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型理论指导下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
原型范畴视野下一词多义教学启示
![原型范畴视野下一词多义教学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ab164cfe524de518964b7ded.png)
原型范畴视野下一词多义教学启示作者:何燕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4年第08期【摘要】认知科学的发展使得英语教师可以从认知角度出发去研究英语教学问题。
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指导下探讨英语词汇教学,利用原型范畴的观点解释了一词多义的现象,阐述了原型范畴概念对一词多义的教学启示,指出词汇教学应重视指导学生掌握基本范畴词汇的原型意义,利用认知规律系统地习得英语词汇。
【关键词】原型范畴一词多义词汇教学一、范畴化范畴化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是人脑利用符号系统将纷繁的世界转化为有序信息的过程,是人类将现实生活中的相似性进行分类、归类的过程,进而形成概念,构建范畴。
“没有范畴化能力,我们根本不可能在外界或社会生活以及精神生活中发挥作用。
”范畴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进行分类的基础,也是人类思考的基本方式。
因此,范畴化是范畴和概念形成的基础,范畴和概念是范畴化的结果。
二、原型范畴理论概述原型范畴理论是在对Aristotle经典范畴学说的批判基础上产生的。
经典范畴理论认为,范畴具有明确的界限;同一范畴内各成员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范畴的特征是具备必要性和充分性的。
而20世纪50年代,Wittgenstein提出了“家族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一概念,论述了范畴边缘的不确定性,以及中心与边缘的区别。
Rosch(1975)强调了范畴内存在的“原型”。
他指出:原型是一个范畴内的最典型代表,原型的意义是该范畴的核心意义,是范畴化的认知参照点。
Reed认为原型是某一范畴的综合特征和高度概括。
因此,现代原型范畴理论的观点认为,同一范畴内的成员存在典型和非典型之分,地位不平等,处在中心位置最能代表该范畴的成员便是此范畴的原型,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
三、原型范畴理论与一词多义的探究1.一词多义现象。
一词多义是词义的扩展,是人类在认知过程中进行归类的结果。
一个词的各项意义形成了一个语义范畴,其中各义项的地位均不同,且总是存在一个中心义项,即原型义项。
原型范畴理论视域下英语一词多义现象解析
![原型范畴理论视域下英语一词多义现象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d8f3c9ad51f01dc281f1ca.png)
原型范畴理论视域下英语一词多义现象解析作者:陈玉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4年第12期摘要: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应用原型范畴理论论对一词多义这一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待对认知语言学中相关理论加以进一步掌握并对现实存在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一词多义;原型范畴理论;原型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3-0007-01一词多义现象在世界各种语言中普遍存在,这是一个一直为语言学家所关注的问题。
认知科学的发展使我们可以从语言的外部世界来解释一词多义形成的原因。
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尤其是原型范畴理论的提出,更使得我们可以从新的视角来分析和探究词的多义现象。
1.原型范畴理论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意义就在于人类对世界进行范畴化和概念化。
客观事物纷乱复杂,人们为了记忆这些事物就必须对其进行判断、分类和储存,这就构成了范畴。
范畴是事物在认知中的归类,而这一归类的心理过程通常被称为范畴化。
它既是概念和词义形成及语言运用的出发点,又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内容。
20世纪70年代,美国认知心理学家Rosch以大量实验结果为依据证明传统语义观的局限性,率先提出了原型范畴理论。
其特点如下:(1)决定范畴内涵的属性及其数目是不确定的,相对与人的认知需要而有所变化;(2)特征也有中心的、重要的、区别性的属性和边缘的、非重要的属性之分;(3)范畴成员之间具有互相重叠的属性组合,及所有成员享有共同属性,形成家族相似性;(4)成员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具有中心成员和边缘成员之分,具有更多共同属性的成员是中心成员。
2.一词多义产生过程词汇是最重要的语言单位。
作为音形意的结合体,词汇是语言中最小的语言单位。
所谓词汇的原型意义就是指在日常语言交际中词汇最稳定的、最容易记忆的最初的含义。
在词汇语义范畴内,此含义比其他含义享有更多的共性。
在多义词语义范畴内,中心成员就是词汇的字面意义,或者称为原型义,是该范畴的类典型(Prototype),而其他边缘成员就是原型义的延伸义或者说衍射意义(peripheral senses)。
原型范畴理论视野下的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
![原型范畴理论视野下的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5e4ab05c84868762cbaed50d.png)
原型范畴理论视野下的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多义词是英语词汇学习中的普遍现象,也是词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以原型范畴理论为切入点,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简单的解析,以期帮助学生采取经济有效的方式来學习多义词。
标签:原型范畴理论一词多义多义词教学引言一词多义是人类认知范畴化下的产物,同样也是人类语言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几乎所有的单词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多义性。
简而言之,多义词就是指一个单词包含两种以上互相关联的词义。
它不仅从数量上减轻了人们记忆单词的负担,也在经济上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词汇意义的可变性一直是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难点。
众所周知,一个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下会产生不同的词义,词汇意义的灵活性一直是大学英语词汇教与学中的一大难题,然而,在传统的词汇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采取的词汇教学法还是在某一个特定语境下的一词一义一示例式的讲解词汇某种含义,或者完全脱离语境只是对该词汇的意义进行网罗式的解释,往往只是强调单词的数量而不看重质量,忽视各义项间的联系,从而造成学生对多义词学习的过程只是单纯的靠死记硬背的方法,或这通过利用上下文猜测词义的策略,使得学生很难理解各义项之间的深层联系,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因此,寻求一种多义词的教学理论方法显得十分紧迫,本文利用原型范畴理论作为辅助手段,探讨其对英语多义词教学中的作用,以期促进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为英语学习者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多义词学习策略。
一、原型范畴理论与多义词原型范畴理论是在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经典范畴理论的基础上批判和发展起来的,其哲学根源是20世纪中期维特根斯坦在其《哲学研究》一书中通过对“游戏”的研究而提出了著名的“家族相似性”原理,他论述了范畴间有典型成员与非典型成员之别,认为范畴之间并不是通过一组充分必要的共同特征而连接起来的,而是由范畴成员间各种相似特征重叠交织的“家族相似性”网络系统而结合起来的。
在此基础上,伯林和凯(Berlin&Kay 1969)通过对98种语言的颜色词实验研究后发现了基本颜色词范畴以及某一颜色词范畴中最具典型性代表的颜色即焦点色现象,由此证明虽然语言有所不同,但是人们对于最具代表性的颜色的认识却不谋而合。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一词多义现象分析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一词多义现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402a9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34.png)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一词多义现象分析摘要:一词多义现象在很多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应用原型范畴理论论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待对认知语言学中相关理论加以进一步掌握并对现实存在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一词多义;原型范畴理论;原型一、引言世界各种语言中普遍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这是一个一直为语言学家所关注的问题。
认知科学的发展使我们可以从语言的外部世界来解释一词多义形成的原因。
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尤其是原型范畴理论的提出,更使得我们可以从新的视角来分析和探究词的多义现象。
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应用原型范畴理论对一词多义这一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使学习者了解一词多义产生的根源、方式及各词义之间的联系,并学会主动建立词义之间的桥梁,构建多义词动态家谱。
二、有关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人类语言的一大特色。
如果每个词只有一个词义,我们的语言将会一片混乱而无经济价值可言。
赋予已知词汇以更多的词义是满足人们表达需要的一种既经济又方便的途径。
一般说来,一个词在首次使用时只有一个词义,伴随着人类进一步认识自然、解释自然的需要,出现了词汇的多义化。
原有词义及由此而衍生出来的新词义共存,便形成了一词多义现象。
一词多义现象是词义历时发展的结果,在此过程中范畴化,转喻,隐喻等认知能力的作用非同寻常。
多义词的词义构成了一个由语义链连接的范畴(Category),其中的核心语义是该范畴的类典型(Prototype)。
词义范畴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新成员不断从已有成员中衍生(Derivation)或分裂(Prototype split)而出。
在词义范畴扩展的过程中,新成员的衍生、已有成员的分裂主要是通过转喻和隐喻来实现的。
转喻和隐喻是词义扩展的两大认知工具。
词义的扩展主要是通过转喻和隐喻的途径来实现的。
三、原型范畴理论和语义分析当代认知语言学家从自己的新符号观、指称观和范畴观出发来阐释语义范畴的一词多义现象。
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英语一词多义现象分析
![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英语一词多义现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e5424be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b8.png)
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英语一词多义现象分析英语一词多义现象是语言学习的重要课题,也是语言学家和英语教育者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英语中单一词汇具有多种语义,这一现象可以通过原型范畴理论的视角来分析。
本文将从原型范畴理论的视角出发,结合语言学家研究的实例,分析英语一词多义现象。
原型范畴理论认为,每个单词都有一个“原型”,即最常用的意义。
而其他语义与这个原型有所关联,有时也被称为“偏离原型”。
换句话说,原型范畴理论认为,英语词汇中存在一个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意义,其余的所有语义都与此相关。
例如,英语中有一个单词bank”,根据原型范畴理论,其原型是指“银行”,其其他语义则有“河岸”、“储备”等,都与其原型“银行”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此外,英语一词多义现象也可以归纳为自然范畴现象,即同一词汇可以同时指向多个自然类别。
比如,“山”一词可以指向“山脉”、“山峰”、“山顶”三个自然类别,而不同的语义也都可以指向同一自然类别。
另外,英语一词多义现象还可以归纳为抽象范畴现象,即某一词汇可以指向多个抽象概念。
比如,“爱”一词既可以指向“父母之爱”、“友情之爱”、“热爱”等抽象概念。
最后,英语一词多义现象也可以归纳为共指范畴现象,即某一词汇可以指向不同的对象,而这些对象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共性。
例如,“椅子”一词可以指向不同类型的椅子,但是这些椅子都有共性,即
可以用来坐在上面。
以上就是本文研究英语一词多义现象的原型范畴理论的分析。
通过原型范畴理论的视角,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一词多义现象,为语言学习和英语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从原型范畴理论看英语一词多义现象
![从原型范畴理论看英语一词多义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0236530b03d8ce2f006623cd.png)
从 原 型 范 畴 理 论 看 英 语 一 词 多 义 现 象
喻 蓉 李 雪叶
( 泸州 医学 院 外 语 学 院 , 四川 泸 卅 6 6 0 ) I 4 0 0
摘 要 :一 词 多义 是 语 言 的 普 遍 现 象 , 现 了人 类 对 客 体 观 世 界 的 范 畴 化 和概 念 化 的过 程 。本 文从 认 知语 言 学 的 角度 出发 ,运 用 原 型 范 畴理 论 对 英 语 一 词 多义 现 象进 行 了新 的诠 释 , 而 为 多 义词 的教 学提 供 了有 益 的启 示。 从 关键词: 英语 一词 多义现 象 原 型 范畴理 论 认 知 语 言 学
1引 言 .ຫໍສະໝຸດ 词多义现象一 直以来都受到众多语 言学家的关注 , 是 语 言 学 研 究 的 对象 之 一 。起 初 , 只有 一 个 意 义 , 随着 时 间 词 但 的发 展 一 个 词 就被 赋 予 了更 多 的 意 义 。从 而产 生 了一 词 多 义 现 象 。一 词 多 义现 象 是 一 个 词 语 有 多 种具 有 相 互 联 系 的意 义 的语 言 现 象 ( 艳 芳 , 0 1 3 ) 赵 2 0 : 6 。一 词 多 义是 人 类 语 言 的普 遍 现象 , 是人 类 对 社 会 不 断认 知发 展 的结 果 , 体现 了人 类 认 知 发 展 的过 程 。 而 且 , 知语 言学 的研 究 表 明 , 认 一词 多义 现 象 与 许 多语 言 学 的 理 论是 相 关 联 的 , 以用 这 些 理 论 分析 和诠 释 。 可 认 知 词 汇 语 义 学 将原 型理 论 和 范 畴 理 论 的 主要 观 点用 于词 汇 的 次 多 义 的 分 析发 现 .一 词 多 义 现 象 是 原 型 范 畴理 论 的一 种 延 伸 ,原 型 范 畴理 论 对 于一 词 多 义 现 象 的 形成 具 有 较 强 的解 释力 ( 敖世 翠 ,0 6 。根 据原 型范 畴理 论 , 多 义词 的众 多 义 20 ) 在 项 中 , 典 型 成 员 和 边缘 成 员 之 分 , 有 而且 这 些 义 项 之 间或 多 或 少 体 现 出 一定 的家 族 相 似 性 , 们 之 间 范 畴 的 边 界 是模 糊 的 。 它 本 文 主 要 从 原 型范 畴 理 论 这 个 角 度对 英 语 一 词 多 义 现 象 进 行 认 知 解 析 , 而 对 多 义词 的教 学 工 作 提 供 一 些 启示 , 从 由此 帮 助 学 生 更 好 地 掌握 多 义 词 的 丰 富含 义 。 2 型范 畴理 论 . 原 从 亚 里 士 多德 到维 特 根 斯 坦 之 前 的两 千多 年 是 传 统 经 典 范 畴 理 论 ( 叫 L g aV e C tgrai ,范 畴 化 的 逻 辑 又 o i l i o a o zt n c w f e i o 观 ) 期 ( n ee & S h i , 9 6 2 ) 时 U g rr c m d 1 9 :2 。经 典 范 畴理 论 主 要 包 括 以 下 假 设 : 1 范 畴 是 由一 组 客 观 充 分 必 要 特 征 联 合 定 义 () 的 ; 2 范 畴特 征 是 二 元 的 ; 3 范 畴 有 明确 的界 限 ; 4 一 个 范 () () () 畴 里 所 有 成员 地 位 相 等 。经 典 理 论 在 二 十世 纪 的语 言 学 研 究 中起 着 主流 作 用 , 音 位 学 、 法 学 中 的形 式 主 义 、 义 分 析 在 句 语 特 征 等 方 法 就 是建 立在 亚 氏假 设 之 上 的( 寅 ,0 79 ) 王 2 0 :9 。但 当运 用 经 典理 论 解 释 更 多 的 现 象 . 别 是 自然 范 畴 、 会 现 象 特 社 时 就 显 得无 能 为 力 。 为 大 部分 范 畴 不 具有 二 分 性 , 因 而是 建 立 在 原 型 之 上 的 。 自二 十世 纪 七 十 年代 以来 , a o 、 a o 等 人 Lb vL kf 对 一 些最 基 本 概 念 进 行 了定 量研 究 ,发 现 在 范 畴 化 中起 关 键 作用 的是 “ 型 ” Poo p ) 从 而建 立 了原 型 范 畴理 论 。 oc 原 (r t e, ty R sh 把具 有 家 族 相 似 性 的 自然 范 畴称 为原 型范 畴 。范 畴 是 以 原 型
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分析
![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57f19f6a26925c52dc5bf49.png)
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分析张素侠徐州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摘要: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现象,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具有互相联系的意义。
多义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
本文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对多义现象的生成进行分析, 认为词的多义性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家族相似性,词的多义性是在认知的基础上主要通过隐喻和转喻生成的。
关键词:一词多义转喻隐喻原型范畴 1 引言几乎在所有语言中,一词多义都是一种普遍现象。
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语言的多义现象并进行专门的研究,它是语言经济性原则和认知经济性原则的客观要求。
认知语言学认为,多义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 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1〕(赵艳芳2000:36)。
一个多义词的各种意义构成一个意义范畴,它们以各种方式发生联系。
本文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一词多义的语义延伸机制。
2 词汇延伸意义的认知性词汇的延伸义指的是从原义派生和演化出来的词义。
语言在其产生之初都是单义的,一个词只对应一个意义。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际范围不断扩展,交际能力不断增强,语言符号也要适应日益发展的交际的需要,于是一个语言符号就具有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
多义现象的产生是人的认知能力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为了适应语言经济性原则的需要。
客观世界的事物是纷繁复杂的,而人的大脑的认识和储存能力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语言要以最少量的符号传递最大量的信息。
在认识新事物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新事物与已知事物之间存在客观上的相关性或相似性,或是在理解新事物时加入了主观上的相似性。
人们的这一认知思维过程不可避免地要体现在作为思维工具和外在表现形式的语言上,具体表现为运用已知的词汇去命名新事物、表达新观念或描述新经验。
于是,词汇的意义就在本义的基础上得到了拓展和延伸,概念被不断扩充与抽象化,赋予旧词以新义,继而产生了一词多义。
由于词汇意义的拓展是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词汇的延伸义就不再具有任意性特征,而是遵循一定的认知规律,具有了认知性。
原型范畴理论下的一词多义现象分析
![原型范畴理论下的一词多义现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d4b6f5941ea76e58fa043f.png)
原型范畴理论下的一词多义现象分析作者:陈龙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3年第22期摘要:一词多义现象广泛存在于人类语言中,它指的是一个词具有多种不同却又相互联系的含义,认知理论认为一词多义是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延伸的过程。
本文从原型范畴视角分析一词多义现象并阐述在词汇教学及记忆中的应用。
关键字:一词多义;原型范畴;词汇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2-004-01一、引言一词多义指一个词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
一词多义的研究由来已久,自1867年Breal创造一词多义(Polysemy)这个术语以来,中外许多学者就对语言中这一普遍现象给予了很多的关注,例如Ullmann(1962)研究产生多义的语言外环境,Piaget(1972)基于经验主义的认知发生的研究,陆国君(2010)对中外一词多义现象的综述性研究等等。
二、原型范畴理论认知语言学冲破了传统语言学的束缚,从人类的认知过程来重新认知语义和一词多义现象。
主张对语言的研究应基于我们对世界的体验、感知和概念化(李福印,2008)。
原型范畴理论,来源于20 世纪70 年代中期美国心理学家罗施、莱考夫等人提出了一种对语言各个层面的研究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的理论。
原型范畴理论认为,一个范畴由一些类似的成员构成。
隶属于同一范畴的各成员之间并不存在共同属性,地位也并不相等,从而形成范畴成员的家族相似性。
范畴中心是范畴的典型(原型),与原型相似性较低的成员属于非典型性成员或边缘成员。
语义范畴的边界是开放的、没有明显界限的。
范畴边界的开放性和模糊性确保了语义范畴的内在变化,使得新的成员可以较容易地进入范畴,成为边缘成员,而不必从根本上改变整个语义结构。
三、原型范畴理论对一词多义的解读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观念不断产生和出现,而表达概念的语言则相对滞后,为了解决这种矛盾,每种语言都在通过如造新词、借用外来词、赋予原有的词以新义,以满足表达新事物的需要。
从原型范畴理论的视角看一词多义现象
![从原型范畴理论的视角看一词多义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a62bb572af45b307e8719792.png)
从原型范畴理论的视角看一词多义现象作者:赵蓉蓉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6期【摘要】基于一词多义现象在人们生活中的普遍存在的现状,语言学家对多义词的研究深入到各个领域。
20世纪80年代,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认知语言学家尝试运用不同的认知理论来解释一词多义现象,其中应用的最为普遍的隐喻理论、转喻理论、原型范畴理论以及从历时的角度研究一词多义现象。
认知语言学对多义词的解释弥补了传统语言学无法解释一词多义各个词义之间的本质联系的缺陷。
本文将从原型范畴理论的视角剖析一词多义现象,试图抓住多义词各个词义之间的内部联系,为多义词教学提供新的教学建议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一词多义;范畴化;原型范畴理论;多义词教学一、引言词汇是语言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多义词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
因此,多义词研究是语言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是单一的,缺乏系统性,认知语言学为解释多义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
原型理论认为“原型”是最具代表性的成员,每个成员由于家族相似性而相互联系,其核心意义是范畴。
一般来说,语义范畴的扩展有三种模式:辐射、串联和综合范畴。
本文倾向于从原型理论的认知角度来探讨一词多义现象。
词汇范畴在认知语言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根据William Labov的说法,“语言学就是对范畴的研究,就是研究语言是如何通过把现实范畴化为离散的单位,从而把意义转化成声音的”(Labov,1973,p342)。
二、基于原型理论的多义性分析多义现象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随着客观世界的发展,人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
新事物不断出现,词汇也自然要不断增加。
因此从经济学原理的角度来看,有必要在旧词中加入新的含义。
“多义”一词是由语义学之父M.areal提出来的。
自此,一词多义的研究开始深入到各个领域,如原型范畴理论,框架理论,隐喻、转喻和图像模式转换理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探讨的是在原型范畴理论基础上的多义性的原因。
浅析原型范畴理论与一词多义现象
![浅析原型范畴理论与一词多义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452b9e5103d8ce2f006623f3.png)
浅析原型范畴理论与一词多义现象作者:郭兴华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8年第01期【摘要】认知语言学是在认知的视角下观察语言的规律和组织,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一词多义现象在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在不同的语境下也会产生不同的词义。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利用原型范畴理论的观点以及特征和属性来解释一词多义现象,从而加深对一词多义的理解。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一词多义;语境【作者简介】郭兴华(1993- ),女,汉族,黑龙江密山人,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院系:西语学院,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一、原型范畴理论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随着人类的不断认知,从而产生以人类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为基础的高级认知活动的原型范畴。
认知语言学正是在原型范畴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原型范畴理论与经典范畴理论相对,它以当代语言学界和哲学界对亚里士多德的经典范畴理论批判为基础从而建立发展起来。
原型范畴理论的主要观点是,范畴是建立在纵横交错的相似性网络之上,一个范畴由一些类似的成员构成。
在认知语言学界,语言之间的家族相似性已经获得了大量的认可,同一范畴是由具有相似性的范畴构成的,在同一范畴中最具有典型性的就是原型范畴。
从原型理论来讲,词汇的语义本身是模糊的,可以拓展的,因此才有了模糊的语言和一词多义的现象。
二、一词多义现象20世纪80年代,Lakoff,Johnson等学者从认知科学的角度阐述一词多义现象,他们认为词一经产生,词义就在不断变化,多义现象是词的中心意义向其他意义延展的过程。
作为一种词汇现象,一词多义在语言中普遍存在,它一直深受语言学家及其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一词多义指的是一个词汇形式对应两个及两个以上不同但语义相关的义项的现象,展现了人类语言的经济性和高效性原则,体现了语言的多样化。
为了减轻记忆负担,人们将原有的一些词汇赋予新的含义。
这些词在原有意义的基础上产生其他的义项。
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英语一词多义现象分析
![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英语一词多义现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eddd6307375a417876f8f0d.png)
根 据 我们 人 类 的生 活 体 验 ,由于 h e a d是 人 体 的一 部分 ,与我们密 不可分 ,因此 我们通 常将 h e a d “ 头” ( 身体 的一 部 分 ,包 括 眼 、耳 、 口、鼻 等 器 官) 作为 它的原 型义 ,其 基本属 性可 概括 为 :①具 有 思维 功能 ;② 在 ……顶端 或前 面 。句① 中的 “ 头 ”是 h e a d的基 本意义 ,即 h e a d语义 范畴里 的原
李 佳
( 哈尔滨师范大 学 西语学 院,哈尔滨 1 5 0 0 2 5 )
摘 要 :一词 多义是 一种普遍存在 的语言现象,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 ,人 们逐 渐意识到词汇语 义是成 系
统 的 。多 义词 义 项之 间存 在 着 一 定 的理 据 性联 系。本 文 运 用原 型 范畴 理 论 对 英语 的一 词 多义 现 象进 行 分 析 , 旨
一
、
原型 范畴理 论
个或 几个原 型成员 周 围 ,其他义 项均是 在原 型意义
原 型 范 畴理 论 ( P r o t o t y p e T h e o r y ) ,是 2 O世 纪
的基 础 上进 一 步 延 伸 或辐 射 出来 的 “ 边缘意义 ” , 从 而形 成更 大的语义 网络 。
二 、一词 多义
一
①他点头表示 同意 f a p a r t o f t h e b o d y ) 。②我 希望你凡事多用用脑筋 f b r a i n o r m i n d ) 。③那个男 孩很聪 明 f i n t e l l e c t ) 。④ 页眉处 有一 幅 画 f t h e u p p e r e n d ) 。⑤ 王 子骑 马走 在卫 队的前 头 ( t h e f r o n t p o s i — t i o n ) 。⑥ 他 辞 去 了部 门 主 管 的职 务 ( t h e h i g h e r l e v —
原型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解释及其对词汇习得的启示
![原型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解释及其对词汇习得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b9a3dea6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e6.png)
原型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解释及其对词汇习得的启
示
原型理论视一词多义现象为词汇习得的正常模式,由一个概念向大量多义衍生。
这种衍生是自然发展的结果,是不同时代文化环境、情境和话语模式下发展出来的多样性。
原型理论在认知语言学中表明,词语是从一个初始概念产生多义的,而不是从不同的概念产生不同的义项。
原型理论的词汇习得建议是,词汇的习得必须以概念为基础,通过激发求索语义和直觉构造实现,以概念为指引进行词汇习得及修正。
原型理论的启示是:在进行词汇习得时,词语的习得和使用不仅需要掌握词语本身的义项,还需理解概念本身;同时,也需要理解不同文化,注意不同语言中背后暗含不同观点和文化。
原型范畴理论对一词多义词汇教学的启示
![原型范畴理论对一词多义词汇教学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4cf10146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6e.png)
原型范畴理论对一词多义词汇教学的启示秦晓菲【摘要】在一词多义词汇教学中,利用原型范畴理论的特征和属性将有利于多义词教学中多义词典型义项的学习,可促进对多义词各个义项之间联系的理解,提升学生隐喻、转喻等认知思维能力,提升词汇教学效率.【期刊名称】《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2)001【总页数】3页(P62-64)【关键词】原型范畴理论;多义词教学;转喻;隐喻【作者】秦晓菲【作者单位】常州开放大学文经学院,江苏常州21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9.3语言固有的任意性本质特征给语言中广泛存在的一词多义现象的解释带来了困难[1],尤其是对一词多义词汇教学形成了一定的难度。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忽略各义项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在单一语境下对多义词进行讲解,这种完全脱离语境的机械式教学方法在讲解多义词的意义时仅从数量上简单罗列。
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对一词多义词汇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从原型范畴理论的视角探讨一词多义词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词汇认知规律,提高词汇认知能力。
作为一种高级认知活动,范畴化是人们利用有意义的符号系统将杂乱的世界转化为有序信息的过程,也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认知过程。
在《范畴篇》一书中,Aristotle系统地讨论了范畴理论,Taylor概括了经典范畴理论的基本要素,维根特斯坦对范畴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原型范畴理论。
依据维根特斯坦的理论,原型范畴具有如下特征:1)范畴的定义不是固定不变的,人们对范畴属性的认知与人们的文化、心理等密切相关,不同的民族对相同范畴中典型成员的认同是不同的。
2)范畴的特征可以划分为重要的与非重要的属性。
中心属性具有更大的区别性,而边缘性与临近范畴属性相重叠。
3)范畴的界限是模糊不定、无限扩展的。
4)同一个范畴内部所有成员地位是不相等的,可以划分为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
典型范畴成员具有更多共同的范畴属性,最大限度地区别于其它范畴的原型性成员。
原型范畴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解释
![原型范畴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37e5773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2.png)
An Explanation of the Polysemy in View of the
Prototype Theory
作者: 敖世翠[1]
作者机构: [1]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出版物刊名: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508-510页
主题词: 原型;原型范畴;一词多义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词多义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机制的分析,利用原型范畴理论的观点对一词多义现象的存在进行了解释,认为一个词的多个义项是从原型义项演变而来的,并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家族相似性,同时又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原型义项身份。
随着词义范畴的扩展,其边缘变得越来越模糊,并且出现与其他词义范畴的交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 范畴 的成员 , 则 就 不 属 于该 范 畴 。以 beeo 否 ahl r 为例, 范畴 由 hmn 该 u a ,ma ,aut eem re l dl,nvr ar d e i 四个 语义 特征 来 界 定 。倘若 一 个 实 体 缺失 了其 中 任 一特征 或权 值有 误 , 不能属 于该 范畴 。虽然 经 就 典 范畴理 论 的运 用 十分广 泛 , 是它 却难 以解释英 但 语语 言 中广为存 在 的一 词 多义 现 象 。以 hl o d一词
同 。“ 高楼 ” 中的“ ” “ 架 桥 ” 的 “ ” 涉 高 与 高 中 高 都 及一个 垂 直 的空 间概 念 , 前者 指 的是 物体 在垂 直 而
方 向I 围 , 范 而后 者指 的是 物体 的垂 直位 置 。这 些
( )H w l gwlti go ete hl( 续 ) 2 o n i s odw a r o 持 o lh h d ( )H w m c a r ostepnh l( 装 ) 3 o uhw t e h a o 盛 ed d
一
、
引 言
基础 的影 响深 远 的 理论 。范畴 化 原 型理 论 起 源 于
人类 学 、 哲学领 域 的研究 。亚里 士多 德是西 方哲 学 史上 第一 位 系统 地 研究 范 畴 的 学 者 。他 在 著 作 里
随着人 类社会 经 济文化 的发 展 , 念 会不 断缩 小 而 专 业化 , 有
在传统 意义 上 的研 究有 所不 同。在认 知语言 学里 , 我们 常用认 知域 和意象 图式来 解 释 意义 。 以“ ” 高
要 特性来 界定 , 同一范畴 中各成 员之 间 的关 系是 平 等的, 即不存在 典 型成 员 与 边 缘 成员 之 分 , 同 范 不
畴之 间存 在非此 即彼 的清 晰界 限 , 即一个实 体如果 具备 了某 一范 畴成 员 的所 有充要 特征 , 么它就是 那
为例:
( )H a o i ( 1 ew s l n 手拿 ) nf no e adada o hd g aki n n n fr ei h k
i t e ohe . n h t r
认知 。“ ”的表 达 还 有 很 多 , 如 “ 腰 ” “ 高 比 高 、 高
兴”“ 、 高傲 ” 这些 词里所 涉 及 的认 知域 又 不 相 同 。 , 当然 , 同一认 知域 下 意 象 图式 不 同 , 意 义 也 不 在 其
该理论 在人 类认 知过程 中所发挥 的 重要 作 用及 对 学 习词 汇的 帮助。
关键 词 : 型理 论 ; 原 一词 多义 ; 隐喻 ; 转喻 中图分类 号 : 0 0 H 3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9—15 2 0 ) 6— 0 7— 4 10 7 0(0 9 0 0 7 0
在这 三句 中 , 三个 “ od 各 自拥 有一 组 差异 较 h l” 大 的语义 特征 , 我们 难 以利 用 经典范 畴理论 来说 明
他们之所 以属于 同一语义范畴的原因。而原型范
畴理论是 在批 判经 典范 畴理论 基础 上建立 起来 的 。
2 认 知语 言学 理论框 架下 的原 型理论 . 原 型理论 是认 知语 言 学 提 出 的重 要 观 点 。2 0
义项 的地 位 、 系 和产 生 , 们 往 往 需要 借 助 于 认 关 我
知语 言学 中的原 型理论 来解 释 和分析 。 二 、原型 范 畴理 论 的提 出及发 展 1 经典 范畴 理论 . 在认 知语 言学领 域 中 , 畴化原 型理论 是一 个 范
收 稿 日期 :09— 9—1 20 0 5
第2 8卷第 6期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 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 09年 1 Junl f hnzo st eo eoa ta Id syMaae n( oi c neE io ) 2月 o ra o eghuI tu f rnui l nut ngmetSc Si c dtn Z n it A c r l a e i
V 12 o6 o 8N . . 20 .2 0 9 1
在原型 理论指 导下 的一词 多义 现 象的理解
魏 梦婷
( 南京 航空航 天 大学 外 国语学 院 , 江苏 南京 2 10 ) 1 16
摘
要 : 据原 型理论 , 根 范畴 中存在 着一 个原 型 , 范畴 里 的其 他 成 员都 和 这 个原 型相 似 。 多 该 义词 的不 同词 义构成 了以基 本词 义 为原型 的词 义 范畴 , 词 义之 间具有 家族相 似 性 。 各 文章 以原型 范畴 理论 为指 导 , 结合 实例 , 用原 型理论 来分 析一 词 多义现 象 , 而揭 示 运 从
这个词 为例 : 们 理 解 “ 楼 ” 的“ ” 要 借 助 我 高 中 高 需 三维 空问这 一认 知域 , 它意 味着 物体在 垂直 方 向的 范围; “ 温” “ 价” “ 速” “ 血压 ” “ 而 高 、高 、高 、高 、 高 利贷 ” 中的“ ” 理解 需 要 的是 我 们 数 字 方 面 的 高 的 认知 ;高科 技 ” “ “ 、 高等 教 育 ” “ 、 生命 的高 级形 式 ”
于是 赋予 旧词 以新 义 , 继而 产生 了多 义现象 。在 历
虽 然没有 直接定 义 范畴 , 区分 了事 物 的本 质属性 但 和非 本质 属性 , 其最 重要 的贡献 是提 出了经 典 范畴
理论 。他 认 为范 畴 由范 畴成 员 共 有 的一 组 充 分 必
史上 , 学 、 理学 、 言 学 、 哲 心 语 文学 对 多 义词 的研 究 由来 已久 而认 知语 言学范 围 内对多 义词 的研究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