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秋古代汉语二作业2
xreAAA古代汉语
![xreAAA古代汉语](https://img.taocdn.com/s3/m/514cb96784868762cbaed520.png)
一、词义部分(1)熟悉教材所选的先秦诸子散文如《孟子》、《老子》、《庄子》、《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中篇章。
(2)熟悉《诗经》中的《关雎》、《卷耳》、《桃夭》、《静女》、《相鼠》、《氓》、《黍离》、《木瓜》、《柏舟》、《硕鼠》、《伐檀》《蒹葭》、《七月》等篇章的词义(3)熟读《报任安书》、《陈情表》等文章。
二、语法掌握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双宾语、宾语前置、被动表示法、判断句、介词、连词、语气词的用法,能分清实词和虚词,能正确地指出虚词的具体词类。
三、通论部分(1)掌握基本的名词概念:双声、叠韵、连绵词、韵母、韵、先秦30个韵部、中古36字母、传统音韵学的五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七音(五音+半舌音和半齿音)及其具体所指的字母;了解古音通假、(2)了解古书注解的体例,掌握以下基本概念:毛传、郑笺、疏(正义)、古代注释的基本术语:释义的术语:曰、为、谓之、谓、貌、犹、之言、之为言拟音术语:读如、读若改字术语:读为、读曰正误术语:当作、当为其他术语:互文见义、析言浑言、读破、反训、递训了解直音、反切、如字、衍文、脱文、(3)能读懂古书的注疏(如《诗经注疏》等)(4)了解近体诗的格律,掌握基本概念:近体诗、平仄、犯孤平、三平调、出句、对句、黏、拗、救、合掌、流水对、借对(5)熟悉平仄的划分(区分格式上的平仄和实际运用的平仄)四、能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标点古文或翻译文言句段五、能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逻辑推理来考辩词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或短语1.夫垂泣不欲刑者,仁也;然而不可不刑者,法也。
(《韩非子·五蠹》)2.王曰:“善哉!虽然,公输般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墨子·公输》)3.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汉书·苏武传》)4.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诗经·小雅·伐木》)5.持其踵,为之泣。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6.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2)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2)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78ca63ddccda38376baf5a.png)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作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我国文字学的正式建立。
2、“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他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部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称之为“字原”,今人或称之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19世纪末研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赣章出版的《一目了然初阶》、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的《增订合声简字谱》。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1、汉字神授说;2、汉字西来说;3、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距今10000年至5500年,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距今5500年至4000年,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商代(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等,迄今发现的商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意,都是通过其形象直接显示意义的。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或缣帛上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它是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与大篆相对,故称为小篆。
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简得多。
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
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
古代汉语(2)平时作业(全) 2解读
![古代汉语(2)平时作业(全) 2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6bc8b2622e3f5727a4e96228.png)
一、习惯句式·成分省略一、指出下列句中的习惯句式并说明其意义: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1.如……何:把……怎么样。
2.伤未及死,如何勿重?(左传·僖公二十二年)2.如何;为什么。
3.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3.何如;怎么样。
4.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4.奈之何;怎么办。
5.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子路从而后) 5.如之何;怎么能。
6.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6.何以……为;为什么……呢。
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七十四章)7.奈何;怎么能。
8.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韩信拜将)8.孰与;表比较。
9.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北冥有鱼) 9.奚以…为;哪里用得着…呢。
10.与不谷同好,如何?(齐桓公伐楚)10.如何;怎么样。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11.不亦…乎;不也是…吗。
12.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天论)孰与;表选择,哪里比得上。
13.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13.无乃……乎;恐怕是……吧。
14.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14.孰与;表比较。
15.王以为何如其父?(秦与赵兵相距长平)何如;表示比较,比…怎么样。
16.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秦与赵兵相距长平)得无……乎;该不会……吧。
17.是岂不足为政邪?(柳子厚墓志铭)岂…邪;反诘句式,难道…吗”。
18.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张巡守雍丘) 18.如……何;表示对某人某事怎样处置,相当于“把……怎么样”。
二、说明下列句子中省略了哪些常见的句子成分:1.汉王曰:“然”。
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古代汉语2》作业形考网考形成性考核册-国家开放大学电大
![《古代汉语2》作业形考网考形成性考核册-国家开放大学电大](https://img.taocdn.com/s3/m/798ca0ffcaaedd3383c4d3ad.png)
古代汉语(2)形成性考核册专业:学号:姓名:古代汉语(2)形成性考核册古代汉语(2)作业1一、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的词性和意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庖丁解牛)2、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答李翊书)3、卫太子为江充所败。
(汉书. 霍光传)4、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季氏将伐颛臾)5、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起义)6、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战国策. 燕策)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北冥有鱼)8、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
(汉书. 贾谊传)9、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10、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汉书. 项羽传)11、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郑伯克段于鄢)1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 秋水)13、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崇。
(冯谖客孟尝君)14、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囯也)15、树成阴而众鸟息焉。
(劝学)16、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不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17、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
(天论)18、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19、之二虫又何如?(北冥有鱼)20、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察今)21、吾知所以距子矣。
(公输)二、解释下列词意义,说明与现代汉语中词性是否相同。
(一)莫1、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论积贮疏)2、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
(天论)(二)或1、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寡人之于国也)2、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论积贮疏)(三)是1、人以自是,反以相诽。
(察今)2、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押,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3、生之所谓“立言”者,是也。
(答李翊书)(四)非1、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足多也。
福师《古代汉语》在线作业二15秋答案
![福师《古代汉语》在线作业二15秋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41582331126edb6f1a105f.png)
福师《古代汉语》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
1. 中古()发展到现代,变成普通话的阴平和阳平两类。
A. 平声字
B. 上声字
C. 去声字
D. 入声字
正确答案:A
2. 汉字属于()体系的文字。
A. 表音
B. 表意
C. 表音兼表意
D. 既不表音,也不表意
正确答案:B
3. 根据许慎的“六书”,“上”、“下”属于()。
A. 象形
B. 指事
C. 会意
D. 形声
正确答案:B
4. 所谓就是凭借对字形的分析来判定本字及其本义。
A. 因声求义
B. 因形求义
C. 据文证义
D. 借义推义
正确答案:B
5. 《切韵》的作者是()。
A. 陈彭年
B. 陆法言
C. 王仁昫
D. 孙愐
正确答案:B
6. ()是指行文中在几个意思相同的地方变化用字的一种表达方式。
A. 互文
B. 连文
C. 变文
D. 省文
正确答案:C
7. 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
A. 睡:打盹—睡觉
B. 臭:气味—臭味。
15秋川大《古代汉语(上)1537》15秋在线作业1
![15秋川大《古代汉语(上)1537》15秋在线作业1](https://img.taocdn.com/s3/m/683c5effaeaad1f347933f05.png)
《古代汉语(上)1537》15秋在线作业1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专门解释唐宋元明清之间诗、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语词的词典《诗词曲语辞汇释》的作者是(). 杨树达. 张相. 朱起凤. 符定一正确答案:2. 下列四句中,“诸”作为“之于”的合音字应是().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 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正确答案:3. 下面几组汉字,全为会意字的一组是(). 森相肉. 屋前臣. 向陟门. 美家库正确答案:4. 下列各句中的“也”,用在句中表示提顿语气的一句是(). 寡人之於國也,盡心为耳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奚谷,不知地之厚也。
. 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謂也。
. 故言有召禍也,行有招辱也。
正确答案:5. “太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中,“兵”的词义保留在下列成语中的是(). 先禮后兵. 窮兵黷武. 短兵相接. 兵不厭詐正确答案:6. 下列句子,含有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一句是(). 脩道而不貳,则天下能禍。
.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
. 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
. 沛公旦欲從百餘騎來見項王。
正确答案:7. 下列句子,含有名词作状语的一句是( ). 射之,豕人立而啼。
. 行仁義而懷西戎,遂王天下。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絶江河。
. 踵門而告文公。
正确答案:8. 下面几组汉字,全为合体字的一组是(). 奚何来. 戒尖舟. 出走见. 即休飞正确答案:9. 以下韵书中,作为近体诗押韵所遵循的诗韵、由南宋人根据唐诗用韵情况归并而成的一部是(). 《切韵》. 《廣韵》. 《平水韵》. 《中原音韵》正确答案:10. 下列句子中,属于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 許子奚爲不自織?. 沛公安在?. 且焉置土石?. 臣實不才,又誰敢怨?正确答案:11.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东师古代汉语(2)15秋在线作业
![东师古代汉语(2)15秋在线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6cc6e39483d049649b6658ed.png)
古代汉语(2)15秋在线作业1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包括本科的各校各科新学期复习资料,可以联系屏幕右上的“文档贡献者”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60 分。
)V 1. 下列词语属于复音词中的合成词的是A. 披靡B. 瓠落C. 匍匐D. 布衣满分:3 分2. 疏通经注意义注解术语是A. 笺B. 注C. 传D. 义疏满分:3 分3. 三十六字母代表的是哪个时期的语音系统A. 隋唐B. 唐宋C. 宋元D. 明清满分:3 分4. “南冥者,天池也”中“天池”的文中义是()A. 地名B. 天上的池塘C. 天然形成的池D. 遥远的池满分:3 分5. 参差一词属于复音词中的A. 连绵词B. 叠音词C. 附音词D. 合成词满分:3 分6.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中“重”字存在的语法现象是()A. 宾语前置B. 名词用作动词C. 使动用法D. 意动用法满分:3 分7. 在“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句中,“扶摇”的意思是A. 逍遥B. 飘飘C. 旋风D. 遥远满分:3 分8. “朝菌不知晦朔”。
其中“朔”的意思是()A. 夏历每月的最后一日B. 夏历每月的十五C. 夏历每月的最初一日D. 夏历每月的初十满分:3 分9.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中“夭阏”属于()A. 附音词B. 连绵词C. 合成词D. 词组满分:3 分10. “至使人有功当爵者,印劚郑 滩荒苡琛保 渲小氨帧钡拇室迨牵? )A. 损毁的B. 粗劣的C. 作弊的D. 隐蔽的满分:3 分11.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中“其”的词性为()A. 指示代词B. 人称代词C. 副词D. 语气词满分:3 分12. 由两个字构成的一个词,形成完整的声音组织,不可分割地表示一个意义,这种词是A. 连绵词B. 合成词C. 叠音词D. 单纯词满分:3 分13. 在汉语上生命力很强,一直流传至今,仍活跃在口语或书面语里的词是A. 古用今废词B. 古今传承词C. 偏义复词D. 同义词满分:3 分14. 有苗属于复音词中的A. 连绵词B. 叠音词C. 附音词D. 合成词满分:3 分15. 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
古代汉语(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古代汉语(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85f4b271fe910ef02df81b.png)
14、谏逐客书 奏议类 15、送薛存义序 赠序类
作业3 一、阅读下列原文和译文,译文如有错误改正并说明属于哪方面错误
1、原文:(渔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 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 花源记) 译文:渔人既然出来了,就的得到了一条船,于是沿着来时的路返回, 一处一处地做了标志。到了武陵郡,找到了太守,报告了这个(情 况)。太守马上派人跟着他前往,寻找前进方向的标志。找不到,没有 再找到路。 错误: 既:终于。 其:代词,他的。 所志:所标志的地方。 2、原文: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 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矣!"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我曾经探求古代仁人的心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情况的不 同,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失意而悲 伤;在朝庭里做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民间就担忧他的君王。 这就是上进业忧愁,后退也忧愁。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一定 会说:"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吧。 唉!不是这样人,我和谁一道呢? 错误: 进:在朝廷做官; 退:辞官隐居 3、原文: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觽。今逐 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 也。 译文:物品不出产在秦国,但是值得宝爱的很多;士不出生在秦,但愿 意效忠的很多。现在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损害百姓来使仇敌得到好 处,对内自己空虚而对外和诸侯中构筑怨恨,这样要谋求国家没有危 难,是不可能的啊。 错误: 士:贤士。 4、原文: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 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 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译文:陈相来看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滕君倒确实是贤明的君主; 虽然没听到过道理。贤明的人与人民一起耕作养活自己,一面烧火做 饭,一面治理天下。如今,滕国有堆满粮食钱财的仓库,存在物的府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2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2](https://img.taocdn.com/s3/m/899c11ff50e2524de5187ead.png)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2填空1.“六书”的提法最早见于《周礼》。
“六书”的名称始见于班固的《汉书.艺文志》。
名称的次是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借假。
2.最早对六书含义作出解释的是许慎。
3.“四体二用说”是清代著名学者戴震提出的,他认为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的方法,转注和假借是用字的方法。
4.陈梦家“三书说”的名目是象形、假借、形声。
5.表意字就是指所概括的意义所创造的字。
6.合体象形是学者段玉裁提出来的,他把象形字又分成独体象形和合体象形。
7.象形字最主要的特征是早期的图画文字,是从图画中脱胎出来的,跟图画相比,它的线条简单。
8.指事字的根本特点是指出一些不易用象形表示的较为抽象的。
9.会意字是把几个相关的字放在一起,组成一个新字。
10.根据造字所用部件形体的特点,,会意字可以分同形字重复组成的和不同形字组成的会意字。
11.按会意字表示整字意义的方式,会意可以分为相关字组成的画式会意字和主体与器官组成的会意字两类12.会意字与指事字的区别是会意字都是合体字,指事字都是独体字。
13.表音字是用字表示语音,通过语音表达字义的字,“六书”中称为假借字。
14.假借字本来没有为它造的专字,把所要表示的意义托付给表示别的意义的同音字。
15.假借的原则是语音上有联系。
16.意声字是字形既表意又表音的字,也就是“六书”中的形声字。
17.字形的内部功能是指形体对字音、字义的作用,。
18.字形结构是指汉字的造字方法。
19.字形构成包含的要素有整字内部的各级部件在组成整字时的组合方式。
20.汉字字形的构件指构成汉字字形的材料,特点是笔画(线条)和部件。
21.汉字形体结构方式指汉字构件组成整字的组合方式,这种方式包括的要素有:空间位置关系,组合的层级关系。
22.汉字字形的循变指字的形体遵循着原来的基础和造字意图的变化。
23.汉字字形的讹变指字的形体在演变过程中脱离了原来形体基础与造字意图。
24.汉字字形的分化指一个整字分化为几个不同的整字了。
北语20新上《古代汉语》(二)作业2答案0
![北语20新上《古代汉语》(二)作业2答案0](https://img.taocdn.com/s3/m/86f4f35004a1b0717fd5ddc2.png)
(单选题)1: “采”的本义有用手摘取的意思,下列句子中,用其本义的是A: 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B: 文采千匹C: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D: 张灯结彩正确答案: C(单选题)2: 下列各句,没有古字的是A: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B: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C: 女罪之不恤,而又何请焉D: 亡不越境,反不讨,非子而难正确答案: B(单选题)3: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
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所引词句其韵脚说法最正确的是哪项?A: 扇、扇、面、年、弦押霰韵B: 扇、扇、面、年、弦押先韵C: 扇、扇、面押先韵,年、弦押霰韵D: 扇、扇、面押霰韵,年、弦押先韵正确答案: D(单选题)4: “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穰穰蝇争血”为何意?A: A用排比写出了生活环境的脏乱不干净B: B比喻战争的场面C: C形容百姓工作的辛勤和劳苦D: D形容世人的争名夺利正确答案: D(单选题)5: 关于“玉容寂寞泪阑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A: A“泪阑干”是说流泪很多,打湿了栏杆B: B“阑干”是说眼泪刚刚才干C: C“阑干”是“纵横”的意思D: D“阑干”是双声连绵字正确答案: C(单选题)6: 《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短秦楼月”中,秦娥指谁?A: 原指弄玉,这里泛指秦地的女子B: 秦国的宫女C: 秦国美女罗敷D: 秦朝女子的代称正确答案: A(单选题)7: 杜甫《春望》头四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东师《古代汉语(二)秋在线作业
![东师《古代汉语(二)秋在线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8bf16eeeb0717fd5360cdc5a.png)
东师《古代汉语(二)秋在线作业————————————————————————————————作者:————————————————————————————————日期:东北师范大学东师古代汉语(二)16秋在线作业2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中“选”的文中义是()A. 选举者B. 提拔的人C. 选拔出来的人物D. 当权者正确答案:2. 有些词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功能,这种用法是()A. 使动用法B. 宾语前置C. 词类活用D. 意动用法正确答案:3.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中的“颁”与“斑”的关系是()A. 通假字B. 古今字C. 异体字D. 繁简字正确答案:4. 《礼记》流传下来的有两种本子,都是汉人辑录的,其中戴圣辑录的是()A. 《小戴礼记》B. 《大戴礼记》C. 《周礼》D. 《仪礼》正确答案:5.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中的第二个“好”字是()A. 动词,喜好B. 形容词,美好C. 名词,美女D. 副词,非常正确答案:6.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中“庠”的文中义是()A. 羊圈B. 市场C. 学校D. 宗庙正确答案:7. “子路率尔而对”中“尔”的用法是()A. 代词,你B. 助词,表停顿C. 词尾,……的样子D. 连词,表承接正确答案:8.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里“也”字的词性和意义或用法为()A. 副词,也B. 连词,表承接C. 语气词,表停顿D.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正确答案:9.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中“勤”的文中义是()A. 勤劳B. 劳苦C. 安逸D. 努力正确答案:10.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中的特殊语法现象是()A. 省略介词B. 名词做状语C. 宾语前置D. 名词用作动词正确答案:古代汉语(二)16秋在线作业2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2)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2)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8876c5d5bbfd0a79567350.png)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作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我国文字学的正式建立。
2、“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他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部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称之为“字原”,今人或称之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19世纪末研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赣章出版的《一目了然初阶》、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的《增订合声简字谱》。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1、汉字神授说;2、汉字西来说;3、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距今10000年至5500年,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距今5500年至4000年,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商代(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等,迄今发现的商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意,都是通过其形象直接显示意义的。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或缣帛上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它是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与大篆相对,故称为小篆。
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简得多。
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
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
东北师范古代汉语(2)16秋在线作业2
![东北师范古代汉语(2)16秋在线作业2](https://img.taocdn.com/s3/m/78695d2ff111f18583d05aed.png)
古代汉语(2)16秋在线作业2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1. 在唐代,“疏”是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所以又称为. 传. 笺. 正义. 音义正确答案:2. 以下各项关于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扩大现象的一项是(). “领”由“脖子”义到“衣领”义. “臭”由“气味”到“秽气”. “河”由“黄河”义到“河流”义. “劝”由“鼓励”义到“规劝”义正确答案:3. 古汉语中,“之——往”的差异在于(). 词义内容不同. 语法功能不同. 等级观念和感情色彩. 习惯用法不同正确答案:4. “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中“果然”的文中义是(). 饱的样子. 的确. 真的燃烧. 认为……对正确答案:5. 关于“对”的定义,下列各组正确的说法是(). 在一首律诗中,前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第二字的平仄必须相同。
. 在一首律诗中,前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第二字的平仄必须相反. 是指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同. 是指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反.F.G.正确答案:6.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中存在的特殊语法现象是().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状语. 名词作动词正确答案:7. 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鼻辅音[-m]、[-n]、[-?]收尾的,叫( ) . 阴声韵. 阳声韵. 入声韵. 上声韵正确答案:8. 既疏通经文又疏通注的意义的注解术语是. 笺. 注. 传. 义疏正确答案:9.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中“树”的意思是( ). 树木. 树立. 种植. 成长正确答案:10.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中“的”的意思是(). 箭靶. 盾牌. 箭靶正中的圆心. 语气词正确答案:古代汉语(2)16秋在线作业2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1. 在先秦古声母研究的成就中,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的是. 娘日归泥. 古无轻唇音. 古无舌上音. 喻四入定正确答案:2.. -. -. -. -正确答案:3. 下列句子中,“之”字是代词的有. 当其无,有车之用。
东北师范大学《古代汉语(二)》在线作业2-0002
![东北师范大学《古代汉语(二)》在线作业2-0002](https://img.taocdn.com/s3/m/d5a772d8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76.png)
古代汉语(二)在线作业2-0002“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中“爱”的文中义是()A:喜欢B:怜惜C:吝啬D:疼爱正确选项:C“千金,重币也”是什么句式()A:省略句B:判断句C:被动句D:倒装句正确选项:B“子路问:‘闻斯行诸?’”中的“诸”的词性是()A:语气词B:代词C:兼词D:词尾正确选项:C“晋侯饮赵盾酒”里“饮”的特殊用法是()A:意动用法B:使动用法C:为动用法D:对动用法正确选项:B谓语与宾语的关系需要译为“把……看作”、“认为……怎样”,有主观上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这种用法是()A:意动用法B:对动用法C:为动用法D:使动用法正确选项:A关于“子路问:‘闻斯行诸?’”中的“诸”字,说法正确的是()A:语气词,表疑问语气B:代词,可译为“它”C:兼词,相当于“之乎”D:助词,提前宾语正确选项:C下列句子中,没有名词做状语现象的是()A:权使其士,虏使其民B:月攘一鸡。
C:曰:“日饮食得无衰乎?”D: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正确选项:D“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中存在下面哪种现象()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C:宾语前置D:名词作动词正确选项:C“舍瑟而作”中“作”的文中义是()A:发作B:站起C:作为D:起义正确选项:B《礼记》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A:资料汇编B:语录记载C:编年体D:纪传体正确选项:A下列句子,属于名词性结构做谓语的判断句的是()()()()A:彼所谓豪杰之士也B:百乘,显使也C:千金,重币也D: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正确选项:A,B,C,D下列句子中,含有时间名词活用作状语的句子有()()()()A:日月逝矣,岁不我与B:月攘一鸡C:曰:“日食饮得无衰乎?D: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正确选项:B,C。
福师(2021-2022)《古代汉语》在线作业二(2)-辅导资料(答案)
![福师(2021-2022)《古代汉语》在线作业二(2)-辅导资料(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11ba9ba417866fb94a8e2e.png)
福师[2021-2022]《古代汉语》在线作业二注:本科目作业有多套随机试卷,请核实是否与您的试卷顺序相一致!!!
一、单选题(共20题,40分)
1、《说文解字》分析字形的主要依据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正确答案是]:[C]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采用了()表达方式。
[A]互文
[B]连文
[C]变文
[D]曲指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正确答案是]:[D]
3、《说文解字》的作者是()。
[A]许慎
[B]段玉裁
[C]毛亨
[D]陆德明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正确答案是]:[A]
4、以元音收尾或无韵尾的韵叫做()。
[A]阴声韵
[B]阳声韵
[C]入声韵
[D]仄声韵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正确答案是]:[A]
5、根据许慎的“六书”,“武”、“信”属于()。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正确答案是]:[C]。
古代汉语第二次作业
![古代汉语第二次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05f75afc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26.png)
古代汉语第⼆次作业⼀、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V1. 关于“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说法正确的是A. 是兼语句B. 含双宾语C. 含宾语前置D. 是判断句满分:3 分2. “⽼⾂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中“ 息”字的⽂中义是A. ⽓息B. ⼦C. 休息D. 休养⽣息满分:3 分3. 在“有⼦问于曾⼦⽈:…问丧于夫⼦乎??”中,“丧”可语释为A. 丢官B. 丧事C. ⾛失D. 逃跑满分:3 分4. “今君有⼀窟,未得⾼枕⽽卧也。
”中“⾼”的特殊⽤法是A. 使动⽤法B. 意动⽤法C. 对动⽤法D. 为动⽤法满分:3 分5. “⼦路问:… 闻斯⾏诸??”⾥的“诸”字相当于A. 之于B. 于之C. 之乎D. 众满分:3 分6. “填然⿎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或百步⽽后⽌。
”中“ 或”的词性是A. 连词,或者B. 肯定性⽆定代词,有⼈C. 否定性⽆定代词,没有⼈D. 助词,取消句⼦独⽴性。
满分:3 分7. 《论语》⼀书记录了孔⼦和⼀些孔⼦弟⼦的⾔⾏,它是谁集成的A. 孔⼦B. 孔⼦门⼈C. 孔⼦门⼈及其再传弟⼦D. 孔⼦和孔⼦门⼈满分:3 分8. “先⽣所为⽂市义者,乃今⽇见之”⾥“ 乃”的词性是A. 连词B. 语⽓词C. 介词D. 副词满分:3 分9. 在“先⽣所为⽂市义者,乃今⽇见之!”⾥,“乃”的词性和意义是A. 连词,就B. 语⽓词,表停顿C. 介词,在D. 副词,才满分:3 分10. “ 直不百步⽿,是亦⾛也。
”中的“⾛” 的意思是A. ⾏⾛B. 慢⾛C. 跑D. ⼩步急趋满分:3 分11. 最通⾏的《礼记》注本,即所谓的《礼记注疏》,它的做注者和做疏者是A. 戴德,刘向B. 杜预,孔颖达C. 何晏,邢昺D. 郑⽞,孔颖达满分:3 分12.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孟尝君客我。
”中的“揭”⽂中义是A. 翻开B. 起义C. ⾼举D. 拿着满分:3 分13. “纣以为恶,醢⿁侯。
古代汉语作业二答案
![古代汉语作业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a408d0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da.png)
一、说明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并把全句译成现汉。
1、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列子•说符》“衣冠”,名词用如动词,是“穿好衣服,戴好帽子”之意。
“衣冠”用在谓语部分连动式结构中连词“而”的前面,“而”连接前后两个动词,表示一先一后的动作行为。
译:从前齐国有个人,想要得到金子,一天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到市上去。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史记•项羽本纪》“目”名词用如动词,是“以目示意”的意思。
它前面受副词“数”(屡次)修饰,后面有名词“项王”作它的宾语。
译:范增屡次向项王递眼色,举起所佩玉玦向他暗示了多次。
3、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
《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老”形容词用如动词,意动用法。
后有代词“之”作它的宾语,是“以……为老”之意。
译:当时赵充国七十多岁,皇上认为他老了。
二、判别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并分别予以说明。
1、桓赫曰:“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韩非子•说林下》“小”、“大”,形容词用如动词,使动用法。
“不可小”、“不可大”,意即“不可使(之)小”、“不可使(之)大”。
2、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刘向•新序》“臣”、“友”,名词用如动词,使动用法。
意即“使(之)为臣”、“使之为友”。
三、指出下列句中用作状语的名词和动词,并说明它们所表示的意义。
1、[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史记•循吏列传》“儿”,名词用作状语,表示比喻。
意即“象小孩似的啼哭”。
2、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韩非子•喻老》“还”,动词用作状语,表示“走”的方式。
“还走”,意即回过身跑了。
3、楚田仲以侠闻,喜剑,父事朱家。
《史记•游侠列传》“父”,名词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
“父事朱家”,意即“把朱家当作父亲一般来奉事。
”4、[李]广……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史记•李将军列传》“生”动词作状语,表示“得”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秋《古代汉语(二)》作业2
题号:1 下列句子中的“若”,当代词“你,你的”讲的是()。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吾翁既若翁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
题号:2 下列句子中的“收”,当“收取”之意讲的是()。
选项:a、此义无罪,女反收之b、余收而骨焉c、出城南门,于外收兵d、辱收寡君
题号:3 下列句子中的“征”,当“君召臣”讲的是()。
a、寡人是征
b、兵未见而先见败征
c、近鲁阳樊君被征
d、荆轲和而歌,为变征之声。
题号:4 下列句子中的“若”,当连词表示“选择”,相当于“或”讲的是()。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吾翁既若翁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
题号:5 “对案不食”中的“对”,表示的意义是()。
选项: a、对待b、应对c、面对d、对面
题号:6 下列句子中的“曲”,当“偏僻的乡村,乡里”讲的是()。
选项: a、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c、曲则全,枉则直d、曲高和寡
题号:7 古籍中多出了文字叫()。
选项: a、衍文b、脱文c、误文d、互文
题号:8 下列句子中的“曲”,当“歌曲”讲的是()。
选项: a、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c、曲则全,枉则直d、曲高和寡
题号:9 下列句子中的“服”,当“政务”之意讲的是()。
选项: a、四罪而天下咸服b、曾是在位,曾是在服c、春服既成d、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题号:10下列句子中的“发”,当“出发”之意讲的是()。
选项: a、射者正已而后发b、卿与子敬、程公便前发c、书未发d、韩信使者至,发书
题号:11 下列术语用来释义或辨析同义词的是()。
选项: a、谓之b、貌c、之貌d、之言
题号:12 “虽九死其犹未悔”语出()。
选项: a、荀子b、老子c、孟子d、屈原
题号:13 下列句子中的“封”,当“帝王把土地分给他人作为领土”讲的是()。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封书两行泪
c、封王子比干之墓d周公之封于鲁,为方百里也。
题号:14 “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选自()。
选项: a、《离骚》b、《哀郢》c、《山鬼》d、《国殇》
题号:15 下列句子中的“封”,当“聚土筑坟”讲的是()。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封书两行泪
c、封王子比干之墓
d、周公之封于鲁,为方百里也。
题号:16 下列句子中的“服”,当“信服,服从”之意讲的是()。
选项: a、四罪而天下咸服b、曾是在位,曾是在服c、春服既成d、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题号:17 “兵刃既接”中的“接”字表示的意思是()。
选项: a、接近b、招待c、交接d、接触
题号:18 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是()。
选项: a、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b、宋代朱熹的《楚辞集注》c、清蒋骥的《山带阁注楚辞》
题号:19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中的“三后”指的是()。
选项: a、古代三个伟大的皇后b、舜、汤、文王c、屈原自己的家人
题号:20 下列句子中的“若”,当动词“像”讲的是()。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吾翁既若翁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
题号:21 下列句子中的“征”,当“证明,验证”讲的是()。
选项: a、寡人是征b、兵未见而先见败征c、近鲁阳樊君被征d、荆轲和而歌,为变征之声。
题号:22 下列句子中的“征”,当“五音之一”讲的是()。
a、寡人是征
b、兵未见而先见败征
c、近鲁阳樊君被征
d、荆轲和而歌,为变征之声。
题号:23 下列句子中的“封”,当“封闭,封合”讲的是()。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b、封书两行泪c、封王子比干之墓d、周公之封于鲁,为方百里也。
题号:24下列句子中的“服”,当“衣服”之意讲的是()。
选项: a、四罪而天下咸服b、曾是在位,曾是在服c、春服既成d、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题号:25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句中的“服”可以理解为()。
选项: a、服从b、政务c、衣服d、器具。