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赏识引学互助之日本(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日本第一课时教案

日本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课题:日本(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学期累计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位置、领土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简单说明日本多山、多地震的主要原因。

3.能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日本的气候特点和成因。

●过程与方法本节教材是国家地理部分的第一节,学好这节对以后国家的学习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教材中设计了较多的活动题,或因图起、或因表生、或计算而得答案、或探讨而有结论,无不要求学生勉力亲为,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学会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并会分析一个国家自然环境如何对人类产生影响。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理思维习惯。

重点:利用地图掌握日本的领土组成及海陆位置难点:海洋性季风气候的成因学法指导:通过组内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通过必答和抢答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教学设计知识探究与落实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置情境激情引入(5分钟)导入:2011年3月11日,日本于当地时间11日14时46分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

随后引发海啸,导致日本核电站爆炸,造成核泄漏,殃及周边国家和地区。

日本境内有火山270多座,其中活火山70多座,著名的富士山就是一座活火山;地震频繁,历史上较大的地震有2000多次,基本上每三年就会发生一次危害较大的地震。

为什么日本的多火山、地震如此之多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学案导学自主学习(5分钟)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决定这个国家的基本地理特征。

请大家利用导学案和课本自主学习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交流合作解疑答惑(10分钟)1.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北部;绝对位置:大部分位于30°N~45°N,北温带领土四大岛屿: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①体会自然灾害的可怕②读图,动笔描绘①展示日本3.11大地震灾难图片②分发导学案,巡视指导③展示2.地形多山的岛国,3/4的面积为山地丘陵火山地震活动频繁思考:(1)为什么多火山地震?(2)为什么日本的河流短小湍急?链接生活:3.11日本地震的原因防震小游戏3.气候亚洲东部——季风气候岛国——海洋性特征明显●要点提炼归纳总结(5分钟)(1)日本位于洲的东部,洋的西北部。

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设计构思:本节课是国家和地区学习的开篇,在整个区域地理学习中起着引领作用。

本节课主要学习“领土组成”“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及“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影响”等四方面内容,课堂教学共五个环节,采用“两案双动”教学模式,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成果展示为基本学习方式。

第一环节“全景日本”:展示日本各类图片,学习畅谈日本印象,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岛国日本”:分析地图,获取地图信息,说出日本领土组成,地理位置,掌握学习方法。

第三环节“自然日本”:分析地图,提取日本地形、气候特点等信息;联系旧知,说明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分析案例,说明日本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的措施;七嘴八舌,归纳防震方法。

通过上述活动,理解生活地理、有用地理、趣味地理。

在此基础上展开以“根据日本岛国、气候、地形,说明日本河流的长短、多少、水量大小、水能丰富与否”为主题的小组讨论,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的关系。

第四环节“方法日本”:经老师启发、引导,学生概括本节所学内容,归纳分析一个地理区域的一般方法,即:领土组成,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地质等)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相互影响等五方面,凸显地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第五环节“演练日本”:定时完成与学习目标吻合的练习题,学以致用,整理知识网络,巩固学习方法。

最后组织学生防震逃生演练,把学习氛围推向高潮。

教材分析:日本一节内容紧密围绕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进行选择性地介绍,精选日本突出的几个特点,教材内容从“多火山、地震的岛国”“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和“东西兼容的文化”三方面进行内容设置。

本节课主要学习“多火山、地震的岛国”等内容。

日本是“国家和地区”的典型案例,居引领地位,具有“示范性、方法性、实用性的”的作用。

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通过“我们生活的大洲一一亚洲”的学习,初步掌握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组成要素等内容;七上学习过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形成原因、分布、防震等知识,这为本节课做了较好的知识铺垫。

(完整版)《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完整版)《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化龙中学陈菊511434知识与技能要求:1、知道日本的地理位置,记住日本领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首都。

知道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的特点。

学会运用地图描述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组成部分。

2、知道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类型。

学会利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明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3、知道日本多火山、地震,并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其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进行防震减灾的教育。

教学方法与课前准备:1、课堂教学以模拟旅游的方式进行,学生充当旅游者和调查者的角色,教师充当领队角色。

以轻松活泼的气氛进行学习。

2、课前提供预习提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地图册、收集资料完成预习。

教师综合学生的资料和图片制作课件。

3、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地图册、收集的资料、多媒体演示的地图信息进行探究和学习,必要时才能使用课本。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日本之旅(准备)(轻松导入)师:同学们,由今天开始,让老师来充当导游,带大家去周游世界列国。

首先,我们的第一站是——日本东京,出游之前,想想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学生普遍知道应该先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带上地图、钱、衣服等物品。

)师:现在,就让我们借助地图和资料,先了解一下日本的基本情况。

(多媒体演示日本美丽的风景,激发学生旅游的欲望。

)(转折)师:想想,我们泡着温泉,望着远处的富士山,欣赏着身旁美丽的樱花,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

可是,在享受的同时,我们也有要注意的事情,就是:小心地震。

日本是一个地震频繁的国家。

(展示日本地震图片与地震后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数据)师:你知道日本为什么那么多火山地震吗?读图册P30“日本火山地震带”图,看看你是否能找到答案?生:读图分析出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所以多地震。

师:地震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为了减少地震带来的灾害,日本人们采取了很多办法来预防地震。

《日本》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地理人教七年级下册】

《日本》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地理人教七年级下册】

《日本》教案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主要城市,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特点;2.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成因,并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主要城市,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特点。

【教学难点】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成因,并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策略本节学习内容紧密围绕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教材从“多火山、地震的岛国”“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和“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三方面进行内容设置。

本课时为第1课时,主要内容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以及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

作为认识地区和国家的第一节学习案例,需要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我们以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导入,引导学生去探究日本的地理位置,从而了解日本的基本概况,又通过日本与同纬度地区的气候对比,分析出日本的气候特点。

多火山地震是日本典型的特征之一,这里通过图像、文字以及板块运动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出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最后通过讨论防震减灾的措施提升学生的防灾意识,将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

三、教学流程四、当堂练习读“日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去日本旅游回来,下面是他对日本之行的描述,哪一项是不真实的()A. 享受美味生鱼片B. 到热带雨林探险C. 游富士山,泡温泉D. 观赏樱花2.下列关于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A. 位于太平洋的东岸B. 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C. 海岸线曲折,多良港D. 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参考答案】B;C五、课程小结六、板书设计日本一、日本的位置及领土组成二、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1.地形特点2.河流特点3.气候特点三、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日本》第一课时 教案

《日本》第一课时 教案

《日本》第一课时教案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章是在前两章“认识大洲”、“认识地区”的基础上,认识区域的继续——“认识国家”。

从结构上讲,本章内容是前两章内容的延续,同时,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揭开了课本后面的其他国家学习的序幕。

日本是从中国的邻近国家和地区中选取的,为后面介绍远离中国的国家的内容起到过渡的作用。

本节内容以日本为案例,通过描述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自然环境特征、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从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地理内容,来了解国家地理的基本规律。

2.课标要求:本节有“东亚岛国”、“亚洲的发达国家”、“深受外来影响的文化”三部分组成。

在“东亚岛国”这部分中,课标要求学生能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原因;在“亚洲的发达国家”这部分中,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的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在“深受外来影响的文化”这部分中,要求学生举例说出日本与中国、美国等国家在文化方面的联系。

由于本节内容较多,在教学时,“东亚岛国”为第一课时,“亚洲的发达国家”为第二课时,“深受外来影响的文化”和评讲习题为第三课时。

二、学情分析1.教材内容感知:对于日本,在学习和生活中大多学生有了一些零星的感知。

比如,知道日本的樱花、富士山、和服、茶道、相扑;也知道索尼、东芝、松下、本田、丰田等。

这些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通过这些零星的感知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对日本的整体概貌。

2.学习方法: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国家地理的第一个国家,表面上他们还没有学习国家地理知识的一般方法。

但实质上区域地理的学习和国家地理的学习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实质上学生也有一定的学习方法。

只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引导,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比较容易。

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位置,描述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状况,结合资料对比,说出日本的面积和人口情况,总结某一国家位置描述的一般方法。

《日本》(第1课时)名师公开课系列(教学设计)

《日本》(第1课时)名师公开课系列(教学设计)

[视频导入]:播放《猜猜这是哪个国家?》视频,引出主题【教师提问】同学们,大家好,你们猜出这是哪个国家呢?探究一:日本的位置同学们,我们要了解一个国家,首先要知道它在哪儿,请大家看这两幅图,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说出他们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教师总结:日本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东亚岛国。

(活动思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①说出日本领土主要有哪四个大岛组成?其中哪个岛的面积最大?②日本的海岸线有何特点?这种海岸线特点对经济发展有何作用?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领土组成,接下来我们学习日本的地形。

探究二:日本的地形找出富士山、关东平原,观测日本地形图中的颜色,归纳日本地形的特点。

过渡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富士山是日本最高的山脉,它是一座活火山。

其实除了富士山,日本还有很多的火山,也经常发生地震。

(教师提问)你知道为什么日本多火山地震吗?(教师追问)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该怎么办呢?看这则视频,拿起我们的小本子,记一记。

日本的气候又是怎么样的呢?读图,说一说日本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其分布有何特点?探究三:日本的气候读图,说一说日本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其分布有何特点?展示日本气候图,让学生归纳气候特点。

(提问过渡)我国的东部也分布这两种气候类型,那与日本的这两种气候特点是一样的吗?思考活动题:①从降水量、气温变化幅度两方面比较东京和北京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

②分析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得出日本的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活动思考)读图,说一说日本樱花开花的时空变化规律。

北海道樱花开花的时间,比九州要迟1个多月,你了解其中的原因吗?1.对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对照新潟(xì )与东京的气候统计图,结合两地的海陆和地形位置,分析日本东西两侧的主要气候差异及原因。

今天的课程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观看评价习题。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7.1 日本(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最新教育文档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7.1 日本(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最新教育文档

7.1 日本【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国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的组成部分、首都。

2、日本的地形特点。

3、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利用“亚洲地图”,让学生找出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并提问:我国邻近的国家中,以富士山作为国家的象征,以樱花作为国花的国家是哪一个国家?新授:一、地理位置1、海陆位置让学生读图7.1“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知道日本的海陆位置:位于太平洋西部,隔日本海,中国的黄海和东海与亚洲大陆相望。

2、纬度位置让学生从图中读出日本大致的纬度范围二、领土组成让学生读“日本的地形图”,结合活动1 ,能从图中认识到日本的领土主要由4部分组成。

活动1中的第(2)指出日本的首都所在地。

3、通过让学生看地图册P14“富士山和樱花”图,介绍这座山是一座火山,从而过渡到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多地震的岛国。

①首先让学生在图7.2中,识别火山符号,找出日本的活火山——富士山及海拔高度。

②再让学生读图7.5,完成活动3(1),学生了解了日本的火山、地震分布后,教师引导性提问:世界的火山、地震带分布与地壳板块边界有什么关联?从而学生得出: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所以多火山、多地震。

③将学生分组讨论第(2),学生交流,教师总结火山对人类的弊和利。

(火山爆发后沉降下来的火山灰是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火山在非活动期间,可以开辟为旅游地和地学科研基地)④师生共同讨论第(3)。

【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第七章第一节日本一、地理位置1、海陆位置2、纬度位置二、领土组成三、地形特点:多火山、多地震的岛国【教学反思】第 1 页。

第一节 日本(第1课时)-人教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第一节  日本(第1课时)-人教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第七章我们临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日本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阅读日本地形图,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

(3)通过阅读地形图、景观图、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认识到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并解释原因,知道一些防震的相关常识。

2.过程与方法: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学会学习一个国家地理特征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2)初步形成防震减灾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地形及气候的特征。

难点: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册学习世界地理的第一个国家,也是学习国家地理的开始,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分析概括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教材首先通过一些地图、景观图和活动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从哪些方面来了解一个国家,主要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入手。

自然环境如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可以用比较法找出特点,也可以用综合法,概括出一个国家的突出特征。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虽初步了解地理学习的规律,但通过身边的事例分析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

学生学习态度积极,收集资料的能力较强,但对资料信息进行选择、分析、对比、归纳的能力还不高。

基于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的估计,本节课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身边的事例拉近学生与地理的距离;并且开展小组讨论汇报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小组讨论的汇报材料[教学过程]在高层建筑、在睇下商场、在室外)归纳总结本节知识结构展示多媒体课件归纳、梳理知识点巩固练习练习题展示多媒体课件回答问题布置作业利用课件提出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学校每学期一次的防震抗震演习活动制订计划。

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以山地地形为主,多火山、地震
教案反思
2 / 3
、指导学生多读图,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1、利用直观地图,通过讨论探究的教案方法,强调学生阅读地图能力,不仅使学生2会看地图,更重要的是他们能理解和分析地图,并运用地图说明问题。讲练结合,使知识及时得到巩固。
3 / 3
2.通过认识日本,培养学生防震、减灾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四、教案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地形及气候的特征。
五、教案难点: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教案方法:读图指导法、综合法、启发式引导法
教案过程
【引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进家带来了灾难,通过图片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灾后的样子,面对自然灾害的时候,日本人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我国也是地震多发国家,你又了解哪些防震减灾的知识?【学生分组讨论】略。【小结】面对如此多的地震,日本人采取很多办法来预防地震,或减小地震带来的危传统民居”多是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建筑,以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害,比如“图7.6日是日本全国的防灾日,日本国民要进行防震演习。我国也是地震多1员伤亡。每年9月发国,地震发生时我们应懂得一些自救方法,比如在家里可躲在床或桌下面或跨度较小的房间,如卫生间等。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边。在车间里可躲在机床下或小房间。在影剧院,在饭店可躲在椅子下。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员要选择空旷地带避难。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头部,如用枕头顶在头上,用脸盆顶在头上,用书包顶在头上,双手护住头部。【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日本的自然环境,在这个地域狭小,火山地震频发的国家,它资源和经济又是怎么样的呢?在下一节课中我们继续学习日本相关内容。【布置作业】日本有很多火山。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期间,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板书设计】一、日本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1、岛国——四大岛为主体地形特点、2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日本》第一课时教案

《日本》第一课时教案

第八章走进国家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地形、气候)特征的基本特点。

3、会用已学知识分析日本常见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以及知道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

难点: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地形、气候)特征的基本特点。

三、知识讲解(一)、导入观看一组图片,猜一猜这些是哪个国家的文化特色?由此引入课题——《日本》(二)、地理位置1、读图“日本在世界的位置”,指出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岸。

2、读课本插图8—1,说出日本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30°N——45°N之间,地处北温带;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与俄罗斯、中国、朝鲜、韩国相望。

(三)、领土组成1、读图8—1,说出日本这个国家由哪几部分组成?——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四个大岛以及附近一些小岛组成。

2、观察日本轮廓,分析海岸线特点以及对日本有何影响?——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海湾和天然良港。

(四)、地形1、读图8—1,根据颜色分析日本地形特征。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2、图中找出日本最大平原——关东平原和最高山峰——富士山,指出首都东京就位于该平原上。

(五)、自然灾害1、火山2、地震,发生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六)、气候1、读气候分布图,说出日本有哪些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2、对比东京和北京,说出日本气候的特点?——具有海洋性特征。

3、读图8—3,完成活动题。

四、课堂练习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认识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日本,知道了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首都、地形和气候特征,至于为什么这样一个面积狭小、四面环海的岛国还会成为发达国家,我们下节课再来了解它其他方面的知识。

六、作业布置完成助学读本上相应的练习题。

日本第一课时教案(公开课)

日本第一课时教案(公开课)

3、读图分析讨论:日本的领土构成1、多媒体展示《日本国空白版图》及填空题;《日本地形图》2、学生自主学习:a.说出日本的领土构成,b.日本的首都c.找出太平洋、日本海、东京湾、濑户内海、津轻海峡、朝鲜海峡总结:a.日本国土由四大岛屿(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及周围许多小岛组成,首都——东京b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3、出示练习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讲练结合.4、探究讨论:日本的地形及河流特点1、多媒体展示《日本的地形》2、学生分组活动讨论:日本的地形和河流特点总结:a.日本地形多山地、丘陵,平原面积狭小,多分布在周围沿海地区,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最高的山峰是富士山。

日本地形四分之三是山地和丘陵,四分之一是平原。

所以,日本的森林面积占的比值大b.河流:短小,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1、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的探索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3、继续加强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

5、合作探究: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1、展示《富士山》图片,《六大板块示意图》活动探究: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总结:日本著名的山峰——富士山,不仅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一座火山。

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多火山与地震。

2、出示练习1、培养学生读图及分析问题的能力2、讲练结合6、师生互动:日本的气候A、展示多媒体课件,《日本的气候图》分析讨论:1、日本的气候类型及分布特点2、日本的气候特点总结: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特点:日本四季分明,冬季较温暖,夏季较凉爽1.读图识图能力的进一步提高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领土组成3.地形特征、河流特征,多火山和地震4.气候类型及特点。

《日本》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日本》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第二节日本(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的组成部分;2.了解日本的岛国,多优良港湾、多火山地震等地形特点。

能力目标1.能利用地图分析日本的地形特点。

2.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防灾、避险意识。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点。

【教学难点】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防震的措施。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填图活动法、讨论归纳法、多媒体直观教学等相互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地图。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世界上有许多国家与中国相邻。

你知道的邻国有哪些呢?(学生答略)播放录像:日本人的动漫,穿着和服活动的有关内容。

提问:同学们!谁能告诉大家,图中的服装是哪个国家的特色?(日本。

因为他们穿的是和服,和服是日本人的传统服装)日本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日本的一些自然环境。

板书: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学习目标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的组成分析日本的地形特点。

2.掌握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思考题 1.根据教材能利用地图分析日本的地形特点。

2.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二.自学三.检测纠正;思考题①讲授新课一、地理位置引导读图:课件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明确日本的相对位置。

1.经纬度位置日本的经纬度范围在哪里呢?学生;北纬20度--北纬45度,东经125度--东经145度2.海陆位置日本濒临的海洋有哪些?(东临太平洋,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同中国、韩国、朝鲜、俄罗斯相望。

日本是处于太平洋西部的一个国家)板书: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亚欧东部二、地形特点引导分析:课件展示图7.2“日本的地形”,让学生讨论:日本的领土组成有何特点?领土主体部分在哪儿?(学生回答:日本是个群岛国,主体部分主要为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四大岛,其中本州岛最大)教师小结:日本是一个典型的群岛国家,国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大岛和多个小岛组成,。

《日本》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日本》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日本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认识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点和方法,并会举一反三。

2.了解日本突出的自然灾害:多火山和地震,并分析成因。

3.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4.培养学生关于探索地理事物因果关系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城市的分布。

2.日本的主要自然灾害:火山地震及原因。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复习提问:大家知道哪个国家在亚洲最富吗? ,你还知道日本的哪些知识?语言导入:日本是和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居,和我国一样位于亚洲东部即东亚地区这节课我们学习有关日本的一些地理知识。

二、新课讲授1让学生自主习学课本找出相关的知识点2 小组合作交流展示.(1)黑板显示日本轮廓图,让学生填充:周围的海洋(太平洋、日本海、东海、濑户内海)四大岛(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明确日本是一个岛国,最大的岛是本州岛。

在学生填充时显示所答知识点,(2)日本首都、民族及其使用语言。

(3).明确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日本还有“地震国”、“世界火山地震博物馆”之称,共有200多座火山,80座活火山,最为著名的的也是日本最高峰就是富士山被日本奉为“圣岳”,并出示图片,让学生描述富士山景观,猜想:为什么日本多火山地震?从而巩固上学期学习的知识。

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之间,也是一个多震的国家,那么发生地震我们应该怎么办?把学生分成4小组,选择不同场景(在校、在家、在室外、在地下商场),自由选择汇报方式,以培养学生表现自我的能力,给学生发挥空间,进行防震意识教育,使学生敢于面对自然灾害,不怕困难。

(4).看日本轮廓找出日本最大平原。

(5).讨论:从日本的地形特点可以看出日本水能资源怎样?3达标检测屏幕再现日本轮廓图,让学生填充周边海洋,主要岛屿和城市。

突出本节重点。

由教师进行评价A4 拓展延伸延伸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地形的利弊三、盘点收获我们本节课学了哪些知识?先由学生小结,教师补充。

《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一篇:《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1.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等)。

2.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3.了解日本的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过程与方法1.重在认识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主要灾害及成因分析的方法。

2.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1.培养防震意识。

2.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1.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2.培养防震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1.自己读图,总结日本的自然环境。

2.分析一个国家的位置、地形、气候的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归纳法教学准备让学生搜集日本旅游的好去处和与地震有关的材料。

设计思路《日本》是在学生学习大洲——亚洲后,掌握了分析区域的方法情况下讲授的一节课。

如何将方法与知识有机结合是教学突破的重点。

所以,本节课采取了由表及里的方法。

从一位旅游者的食、住、玩等出发,引入了日本的海陆位置、气候、多火山和地震以及文化的特点。

由表及里,如抽丝剥茧,突出了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的教学思想。

教学内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组成旅游团去下面这个国家进行旅游。

【播放与日本有关的图片】生:根据图片判断考察的目的地——日本。

二、围绕教材提问题,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师:我们在出发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呢?生:畅所欲言(语言、货币、地图、气候、可选择的交通工具等)。

师:适时点拨。

1.友情提示语言——日语。

货币——日元 100日元≈6.8元人民币(注意);日本银行兑换只在上午9时到下午3时进行,周六、周日及主要假日,银行全天休息。

一般只能在饭店里兑换,要比银行兑换稍微贵些。

地图——日本海陆位置、确定旅游地与中国的位置关系、组成(四个大岛)、主要城市位置(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等城市)等。

气候——引导学生根据气温和降水变化曲线,判断日本属于海洋性气候,概括气候特点。

7.1日本 第1课时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7.1日本 第1课时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日本(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地图和数据分析出日本的地理位置2.能运用分析总结日本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3.能说出日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文字和分析图表数据以及小组讨论、交流看法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树立发展经济要保护世界环境的人地观。

2.通过学习日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发展经济方式,对从化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有所理解并能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学生自己读图分析日本的自然特点教学过程:个案设计个性化修改[导入新课]教师板画《日本轮廓简图》。

问:同学们,你们能猜出这是哪个国家吗?它位于哪个洲?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关于这个国家的事情吗?(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适当点评)师:刚才同学们讲了不少关于日本的故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

不再拓展,在教学时老师利用P15进行适当拓展,重在防灾意识)(四)气候特征在日本,樱花随处可见,樱花为什么能够在日本生长?1.日本的气候类型是什么类型呢?(参见P10亚洲气候类型图)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2.为什么日本的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是温带季风气候?提示:纬度跨度大教师小结:我们刚才通过地图,从位置范围、国土组成、地形地势、气候特征对日本这个国家进行了信息提取,相信细心的同学还会从中获得更多信息。

其实,这也是我们认识一个国家的自然环境特征的基本方法。

下面,我们来换个国家试一试,有信心吗?学生活动:1.观察《英国》地图,从以上几方面试着说说特征。

(可以位置范围为例)2.日本、英国都是岛国,哪个国家跨越的经纬度大?这对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有影响吗?布置作业:完成地理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日本一、自然地理环境(一)位置范围1.海陆位置:太平洋与日本海之间→岛国2.纬度位置:250N~450N(二)国土组成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三)地形地势中部:山地、丘陵占3/4;周边:平原占1/4教学反思:。

日本(第1课时)示 范教案

日本(第1课时)示 范教案

《日本》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领土组成和首都,并描述其地理位置。

2.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3.运用图文资料,说明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了解抗震自救的方法。

教学重点:结合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教学难点1.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2.能对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做出分析与客观评价。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日本印象”提问:提到日本,大家会想到什么?生:(可能的答案)动漫、和服、富士山、樱花、寿司、生鱼片······师:是的,日本作为我国的邻国,给予我们较深的印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一步了解日本。

(板书)第八章不同类型的国家第一节日本一、多山的岛国1.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读图,找出日本的半球位置。

生:(可能的答案)日本位于东西半球中的东半球,位于南北半球中的北半球。

(2)经纬度位置读图,找出日本的经纬度位置,判断其所属的温度带。

生:(可能的答案)日本纬度位于30°N—45°N,主要属于中纬度、北温带;经度位于130°E—150°E。

(3)海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是一个由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太平洋岛国。

日本西隔日本海,与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为邻。

2.领土组成日本领土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

3.海岸线曲折观察日本的海岸线有何特点?这对日本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生:(可能的答案)日本全国海岸线曲折漫长,总长3.3万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

多优良港湾,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为发展来料加工与对外贸易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

4.地形特点读图,找出关东平原和富士山,说出日本的地形特点。

生:(可能的答案)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5%);平原面积狭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历史上发生 的大地震
2011年3月11日14时46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 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地震引发大 规模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6、火山地震的岛国 1995年阪神地震中 裂开的公路
1995年阪神地震中 倾倒的房屋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A、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A 3、就海陆位置而言,日本位于太平洋的________.
A西北部 B东北部 C东南部 D西南部 4、日本是一个岛国,其领土由四个大岛和一些小 B 岛组成,四个大岛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 A北海道 B本州 C四国 D九州
火山下的樱花
温泉游憩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6、火山地震的岛国
日本应对地震的措施
木质结构民居
防震演习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6、火山地震的岛国
自学P16,说说应对地震,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
使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
全国上下举行大规模的防震演习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6、火山地震的岛国
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应该向日本学习什么? ①建筑多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②进行防震演习。
多火山、地震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6、火山地震的岛国
日本多火山、地震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6、火山地震的岛国
1.火山给人们带来灾难,但是火山在非 活动期间,它能为人类造福吗? 2.应对地震,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6、火山地震的岛国 火山灰是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火山非活动 期间,可以开辟为旅游地和科研基地。
互助巩固——学以致用
中国 ③
朝鲜

俄罗斯
A 北海道
津轻海峡 ⑦ 本 B 日本海 州 关东平原 韩国 富士山 E F ⑨ 朝鲜海峡 ⑧ G 东京湾 ② C 濑户内海 D 四国 太平洋 九州
赛:
⑤ ⑥

互助巩固——学以致用
C B
A
D
a
b
2
4
3
d
c
1
课外拓展——预习新知
活动:
作业:
预习:
本节内容结束

45 N
145 E


125 E
北回归线
2)日本的经纬度位置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1、地理位置 3)日本的海陆位置
2
俄 罗 斯
鄂 霍 次 克 海
在图中找出 太平洋、日本海 朝鲜海峡、东海
3
朝鲜
中华人民 共和国 韩国
1
鄂霍次克海
东临太平洋,西 隔日本海、朝鲜 海峡、东海与俄 罗斯、朝鲜、韩 国、中国相望, 北临鄂霍次克海


引学导入——情境激趣
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哪个国家?
日本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导学目标
1、看图熟悉日本的地理位置范围和领土组成 2、根据地形图和气候资料分析日本地形、气候特点 3、能够说出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4、培养防震减灾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日本地形特点 难点:日本的气候特点
迅速撤到室外的安全地方。 双手护头,注意避开高空坠落物体,迅 (2)在室外: 速逃到空旷的地方

互助拓展——能力提升
1.拿出《地理填充图册》,学生自主完成、师 友交流互相讲解
2.教师引导交流答案,进行学法指导
总结收获——评优提升
大洲位置、半球位置 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 个大岛及附近的小岛组成。 山地、丘陵为主。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具有海洋性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 界处。
6、火山地震的岛国 1923年关东大地震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6、火山地震的岛国
2005年北海道地震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6、火山地震的岛国 2011年日本大地震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6、火山地震的岛国 你能运用板块构造 学说的原理解释日 本多火山地震的原 因吗? 日本位于特殊的板 块位置,在太平洋 板块与亚欧板块交 界地带,地壳比较 活跃所以多火山地 震。
富士山
面积37.7万平方千米,人口1.29 亿,首都东京,位于本州岛,是 一个地狭人稠的国家。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3、海岸线特点及优势 九州
读图观察
日本的海岸线有什么特点? 对其经济发展有什么有利影响?
本州
北海道
四国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 渔业、 造船业、海上运输和 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北海 道渔场捕鱼量常占世界第一位 ,鱼是日本人的重要食品
636毫米
东京和北京大致处于同一纬度。但是,冬季东京比北 京温暖,夏季比北京凉爽,且降水量比北京丰沛,这 说明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点。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6、火山地震的岛国
日本的陆地面积虽然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 1/400,却集中了世界上活火山的1/10,是世界 上屈指可数的几个多火山的国家,故有“火山国” 之称。全国大小火山200多座,密度极高,其中 活火山占1/3。 日本列岛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质构造 极不稳定,地震十分频繁。全国每年地震发生率 平均多达1500次以上,日平均发生地震4次以上。 所以,日本又有“地震国”之称。
5、气候类型
导学题 看图说出日本有 哪几种气候类型。
日本北部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日本南部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日本气候特点:
夏季凉爽,冬季温暖,降水丰富。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5、气候类型
东京和北京1月和7月气温和降水量
最冷月均温 最热月均温
降水量
东京
北京
3.7
—4.7
25.1
26.1
1610毫米
互助巩固——学以致用
1、日本东临________洋、西邻______海,主要位于________带(温度 带)。 2、日本领土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大岛和 附近的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其中,面积最大的岛屿是______、首都是 ____、 日本最大的平原是_____,全国最高的山峰是____。 3、日本群岛位于____地震带上,火山活动频繁。 4、日本领土面积只有______平方千米,人口却有_____亿,是一个 ___________的国家。 5、日本是个岛国,海岸线________,多优良______。
东 海 5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1、地理位置
日本的国土组成
日本领土由
四国
A
北海道 、 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 本州 、四国
北海道 本州
和_____ 九州四个大岛和
数千个小岛及其周
围水域组成的岛国 。
D
C
九州
B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2、地形
日本的地形有什么特征?
以山地、丘陵为主, 沿海平原面积狭小, 最大的平原是关东 平原,最高的山是 富士山。 关东 平原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1、地理位置
俄罗斯
北 半 球 , 东 半 球
中国 亚洲 日本 太 平 洋
朝鲜、 韩国
亚 洲 东 部 , 属 于 东 亚 地 区
1)半球位置与大洲位置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1、地理位置
日 纬度:北回归线—45 N之间 。 。 经度:125 E—145 E之间 本 海 日本主要位于 北温带、中纬度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6、火山地震的岛国
世界火山博物馆
著名的活火山——富士山
日本北海道有珠火山爆发
• 日本目前共有200多座火山,其中 活火山80座,类型全,分布广。
2014-3-5 17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6、火山地震的岛国
日本历史上发生的大地震
1923年9月1日,东京发生里氏7.9级地震,造成 142809人死亡。 1927年3月7日,日本西部京都地区发生里氏7.3级 地震,造成29250人死亡。 1933年3月3日,本州岛北部三陆发生里氏8.1级地 震,造成30080人死亡。 1943年9月10日,日本西海岸鸟取县发生里氏7.2 级地震,造成10830人死亡。 1944年12月7日,日本中部太平洋海岸发生里氏 7.9级地震,造成9980人死亡。 1945年1月13日,日本中部名古屋附近三川发生里氏6.8 级地震,造成2306人死亡。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6、火山地震的岛国 1946年12月21日,日本西部大面积地区发生里氏8.0级 地震,造成14403人死亡。 1995年1月17日,日本西部神户及附近地区发生里氏 7.3级地震,造成64037人死亡或失踪。 2004年10月23日,日本中部新潟发生里氏6.8级地震, 造成607人死亡。 2006年11月15日19时,日本千岛群岛海域发生8.1级强 烈地震。 2008年6月14日上午7点43分,日本岩手县内陆南部发 生里氏7.2级强烈地震 2008年日本当地时间9月11日上午9点21分前后,北海 道南部发生7.0级强烈地震。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6、火山地震的岛国

2008年“5.12”汶川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 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普及地震知识,加强防震演习 势在必行。大地震临近时,往往有地光、地声和动 物异常现象出现,人们称之为预警现象。从出现预 警现象到地震波到达,仅有十几秒的短暂时间。 假如在下列地点发生地震,如何利用这一 瞬间选择躲避地点以求灾害减到最低程度?你的逃 生办法有哪些? (1)在室内:震时躲到牢固的家具下面或墙角,震后
1、位置 2、领土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