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文学欣赏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文学欣赏》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设立的一门基础选修课程,是以介
绍重点女性作家作品为主的文学课程。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女性文学
的基本知识和文学成就,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
化品味,培养讲文明、有道德、有社会责任心的高素质人才。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能够概貌了解我国女性文学发展的基本情况;掌握重点女性作家的创作及其主要作品;鉴赏和分析重点女性作家作品的思想艺术成就。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鉴赏文学,提高人文素质,提高自身对
真善美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成为一名合格女大学生。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古典女性文学欣赏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古代女性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明确各时期女性作家的创作及其主要作品,初步掌握鉴赏和分析重点女性作家作品思想和艺术成就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
1.《诗经》及其《载驰》、《蒹葭》
《诗经》的时代、分类、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重章叠句、四言句式、创作方法;
《诗经·鄘风·载驰》: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女诗人许穆夫人所写,全诗充满爱国激情,每章句数、字数多变化,思想感情真挚而复杂,一
唱三叹!
《诗经·秦风·蒹葭》:全诗体现出怅惘、凄迷、朦胧莫辨,而又至真至纯、执着无悔的爱情美和人性美。
诗中有画,意境朦胧凄清,感情
执着真切;
2.卓文君及其《白头吟》
卓文君的生平、创作;
诗歌《白头吟》的内容和艺术风格。
3.蔡文姬及其《悲愤诗》
蔡文姬的生平、创作;
《悲愤诗》是中国诗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倾述战乱之苦及归汉时母子别离之惨,哀怨激愤,感人至深。
4.谢道韫及其《泰山吟》
谢道韫的生平、创作;
《泰山吟》表达作者对峨峨泰山的景仰之情和置身山川天宇,乐享天年,将有限生命融化于无限美景的希望胸怀。
全诗充满阳刚之气。
5.唐婉及其《钗头凤》
唐婉的生平、创作;
《钗头凤》凄切地抒发了词人内心无尽的眷恋相思之情。
全词感人至深。
6.李清照及其《如梦令》、《醉花阴》、《一剪梅》、《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乌江》
李清照的生平、创作;
《如梦令》:形象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用词精当。
《醉花阴》:抒发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用词形象,比喻新奇,言情含蓄。
《一剪梅》:抒发词人思念丈夫的心情。
用词灵活,善用对举,形成一条动荡起伏的感情流波。
《武陵春》:借暮春之景,写出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
全词一唱三叹,语言优美,具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声声慢》:抒发词人家破人亡后的孤寂处境和凄苦心情;情感活动和自然景物、生活细节融合,叠字的运用有声情并茂之妙。
《永遇乐》:词人通过元宵节的今昔对比,抒发对故国的怀念和流亡的感慨;对比手法的运用,平淡中见精巧的语言。
《乌江》:抒发了诗人对南宋朝廷偏安保命政策的不满。
全诗充满阳刚之气。
7.朱淑珍及其《减字木兰花》、《菩萨蛮》、《点绛唇》
朱淑珍的生平、创作;
《减字木兰花》:词人流露出深重的苦愁,沉重的寂寞。
用词精练。
《菩萨蛮》:词人流露出形单影只的愁苦无奈,心灵的完全苦痛,以及由这种悲苦心境投影出的外界环境的恶劣。
用词形象生动。
《点绛唇》:抒发幽深凄苦的情感。
词作色彩灰暗沉重。
8.秋瑾及其《题芝龛记八首》其三、《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满江红》
秋瑾的生平、创作;
《题芝龛记八首》其三:诗人充满了对封建宗法思想中重男轻女的强烈反感。
全诗充满阳刚之气。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诗人抒发忧国之愁和报国之志。
全诗气势宏大
《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诗人抒发急欲回故土,以血报轩辕之志。
此诗豪放与悲壮、苍凉,忧国之心郁结一体。
《满江红》:诗人表达出忧思志未酬,国未报之情。
诗充满豪气。
(三)本章学习重点:
1、古代女性作家的创作特点;
2、蔡文姬及其《悲愤诗》的内容、艺术风格和意义;
3、李清照婉约词的艺术风格。
(四)本章实训内容:
为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安排参观一些人文景观,鉴赏由名作改编的电影、电视剧若干次。
(五)思考题:
1、古代女性作家的创作有哪些特点?
2、蔡文姬《悲愤诗》的创作有何意义?
3、李清照婉约词具有哪些艺术风格?
第二章现当代女性文学欣赏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现当代女性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明确各时期女性作家的创作及其主要作品,初步掌握鉴赏和分析现当代重点女性作家作品思想和艺术成就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
1、冰心及其《谈生命》、《笑》、《小橘灯》、《繁星》、《春水》
冰心的生平、创作;
《谈生命》:散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例,揭示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一般过程和普遍规律,
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的相伴相生的共同法则,表
达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思
路清晰,章法严整。
《笑》:散文抒发了崇高的爱和纯洁的美。
具有景色美、人情美、结体美和文辞美。
《小橘灯》:散文反映了在“黎明前的黑暗”时期儿童的生活情况和精神面貌。
本文运用象征手法,用小橘灯象征小姑娘
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诗集《繁星》、《春水》:歌吟自然、母爱、人类之爱的晶莹清丽的小诗集,体现了作者“爱的哲学”。
诗多抒情的格
言式。
2、谢冰莹及其《故乡》
谢冰莹的生平、创作;
《故乡》:散文抒发了对风景优美、风气淳朴,好比一世外乐
土的故乡的怀念热爱之情。
3.萧红及其《小城三月》、《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的生平、创作;
《小城三月》:小说通过翠姨和“我”的堂哥的爱情悲剧,抒发了作者对人间爱的憧憬和向往以及对人生的追求与思
索。
《回忆鲁迅先生》:是纪念鲁迅的人物散记,作者是把鲁迅当亲人和师长一样回忆着,表达了其崇敬之情。
明丽、细腻
而亲切的笔调;善于捕捉生活镜头;形象生动。
4.丁玲及其散文《三八节有感》、《风雨中忆萧红》
丁玲的生平、创作;
《三八节有感》:散文深刻透彻地分析了生活在延安革命队伍中知识女性的艰难生活、尴尬处境和不幸命运。
《风雨中忆萧红》:作者借对自己的好友萧红的怀念,侧面表达了自己在特定时代、特定环境里的苦闷心情。
5.张爱玲及其散文《天才梦》
张爱玲的生平、创作;
《天才梦》:作者用轻缓的笔触,平淡地叙述她的天才梦,语言朴质、平易、干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与感染力。
6.宗璞及其散文《紫藤萝瀑布》、《西湖漫笔》
宗璞的生平、创作;
《紫藤萝瀑布》:文章以我对盛开的藤萝的感情表化为线索,从抒写
赏花之情到惜花之憾到思花之感,脉络分明,层层深入,给人
以美的享受,情的陶冶,理的启迪。
《西湖漫笔》:文章通过对西子湖畔秀丽山水的描绘,热情讴歌我们祖国的伟大、可爱。
文笔清丽典雅,语言优美凝炼。
7.茹志鹃及其小说《百合花》
茹志鹃的生平、创作;
《百合花》:小说通过对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描述,表现了革命战争中的军民鱼水关系。
构思巧妙;象征手法;有层次的心
理活动;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
8.张洁及其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
张洁的生平、创作;
《爱是不能忘记的》:小说用诗般的语言,通过女作家钟雨和一个老干部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表现了理想和现实生活的
冲撞,体现了作者对爱的呼唤。
文中流动着理想主义的
情愫和纯美灵秀的文气。
9.王安忆及其小说《本次列车终点》
王安忆的生平、创作;
《本次列车终点》:小说通过上海知青陈信重回上海所引发的一系列矛盾的经历,从另一个角度告诉人们,关注知青,关
注回城的知青,关注回了城但生活并不如意的知青是我
们全社会的责任。
小说文笔真实、自然。
10.池莉及其小说《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
池莉的生平、创作;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通过对武汉小市民一天琐碎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日常生活的独到见解和看法。
小说
具有一种烟火气的风情。
11.叶梦及其散文《羞女山》
叶梦的生平、创作;
《羞女山》:散文从羞女山的传说入手,热情地赞美了羞女的坦
荡与豪放,展示了作者独特的现代女性意识和生命意
识。
散文于优美中见真朴,自然中显典雅;别致的构
思与反传统色彩。
12.毕淑敏及其哲理散文《我很重要》
毕淑敏的生平、创作;
《我很重要》:散文把日常生活中似乎极为平常的事物作为审美客体,反复阐述“我很重要”,追寻的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解放,
发出的是对中国人自我价值的呼唤和呐喊。
散文具有修辞美和
朴实无华的文风。
(三)本章学习要点:
1、现当代女性作家的创作特点;
2.萧红作品的艺术风格。
3.丁玲作品的艺术风格。
(四)本章实训内容:
安排参观一些人文景观,鉴赏由名作改编的电影、电视剧若干次。
(五)思考题:
1、现当代女性作家的创作有哪些特点?
2、萧红创作具有哪些艺术风格?
3、丁玲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如何?
四、说明
1、本课程教学的特点
本课程应以培育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为中心,强调有利于学生人格的陶冶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形成。
着重对我国古今女性经典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进行分析鉴赏,注意文、史、哲知识的融通,使学生掌握文学作品阅读、赏析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艺术修养,增强审美能力,扩展学生的视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助于突破思维定势,获得启发,同时使学生对我国女性文学的发展线索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学习和借鉴优秀的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良传统,以选文的丰富性取得思想启迪、道德熏陶、文学修养、审美陶冶、写作借鉴等多方面的综合效应。
2、教学学时分配(总课时:40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