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高二高中化学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高二高中化学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配制250mL 0.10mol/L 的NaOH 溶液时,下列实验操作会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大的是( ) A .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 B .在容量瓶中进行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C .在容量瓶中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 .定容后把容量瓶倒转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再补充几滴水至刻度
2.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标准状态下,33.6L 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1.5N A
B .常温常压下,7.0g 乙烯与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N A
C .50mL18.4mol·L -1
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SO 2分子的数目为0.46N A 。

D .某密闭容器盛有0.1molN 2和0.3molH 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6N A
3.已知在热的碱性溶液中,NaClO 发生如下反应:3NaClO 2NaCl+NaClO 3。

在相同条件下NaClO 2也能发生
类似的反应,其最终产物是 A .NaCl 、NaClO B .NaCl 、NaClO 3 C .NaClO 、NaClO 3 D .NaClO 3、NaClO 4
4.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 .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中:Fe(OH)3 + 3H + = Fe 3+
+ 3H 2O
B .向0.1L 5mol/L 亚硫酸氢铵溶液中逐滴加入0.1L 7 mol·L -1
NaOH 溶液:
2NH 4++5HSO 3-+7OH -
=2NH 3·H 2O +5SO 32-+5H 2O
C .FeI 2溶液中通入过量Cl 2:2Fe 2++2I -+2Cl 2=2Fe 3
++I 2+4Cl -
D .从酸化的海带灰浸出液中提取碘:2I -+H 2O 2=I 2+2OH -
5.一定量的CuS 和Cu 2S 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HNO 3中,收集到气体V 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Cu 2+和SO 42-)加入足量NaOH ,产生蓝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CuO 12.0g ,若上述气体为NO 和NO 2的混合物,且体积比为1:1,则V 可能为( ) A .9.0 L B .13.5 L C .15.7 L D .1
6.8 L
6.将0.195 g 锌粉加入到200 mL 的0.100 mol·L -
1 MO 2+ 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则还原产物可能是 ( )
A .M
B .M 2+
C .M 3+
D .MO 2

7.向Na 2CO 3、NaHCO 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气体的量随盐酸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则下列
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a 点对应的溶液中:Na +
、OH -
、SO 42-、NO 3-
B .b 点对应的溶液中:Al 3+、Fe 3+、MnO 4-、Cl -
C .c 点对应的溶液中:Na +、Ca 2+、NO 3-、Cl -
D .d 点对应的溶液中:F -、NO 3-、Fe 3+、Ag +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石油裂解、煤的气化、海水制镁、纤维素制火棉等过程中都包含化学变化
B .红宝石、水晶、玻璃、陶瓷等都是硅酸盐制品
C .光导纤维、醋酸纤维、铜氨纤维、玻璃纤维等的主要成分都是糖类
D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纳米的颗粒物
9.血糖浓度(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是人体的重要生理指标,其值常以两种计量单位表示,即mmol/L 和mg/dL(1 L =10 dL)。

以mmol/L 表示时,人的血糖值在3.61~6.11 mmol/L 之间为正常,下列血糖浓度属于正常值的是 ( ) A .2.88 mmol/L B .0.008 mol/L C .95 mg/dL D .52 mg/dL
10.不用其它试剂,用最简单的方法鉴别下列物质:①NaOH 溶液,②Mg(NO 3)2溶液,③CuSO 4溶液,④KCl 溶液,正确的鉴别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②① C .④①②③ D .③①②④
11.将标准状况下的LHCl (g )溶于1000g 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g·/mL ,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mo1·L -
1
B .mol·L -
1
C .
mol·L -
1
D .
mol·L -
1
12.某10% NaOH 溶液,加热蒸发掉100 g 水后得到80 mL 20%的溶液,则该20% 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 .6.25 mol /L
B .12.5 mol /L
C .7 mol /L
D .7.5 mol /L
13.氧化铁和氧化铜混合物mg ,加3mol·L -1盐酸溶液100mL ,恰好完全溶解,若mg 的该混合物在过量氢气流中加热充分反应,冷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 ) A .(m-2.4)g B .(m-1.6) g C .(m-3.2)g D .无法确定
14.某硫酸镁和硫酸铝的混合溶液中,c (Mg 2+ )=2 mol·L -1,c (SO 42-)=6.5 mol·L -1,若将200 mL 此混合液中的
Mg 2+和Al 3+分离,至少应加入1.6 mol·L -
1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 A .0.5 L B .1.625 L C .1.8 L D .2 L
15.已知有如下反应:①2BrO 3-+Cl 2==Br 2+2ClO 3-,②ClO 3-+5Cl -+6H +==3Cl 2+3H 2O , ③2FeCl 3+2KI==2FeCl 2+2KCl+I 2,④2FeCl 2+Cl 2==2FeCl 3。

下列各微粒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
A .ClO 3->BrO 3->Cl 2>Fe 3+>I 2
B .BrO 3->Cl 2>ClO 3->I 2>Fe 3+
C .BrO 3->ClO 3->Cl 2>Fe 3+>I 2
D .BrO 3->ClO 3->Fe 3+
>Cl 2>I 2
16.(NH 4)2SO 4在高温下分解,产物是SO 2、H 2O 、N 2和NH 3。

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由小到大的产物分子依次是
A .SO 2、H 2O 、N 2、NH 3
B .H 2O 、SO 2、N 2、NH 3
C .N 2、SO 2、NH 3、H 2O
D .H 2O 、NH 3、SO 2、N 2
17.含有a mol FeBr 2的溶液中,通入x mol Cl 2。

下列各项为通Cl 2过程中,溶液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x =0.4a ,2Fe 2++Cl 2=2Fe 3++2Cl -
B .x =0.6a ,2Br -+ Cl 2=Br 2+2Cl -
C .x=a ,2Fe 2
++2Br -
+2Cl 2=Br 2+2Fe 3
++4Cl -
D .x=1.5a ,2Fe 2++4Br -+3Cl 2=2Br 2+2Fe 3
++6Cl -
18.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室温下,pH =1的溶液中:Na +、Fe 3
+、NO 、SO
B .含有0.1 mol·L -1 Fe 3+的溶液中:K +、Mg 2
+、I -、NO
C .加入铝粉有气泡产生的溶液中:Na +、NH 、Fe 2
+、NO
D .在AlCl 3溶液中:K +、Na +
、SiO 、SO
19.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I -
、NH 4+、Cu 2+、SO 32-,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溶液呈无色,则下列关于溶液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肯定不含I -;②肯定不含Cu 2+;③肯定含有SO 32-;④可能含有I -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5.4 g H 2O 分子中的氢原子数为0.3N A
B .25℃,1 L pH =12的氨水中,含有OH -
的数目为0.1N A
C .标准状况下,32 g 硫(结构如图所示)含S —S 键的数目为N A
D .在反应KIO 3+6HI===3I 2+KI +3H 2O 中,每生成1 mol I 2转移电子数为2N A
21.下列各组离子或分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满足相应要求的是 ( )
K +
、NO 、Cl -
、HS

Fe 3
+、NO 、SO 、Cl

Na +、HCO 、Mg 2
+、SO
NH 、Al 3
+、SO 、CH 3COOH
A. A
B. B
C. C
D. D
22.MnO 2的一些性质或用途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三个反应中MnO 2均作氧化剂
B .足量MnO 2与2 L 10 mol/L HCl 共热,可生成5 mol Cl 2
C .反应②若生成1 mol Al 2O 3,则反应过程中转移12 mol 电子
D .反应③中K 2CO 3和KNO 3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
2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向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B .向氢氧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
C .向磷酸二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向
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
24.一定量的铜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含a mol NaOH 的溶液,恰好使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溶液中c(Na +
)=2c(SO 42-) B .
mol >沉淀的物质的量>0
C .沉淀的物质的量=
mol
D .原浓硫酸中H 2SO 4的物质的量>
mol
二、实验题
1.Ⅰ.配制0.25mol·L -
1的NaOH 溶液100mL ,某学生操作如下: ① 用托盘天平称出1.00g 氢氧化钠:
此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称好的氢氧化钠放入一只100mL 的烧杯中,加入约10mL 水,搅拌使之溶解,溶解后立即用玻璃棒引流将溶液移至一只100mL 的容量瓶内:
此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接②操作加水至离刻度线约2cm 处,用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此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配平下列方程式:
④(______)Zn+(______)H ++( )NO 3-→( )Zn 2++( )NH 4++( )H 2O ⑤(______)HClO 3+(______)P+( )H 2O→( )HCl+( )H 3PO 4
Ⅱ.近年来,我国对储氢纳米碳管的研究获得了重大进展,电弧法合成的纳米碳管常伴有大量物质——碳纳米颗粒。

这种碳纳米颗粒可用氧化法提纯。

其反应如下(用N A 表示阿常数):
(1)配平方程式__C+__K 2Cr 2O 7+__H 2SO 4=__CO 2↑+__K 2SO 4+__Cr 2(SO 4)3+__H 2O (2)此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__。

(3)H 2SO 4在上述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___ A 酸性 B 氧化性 C 吸水性 D 脱水性
(4)上述反应中若产生11g 气体物质,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_。

2.Ⅰ.常见的五种盐A 、B 、C 、D 、E ,它们的阳离子可能是Na +
、NH 、Cu 2+、Ba 2+、
Al 3+、Ag +、Fe 3+,阴离子可能是Cl -
、NO 、SO 、CO ,已知: ①五种盐均溶于水,水溶液均为无色。

②D 的焰色反应呈黄色。

③A 的溶液呈中性,B 、C 、E 的溶液呈酸性,D 的溶液呈碱性。

④若在这五种盐的溶液中分别加入Ba(NO 3)2溶液,只有A 、C 的溶液不产生沉淀。

⑤若在这五种盐的溶液中,分别加入氨水,E 和C 的溶液中生成沉淀,继续加氨水,
C 中沉淀消失。

⑥把A 的溶液分别加入到B 、C 、E 的溶液中,均能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五种盐中,一定没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所含阴离子相同的两种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 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D 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A 和C 的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 和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向100 mL FeI 2溶液中逐渐通入Cl 2,会依次生成I 2、Fe 3+、IO ,其中Fe 3+、I 2的物质的量随n (Cl 2)的变化
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I -
、Fe 2+、I 2三种粒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当n (Cl 2)=0.12 mol 时,溶液中的离子主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开始通入Cl 2到n (Cl 2)=0.12 mol 时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溶液中n (Cl -
)∶n (IO )=8∶1时,通入的Cl 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Ⅰ.现有硫酸和盐酸的混合溶液20mL ,在该溶液中滴入0.05mol/L 的Ba(OH)2溶液时,生成BaSO 4的质量和溶液的pH 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求:
⑴最初混合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 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A 点溶液的pH=____________________。

Ⅱ.Ba 2+是一种重金属离子,对生物体有害,环境监测小组欲利用Na 2S 2O 3、KI 、K 2Cr 2O 7等试剂测定某工厂废水中Ba 2+的浓度。

(1)现需配制250mL0.100mol·L —1标准Na 2S 2O 3溶液,所需要的玻璃仪器除量筒、250mL 容量瓶、玻璃棒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

(2)需准确称取Na 2S 2O 3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g 。

(3)另取废水50.00mL ,控制适当的酸度加入足量的K 2Cr 2O 7溶液,得BaCrO 4沉淀;沉淀经洗涤、过滤后,用适量的稀盐酸溶解,此时CrO 42-全部转化为Cr 2O 72-;再加过量KI 溶液反应,反应液中再滴加上述Na 2S 2O 3溶液,反应完全时,消耗Na 2S 2O 3溶液36.00mL 。

已知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①Cr 2O 72-+6I -+14H + 2Cr 3++3I 2+7H 2O; ②I 2+2S 2O 32- 2I -+S 4O 62-.试计算该工厂废水中Ba 2+的物质的量浓度 c(Ba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试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24 g A 和40 g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4 mol C 和32 g D ,则C 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1 mol Na 和1 mol Mg 分别投入到等量且过量的盐酸中,分别得到溶液a 和b ,则溶液a 和b 的质量关系为m a _____________m b 。

(3)如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的标签上的
有关数据,试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盐酸
分子式:HCl
相对分子质量:36.5
密度:1.19 g·cm -
3
HCl 的质量分数:36.5%
①该浓盐酸中H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mol·L -
1。

②标准状况下,1.00 L 水(密度为1.00 g·cm -
3)吸收_____________L 的HCl 可制得上述浓盐酸(保留整数)。

辽宁高二高中化学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配制250mL 0.10mol/L 的NaOH 溶液时,下列实验操作会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大的是( ) A .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 B .在容量瓶中进行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C .在容量瓶中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 .定容后把容量瓶倒转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再补充几滴水至刻度
【答案】C
【解析】根据c=,判断不当操作对n 、V 的影响,进而判断溶液浓度的变化,A .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会导致n 减小,溶液浓度偏小,错误;B .在容量瓶中进行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小,错误;C .在容量瓶中进行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大,C 正确;D .定容且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此时有少量溶液残留在玻璃塞和瓶口之间,浓度不变,属于正常现象,但又补充了水,会导致浓度偏小,错误。

选C 。

【考点】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

2.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标准状态下,33.6L 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1.5N A
B .常温常压下,7.0g 乙烯与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N A
C .50mL18.4mol·L -1
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SO 2分子的数目为0.46N A 。

D .某密闭容器盛有0.1molN 2和0.3molH 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6N A
【答案】B
【解析】A .标准状态下,氟化氢通常以聚合分子的形式存在,所以33.6L 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大于1.5N A ,错误;B .乙烯与丙烯的最简式是CH 2,最简式的式量是14,常温常压下,7.0g 乙烯与丙烯的混合物含有最简式
的物质的量是0.5mol ,所以其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N A ,正确;C .50mL18.4mol·L -
1浓硫酸含有硫酸的物质的量是0.92mol ,只有能硫酸与足量铜在加热反应时发生反应,当硫酸变为稀硫酸时,反应就不再发生,因此生成SO 2分子的数目小于0.46N A ,错误; D .某密闭容器盛有0.1molN 2和0.3molH 2,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小于0.6N A ,错误。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的知识。

3.已知在热的碱性溶液中,NaClO 发生如下反应:3NaClO 2NaCl+NaClO 3。

在相同条件下NaClO 2也能发生
类似的反应,其最终产物是 A .NaCl 、NaClO B .NaCl 、NaClO 3 C .NaClO 、NaClO 3 D .NaClO 3、NaClO 4
【答案】B
【解析】反应3NaClO═2NaCl+NaClO 3中,Cl 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aClO 2在热的碱性溶液中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Cl 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化合价降低最终产物应为NaCl ,化合价升高应大于+3价,可为+5价的NaClO 3或NaClO 4,答案选B 。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应用 【名师点晴】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1)守恒规律: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电子有得必有失。

对于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电子得失总数相等。

(2)强弱规律:具有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具有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具有较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具有较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

(3)转化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以元素相邻价态间的转化最易;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若发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只靠近而不交叉;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先后规律:越易失电子的物质,失电子后就越难得电子,越易得电子的物质,得电子后就越难失去电子;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优先与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发生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遇到多种氧化剂时,优先与氧化性最强的氧化剂反应。

4.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 .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中:Fe(OH)3 + 3H + = Fe 3+
+ 3H 2O
B .向0.1L 5mol/L 亚硫酸氢铵溶液中逐滴加入0.1L 7 mol·L -1
NaOH 溶液:
2NH 4++5HSO 3-+7OH -
=2NH 3·H 2O +5SO 32-+5H 2O
C .FeI 2溶液中通入过量Cl 2:2Fe 2++2I -+2Cl 2=2Fe 3
++I 2+4Cl -
D .从酸化的海带灰浸出液中提取碘:2I -+H 2O 2=I 2+2OH -
【答案】B
【解析】A 、铁离子能氧化碘离子,错误,不选A ;B 、亚硫酸氢铵和氢氧化钠二者按5:7反应生成亚硫酸铵和一水合氨,正确,选B ;C 、碘化亚铁和过量的氯气反应时,亚铁离子和碘离子都被氯气氧化,所以亚铁离子与碘离子的比例为1:2,错误,不选C ;D 、溶液为酸性,不能写氢氧根离子,错误,不选D 。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判断
5.一定量的CuS 和Cu 2S 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HNO 3中,收集到气体V 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Cu 2+和SO 42-)加入足量NaOH ,产生蓝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CuO 12.0g ,若上述气体为NO 和NO 2的混合物,且体积比为1:1,则V 可能为( ) A .9.0 L B .13.5 L C .15.7 L D .1
6.8 L
【答案】A
【解析】若混合物全是CuS ,其物质的量n(CuS)=n(CuO)=
=0.15mol ,转移电子物质的量
=0.15×(6+2)=1.2mol .NO 和NO 2的体积相等,设NO 的物质的量为x 、NO 2的物质的量为x ,则3x+x=1.2,解得x=0.3,故气体体积V=0.6mol×22.4L/mol=13.44L ;若混合物全是Cu 2S ,其物质的量n(Cu 2S)=
n(CuO)=
×0.15mol=0.075mol ,转移电子物质的量0.075×10=0.75mol ,设NO 为xmol 、NO 2为xmol ,3x+x=0.75,计算得x=0.1875,气体体积0.1875mol×2×22.4L/mol=8.4L ,介于13.44L-8.4L 之间的只有A ,故选A 。

【考点定位】考查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难度中等,注意守恒思想与极限法的利用,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利用极限法解答,假设混合物全是CuS ,或混合物全是Cu 2S ,根据n=
计算n(CuO),根据电子转移守恒计算
n(CuS)、n(Cu 2S),再根据电子转移数目守恒,计算n(NO)、n(NO 2),根据V=nV m 计算气体体积,实际气体介于二者之间。

6.将0.195 g 锌粉加入到200 mL 的0.100 mol·L -
1 MO 2+ 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则还原产物可能是 ( )
A .M
B .M 2+
C .M 3+
D .MO 2

【答案】B 【解析】n (Zn )=
=0.003mol ,n (MO 2+)=0.02L×0.100mol•L -1=0.002mol ,设反应后M 的化合价为
+x 价,则(5-x )×0.002mol=0.003mol×(2-0),解得x=2,答案选B .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名师点晴】灵活应用电子得失守恒是解答的关键,对于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与降低总数相等,还原剂失电子总数与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相等,反应前后电荷总数相等,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一个分子内被还原的原子的个数×化合价的变化值=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一个分子内被氧化的原子的个数×化合价的变化值。

7.向Na 2CO 3、NaHCO 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气体的量随盐酸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则下列
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a 点对应的溶液中:Na +
、OH -
、SO 42-、NO 3-
B .b 点对应的溶液中:Al 3+、Fe 3+、MnO 4-、Cl -
C .c 点对应的溶液中:Na +、Ca 2+、NO 3-、Cl -
D .d 点对应的溶液中:F -、NO 3-、Fe 3+、Ag +
【答案】C
【解析】向Na 2CO 3、NaHCO 3,a 点溶液中含有CO 32-和HCO 3-,b 点全部为HCO 3-,c 点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Cl ,溶液呈中性,d 点盐酸过量,呈酸性,A .a 点溶液中含有CO 32-和HCO 3-,HCO 3-与OH -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 错误;B .b 点全部为HCO 3-,Al 3+、Fe 3+与HCO 3-发生互促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B 错误;C .c 点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Cl ,溶液呈中性,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C 正确;D .d 点呈酸性,酸性条件下,NO 3-与Fe 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F -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D 错误,答案选C 。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
【名师点晴】该题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考查和学生的分析能力、审题的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常见离子的性质以及反应类型的判断,答题时注意题中各阶段溶液的成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分析Na 2CO 3和NaHCO 3的混合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先后顺序:在Na 2CO 3和NaHCO 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盐酸先与
何种物质反应,取决于CO 32-和HCO 3-结合H +的难易程度。

由于CO 32-比HCO 3-更易于结合H +
形成难电离
的HCO 3-,故盐酸应先与Na 2CO 3溶液反应。

只有当CO 32-完全转化为HCO 3-时,再滴入的H +
才与HCO 3-反应。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石油裂解、煤的气化、海水制镁、纤维素制火棉等过程中都包含化学变化
B .红宝石、水晶、玻璃、陶瓷等都是硅酸盐制品
C .光导纤维、醋酸纤维、铜氨纤维、玻璃纤维等的主要成分都是糖类
D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纳米的颗粒物
【答案】A
【解析】A 、石油裂解,是转化成气态烃,属于化学变化,煤的气化是将煤转化成可燃性气体,属于化学变化,海水中镁以离子形式存在,因此海水制镁属于化学变化,纤维素制火棉,发生酯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A 正确;B 、红宝石的成分是Al 2O 3,水晶的成分是SiO 2,两者都不属于硅酸盐,故B 错误;C 、糖类是多羟基醛或酮,这些物质都不属于,故C 错误;D 、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故D 错误。

9.血糖浓度(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是人体的重要生理指标,其值常以两种计量单位表示,即mmol/L 和mg/dL(1 L =10 dL)。

以mmol/L 表示时,人的血糖值在3.61~6.11 mmol/L 之间为正常,下列血糖浓度属于正常值的是 ( ) A .2.88 mmol/L B .0.008 mol/L C .95 mg/dL D .52 mg/dL
【答案】C
【解析】根据信息人的血糖值在3.61~6.11 mmol·L -
1之间为正常,因此A 和B 两选项不正确;C 、3.61mmol/L ,转化成mg/dL ,数值为3.61×180/10mg/dL="64.98" mg/dL ,6.11mmol/L ,转化成mg/dL ,数值为
6.11×180/10mg/dL="109.98" mg/dL ,95在此范围内,故C 正确;D 、根据选项C 的分析,故D 错误。

10.不用其它试剂,用最简单的方法鉴别下列物质:①NaOH 溶液,②Mg(NO 3)2溶液,③CuSO 4溶液,④KCl 溶液,正确的鉴别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②① C .④①②③ D .③①②④
【答案】D
【解析】由于CuSO 4溶液是蓝色,而其它溶液均无色,所以首先根据物质的水溶液的颜色可判断出③CuSO 4溶液,然后以CuSO 4溶液为试剂,分别加入其它试剂中,可以与CuSO 4溶液产生蓝色沉淀的溶液是①NaOH 溶液;然后以NaOH 溶液为试剂,分别加入到未鉴别出的两种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则原溶液是②Mg(NO 3)2溶液,无现象的是④KCl 溶液,所以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是③①②④,,选项D 正确。

【考点】考查化学试剂鉴别的知识。

11.将标准状况下的LHCl (g )溶于1000g 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g·/mL ,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mo1·L -
1
B .mol·L -
1
C .
mol·L -
1
D .
mol·L -
1
【答案】D 【解析】由关系式
①;
②联立可得
③,所以,要求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只需要求出盐酸溶液的HCL 的质量分数就可以了。

标准状况下LHCl (g )的物质的量=
;得
代入③即可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
1
12.某10% NaOH 溶液,加热蒸发掉100 g 水后得到80 mL 20%的溶液,则该20% 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6.25 mol /L
B .12.5 mol /L
C .7 mol /L
D .7.5 mol /L
【答案】A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蒸发掉100 g 水后的NaOH 的质量并没有改变,可以列出如下方程式,设原溶液的质量为m ,可以得到m 10%=(m-100)20%,解得m=200g ,从而可以算出NaOH 的质量为20g 即0.5mol ,根据 c=
=
mol /L="6.25" mol /L ,故答案为A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难度不大。

但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利用质量守恒定律。

13.氧化铁和氧化铜混合物mg ,加3mol·L -1盐酸溶液100mL ,恰好完全溶解,若mg 的该混合物在过量氢气流中加热充分反应,冷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 ) A .(m-2.4)g B .(m-1.6) g C .(m-3.2)g D .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略
14.某硫酸镁和硫酸铝的混合溶液中,c (Mg 2+ )=2 mol·L -1,c (SO 42-)=6.5 mol·L -
1,若将200 mL 此混合液中的
Mg 2+和Al 3+分离,至少应加入1.6 mol·L -
1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 A .0.5 L B .1.625 L C .1.8 L D .2 L
【答案】D
【解析】根据电荷守恒
可得

;;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 3++3OH —=AL(OH)3↓;
AL 3++4OH —=ALO 2—+2H 2O ,Mg 2++2OH —=Mg(OH)2↓;
所以,要分离混合液中的Mg 2+和Al 3+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至少得使AL 3+恰好完全反应生成ALO 2-离子,即,需
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
;所以加入1.6 mol·L -
1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15.已知有如下反应:①2BrO 3-+Cl 2==Br 2+2ClO 3-,②ClO 3-+5Cl -+6H +==3Cl 2+3H 2O , ③2FeCl 3+2KI==2FeCl 2+2KCl+I 2,④2FeCl 2+Cl 2==2FeCl 3。

下列各微粒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
A .ClO 3->BrO 3->Cl 2>Fe 3+>I 2
B .BrO 3->Cl 2>ClO 3->I 2>Fe 3+
C .BrO 3->ClO 3->Cl 2>Fe 3+>I 2
D .BrO 3->ClO 3->Fe 3+
>Cl 2>I 2
【答案】C 【解析】略
16.(NH 4)2SO 4在高温下分解,产物是SO 2、H 2O 、N 2和NH 3。

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由小到大的产物分子依次是
A .SO 2、H 2O 、N 2、NH 3
B .H 2O 、SO 2、N 2、NH 3
C .N 2、SO 2、NH 3、H 2O
D .H 2O 、NH 3、SO 2、N 2
【答案】C
【解析】(NH 4)2SO 4在高温下分解,产物是SO 2、H 2O 、N 2 即:(NH 4)2SO 4--------> N 2 + SO 2 + NH 3 + H 2O
NH 4+由-3 →0,失去3个电子,由于N 2分子含两个N ,所以失去3×2=6个电子。

SO 42-由+6→+4得到2个电子,所以SO 42-×3,得到3×2=6个电子。

3(NH 4)2SO 4→N 2 + 3SO 2 + NH 3 + H 2O
到了这一步就差不多。

6个NH4+,有2个转化为N 2,剩下4个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于是: 3(NH 4)2SO 4→ N 2 + 3SO 2 +4NH 3 + H 2O ,然后计算一下氢的数量,3×(4×2)-4×3=12。

所以H 2O 有6个,当然也可以用SO 42-失去的氧计算。

最终得到:
3(NH 4)2SO 4==高温="=" N 2 + 3SO 2 +4NH 3 + 6H 2O 。

故选C 。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此题要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即化合价升高降低一致来配平。

17.含有a mol FeBr 2的溶液中,通入x mol Cl 2。

下列各项为通Cl 2过程中,溶液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x =0.4a ,2Fe 2++Cl 2=2Fe 3++2Cl -
B .x =0.6a ,2Br -+ Cl 2=Br 2+2Cl -
C .x=a ,2Fe 2++2Br -+2Cl 2=Br 2+2Fe 3
++4Cl -
D .x=1.5a ,2Fe 2++4Br -+3Cl 2=2Br 2+2Fe 3
++6Cl -
【答案】B
【解析】由于Fe 2+的还原性强于Br -,故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顺序知,Cl 2先氧化Fe 2+,然后再氧化Br -。

2Fe 2+ + Cl 22Fe 3+ + 2Cl -,2Br - + Cl 2Br 2 + 2Cl -
,2FeBr 2 + 3Cl 22FeCl 3 + 2Br 2。

当x/a ≤0.5时,Cl 2仅氧
化Fe 2+,故A 项正确。

当x/a ≥1.5时,Fe 2+
和Br -合部被氧化,D 项正确;当介于两者之间时,则要分步书写方程式,然后进行叠加得总反应。

如B 项,当x=0.5a 时,Cl 2刚好把Fe 2+全部氧化,而当x=0.6a ,显然Cl 2还要氧
化Br -
,而选项中没有表示,故错。

18.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室温下,pH =1的溶液中:Na +、Fe 3
+、NO 、SO
B .含有0.1 mol·L -1 Fe 3+的溶液中:K +、Mg 2
+、I -、NO
C .加入铝粉有气泡产生的溶液中:Na +、NH 、Fe 2
+、NO
D .在AlCl 3溶液中:K +、Na +
、SiO 、SO
【答案】A
【解析】A 、pH=1,说明溶液显酸性,这些离子能够大量共存,故A 正确;B 、Fe 3+具有强氧化性,能把I -
氧化成I 2,不能大量共存,故B 错误;C 、加入Al 能产生氢气,说明此溶液是酸或碱,如果是酸,NO 3-具有强氧化性,
能把Fe 2+氧化成Fe 3+,不能大量共存,如果是碱,不能与Fe 2+大量共存,故C 错误;D 、Al 3+和SiO 32-发生双水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 错误。

19.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I -
、NH 4+、Cu 2+、SO 32-,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溶液呈无色,则下列关于溶液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肯定不含I -;②肯定不含Cu 2+;③肯定含有SO 32-;④可能含有I -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原溶液为无色溶液说明肯定不含Cu 2+;由于亚硫酸根离子的还原性强于碘离子,因此加入的少量溴水先
与亚硫酸根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为:SO 32-+Br 2+H 2O=SO 42-+2Br -+2H +
,反应后溶液呈无色,因此③和④也正确。

20.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5.4 g H 2O 分子中的氢原子数为0.3N A
B .25℃,1 L pH =12的氨水中,含有OH -
的数目为0.1N A
C .标准状况下,32 g 硫(结构如图所示)含S —S 键的数目为N A
D .在反应KIO 3+6HI===3I 2+KI +3H 2O 中,每生成1 mol I 2转移电子数为2N A
【答案】C
【解析】A 、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5.4×2/18mol=0.6mol ,故A 错误;B 、溶液中c(OH -)=Kw/c(H +)=10-2mol·L -
1,
因此溶液中n(OH -)=1×10-
2mol=0.01mol ,故B 错误;C 、1mol 该硫中含有共价键的物质的量为8mol ,因此32g 该硫含有共价键的物质的量为32×8/(32×8)mol=1mol ,故C 正确;D 、生成1molI 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3mol ,故D 错误。

21.下列各组离子或分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满足相应要求的是 ( )
K +
、NO 、Cl -
、HS

Fe 3
+、NO 、SO 、Cl

Na +、HCO 、Mg 2
+、SO
NH 、Al
3+
、SO 、CH 3COOH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A 、根据溶液表现电中性,c(K +)>c(Cl -
),故A 错误;B 、Fe 3+具有强氧化性,能把SO 32-氧化成SO 42-,因此不能大量共存,故B 错误;C 、能够大量共存,加入NH 3·H 2O 后,先发生HCO 3-+NH 3·H 2O=NH 4++
CO 32-+H 2O ,立即发生 Mg 2
++CO 32-=MgCO 3↓,故C 正确;D 、先发生CH 3COOH 与NaOH 的反应,立刻不产生气体,故D 错误。

22.MnO 2的一些性质或用途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三个反应中MnO 2均作氧化剂
B .足量MnO 2与2 L 10 mol/L HCl 共热,可生成5 mol Cl 2
C .反应②若生成1 mol Al 2O 3,则反应过程中转移12 mol 电子
D .反应③中K 2CO 3和KNO 3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
【答案】D
【解析】A 、①、②反应中MnO 2均作氧化剂,③中Mn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作还原剂,故A 错误;B 、足量MnO 2与2L 10mol/LHCl 共热,若完全反应可生成5mol Cl 2,但随反应进行,浓盐酸变为稀盐酸,不再反应,则生成氯气小5mol ,故B 错误;C 、反应②若生成1mol Al 2O 3,则由Al 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可知反应过程中转移
1mol×2×(3-0)=6mol 电子,故C 错误;D 、③中发生K 2CO 3+KNO 3+MnO 2=K 2MnO 4+KNO 2+CO 2↑,K 2CO 3和KNO 3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故D 正确;故选D 。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与计算
2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向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B .向氢氧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
C .向磷酸二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向
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
【答案】A
【解析】A 氢氧化铝变现两性,溶于氢氧化钡,因为所加氢氧化钡是过量的,因此铝元素以AlO 2-的形式存在,即
离子方程式为Al 3++2SO 42-+2Ba 2++4OH -
=2BaSO 4↓+AlO 2-+2H 2O ,故A 正确;B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把Fe 2+氧化成Fe 3+,应是3Fe(OH)2+10H +
+NO 3-=3Fe 3++NO↑+8H 2O ,故B 错误;C 、缺少H 2PO 4-与OH -
的反应,故C 错误;D 、此有机物中存在官能团是-Br 和羧基,-Br 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因此丢失Br 的水解的,故D 错误。

24.一定量的铜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含a mol NaOH 的溶液,恰好使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溶液中c(Na +
)=2c(SO 42-) B .
mol >沉淀的物质的量>0
C .沉淀的物质的量=
mol
D .原浓硫酸中H 2SO 4的物质的量>
mol
【答案】C
【解析】铜和浓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CuSO 4和H 2SO 4,加入含a mol NaOH 的溶液后显中性,此时溶液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