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危机管理系统鲁棒性评价研究_以上海市危机管理系统为例_杨鲁云
危机管理经典案例评析(危机管理指标体系的建构)(可编辑)
![危机管理经典案例评析(危机管理指标体系的建构)(可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f74c6e1a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85.png)
危机管理经典案例评析:危机管理指标体系的建构我们综合国内外学者的危机管理模式,根据危机管理发生的阶段,提出了分为三大体系、十四个具体量化指标的危机管理体系。
三大体系分别是:危机管理预防战略体系;危机管理应对处置体系;危机管理恢复体系。
三大体系中:“预防战略”是日常组织在危机管理方面的主要工作,也是贯彻“预防为主”的危机管理原则的重要阶段;“应对体系”是危机管理的核心内容,组织所面临的危机是否能够顺利渡过,主要在于这几个阶段工作完成的质量;“恢复体系”是危机管理中更高层次的要求,是一个组织捕捉机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阶段。
第一章危机预防战略体系构建“危机预防战略体系”是危机管理中以实施“预防”和“应对演练”和核心内容的指标评价体系。
危机管理的预警阶段是十分必要而且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危机破坏性得重要阶段。
预警阶段是组织危机管理的前提,其作用主要是发现危机的存在,为防范危机提供依据。
编制各类危机事件的应急预案,开发各类危机事件发生后的辅助决策系统,是预控、预防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将为下一阶段的应急处理提供决策依据。
它包含:组织系统、预警系统、文化系统、运行系统四个指标系统构成。
一、“组织系统”指标是评估组织在一危机管理为核心的组织建构是否完善的量化指标。
从结构上而言,危机管理需要一个富有弹性的、适应性很强的组织结构。
它一般由两个团队构成:领导团队和执行团队。
领导团队是整个危机管理团队的“大脑”,出思想、定战略、做决策。
这是最高层次的非常设机构,一般有组织的最高领导担任组长,组织中的其他相关领导是该小组的成员。
执行团队则是危机管理机构的“肢体”,负责贯彻、执行领导小组的计划、意图和指令。
危机管理执行团队由各主要部门领导组成,机构是常设机构,但成员常设一个组长(可兼任),其他成员为非常设岗位。
所以我们还是在59分以下至90分以上根据组织系统的完备性可设计按百分制的量化评估指标,一般设计五个等级。
其它系统的指标等级设计思路与此相同。
基于TOPSIS的城市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评价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基于TOPSIS的城市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评价研究——以上海市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44986c88bd63186bcebbc9f.png)
致使不同 的学者 在构建 灾害社 会脆 弱性 指标 时 , 出现 了 巨大 差 异 。2 0 0 3年 C u t t e r首 先 提 出用 区 域 人 口和社会经济数据构建 环境灾害 的社会 脆弱性 指标 ,并 以美 国 3 1 4 1 个 县 的人 口和社 会 经济 统 计 数据 为基 础构 建 了 2 5 0个 原 始指标 ,由于大 量原 始
1 1 4 .[ Z h a n g Yo n g l i n g a n d Yo u We n j i a o .A s s e s s me n t o f S o c i a l V u l n e r a b i l i t y t o N a t u r a l D i s a s t e r s o f C i t i e s B a s e d o n T O P S I S :A C a s e S t u d y o f S h a n g h a i C i t y [ J ] .J o u r n a l o f C a t a s t r o p h o l o g y ,2 0 1 4,2 9 ( 1 ) :1 0 9—1 1 4 . ]
指标 之 间存在 高度 的相 关 性 ,C u t t e r 用 多 重线 性 检 测 等方法 从 2 5 0个 原 始指 标 中选 择 4 2个 ,并 用 主
成分 分析 法 又 将 4 2个 变 量 指 标 减 小 到 1 1个 ¨ 。
据自 身研究需求也都给出了不 同的概念 ,如 C u t t e r 认 为社会 脆 弱 性 是 人 们 对 自然 灾 害 的敏 感 性 以及 人们 对 灾 害 的 响 应 和 从 在 灾 害 冲 击 中 恢 复 的 能 力 ;S c h mi d t l e i 认为 社 会 脆 弱 性 是 现 实 的和 潜 在 的灾 害 造 成 损 失 的 可 能 性 ,以 及 从 损 失 中恢 复 的 能 力 ;F l a n a g a n认 为社会 脆 弱性 是 影 响社 区恢 复 力的社会经济和人 口因素¨ ;另外还有学者从暴 露 角 度 和 冲 击 角 度 给 出 了 社 会 脆 弱 性 的 具 体 概 念 … 。对 于 自然 灾 害 的社 会 脆 弱 性 ,我 们 可 以 认 为 就是 人 类 社 会 对 自然 灾 害 表 现 出 来 的易 于 受
城市危机管理对策分析
![城市危机管理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887d14504a1b0717ed5dd22.png)
政府主导、全面整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危机管理 模式
LOGO
健全完善统一的城市危机管理决策指挥体系
1、健全统一的城市危机管理专门机构。 2、实施城市危机的属地化管理。 3、完善统一的城市危机报警信息网络。 4、建立多层次的城市危机管理预警体系。
政府主导、全面整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危机管理 模式
人生不是自发的自我发展,而是一长 串机缘 。事件 和决定 ,这些 机缘、 事件和 决定在 它们实 现的当 时是取 决于我 们的意 志的。2020年11月13日星期 五6时8分47秒 Friday, November 13, 2020
感情上的亲密,发展友谊;钱财上的 亲密, 破坏友 谊。20.11.132020年11月13日 星期五 6时8分 47秒20.11.13
5.利益的原则。危机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保障人民的切 身利益,这也是与政府的根本职责对应的。
政府主导、全面整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危机管理 模式
LOGO
我国城市危机管理的现状
1.分兵把口 2.“救火式”的群众运动 3.危机管理服务处于多中心状态
政府主导、全面整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危机管理 模式
2008年,中国南方多个城市遭受雪灾,然政府并没有在第一时间予以 重视,致使雪灾好像滚雪球一样,不断恶化、扩大,公路、铁路封闭, 输电缆被积雪压毁,甚至连三峡输电动脉也被切断,广州火车站挤满 十万计急于回乡过年的学生和民工。
政府主导、全面整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危机管理 模式
LOGO
我国城市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LOGO
健全完善城市危机管理的法律支撑体系
1、在宪法中进一步明确规定紧急状态制度。
2、对现有的城市危机管理法律法规进行清理。
城市危机管理对策分析
![城市危机管理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4f325c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5d.png)
城市危机管理对策分析引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开展,城市面临各种危机挑战,例如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突发疫情等。
有效的城市危机管理对策可以帮助城市迅速有效地应对危机,减少损失并保护居民生命财产的平安。
本文将分析城市危机管理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一些对策。
城市危机管理面临的挑战复杂性和多样性城市危机往往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不同类型的危机可能需要不同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例如,自然灾害可能需要重点关注灾后重建和救助工作,而恐怖袭击那么可能需要加强平安防范和警戒措施。
紧急性和时效性危机常常是突发事件,需要尽快采取行动来控制和解决。
紧急情况下的迅速反响和决策是城市危机管理的关键。
资源限制城市危机管理需要大量的资源,包括人力、物资、技术和财力等。
资源的缺乏可能会阻碍城市有效应对危机的能力。
城市危机管理对策预防与准备预防和准备是城市危机管理的重要环节。
城市可以通过加强根底设施建设,改善城市规划和设计,提高应急设施和资源储藏水平等措施来预防和减少危机的发生。
应急响应与调度当危机发生时,城市应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并组织相关部门迅速行动。
有效的调度和协调能力可以更好地应对危机,减少损失。
信息管理与传播信息的快速传播和有效管理对于危机的处理至关重要。
城市可以建立信息系统和通信网络,方便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共享。
同时,及时准确地传达危机信息给公众也是城市危机管理的关键。
合作与协调城市危机管理需要不同部门和组织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政府、应急部门、民间组织、企业等各方应强化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危机。
后续跟进与评估危机处理不仅仅是应急响应阶段,还需要进行后续跟进和评估。
对危机应对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调整和优化城市危机管理对策,提高应对能力。
结论城市危机管理对策分析是城市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平安的重要措施。
预防、应急响应、信息管理、合作与协调以及后续跟进与评估等方面的对策都是城市危机管理工作的关键要素。
只有不断完善和提高城市危机管理对策,才能更好地保护城市和居民的利益,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
关于基层政府危机管理的调查报告
![关于基层政府危机管理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48cf6f4941ea76e58fa0484.png)
在帮助基层政府意识到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使基层政府的危机管理更为完善。
3.研究安排
3
(1)研究过程
确定研究主题,查找相关文献
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查
分析调查数据,撰写调研报告。
(2)研究分工
A.问卷设计,展示报告:李衍靓、秦哲慧
研
B.实地调查:王祉骏
调
C.数据分析:钱盛源
系
D.报告撰写:王祉骏
体
二、内容和分析 1.研究方法
层 难以想象。然而, 不少地方政府往往在应对危机方面不是显得准备不足, 就是根本
基 没有准备, 仍然把它置于议事日程之外, 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而同时部分基层政
市 府在安逸的环境当中养尊处优,已然忘记了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的道理。
城3. 没有危机预警
对处于潜伏期的各种危机症状置之不理, 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 受传统思
层 社区为单位的公众应急能力建设,发挥其在危机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可见,基层
政府危机管理能力建设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中占据相当重要地位。
基 我小组就以上海市闵行区梅陇街道为例,调查与研究上海市基层政府在危机管 市 理的预警、宣传、以及其他一系列问题上的成熟和普及程度。 城2.研究意义
为了对于我国基层政府危机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理论和实际数据支持,同时旨
织对社会治理的功能与作用, 导致了社会、尤其是非政府组织无发挥作用的空间;
研 由于政府对危机管理大包大揽, 养成了社会成员对政府的过分依赖, 致使政府危
机管理财政压力加大。
调
系
体
理
管
急
应
层
பைடு நூலகம்
基
市
城
8
四、调查结语
基于鲁棒优化的应急设施选址决策研究
![基于鲁棒优化的应急设施选址决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c415e38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c9.png)
基于鲁棒优化的应急设施选址决策研究基于鲁棒优化的应急设施选址决策研究摘要:随着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应急设施的选址成为保障公众安全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选址方法往往忽视了不确定性因素,导致选址方案效果差异较大。
本文基于鲁棒优化的思想,结合分析模型与算法建立,通过考虑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应急设施选址决策方法。
在城市规划与应急管理结合的基础上,本文对该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进行了模型评估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应急设施选址方案的鲁棒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应急设施选址;不确定性;鲁棒优化;决策研究 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风险。
应急设施的选址对于提高城市应急管理能力,保障公众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传统的选址方法往往只考虑了少数变量,忽视了现实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容易导致选址方案的不可靠性和不具备鲁棒性。
2. 鲁棒优化理论介绍鲁棒优化理论是一种在多变量场景下考虑不确定性的优化方法。
该方法通过引入可行域和不确定性因素对决策变量进行调整,使得方案更具鲁棒性。
3. 分析模型与算法建立基于鲁棒优化理论,本文建立了一套应急设施选址的分析模型。
模型综合考虑了空间布局、避险能力、人口分布等多个因素,并引入不确定性因素。
同时,针对模型的求解问题,本文采用了遗传算法来获取最优解。
4. 实证研究及结果分析以某地区为案例,本文应用所建立的分析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
首先,收集了相关数据,包括自然灾害风险分布、人口密度等信息。
然后,将数据输入到模型中,应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
通过对比不同方案的效果,评估了模型的优劣。
结果显示,与传统选址方法相比,基于鲁棒优化的方法在考虑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能够提供更加鲁棒和可靠的应急设施选址方案。
5. 结论本文基于鲁棒优化的思想,结合实证研究和分析模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应急设施选址决策方法。
通过考虑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该方法能够提高应急设施选址方案的鲁棒性和可靠性。
我国城市危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模式探析
![我国城市危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模式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141c230ab52acfc789ebc9e3.png)
关键 词 : 策 指 挥 系统 ; 策 模 式 ; 化 阶段 决 决 演
中 图 分类 号 : 2 9 2 F 9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0 0 0—0 80 1 7—1 8 2 1 ) 20 2—2
制 和 开 发 了 系统 中 总 控 管 理— — 人 机 界 面 系 统 、 据 库 、 数 知
摘 要 : 城 市危 机 管理 决 策 支持 系统 领 域 , 内 已形 成 了 比较 完 整 的体 系 , 实践 和 理 论 研 究 相 结 合 的 过 程 视 角 来 在 国 从 探 讨 并 将 其 划 分 为 分 部 门 、 灾种 的 危 机 管 理 决 策 支持 系统 和 综 合 性 城 市 危 机 管 理 决 策 支持 系统 两 大 分 支 , 其 典 型 应 用 分 对
No. 2 0 2, 01
现代商贸工业 Mo enB s e rd d s y dr ui sT aeI ut ns n r
21 0 0年第 2期
我 国城 市危机 管理 决策支持 系统模式探 析
赵 纪华 何 力 池 震 霆
( . 京 市 公路 管 理 处 , 苏 南京 2 0 3 ; . 1南 江 1 0 6 2 南京 工 程 学 院 , 苏 南 京 2 1 6 ) 江 1 1 7
应 用 到城 市 防震 减 灾 应 急 研 究 , 上 海 市 宝 山 区 为 试 点 , 以 建 2 1 城 市 危 机 管 理 决 策 支持 系统 理 论 研 究 . 立 了上 海 市 防震 减 灾 应 急 决 策 信 息 系 统 。王 晓青 等 ( 0 4 20 )
韩 燕 晖 将 城 市 公 共 危 机 防 范 与 救 助 系 统 分 为 指 挥系统
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科技支撑体系的有效性评价
![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科技支撑体系的有效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d584a420915f804d2b16c14a.png)
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科技支撑体系的有效性评价内容摘要: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科技支撑体系的建设是否合理,归根到底取决于在一定条件下对城市公共安全发挥的直接和间接效益。
如果把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科技支撑体系的建设当作投入,那么城市公共安全的状况就是产出。
对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科技支撑的投入产出进行评价与分析,就是考察在有限的投入下,能否有效利用科技,从而取得最大产出。
关键词: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科技支撑体系数据包络分析有效性评价投入产出指标的选择(一)投入指标“科技管理思想”以及“科技研发服务体系”是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科技支撑体系的核心,因此,本文围绕这两方面内容设计投入指标。
具体如下:1.科技管理意识,包括:城市基础设施投入:指在能源设施、给排水设施、邮电设施、交通设施、环境设施、防灾设施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是应对公共危机的强有力保障,是预防公共危机发生的前瞻性举措。
高耗能行业投入与工业总投入比:高耗能行业的投入一方面反映工业投资结构是否优化、经济发展方式是否科学,另一方面反映对人类生存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危害程度。
在我国,高耗能行业主要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和燃料加工等六大行业。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投资额:反映以知识、智力资源为依托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科技含量的增加是减少公共危机发生可能性的一种途径。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是能耗增长速度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比较,用于考核一个地区节能降耗工作效率。
高能耗不仅浪费了资源同时又破坏了环境,而环境资源的损害是公共危机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诱因。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指在资源环境领域的投入,是资源环境保障能力的直接体现。
通过增加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使主要污染物排放逐步得到控制,不仅减少公共危机事件发生的机率,而且为公共危机预防提供重要保障。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入:是公共安全产业发展的体现,在城市公共安全领域的直接投入,能够有效地为城市公共危机管理提供最直接的物质保障。
关于上海建立危机处理机制的几点思考
![关于上海建立危机处理机制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b5bd3f00242a8956bece485.png)
机, 在危机事件高频发生 的时期, 政府所面 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
一
般来说 , 危机事件都具有从酝酿、 发、 爆 传播 、 减弱到最终消亡
的生命周期 。 危机时期的特征, 一是发生了难 以预料的可能导致灾难
拓 形成全社会 处理危机事件协调互动 的事件: 二是人们的心理和时空感发生 了变化, 感觉生活不再安全, 工 靠社会力量, 宽社会参与渠道 , 作和 生活 出现 了失去时空的感觉, 生活安排一下子脱离了常规, 消费 的 良 好氛围 。 建立城市社区 自 治制度, 分担危机处理工作的社会职能
海建设 国 际大都 市 实现 四 个 中心战略 目标的 重要 保 障措施 之 一 。 关键 词 政府 凝 聚力 政府 危机 管理 危机 管理体 系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 章编号 :090 9(090 -9—2 10-5220 )6170 中图 分类 号: 6 D7
在新 的历史时期 , 完各的危机管理体系是危机处理措施能够有效 控 的主要 内容有: 实施的保 障, 强政府危机管理建设十分重要, 加 上海必须构建 具有上 ( ) 一 制定应对意外突发事件 的预案 海特 点、 时代特征的危机处理机制。 新时期上海危机处理面临的形势 20 年 7月 1日 4时许 , 03 上海轨道交通 4号线施工人员发现越
全 的紧 急事 件 制 定 应 对 预 案 。
城市公共危机管理能力评价研究
![城市公共危机管理能力评价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99ffbc889eb172ded63b7c1.png)
城市公共危机管理能力评价研究摘要:文章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态性、综合性、可比性、主导性、灵活性与扩展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目标导向等城市公共危机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设计了36个评价城市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具体指标,并构建了熵权系数评价模型,对城市公共危机管理能力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城市;公共危机;评价目前我国危机管理能力研究主要局限于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等领域,主要采用定性分析的概念型研究(Conceptual Study)和经验型研究(Empirical Study),缺乏必要的量化研究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研究视角的狭隘,制约了研究领域的拓展。
为此,应积极开展危机管理的跨学科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促进我国危机管理研究的深入,以减低危机事件对社会和谐与稳定的伤害。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城市化战略的逐渐推进,我国的城市越来越大,人口也越来越多,城市公共危机比以往发生的更频繁,危害性比以往更大,提升我国的城市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来看,大部分研究都是在阐述危机管理的内涵、程序等基础理论,而对于更细化的问题,如怎样科学评价城市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等一些与城市安全密切相关的问题探讨较少。
因此,设计一套城市公共危机管理能力评价体系与方法,正确评价城市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并已经成为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一个热点。
1城市公共危机管理评价的必要性城市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是城市公共整体素质的表现。
越是在危急时刻,越能昭示出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
城市面临危机时,可以通过有计划的专业危机处理系统将危机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还可以在危机发生后注意总结,使城市有针对性地增强自己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城市的职能。
正确评价城市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是对城市公共危机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如果不能对城市公共危机管理能力进行有效评价,就不知道用那些指标去衡量城市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也就不知道城市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有哪些弱点,也就无从提升这些能力,从而更好地履行城市的职能。
危机管理的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危机管理的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4b4a697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e9.png)
危机管理的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1. 引言危机是指突然而严重的事件或情况,可能对个人、组织或社会造成重大的危害和损失。
危机管理是一种策略和技巧,旨在预防、减轻和应对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分享,探讨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和有效的实践策略。
2. 案例分析2.1 案例1:产品质量危机在某公司的一次产品发布会上,消费者纷纷反映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随之而来的是负面舆论的迅速扩散。
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声誉损害和销售额下滑的危机。
2.1.1 分析公司在这个危机中犯了几个错误:首先是产品质量控制不到位,导致大量产品出现问题;其次是对危机的反应过于被动,没有及时回应消费者的质疑和指责;最后是缺乏有效的危机管理策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1.2 实践经验分享针对这个案例,公司所做出的调整和改进包括以下几点:•加强产品质量管控,建立全面的质量检测和监控机制。
•设立有效的客户服务渠道,及时回应消费者的问题和投诉。
•对质量问题发出公开的道歉信,并承诺对质量问题进行彻底整改和改进。
2.2 案例2:领导危机某企业的高级经理因涉嫌腐败被逮捕,给企业的声誉带来了严重的打击,并引起了员工的不满和抗议。
2.2.1 分析这次危机暴露了企业的领导层治理缺陷,领导者的不端行为在企业内外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企业的声誉受损,员工士气低落,甚至可能导致业务的恶化。
2.2.2 实践经验分享为了处理这个危机,企业采取了以下措施:•及时公开透明地回应媒体和员工的质疑,对领导者的不当行为进行谴责。
•对企业的治理机制进行全面检查和改进,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和互动,重建员工的信任和士气。
3. 危机管理的实践经验分享危机管理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关键要素:3.1 预防预防是危机管理的首要任务。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风险的评估和监测。
同时,公司应注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管控,以及员工的道德和职业素养培训。
3.2 应对当危机发生时,及时应对至关重要。
上海与伦敦道路应急管理措施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上海与伦敦道路应急管理措施的成功经验和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92a8b44f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c9.png)
上海与伦敦道路应急管理措施的成功经验和启示主题:上海与伦敦道路应急管理措施的成功经验和启示1. 引言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天灾人祸等都可能导致道路交通系统瘫痪,给居民生活和城市运行带来巨大影响。
建立健全的道路应急管理措施成为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以上海和伦敦两个国际大都市为例,探讨其道路应急管理措施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2. 上海道路应急管理措施的成功经验2.1 组建综合应急管理体系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公安局、市政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在道路应急管理中建立了紧密的合作机制,形成了一个集中指挥、协同配合、资源整合的综合应急管理体系。
这样的组织结构有助于迅速响应应急事件、高效协调资源、减少损失。
2.2 信息化辅助决策上海市交通委员会通过建设道路交通信息系统,实现了实时监控、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功能。
这个系统可以在交通拥堵、堵车原因、事故发生等方面提供准确的信息,有助于指挥部门快速做出决策,并将信息传达给驾驶员和市民,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2.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上海市重视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道路交通系统的韧性和抗灾能力。
这些措施包括改造道路,增加车道数量,增设应急通道等,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灵活性,同时规划了多样化的交通模式,鼓励公众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使用。
3. 伦敦道路应急管理措施的成功经验3.1 建立有效的通信网络伦敦市运输局在道路应急管理中强调建立了一套高效的通信网络,包括无线通信系统、紧急通信方式热线等。
这样的网络可以确保不同部门之间的及时沟通和信息共享,加快应急响应速度,减少事故损失。
3.2 引入先进技术手段伦敦市引入了先进的交通监控技术,通过交通摄像头、车辆追踪器等手段,实现对交通状况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
这些技术手段可以快速识别出交通拥堵、事故发生等问题,为指挥部门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决策支持。
3.3 加强公众参与和社会宣传伦敦市注重公众的参与和社会宣传,通过媒体、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向公众提供道路应急管理的相关信息和知识。
精品文档—城市危机管理及其机制创新研究
![精品文档—城市危机管理及其机制创新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1ae94ca4b73f242326c5fb3.png)
城市危机管理及其机制创新研究陈柳钦(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天津,300191)【内容提要】文章界定了危机、城市危机与城市危机管理等概念的内涵,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危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构建城市危机管理的新机制的路径:树立城市危机意识,实现危机管理理念的全方位转型;加强法规体系建设,为城市危机管理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积极的城市危机预警系统;加强公民的危机管理教育,提高公民的危机管理参与意识和能力;构建城市危机管理的社会整体联动机制;等等。
【关键词】危机;城市危机;城市危机管理;机制创新当前,危机管理已是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而城市危机管理更是“热门中的热门”。
城市是一个关系复杂、因素众多的、多目标、多层次、多功能的动态大系统,是现代社会的主要载体,它所特有的生产要素的空间聚集和广泛流动,使得危机问题具有明显的高频次、大规模和不确定性。
特别是在城市化、多元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城市已然成为危机的集聚地,城市危机管理任重道远。
如何提高城市危机管理能力,已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危机、城市危机与城市危机管理(一) 危机概念辨析危机作为一个复杂的概念,源自希腊的一个用于描述濒临死亡的医学术语。
在《辞海》中危机有三个释义,分别是“潜伏的祸机”、“指生死成败的紧要关头”、“即‘经济危机’”[1]。
《现代汉语词典》中危机则仅有两个释义:一是“指危险的根由”;二是指“严重困难的关头”。
[2]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对危机的认识、理解便会不同。
在危机研究过程中,专家、学者们给危机赋予各种各样的定义。
赫尔曼(Hermann,1972)将危机定义为一种情景状态,其决策主体的根本目标受威胁,在改变决策之前可获得的反应时间很有限,其发生也出乎决策主体的意料。
这种观点侧重于事件的突发性[3]。
考拉·贝尔(Coral Bell,1977)认为,危机一词不仅代表转折点或决定性时刻,但亦可以界定为危机是一段期间,该段期间内,某种关系中的冲突将会升高至足以威胁改变此关系的程度。
城市危机管理概述.pptx
![城市危机管理概述.pptx](https://img.taocdn.com/s3/m/66d83fbb0b1c59eef9c7b4cb.png)
• 相互协调、有分有合、能够整合一切应急资源的应急指 挥体系对于做好应急处理工作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9·11”事件给美国造成了严重影响,但由于美国有一个 联邦政府管理署,该机构集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救灾体系 ,建立了一个统合军、警、消防、医疗、民间救难组织等 单位的一体化指挥、调度体系,事件发生后即迅速动员一 切资源,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救护工作,有效地减轻了事件 的损失。
1、奥古斯丁的六阶段模式
★第五阶段:危机的解决 根据危机发生的原因,实施针对性强的 危机解决对策。危机不等人,在这一阶段 ,速度至关重要。 ◆绝对不能按照平时的节奏,按部就班 地工作,加班、加点,不休息、少休息都 有,注意心理调节,防止过劳死。
1、奥古斯丁的六阶段模式
★第六阶段:从危机中获利 危机管理的最后阶段就是总结经验教训 。如果在危机管理的前五个阶段做得较好 ,第六阶段就可以提供一个至少能弥补部 分损失和纠正所造成错误的机会。 灾难中的民族最容易体现其精神和希望。
第一节 城市危机管理的含义与性质
一、城市危机管理的内涵 2、城市危机管理的定义 • 1)翟昆的观点:大城市危机的表现形式 • 市民集体性恐慌 • 族群或阶层冲突 • 社会失衡
第一节 城市危机管理的含义与性质
一、城市危机管理的内涵 2、城市危机管理的定义 • 2)连玉明的观点:“非稳定状态”的危机
• 预防阶段是危机管理的关键,“凡事预则 立,不预则废”。做好预控、预防工作, 就等于做好危机管理的60%,甚至是100% 的工作。因为对于由于预控、预防而最终 没有发生的危机,就是做好了危机管理的 100%的工作。
4. 2预控、预防阶段
我国城市危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3100字
![我国城市危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31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bb452c5bbceb19e8b9f6ba75.png)
我国城市危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3100字0 引言城市危机属于公共危机,主要指的就是城市或者部分市区的公共秩序和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可能已经受到了重大威胁,进而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从目前我国城市危机管理的现状来看,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包括城市危机管理意识淡薄、城市危机管理资金投入不够、城市危机评价机制有待提高等,因此,我国相关政府就应该充分认识到城市危机管理的重要性,提高政府部门和公众的危机管理意识,并加大危机管理宣传投入,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从而促进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我国城市危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1 城市危机管理意识淡薄1.1.1 政府人员城市危机管理意识淡薄从目前我国城市危机管理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政府人员城市危机管理意识还比较淡薄,相关的工作人员都没有充分认识到危机爆发前预防工作的重要性,一般情况下,都是在重大危机发生之后,相关的工作人员才会采用紧急措施进行补救,这样势必会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1.2 公众危机意识淡薄众所周知,只有拥有了健康的生命,才能把所有的工作做得更好,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我们所有的人都不能安于现状,应该居安思危,不要等到危机到来时,才发现我们一无所有。
目前,公众危机意识比较淡薄,很多人都是以自我意识为主,总是存有侥幸心理,过于自信,一旦危机来临,根本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忽视了对危机管理的重视[1]。
1.2 城市危机管理资金投入不够1.2.1 城市危机管理系统资金投入不够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危机管理工作起步比较晚,对城市危机管理系统的资金投入不够,从而使得城市危机管理经常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
与此同时,从全面预防和抵御城市危机来看,我国相关政府的资金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这也给监测部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因此,为了保证城市危机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国相关政府就应该加大对城市危机管理系统的资金投入,从而促进城市的稳定发展。
最新-公共危机管理中治理体系的构建 精品
![最新-公共危机管理中治理体系的构建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658f6d3e227916888486d778.png)
公共危机管理中治理体系的构建一、新疆地区公共安全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新疆地区各大中城市的公共安全,正随着安全环境的变化,从以军事安全为主要内涵的传统安全,向包含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地缘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诸多非传统安全问题在内的综合安全的转变。
[1]目前在新疆地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各有不同程度的显现。
1、自然灾害新疆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干燥,地质结构特殊,历来是我国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新疆地区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地震灾害、气象灾害、洪灾、旱灾、风沙灾害等。
新疆地区近年来发生的比较大的自然灾害有1993年在南疆发生的历史上罕见的重大旱灾;1993年在阿勒泰等地发生的雪灾;2003年在喀什地区巴楚发生的226地震造成268人死亡,4000人受伤,经济损失达137亿元;近几年发生而且比较突出的是2008年和田321里氏73级地震,2014年于田212里氏73级地震。
2、事故灾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规模迅速加快,生产流程不断复杂化,加之部分管理者的管理不科学,缺乏危机意识,各种安全事故灾害不断出现。
2005年阜康711特大矿难,死亡人数达83人,这是新疆地区城市历史上最大的矿难。
此外,近些年来各种交通事故频繁发生,仅2014年乌鲁木齐市发生立案交通事故598起,死亡199人,伤638人,财产损失3554万元。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疆地区城市比较多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各种流行性传染病、动物疫情、重大食物中毒等。
近年来新疆地区城市地区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有南疆普遍存在的传染性肺结核疾病,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4年的禽流感疫情,2008年3月新疆地区城市科信学院麻疹疫情,以及日益严重的艾滋病疫情。
2008年,乌鲁木齐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087例,比上年同期上升402。
就整个全区来说,截至2014年年底,新疆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3555例,新增3411例,死亡8102例。
SHMB 危机管理
![SHMB 危机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d0d277482b160b4e767fcf96.png)
上海移动危机管理手册上海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危机管理手册(麦肯锡初稿,供讨论)2004年1月,上海目录手册的使用方法1.编制本手册的主要目的 (1)2.本手册的主要内容 (1)3.本手册的主要使用者 (2)A. 危机管理的总体指导原则 (3)I. 未雨绸缪,防重于治 (3)Ⅱ. 迅速反应,统一对外 (4)Ⅲ. 坦诚相待,转危为机 (4)B. 上海移动所面对的主要危机议题 (6)1.危机的定义和识别 (6)2.上海移动的主要危机议题 (7)2.1 经营危机 (7)2.2 第三方危机 (7)2.3 形象危机 (8)2.4 灾难和突发性事件 (8)3. 上海移动主要危机议题的判别标准 (9)C. 上海移动危机管理的总体流程和管理架构 (10)1.上海移动危机管理的总体流程 (10)1.1 危机预防期 (10)1.2 危机处理期 (10)1.3 危机恢复期 (11)2.危机管理小组的职责和构成 (11)2. 1危机管理小组的职能 (11)2. 2危机管理小组的构成 (11)2. 3危机管理核心小组成员的职责和要求 (12)2. 4其它部门在危机管理中的职责 (15)3. 上海移动的危机发言人制度. (16)D. 上海移动危机管理的具体流程和工具 (18)1.危机预防期 (18)1. 1危机预防期的流程 (18)1. 2明确危机的定义和分类 (18)1. 3组建危机管理小组 (19)1. 4制定危机管理制度,建立预警机制 (20)1. 5上海移动主要危机处理方案举例 (21)1.5.1网络系统割接 (21)1.5.2支撑系统(BOSS系统计费错误投诉) (26)1.5.3支撑系统(BOSS系统线路堵塞) (31)1.5.4开展新业务相关问题 (35)1. 6实施培训 (40)2.危机处理期 (42)2. 1危机处理期的流程和职责 (42)2. 2启动危机处理程序 (42)2. 3危机处理和平息 (44)2. 4召开第一次危机会议 (47)2. 5危机处理过程中与媒体沟通的主要原则 (53)3. 危机恢复 (56)3. 1危机恢复期的流程 (56)3. 2评估危机对企业的影响 (56)3. 3制定恢复性措施 (58)3.3.1 针对公司整体形象受损的恢复性措施:宣传公司的改观 (58)3.3.2 针对个体品牌形象受损的恢复性措施 (58)3.3.3 恢复过程中与不同受众的交流策略 (58)3. 4总结、完善危机管理制度 (60)附录 (61)手册的使用方法1.编制本手册的主要目的上海移动危机管理手册的制定旨在帮助上海移动建立起一整套全面的危机管理系统,以加强上海移动对危机的监测和防范能力,提高企业在危机发生时的应对和处理能力,从而将危机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卷第11期2011年11月中国安全科学学报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Vol.21No.11Nov.2011城市危机管理系统鲁棒性评价研究———以上海市危机管理系统为例*杨鲁云于丽英教授(上海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44)学科分类与代码:6208015(公共安全风险评估与规划)中图分类号:X913.4文献标志码:A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10YJA630193)。
【摘要】为提高城市危机管理系统的鲁棒性,探究影响系统鲁棒性的主要因素,建立城市危机管理系统的鲁棒性评价体系。
采用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评价上海市2004—2009年危机管理系统鲁棒性评价指标的数据,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找出影响城市危机管理系统鲁棒性的主成分和因子。
结果表明,上海危机管理系统的鲁棒性呈现日趋增强的趋势,企业亏损程度、犯罪率、离婚率、对外界公共卫生事件的防御程度、自然灾害因素对上海危机管理系统的影响较大。
提高企业盈利能力、降低犯罪率和离婚率、提高公共卫生防御能力、完善自然灾害预防措施有助于增强城市危机管理系统的鲁棒性。
【关键词】危机管理系统;鲁棒性;主成分分析(PCA);因子分析;指标体系Study on Robustness Assessment of Urban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with Shanghai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 as an ExampleYANG Lu-yun YU Li-ying(School of Management,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200444,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obustness of urban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the major factors thataffect system robustness are explored.Firstly,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obustness evaluation system ofurban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Then the robustness of Shanghai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 from2004to2009is evaluated by PCA method,and the major components and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robustness ofShanghai's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 are identif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obustness of Shanghai's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 takes on a gradual enhancement trend.Loss of business,crime and divorce rate,defense capabilities of public health and natural disasters have a bigger influence on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Improving profitability,reducing crime and divorce rates,improving defense capabilities of publichealth,and perfecting natural disaster prevention measures will contribute to the robustness improvement ofurban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Key words:crisis management system;robustnes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factor analysis;index system*文章编号:1003-3033(2011)11-0151-06;收稿日期:2011-08-21;修稿日期:2011-09-20DOI:10.16265/ki.issn1003-3033.2011.11.0270引言城市危机管理系统的鲁棒性评价是一种对城市危机管理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可以通过此方法评价城市危机管理系统鲁棒性的变化趋势和主要影响因素,对于提高政府部门对城市危机管理系统的管理效率,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城市危机管理已有很多研究。
国外研究者布兰克利(Blackley)[1]将危机管理分为评估、预防、准备、回应与恢复5个阶段,根据每个阶段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
国内研究者主要从诱因分析和体制建设2个方面研究城市危机。
张成福[2]认为,从当代的现实情况来看,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存在以及相互作用使得各种灾害和危机发生可能性大大增加:①人口的增长和人口密度增加;②全球气候变化;③环境破坏和恶化;④科技发展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和影响;⑤恐怖主义;⑥社会压力和冲突增加。
吴兴军[3]通过对我国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的缺陷分析,提出按照公共危机管理规律,构建科学的危机管理机制,包括3个方面:①建立公共危机管理监测预警机制;②建立快速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③建立善后修复和转化机制。
目前国内外对城市危机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危机处理方法、危机发生诱因及危机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而从城市本身探究改善危机管理方法的定量研究尚较少。
笔者将鲁棒性引入城市危机管理系统,建立城市危机管理系统鲁棒性评价体系,并用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法分析上海市2004—2009年的数据,分析影响上海市危机管理系统鲁棒性的主要因子,探究改善城市危机管理系统鲁棒性的有效方法。
1指标体系的建立鲁棒性是指具有自我恢复、自我控制、自我组装、自我复制能力的系统所具有的特性[4]。
在不确定性和危机出现的情况下,鲁棒性已成为系统能否生存的关键[5]。
城市危机管理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的鲁棒性系统,由于评价对象属性的多样性,城市危机管理系统鲁棒性的评价结构复杂,难以完全采用定量方法或简单归结为危机发生率或处理危机的效率等进行优化分析与评价。
这就需要建立多要素、多层次的评价系统,并采用定性信息定量化的方法使复杂的评价问题明朗化。
城市危机分为事故灾难、社会危机、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6],根据城市危机的4种类型设计城市危机管理系统鲁棒性评价指标体系。
1.1建立的原则1.1.1整体性原则城市危机管理系统包括多个子系统,涉及城市的各个部门,系统整体鲁棒性与各子系统的鲁棒性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应考虑从各个不同层次来反映和评价城市危机管理系统的鲁棒性。
1.1.2目的性原则所选取的指标要同城市危机管理系统鲁棒性有很密切的关系,指标体系的设计要能够在基本概念和逻辑结构上严谨、合理,抓住影响城市危机管理系统鲁棒性的主要因素,使其具有针对性。
1.1.3实用性原则指标体系要能科学地反映实际情况,既要客观又要实用。
指标体系规模也要适中,如果指标体系过大、层次过多、指标过细将使评价的注意力不能体现整体,而指标体系过小、指标过粗又不能反映实际水平。
1.1.4完整性原则建立的指标体系应该完整地、多方面地反映城市危机管理系统鲁棒性的状况。
1.2指标体系借鉴张成福等[7]提出的城市危机的分类、刘鹏[8]的预警系统评价指标及周荣义[9]提出的城市风险灾害分类,结合城市危机管理系统自身特点及城市危机管理系统鲁棒性评价数据的实用性、可测性和可得性,并按照系统层次依次考虑大系统、子系统,选择各子系统的具体指标,进而构建城市危机管理系统鲁棒性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251·中国安全科学学报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第21卷2011年表1城市危机管理系统鲁棒性评价指标体系Table1The robustness evaluation framework of urban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 系统子系统指标层指标说明城市危机管理系统鲁棒性指标体系事故灾难企业亏损程度X1亏损企业数目/企业总数目城市政策对生产安全的关注程度X2根据政府对于生产安全教育和管理方面的投入力度打分,打分区间为0 1,0为关注程度最低,1为最高事故频发程度X3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火灾和交通事故全年发生的次数事故死亡率X4事故引发的死亡人数/(事故受伤人数+事故死亡人数)城市基础设施损坏程度X5破坏程度超过85﹪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总量事故灾难引发的经济损失X6事故灾难引发的财产损失折合成人民币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欠缺程度X71-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额增长率/GDP增长率社会危机犯罪率X8全年城市犯罪人数/城市总人数离婚率X9年内离婚数/平均人口数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程度X10(高收入户收入-低收入户收入)/低收入户收入失业率X11失业人数/(在业人数+失业人数)污染与破坏事故损失程度X12根据环境污染事件造成的环境损失进行打分,打分区间为0 1,0为损失程度最低,1为最高公共卫生事件城市政策对公共卫生的关注程度X13根据城市相关政策对公共卫生的重视程度打分,打分区间为0 1,0为关注程度最低,1为最高对外界公共卫生事件的防御程度X14对外来危机的防御能力打分,打分区间为0 1,0为防御程度最低,1为最高公共卫生事件潜在发生活跃程度X15根据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频繁程度打分,打分区间为0 1,0为活跃程度最低,1为最高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损失程度X16根据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损失进行打分,打分区间为0 1,0为损失程度非常小,1为损失程度非常大自然灾害气候变异程度X17(平均气温的变化量+降水变化量)/2自然灾害主体因素的活跃程度X18根据最近几年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繁度打分,打分区间为0 1,0为主体因素活跃程度最低,1为最高自然灾害诱发因素的活跃因素X19根据最近几年自然灾害诱发因素的活跃度打分,打分区间为0 1,0为诱发因素活跃程度最低,1为最高自然灾害生命财产损失程度X20根据自然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打分,打分区间为0 1,0为损失程度最低,1为最高生产损失程度X21根据自然灾害造成的生产损失度进行打分,打分区间为0 1,0为生产损失程度最低,1为最高2PAC法的模型2.1PCA法的基本原理PCA法是一种降维的统计方法,它借助一个正交变换把给定的一组相关变量通过线性变换转成另一组不相关的变量,这些新变量按照方差依次递减的顺序排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