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最新审定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8和9的加减法课件

合集下载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分与合)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分与合)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分与合)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其中8、9的分与合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8、9的分成和组合,以及相关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直观的图片,又有生动的语言描述,还有有趣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能力,但对8、9的分与合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他们观察、操作、思考,通过合作、交流、探讨,使学生掌握8、9的分与合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8、9的分成和组合,以及相关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8、9的分成和组合,以及相关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8、9的分成和组合的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操作等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动画片,让学生观察8、9的分成和组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自己找出8、9的分成和组合的方法,以及相关的加减法运算。

3.交流:邀请几组学生汇报他们的探究成果,让大家一起分享和学习。

4.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进行8、9的分成和组合,以及相关的加减法运算。

5.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8、9的分与合的方法和相关的加减法运算。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1-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8和9》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1-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8和9》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1-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8和9》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数字8和9,掌握它们的书写和认读;2.能够正确运用数字8和9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3.培养学生对数字8和9的数字意识和数学逻辑思维。

二、教学重点1.数字8和9的认识和书写;2.8和9的简单加法和减法计算。

三、教学准备1.数字卡片:8、9;2.小板书、粉笔、擦子;3.相关练习题、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唱歌、数游戏或其他方式引导学生回想起6~10的数字,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 认识数字8和9•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读数字8和9,教师板书这两个数字,并进行书写演示。

•让学生模仿跟读,认读数字8和9。

3. 认识数字8和9的数值通过小组活动或游戏,让学生将数字卡片8和9正确摆放在相应的位置,加深对数字8和9的数值认识。

第二课时1. 复习8和9的认识通过板书或其他方式复习数字8和9的书写和认读。

2. 8和9的加法计算•出示具体加法算式,引导学生用手指或其他辅助工具演示8+1、8+2、9+1等简单加法计算。

•让学生口算,回答出计算结果。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8和9的加法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课时1. 复习8和9的加法计算通过快速口算或其他方式复习前两节课学习的8和9的加法计算。

2. 8和9的减法计算•出示具体减法算式,引导学生用手指或其他辅助工具演示8-1、9-1、9-2等简单减法计算。

•让学生口算,回答出计算结果。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8和9的减法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学生认识到数字8和9的重要性,掌握了它们的书写和认读,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字运算能力。

六、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关于8和9的练习题;2.复习数字8和9的书写和认读;3.向家人或朋友讲解今天学习的内容。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朥能有效帮助到您的教学。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8、9的加减法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8、9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索,从而掌握加减法的计算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识数的能力,对加减法有初步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计算方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计算8、9的加减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正确计算8、9的加减法。

2.难点:学生能灵活运用8、9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教学卡片、小动物图片等。

2.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小棒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Flash动画展示小动物们过生日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蛋糕上数字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教学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卡片上的数字和图形,提问:“谁能告诉我,卡片上有几个小动物?它们一共需要几块蛋糕?”让学生尝试用8、9的加减法来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关于8、9的加减法的数学问题,并互相解答。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1-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8和9》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1-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8和9》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1-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8和9》教案
一.教材分析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8和9》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8和9的数字概念,能够正确书写数字8和9,并理解8和9的加减法运算。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学习数字8和9,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26.问题:在故事情境的呈现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故事的情节不够关注,导致对数字8和9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入。
解决办法:在讲述故事时,注意语气的变化和表情动作的配合,增加故事的情感色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采用多媒体手段,如动画、图片等,增强故事情境的呈现效果。
2.问题: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数字8和9的加减法运算还不够熟练,存在计算错误。
24.活动要具有互动性。我了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和游戏,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25.活动要具有挑战性。我在活动中设计了一些问题和小挑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改措施。
利用课件呈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故事中出现数字8和9,引导学生关注数字8和9。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数字8和9有什么特点呢?
13.呈现(10分钟)
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数字8和9,让学生说说数字8和9的形状和特点。然后,教师讲解数字8和9的书写方法,并示范书写。
14.操练(1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有一套数字卡片和小棒。学生用数字卡片和小棒进行加减法运算,练习数字8和9的加减法。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学生在游戏中积极合作,通过组成数字和回答加减法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中小学新教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分与合)教学设计

[中小学新教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分与合)教学设计

[中小学新教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分与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分与合,主要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探索8、9的分成各种组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和识数的能力,对6~10的数字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还存在着对数字的组成和分解不够熟悉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加深对数字的理解和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地分出8、9的各个组合,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8、9的分与合的各种组合。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8、9的组合进行加减法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索8、9的分成各种组合,并运用到加减法计算中。

六. 教学准备每人一套8、9的数字卡片,每组一份操作记录表,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入8、9的数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8、9可以分成哪些组合呢?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8、9的分成各种组合,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同时,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出8、9的各个组合。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活动,每组用数字卡片,尝试组成8、9的各种组合,并记录在操作记录表上。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给出一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运用8、9的组合进行加减法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8、9,还可以用其他的数字进行分成和加减法计算吗?让学生自由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8和9的加减法练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8和9的加减法练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8和9的加减法练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8和9的加减法练习》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6-10的认识,以及8和9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和识数能力,但对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还不够熟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数和运算习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识6-10这几个数,掌握8和9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数数、运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识6-10这几个数,掌握8和9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熟练进行8和9的加减法计算,培养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数和运算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6-10的认识和8、9的加减法运算的图片、例子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卡片、小棒等教具,用于学生实际操作和练习。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6-10这几个数,引导学生复习数数的能力。

同时,通过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入8和9的加减法运算。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讲解6-10的认识和8、9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人教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8和9的认识(序数的意义、数的组成)》教学课件

人教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8和9的认识(序数的意义、数的组成)》教学课件

看到每一组,你 还能想到什么?
8 17
8 71
8 26
8个 分两组,
有几8种分法?
62
新课讲解
8 35
8 53
8 44呢?2 7
自己摆一摆。
9
9个 分两组,
7 有2几种分法?
新课讲解
9
36
9
63
9
45
9
54
新课讲解 9个 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
9 81
9
18
2024年秋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精品课件
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8~9 的认识
(序数含义、写数、数的组成)
学习目标
体会8和9的基数、序数含义,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
引导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感受8和9的分解与组成; 引导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增 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9 72
9
27
9
9
6 看到3每一组,你5 4
还能想到什么?
9
9
36
45
知识运用
1. 填一填。
8
27
35
9
2 8
6
49 5
2. (1)圈出能组成8的两个数。 (2)圈出能组成9的两个数。
扑克魔术
我是4和5 组成的。
7
8
9
我是8前一个数。
7
8
9
7添1就是我。
7
8
9
我是两个4 组成的。
7
8
9
课堂小结
新课讲解
1 8和9的序数含义
图你中看有到几了个什生么肖??
这些是我们的 生肖呀。
新课讲解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7课时 8、9的认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7课时  8、9的认识

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7课时 8.9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P50.P51及练习十一第1.2.3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O—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数含义,能规范地书写8和9.3.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4.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教学重点】:会比较O~9各数的大小,数数量是8.9的物体.【教学难点】:能规范书写8.【教具.学具准备】:点子图,8个小圆片,9个三角形,直尺.【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数数:从1数到7,再从7数到1.2.口答.问:6后面是几?与5相邻的两个数是几?问:你知道7后面的数是几?8后面呢?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8和9.(板书课题:8和9)二.教学对8.9的认识.1.教学50页的主题画.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学生数“8.9”的物体时,开始是凌乱的.无序的,教师小结时,应引导他们按一定的方位.一定的顺序来数.如从上往下.从外到里.从大到小等等.蝴蝶只数难数一些,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数一数,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数一遍,每数一只,就做上一个记号.)2.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数量是8或9?3.摆学具.从学具中数出8个圆.9个三角形,摆两个图形,喜欢摆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4.教学8.9的顺序①出示计数器,教师逐一拨珠,让学生数.当拨到第8颗.第9颗算珠时,问学生:7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8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②出示直尺图.0 1 2 3 ()5 6 ()()()学生填空.填好后再让同学们顺着数一遍,倒着数一遍.5.教学比较7.8.9的大小(1)出示点子图.先让学生数出这三幅点子图的点子数,然后让学生说出快速数出点子数的方法.(2)比较7.8.9的大小.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7<8 8<9 7<9 8>79>8 9>7(3)让学生在书上填空,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6.教学8.9的序数含义打开书第51页.(1)把左边的8只小动物圈起来.(2)给从左数第8只小动物画上帽子.(3)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7.指导书写8和9.问:8和9分别像什么?教师范写8和9,并说明书写技巧.学生书空.教师指导,学生在书上练习描写.三.巩固练习教材54页练习十一的第1.2.3题.1.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第2题.先让学生明确题目要求,再数数并填表,最后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四.课堂练习书写8和9.【板书设计】:8和9的认识主题图直尺图点子图【作业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8和9》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8和9》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8和9》教案一、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一:能够准确认识数字8和9,并能正确书写。

2.教学目标二:能够灵活运用数字8和9进行加法和减法计算。

3.教学目标三:培养学生对数字8和9的感知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 数字8和9的认识和书写。

2. 数字8和9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难点: 1. 在数轴上理解数字8和9的位置。

2. 运用数字8和9进行简单的算术运算。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应提前准备好数字8和9的卡片或图片,教案、教材、教具等。

2.学生准备:学生携带好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数字8和9的卡片或图片,检查学生是否已经掌握这两个数字,并能正确书写。

2. 认识数字8和9•引导学生分析数字8和9的特点,指导学生正确书写这两个数字。

3. 数字8和9的认识练习•让学生用铅笔在练习本上书写数字8和9,并反复练习,加深记忆。

4. 数字8和9的数轴表示•让学生在数轴上表示数字8和9的位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数字的大小关系。

第二课时1. 复习数字8和9•让学生展示他们书写的数字8和9,纠正错误,巩固记忆。

2. 加法运算练习•给学生出示加法计算题目,让学生用数字8和9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加法计算能力。

3. 减法运算练习•给学生出示减法计算题目,让学生用数字8和9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减法计算技能。

4. 拓展练习•加大数范围,让学生灵活运用数字8和9进行加减法计算,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字8和9的认识和书写,以及在加法和减法运算中的应用。

希望同学们通过不断的练习能够牢固掌握数字8和9,并能熟练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关于数字8和9的练习。

2.完成作业本上指定的加减法计算题目。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积极参与,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第5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4课时8、9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第5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4课时8、9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4课时 8、9的认识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内容。

本节课的第4课时是8、9的认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8、9的数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内容循序渐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数概念和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还需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实际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8、9等数字,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熟悉度。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等方面还存在困难。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认识数字8、9,能说出8、9的数词,会进行8、9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数字8、9,掌握8、9的数词,会进行8、9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的理解和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利用教具、学具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创设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如小熊摘苹果,让学生观察苹果的数量,引出数字8、9。

2.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认识数字8、9,学习8、9的数词,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8、9的大小顺序。

3.实例讲解:讲解8、9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4.练习巩固: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巩固对8、9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精选)一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6_10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加减法)ppt课件新人教版

(精选)一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6_10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加减法)ppt课件新人教版

945
549
954
25.今天不成功还有明天,明天不成功还有后天,不管在哪里,都会有明天。 71.行动是理想最高贵的表达。 87.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7.同在一个环境中生活,强者与弱者的分界就在于谁能改变它。 17.天下无难事,唯坚忍二字,为成功之要诀。 35.一个人所有的成功和失败,都是其习惯造就的结果。——拿破仑?希尔 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78.我现在所做的,只是为以后不会后悔。只是为以后那比之更加灿烂的人生。 72.向上的路,并不拥挤。拥挤是因为,大部分人选择了安逸。 78.强烈的信仰会赢取坚强的人,然后又使他们更坚强。 56.过去的事,交给岁月去处理;将来的事,留给时间去证明。我们真正要做的,就是牢牢地抓住今天,让今天的自己胜过昨天的自己。 26.没有退路时潜能就发挥出来了。 46.战士的意志要象礁石一样坚定,战士的性格要像和风一样温柔。 1.输在犹豫,赢在行动。 59.智者用无上心智和双手为自己开辟独有的天空,搭建生命的舞台。 40.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88.每一个不努力的日子就是对生命的辜负。 19.你不会了解,在你遇到我之前,一切有多么乏味。 98.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毅来完成它。——歌德 9.梦想不是梦与想。 39.男人,你长的可以不帅,但你这个人可以帅,而且,那才是真正得帅。(当然,女人也是同样得道理)所以,不必在穿着打扮上花太多心思。 69.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57.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 18.你认为自己行就一定行,每天要不断
6
6
2
3
想一想: 4+4= 8 8-4= 4
1. 算一算。 6+2= 8 8+1=9 9-3= 6 4+5=9 9-5= 4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加减法)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加减法)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加减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0的认识以及8、9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主要让学生掌握6加减法运算。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8、9的加减法。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数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

但在实际应用中,对于8、9的加减法运算,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8、9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积极参与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8、9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探讨的学习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情境故事,引入8、9的加减法运算。

2.讲解演示:教师通过直观的演示和讲解,让学生掌握8、9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3.练习巩固: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4.游戏互动:学生进行数学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精品课件】人教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解决问题(8、9的加减)》教学课件

【精品课件】人教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解决问题(8、9的加减)》教学课件

新课讲解
为什么用加法 计算。
树根下有6个 。
树根下有6个 , 草一地共上有有82个个 ,。 一共有几个 ?
6 + 2 = 8 (只)
新课讲解
计看算图正,确你了能吗提? 出一个问题吗?
8 - 3 = 5 (只)
一共有8只 ,
游还走剩了53只只,还。剩 几只 ?
知识运用 6个
说一说图中要解 决的问题是什么, 再解答。
2024年秋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精品课件
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解决问题 8~9的加减
学习目标
根据图片中的情境知道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能运用8和9 的加减法正确地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切实感受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以及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知道热爱自然、爱护动物、保护环 境。
A.N8O-1=7
B.Y8-E7S=1
C.1N+O7=8
课堂小结
一共有几只? 还剩几只?
用加法计算 用减法计算
小朋友们,再见!
一共有几个 ?
6 + 3 = 9 (只)
知识运用
一共有8只
说一说图中要解 决的问题是什么, 再解答。

还剩几只 ?
8 - 4 = 4 (只)知识运用386
2
8-6
2
知识运用
(1)还剩几个 ?
(2)一共有多少个铲子?
8 - 3 = 5 (个) 5 + 4 = 9 (个)
课堂游戏
气球飞走了
儿童节到了,美美和童童带了 一些气球到学校布置教室,但是在 路上被风吹走了一些。小朋友们, 你们能帮忙计算气球的数量吗?
复习旧知

人教最新审定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8和9课件

人教最新审定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8和9课件

7< 8
8> 7
还可以怎样比?
8< 9
9> 8
பைடு நூலகம்
三、知识运用
1. 填一填。
8
1
7
6
5 9
5
7
4 9
3
2
1
3 8
7
还可以……
三、知识运用
2. 比一比,填一填。
( 9 )>( 8 )>( 7 )>( 6 ) ( 8 )>( 5 )>( 3 )>( 2 )
还可以……
3. 两根同样长的彩带,第一根用去8米,第二根 用去9米。哪根彩带剩下的长?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8和9
一、复习旧知
5 2 0 6 3 7 4 1
1. 一共有几个数? 2. 从左数第5个数是几? 3. 右边5个数都是几? 请帮它们按顺序 按要求说一说。 读一读这些数。 排好队。
0
1
2
3
4
5
6
7
还可以怎样排?
7的后面是几呢?
二、探究新知
请你数一数,它们的 数一数,你身边有数量 你看到了什么? 是数量各是多少? 8的事物吗?
摆 8个

热爱自然
还可以……
保护环境
二、探究新知
摆 9个

二、探究新知
有7个珠子, 添上1是( 8 )。 有8个珠子, 添上1是( 9 )。
二、探究新知
( ) ( )
8的前面是( 7 )。 8的后面是( 9 )。 8的相邻数是( 7 )和( 9 )。
看着尺子图,还 能想到什么?
二、探究新知
数一数, 比一比。
答:第一根彩带剩下的长。
四、布置作业
作业:第54页练习十一,第1题、第2题。

人教版(最新)一年级数学上册《8、9的认识》6-10的认识和加减法PPT课件

人教版(最新)一年级数学上册《8、9的认识》6-10的认识和加减法PPT课件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8、9的认识
情境导入 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字?
80
数字0想减肥,腰间 系了一根腰带。
数字6想健身, 玩起了倒立。
它们都变成了数字几?
探究新知
老师和同学们正在浇水、 除草、剪枝……
图中都有什么?Hale Waihona Puke 别 数一数它们的数量。小组讨论
1.小组说一说图中都有哪些事物。 2.自己试着数一数图中各种事物的数量。
7 12
8
9
683
54
注意按顺序数, 1个1个或几个几个数。
试一试 用8个或9个小圆片摆一摆。
试一试 用8个或9个小圆片摆一摆。
通过刚才数一数,摆一摆的活动, 我们知道了数量是8的事物用数8 表示,数量是9的事物用数9表示。
课堂练习 按0-9的顺序连线。
选自教材第54页练习十一第1题
1.涂一涂。
老师也和同学们一起 浇花,现在一共有几 个人?
8只再添上1只就 是9只蝴蝶。
有9只蝴蝶。
还有哪些事物的 数量是9?
有9盆花。
两个4是8,再添上 1盆就是9盆花。
数量是8的事物
用什么方法表示
8
这些事物的数量?
数量是9的事物
9
用什么方法表示 这些事物的数量?
想一想 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是8或9呢?
你能说出数量是8的 事物都有哪些吗?
图中花坛中 有8朵花。
我是一个 一个数的。
你是怎样数的?
图中有8个 小朋友。
按照从左到右的 顺序一个一个数的。
你是怎样数的?
图中有8棵树,我 是2个2个数的。
还有8个大字, 我4个4个数的。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8和9的加减法解决问题》优质课件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8和9的加减法解决问题》优质课件

这节课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呢? 解决图文结合的实际问题时,先看图找出已知条件和需要解 决的问题,再选择合适的方法;也可以根据相应的条件提出 问题并解决问题。
小朋友们,下课吧!
关于 , 从图中你知 道了什么?
还剩几只 ?
跑走3只
9 - 3 = 6 (只) 一共有8只
(教材第57页内容)
一共有9只
树根处有6朵
你算对了吗?
9 - 3 = 6 (只) 一共有8只
(教材第57页内容)
一共有9只
树根处有6朵
你能从图中 提出其他数 学问题并解 答吗?
一共有8只
(教材第57页内容)
(教材P58 第1题)
一共有8只 。
还剩下几只 ?
8 - 4 = 4(只)
2. 9 - 3 =6 2 + 4 =6 5 + 3 =8
(教材P58 第2题)
0 + 9 =9 8 - 1 =7 4 + 4 =8
3 + 4 =7 2 + 7 =9 8 - 6 =2
6 + 2 =8 7 - 5 =2 6 - 3 =3
一共有9只
树根处有6朵
8 - 3 = 5 (只)
还剩答几:只还剩5只?鹅。 一共有8只
游一走共3有只8只
(教材第57页内容)
一共有9只
树树根根处处有6有朵 6个
6 + 2 = 8 (个)
答一:共一有共几有个8个蘑?菇。
草地上有2个
一共有8只
练习
1.
(教材P58 第1题)
一共有几个?
6 + 3 = 9 (个)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8和9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Nhomakorabea只 6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