水改造续建配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bfc64d667ec102de3bd8986.png)
第一章综合说明xx市xx水库灌区位于浙江东北部,xx南岸,xx平原腹地,灌区中心东距xx约60公里。
灌区东西宽23.4公里,南北长25公里,包括xx市平原12个镇、上游环湖xx镇,以及西邻的xx市xx、xx2个镇,北邻的xx市xx镇。
区域面积共计568km2,区内人口60.5万人,灌区原设计面积为33.5万亩,1990年以来实际灌溉面积已扩大到43.4万亩。
灌区内主要水利工程设施建于六、七十年代,经30~40年的运行,老化失修严重,渠道、河网淤积,水闸破损,大部分工程需要更新改造,配套完善。
(一)总体规划主要内容1999年由本院已编制《xx灌区节水改造续建配套项目规划报告》(成果呈报水利部),规划的主要内容为:1、防渗衬砌、疏浚整治干渠43.3km,配套渠系建筑物除险加固146处。
2、疏浚整治骨干河道184.3km。
3、改造排涝泵站41座,抗旱翻水泵站56座,高扬程机埠19座,新建泵站13座。
4、维修中型节制闸4座,边界节制闸22座。
5、整治恢复蓄水工程一处(xx湖)。
6、建设田间节水示范工程2.2万亩。
7、新建灌区调度中心,包括水文水情遥测系统。
(二)1999年度项目完成情况xx灌区于1999年度列入国家改造计划,当年下达补助资金600万元。
到2000年底完成干渠防渗衬砌9379米,加固湖泊堤防1900米,清除渠道、河道、湖泊淤泥59万立米,改造抗旱、排涝泵站40座,改造中型水闸5座,改造管理设施3处,新建灌区水情遥测系统和雨情测报系统,完成总投资1732.8万元,其中xx、xx市财政配套548.5万元,项目实施单位自筹584.3万元。
完成计划的115%。
已发挥了很好的节水增收效益。
(三)2002年度项目主要内容本年度工程项目包括:干渠衬砌及整治9000米,干渠堤顶路面硬化3000米,骨干河道整治45000米,重点泵站改造25座,喷滴灌示范工程1000亩,水闸维修5座,新建水质检测站1处、灌区水量设施等,工程预算总投资1680万元。
灌区续建配套和技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灌区续建配套和技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37181d84028915f804dc260.png)
灌区续建配套和技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综合说明1.1项目背景**灌区是**大型灌区之一,设计灌溉面积98.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5万亩,以自流灌溉为主。
**灌区位于**东部的**,西北隔灌河与鲇鱼山灌区毗邻,东到**境与安徽省为界,南以长江河为界与安徽省相望,灌区辖**、商城县和安徽省金寨县的25个乡镇,总人口98.5万人,耕地155.4万亩(其中**23个乡镇,90.45万人,耕地151.95万亩)。
灌区始建于1958年,1970年全部建成,现有黎集渠首枢纽1处,总干渠1条,干渠及分干渠6条,长243km;支渠31条,长225.3km;斗农渠近700条,总长1152.5km,干支渠输水工程布局合理,在历年抗旱中均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灌区开始灌溉三十多年来,累计引用水总量64.18亿m3,累计灌溉面积达1648万亩次,增产粮食60亿kg,效益十分显著,同时灌区工程的兴建也解决了沿渠丘岗区的人畜饮水问题。
**灌区属于**水利局统管,下设专业管理单位有“**灌区黎集管理处”,“**灌区南干水管所”,分23个管理段,编制人员385人。
由于建设期处在“大跃进”和“文革”期间,受当时主客观因素制约,工程标准低,质量差,遗留尾工多,加之后期缺乏正常的维护资金,干支渠坍滑、渗漏严重,建筑物老化失修,渠道输水能力逐年下降;工程配套差,尤其是斗渠以下更是缺乏配套设施,水资源浪费严重;工程管理设施陈旧,管理方式落后,影响了灌区整体效益的发挥。
灌区工程经过四十多年的运用,对抗御自然灾害,促进农业稳产增收起到了很大作用。
灌区渠系布局合理,但灌区建设正值“大跃进”和“文革”期间,工程建设急于求成,资金短缺,“三材”紧张,特别是工程施工采用人海战术,工程技术人员少,质量难以控制,加之工程运行时间长,又缺少必要的维修资金,工程老化失修,致使目前灌区工程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1)渗漏;2)坍塌滑坡;3)淤积;4)建筑物裂缝、沉陷、漏水、老化、损坏严重;5)管理设施陈旧、破损,通讯设备缺乏,部分管理房屋破旧失修,漏水、沉降严重。
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9969c1352ea551810a687a3.png)
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综合说明1.1 项目背景XX市XXX灌区位于东经111°51′—112°22′,北纬31°35′—31°48′之间,横跨XX、XX两县市,自然面积978.28平方公里,总人口34.4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90万人。
灌区总耕地面积42.68万亩,规划设计灌溉面积30.3万亩。
由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地形起伏不大,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统计资料表明:2002年粮食总产2.54亿公斤,棉花104.7万公斤,油料212.5万公斤,国民生产总值49.4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3.15亿元。
灌区为XX、XX 两县市经济发达地区,在XX市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已列入XX市“十.五”规划中的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
XXX灌区由XXX发展而来。
解放后,XXX人民政府为了促进农业发展,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对XXX灌区的复建扩建, 1966年建成XXX水库并投入运行,上世纪七十年代兴建了北干渠、永丰渠和长乐渠,形成了以XXX水库及其结瓜水库为水源,以灌区干支渠为网络的“蓄、引、提”相结合,“大、中、小”相调配的长藤结瓜式水利灌溉系统。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灌区灌溉面积由最初的4.95万亩扩大到后来的27.5万亩,粮食单产由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192公斤提高到现在的600公斤,灌溉效益十分巨大。
水库防洪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样十分显著。
水库建成30余年来,共拦截1000m3/s以上洪峰6次,平均5年一次,400m3/s以上洪峰27次,基本上平均一年一次。
加上利用水资源进行灌溉、调洪、发电、水产养殖、城镇供水等综合利用,截止目前,全灌区已创社会效益15亿多元。
由此可见,灌区运行几十年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灌区绝大部分水利设施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建起来后,由于水费标准太低,资金短缺,灌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投入在养护维修、续建配套方面的资金太少,致使工程老化失修,损坏率高,部分建筑物超期服役,带病运行,直接导致渠系过水能力减少,灌溉面积缩小,严重影响了灌区的正常运行,造成灌溉效益呈逐年衰减趋势,灌溉面积由上世纪八十年代的28.2万亩最低衰减到2OOO年的20.18万亩,给灌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
![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da6082f9ec3d5bbfc0a7488.png)
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简介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简介2004-03-09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简介一、大型灌区基本情况(一)全国大型灌区基本情况(二)大型灌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三)大型灌区发展面临的形势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总体思路(一)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必要性(二)灌区改造的指导思想与原则三、工程规划(一)大型灌区概况及发展预测(二)水资源平衡(三)治理措施与投资四、综合效益评价(一)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量分析(二)经济效益分析(三)社会及环境效益分析五、灌区管理规划(一)灌区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二)灌区管理改革的目标和原则(三)灌区管理改革的总体设想(四)灌区管理基础设施规划六、保障措施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努力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指示精神,1999年3月,水利部下达了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编制任务。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和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于1999年5月编制完成了《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设计任务书》,水利部于1999年6月以水规计字[1999] 461号文对该设计任务书做了批复。
根据对任务书的批复意见,在水利部农村水利司统一领导下,规划共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各灌区和各省完成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和各省汇总报告;第二阶段由水规总院组织有关专家对各省及各灌区规划报告进行初步审查和平衡;第三阶段由水规总院负责编制完成《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
1999年8月,水利部正式下达了《关于开展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水农(1999)459号]以及规划编制工作大纲、报告书编写提纲、规划统计表,并于9月在西安召开会议,对规划工作做了具体部署。
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汇报.doc
![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汇报.doc](https://img.taocdn.com/s3/m/efd95f4f6294dd88d0d26baa.png)
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汇报XXXX年月总则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汇报是建设项目立项和编制设计文件依据,依据有关规程规范及国家发改委有关规。
XXXX年月总则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汇报是建设项目立项和编制设计文件依据,依据有关规程规范及国家发改委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编制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中型灌区是指设计灌溉面积为hm (万亩)及以上,且小于hm(万亩)灌区。
其中~万亩为一般中型灌区,~万亩为重点中型灌区。
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设计汇报应由具备水利工程乙级(含乙级)以上设计资质单位编写。
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主要目标是:以灌区水源工程维修加固(不含水库及大中型水闸除险加。
使用手册》中广东省综合单位线法、推理公式法;)年广东省水利电力局刊布广东省洪峰流量经验公式法。
()除水库工程外,集水面积小于km其他工程,可采用广东省洪峰流量经验公式法进行洪水计算。
集水面积大于km,采用广东省综合单位线法、推理公式法进行洪水计算,合理选定参数,对两种方法计算成果应合理协调,合理选用。
施工洪水施工期有施工导流问题渠道、渠系建筑物,应进行施工洪水分析计算:()说明施工洪水时段划分、洪峰系节能设计工程投资估算经济评价核准通过,归档资料。
未经允许,请勿外传!前言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决定》(中发[]号)、《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我省水利改革发展决定》(粤发[]号)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我省农田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我省出台了《广东省农田水利万宗工程建设方案》,明确提出,从年起,用年时间在全省实施农田水利万宗工程建设,基本形成较为完善农田灌排工程体系。
其中主要目标之一是:到年,基本完成全省山区灌溉面积亩以上、一般地区灌溉面积亩以上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
08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
![08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f9f959661ed9ad51f01df2d5.png)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一、综合说明1.1项目背景(立项的必要性)1.2项目范围和建设规模1.3项目建设内容及工程量1.4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5效益:新增引输水能力、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灌溉保证率的提高、新增(恢复)灌溉面积、改善灌溉面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新增农业产值、节约水量、节约的水的用途、节能量等1.6项目组织领导与建设管理二、灌区概况及项目背景2.1灌区概况1.自然、社会状况(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水文地质、河道、水土资源、自然灾害及行政隶属、人口与劳动力、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收入等)2.水利设施现状(包括灌区规划灌溉面积、有效灌溉面积,渠首、骨干输水工程及配套建筑物配套率和完好率,渠道衬砌率,田间工程配套情况,灌溉保证率,渠系水利用系数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3.农业生产状况(包括种植结构、复种指数、农产品产量、市场需求以及存在问题等)2.2项目背景1.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规划中的主要工程建设内容2.1996年以来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已安排的建设内容、工程量、投资和效益三、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项目区骨干工程在灌区中的地位和作用3.2项目区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3.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四、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4.1灌区水资源供需水量平衡(可用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规划中的供需平衡表)14.2灌区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灌溉定额分析4.3项目区现状供需水量平衡及项目建设完成后项目区供需水平衡(指近期设计水平年、设计保证率)五、项目区规划设计5.1建设指导思想5.2项目建设目标(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保证率提高、新增、改善灌溉面积等)5.3建设标准5.4主要单项工程设计方案比较六、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渠首取水工程、干、支渠及其建筑物等骨干工程的续建配套节水改造6.1工程建设内容(工程名称及数量),附表格6.2主要工程量(土方、石方、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附表格6.3主要材料、设备及数量,附表格6.4建设期限七、施工组织7.1项目组织机构设置7.2项目实施管理(包括建设管理和财务管理)7.3施工进度安排八、项目区运行管理项目区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制度、水费计收现状。
高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调研报告 (4)
![高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调研报告 (4)](https://img.taocdn.com/s3/m/9d72531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d.png)
高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调研报告 XX省高关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调研报告吴汉青朱涛(XX省高关水库管理局)【摘要】针对XX省高关水库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现状和管理等问题,笔者对其灌区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的建设内容、效果分析进行了详细阐述【关键词】工程管理调研1灌区基本情况1.1灌区基本信息XX省高关水库位于XX省XX县区北部的大富水河上游,是汉北水利总体建设规划中的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二)型水库,水库承雨面积303km2,总库容2.124亿m3,其中兴利水库容1.54亿m3,水库于1970年10月动工兴建,1973年基本建成开始运行。
高关水库灌区地处大洪山到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跨京山、应城两县市,西依京山丘陵,东界大富水,北自高关水库,南抵汉北河,自然面积740km2,设计灌溉面积38.4万亩,其中XX县区13.7万亩,XX县区24.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2万亩,实际灌溉面积24万亩。
总干渠全长46.3km,有渡槽10座,全长1668米;隧洞11处,全长1346米;节制闸5座7孔,泄洪闸4座11孔,陡坡跌水2处,溢流堰6处,桥梁58处,设计流量30m3/s,现在实际流量21m3/s,由XX省高关水库管理处直管。
东干渠全长43.3km,设计流量25m3/s,1实际流量12m3/s,西干渠全长36.6km,设计流量15m3/s,实际流量10m3/s,由XX县区水利局管理;设计流量1m3/s以上的支渠20条,192.8km,由各乡镇水利站管理。
根据水利部《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高关水库干渠主要建筑物按3级建筑物设计,次要建筑物为4级,总干渠为3级渠道,东西干渠为4级渠道。
灌区设计保证率为80%。
1.2社会经济与农业生产状况高关灌区是京山、应城两县市粮食主产区,灌区内共有7个乡镇,220个村,1763个村民小组。
灌区光、热、雨自然资源充足,土地肥沃,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
XX河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河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159ee53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37.png)
XX河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XX河灌区位于中国XX省,是该省最重要的农业灌溉区之一、由于近年来气候变化、土地水资源短缺等因素影响,灌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存在着严重的水浪费问题。
为了提高灌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本项目拟对灌区进行节水改造,以实现节水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项目目标1.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节水改造,减少灌区的用水量,提高灌溉效率,降低灌溉碱化风险,实现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提高农业产量:通过合理的节水措施,改善土壤条件,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加灌区农民的经济收益。
3.促进灌区产业升级:改造后的灌溉系统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带动灌区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三、项目内容1.灌区供水系统改造:对现有的供水系统进行调整和改造,提高供水的效率和稳定性。
2.灌溉设施改造:对灌区内的灌溉设施进行改造,采用高效节水设备,提高灌溉效率。
3.农作物适时灌溉:通过精准测控技术,实现农作物的适时灌溉,减少灌水临河流失。
4.土壤改良措施:采用土壤改良技术,改善土壤条件,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少浪费。
四、投资与收益1.投资规模:本项目总投资约XX亿元,其中XX%用于供水系统改造,XX%用于灌溉设施改造,XX%用于精准测控技术的引入和推广,XX%用于土壤改良措施。
2.收益预测:经过改造后,预计可以节约用水量XX%,提高农作物产量XX%,带来的经济效益将显著提高。
根据预测数据,项目投资将在XX年内收回,并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五、风险与对策1.技术风险:节水改造可能会遇到供水系统调整及灌溉设施改造技术难题。
为了避免技术风险,项目需在前期进行充分的技术研究和试验,确保施工和改造过程的顺利进行。
2.经济风险:灌区节水改造项目需要较大的投资额,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经济风险。
为了应对经济风险,项目需做好资金筹备、风险评估和资金监管工作。
六、实施建议1.加强政府支持:政府应加大对节水改造项目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和财政资金支持,鼓励更多的投资者加入到项目中来。
可行性研究报告 水利灌区
![可行性研究报告 水利灌区](https://img.taocdn.com/s3/m/ac99365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b3.png)
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利灌区一、项目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且大多数农业生产在灌溉条件下才能实现高产。
然而,现有的水利灌区设施老化严重,设施损坏率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低,而且在一些地区还存在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因此,对于水利灌区的改造和升级迫在眉睫。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对水利灌区进行可行性分析,包括对水资源的供应情况、灌溉设施的完善情况、灌区管理情况等方面进行调研和分析,明确项目的前期准备和实施的可行性。
三、研究内容1. 对水资源的供应情况进行调研,包括灌区水库水源、地下水、降水等方面的情况,并结合当地气候条件进行分析。
2. 对灌溉设施的完善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灌溉设备的状况、管网的完整性、灌溉效率等方面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3. 对灌区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包括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编制、资金使用情况、资金来源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
4. 结合以上调研和分析结果,对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相应建议。
四、研究方法1. 采取实地调研的方法,包括对水资源供应情况进行实地采样和监测,对灌溉设施进行实地查看和记录,对灌区管理进行实地访谈和调查。
2.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群众和相关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
3. 采用数据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五、研究成果1. 对水资源供应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分析,得出了当前水资源供应状况不足以满足农业灌溉需求的结论。
2. 对灌溉设施的完善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发现设施老化严重、维修不及时等问题。
3. 对灌区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监测,得出了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资金不足等问题。
4. 结合以上调研和分析结果,提出了改善灌区水资源供应、改善灌溉设施、完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建议,并对项目进行了可行性评估。
六、实施建议1. 在改善水资源供应方面,可以加大对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节约利用、水资源调度等方面的投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 在改善灌溉设施方面,可以进行灌区设施的更新换代,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重点大型灌区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重点大型灌区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97bf53bed630b1c59eeb5a2.png)
重点大型灌区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综合说明1.1 项目背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当今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新的部署。
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水利事业发展,“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大型灌区节水改造。
”是近期国务院会议部署的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之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也是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难题,进一步搞好农村经济,优化农业发展环境的最好契机。
因此,搞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开创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新局面,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某某县西河灌区由于水资源短缺,致使灌区内现有农作物不能适时适量灌溉,部分农田受旱,农民欠收,干旱缺水已成为制约灌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此,采取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措施和农业现代化技术措施相结合的高效节水技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技术改造,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促进计划用水、节约用水,不断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营造良好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实现人水和谐、山川秀美、洪旱无虞、配置优化、运行可靠、高效节水、供水安全、稳产高产、管理高效、信息通畅的现代化水利目标,是我们当前重中之重的一项任务。
为此,我们根据《甘肃省某某县西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建设内容,依据甘肃省水利厅《关于编制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2009年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通知》要求,并根据灌区实际情况编制完成了《甘肃省某某县西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2009年度(第二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l.2项目范围和建设规模西河灌区2009年度项目工程确定规划改建渠首引水枢纽l座,改建干渠5条26.59km,建筑物79座;改建支渠5条8km,建筑物24座,完成田间配套面积7000亩,项目收益区为西河灌区的红山窑乡、新城子镇和焦家庄乡的部分村社。
某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某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书](https://img.taocdn.com/s3/m/ff1e55f4856a561252d36f52.png)
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 总论 ................................................................ 1-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项目背景及由来 ............................................................ 1-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编制依据....................................................................... 1-错误!未定义书签。
1.3评价目的和指导思想...................................................... 1-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自然与社会环境概况........................................... 2-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项目地理位置................................................................ 2-错误!未定义书签。
2.2自然物理环境................................................................ 2-错误!未定义书签。
2.3自然生物(生态)环境 .................................................. 2-错误!未定义书签。
2.4社会经济环境概况......................................................... 2-错误!未定义书签。
2.5文物古迹....................................................................... 2-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报送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体可行性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报送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体可行性](https://img.taocdn.com/s3/m/8494ef124b73f242326c5f21.png)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报送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体可行性研究报告相关材料的通知
【法规类别】水利工程
【发文字号】办规计函[2013]1035号
【发布部门】水利部
【发布日期】2013
【实施日期】201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报送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体可行性研究报告相关材料
的通知
(办规计函〔2013〕1035号)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有关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为确保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完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前期工作,加快项目整体推进和整装实施,水利部组织开展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骨干工程总体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和审核工作,目前大部分灌区可研报告已经过审核并按照审核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
经研究,现请各单位抓紧完成剩余灌区可研报告的编制和审核工作,并将所有灌区可研报告最终成果提交我部,有关事宜通知
如下。
一。
博斯腾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汇报
![博斯腾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feaa1ea28e9951e79a8927a8.png)
)
和静县 147 7644 4841
开都河(黄水沟) 和静县 182 10658 6367
开都河(黄水沟) 和硕县 182 6422 2782
开都河(下游) 博湖县 34
884
470
开都河(下游) 焉耆县 81
1944
681
开都河(曲惠沟) 和静县 253 5465
135
博斯腾灌区现有灌溉面积49.5万亩
2012年 • 第二师水利局及设计院完成博斯腾灌区总体可行性研究报告
5月
2012年 • 水利部灌排中心组织专家对总体可研进行审查
11月
2012年 • 农二师设计院完成对博斯腾灌区的修改上报工作
12月
201进度计划对24团4条支 渠进行防渗改建及渠系建筑物配套改建,对27团3条排渠进行清 淤疏浚及配套建筑物改造
2.56
清水河
60
1016
3.36
1.09
曲惠沟
31
368
0.38
0.12
乌什塔拉河 53
813
1.48
0.498
博斯腾灌区大部分处于地下水丰富的富有水区域, 地下水开采条件优越,水质良好。
项目 单位 21团 22团 24团 25团 27团 223团
所处流域 开都河(中游)
县市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cb6b56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f7.png)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冯建(作者单位:湖南汉禹水利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近年来,湖南高度重视水利基础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资源,积极推进各项建设工作。
这其中灌区灌溉系统建设和优化为重点,通过建设和改造升级,为灌溉提供支持,保障粮食安全。
现结合工程实践,进行工程经验总结。
一、案例概述以甘溪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项目为例,整个项目区涉及到5个乡镇,灌溉面积为7万亩。
此灌区的建设时间比较久远,多年运行长时间受到洪水冲击,加之维护不到位,使得灌区灌溉水的利用系数比较低,灌溉面积不断减小,使得区域农作物旱涝保收的能力弱化。
对于此情况,相关部门投入858万专项资金,用于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改造的意义整理如表1所示。
现结合此案例,总结常见问题,提出采取措施。
表1灌区改造的目标效益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常见的问题1.技术问题。
首先,渠首和渠系改造。
整个项目的推进必须要注重现场勘察,对灌区基础设施的现状有个全面了解,例如设备老化程度,确定老化设备的位置和主要问题,进而结合灌溉要求,提出改造的方案。
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组织改造施工。
根据区域灌溉需求,合理配置新型节水设备。
其次,输水工程改造。
一般来说,改造项目常遇到的问题为功能减退或者设计方案不合理等,要对输水系统进行优化与设计。
若渠道因为冲刷或者淤泥等的影响,出现了质量问题,则需要进行渠道的改造。
除此之外,要进行渠道的防渗透改造。
根据渠道系统的情况进行设计,若存在水资源损失程度较大的情况,则要进行防渗施工,促使水资源利用率水平得到提高,解决此部分的使用问题。
最后,排水与水量配置。
根据灌区改造经验,常见排水渠道运行问题,例如老化或者功能减退等,增加了水患风险。
采取强化渠道疏通的措施,对现有的排水闸以及排涝泵站进行优化布置。
对于灌区排水部分,采取明沟或设置排水沟的方法,促使排水效率得到提高。
随着灌溉需求的增加,对灌区运行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综合说明1.1 项目背景为合理利用水资源,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抗灾能力,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控制水土流失,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我们依据国家水利部水农(1999)459号文件要求,认真调查研究,结合本地实际,组织编制了《某市老不牢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
根据灌区配套总体规划,现编制上报《某市老不牢河灌区2004年度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市不牢河灌区位于某市某区南部,大运河以北,分布在不牢河两岸。
灌区始建于1970年,经过30多年的建设,39.43万亩耕地面积上,有效灌溉面积已达30.25万亩。
灌溉水源主要是通过不牢河引大运河来水,同时利用屯头河拦蓄山间径流,属于“蓄、引、提”并举的丘陵岗坡地和山前平原灌区。
灌区受益范围内有6个建制镇,总人口40.82万人。
不牢河灌区属半湿润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境内雨量比较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869mm。
灌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主要经济作物有豆类、薯类、油料、棉花和蔬菜、瓜类等。
灌区运行30多年来,为农业生产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由于受建设初期经费、材料、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灌区原有渠系建筑物设计标准偏低,且超期服役老损严重,效率低下,致使灌区水土流失、水资源浪费严重,供水成本不断增加大,严重影响效益发挥,制约了灌区经济发展,与灌区设计效益相比,与灌区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都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为充分发挥该灌区的工程效益,为地区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水资源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必须对该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1.2 项目范围和建设规模不牢河灌区地处不牢河两岸,总面积466.3811平方公里,占某区总面积的75.2%,耕地面积39.43万亩,灌溉面积30.25万亩,包括6个建制镇,总人口40.8136万人,农业人口23.6068万人,非农业人口17.2068万人。
1.3 项目建设内容和工程量工程主要内容:(1)骨干工程:渠道及排水沟工程、渠首及渠系建筑物工程;(2)田间典型节水工程;(3)水土保持工程;(4)生态环境治理工程;(5)信息化管理工程。
其中,防渗渠道长716.58km,规划疏浚河道123.96km,规划中沟以下建筑物1830座,田间配套建筑物32784座。
工程混凝土量为12.736万m3,土方量为1139.3万m3。
1.4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实施不牢河灌区续建配套改造工程总投资为1.708亿元,其中申请国家补助0.68亿元,某省补助0.348亿元,某市及某区自筹0.68亿元。
1.5 经济效益分析2004年度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完成后,该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通过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大大加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促进村容村貌、交通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工程实施后,可建成高效农田24.2万亩,其中发展水果等高效精品农业1.2万亩。
极大地该善该区引水能力,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5提高到0.7,实现年节水0.55亿m3,新增农业产值823.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360.0元。
按照国民经济评价规范,采用动态分析法,按社会折现率12%,计算分析期n为30年,经济评价指标为:净效益现值ENPV为1.8亿元,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为1.24,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为16%。
1.6 项目组织领导与建设管理某区将成立不牢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指挥部,由区委书记任政委,区长任指挥,分管副书记、副区长任副指挥,区计经委、农工部、财政局、水利局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指挥部成员,负责工程建设。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财务科、工程科、质监科具体实施管理,并安排专项资金,抽调专业技术力量全力抓好组织实施。
不牢河灌区建成以后,由某区水利局管理,下设灌区管理所,按乡成立用水协会。
灌区设定的灌区管理所归某区水利局管理,远期逐步建立供水公司加用水者协会的管理体制,供水公司可以在灌区管理所基础上改制建成。
随着灌区的工程建设,灌区管理体制将打破目前现有的松散型管理体系,采取“管理所+用水者协会”新型紧密型管理体系。
要进行经营机制改革,分别建立起完善的部门和个人岗位目标责任制、建立目标成本管理制度和建立财务管理新机制。
另外,还需进行水价改革,积极宣传水商品意识,做好优质服务的同时,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与地方政府支持。
2 灌区概况2.1 自然地理某区位于某省北部,东与邳州市燕子埠乡、宿羊山镇为邻;西为铜山县利国、柳泉乡;南隔铜山县大许乡、大庙镇与某市区相连,北界山东省。
地理坐标在东经117°17′~117°42′,北纬34°17′~34°32′。
全区东西长约38公里,南北宽约27公里,总面积620.1636平方公里。
水、陆交通便利,206、310国道从境内穿过。
京杭运河横贯东西,区内有津浦铁路前贾支线通过某与全国各大城市相连。
全区共辖7个乡镇和4个办事处及1个区级工业园,158个行政村,2000年总人口49.6897万人,农业人口32.4351万人,非农业人口17.2546万人。
不牢河灌区地处不牢河两岸,总面积466.3811平方公里,占某区总面积的75.2%,耕地面积39.43万亩,灌溉面积30.25万亩,包括6个建制镇,总人口40.8136万人,农业人口23.6068万人,非农业人口17.2068万人。
灌区地处沂蒙山区山前冲积扇平原边缘,徐蚌隆起带北翼,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坡降在万分之一至二千分之一,地面高程在35~28米。
西北部、东北部为石灰岩剥蚀丘陵,不牢河灌区内山地面积313.267平方公里,平原区面积153.1141平方公里。
某区境内有京杭大运河、不牢河、屯头河三条主要河道,其中大运河是即将建设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主要通道。
某区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石灰石和耐火土,白云石、碱矿石、钛铁矿、大理石、铅矾土、磷矿石等也有相当储量。
不牢河灌区界于黄淮之间,属半湿润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冬干冷,夏温热,平均气温14℃,年平均日照2280~2440小时。
初霜日为10月31日,终霜日为4月2日,霜期154天,无霜期211天。
境内雨量充沛,年内降雨量大多集中在夏秋两季的汛期(6~9月)。
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有:寒潮、霜冻、春旱、雨涝、干热风、龙卷风及冰雹。
2.2 社会经济不牢河灌区总面积466.3811km,耕地总面积39.43万亩,灌溉面积为30.25万亩。
2000年末灌区总人口40.81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6068万人,占灌区总人口的57.84%,非农业人口17.2068万人,占灌区总人口的42.16%。
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19亩,灌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主要经济作物有豆类、薯类、油料、棉花和蔬菜、瓜类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某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三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按照“一要稳定,二要鼓励,三要发展”的要求,全市经济保持稳定、协调发展的好形势。
工业生产步出低谷,农业继续获得丰收,物价得到有效控制,市场供应比较充足,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各项社会事业又取得新成果,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灌区1999年工农业总产值85.22亿元,(按1990年可比价计算,)其中工业总产值77.79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1.3%,农业总产值7.33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8.7%。
农村人均纯收入3611.9元。
2.3 灌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及工程状况2.3.1 灌区水资源现状(1) 降水根据灌区多年的连续观测降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99.3mm,年降水量最多为1541.9mm(1963年),是多年平均降水量的1.93倍,年降水量最少为561.1mm(1968年),是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的70.2 %,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少年降水量的2.75倍。
降水量主要集中在作物生长期,多年平均汛期(6—9月份)降水量549.6 mm,占全年的68.8%,多年最大汛期降水量为1118.1mm(1963年),占全年降水量的72.6 %,多年最小汛期降水量为mm(331.9年),占全年降水量的59.2 %。
降水量统计结果见表2-1,多年平均降水量年内分配情况见表2-2。
表2-1 降水量统计结果表2-2 多年平均降水量年内分配表(2)径流量本灌区没有实测径流量资料,根据月降水量资料用月降水径流关系推求径流量。
月降水径流关系取自某省水文手册,淮河流域运西地区月降水径流关系见表2-4。
表2-4 运西地区月降水径流关系单位:mm由计算得到的34年逐年年径流量及汛期径流量(见表2-5),由表可知,多年平均径流量为mm,平均年径流系数为,最大年径流量为mm( 年),最小年径流量为mm( 年),变幅较大。
多年平均汛期(6-9月)径流量为mm,最大汛期径流量mm( 年),最小汛期径流量为mm( 年),径流量统计结果见表2-6,多年平均月径流分配见表2-7。
2000年全年径流量为mm,经验频率为%,汛期径流量为mm,经验频率为%。
表2-5 历年径流量计算结果统计表单位:mm表2-6 年径流量统计结果单位:mm表2-7 多年平均径流量年内分配表(3)蒸发量灌区多年平均年水面蒸发量为909.9mm,最大年水面蒸发量为1068.8mm(1981),最小年水面蒸发量为771.3mm(1991),多年平均逐月水面蒸发量见表2-8。
表2-8 多年水面蒸发量年内分配2.3.2灌区土地利用现状某区不牢河灌区,位于某区中南部,主要分布在不牢河沿岸,包括大吴镇、鹿庄办事处、紫庄镇、塔山镇、某镇及汴塘镇部分,灌区总土地面积为73.74万亩,耕地面积为39.43万亩,设计灌溉面积为30.25万亩。
土地利用情况见表1-11。
表1-11 灌区土地情况现状表2.3.3 灌区水利基础设施状况建国以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防洪保安为主、洪涝旱渍兼治”的方针,实行大中小工程相结合的水利工程建设。
首先分段治理了不牢河和屯头河,提高了河道行洪能力,实现了洪水归槽,结束了洪水遍流的局面。
二是坚持不懈的进行面广量大的农田水利建设,组织集中连片大会战,大搞梯级河网化建设,以改土治水为中心,除涝降渍为重点,解决灌溉水源,进行旱改水,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三是突出重点连片治理,改造中低产田,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
四是兴修内外三沟,合理开发水资源,大力发展灌溉和节水型工程,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建设吨粮田,发展二高一优农业。
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初步形成防洪、除涝、抗旱、降渍四大工程体系,有效地抗御了各种自然灾害,促进了全市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