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对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的启示
【摘要】:在20世纪二三是年代的意大利,葛兰西作为共产党领导人,提
出了市民社会的理论构想。
葛兰西指出,现代国家构成的核心是“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有机知识分子”主要发挥文化领导权的作用,“阵地战” 是
文化领导权的主要形式。
“文化领导权”也是无产阶级获得政权的合法性之前所
必须掌握的,一个政权的建立需要借助于民众对意识形态的认可,进而达到文化
领导权的实现,研究葛兰西的这一理论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借
鉴意义。
【关键词】: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经验启示
一.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产生背景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形成主要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及意大利都灵
工厂委员会运动有关联。
当时国内,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无产阶级革命创造
了先例,点燃了希望,其他国家也纷纷投身革命的浪潮中,然而由于意大利共产
党的力量过于弱小,人民群众的团结不够,使革命屡屡失败,进而被以希特勒为
首的法西斯势力占领了政权,导致了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使无产阶级遭
到了大规模的破坏,葛兰西认为,意大利之所以受到法西斯的控制在于法西斯主
义者对民众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控制,从基层团体成员入手,进而得到农民,手工
业者以及其他团体的认可。
因此,无产阶级要想获得国家政权,首先要利用好意
识形态的战略阵地,利用无产阶级的先进思想教化大众,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1];国际上,西欧革命失败,法西斯上台后,只注重经济建设,并认为马克思是机械的言论,陷入刻板的思维化模式,葛兰西强烈反对经济宿命
论的说法,主张意识形态的主动作用,同时,俄国和意大利东西方革命结果的差
异性引发了葛兰西的深入思考,他认为意大利无法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
成熟的市民社会,对此社会民众的教化需要从文化,教育,宗教等方面入手,从
根本上取缔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文化领导权势在必行。
二.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主要内容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结构由四个部分组成,“市民社会”的实践阵地,“有机知识分子”作为实践对象,“阵地战”的实践形式,以及领导主力“无产
阶级政党”[2]。
这四个部分阐述了一个主题,及怎么样掌握无产阶级的文化领导权,生动地展现了文化领导权思想的独创性。
(一)市民社会——文化领导权的实践阵地
葛兰西把市民社会纳入上层建筑的行列当中,对市民社会的定义进行了革命
性的改变。
他不同意市民社会是经济活动空间的说法,认为它是一种具有封闭特
点的意识形态堡垒,可以把它理解为政治社会的外部结构,担负着实行意识形态
同化的责任。
葛兰西认为,对国家的认知离不开市民社会的认识,国家就是政治
社会和市民社会的总和,市民社会与政治相辅相成,相辅相成,是无产阶级夺取
政权的两个重要方面。
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是平等的关系,甚至说,有些无产阶
级对市民社会更为重视。
某种程度上说,葛兰西批判了先前的统治阶级的封闭的
思维模式,对“同时阶级与市民社会应该彼此孤立”的观点进行了否定,认为他
们不打算扩大统治阶级的范围。
他思考的是,意识形态要普及到人民大众中去,
否则就会形成阶级固化,引发人民对特权阶层的不满,成为导火索,进而挑起战争。
通过葛兰西的观察,确立了革命的方向。
于市民社会而言,夺取“文化领导权”的关键是文化认同,让市民无产阶级的价值观念持赞同态度,把市民社会从
资本主义的阵地转移到社会主义的阵营中来,壮大无产阶级的革命队伍,为革命
的成功筑牢坚实的基础。
(二)有机知识分子——文化领导权的实践对象
既然市民社会是西方无产阶级的主要研究对象,那么市民社会由谁来领导呢,“文化领导权”由谁来建立呢,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宣传又由谁来主导呢。
对此,葛兰西提出了知识分子的相关论述。
葛兰西认为,知识分子对市民社会来说是不
可或缺的部分,在他的文化领导权理论中,首先对什么类型的人是知识分子进行
了界定,很大众化,他认为,每个人都能算作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也没有脑力和
体力的区别,反对仅仅把书上的内容视为知识分子的论断,并且,葛兰西没有对
知识分子作高低的的等级之分,认为知识分子是一个能拥有最低要求的技术水平,可以从事工作的群体,对知识分子的定义是偏向大众化的。
葛兰西将作所有人都
视为可以充当知识分子的人,但并不意味着这些人都可以承担无产阶级的使命和
责任。
葛兰西指出,从履行职责的角度来说,知识分子是应该介入到社会当中去的,发挥一定社会影响力的,进而将知识分子做了区分,分为有机知识分子和传
统知识分子,且代表着不同的阵地,分属不同的生产关系,传统知识分子是旧社
会所孕育的,随着时代更替,语言语境不断转化,传统知识分子他们也无法将自
己本身的心理结构扭转出来,这也是葛兰西所批判的类型,保守,腐朽的思想禁
锢了他们的行为,使其变得木讷,不接受新思想的熏陶,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脚步,进而慢慢退出历史的舞台。
相较而言,有机知识分子就是“时代的弄潮儿,”是
紧跟时代的步伐,接受新的思想,代表着新型的生产关系,大多是工业的技术人员,法律的制定者和专家等,葛兰西指出,有机知识分子是无产阶级应该倚靠的
主要力量群体,只有他们,才可以承担政党的艰巨任务,领导人民群众学习马克
思主义学说,构建意识形态的基地。
(三)阵地战——文化领导权的实践形式
关于夺取“文化领导权”的战略方针,葛兰西总结为“运动战”和“阵地战。
”“运动战”是“枪杆子战争,”是直接用暴力的形势向敌人进攻,夺取对
方的阵地,推翻反动力量,夺取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阵地战”的战术更为柔和,时间更为持久,不主动迎战,重在巩固阵地,这也是葛兰西所主张的战略方针,
在市民社会中建立无产阶级的基层组织——意识形态阵地。
而后,欧洲无产阶级
革命运动失败,葛兰西重新审视局势,认为,西方的革命不能简单地照搬俄国的
模式,西方社会与俄国有着不同的社会基础,资本主义的发展较为充分,意识形
态已然渗透到市民社会的各个方面,“运动战”的方式会破坏资本的外在防御,
整体形势是十分复杂的,西方无产阶级应该考虑的重点是保卫资产阶级不被击垮,因此,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葛兰西在大力倡导“阵地战”的同时,并没有放弃
对“运动战”的把握,将西方的无产阶级革命分为两个步骤进行,为西方的无产
阶级革命建立一套全新的战略方针,与列宁的想法不同,虽然大体上都强调了建
立政治领导权与文化领导权的重要性,但在顺序上有所区别,在葛兰西看来,只
有建立好“文化领导权”的阵地,打好意识形态的保卫战,才能发动暴力革命。
1.
无产阶级政党——文化领导权的领导主力
在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中,极度重视政党的作用,认为其是无产阶级革
命的中坚力量,不可或缺,否则将无法形成一个集体的意识形态,像是一盘散沙。
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需要确立一个明确的方向,形成一股集体的意识形态话语,
去消除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葛兰西认为一个政党应该由领袖,有机知识分子及
人民三部分组成。
领袖主要是发挥制定纲领的作用,为党制定原则,章程,对党
前进的方向起到引领的作用,领袖的担任者需要具有强大的精神魄力,领导党的
各个方面,服从组织的安排,而且,党的领袖要融入到群众中去,切实维护群众
的根本利益;有机知识分子位于政党的中介层,承担着连接领袖与人民群众之间
的作用,他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铁的纪律,任何时候不能动摇,对上,向领袖
汇报工作,并提出关乎人民利益的建议供领袖参考,对人民群众,要用扎实的理
论基础,向群众传播无产阶级的革命信念和革命宗旨,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
价值观,脱离人民群众的政党是没有灵魂的,但是葛兰西眼中的人民群众是具有
缺点的,缺少纪律意识,缺乏凝聚力,需要政党这股力量将他们凝结起来,增加
集体意识的战斗力。
三.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启示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信息时代化的大背景下,我国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击和
挑战,价值观念的多样化,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侵蚀等,使得人们的思想充斥着
各种复杂的因素,加强我们国家的文化建设显得颇为重要,为进一步完成社会主
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奠定基础,新时代,重温经典,以扬弃的眼光重新理解葛
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对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巩固社会主义文化阵地
葛兰西指出,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领导权建立在人民对其文化的认
同上,进而将领导阶级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生活方式等作为自己的追求,所以
他指出,要想以一种新的价值观,方法论去教化大众,首当其冲是要争取他们对
主流价值观的“认同。
”对我国的启示就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
同感,发挥其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功能。
重中之重,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的建设,发挥我们国家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特点,用“民主”的方式,将我
国的核心价值观深入到群众中去,得到群众的认可[3]。
首先,从经济基础出发,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让人们在物质丰富的情况下领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
越性,为巩固文化阵地迈出坚实的步伐;其次,利用新闻舆论媒体,加大对核心
价值观的宣传力度,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探讨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最终研讨形成普适于社会大众群体的统一标准。
当
其成为人众皆知的理念之后,引导民众将其内化为内心的自觉行动,做到真正的“扎根民心。
”再次,关心弱势群体的价值观认同。
对弱势群体提供真切的关心
和爱护,才能构建和谐社会,也是价值观的本质要求。
让社会当中的弱势群体享
有的正常的生活保障,感受社会对他们的关照,切身体会价值观所倡导的理念,
他们就会从心底里自觉自愿的拥护它,并且会给其他阶层的民众形成触动,具有
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巩固文化阵地也就不言而喻。
(二)加强党对文化的领导,牢牢把握文化领导权
葛兰西十分注重党和国家在文化领导中的地位,认为,国家具有塑造和教育
的功能,目的在于,创造更加高级的新文明,进而发展出新人类”[4]。
在我国的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党作为中流砥柱,在发展经济,政治的同时,也要加大对
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工作。
同时,全球化的深入
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竞争演变为文化的霸占与争夺,因此,党和国家领导人要
加大文化建设力度,掌握发达国家文化霸权的主要特征,占领文化发展的先锋阵地。
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以时代精神的结合,并赋予其鲜明的文化
特色,推进文化创新的与时俱进。
其次,加强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与理论水平,
培养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党性修养,不断丰富党员干部的理论知识水平,保证党员干部始终走在先进文化的前列,领导党的各项事业的发展;最后,各级
党员干部发挥带头作用,加强自身的道德素质,以身作则,引导大众群体对主流
价值观的自觉认同[5],同时,发挥新闻媒体的传播作用,通过主流媒体的正规渠
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社会中高效的传播价值观的主旋律,将先进文化
用最符合大众思维模式的方式深入民心,完善党和国家文化领导力。
1.
筑牢群众的文化根基,树立民族的文化自信心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之魂,是民族能否长久屹立的强大支柱。
增强“四个自信”是自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原则要求,其中,文化自信是道路,理论,制度自信的逻辑拓展,同时也是道路,理论,制度自信的外在展现[6]。
我们共产党始终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故其决定着先进文化的历史进程,当前的先进文化是孕育在社会主义强国的伟大实践中,是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性发展。
打好文化根基,要选择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坚持创新型的发展战略,做好文化的物质基础保障。
良好的物质基础是文化发展优秀的前提条件,文化自信需要把我国的发展成就作为支柱,创新被看作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意味着当代先进文化的繁荣,需要把握文化自信的根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在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是先进文化的缩影,展现出内容的创新程度和种类的丰富多元,对文化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坚持思维,制度,人才等多角度的创新,提高社会生产力;第二,发扬文化产业,增强文化自信心。
文化产业是文化的一种经济形态,繁荣文化产业,要立足本国市场,通过创新引领激发产业的活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保证文化发展做到“高质量”与“高速度”的统一,拉动了文化产业的逐步发展,使我国文化的软实力不断增强[7]。
比如,在许多国家建立孔子学院,宣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再如,利用AR技术可以将祖国的秀丽风景“缩放”到网络博物馆,以供人们的参观与欣赏,持续推进科技的多维融合,拓宽了文化产业的广度;以及利用乡村文化,乡村文学等追忆方式,将乡村文化的淳朴与美好展现在大众面前,刺激了文化消费,推动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增加农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悠久历史和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昭示着我们要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汲取养分,树立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曹风雷.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启示[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8):33-37.
[2]郎涵茗.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3]张钰.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启示[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6,37(07):22-26.
[4]刘开胜.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启迪[D].广西民族大学,2020.
[5]〔意〕安东尼奥·葛兰西.曹雷雨,姜丽,张跣.狱中札记[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6]吴瑞,彭剑勇.葛兰西文化领导权及现实意义[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1(02):48-50.
[7]何璐娟.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启示[D].牡丹江师范学院,2021.
[8]郝雯杰, 张少元. 论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对我国主流媒体责任建设的启示[J]. 西部学刊, 2020(20):3.
[9]张安.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对于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启示[J]. 2021(2014-3):75-79.
作者简介:贺译瑶,1995.4.9-,女,汉,河南省焦作市人,浙江工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