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第二课时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示范教学PPT课件【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示范教学PPT课件【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d8d778cd1ed9ad51f11df288.png)
合作探究,赏析语言
句式:我喜欢朗读第_______自然段中 _______句,因为它用_______修辞手法(或者其 他手法)表现(达)了________ 。
赏析角度提示:修辞、句式、词语、写法等。
合作探究,赏析语言
赏析用词
“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 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③“但是”与“看” 独立成段好,特别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由静到动的急转。
赏析修辞
合作探究,赏析语言
——好一个安塞腰鼓! 1.反复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黄土高原! “好一个安塞腰
好一个安塞腰鼓! 鼓!”间隔反复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 四次。
蓬勃了想像力的安 塞腰鼓!
合作探究,赏析语言
再见
因为这厚厚的土层,正是生命元气的积蓄, 也是黄土文化的深深积淀 , 赞美安塞腰鼓,实际 上也是赞美黄土高原的文化底蕴。
深入探究,归纳主题
④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 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 奇伟磅礴的能量!
这段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黄土高原上劳动人民顽强生命力的赞美。
深入探究,归纳主题
2.主题归纳
美读欣赏
欣赏下面节选片段情境课文,对画面进行鉴赏评价。
需插入本套资源中【情境课文】安塞腰鼓情境课文诵读版。
内容小结
作业布置
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文化。我 们的祖国幅员辽阔,秀美的山河,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 化,都令我们无比自豪。
咱们的家乡有没有独特的民风民俗艺术表演形式呢? (比如端午节的赛龙舟、过年时的舞龙表演等)请 你 也 描 绘一下这些民俗表演的表演场面。
2.排比
14《安塞腰鼓》课件(第二课时)
![14《安塞腰鼓》课件(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dcb18a5627284b73f24250c1.png)
安塞腰鼓
目录
课文讲解
读了此文,你心中的安塞腰鼓是 怎样的?用“____________的安塞腰 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
安塞腰鼓
目录
课文总结
本文属于一篇抒情散文,通过对安 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 人心的力量等的描写,赞美了黄土高原 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同时也印 证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
目 Contents 录
03 04 05 06
01 02
课文概述
预习目标
词语学习
学法导读
重点语句
语文结构
目 Contents 录
03 04 05 06
01 02
课文概述
预习目标
词语学习
学法导读
重点语句
语文结构
目 Contents 录
05 06
语文结构
爱是什么? 一个精灵坐在碧绿的枝叶间沉思。 风儿若有若无。 一只鸟儿飞过来,停在枝上,望着远处将要成熟的稻田。 精灵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问道:“你爱这稻谷吗?” “爱。” “为什么?” “它驱赶我的饥饿。” 鸟儿啄完稻谷,轻轻梳理着光润的羽毛。 “现在你爱这稻谷吗?”精灵又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 鸟儿抬头望着远处的一湾泉水回答:“现在我爱那一湾泉水,我有点渴了。” 精灵摘下一片树叶,里面盛了一汪泉水。 鸟儿喝完泉水,准备振翅飞去。 “请再回答我一个问题,”精灵伸出指尖,鸟儿停在上面。 “你要去做什么更重要的事吗?我这里又稻谷也有泉水。” “我要去那片开着风信子的山谷,去看那朵风信子。” “为什么?它能驱赶你的饥饿?” “不能。” “它能滋润你的干渴?” “不能。”爱是什么? 一个精灵坐在碧绿的枝叶间沉思。 风儿若有若无。 一只鸟儿飞过来,停在枝上,望着远处将要成熟的稻田。 精灵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问道:“你爱这稻谷吗?” “爱。” “为什么?” “它驱赶我的饥饿。” 鸟儿啄完稻谷,轻轻梳理着光润的羽毛。 “现在你爱这稻谷吗?”精灵又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 鸟儿抬头望着远处的一湾泉水回答:“现在我爱那一湾泉水,我有点渴了。” 精灵摘下一片树叶,里面盛了一汪泉水。 鸟儿喝完泉水,准备振翅飞去。 “请再回答我一个问题,”精灵伸出指尖,鸟儿停在上面。 “你要去做什么更重要的事吗?我这里又稻谷也有泉水。” “我要去那片开着风信子的山谷,去看那朵风信子。” “为什么?它能驱赶你的饥饿?” “不能。” “它能滋润你的干渴?” “不能。”
《安塞腰鼓》PPT(第2课时)
![《安塞腰鼓》PPT(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3e04536c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0f.png)
课堂检测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 A.蹦跳 闪射 瞳仁 诲暗 B.束缚 羁绊 闭塞 冗杂 C.严俊 搏击 震撼 磅礴 D.辐射 渺远 璇转 凝聚
合作探究
中国西北相对贫穷落后,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
强盛,拥有雄睨世界的光辉文明。在今天,凝重的土地,贫 困的生活,西北好像落伍了。但“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 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 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的。这 里的人们是有希望的,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暂时 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就不遥远。
“呆呆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塞腰 鼓安静时的状态。“好像从来不曾响过”,与下文热烈的腰 鼓表演场面形成对照,同时也为下文写腰鼓表演蓄势。
表演前:静静地积蓄着力量
精读细研
作者开头用“一群茂腾腾的后生”这几个字独立成 段有什么作用?
将人物直接推到读者面前,兀立于天地之间,令人 为之震撼。描写人物的整体风貌为下文写中国西北相对贫穷落后,在这里生活着的人们,为 什么能将自己的腰鼓敲得这么响?
因为他们躯体里涌动着旺盛的生命力量,更因为他 们骨子里充满着新生活的强烈期望!因此,当安塞腰鼓 表演“戛然而止”的时候,人们的思想得到升华,人们 不由得用新的眼光认识这个世界,看待眼前的生活:落 后是暂时的,贫穷也并不可怕,只要生命在有力地搏击, 就一定会迎来新生活的曙光!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课件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6fe96dccbff121dc368317.png)
段与段之间排比: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潇潇!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
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安塞腰鼓 刘成章
第 二 课 时
五品
品 体
味 会
语 情
言 感
赏析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品 味文中语言之美。 (可以从句式、修辞等角度进行赏析)
对比下列文段,说说你更喜欢哪段?
文段1: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秘密!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 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 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
六写
模 实
仿 战
写 运
作 用
•请你再次朗读本文7-8段,面。
完成学习任务单。
短句 茫茫一片……
文段2: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 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 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 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长句
两种句式各自有什么美?有什么 不同的表达效果?
短句
急促有力 直接抒情
长句
酣畅淋漓 情感更烈
读下列语句,说说这些句子又有什么美?
•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 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 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比喻
喻体在前 本体在后
14、《安塞腰鼓》第二课时
![14、《安塞腰鼓》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0a492409cc175527072208c7.png)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
的安塞腰鼓!
“好”包含着什么?或者说作者想要歌颂什 么?
好,是一种磅礴的不容束缚的力量, 是一种朴实而强盛的生命, 一种生活 的坚韧与热情,是一种美, 一股劲; 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歌颂阳 刚之美。
• 这是人对闹声的一种感受, 当闹声突然停止的时候,会 感到特别的静。其次,这里 用静来反衬闹,可收到更好 的艺术效果。
倒数第四段中的"交织!旋转!凝聚! 升华!"这几个词能不能对调?为什么?
• 不能。因为这几个词的排 列按一定的顺序。从小到 大,从低到高,从中心到 四周。
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品读1
•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 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 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 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 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 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 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 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形式美 本文运用得最多的修辞方法是 什么?试举例说明这样的写法对表 现文章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
⑴句内部的排比:
“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
⑵句与句之间的排比:
“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 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 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 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改变文章的形式阅读,品味中 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骤雨一样, 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
教师如何科学地运用《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案
![教师如何科学地运用《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425fff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56.png)
教师如何科学地运用《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案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创新和改进。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教师要求更高,教育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
针对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音乐素养,而教师如何科学地运用《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案就成为我们所重视的问题。
理解和掌握教学目标
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明确教学目标,才能够进行有效的教学。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音韵能力,让学生通过敲打鼓来了解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针对这个目标,老师需要确保学生掌握了每个环节的核心内容,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状态下顺利完成任务。
合理运用课堂教学方法
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老师应该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丰富课堂氛围和提高教学效果。
在《安塞腰鼓》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可以采用课前导入、总结回顾、实践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同时,还需要适当运用教学影像资料和模拟实验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老师不仅要注重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还需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学生中,我们应该推行和鼓励互相学习和借鉴。
教师应该采用一些有趣的教育手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让学生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
教师如何科学地运用《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案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它涉及到整个教学过程的质量。
只有老师充分理解并有效地落实《安塞腰鼓》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创造有效的教学氛围,才能真正地达到教学的目的。
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文化的素养。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课件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f810a0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61.png)
2.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B )
A.透过十五倍的放大镜,才能看到针孔中的两只大熊猫,微雕艺术令人
叹为观止。
B.南京市交警队招聘了许多交通协管员,在他们的协助下,交通拥堵现
象戛然而止。
C.能打破思维束缚,实现个性化学习,是学校“三创”教育改革取得成
功的关键。
D.你会发现,每个兵马俑的表情都惟妙惟肖,古代匠人们的工艺实在是
读法指导:
3.表达情感。 (2)达到交流的目的。
读法指导:
4.温馨提示。 大声朗读,字正腔圆。· 情感充沛,但不要装腔作势。
安塞腰鼓 刘成章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 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 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排比段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 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①好一个安塞腰鼓!
②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
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
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
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
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7 8 9 10 11 12 13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 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PPT课件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3439cf9e2bd960591c67781.png)
茂腾腾:沸腾着生命的热烈。
朴实:年青人的无华而茁壮 ,自然 健康。
神情沉稳而安静:生命在积蓄激情, 等待爆发。
1—4节 写出一幅广阔而恬静的场面
高粱地、南风、沉稳而安静的 鼓手无不为后文热闹激昂的表演做 好了铺垫。
细读课文5-17自然段
“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 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几 次,体会安塞腰鼓到底好在哪儿?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好一个
安塞腰鼓!
18—20节 写腰鼓戛然而止,极 力突出“静”字,与开头相呼应, 首尾应照。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 即变的燥热了;
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的飞 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的 亢奋了。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 火烈的舞蹈啊——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
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 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 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 见隆隆,隆隆,隆隆。
腰鼓表演(5—17)
鼓声止息(18—20)
1—4节 写出一幅广阔而恬静的场面 南风 鼓手们 贴身的腰鼓 展现身后的背景是
1—4节鼓捶响之前,是严阵以待,一片
肃静。
在这个大背景下,鼓手们积攒着力 量,期待着爆发,等待着展示。
这是激战前的沉寂,是一场疾风暴 雨式的腰鼓舞即将上演前的期盼。
1—4节 写出一幅广阔而恬静的场面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3.《安塞腰鼓》第2课时教学设计
![3.《安塞腰鼓》第2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f2c18ba2cc58bd63186bdc1.png)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重点】1. 理解排比、反复的作用,精读重点句子。
2. 通过听读、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1. 体会激越的语言,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2. 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视频导入(播放视频)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和力量的赞歌。
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刘成章去体悟安塞腰鼓激情飞扬的美。
二、品读课文、品味腰鼓1、寻找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
用“我喜欢句子,因为”的句式进行评点。
(可以从用词、句式、修辞、写法等角度入手)如:我喜欢“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句子,因为反义词用得好,在强烈的对比中,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从用词方面说:(1)“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2)“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从句式上说:(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情”“没命”用得好,好在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安塞腰鼓第2课时示范教案
![安塞腰鼓第2课时示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2bd64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0f.png)
《安塞腰鼓》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把握文章主旨。
2.赏析文章精彩语言,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重点】1.感知课文,把握文章主旨。
2.赏析文章精彩语言,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课件(包括安塞腰鼓的图片、视频等)2.学生:复习上节课知识,预习新知。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安塞腰鼓》,梳理了文章的结构,并且初步分析了文章的语言特色,这节课我们继续赏析文章的语言,把握文章主旨。
二、合作探究,赏析语言1.本文好词佳句俯拾皆是。
选择你喜欢的句段有感情的朗读,然后做美点赏析。
我喜欢朗读第_______自然段中_______句,因为它用_______修辞手法(或者其他手法)表现(达)了________。
(1)从用词方面说:①“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的”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②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叠词、反复的综合运用,表现出“安塞腰鼓”气吞河山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③“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2)从句式上说:①“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情”“没命”用得好,好在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②“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③“但是”与“看”独立成段好,好在它们特别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由静到动的急转。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案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5f2557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a.png)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案教案标题: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安塞腰鼓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学习安塞腰鼓的基本节奏和演奏方法。
3. 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安塞腰鼓2. 音乐播放设备3. PowerPoint或黑板4. 学生乐器(如鼓棒)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音乐播放设备播放一段安塞腰鼓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的独特韵律和节奏。
2.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安塞腰鼓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讲解(10分钟):1. 使用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安塞腰鼓的基本节奏和演奏方法,包括打击的位置、力度和节奏。
2. 演示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手法,并强调重要的注意事项,如保持节奏的稳定性和与其他乐器的协调。
实践(2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把安塞腰鼓和鼓棒。
2. 让学生按照指定的节奏和动作练习打击安塞腰鼓,可以使用简单的击打方式或者组合不同的击打方式。
3.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合作,尝试编排简单的合奏曲目,让他们在集体演奏中体会到团队合作和协调的重要性。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技巧,强调学生在练习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和探索安塞腰鼓的更多技巧和曲目。
3. 提醒学生在下一节课前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尝试创作自己的安塞腰鼓曲目,并在下一节课中与其他小组分享。
2.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在安塞腰鼓上的技巧和表演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64ce4a65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66.png)
安塞腰鼓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4、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5、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阳刚之美熏陶感染学生,教学重难点: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2、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3、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阳刚之美熏陶感染学生。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听写生字二、学习新课第一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感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实行评价。
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
2、明结构。
3、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个部分。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4、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实行寻找美点比赛。
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
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第二板块:精读文章,品味语言1、学生采取"替换式品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所谓替换式品读,就是将文章形式变为别的形式再读,比较、品味其中的美。
)学生齐读第6段,教师将大家刚才读的内容改成了另一种样式。
出示“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身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要求学生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文章,并反复朗读。
2、指导学生采取"评点式品读",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学生可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3遍,要求用"好,好在……"这个句式实行评点。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c07b1f49852458fb770b56b2.png)
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三个动感十足的语言形象生动地展现出安塞 腰鼓所蕴含的强盛的生命力!)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个舞姿 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 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 享受之中,使人叹为观止。
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热烈、奔放的特点。)
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 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 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 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 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 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 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 腰鼓!”
黄土高原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植被的覆盖 率不足百分之六。常年风沙肆虐、干旱无雨的黄土高 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人类无法生存的土地。 黄土高原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 用勤劳与恶劣的环境——搏击; 他们住土窑洞,穿粗布衣,吞糠咽菜,挑水打井,用 顽强和韧劲儿和命运搏击!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 塞腰鼓!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现实和梦幻, 摆脱和追求,都在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 转!凝聚!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 成了茫茫一片……
(你能结合这段文字内容用虽然……但是……说一句 话吗?)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黄土高原人们对明天充满了希望!)
某种意义上讲,安塞腰鼓不仅仅是一种 地域文化,已经变成中华民族坚定不移,意 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著名文学评论家厚夫先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骤雨一样,是急促脚步
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 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 塞腰鼓! 这句写出了陕北高原人们的性格 特征,是粗犷、豪迈、开放的。
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 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 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 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 ,隆隆,隆隆。
击鼓的后生美,你看他们的 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 ,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 击着。
变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个舞姿 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 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 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 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安 塞 腰 鼓
刘成章
根据提示完成文章结构图
安 塞 腰 鼓
打鼓前1-4:( 安静 )的腰鼓 打鼓中5-27:( 激昂 )的腰鼓
5-13:宏伟的场面
14-17:雄壮的( 响声 ) 后生 ) 18-22:击鼓的(
23-27:奇丽的(舞姿 ) 打鼓后28-30:( 寂静 )的腰鼓
第二部分第一层:宏伟场面 提问:作者认为安塞腰鼓的舞 蹈有什么特点?
寻找美感:
作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展示安 塞腰鼓的美,试用“我发现了 美, 你看(听) ”的句式来说。
例:蓄势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身后是
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咝 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 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火烈的舞蹈场面美,你看百十块 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 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 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 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