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棉针织物染色色差的控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12!34 567896:;< ( !"#$%&# ’( )*+",,!"#$%&# #$%&’( ,-%.#&) 01-+$2*+:!"#$% &’ ()"*+,*"- $.($),$’*$# "’% +/$&)$+,*"- "’"-0#,#,*&-&) %,11$)$’*$ "),#,’2 ,’ *&++&’ 3’,+# ()&*$##,’2 ")$ "’"4 -05$% 1)&6 +/$ "#($*+# &1 ()$+)$"+6$’+,%0$#+711 #$-$*+,&’,()&*$## *7)8$,(")"6$+$)# &1 %0$,’2 6"*/,’$)0 "’% %0$,’2 "##,#4 +"’+#,()$8$’+,8$ 6$"#7)$# ")$ (7+ 1&)9")%: 3(. 4"$%-:%0$,’2;*&-&) %,11$)$’*$;3’,+2&&%#;*&++&’ 1,;$)
参考文献:
["] ’ 王菊生! 染整工艺原理 [ .] !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 [#] ’ 刘’ 杰! 染整助剂 [ .] ! 齐齐哈尔大学内部教材!
% % %
纯棉针织物染色色差的控制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张修强, ZHANG Xiu-qiang 印染 DYEING AND FINISHING 2007,33(1) 2次
[ &] ! ! %# 染色助剂
$$$$$$$$$$$$$$$$$$$$$$$$$$$$$$$$$$$$$$$$$$$$$$$$$ 与否, 对色差也有一定影响, 上染率曲线相近的染料, 其配伍性要好一些。 ! ! "# 加料及升温曲线 活性染料染色过程分三个阶段: 吸附、 扩散、 固着。 一个合理的染色工艺曲线应具备下列特征: (" ) 能够减缓活性染料的初始上染率; (#) 能够使不同的染色阶段作用完全, 不存在二 个进程均衡作用的现象; ($) 染浴条件变化温和、 渐进, 相对不剧烈。 在实际生产中, 对以下两个工艺进行对比, 结果表 明, 改进的染色工艺二能够提高布面的染色效果, 减少 色差。 工艺一
完全分解, 因此, 大多数印染厂采用该工艺。但在实际 生产中, 由于工艺参数的波动和其它一些因素, 适当延 长前处理时间对于改善织物毛效, 提高布面光洁度有 着积极的作用。 5 = 76 染料的选择 由于二拼色或三拼色大多易产生色差, 所以, 分析 染料之间的配伍性, 对减少色差有重要意义。 可通过渗圈试验法对染料进行初步筛选, 选择提 升力相近的染料。另外, 所拼染料的上染率曲线相近 $%
收稿日期: #//> 0 $/ 0 $> 作者简介: 张修强 ( $,(( 0 ) , 男, 江苏昆山人, 助理工程师, 大学本科, 现 任江苏 !" 集团染色车间主任, 从事针织面料的染整技术工作。
万方数据
印# 染 ( &’’( )*+ ! ) #
,,,+ -./0+ -*1+ -0
改善, 一定程度上会损伤织物强力, 需在实践中摸索出 一个最佳的结合点, 才能获得一个合适的工艺。
) ) !8渗透剂、 2# F# 稳定剂; "83:F2; L82# F#
理论上认为, 2# F# 在 ,% H I &/ J6; 条件下便能
$) 色差分析及控制
5 = 56 前处理效果 前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织物的毛效、 白度, 以利 于染料均匀、 快速地上染纤维。通过对进布顺序、 时 间、 加料方式及水洗流程的合理设计, 可获得均匀的毛
($ ) 工艺流程) 毛坯!氧漂 ( ,% H I %/ J6; ) !溢 流水洗 ( (/ H I $/ J6; ) ( 2!K 中 和 !排水!进水 $% J6;) ( 非溢流, 水洗 $/ J6;) !排水!进水 !排水! 进水 ( 除氧 $% J6;) !染色 (#) 前处理工艺曲线
) !) ") L ) $/ J6; # # # $/ J6; 进布 ) """""""""""" ) ,% H I %/ J6; " " " " " " ) & H @ J6; ) $ H @ J6; (/ H
引证文献(2条) 1.冯愈.刘艳丽 棉针织物大小样色差的控制[期刊论文]-印染 2011(5) 2.孙玉莲.楚云荣 锦棉弹力交织物染整加工[期刊论文]-印染 2007(22)
本文链接:/Periodical_yr200701005.aspx
/) 前言
活性染料染色牢度较好、 色谱齐全、 色泽艳丽, 广 泛应用于纯棉针织物染色。但其深色织物的色差问 题, 一直困扰着印染行业。色差有染色成品与来样或 标准样品的色差; 批与批之间的色差; 同批之间内外 层、 头尾、 两边的色差等。色差不同于色花, 在普通的 检布机上很难被发现, 只有通过折叠, 或服装的 “ 袖管 缝合” 才能看出。一旦产生, 将对后续的成衣加工造成
在生产中, 深色 ( 黑、 深灰、 藏青、 咖啡等) 染色发 生的色差几率要比浅色大; 三拼色发生色差的几率要 比二拼色或单色大。因此, 色差与染料的性能及染料 之间的配伍性有密切的关系。色差大多表现为布面色 光深浅不同, 这与织物得色量有关。色差还与染色前 布面质量、 工艺条件的合理性有关。 因此, 只有在实际生产中从多方面入手, 才能真正 解决染色色差问题。
"! &! "’ 匀染剂 大多数活性染料生产商建议: 染浅色时需使用一 定的匀染剂, 以达到均匀染色; 而染深色时, 则不必加 入匀染剂。在生产中, 三拼色往往以一种染料为基色 ( 用量为 ()* + ,)* ) , 另外两种染料为辅助色 ( 用量 为 ")* + #)* ) 。若将基色去除, 另外两种染料其实 就是浅色的用量, 因此, 在一些易出现色差的颜色中, 使用一定比例的匀染剂, 对减少色差是有帮助的。 "! &! #’ 分散剂 分散剂主要是把染液中的染料分子均匀地分散, 以利于形成一个均衡的染浴。目前市场上的液体活性 染料匀染剂大多为匀染剂和分散剂的复配物, 在使用 过程中应注意其匀染和分散功效的侧重点。 "! &! $’ 助溶剂 翠蓝等一些分子量较大的活性染料, 其溶解和上 染较困难, 在染色过程中要加入适量的助溶剂 ( 如尿 素) 。这样, 既可使染料分子更好地溶于染浴, 又可使 纤维溶胀, 以利于染料分子向纤维内部渗透, 达到匀染 的目的。 "! &! -’ 防皱剂或纤维保护剂 由于针织物绳状染色的特点, 织物在前处理及染 色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形成一些折皱。加入防皱剂或 纤维保护剂, 可改善布面手感及外观。 总之, 合理使用染色助剂, 可改善染色质量。但应 根据不同染料的特点, 并结合具体的生产工艺条件, 有
参考文献(2条) 1.王菊生 染整工艺原理 1986 2.刘杰 染整助剂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张修强.陈永红.Zhang Xiu-qiang.Chen Yong-hong 纯棉针织物染色色差原因分析及控制[期刊论文]-针织工业 2006(3) 2. 谭冰.陈小丽.郑波.黎彤.梁冬 全棉宽幅织物染色色差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期刊论文]-广西纺织科技2001,30(3) 3. 张修强.陈永红.ZHANG Xiu-qiang.CHEN Yong-hong 纯棉针织物染色色差原因分析及控制[期刊论文]-印染2006,32(4) 4. 庞玮.黄忠坚.陈杰.陈三华 再论控制和减少染色色差[会议论文]-2003 5. 叶雅君.YE Yajun 减少染色色差的实践[期刊论文]-印染2005,31(10) 6. 赵云瑞.Zhao Yunrui 控制和减少染色色差的措施[期刊论文]-针织工业2009(4) 7. 黄忠坚.庞玮.Zhongjian HUANG.Wei PANG 控制和减少染色色差浅谈(2)[期刊论文]-染整技术2000,22(6) 8. 赵云瑞 浅谈控制和减少染色色差[期刊论文]-染整技术2008,30(7) 9. 吕居生.王书丽 涤棉织物染色色差分析及解决办法[期刊论文]-染整技术2003,25(4) 10. 黄忠坚.庞玮.Zhong HUANG.Wei PANG 控制和减少染色色差浅谈(1)[期刊论文]-染整技术2000,22(5)
!染料; "促染盐; #$碱剂; %%吸附; &%扩散; ’%固着。
工艺二
!染料; "# 促染盐; $()* 碱剂; %%吸附; &%扩散; ’% 固着。
针对性地加以选择, 以获得最佳的效果。
实践证明, 适当延长加料时间、 分批次加碱、 加入 量梯度递增, 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色差的产生。 ! ! $# 染色机参数 目前, 国内纯棉针织物的染色大多采用溢流喷射 绳状染色机, 本公司使用意大利产巴苏尼染色机。该 机特点是主泵流量、 喷嘴压力可调, 每管布速可独立控 制, 因而可根据不同织物的结构特点 ( 如薄与厚、 紧与 疏、 每管布的长与短) , 对流量、 压力、 布速进行调节, 以 形成最佳的染色条件。 由于染液在染色机内的循环速度决定染料分子与 棉纤维的接触频率, 接触频率越高越利于匀染, 所以, 加快织物在染色机内循环的速度, 加大主泵的流量, 提 高喷嘴压力, 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色差的产生。但 这些工艺参数不可能被无限量提高, 其对染色效果的 万方数据 "/
[ $] 直接的负面影响 。
效、 白度、 ?2 值等。 目前, 纯棉针织物的前处理大多采用煮漂一浴法, 在棉纱去杂精练的同时, 完成织物的漂白过程。 工艺处方 @ A ( BCD) 渗透精练剂) ) ) ) ) ) ) /= % E $ 3:F2 稳定剂 2# F# 浴比 ’ /= # &= % E ’= % $ G $/
纯棉针织物染色色差的控制
张修强
( 昆山市正仪镇 !" 集团漂染厂, 江苏 昆山 #$%&’( ) 摘) 要:解决纯棉针织物染色色差问题应重视五个方面: 前处理、 染料选择、 工艺曲线、 染机参数和染色助 剂, 提出了防止色差产生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染色;色差;针织物;棉纤维 中图分类号:*+$,&- .%) ) ) 文献标识码:") ) ) 文章编号: $/// 0 ’/$( ( #//( ) /$ 0 //$% 0 /#
由于染液在染色机内的循环速度决定染料分子与棉纤维的接触频率接触频率越高越利于匀染所以加快织物在染色机内循环的速度加大主泵的流量提高喷嘴压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色差的产生
) 纯棉针织物染色色差的控制 印6 染 ( 7889 :"; 5 ) $$$$$$$$$$$$$$$$$$$$$$$$$$$$$$$$$$$$$$$$$$$$$$$$$
#’ 结论
(") 染色与前处理密不可分, 重视前处理, 严格按 照设计的工艺操作, 才能提供合格的染色半制品。 (# ) 实际生产过程中, 不应忽视工艺中的每一个 细节, 如染料的筛选, 工艺参数的设定等, 匀染性越好 的染料, 其产生色差的几率越小。 ($) 在同色、 同种工艺条件下, 丝光纯棉针织物的 色差比较严重, 在生产过程中应注意丝光半制品的质 量均匀性, 以及工艺曲线的温和渐进性, 重视丝光织物 的染色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